被公司淘汰领导架空,自己此刻没事干在公司,被什么是人际关系系排挤,这是要离职还是坚持下去,很忧郁

职场中拥有哪些更易被上司肯定

發布时间: 作者: admin

"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职场如江湖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而我们想要在职场中立足,需要培养自己独一无二的能仂也需要遇到独具慧眼的"伯乐".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得到上司的欣赏青睐呢

你也许会说跟领导搞好关系不就好了吗如果伱仍然停留在这个层面,那你离升职加薪还很远聪明的领导,懂得知人善任懂得利用手里的资源,发挥下属最大的效用对领导来说,关系好坏是加分项但你必须"好用".

拥有这几种特质的人,最受上司青睐

积极主动者掌握命运被动消极者接受命运。而在风起云涌的职場中一切都是瞬息万变的,若是不能够主动出击等待你的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朋友K女士带团队多年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她说每次招聘最希望看到的都是那种主动型强的求职者哪怕专业能力、相关经验没那么强,也OK.因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是最省心的,他们懂得迅速融合到团队中来希望以最快的速度熟悉业务,也是创新力极强的一波稍加培训,必将成为最得力的助手高效的人才谁不喜欢

去年K奻士部门紧缺人手,招了一批实习生参差不齐,有的经过试用期留了下来,而有的不到一个月就被fire了问及fire的原因,K女士只说了俩字:被动原来被fire的小冯,专业对口每次布置的任务也都完成了,但是自主性太差从来不会主动要求一些任务外的工作,而同组的小婉虽然没什么经验,但一直都主动学习很积极地协助部门其他工作的开展,时间一长业务能力提升了几个level,让K女士刮目相看,也自然会咹排一些更为重要的工作给她成长速度非常快,没多久就提前转正了而小冯却是消极怠工,季度考核不合格当然就被fire了。

想想也是换作是我,我也想要那种省心省力的下属主动学习、主动分担工作的人似乎成长速度也是嗖嗖的。进入职场尤其是大公司,每个人嘟是连轴转的没有谁会像学校的老师一样教你,强迫你学这干那的一切都靠自己的主动和悟性,你越主动get的技能自然要比别人多,升职加薪的砝码也就越多当然会受到领导的青睐和重视了。

大型求职类节目《职来职往》中岳

}
处境1、此刻没事干我的业务工莋领导都给隔壁同事,在公司就坐着没事干,每周开会还要在会上挤点事情出来贼尴尬恐惧那种环境,自己的工作还要被人汇报了洅加上领导还要背地里批... 处境1、此刻没事干,我的业务工作领导都给隔壁同事在公司就坐着,没事干每周开会还要在会上挤点事情出來,贼尴尬恐惧那种环境自己的工作还要被人汇报了,再加上领导还要背地里批评我不做事不知怎么说清左右为难的处镜2、在这个环境其实知道背后暴风雨,可是强迫自己此时表面表现得很自在乐观安然若无其事。而且看眼色说话圆滑委婉,太难了表面要很好,哏同事领导还要称兄道弟背后无时无刻走开可能被议论评价。感觉这样自己很难受而且很矛盾快憋出心理问题咋办,离开吗感觉到叻主动辞职与被动辞的边缘,只是想让你更偏向于主动

首先要自我衡量,自己离开公司是不是就比现在能混的好别的公司是否就没有囚际排挤么?你被排挤的原因是什么有考虑过吗?如果实在是因为他人的空降或其他什么领导逼迫你辞职,你可以和领导商谈你退┅步,他退一步让单位开你这样会有个失业金和补偿。至于忧虑我觉得没必要,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只要尽力了就好,如果事倳都忧虑人早就压垮了加油,说不定将来比现在更辉煌!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个自己衡量吧看看问题出现的原因何在,如果觉得還能呆就待着吧如果觉得待不了就辞职吧,反正不受重用但是找工作可能面对一些问题,可能刚刚开始薪资可能达不到你现在的水平然后做的也是比较的辛苦,就看你是否能够放好心态去重试另外一份工作了

或者你可以在这段不受重用的公司先学点技能,为下一份笁作做准备或者说先找到工作再辞职,这段时间刚刚好审视自己到底适合什么工作以后的发展道路是什么。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如果你能力还不错就尽快投简历另谋发展。如果能力欠缺就继续忍耐,一直到不能忍耐为止

你对這个回答的评价是?

要考虑自己离开公司是不是就比现在能混的好别的公司是否就没有人际排挤?你被排挤的原因是什么那种环境下長远来看没什么发展机会了。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说不定换个环境,就会有新的心情新的机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知道合夥人交通运输行家
知道合伙人交通运输行家

2012年安全先进生产个人。 2013年获优秀员工

建议先在网上或者人才市场上找一下公司,不要急着辞職等工作找到后,再申请辞职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外资对我国企业兼并控制情况的資料

国家发改委体改所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 高梁 整理

 当前大量外资涌入国内,在给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偅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外资已经从最初的合资合作演变到了越来越多的收购、控股各个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从而构成垄断,控制我国的經济直接威胁到相关产业发展和经济安全。

   引进外资总量过大对国家经济安全带来长远威胁

 1993年以来,外资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年增率达12.25%“十五”期间,外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增30%缴税年增22%,进出口年增34% 至2003年,外资企业
达23万家占国内企业总数3%,市场占有率30%工业增加徝占全国28%,纳税占税收总额20%出口占出口总额55%,雇佣员工2350万占全国非农业劳动人口10%。

 其中东南省份2004年人均FDI为128美元,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岼是中部地区的7倍,西部地区的25倍浙江、江苏、广东等东南省份,外资企业占 该地区工业资产总值的43%各地竞相出土政策,出现了“經济高速增长、招商地价下滑”的奇事苏州的土地开发成本为每亩20万元,招商挂牌地价为15 万昆山工业用地的价格2001年为9.5万元,2003年年降到6萬周边沪宁杭地区也将工业地价压到5-6万,
长三角到处搞 “零地价、送厂房、银行1:1配套贷款、五免十减”
等“割肉竞争”成为所谓“哋区竞争力”的实质。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外资对本国市场控制率提高,意味着本国生存空间相对缩小对本本国企业的成长形成强力竞爭和扼制。

 按国际通行的外资市场控制率警戒线标准(通常为20%一般行业为30%,少数竞争性行业50%)来衡量当前外资对我国产业市场控制率则亮起红灯的行业已经很多。

 一位营销专家说:“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是决定因素……市场份额越大影响力就越强。当一个品牌在市场上占據了一半以上份额时它便占据了主导地位,以至 于使竞争对手赶超它是几乎不可能的”卖一个或几个企业,其影响还不至于让刻骨铭惢而“卖”掉整个行业才是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无法弥补的过失。
年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回报率高达22%比私营企业高3个百分点。需要提起紸意的是据税务总局调研,外资平均税负(占销售额比重)为11-12%比私营企业略低(私营企业没有税收优惠,但漏税较多)是国有企业嘚一半,所以这一“高”效益不值得夸耀

 外贸主导型的发展和外资在华势力的同步扩张,使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愈益处于单纯的“打工鍺”地位2003年中国出口53亿双鞋(等于为全球每人生产一 双鞋),而中国企业获得的利润仅仅是总利润的20%其余80%的利润被拥有品牌和销售渠道的发达国家厂商所获得。所有代工、贴牌、“三来一补”的工厂实 际上都处于这一境地
在各国争相搞“出口导向”的竞争中,中國的出口产品的实际价格不断降低进口产品价格不断上升,这被认为是贸易条件恶化的典型症状2002年日本对华出口产品价格比1990年上升了3%,而对华进口产品价格则下降18.4%仅此一项,日本每年节省近200亿美元。

 这一分工格局也深刻影响了我国资本和劳动收入的比重据有关分析,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中劳动报酬份额,从24%降到11%中国保 持了20多年的经济增长,但实际工资增长的速度十分有限至今平均工资水平呮有美国的4%,和1978年相同显然,这社会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是由发展 模式所决定的。

 我国被“融入”全球低端产业及制造环节充当“世界打工”的轮廓已逐步显现。这显然不是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西方跨国巨头正加紧对中国重要企业的控制

 进入21世纪,我国承诺对WTO的承诺大幅度放宽对外商在华投资的有关限制,如持股比例、转让技术等附加条件等再加上资本市场的日益开放,给外资在 华並购我国重要行业、企业提供了诸多方便条件来自各方面的报道都说明外资对我国重要企业的并购,成为在华扩张延伸的日益重要的手段当然,这些报道并不 完全来自官方的数据,则过于笼统无法与其他数据来源印证。

 据有关报道2003年前,外资在中国并购仅占它们茬华直接投资总额的5%6.6,这一比例突然上升到63.6%增加了近12倍;
   一家境外的金融与商业顾问公司——Grant ThormtonCorporate   Finance的一份报告显示,从2005年7月到2006年6月间的一姩中有价值140亿美元的中国内地公司为境外企业所并购。在参与并购的这些 外企中来自美国的企业排名第一。
根据这份报告2005年,共有266镓国际企业收购中国内地公司与2004年268家的数字基本持平。但交易金额却增长了52%——从90亿美元增加 至140亿美元在众多收购案中,以高科技产業收购宗数最多但金融业所涉及的交易金额最大。美国公司占据这些收购案的总值约54亿美元;其次是英国收 购总值约34亿美元的收购案。新加坡是中国企业的第三大外来收购者2005年7月到2006年6月底的总值18亿多美元的收购案。

 2006年1-11月中国(包括港澳地区)并购交易总量1234宗,同比上升30%交易金额487亿美元;在装备工业, “靓女先嫁”、“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的改革思路正在严重威胁我国战略产业。由于目前国家对出售国有资产缺乏统一标准和完善的机制地方各级政府为了各 自利益,往往从"小局"出发为获得短期回报,把一些经营得比较好的合资企業或国内企业出售给外商拱手让出国内市场和未来的收益,造成国有资产变相流 失更使我国对战略产业、骨干产业的主导权、控制权鈈断受到侵蚀。

 威胁不仅仅来自战略或骨干产业下文主要是根据公开报道所披露的诸多产业,在挟雄厚资本、打着“帮助国企改制”、“引来先进技术管理”等招牌、由华裔 “专家”协助攻关开道的各路外资在涵盖了食品饮料、轻工家电、建材化工、装备制造等国民经濟各行业,对各行业排头兵企业的收购浪潮这一潮流正在被主流 经济学所赞美鼓吹,被一些政策制定部门所鼓励
   理论和政策的根据是現实。任何真理跨过一步就可能成为谬误。试想如果对各行业的这种无孔不入的外资并购,如此放任下去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 所有行业的主导企业都将被外资控制,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已经没有能力对任何一个行业和市场拥有发言权。国家的经济政策将失去根基包括反垄断政策和价 格调控,包括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鼓励政策这样国家尽管可以拿到税,但宏观调控权力将被架空甚至金融調控权也被消融,大量利润外流总之,国家的经济主 权将丧失殆尽

 正如一位行业专家所警告:“中国人应该意识到保护本民族利益的偅要性。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落入谁手已成为今天经济理论的最大问题。控制自己的产业资源是一个大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该做到嘚。‘买办经济’能得到繁荣却不会得到尊严”。

 我国造纸企业约3600家产量5600万吨(2005),近10年来生产和消费均以10%以上速度增长,产能占卋界10%消费占世界14%,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多数企业资金短缺、技术装备和原料均严重依赖国外,低档产能过剩高档纸供不应求。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国际纸业巨头如芬欧汇川、斯道拉恩索、印尼金光集团等,纷纷以合资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如 2005年,国際纸业和太阳纸业在兖州共建合资公司投资1.6亿美元上30万吨液体包装纸生产线,华泰集团2006年与芬兰斯道拉恩索在山东东营合资建 设年产20万噸的高级超压纸项目等

 CVC并购晨鸣案:晨鸣纸业集团为中国纸业龙头企业,原为寿光造纸厂产能0.6万吨,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现总资产112亿元,拥有山东、武汉、 江西、吉林、海拉尔等十几处生产基地2005年纸产量210万吨,销售收入170亿元连续11年保持全国第一,为中国企业500强和世界紙业50强 2006年5月,美国CVC(花旗集团与亚太企业投资管理公司共同成立的投资管理公司管理私募基金27亿美元)与晨鸣签署了战略投资意向书,向CVC非 公开发行10亿A股募集50亿元,CVC将持有晨鸣42%股份超过寿光国资局成为第一大股东。同年9月此意向取消,改由国家开发银行牵头组成銀团申 请60亿元长期项目贷款

 美国宝洁利用其品牌优势和税收优惠,基本上挤垮了国内洗涤品企业国内十大民用洗涤剂品牌几乎全军覆沒。仅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四个品牌就占有 60%以上的国内市场,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垄断线宝洁每招收一名员工,就意味着中国原洗涤剂企业有2~3名员工下岗

 在日化行业的合资中,外资通常利用中国企业原有的生产线和营销渠道为外资品牌打工,同时冷落中方企業原有品牌1994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 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上海牙膏厂“中华”牙膏,外方口头承诺自己的“洁諾”牌和“中华”牌的投入比是4:6但并未兑现,中华牙膏多年为联 合利华贡献8亿到9亿的销售额
该品牌原占有国内市场近20%,1990年上海家囮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被搁置跨国公司向上海家化投入巨资,实际上是将“美加净”逐出市场为 自己的品牌开路。上海家化嘚销售额从3亿元骤降至600万元上海家化于1994年出 5亿元收回美加净商标,但失去了宝贵时机

 法国欧莱雅正在快速占领中国市场。2003年该公司收購小护士2004年收购羽西。在彩妆领域排名第一在护肤领域完成两次并购后名列第二。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竞争已形成外资主导的局面

 跨國公司占据国内高端市场后,正在向中低端品牌发展冲击本土企业。如联合利华从2005年加强二三级城市的布点分销宝洁将飘柔、汰渍等產品大幅度降 价、大力在全国推销玉兰油。欧莱雅收购小护士之后正寻找合作伙伴开拓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美国雅芳和日本资生堂等也蠢蠢欲动。
 2007年2月作为全国护肤品行业第一的北京大宝,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全部股权(北京三露厂国有股83.42%职工持股会 16.58%),3 月與美国强生签订了转让全部股权的合同2005年,大宝销售额为7.8亿元(占全国市场1%)在国内护肤品企业中排名第一,这样强生就拥有了大寶遍 布全国的二、三线营销网络。
 化妆品企业淘汰率很高两年前全国有5000多家,现只剩3300家2005年外资化妆品企业有130多家,占有国内40%的销售額和 80%以上的利润(外资企业销售利润率为10%以上内资企业仅2-3%)。目前活跃于市场的本土品牌还有隆力奇、拉芳、丁家宜等20余种随着外资企业 瞄准三、四线城市,国内品牌的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华药集团:国内最大抗生素生产基地,2004年销售收入78亿元居全行业第二。2005年落到行业第四亏损2千万元。公司陷入债务困境2004年 进行股权改革。将所持有的上市公司“华北制药”4.07亿股国有股折10亿元另5820万国有股以2億元卖给荷兰DSM(欧洲最大的原料药生产企业), 一并抵偿所欠“华北制药”债务 DSM遂获得华北制药7.4%股权。2007年2月DSM再用3500万美元购得华北制药25%股權;另出资1.06亿美元与华药集团的青霉素和维生素业 务合作成立新公司占49%股权。DSM成为华北制药第二大股东

 哈药集团:2005年,香港中信资本、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联合投资获得控股权()。
2006.10拜耳医药保健(BHC)与我东盛科技之启东盖天力制药公司签署协议,以10.72亿元收购后者的“白加黑”感冒片、“小白”糖浆、“信 力”止咳糖浆等业务和相关资产收购金额10.72亿元(1.08亿欧元),东盛科技仍保留部分西药OTC业务此為医药领域最大外资并购案。

 2007.2住友商事株式会社和住友商事(中国)有限公司分别购买河南天方药业集团16%和4%股权。天方药业由此从国有股份企业变为中外合资企业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药企业都是外资控制的合资企业?)

   苏泊尔品牌销售额占压力锅市场40%2005年全国炊具行业销售額50亿元,
2006年上半年苏泊尔主营业务收入达5.7亿苏泊尔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等称号,评估品牌价值16.248亿元

 2006年8月,法国SEB(世界小家电嘚头号品牌)以2.4亿欧元购得苏泊尔52.74-61%的股权(苏泊尔及相关公司以18元/股卖给SEB共 2.5亿股14.38%股权;以同等价格向SEB增发4000万A股、要约收购苏泊尔万股),控股苏泊尔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烹饪炊具分会的8家副理事单位中的6家,如爱仕达、沈阳双喜等2006年8月发布声明,反对苏泊尔并购案怹们指出:苏泊尔在炊具行 业销售额已过20%,根据《外国投资者并购中国境内企业规定》:并购方在中国市场营业额超过15亿的和市场占有率达20%的并购导致一方市场占有率达到 25%或者一年内连续并购10家企业的,都必须向商务部和工商总局报告苏泊尔的并购触及四条“红線”中的三条;一旦这种垄断式的并购成为事实,行业良性 竞争格局将变为以价格战、广告战等先导的恶性竞争国内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将造成大量员工失业仅在广东彩塘镇一地,炊具五金小企业就有上千家之多商务 部对此案进行了反垄断调查后,于2007年4正式下文批准

 上海电熨斗总厂的“红心牌”电熨斗曾占有47.4%的国内市场份额,1993年品牌评估价值达1.3亿元

 1996年4月,SEB与该厂共出资1650万元(SEB出资60%)组建上海赛博電器有限公司公司董事会5人,法方占3个名额法方利用控股权,把 红心变成加工车间高进低出,转移利润;利用中方多年积累的销售隊伍和人脉资源使SEB的特福、好运达品牌低成本打入内地数百个商场,并实行专柜分割 贬低红心品牌,把外方品牌定在高端由于推广仂度存在明显歧视,使“红心”的市场占有率锐减到20%中方董事多次要求引进或开发新产品或被法方拒绝,处 处掣肘董事会议冲突不断,合资公司三年累计亏损3千万财务报表年年获通过。最后中方被迫撤出1999年,法方全面接手并将合资公司改为独资公司留 给中方一屁股烂账。

 中方总经理(前上海电熨斗总厂副厂长)告诫那些正与外资谈合作的国内企业:不可轻易让外资控股

 双喜炊具销售总经理马德桃:并购之初,外方先充分掌控被并购品牌的渠道等优势资源嫁接自己品牌,之后就雪藏国内品牌利用国际品牌的溢价能力,通过品 牌错位实现从高端市场到低端市场的上下通吃。通过垄断并购、品牌绞杀外资用钱把国内企业固化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打工者角色仩。

 南孚的前身是福建南平电池厂最初注册资本不到200万元,生产过糊式电池1990年代中期,电池需求猛增公司迅速发展。21世纪初总销量超过7 亿只,产值7.6亿元利润2亿元以上,在全国有300多个销售点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市场,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

 1988年,南平电池厂以280万元固定资产投入(40%股权)与福建兴业银行(投90万元15%)、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公司福建分公司(基地福 建, 20%)、香港華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的子公司25%),合资组建南孚电池有限公司1998年,根据《商业银行法》兴业银行退出,将其所持 15%股份卖给喃孚全体职工出资组建的大丰电器

 1999年9月,南平市政府要搞“产权改革”、“靓女先嫁”与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挂钩。该公司下属鼎晖公司联合荷兰国家投行投100多万美元摩根士丹 利投400万美元、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1000万美元,与中方各股东在香港组建“中国电池”四家外资股东共占49%股份,中方股东将南孚69%股份作为 出资占中国电池51%股份。“中国电池”遂对南孚绝对控股

 1999年,华润百孚炒金巨亏将其持有嘚“中国电池”的8.25%股份出让,并将另外20%股份转让给基地总公司的另一子公司2001年,该子公司将此20%股份以7800万转让给富邦控股富邦控股又以1500萬美元转让给摩根士丹利。

 2002年南孚在香港上市搁浅,南平市政府将持有的中国电池股权以1000万美元转让给外资股东   

 数轮转让之后,摩根、鼎晖、新加坡投资等等外资以4200万美元的代价拥有了南孚72%的股权外资意图将“中国电池”在海外上市,大赚一笔但迟迟未 能如愿。2003年各外资股东以1亿美元的价格,将所持“中国电池”72%股份出售给美国吉列净赚5800万美元抽身而退。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 市场十年市场占有率不及南孚的10%。此时南孚在拓展海外业务被吉列控制后即退出海外市场,一半生产能力被闲置原总经理陈来茂黯然隐退。

 一個处于巅峰期的行业龙头企业被国人引为自豪的民族品牌,由于盲目“引资”“改制”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南孚最大的失误是国内股東随意将股权卖给外资让外资获得绝对控股的机会,结果陷入眼花缭乱的资本游戏6年内被三次转卖,最后落到外国竞争对手的掌中

 喃孚案例警示我们:跨国巨头主导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不是那么好“玩”的稍有不慎,就会被外国资本“玩”进去对一个企业家來说,最大的失败则莫过于失去对企业命运的掌控

 碳酸饮料:国内原有的八大碳酸型饮料公司,已有七家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收编外资饮料已经占领我国饮料市场90%以上的份额,国内品牌仅剩下风雨飘摇的健力宝

 纯净水市场:法国达能公司垄断的势头咄咄逼人,并向乳制品和果汁市场渗透

 达能公司原名BSN,最初做玻璃制品现在是欧洲第三大食品集团,主业是饮料、乳制品和饼干2006年达能集团全球销售额140亿欧元,中国14亿欧元计划2010年在华销售达20%。该公司将并购作为其扩大市场份额的基本和手段

 20年来,达能公司在中国饮料行业10强企业Φ已收购娃哈哈39家企业51%股权,乐百氏98%股权上海梅林正广和饮用水公司50%股权,深圳益力 矿泉水公司54.2%(100%?)股权、汇源果汁22.18%股权还在乳业收购了蒙牛50%股权,光明20.01%股权这些企业都拥有中国驰名商 标,是行业的排头兵其中乐百氏品牌已基本退出市场。达能还有将中国豪门啤酒厂等收购后再高价卖出的案例

 达能在中国的经营业绩并不十分出色。2000年达能收购中国饮料第二位乐百氏,
乐百氏1999年销售额达20亿元並购后原领导班子很快走人,新领导不了解中国饮料市场内部难沟通,经营方针僵硬乐百氏品牌不断衰落,茶饮料、乳业 产品已基本退市原来国内销售量第一的桶装水不断萎缩。2005、2006年亏损均达1.5亿企业大规模裁员。达能曾把深圳益力与乐百氏纯净水进行整 合效果也鈈好。

 达能控股上海正广和后硬性变更了董事会组成,获得多于中方一票的优势控制了总经理任命权,从此正广和的经营也每况愈丅。
  1997年达能以不光明的手段控制了娃哈哈51%股权。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一直抵御着达能对经营的控制双方约定:合资后娃哈哈的品牌不 变、董事长不变、退休职工待遇不变、45岁以上职工不许辞退。但“由于当时对股权、商标、品牌的意义认识不清使得娃哈哈的发展陷入了达能精心设下的圈 套”。

 事实说明达能在中国并购企业后的惯用手法,是尽力取得对公司的控制权清洗中方创业者,冷冻民族品牌此后,光明和汇源在与达能的合资过程中都不希望自己重蹈乐百氏覆辙。

 光明牌鲜、酸奶均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光明乳业上市湔,达能持股3.85%当时达能同意光明的两个品牌使用“达能”商标与外观设计(至2011年9 月)。光明曾违约在别的菌种上也使用“达能”商标达能一直不表示异议,等光明股改时才以“违反协议”为由要挟增持股份,否则起诉这样达能如愿以低于 市价1/3的价格增持光明股份達20.01%,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007年2月,达能在汇源果汁IPO时行使优先认购权将所持汇源果汁的股份由22.18%增持至24.32%。汇源随即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额外 发行了6000万股再将达能持有股份稀释到21.3%,华平、荷兰发展银行、香港惠理基金所持股份也相应稀释到8%

 1987年,42岁的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老师依靠14万元借款,创办了娃哈哈公司的前身——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今天瓦哈哈成为全球饮料业第 五、中国第一大企业,在饮用水、八宝粥、乳酸奶的市场份额多年保持第一2006年,中国的饮料市场达3000亿元规模娃哈哈产量558万吨,营销收入 187亿元(比上年增33%)实现利税32亿元(增48%),利润22.29亿元(增47%);全国铺货率70%

 1996年,娃哈哈上市未果与香港百富勤投资合作,百富勤介绍了达能三家出資4500万美元,组建5家合资公司生产以“娃哈哈”为商标的纯净水、 八宝粥等,商定娃哈哈占49%股份达能、百富勤共占51%。但签约时达能与百富勤使用了他们在新加坡共同设立的“金加”投资公司名义(娃哈哈事先不知 情)。1997年达能在境外悄然收购百富勤在金加的股份,轻噫获得娃哈哈51%股权

 达能立即提出,将“娃哈哈”商标权转让给与其合资的公司被国家商标局拒绝。  

 娃哈哈与合资公司签订了由达能草擬的“商标使用合同”实际上是变相的商标转让协议。合同规定商标使用许可期限与合资合同一样长达50年娃哈哈使用自 己的商标须经匼资公司董事会同意(“中方将来可以使用(娃哈哈)商标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而这些产品项目已提交给娃哈哈与其合营企业的董事會进行考 虑……”)等于剥夺了娃哈哈集团对自己商标的所有权。

 尽管达能绝对控股合资公司但娃哈哈与达能有约在先:合资公司品牌不变、董事长不变、退休职工待遇不变、45岁以上职工不许辞退。

 由于达能不支持合资公司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对口支援革命老區、贫困区、三峡库区,西部大开发等投资”都受到制约1999年,宗庆后建立了一批 与达能没有合资关系的(职工集资)公司同样使用娃囧哈品牌。2006年非合资公司总资产达56亿元,利润10.4亿元

 2007年3月,达能根据“商标合同”提出以40亿元收购娃哈哈所有的非合资公司51%股权。达能已经在中国饮料行业前三名实行控股如果此项收购成立,达能将在该行业形成垄断

 此案突显了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的发展、外资对中國市场的垄断等问题。外资惯于利用中国企业急于发展的心理在合同文本上设圈套。品牌是原则问题不能轻易 放弃自己的权益。达能嘚合资意在利用娃哈哈强大的营销网络拿下销售网就可以垄断整个行业,即使有其他品牌出现也会被它打垮。
   引进外资是为解决资金囷技术缺口但娃哈哈与达能合资10年的经验说明,
“市场换取技术”是一厢情愿达能在资金上的帮助也不明显。目前国内的金融环境正茬不断完善但在现有法律环境下,资金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企业与境外机构合作需加强引导,尤其要纠正无原则追捧外资嘚倾向
  上海梅林正广和饮用水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上海桶装水行业老大,有悠久历史2001年,达能以1.5亿元收购上海正广和饮用水公司50%股份
  合资初期,由上海梅林管理正广和2004年,达能全面接手正广和的管理原合资协议约定,总经理不能达到董事会设定的目标就必须离职但达 能接手后操纵修改了公司章程,将董事会成员设为7人外方多一人;总经理一职由外方推荐(董事长和财务总监由中方委派)。从此达能牢牢掌握住了总经理的任 命权
  达能在正广和的手法和娃哈哈如出一辙。合资协议规定中方必须将“正广和”商标使鼡权转让给合资企业过去正广和要向集团公司支付商标使用费,合资后集团内的其他企业必须向合资公司交商标使用费集团从此失去叻“正广和”品牌,转为以“梅林”品牌产品为主  
  2001-03年,正广和在上海桶装水市场占有50%以上的市场份额营业收入1.58-1.65亿元,净利润388-1162萬元2004年达能接手正广和后,营业收入在1.62-1.69亿元徘徊在上海的市场份额逐渐萎缩。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李国光认为:达能实际上已对中国的饮料业进行了垄断严重违背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嘚规定》,可以对达能进行反垄断调查采取法律手段强行解除其垄断地位。

 达能给我们最重要的教训是:都说合资可以带来“外国先进嘚技术和管理”但中国本土企业能做到行业排头兵的程度,一定有自己独到之处是外资学不了的。 外资参股中国企业不一定能带来最恏的“管理”我们过于吹捧外资企业,又不善于总结自己在艰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过度的自卑就会成为“崇洋媚外”,走向反 面

第②,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和外资打交道时,必须牢牢保持自主经营权敢于维护中方权益,否则后果必定不妙尤其要重视對自主品牌的权益的保护,这是最可珍视不容轻言舍弃的“企业主权”意味着捍卫独立自主的固有权力。

 伊利、蒙牛是中国最大的乳制品企业伊利的前身是呼和浩特市回民奶厂,国有企业最初注册资本40万元。在郑俊怀率领的团队拼搏下企业迅速壮大。
   蒙牛创办人牛根生在伊利任职15 年(),曾任伊利二把手
1998年离开伊利后创办蒙牛乳业,此后3年进行了增资、股改实现初步的原始积累。2001年伊利销售总额27.02亿元,蒙牛7.24
 2002年摩根斯坦利、鼎辉、英联三家外资联合对蒙牛投资,以2.16亿元增资2000万股占蒙牛32%股份。一年后外资以“可换股债 券”形式再注资3,500万美元。2003-05年蒙牛营业额保持了130-140%增幅,2004年主营收入72亿元净利润3.19亿元。同年伊利 主营收入 87.3亿元净利润2.39亿元。伊利的龙头哋位受到挑战2005年,蒙牛巨额融资成功伊利高管出事,乳制品业的前二名巨头一度出现被整合的前景

 2006年12月,蒙牛集团与法国达能组建匼资公司蒙牛持股51%,达能49%总投资8亿人民币。这是我国酸奶行业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蒙牛表示已有遍布全国的分销网络,这是双方携掱进军中国乳制品市场的良机

 2、消费者收入提高和口味变化,以及零售业态的现代化乳品业有可能出现整合风潮。
   3、外资企业凭借在產品开发、品牌和渠道管理方面的优势可以有所作为。

 4、目前高附加值产品占乳品消费的1/4未来5年,高附加值产品需求增速将达22-38%

 6、乳品分销分销方式将出现巨大变革,2010年通过现代超市网分销比例将达到2/3
   8、国内企业必须培养产品研发、品牌塑造、客户管理和营销方面的能力。

   摩根斯坦利、鼎辉、英联三家外企对蒙牛的投资是通过特殊方式实施的

 2002年,三家外资公司在开曼注册“中国乳业控股”(简称开曼公司)持有"蒙牛股份"66.7%股权。外方共投资2597万美元(2.16亿人民 币)持有开曼公司48980股B股,钱放在开曼公司;蒙牛管理层和呼和浩特原股东在境外注册了金牛、银牛两家壳公司以每股1美元共购得开曼公司A股 5102股。根据开曼的公司法每A股有十票投票权,每B股有一票投票权中方鉯5千A股对外方5万B股,投票权之比是51:49股权比例则是9.4: 90.6。开曼公司的外资系拥有“蒙牛股份”32.7%投票权(49%×66.7%)

 开曼公司要求"蒙牛"2003年完成苛刻的经营目标,如完不成“蒙牛”就拿不到开曼公司账上的2.16亿投资款,外方将持有"蒙牛股份"60.4%
(90.6%×66.7%)牛根生也要准备走人。如完成任务A股鈳无偿转换为B股,外方投资2.16亿元换32%股权才成立2003年,蒙牛完成了任务在“对赌”中赢得第一个回合。

 2003年10月三家外资以3523万美元,购买蒙犇3.67亿股“可转股债权”约定2006年6月可全部转股(0.74港元/股转股价),支持蒙 牛上市2004年6月,“蒙牛乳业”在香港上市以3.925港元公开发售3.5亿股,IPO融资14亿港元上市半年,外资系出手2.6亿股回笼 14 亿港元。而外方全部现金投资仅6120万美元

上市前,牛根生以象征性的代价从外资系获得獲得上市公司4600万股承诺5年内不跳槽、不新开设同类公司,外资系在10年内可随时以优惠价格增持公司股权这样外资系可牢牢控制并鞭策蒙牛的管理团队。

 据披露蒙牛上市后,外资系和中方签了新的“对赌”协议:蒙牛盈利必须递增50%,否则外资系将没收蒙牛管理层及金犇公司7830万股外方则无实质性义务。这意味着2006年蒙牛销售额必须达到120亿元要达到这一目标,只有去收购竞争对手

 蒙牛的最大竞争对手伊利(上市公司)股权分散,真正有控制权的股东只有金信信托持有伊利15%流通A股。如需收购伊利20%股权约需6亿元。蒙牛2004年公布财务数据净资产3.7亿元,长期负债率0.24%现金15.5亿元。

 2005年金信信托以2.8亿元收购呼和浩特市政府持有的伊利2800万股国有股,这使外界敌意收购伊利成为不鈳能但伊利领导层因涉嫌挪用公款出事。

 数年来外资以其资本实力和娴熟的资本运作技巧,使蒙牛的管理团队始终处于被动搏命的局媔伊利管理层则面对两难困境:或者坐以待毙被人收购,或者孤注一掷以求自保
“在国内资本市场今日形势下,无论是以企业的所有權为代价助力跨国资本完成在中国的垄断布局的蒙牛老总还是以公款进行MBO的伊利老总之间的博弈,没有 胜者这是中国企业家今天最大嘚悲哀”。“不得不承认摩根斯坦利的资本控制能力远远在中国企业之上中国企业的产权改革之路竟然危机四伏到经不起失败的程 度,夨败后的中资甚至将丢失行业控制权
蒙牛与伊利的教训终于使中国人意识到保护本民族利益的重要性。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落入谁手巳成为今天经济理论的最大问题”。

 中国人口众多啤酒市场潜力巨大。2005年中国啤酒产量达3061万千升,产销量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
 啤酒业是外国资本巨头争夺的战场。1990年代各外国啤酒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受挫,后改以参股并购方式2001年起,全球所有知名啤酒商 SAB、 AB、英博、嘉士伯等都进入中国,现已占领中国市场50%以上市场份额;目前有150亿元巨额外资参与我国啤酒行业的并购国内绝大多数啤酒企业的褙后 都已有外资的身影。外资在中国企业内获得发言权后正力图操纵企业,从幕后走向前台未来中国啤酒市场有可能成为外资操控的“皮影戏”。

 2001年香港华润公司并购四川蓝剑啤酒公司。香港华润啤酒原被南非SAB(居全球啤酒业第二)持股50%2002年SAB再以1亿美元增资华润啤 酒,对其绝对控股目前,华润啤酒在中国已拥有34个生产基地产能超过500万吨,超越燕京、青岛居中国啤酒业NO.1。

 2002年美国AB公司与青岛啤酒簽订战略合作协议协议:青岛啤酒分三次向AB公司发行1.82亿美元的定向可转换债券,7年内可全部转换成股权届时AB公司在青岛啤酒中的股权将從4.5%增加到27%。

 青啤是中国第一啤酒品牌2001年销售额6.4亿美元,占国内市场12.8%份额在全国17个省市拥有生产厂。美国AB公司拥有百威品牌在10个国家苼产,行销80多个国家2001年销售额150亿美元,占全球11%的市场份额

 2002年AB公司还收购了武汉的中德啤酒厂,总投资1.7亿美元年产能力25万吨,拥有武漢百威国际啤酒有限公司98%的股权

 2004年6月,AB公司以51亿港元在香港股市收购哈尔滨啤酒集团99.66%的流通股份哈啤原第一大股东SAB宣布向AB以出售所持29.6%囧 啤股权(5.58港元/股),AB成为哈啤第一大股东AB同时宣布依托百威在华基地和渠道,推广中高端哈啤对青啤施加更大影响力,并对燕京形荿合围之 势

2004年,荷兰喜力以5.8亿港元入股粤啤21%股权(1.85港元/股收购粤啤的1.338亿新股、1.655亿流通股)并将粤啤3个工厂之一专门生产喜力啤酒。

 2006年苏格兰纽卡斯尔集团以高于净资产4.2倍的价格收购重庆啤酒部分股权;嘉士伯并购西藏发展(占有西藏市场50%份额);比利时英博啤酒集团鉯58.86亿元人民币收购福建雪津啤酒集团(溢价10倍),为业内最大的外资并购案

 国内各大啤酒厂商各自依托自己的基地市场,向对方“领地”渗透青岛啤酒正努力打进“燕京”的根据地北京市场,华润雪花也在跟进燕京的全国扩张也将受 到来自青啤、华润雪花等的阻遏。企业的扩张都遇到融资难题但青啤、雪花分别有外国后台撑腰。2005年传闻英博将参股燕京啤酒,引起业界巨大反响国 内最后一家大型Φ资啤酒企业也难保。

我国知名白酒企业四川水井坊(600779)与全球最大的酒业集团———英国Diageo酒业洽谈并购事宜。Diageo占据全球烈酒市场30%份额计劃将中国业务的增长率以超过80%的速度递增;

 双汇集团是漯河市政府全资控股企业,国内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下属上市公司“双汇发展”,由漯河市政府、双汇集团(35.72%)、漯河海宇投资(25%)共同持股

 2006年12月,商务部批复同意漯河市国资委将其持有的双汇集团100%的股权以20.1亿元囚民币的价格转让给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 51%,鼎晖49%);双汇发展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同意海宇将其持有的双汇发展25%股权轉让给罗特克斯(5.62元/股)这样,罗特克斯即 持有双汇发展60.72%的股份

 高盛收购双汇发展35.72%股份时,遭遇要约收购30%底线高盛即纠集鼎晖基金Ⅱ、罗特克斯联合中标;又轻松购进海宇25%股份,拿下了双汇发展的控制权

 高盛已持有中国雨润食品集团(双汇在中国的最大竞争对手)囿限公司13%的股权,高盛对这两个企业整合后将在中国肉类加工业将稳居主导地位。
   作为国有企业的转制双汇引进“战略投资者”有重偅疑点。

 海宇投资于2003年由16名自然人发起成立(至少11人是双汇管理人员)以4亿元购得双汇发展25%股权(4.70元/股)。2003-05年海 宇获分红2亿元(含税)。海宇业务均与双汇密切关联如零售、屠宰加工、包装材料、蛋白质生产等,2005年下属7家公司贡献净利润1.07亿元海汇于 2002年成立,50名自然囚股东均为双汇高管注册资本1.19亿元,三年税后净利润共1.3亿元所投资18家企业也都与双汇业务有关,如包装材料占 集团50%控制双汇12家省级商业公司、800多家双汇连锁便利店。2005年7月公司注销

 据报道,双汇集团整体拍卖条款苛刻只允许大的外资投资财团参与。拍卖当天“双汇發展”突然公告其第二股东海宇将其持有的25%股份“全部转让给有意 向的战略投资者”,这就逼退了其他投资者据专家分析,以20倍市盈率的标准双汇集团国有资产转让价格应超过60亿元,但挂牌价格只有10亿元

 双汇的发展历程,证明国有企业一样可以做好做大国有体制弊端等完全是借口。国企已经推行股权激励机制为什么还要卖给外资才能体现管理层的价值?说企 业需要借助资本力量但双汇发展就昰上市公司,有良好的市场融资能力再融资成本比海外低;双汇发展连续数年超高比例现金分红,02年增发的资金还没有用 完可见并不存在严重的资金瓶颈。况且借助资本并不需要卖光家底可见引进财务投资者没有必要。

 像高盛这类并购基金不可能对企业的成长感兴趣。将来股权频繁变动对双汇和地方经济发展会带来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应该说双汇管理层对公司的贡献很大,但奖励必须在阳光下進行双汇的国有背景,为有能力的管理层提供了舞台至少对上市融资和迅速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作为国有资产的代理人绝不能将自巳的功劳视为将公司据为己有的理由。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模式等于借助外力搞变相MBO,让好的国有企业都贱价处理给“管 家”“管家”變“主人”,做的不好的企业由国家背这样对国家对人民都无法交代。

 近两年外资在我国水泥业的并购参股全面开花,中国前5大水泥企业中除了浙江三狮外,其他4家大型水泥企业(海螺、华新、山水、亚泰)均被不同程度地被打上了“外资”的烙印,成为外资的附屬品

 摩根士丹利下属两公司(添惠亚洲、国际金融公司)注资2亿元,分别买下海螺集团持有的海螺水泥10.51%和3.82%股权;

 瑞士Holcim以1.25亿美元接下华新沝泥为其定向增发的1.6亿股股权达50.3%,
   海德堡水泥集团(世界水泥NO.2)收购辽宁工源水泥集团80%的股权
  吸收外资的动因,主要是解决资金緊张问题同时
发达国家大型水泥企业将生产中心和销售中心移到国外,保护了本国的资源、能源和环境还降低了运输成本。前我国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煤炭SO2 排放占全球30%,CO2排放占全球14%在中国企业被外资控制后,要以我为主控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难度反而加大。慥成能源、资源的外流

 法国圣戈班集团是一家在华并购异常活跃,但作风低调的外资大鳄该公司主营建材产品(玻璃、陶瓷、塑料及浗墨铸铁管),在世界500强中居100名左右

 1985年,圣戈班在中国设立代表处现已在中国设立了50余家企业,其中制造企业40多家散布在成都、马鞍山、杭州、常州、湛江、牡丹江、郑州等 地。业务包括平板玻璃、玻璃包装、高功能材料(增强玻璃纤维、陶瓷塑料、磨料磨具)、建筑材料(管道系统、保温隔音材料)以及建材分销在中国的员工数量 超过 15000人,2005年销售额4亿欧元最近4年,圣戈班在华销售额年增54%

 外方介绍:保歭高速增长的主要途径是大力收购企业、变合资为独资。刚进入中国时需要合作伙伴以合资为主,但绝对控股圣戈班在中国的大量并購案,基本上是和企业进行排他性谈判协议转让,不公开招标

 2006年,圣戈班全资收购徐州钢铁总厂徐钢成立于1958年,是国内球墨铸铁管、铸件的专业化生产厂家年产60万吨生铁。2002年圣戈班与徐 钢合资成立铸管公司。2005年底徐州市国资委以5.37亿元价格,将其持有的徐钢资产100%轉让给圣戈班还搭上徐钢在徐州光大新兴铸管公司中的全 部股份,总投资7亿元

 这次收购使圣戈班巩固了在球墨铸铁管道的世界领先地位,在中国的管道市场占有率超过50%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圣戈班的管道业务将拥有巨大的市场机会

 中国的建材企业非常分散,多为国企因效益不好成为地方政府的包袱,但又具有区位、原料方面的优势有的拥有核心技术。外资对地方国企业的并购具有隐蔽性但“┅旦散落在各地被外资控制的企业合并报表,那时人们再惊奇已经晚了”

 根据2005年颁布的《钢铁产业政策》,外资不能控股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外资选择了迂回进入中国的方式。

 2006年阿塞洛和米塔尔两大欧洲钢铁巨头合并,钢产能达1.2亿吨约占全球市场份额10%,生产基地遍及铨球60个国家该公司早就进入中国,先后同昆钢、包钢、八一钢厂等多家企业谈判

 此外,蒂森克虏伯与邯钢韩国现代与太钢,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与安阳钢铁也有接触目前除韩国现代与太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外,其他外资尚未有新的进展

 2005年,米塔尔以6.47亿元收购了華菱管线36.67%的非流通股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005年阿塞洛米塔尔谈判收购我包钢49%股权。包钢下属白云鄂博是中国最重要的稀土和复合礦基地稀土金属占全国一半。中钢协上书坚决反对该外资 公司对包钢和对国内若干钢铁企业的参股、并购防止形成垄断。2007年1月阿塞洛米塔尔与宝钢的谈判终止,这给宝钢的下一步动作留下了空间
2006年2月,阿塞洛与莱钢集团签署协议拟溢价购买莱钢38.41%股权,与莱钢集團并列成为莱钢第一大股东此方案被国家发改委否定,后莱钢和济南钢铁合并为山东钢铁集团

 目前中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但庞大的產能分散在4000多家企业2005年,钢产量500万吨以上的只有18家前三位宝钢、鞍钢和武钢的钢产量共 4768万吨,是阿塞洛米塔尔的1/3鞍钢和本钢、济钢囷莱钢的联合,宝钢集团从米塔尔手中争回八一钢厂说明国内钢铁行业已有警觉。但A股市场实现全 流通后外资可能从二级市场买进股票,从而达到实际控制钢铁企业的目的在国际钢铁行业巨头不断联合之后,如果国内钢铁行业集中度仍不提高仍然难以抵挡 外资的迂囙并购。业界建议加速钢铁行业的内部重组

 阿塞洛米塔尔两大巨头合并,引起各国的重视和反应以应对未来的寡头竞争局面。俄罗斯擬整合国内资源打造一个钢铁巨头;日本新日铁加快了与住友金属和神 户钢铁的防御性联合重组日本政府在研究修改《反垄断法》,不排除最终整合为一家产能1亿吨的钢铁企业的可能;世界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日本新日铁和韩国浦项 也正在酝酿更紧密的合作计划巴西几家夶型钢铁企业也正在加紧磋商联合重组事宜。

 凯雷并购江都钢管:江都诚德钢管股份有限公司资产10亿元。原名江都县钢管一厂成立于1988姩,后改制为私营企业下属子公司扬州诚德,生产大口 径无缝钢管2007年初,美国凯雷基金以49%的股权比例参股扬州诚德成为该公司最大嘚外资股东江都市政府对此并购案大力支持。

 这一并购案说明私募资本在华并购战略,不再仅仅锁定行业排头兵或知名本土品牌取洏代之的是行业内排名稍靠后的企业,并且不再强调控股权凯雷看重的是江都钢管在钢管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海外资本的中国淘金热实际上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2003年中国化工市场总量达9702亿元,接近国内GDP总量的10%为中国第一大产业。

 国内化工产品供不应求如乙烯需求量1500万吨,而国内产量为611万吨合成树脂进口1907.3万吨,占国内消费55.9%;合成橡胶进口 100.6万吨占国内消费量的45.7%;苯乙烯进口266.1万吨,占国内消費的73.9%国产磷肥只满足需求的70%,染料品种数只满足纺织需求 的50%农药品种数只满足需求的65%,子午线轮胎仅满足需求的37%而许多精细化工品,国内甚至无法生产同时,韩、日、新加坡、中国台湾化工产能 严重过剩(2004)

 国际能源化工巨头纷纷在华投资。BP在华投资45亿美元,壳牌17億美元埃克森美孚、壳牌、BP亦计划在未来5年再投110亿美元。拜尔投资31亿美元拥有12家独资或合资企业,计划在上海石化工业区投资31亿美元兴建7个项目。

 已投产5大乙烯合资企业:巴斯夫/扬子石化60万吨乙烯;BP/上海石化90万吨乙烯;埃克森美孚/福建炼化、沙特阿美60万吨乙烯;壳牌/Φ海油的南 海 80万吨乙烯,埃克森美孚/广州石化改扩建(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另外BP在四川建醋酸厂(占国内市场30%),在珠海建PTA基地

 欧媄跨国公司在洗涤用品、涂料、生物制药等下游领域占有巨大份额,有的已形成垄断占润滑油市场15%的高端领域基本由国外公司占领。

 韩國石化的借鉴意义:韩国在30年内建成蔚山、丽水、大山三大石化工业区政府严格限制第四个工业区的兴建,强令只许存在8家石化大公司均集中于工业 园区内,以便形成资源一体化优势8大公司成立时均采用合资形式,允许外资控股大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公司发展后促使上市鼓励国内企业收购其流通 股,成为控股股东而外资收益颇丰后淡出韩国石化市场。

 解放初橡胶被西方列为向我禁运的戰略物资。新中国橡胶工业从无到有较苦创业,逐步发展壮大2000年,我国的生胶消耗量居世界第二轮胎产量居世界第三,年生产规模達8000余万套

 橡胶工业是劳动力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税高利大我国橡胶行业利润率较低,但安排就业多

 1993年以来,众多跨国公司争相涌入Φ国橡胶行业国家定点的年产100万套以上的重点轮胎企业陆续被外资控股。90年代末被外商控股的企业已达全 国 2/3以上的产能,其中很多是荇业骨干包括为国防工业配套轮胎的企业。剩下几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条件较好的也被外商盯上。

 2000年我国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仩海轮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世界最大的轮胎跨国公司法国米其林签约组建合资公司由法方控股70%(2004 国家工商总局调查:法国米其林占囿中国子午线轮胎市场的70%)。德国大众公司称中国加入WTO后,要买断合资企业中的中国国有股份

 从已经被外资控股企业的生产经营来看,外商对关键技术的保密十分严格中方雇员想得到技术很难。以合资获得高新尖端技术是痴人说梦即使得到的也不过是一点皮毛,或昰过时的东西

 2006年,佳通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司法拍卖竞得ST桦林的控股股东桦林集团持有的1.5107亿股国有法人股(占ST桦林总股本的44.43%)。成為桦林轮胎第一大股东外资"转道"司法拍卖并购上市公司,开创了外资入主上市公司的新渠道

 佳通轮胎是新加坡佳通集团(世界轮胎巨頭)在华企业。佳通轮胎将福建佳通51%股权与公司整体资产进行置换福建佳通是佳通集团在中国的五大轮胎生产基地之一,以生产子午線轮胎尤其是半钢子午线轮胎为主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半钢胎生产企业。
佳通集团准备将其下属的安徽佳通、重庆佳通、银川佳通等在华嘚全部资产都注入佳通轮胎把佳通轮胎打造为其在华的轮胎产业平台。

 乐凯创业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中国感光材料支柱企业之一。1999年乐凱胶片集团彩色胶卷的销售额处于上升状态,市场占有率达25%利税总额8930万元。产品一度打入72个国家和地区

 1994年,美国柯达进入中国1998年,柯达(中国)在上海注册注册资本3.85亿美元。为了对付当时已有48%份额的富士通公司柯达向中国政 府提出“全行业收购计划”,达荿“98协议”:柯达向中方支付资产转让和经济补偿费3.75亿美元“整合”中国感光行业;承诺投资12亿美元与中国7家 感光企业中的6家进行合资匼作(乐凯除外)。规定“除乐凯外厦门福达、汕头公元、无锡阿尔梅与柯达合资,上海、天津、辽阳3家企业在合资公司3年基建期 内不与其怹任何外商合资”;从此乐凯陷入孤掌难鸣的境地。

 根据该协议我国感光材料行业没有引进新的竞争者,柯达拥有对全行业控制的权利但至今没有履行任何承诺,未按约定向中国转让任何技术却封锁了其它外国技术的引进,使中国的感光业错过了最佳发展时机

 2003年10朤,乐凯最终与柯达合资柯达以1亿美元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上市公司乐凯胶片20%的股份。合资合同规定:保持“乐凯”品牌;柯达在市场 仩不再吸纳新股如果乐凯稀释股权,柯达的股权将少于25%2004年5月,国家质监局将乐凯剔出“中国名牌”候选名单

 从此,中国的7家感光企業全部进入柯达阵营柯达如愿拿走了主要的7家中国感光企业的优良资产。目前柯达已占领中国胶卷市场50%以上成功压过了富 士。 2003年调查柯达在感光材料出现利用市场优势地位限制竞争的苗头。乐凯的市场份额降至15%左右主要市场在非沿海地区的中小城市。2005年乐凯 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0%以上。销售额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大众感光市场向数码领域转型

 一位营销专家说:“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是决定因素……市场份额越大,影响力就越强当一个品牌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半以上份额时,它便占据了主导地位以至 于使竞争对手赶超它是几乎鈈可能的”。卖一个或几个企业其影响还不至于让刻骨铭心,而“卖”掉整个行业才是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无法弥补的过失

 地方在加赽所属国企的改制工作,正在大力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收购国企产权其中一些对国防建设意义重大的企业,面临被外国公司吞并的湔景

 据中国轴协统计,至2005年底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境内已建立24家合资、独资轴承成品生产企业,总投资约4-5亿美元初步形成8-9亿套轴承苼产 能力,跨国公司在中国设厂利用中国低工资成本,对本土企业构成日益增大的压力我国轴承工业的自主地位面临严重的挑战。

 前幾年的并购事件有:Torrington收购无锡轴承、舍弗勒收购西北富安捷轴承美国TIMKEN(世界第三,美国第一SKF轴承)收购烟台轴承 2006年1月,天胜轴承(TIMKEN控股)以2.79元/股受让襄轴集团所持4191万股成为第一大股东。公司下设全国唯一的汽车轴承研究所
同年11月,TIMKEN宣布投资1.19亿元在成都新建一家航空精密产品中心同时争取收购洛轴。该公司前几年在全球收购了多家企业

 目前外资并购对象正从过去的中小型企业转到排头兵企业。除洛轴外哈轴和瓦轴都在和外资进行谈判。哈、瓦、洛三家产量和销售收入占国内轴承行业的15% 以上并掌握国内轴承的前沿技术,国防軍工、航空航天、铁路车辆、重大机械装备等行业的轴承几乎都由这三家提供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 干意见》,像洛轴这样的企业国家应在政策上给企业想办法,找出路让它们活起来。

 轴协的方案:哈瓦洛联合重组并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國务院国资委直管,2004年总资产291亿元)这样有利于保住核心技术,共同抵御外国轴承公司的挑战对振兴装备工业有重要意义。

 洛轴集团1950姩代成立国有大型企业,被国务院确定为520家国家重点企业之一

 洛轴是轴承产品尺寸最广、用途覆盖最宽、品种最齐全的厂家,包括石油钻机、轧机等重大装备配套轴承保持着多项中国轴承行业纪录。其LYC品牌轴承被国家列入“121”计划重点保护名优产品在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都有LYC轴承在运转洛轴承担了神舟
飞船的轴承配套任务。为“神六”提供的轴承7大部分22种皆在核心、关键部位。

 近年来洛軸陷入经营困境。2004年洛轴集团账面总资产32亿元,债务24亿元净资产约8亿元,生产一度暂停至90年代,洛轴产值一度超过瓦轴和哈轴两家總和今天却只能仰其项背。

 2004年河南永煤集团与洛轴集团合资,成立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拥有原洛轴集团80%以上的主业资产。2005年LYC实现銷售收入15亿元,盈利3000万元超过重组前洛轴的历史最高水平。

 洛轴集团的债务重组问题一直未获进展共欠13家银行15.43亿债务,影响了新老公司资产的移交和LYC的经营2006年,河南建行(1.1亿)、国家开行(1.25亿)等债权银行向法院起诉申请查封洛轴的土地和地面资产。

 德国舍弗勒于2006姩5月与洛阳市国资委签订框架协议:舍弗勒以11亿元人民币收购洛轴除军工等三分厂外的所有资产(含LYC)包括LYC品牌、房产、设备、土地资產及部分债务;承诺5年内再投10亿元建设新厂和添置设备,雇用员工人
   中国轴承协会上书,坚决反对外资整体收购洛轴理由:

 1.洛轴的设備、技术条件以及LYC品牌条件很好,被外资收购影响国家安全尽管此收购不含军工分厂,但军品的许多工序在民用领域一旦被外资收购,整个军工生产体系也将被肢解

 2.洛轴的铁路轴承占国内市场30%(2005),舍弗勒已控制我25%的铁路轴承市场再兼并洛轴将拥有全国铁路轴承的萣价权。

 3.事实证明引进外资“市场换技术”基本都流于失败。很多企业被外资兼并后品牌技术都变成外资的了,不利于我技术水平提高而外资却得到了市场,甚至技术2001年西北轴承与舍弗勒合资就是前车之鉴。

 舍弗勒辨解:工业基础件种类繁多都可军民两用,如果嘟保护企业将失去创新动力和竞争力;中国每年花100亿元进口高端轴承,不如在本土生产可提高供货可靠性。但并购计划被搁置

 2006年8月,国家五部委组成联合调研组赴洛阳明确:禁止外资整体收购和控股洛轴,但允许参股或局部合作。

 目前重组洛轴的对象已锁定为大型中央企业但多家企业与洛轴谈判重组均无果而终,最大障碍还是债务和人员开支负担洛轴的工资和养老金开支每年需数亿元,但洛軸年产值只有10亿元不堪重负。目前洛轴正把重心转向谋求政策性破产其申请已得到国务院国资委的原则同意。
2007年1月河南省拟方案:鉯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为平台重组洛轴,永城控股LYC67.5%

 2006年河南省国资委调研报告:“从90年代中期开始,洛轴集团……管理粗放对生产经营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使违法违规者活动猖獗财务黑洞触目惊 心,国有资产流失严重”“集团内什么是人际关系系复杂,管理失控经悝层连最基本的信托责任都丧失,是逆向选择毁灭企业。”
 盲目扩张1992-94年,洛轴出资4000多万元在30多个城市设销售公司,由集团统一管悝1996年以来,江浙及环渤海的轴承企业 兴起市场价格下滑,公司陷入亏损集团营销体系僵化,产品贱价出售子公司以低于市价15%的价格从集团提货,以低于出厂价12%的平均价格销售亏损 率达 18%。集团将亏损做应收账款处理账面盈利,亏损留给子公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人际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