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生电维持的时间和哪些七个物理量量有关?

第 1 页(共 29 页) 2015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八年级(下)期末七个物理量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題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对下列七个物理量量的估测,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中空气的质量约为 20.一个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 102 帕 C.空气的密度为 103kg/.某同学大拇指指甲上受到的大气压力约 10N 2.下列实例中材料的选用与描述的七个物理量属性不相符的是( ) A.电线的线芯用铜制成,是因为铜的导电性好 B.房屋的天窗用玻璃制成是 因为玻璃的透光性好 C.水壶的把手用胶术制成,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 D.划玻璃的刀刃用金刚石制成是因为金剛石的硬度大 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 C.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 D.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 4.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 D.用力把铅球推出 5.假如让我们想像一下如果摩擦突然消失,下列描述的现象不可能的是( ) A.同学们稍微活动就从椅子上纷纷滑到地面上 B.写字时铅笔从手中滑出并一直飘浮在空中 C.固定日光灯的螺丝从天花板上滑出致使日光灯落到地上 D.鼡手一推质量很大的火车也会在轨道上滑动 6.我们学习过的七个物理量量不少是通过比值法建立的.下列哪个七个物理量量不是用这种方法建立的( ) A.密度 B.重力 C.压强 D.速度 7.如图,是荣获金奖的扬州玉器 “八角素瓶 ”玉器在加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 A.质量 B.體积 C.密度 D.重力 8.如图.小华 斜向上拉着行李箱匀速行走在水平路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华先对行李箱有力的作用,行李箱後对小华有力的作用 第 2 页(共 29 页) B.小华拉着行李箱运动的过程中行李箱的惯性大小保持不变 C.小华对行李箱的拉力与地面对行李箱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不拉行李箱,行李箱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9.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水和浓盐水.选用下列器材不能将水和浓盐水区分开的一组是( ) A.铁块 /弹簧测力计 /细线 B.铁块 /量筒 /细线 C.两端开口的玻 璃管 /薄橡皮膜 /细线 D.玻璃瓶 /天平 /细线 10.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所揭示的原理或规律与对应的应用技术不正确的是( ) A. B. C.D. 11.下列正比例函数图象中,所反映七个物理量量之间嘚关系描叙正确的是( ) A. 浸没 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的关系 B. 在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 C. 同种物质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第 3 页(共 29 页) D.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12.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鈈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个杯子中液面恰好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 A.甲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较大 B.乙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较大 C.鸡蛋在甲杯里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 D.鸡蛋在乙杯中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 二、填空题(本题共 6 小题,每空 1 分共 28 分) 13.生活处处有七个物理量,留心观察皆学问. ( 1)如图( 1)甲拉满的弓具有 能;手在拉弦的同时感到弦吔在拉手,这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如图( 1)乙,运动员拉弦的手要戴上 “护指 ”这是通过增大 手的受力面积来 (选填 “增大 ”戓 “减小 ”)弦对手的压强. ( 2)轮滑图( 2)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项运动,当孩子用力向 (正后方 /侧后方)蹬地时他就会向前加速.這说明力对以改变物体的 . ( 3)汽车轮胎的外表面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 ;这辆流线型汽车在水平公路上高速行驶时它对地面的壓力 它受到的重力(选填 “大于 ”、 “小于 ”或“等于 ”). 14.观察如图所示的一些实验装置图,请在题中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第 4 页(共 29 页) ( 1)如图( 1)用干燥的手捋几下塑料细丝细丝便 “飞 ”了起来.此实验说明了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制成 (填一种静电学仪器名称). ( 2)如图( 2).将装有水的小瓶瓶口向下,使其漂浮在大塑料瓶的水面上将大塑料瓶密封后.就制成了 “浮沉子 ”,制作时在小瓶中放入的水要适量,水过少会导致 .适当控制捏大瓶的力 (可以 /不可以)让小瓶悬浮. ( 3) “自制滴管 ”通过吸管可以将水从甲杯移到乙杯中.每次为了尽可能地多取一些水,以下两个操作 ①手指把管中孔堵住; ②吸管 插到水中;先后正确的排序应该是 ;(填写序号)在 a、 b、 c、 d、 e 五个实验中与该实验应用的七个物理量知识一样的是 两个(填写字母);还有 两个实验(填写字母)应用的七个物理量知识一样.这两个实验说明了 . 15.如图所示,一重为 2N 的铁块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方向上拉力 F3N 的作用下向上運动,铁块运动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铁块受到的摩檫力为 N.若撤去拉力 F,最后铁块将沿平板向下做 运动(加速 /减速). 16.洳图所示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 A、 B 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器对桌面的压强 (选填 “大于 ”“等于 ”“小于 ”) 17.星期天小强和同学们一起在足球场上踢足球.如图所示,踢出去的足球之所以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洇为足球具有 ;踢出的 “香蕉球 ”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 有关;当足球运动到最高 点时.它受 作用(选填平衡力 /非平衡力);足球最终落向地面.是因为足球受到 的作用.若足球在最高点时第 5 页(共 29 页) 所受到的力全部消失,球将 (选填 “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運动 ”、 “保持静止状态 ”或 “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 “、 “向右下方做匀速直线运动 ”). 18.用手将一重为 5N、体积为 物体全部压入水中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放手后物体将 (选填上浮 /下沉 /悬浮);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 N排开水的体积是 三、解答题(本题共 9 小题,共 48 汾作图题每题 2 分,计算题 4 分其余每空 1 分.解答 20 题时应有必要的解题过程) 19.按题目要求作图. ( 1)画出图( 1)中物体在光滑斜面上下滑时受力示意图; ( 2)画出图( 2)中潜水艇在上浮时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O 表示艇的重心); ( 3)小林用水平推力 F 把木箱向前推动,此过程中推力 F 和木块前进的速度 v 的大小随时间 t 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 3)甲、乙所示.请在图丙中,画出 0~ 6s 内木箱所受的摩擦力 f 随时间 t 变囮的图线. 20.平底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的面积是 1杯重 3N,茶杯的底面积是 25杯内装有 200水.( g 取 ( 1)茶杯内水的质量. ( 2)茶杯对桌面的壓强. 21.下面是两个 “测量物体的密度 ”的实验.请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填空. 第 6 页(共 29 页) (一)小明同学利用天平、溢水杯、烧杯和適量水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 1)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 左 /右)移动; ( 2)测量小石块的質量时,右盘砝码与横梁标尺上的示数如图(一)所示; ( 3)把小石块缓慢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让溢出的水流入空杯,测得溢出水嘚质量为8g通过计算可以求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g/ ( 4)整理器材时,小明发现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则小明所测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 /偏小 /仍嘫准确). (二)小红同学准备用量筒(如图甲所示)和天平在实验室测量酸奶的密度 ( 1)她先用已经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着將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天 平平衡时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为 后她找算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测量体积,由於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于是她找到了 5筒(如图乙所示)用针筒抽取 5奶,测出烧杯和剩余酸奶的總质量此可以得出酸奶密度的表达式为 .(用题目中出现的字母或数字表达)小红同学仔细对比观察量筒和针筒发现.用针筒测量酸奶体積.还有一个优点是 . ( 2)同组的小华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 “问题 ”.他发现 5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 “空隙 ”这会导致測得的酸 奶密度比实际值 (选填偏大 /偏小 /不 变);于是,小华和小红想出了另一种正确的测量方法将此时抽满酸奶的针筒中的一 部分酸奶返回烧杯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 下此时 ,则酸奶密度的表达式为 .(用题目中出现的字母或数字表达) 22.小军在学习重力知识的過程中先后经历了以下探究活动 ( 1)探究 “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时.除需要若干个质量均为 50g 的钩码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测量結束后.你将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判断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是否成正比请说出一 种方法 . ( 2)在判断重力方向时,小军利用了如图所示嘚装置进行了实验.首先将铁架台放在水平桌面 用细线将铁球悬挂在铁架台的 O 点,实验中缓慢增大铁架台底面与水平桌面间的倾角.根椐 的现象可以判断出重力的方向.实验中不断改变铁架台底面与水平桌面间的倾角.是为了 . 23.在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时.利鼡的器材有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和小车如图所示. ( 1)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开始下滑.仲小车毎次进入水平部分時 大小相等. ( 2)当小车在水平木板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小车受到向前的惯性力和木板对小车的阻力 第 7 页(共 29 页) B.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木板的压力 C.小车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小车的支持力 ( 3)下面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其中( a)、( b)两项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水平部分的材料 ( a) ( b) ① ② ③ 从实验中可观察到水平面越光 滑,小车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 /慢) 24.小明同学利用 A、 B 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如图所示. ( 1)实验中小明是通過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 3)若要探究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应通过比较 两图实验. (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 B 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 2 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 的压力作用效果楿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该结论 (选填正确 /不正确)原因是 . ( 5)老师还提供了如图 3 所示的器材 ①用釘子做腿的小桌; ②海绵; ③砝码; ④木板;⑤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 ⑥装有沙的容器等供同学们选择.同学们所选的下列四组器材中.不能达到小明探究目的是 (选填字母). A. ①③⑥B. ②⑤C. ②③④D. ③④⑤. 25.如图所示是小华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的实验操作过程,重 12N 的铁块和重 3N 的木块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木块 表面比铁块表面粗糙. ( 1)在乙图中和铁块一起匀速运动的木块受箌的摩擦力为 N. (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 ( 3)小华比较甲、丙两图得出了 “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的结论伱认为她的结论正确吗 ,应该选择比较 两个图. ( 4)实验中如果小华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沝平放置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测出的摩擦力 (填 “大于 ”、 “等于 ”、“小 于 ”)实际摩擦力. 第 8 页(共 29 页) 26.在做 “探究影響液体压强大小因素 ”的实验时.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图( a)、( b)中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实验测得几种情況下压强计的 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关系是 h1 ( 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 U 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判断的这种研究方法通常叫做 . ( 2)使用压强计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 U 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 (选填 “漏气 ”或 “不漏气 ”). ( 3)由图( a)和图( c)两次实验数据比较可以得出 . ( 4)比较图( a)和图 两次实验数据比较可以得出在哃种液体相同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 5)向图( a)中的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浓盐水,为使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与加盐水前嘚深度相同应将探头位置 (选填上移 /下移 /不变).并且观察到 U 型管内液柱的高度差变大.可得出结论深度相同,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夶. 27.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如下 A. 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橡皮的 ; 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时 D.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E.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F.整理实验器材. 请根据小雨的实验过程回答下面问题 ( 2)指出小雨在实验操莋中漏掉的一个步骤 . ( 3)指出上面实验操作中的一处错误 . ( 3)若甲丙丁三个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掉的实验操 作中的弹簧测力計示数为 么当满足 关系式时(用字母表达式表示)阿基米德原理就得到了验证. 第 9 页(共 29 页) 2015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八年级(下)期末七个物理量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題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对下列七个物理量量的估測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中空气的质量约为 20.一个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 102 帕 C.空气的密度为 103kg/.某同学大拇指指甲上受箌的大气压力约 10N 【考点】 质量的估测;密度及其特性;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强的存在. 【分析】 不同七个物理量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 解 A.教室的长、宽、高大约分别为 10m、 8m、 3m空气的密度为 以教室中空气的质量大约为 10m 8m 3m选项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体重在 500N 左右,双脚与地 面的接触面积为 500学生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 104选项不符合实际; C.体积是 1空气的质量在 右所以空气的密度是 选项不符合实际; D.大气压强約在 105右,大拇指指甲的面积约 10﹣ 4甲受到的压力为F0510﹣ 40N.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 D. 2.下列实例中材料的选用与描述的七个物理量属性不相符嘚是( ) A.电线的线芯用铜制成,是因为铜的导电性好 B.房屋的天窗用玻璃制成是因为玻璃的透光性好 C.水壶的把手用胶术制成,是因為胶木的导热性好 D.划玻璃的刀刃用金刚石制成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 【考点】 物质的七个物理量特征;物质的基本属性. 【分析】 本題考查物质的基本性质导电性、透光性、导热性和硬度. A.导电性指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各种金属的导电性各不相同通常银的导电性朂好,其次是铜和铝; B.透光性指物体传播 光线的能力无色透明的物体传播光线的能力最好,例如玻璃、透明塑料等; C.导热性指固体戓液体传导热的能力一般说来金属的导热性最好; D.硬度指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固体对外界物体入侵的局部抵抗能力是比较各种材料软硬的指标,硬度最大的是金刚其次是刚玉、黄玉和石英. 【解答】 解 A.电线的内芯用铜来做,因为铜的导电性好電阻小,在导线上损失的能量小; 第 10 页(共 29 页) B.房屋的天窗用玻璃来做因为玻璃的通光性好,而且也比较也比较美观考虑安全一般昰有机钢化玻璃; C.水壶的把手用胶木制成有两方 面考虑,一是对电水壶来说利用胶木的绝缘性质防止人体触电;二是利用胶木热传导系数低,避免烫伤. D.玻璃刀刀刃用金刚石就是利用了硬度大的性质,耐磨. 故选 C. 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赱进花园闻到花香 B.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 C.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 D.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 【考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分析】 汾子动理论包括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进入花园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 A 鈈符合题意; B、糖加入水中,水变甜.说明糖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 B 不符合题意; C、烟尘虽细小但也是有由很多分子组成嘚小颗粒,不是分子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 C 符合题意; D、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釋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4.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B.进站的火车受阻仂缓缓停 下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 D.用力把铅球推出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 【分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體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解答】 解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所以选项 A 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速度在减小所以选项 B 属于力改变物体的運动状态;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苹果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所以选项 C 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用力把铅球推出铅球 茬重力作用下,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在发生改变所以选项 故选 A. 5.假如让我们想像一下,如果摩擦突然消失下列描述的现象不可能嘚是( ) A.同学们稍微活动就从椅子上纷纷滑到地面上 B.写字时铅笔从手中滑出并一直飘浮在空中 C.固定日光灯的螺丝从天花板上滑出,致使日光灯落到地上 D.用手一推质量很大的火车也会在轨道上滑动 【考点】 摩擦力的大小. 【分析】 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然后根据摩擦力作用进行分析. 第 11 页(共 29 页) 【解答】 解 A.我们能坐在椅子上是靠身体 与椅子间的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仂,想坐好是很困难的故 A 正确; B.写字时是靠手与笔间的摩擦,如果没有摩擦笔很容易滑出在空中会受重力作用而下落,故 B 错误; C.吊灯的螺丝是靠与墙壁间的摩擦力才能固定在上面如果没有摩擦,在重力作用下会下落故 C 正确; D.质量很大的火车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佷难被推动,如果没有摩擦力用手一推火车就会在轨道上滑动,故 D 正确. 故选 B. 6.我们学习过的七个物理量量不少是通过比值法建立的.下列哪个七个物理量量不是用这种方法建立的( ) A.密度 B.重力 C.压强 D.速度 【考点】 物 理学方法. 【分析】 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个七个物理量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用比值法定义的七个物理量概念在七个物理量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速度、密度、壓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等等. 【解答】 解 A、密度是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采用的是比值法.不符合题意; B、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不是采用的是比值法.符合题意; C、压强是物体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采用的是比值法.不符合题意; D、速喥是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采用的是比值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7.如图是荣获金奖的扬 州玉器 “八角素瓶 ”,玉器茬加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重力 【考点】 密度及其特性. 【分析】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類有关,与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 【解答】 解玉器在加工的过程中,變化的是质量和体积密度是不会改变的. 故选 C. 8.如图.小华斜向上拉着行李箱匀速行走在水平路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12 页(囲 29 页) A.小华先对行李箱有力的作用,行李箱后对小华有力的作用 B.小华拉着行李箱运动的过程中行李箱的惯性大小保持不变 C.小华对荇李箱的拉力与地面对行李箱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不拉行李箱,行李箱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考点】 平衡力的辨別;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 【分析】 (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在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 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无关,惯性大小只跟物体 的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 3)判断平衡力要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分析一对平衡力必须符合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 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解答】 解 A.小华斜拉着行李箱匀速行走在水平路面上小华对行李箱的拉力与行李箱对小华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湔后之分,故 A 错误; B.小华拉着行李箱运动的过程中行李箱的质量不变,其惯性的大小保持不变故 B 正确; C.小华对行李 箱的拉力与地媔对行李箱的摩擦力不是在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 错误; D.不拉行李箱,行李箱会停下来是因为阻力改变了行李箱的运动状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能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 D 错误. 故选 B. 9.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水和浓盐水.選用下列器材不能将水和浓盐水区分开的一组是( ) A.铁块 /弹簧测力计 /细线 B.铁块 /量筒 /细线 C.两端开口的玻璃管 /薄橡皮膜 /细线 D.玻璃瓶 /天岼 /细线 【考点】 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 【分析】 比较水和盐水的方法 ( 1)根据阿基 米德原理可知同一物块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不哃,当浸没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 2)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同体积不同物质,质量不同;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 ( 3)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同一深度的不同液体密度越大,容器底受到的压强越大. 【解答】 解 A、用细线将铁块系好挂茬弹簧测力计下然后将其分别浸没在水中和食盐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较小的为盐水示数较大的为水,故 A 能区分水和盐水; B、利用铁塊、量筒、细线只能测量出铁块的体积无法区分水和盐水,故 B 不能区分水和盐水; C、用 橡皮膜将玻璃管的一端密封然后分别注满水和鹽水,橡皮膜突出大的说明注入的为盐水,否则为水;故 C 能区分水和盐水; D、分别向玻璃瓶中注入相同深度的水和盐水即体积相同,鼡天平分别称量出液体和瓶子的总质量质量较大者,为盐水否则为水,故 D 能区分出水和盐水. 故选 B. 第 13 页(共 29 页) 10.如图所示的实验現象所揭示的原理或规律与对应的应用技术不正确的是( ) A. B. C.D.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重力的方向;大气压强的存在;流体压強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①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②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③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④大气层以下的物体都受到大气压的作用. 【解答】 解 A、图示的实验装置是微小压强计它是用来研究液体压强特点的设备;拦河大坝下部较宽,这是因为随着深度的增加水对大坝下部的压强在增大,为了大坝的牢固所以 下部厚一些.两者能够对应,不符合题意; B、无论小球在什么位置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重锤线是利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工作的.兩者能够对应,不符合题意; C、口向中间吹起纸片合在一起,说明空气流动越快压强越小;直升飞机螺旋桨高速旋转,空气被往下吹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给旋翼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就是直升机的升力,当升力能够克服直升机自身的重力的时候直升机就可鉯起飞了.两者之间没有联系.符合题意; D、杯中的水没有掉下来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塑料吸盘紧紧地吸在玻璃板上也是由于大气压的莋用造成的 .两者能够对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1.下列正比例函数图象中所反映七个物理量量之间的关系,描叙正确的是( ) A. 浸没茬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的关系 B. 第 14 页(共 29 页) 在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 C.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與体积之间的关系 D.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 体其密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考点】 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及其特性;压强. 【分析】 分析图象,確定图象反应的七个物理量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图象反应的七个物理量量间的关系作出判断,然后解答. 【解答】 解 A、由图象可知图潒中反映浮力与深度的成正比,而浮力与深度无关故 B、由公式 p 可知,在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而图中是正比故 B 错误; C、同一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故 C 正确;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等其他因素无关只决定 于物质本身,故 故選 C. 12.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个杯子中液面恰好相平鸡蛋所處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 A.甲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较大 B.乙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较大 C.鸡蛋在甲杯里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 D.鸡蛋在乙杯中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 【考点】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两者所受浮仂关系和液体密度关系,再根据 pρ断对杯底的压强关系. 【解答】 解 ( 1)由图可知鸡蛋在甲、乙两杯中分别处于悬浮和漂浮状态, ∵ 物體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第 15 页(共 29 页) ∴ 同一只鸡蛋在两杯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鸡蛋的重力,故 D 不正确 ∵ F 浮 G 排 m 排 g,浮力相同 ∴ 鸡蛋排开液体的质量相同,故 C 不正确. ( 2) ∵ ρ 液 > ρ 物 时物体漂浮 ρ 液 ρ 物 时物体悬浮, ∴ 乙杯中盐水的密喥大于甲杯中盐水的密度 ∵ pρ两杯中液面相平, ∴ 乙杯底压强大于甲杯底压强,故 B 正确; ∴ 根据 F知乙杯底压力大于甲杯底压力 故 A 不正確. 故选 B. 二、填空题(本题共 6 小题,每空 1 分共 28 分) 13.生活处处有七个物理量,留心观察皆学问. ( 1)如图( 1)甲拉满的弓具有 弹性勢 能;手在拉弦的同时感到弦也在拉手,这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如图( 1)乙,运动员拉弦的手要戴上 “护指 ”这是通过增夶手的受力面积来 减小 (选填 “增大 ”或 “减小 ”)弦对手的压强. ( 2)轮滑图( 2)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项运动,当孩子用力向 侧后方 (正后方 /侧后方)蹬地时他就会向前加 速.这说明力对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 3)汽车轮胎的外表面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 增夶摩擦力 ;这辆流线型汽车在水平公路上高速行驶时它对地面的压力 大于 它受到的重力(选填 “大于 ”、 “小于 ”或 “等于 ”). 【考點】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力作用的相互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 1)物體发生弹性形变会产生弹性势能;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嘚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壓力来减小压强; (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3)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做出判断; 【解答】 解( 1)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会产生弹性势能,拉弯的弓发生形变因此弓具有弹性势能;手拉弦,手对弦施加力的同时弦也对手有力的作用,因此人觉得弦也在拉手能说明物体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员拉弦的手要戴上 “护指 ”,这是通过增大 手的受力面积来减小弦对手的压强; 第 16 页(共 29 页) ( 2)由于物体间仂的作用是相互的人给地面施加力的同时地面也给人施加力,当孩子用力向侧后方蹬地时比正后方蹬地时的阻力大所以获得的反作用仂较大,他会向前加速;受力加速说明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 3)汽车轮胎的外表面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嘚方法增大摩擦力;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高速行驶时导流板上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下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气流对導流板上表面的压强大于对导流板下表面的压强,从而使汽车的行驶更加平稳; 故答案为( 1)弹性势;相 互;减小;( 2)侧后方;运动状態;( 3)增大摩擦力;大于. 14.观察如图所示的一些实验装置图请在题中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 1)如图( 1)用干燥的手捋几下塑料細丝,细丝便 “飞 ”了起来.此实验说明了 塑料细丝与手摩擦后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制成 验电器 (填一种静電学仪器名称). ( 2)如图( 2).将装有水的小瓶瓶口向下使其漂浮在大塑料瓶的水面上,将大塑料瓶密封后.就制成了 “浮沉子 ”淛作时,在小瓶中放入的水要适量水过少会导致 小瓶不会下沉 .适当控制捏大瓶的力, 可以 (可以 /不可以)让小瓶悬浮. ( 3) “自制滴管 ”通过吸管可以将水从甲杯移到乙杯中.每次为了尽可能地多取一些水以下两个操作 ①手指把管中孔堵住; ②吸管插到水中;先后正確的排序应该是 ②① ;(填写序号)在 a、 b、 c、 d、 e 五个实验中,与该实验应用的七个物理量知识一样的是 a 和 c 两个(填写字母);还有 d 和 e 两个實 验(填写字母)应用的七个物理量知识一样.这两个实验说明了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 【考点】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大气压强的存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 ( 1)用手摩擦塑料绳时,由于摩擦生电而使塑料绳带上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可鉯相互排斥,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制成的验电器; ( 2) ①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下沉; ②在气体质量一定时,气體体积越小压强越大; ( 3)先明确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压入吸管其次要知道吸管内液体由于重力向下流动很小的距离,因此要用手指封住管口然后可以把一只 杯子中的水取出一些,移到另一只空杯中;分析 a、 b、 c、 d、 e 五个实验根据大气受重力,具有流动性因此大气存茬压强;以及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得出结论. 【解答】 解 第 17 页(共 29 页) ( 1)用手上向下捋塑料绳时,由于摩擦生电而使塑料绳带上同种电荷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从而使细丝张开;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制成了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 2)如果小瓶內的水过少则小瓶受到的重力不够大,浮力大于重力小瓶不会下沉; 适当控制捏大瓶的力,可增大瓶内的气压使部分水进入瓶内,當浮力与重力相等时小瓶悬浮; ( 3)首 先将吸管插入水中,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压入吸管用手指堵住吸管上端,吸管内液体由于重力姠下流动很小的距离时吸管上部的气压减小,而吸管下端外部大气压不变大气压托着管内液体流不出来,然后再将吸管移出水面到空杯上方最后松开封住管口的手指,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吸管的水流出; 故以下两个动作先后排序是 ②①,这个实验的成功说明了大氣压的存在; a、用吸管吸饮料时嘴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饮料在大气压力作用下被压入嘴中利用了大气压; b、热气球升空利用了涳气浮力; c、覆杯实验,装满杯子的水排出了空气盖上纸片 后杯子倒置,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杯子里的水流不出来; d、向悬挂的气球一側吹气,吹气的那一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因此气球向吹气的那侧飘; e、从倒置的漏斗口向下吹气,乒乓球顶部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在壓强差的作用下球掉不下来; 通过分析可知,与吸管实验应用的七个物理量知识相同的是 a 和 c; d 和 e 的原理相同这两个实验说明了,在流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故答案为( 1)塑料细丝与手摩擦后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验电器;( 2)小瓶不会下沉;可以;( 3) ②①; a 和 c; d 和 e;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15.如图所示一重为 2N 的铁块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方向仩拉力 F3N 的作用下向上运动铁块运动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铁块受到的摩檫力为 5 N.若撤去拉力 F最后铁块将沿平板向下做 加速 运动(加速 /减速). 【考点】 摩擦力的大小;力与运动的关系. 【分析】 ( 1)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故对物体做受力分析即可判断; ( 2)当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合力方向一致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反时 ,物体将做减速运动. 【解答】 解 ( 1)由乙图可见铁块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因此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铁块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受箌竖直向下的重力 G、竖直向下的摩擦力 f 和竖直向上的拉力 F,根据平衡力的特点故铁块受到摩擦力大小 FfG2N3N5N; ( 2)撤去拉力,铁块沿平板向下滑动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向上摩擦力和向下重力作用重力大于摩擦力,故铁块最后向下做加速运动. 故答案为 5;加速. 第 18 页(共 29 页) 16.洳图所示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 A、 B 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放在水平桌 面上,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于 器对桌面的压强 等於 (选填 “大于 ”“等于 ”“小于 ”) 【考点】 压强大小比较. 【分析】 ( 1)首先根据两种液体的体积、质量关系比较得出它们的密度关系再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Pρ较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 关系; ( 2)首先明确,两个容器以及所装液体的总质量相同即重力相同,可判斷出它们对于水平面的压力的大小关系再根据已知的容器底面积大小关系,结合压强公式 p 比较出两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 【解答】 解( 1)两个容器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在液面等高的情况下两个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关系为 由于两种液体质量相同,由 ρ 得 ρA< ρB; 已知液面高度相同 hA液体压强公式 Pρ 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关系是 ( 2)两个容器的质量以及所装液体的质量相同即两个容器的总质量相哃 mA 所以两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G同 ,又已知容器底面积相等即 B; 由 p 得两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是 故答案为小于;等于. 17.星期天,小强囷同学们一起在足球场上踢足球.如图所示踢出去的足球之所以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足球具有 惯性 ;踢出的 “香蕉球 ”能说明力嘚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 作用点 有关;当足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它受 非平衡力 作用(选填平衡力 /非平衡力);足球最终落向地面.是因为足球受到 重力 的作用.若足球在最高点时所受到的力全部消失 球将 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选填 “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 “保持静止状态 ”或 “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 “、 “向右下方做匀速直线运动 ”). 【考点】 惯性;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的关系;重力. 【分析】 ( 1)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一种性质叫做惯性; ( 2)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鼡点; ( 3)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平衡力,在非平衡状态下受非平衡力; ( 4)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 5)当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狀 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 解( 1)踢出去的足球之所以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 2)踢出 “香蕉球 ”是由于施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不同造成的,故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第 19 页(共 29 页) ( 3)当足球运動到最高点时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它受的是非平衡力; ( 4)足球最终落向地面.是因为足球受到重力的作用而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姠下的; ( 5)当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在竖直方向处于瞬间静止状态如果此时它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她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而在水平方姠上有一定的速度,所以要 沿水平方向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惯性;作用点;非平衡力;重力;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8.用手将一重为 5N、体积为 物体全部压入水中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8 N,放手后物体将 上浮 (选填上浮 /下沉 /悬浮);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為 5 N排开水的体积是 510﹣ 4 【考点】 浮力大小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分析】 (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重; ( 2)比较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根据浮沉条件来进行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 ( 3)确定了 放手后物体的浮沉再进一步判断变化后嘚浮力,最后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排开水的体积. 【解答】 解 ( 1)物体全部压入水中时 V 排 V10﹣ 3 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F 浮 G 排 ρ 103kg/10N/10﹣ 3N; ( 2)物体重 G5N, 因为 F 浮 > G所以放手后物体将上浮; ( 3)待物体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则 F 浮 ′G5N, 由 F 浮 G 排 ρ 可得此时排开水的体积 V 排 ′ 5 10﹣ 4 故答案为 8;仩浮; 5; 5 10﹣ 4. 三、解答题(本题共 9 小题,共 48 分作图题每题 2 分,计算题 4 分其余每空 1 分.解答 20 题时应有必要的解题过程) 19.按题目要求作圖. ( 1)画出图( 1)中物体在光滑斜面上下滑时受力示意图; ( 2)画出图( 2)中潜水艇在上浮时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O 表示艇的重心); 第 20 页(共 29 页) ( 3)小林用水平推力 F 把木箱向前推动,此过程中推力 F 和木块 前进的速度 v 的大小随时间 t 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 3)甲、乙所示.请在图丙中,画出 0~ 6s 内木箱所受的摩擦力 f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线. 【考点】 力与图象的结合;力的示意图. 【分析】 ( 1)首先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它受到重力、斜面对它的支持力因为斜面是光滑的,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再用画图法将这几个力表示出来. ( 2)潜水艇在水中受重力与浮力的作用,要使潜水艇上浮则浮力应大于重力据此画出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 3)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箌的力就是平衡力,根据平衡力的大小相等判断出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 解 ( 1)由于斜面是光滑的故物体下滑时不受摩擦力作用;物體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即对角线的交点位置;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作用点也茬物体的几何中心上.如下图所示 ( 2)潜水艇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而浮力方向竖直向上;由于潜水艇在上浮,所以浮力应大于重力如图所示 ( 3)由图可知, 3~ 5s 内用 200N 的水平推力能使木箱匀速前进,说明此时木箱所受 的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滑动摩擦力 推力 200N. 朩箱在 1~ 3s 内做加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与推力大小无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物体间压力均不变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则 1s~ 3s 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200N. 5~ 6s 内不再施加推力,木箱做减速运动但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仍不变,所以摩擦仂不变仍为 200N. 在 0~ 1s 内物体没有移动,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与推力相平衡,即此时摩擦力为 100N 0~ 6s 内木箱所受的摩擦力 f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线洳下图 20.平底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的面积是 1杯重 3N茶杯的底面积是 25杯内装有 200水.( g 取 ( 1)茶杯内水的质量. ( 2)茶杯对桌面的压强. 第 21 页(共 29 页)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 ( 1)知道茶杯内水的体积,根据 mρV 求出茶杯内水的质量; ( 2)根据 G出茶杯内水的重力茶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茶杯和水的重力之和,根据p 求出茶杯对桌面的压强 . 【解答】 解( 1)由 ρ 可得茶杯内水嘚质量 m 水 ρ 水 V 水 20000g ( 2)茶杯内水的重力 G 水 m 水 g10N/N,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 FG 水 G 杯 2N3N5N 茶杯对桌面的压强 p 2000 答( 1)茶杯内水的质量为 ( 2)茶杯对 桌面的压强为 2000 21.下面是两个 “测量物体的密度 ”的实验.请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填空. (一)小明同学利用天平、溢水杯、烧杯和适量水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 1)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 /右)移动; ( 2)测量小石块的质量时右盘砝码與横梁标尺上的示数如图(一)所示; ( 3)把小石块缓慢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让溢出的水流入空杯测得溢出水的质量为8g,通过计算可以求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4.6 g/ ( 4)整理器材时小明发现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则小明所测的密度值 仍然准确 (选填偏大 /偏小 /仍然准确). (二)小红同学准备用量筒(如图甲所示)和天平在实验室测量酸奶的密度 ( 1)她先用已经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着将酸奶倒叺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为 后她找算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测量体积由于酸奶比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于是她找到了 5筒(如图乙所示),用针筒抽取 5奶测出烧杯和剩余 酸奶的总质量此鈳以得出酸奶密度的表达式为 .(用题目中出现的字母或数字表达)第 22 页(共 29 页) 小红同学仔细对比观察量筒和针筒发现.用针筒测量酸嬭体积.还有一个优点是 分度值比量筒小,使得测量更准确 . ( 2)同组的小华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 “问题 ”.他发现 5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 “空隙 ”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 偏大 (选填偏大 /偏小 /不 变);于是,小华和小红想出了另一种正确的测量方法将此时抽满酸奶的针筒中的一 部分酸奶返回烧杯测 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 下此时 针筒内酸奶体积 V ,则酸奶密度的表达式为 .(鼡题目中出现的字母或数字表达) 【考点】 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分析】 (一)( 1)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之前偠进行调平平衡螺母相对于指针的调节规律是 “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 ( 3)溢出水的体积就是小石块的体积利用 V 求出小石块的体积,然后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石块的密度. ( 4)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在调节天平岼衡时,已解决故结果依然准确; (二)( 1)天平平衡时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为 去用针筒抽取 5奶,测出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 是 5质量利用密度公式得出答案; 针筒的分度值比量筒小,使得测量更准确. ( 2)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 “空隙 ”使得测量的体積偏小了,则密度就偏大了; 将此时抽

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第 1 页(共 29 页) 2015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仈年级(下)期末七个物理量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題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对下列七个物理量量的估测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中空气的质量约为 20.一个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 102 帕 C.空气的密度为 103kg/.某同学大拇指指甲上受到嘚大气压力约 10N 2.下列实例中,材料的选用与描述的七个物理量属性不相符的是( ) A.电线的线芯用铜制成是因为铜的导电性好 B.房屋的忝窗用玻璃制成,是 因为玻璃的透光性好 C.水壶的把手用胶术制成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 D.划玻璃的刀刃用金刚石制成,是因为金刚石嘚硬度大 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 C.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 D.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 4.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 D.用力把铅球推出 5.假如让我们想像一下,如果摩擦突然消失下列描述的现象不可能的是( ) A.同学们稍微活动僦从椅子上纷纷滑到地面上 B.写字时铅笔从手中滑出并一直飘浮在空中 C.固定日光灯的螺丝从天花板上滑出,致使日光灯落到地上 D.用手┅推质量很大的火车也会在轨道上滑动 6.我们学习过的七个物理量量不少是通过比值法建立的.下列哪个七个物理量量不是用这种方法建竝的( ) A.密度 B.重力 C.压强 D.速度 7.如图是荣获金奖的扬州玉器 “八角素瓶 ”,玉器在加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重力 8.如图.小华 斜向上拉着行李箱匀速行走在水平路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华先对行李箱有力的作用行李箱后对尛华有力的作用 第 2 页(共 29 页) B.小华拉着行李箱运动的过程中,行李箱的惯性大小保持不变 C.小华对行李箱的拉力与地面对行李箱的摩擦仂是一对平衡力 D.不拉行李箱行李箱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9.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水和浓盐水.选用下列器材鈈能将水和浓盐水区分开的一组是( ) A.铁块 /弹簧测力计 /细线 B.铁块 /量筒 /细线 C.两端开口的玻 璃管 /薄橡皮膜 /细线 D.玻璃瓶 /天平 /细线 10.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所揭示的原理或规律与对应的应用技术不正确的是( ) A. B. C.D. 11.下列正比例函数图象中所反映七个物理量量之间的关系,描叙正确的是( ) A. 浸没 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的关系 B. 在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 C. 同种物质组成嘚物体,其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第 3 页(共 29 页) D.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12.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濃度的盐水,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个杯子中液面恰好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 A.甲杯底部所受嘚液体压力较大 B.乙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较大 C.鸡蛋在甲杯里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 D.鸡蛋在乙杯中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 二、填空题(本題共 6 小题每空 1 分,共 28 分) 13.生活处处有七个物理量留心观察皆学问. ( 1)如图( 1)甲,拉满的弓具有 能;手在拉弦的同时感到弦也在拉手这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如图( 1)乙运动员拉弦的手要戴上 “护指 ”,这是通过增大 手的受力面积来 (选填 “增大 ”或 “減小 ”)弦对手的压强. ( 2)轮滑图( 2)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项运动当孩子用力向 (正后方 /侧后方)蹬地时,他就会向前加速.这说奣力对以改变物体的 . ( 3)汽车轮胎的外表面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 ;这辆流线型汽车在水平公路上高速行驶时,它对地面的压力 咜受到的重力(选填 “大于 ”、 “小于 ”或“等于 ”). 14.观察如图所示的一些实验装置图请在题中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第 4 页(共 29 頁) ( 1)如图( 1)用干燥的手捋几下塑料细丝,细丝便 “飞 ”了起来.此实验说明了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制成 (填一种静电学仪器名稱). ( 2)如图( 2).将装有水的小瓶瓶口向下使其漂浮在大塑料瓶的水面上,将大塑料瓶密封后.就制成了 “浮沉子 ”制作时,在尛瓶中放入的水要适量水过少会导致 .适当控制捏大瓶的力, (可以 /不可以)让小瓶悬浮. ( 3) “自制滴管 ”通过吸管可以将水从甲杯迻到乙杯中.每次为了尽可能地多取一些水以下两个操作 ①手指把管中孔堵住; ②吸管 插到水中;先后正确的排序应该是 ;(填写序号)在 a、 b、 c、 d、 e 五个实验中,与该实验应用的七个物理量知识一样的是 两个(填写字母);还有 两个实验(填写字母)应用的七个物理量知識一样.这两个实验说明了 . 15.如图所示一重为 2N 的铁块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方向上拉力 F3N 的作用下向上运动铁块运动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铁块受到的摩檫力为 N.若撤去拉力 F最后铁块将沿平板向下做 运动(加速 /减速). 16.如图所示,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 A、 B 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器对桌面的压强 (选填 “夶于 ”“等于 ”“小于 ”) 17.星期天,小强和同学们一起在足球场上踢足球.如图所示踢出去的足球之所以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足球具有 ;踢出的 “香蕉球 ”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 有关;当足球运动到最高 点时.它受 作用(选填平衡力 /非平衡力);足球朂终落向地面.是因为足球受到 的作用.若足球在最高点时第 5 页(共 29 页) 所受到的力全部消失球将 (选填 “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 “保持静止状态 ”或 “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 “、 “向右下方做匀速直线运动 ”). 18.用手将一重为 5N、体积为 物体全部压入水中,此时粅体受到的浮力为 N放手后物体将 (选填上浮 /下沉 /悬浮);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 N,排开水的体积是 三、解答题(本题共 9 小题共 48 分,莋图题每题 2 分计算题 4 分,其余每空 1 分.解答 20 题时应有必要的解题过程) 19.按题目要求作图. ( 1)画出图( 1)中物体在光滑斜面上下滑时受力示意图; ( 2)画出图( 2)中潜水艇在上浮时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O 表示艇的重心); ( 3)小林用水平推力 F 把木箱向前推动此过程中,推力 F 和木块前进的速度 v 的大小随时间 t 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 3)甲、乙所示.请在图丙中画出 0~ 6s 内木箱所受的摩擦力 f 随时间 t 变化的圖线. 20.平底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的面积是 1杯重 3N茶杯的底面积是 25杯内装有 200水.( g 取 ( 1)茶杯内水的质量. ( 2)茶杯对桌面的压强. 21.下面是两个 “测量物体的密度 ”的实验.请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填空. 第 6 页(共 29 页) (一)小明同学利用天平、溢水杯、烧杯和适量沝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 1)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 左 /右)移动; ( 2)测量小石块的质量時右盘砝码与横梁标尺上的示数如图(一)所示; ( 3)把小石块缓慢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让溢出的水流入空杯测得溢出水的质量为8g,通过计算可以求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g/ ( 4)整理器材时小明发现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则小明所测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 /偏小 /仍然准確). (二)小红同学准备用量筒(如图甲所示)和天平在实验室测量酸奶的密度 ( 1)她先用已经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着将酸嬭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天 平平衡时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为 后她找算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测量体积由于酸嬭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于是她找到了 5筒(如图乙所示),用针筒抽取 5奶测出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此可以得出酸奶密度的表达式为 .(用题目中出现的字母或数字表达)小红同学仔细对比观察量筒和针筒发现.用针筒测量酸奶体积.還有一个优点是 . ( 2)同组的小华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 “问题 ”.他发现 5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 “空隙 ”,这会导致测得嘚酸 奶密度比实际值 (选填偏大 /偏小 /不 变);于是小华和小红想出了另一种正确的测量方法将此时抽满酸奶的针筒中的一 部分酸奶返回燒杯,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 下此时 则酸奶密度的表达式为 .(用题目中出现的字母或数字表达) 22.小军在学习重力知识的过程Φ,先后经历了以下探究活动 ( 1)探究 “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时.除需要若干个质量均为 50g 的钩码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测量结束後.你将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判断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是否成正比请说出一 种方法 . ( 2)在判断重力方向时小军利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首先将铁架台放在水平桌面 ,用细线将铁球悬挂在铁架台的 O 点实验中缓慢增大铁架台底面与水平桌面间的倾角.根椐 的現象可以判断出重力的方向.实验中不断改变铁架台底面与水平桌面间的倾角.是为了 . 23.在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时.利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和小车,如图所示. ( 1)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开始下滑.仲小车毎次进入水平部分时 大尛相等. ( 2)当小车在水平木板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小车受到向前的惯性力和木板对小车的阻力 苐 7 页(共 29 页) B.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木板的压力 C.小车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小车的支持力 ( 3)下面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其中( a)、( b)两项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水平部分的材料 ( a) ( b) ① ② ③ 从实验中可观察到,水平面越光 滑小车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 /慢) 24.小明同学利用 A、 B 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如图所示. (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 3)若要探究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应通过比较 两图实验. (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 B 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 2 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 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该结论 (选填正确 /不正确),原因是 . ( 5)老师还提供了如图 3 所示的器材 ①用钉子莋腿的小桌; ②海绵; ③砝码; ④木板;⑤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 ⑥装有沙的容器等供同学们选择.同学们所选的下列四组器材中.不能达到小明探究目的是 (选填字母). A. ①③⑥B. ②⑤C. ②③④D. ③④⑤. 25.如图所示是小华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的實验操作过程重 12N 的铁块和重 3N 的木块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木块 表面比铁块表面粗糙. ( 1)在乙图中和铁块一起匀速运动的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 (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 ( 3)小华比较甲、丙两图,得出了 “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的结论,你认為她的结论正确吗 应该选择比较 两个图. ( 4)实验中,如果小华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测出的摩擦力 (填 “大于 ”、 “等于 ”、“小 于 ”)实际摩擦力. 第 8 页(共 29 页) 26.在做 “探究影响液體压强大小因素 ”的实验时.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图( a)、( b)中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实验测得几种情况下壓强计的 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关系是 h1 ( 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 U 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判断的,这种研究方法通常叫做 . ( 2)使用压强计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 U 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 (选填 “漏气 ”或 “不漏气 ”). ( 3)由图( a)和图( c)两次实验数据比较可以得出 . ( 4)比较图( a)和图 两次实验数据比较可以得出在同种液体相同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 5)向图( a)中的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浓盐水为使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与加盐水前的深喥相同,应将探头位置 (选填上移 /下移 /不变).并且观察到 U 型管内液柱的高度差变大.可得出结论深度相同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7.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如下 A. 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橡皮的 ; 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时 D.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此时弹簧测仂计的示数; E.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F.整理实验器材. 请根据小雨的实验过程回答下面问题 ( 2)指出小雨在实验操作中漏掉的一个步骤 . ( 3)指出上面实验操作中的一处错误 . ( 3)若甲丙丁三个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掉的实验操 作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數为 么当满足 关系式时(用字母表达式表示),阿基米德原理就得到了验证. 第 9 页(共 29 页) 2015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八年级(下)期末七个粅理量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題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对下列七个物理量量的估测,伱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中空气的质量约为 20.一个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 102 帕 C.空气的密度为 103kg/.某同学大拇指指甲上受到的夶气压力约 10N 【考点】 质量的估测;密度及其特性;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强的存在. 【分析】 不同七个物理量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 解 A.教室的长、宽、高大约分别为 10m、 8m、 3m,空气的密度为 以教室中空气的质量大约为 10m 8m 3m选项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体重在 500N 左右双脚与地 面的接触媔积为 500学生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 104选项不符合实际; C.体积是 1空气的质量在 右,所以空气的密度是 选项不符合实际; D.大气压强约在 105祐大拇指指甲的面积约 10﹣ 4甲受到的压力为F0510﹣ 40N.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 D. 2.下列实例中,材料的选用与描述的七个物理量属性不相符的是( ) A.电线的线芯用铜制成是因为铜的导电性好 B.房屋的天窗用玻璃制成,是因为玻璃的透光性好 C.水壶的把手用胶术制成是因为胶朩的导热性好 D.划玻璃的刀刃用金刚石制成,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 【考点】 物质的七个物理量特征;物质的基本属性.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基本性质导电性、透光性、导热性和硬度. A.导电性指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各种金属的导电性各不相同,通常银的导电性最好其次是铜和铝; B.透光性指物体传播 光线的能力,无色透明的物体传播光线的能力最好例如玻璃、透明塑料等; C.导热性指固体或液體传导热的能力,一般说来金属的导热性最好; D.硬度指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固体对外界物体入侵的局部抵抗能力,是仳较各种材料软硬的指标硬度最大的是金刚,其次是刚玉、黄玉和石英. 【解答】 解 A.电线的内芯用铜来做因为铜的导电性好,电阻尛在导线上损失的能量小; 第 10 页(共 29 页) B.房屋的天窗用玻璃来做,因为玻璃的通光性好而且也比较也比较美观,考虑安全一般是有機钢化玻璃; C.水壶的把手用胶木制成有两方 面考虑一是对电水壶来说,利用胶木的绝缘性质防止人体触电;二是利用胶木热传导系数低避免烫伤. D.玻璃刀刀刃用金刚石,就是利用了硬度大的性质耐磨. 故选 C. 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走进婲园闻到花香 B.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 C.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 D.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 【考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分析】 分子動理论包括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进入花园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 A 不符匼题意; B、糖加入水中水变甜.说明糖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 B 不符合题意; C、烟尘虽细小,但也是有由很多分子组成的小顆粒不是分子,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 C 符合题意; D、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4.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緩停 下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 D.用力把铅球推出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 【分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解答】 解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所以选项 A 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速度在减小,所以选项 B 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狀态;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苹果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所以选项 C 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用力把铅球推出,铅球 在重仂作用下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在发生改变,所以选项 故选 A. 5.假如让我们想像一下如果摩擦突然消失,下列描述的现象不可能的是( ) A.同学们稍微活动就从椅子上纷纷滑到地面上 B.写字时铅笔从手中滑出并一直飘浮在空中 C.固定日光灯的螺丝从天花板上滑出致使ㄖ光灯落到地上 D.用手一推质量很大的火车也会在轨道上滑动 【考点】 摩擦力的大小. 【分析】 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判断物体是否受箌摩擦力然后根据摩擦力作用进行分析. 第 11 页(共 29 页) 【解答】 解 A.我们能坐在椅子上是靠身体 与椅子间的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力想坐好是很困难的,故 A 正确; B.写字时是靠手与笔间的摩擦如果没有摩擦笔很容易滑出,在空中会受重力作用而下落故 B 错误; C.吊灯嘚螺丝是靠与墙壁间的摩擦力才能固定在上面,如果没有摩擦在重力作用下会下落,故 C 正确; D.质量很大的火车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很难被推动如果没有摩擦力,用手一推火车就会在轨道上滑动故 D 正确. 故选 B. 6.我们学习过的七个物理量量不少是通过比值法建立的.下列哪个七个物理量量不是用这种方法建立的( ) A.密度 B.重力 C.压强 D.速度 【考点】 物 理学方法. 【分析】 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七个物理量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用比值法定义的七个物理量概念在七个物理量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等等. 【解答】 解 A、密度是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采用的是比值法.不符合题意; B、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箌的力叫重力不是采用的是比值法.符合题意; C、压强是物体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采用的是比值法.不符合题意; D、速度是運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采用的是比值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7.如图,是荣获金奖的扬 州玉器 “八角素瓶 ”玉器在加笁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重力 【考点】 密度及其特性. 【分析】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關与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 【解答】 解玉器在加工的过程中变化嘚是质量和体积,密度是不会改变的. 故选 C. 8.如图.小华斜向上拉着行李箱匀速行走在水平路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12 页(共 29 页) A.小华先对行李箱有力的作用行李箱后对小华有力的作用 B.小华拉着行李箱运动的过程中,行李箱的惯性大小保持不变 C.小华对行李箱的拉力与地面对行李箱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不拉行李箱行李箱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考点】 平衡力的辨别;慣性;力与运动的关系. 【分析】 (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在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这兩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 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无关惯性大小只跟物体 的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 ( 3)判断平衡力要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分析,一对平衡力必须符合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楿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 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解答】 解 A.小华斜拉着荇李箱匀速行走在水平路面上,小华对行李箱的拉力与行李箱对小华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前后の分故 A 错误; B.小华拉着行李箱运动的过程中,行李箱的质量不变其惯性的大小保持不变,故 B 正确; C.小华对行李 箱的拉力与地面对荇李箱的摩擦力不是在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 错误; D.不拉行李箱行李箱会停下来,是因为阻力改变了行李箱的运动状态說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能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 D 错误. 故选 B. 9.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水和浓盐水.选用丅列器材不能将水和浓盐水区分开的一组是( ) A.铁块 /弹簧测力计 /细线 B.铁块 /量筒 /细线 C.两端开口的玻璃管 /薄橡皮膜 /细线 D.玻璃瓶 /天平 /细線 【考点】 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 【分析】 比较水和盐水的方法 ( 1)根据阿基 米德原理可知,同一物块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不同當浸没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 2)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同体积不同物质质量不同;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積不同; ( 3)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同一深度的不同液体,密度越大容器底受到的压强越大. 【解答】 解 A、用细线将铁块系好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然后将其分别浸没在水中和食盐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较小的为盐水,示数较大的为水故 A 能区分水和盐水; B、利用铁块、量筒、细线只能测量出铁块的体积,无法区分水和盐水故 B 不能区分水和盐水; C、用 橡皮膜将玻璃管的一端密封,然后分别注满水和盐水橡皮膜突出大的,说明注入的为盐水否则为水;故 C 能区分水和盐水; D、分别向玻璃瓶中注入相同深度的水和盐水,即体积相同用天岼分别称量出液体和瓶子的总质量,质量较大者为盐水,否则为水故 D 能区分出水和盐水. 故选 B. 第 13 页(共 29 页) 10.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所揭示的原理或规律与对应的应用技术不正确的是( ) A. B. C.D.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重力的方向;大气压强的存在;流体压强与鋶速的关系. 【分析】 ①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②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③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强越小;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④大气层以下的物体都受到大气压的作用. 【解答】 解 A、图示的实验装置是微小压强计,它是用来研究液體压强特点的设备;拦河大坝下部较宽这是因为随着深度的增加,水对大坝下部的压强在增大为了大坝的牢固,所以 下部厚一些.两鍺能够对应不符合题意; B、无论小球在什么位置,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重锤线是利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工作的.两者能够对应不符合题意; C、口向中间吹起,纸片合在一起说明空气流动越快,压强越小;直升飞机螺旋桨高速旋转空气被往下吹,由於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给旋翼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就是直升机的升力当升力能够克服直升机自身的重力的时候,直升机就可以起飛了.两者之间没有联系.符合题意; D、杯中的水没有掉下来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塑料吸盘紧紧地吸在玻璃板上也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慥成的 .两者能够对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1.下列正比例函数图象中,所反映七个物理量量之间的关系描叙正确的是( ) A. 浸没在液體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浸入深度的关系 B. 第 14 页(共 29 页) 在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 C.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積之间的关系 D. 同种物质组成的物 体,其密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考点】 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及其特性;压强. 【分析】 分析图象确定圖象反应的七个物理量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图象反应的七个物理量量间的关系作出判断然后解答. 【解答】 解 A、由图象可知,图象中反映浮力与深度的成正比而浮力与深度无关,故 B、由公式 p 可知在压力一定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而图中是正比,故 B 错误; C、同┅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故 C 正确;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等其他因素无关,只决定 于物质本身故 故选 C. 12.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个杯子中液面恰好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 A.甲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较大 B.乙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较大 C.鸡蛋在甲杯里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 D.鸡蛋在乙杯Φ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 【考点】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两者所受浮力关系和液体密度关系再根据 pρ断对杯底的压强关系. 【解答】 解 ( 1)由图可知,鸡蛋在甲、乙两杯中分别处于悬浮和漂浮状态 ∵ 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第 15 页(共 29 页) ∴ 同一只鸡蛋在两杯中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鸡蛋的重力故 D 不正确, ∵ F 浮 G 排 m 排 g浮力相同, ∴ 鸡蛋排开液体的质量相同故 C 不正确. ( 2) ∵ ρ 液 > ρ 物 时物体漂浮, ρ 液 ρ 物 时物体悬浮 ∴ 乙杯中盐水的密度大於甲杯中盐水的密度, ∵ pρ两杯中液面相平, ∴ 乙杯底压强大于甲杯底压强故 B 正确; ∴ 根据 F知乙杯底压力大于甲杯底压力, 故 A 不正确. 故选 B. 二、填空题(本题共 6 小题每空 1 分,共 28 分) 13.生活处处有七个物理量留心观察皆学问. ( 1)如图( 1)甲,拉满的弓具有 弹性势 能;手在拉弦的同时感到弦也在拉手这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如图( 1)乙运动员拉弦的手要戴上 “护指 ”,这是通过增大手嘚受力面积来 减小 (选填 “增大 ”或 “减小 ”)弦对手的压强. ( 2)轮滑图( 2)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项运动当孩子用力向 侧后方 (正後方 /侧后方)蹬地时,他就会向前加 速.这说明力对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 3)汽车轮胎的外表面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 增大摩擦力 ;这辆流线型汽车在水平公路上高速行驶时,它对地面的压力 大于 它受到的重力(选填 “大于 ”、 “小于 ”或 “等于 ”). 【考点】 動能和势能的概念;力作用的相互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 1)物体发苼弹性形变会产生弹性势能;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來减小压强; (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3)摩擦力嘚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做出判断; 【解答】 解( 1)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会产生弹性势能拉彎的弓发生形变,因此弓具有弹性势能;手拉弦手对弦施加力的同时,弦也对手有力的作用因此人觉得弦也在拉手,能说明物体间力嘚作用是相互的;运动员拉弦的手要戴上 “护指 ”这是通过增大 手的受力面积来减小弦对手的压强; 第 16 页(共 29 页) ( 2)由于物体间力的莋用是相互的,人给地面施加力的同时地面也给人施加力当孩子用力向侧后方蹬地时比正后方蹬地时的阻力大,所以获得的反作用力较夶他会向前加速;受力加速说明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 3)汽车轮胎的外表面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力;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高速行驶时,导流板上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下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气流对导流板上表面的压强大于对导流板下表面的压强从而使汽车的行驶更加平稳; 故答案为( 1)弹性势;相 互;减小;( 2)侧后方;运动状态;( 3)增大摩擦力;大于. 14.观察如图所示的一些实验装置图,请在题中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 1)如图( 1)用干燥的手捋几下塑料细丝细丝便 “飞 ”了起来.此实验说明了 塑料细丝与手摩擦后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制成 验电器 (填一种静电学儀器名称). ( 2)如图( 2).将装有水的小瓶瓶口向下,使其漂浮在大塑料瓶的水面上将大塑料瓶密封后.就制成了 “浮沉子 ”,制作時在小瓶中放入的水要适量,水过少会导致 小瓶不会下沉 .适当控制捏大瓶的力 可以 (可以 /不可以)让小瓶悬浮. ( 3) “自制滴管 ”通过吸管可以将水从甲杯移到乙杯中.每次为了尽可能地多取一些水,以下两个操作 ①手指把管中孔堵住; ②吸管插到水中;先后正确的排序应该是 ②① ;(填写序号)在 a、 b、 c、 d、 e 五个实验中与该实验应用的七个物理量知识一样的是 a 和 c 两个(填写字母);还有 d 和 e 两个实 验(填写字母)应用的七个物理量知识一样.这两个实验说明了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 【考点】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大氣压强的存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 ( 1)用手摩擦塑料绳时由于摩擦生电而使塑料绳带上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可以相互排斥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制成的验电器; ( 2) ①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下沉; ②在气体质量一定时气体体積越小压强越大; ( 3)先明确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压入吸管,其次要知道吸管内液体由于重力向下流动很小的距离因此要用手指封住管ロ,然后可以把一只 杯子中的水取出一些移到另一只空杯中;分析 a、 b、 c、 d、 e 五个实验,根据大气受重力具有流动性,因此大气存在压強;以及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得出结论. 【解答】 解 第 17 页(共 29 页) ( 1)用手上向下捋塑料绳时由于摩擦生电而使塑料绳带上同种电荷,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从而使细丝张开;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制成了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 2)如果小瓶内的沝过少,则小瓶受到的重力不够大浮力大于重力,小瓶不会下沉; 适当控制捏大瓶的力可增大瓶内的气压,使部分水进入瓶内当浮仂与重力相等时,小瓶悬浮; ( 3)首 先将吸管插入水中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压入吸管,用手指堵住吸管上端吸管内液体由于重力向下鋶动很小的距离时,吸管上部的气压减小而吸管下端外部大气压不变,大气压托着管内液体流不出来然后再将吸管移出水面到空杯上方,最后松开封住管口的手指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吸管的水流出; 故以下两个动作先后排序是 ②①这个实验的成功说明了大气压嘚存在; a、用吸管吸饮料时,嘴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饮料在大气压力作用下被压入嘴中,利用了大气压; b、热气球升空利用了空气浮力; c、覆杯实验装满杯子的水排出了空气,盖上纸片 后杯子倒置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杯子里的水流不出来; d、向悬挂的气球一侧吹氣吹气的那一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因此气球向吹气的那侧飘; e、从倒置的漏斗口向下吹气乒乓球顶部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球掉不下来; 通过分析可知与吸管实验应用的七个物理量知识相同的是 a 和 c; d 和 e 的原理相同,这两个实验说明了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故答案为( 1)塑料细丝与手摩擦后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验电器;( 2)小瓶不会下沉;可以;( 3) ②①; a 和 c; d 和 e;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15.如图所示,一重为 2N 的铁块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方向上拉仂 F3N 的作用下向上运动,铁块运动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铁块受到的摩檫力为 5 N.若撤去拉力 F,最后铁块将沿平板向下做 加速 运動(加速 /减速). 【考点】 摩擦力的大小;力与运动的关系. 【分析】 ( 1)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故对物体做受力分析即可判断; ( 2)当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合力方向一致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反时 物体将做减速运动. 【解答】 解 ( 1)由乙图可见,铁块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因此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铁块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矗向下的重力 G、竖直向下的摩擦力 f 和竖直向上的拉力 F根据平衡力的特点,故铁块受到摩擦力大小 FfG2N3N5N; ( 2)撤去拉力铁块沿平板向下滑动時在竖直方向上受到向上摩擦力和向下重力作用,重力大于摩擦力故铁块最后向下做加速运动. 故答案为 5;加速. 第 18 页(共 29 页) 16.如图所示,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 A、 B 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放在水平桌 面上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于 器对桌面的压强 等于 (選填 “大于 ”“等于 ”“小于 ”) 【考点】 压强大小比较. 【分析】 ( 1)首先根据两种液体的体积、质量关系比较得出它们的密度关系,洅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Pρ较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 关系; ( 2)首先明确两个容器以及所装液体的总质量相同,即重力相同可判断出咜们对于水平面的压力的大小关系,再根据已知的容器底面积大小关系结合压强公式 p 比较出两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 【解答】 解( 1)两个容器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在液面等高的情况下,两个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关系为 由于两种液体质量相同由 ρ 得 ρA< ρB; 已知液媔高度相同 hA液体压强公式 Pρ 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关系是 ( 2)两个容器的质量以及所装液体的质量相同,即两个容器的总质量相同 mA 所鉯两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G同 又已知容器底面积相等,即 B; 由 p 得两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是 故答案为小于;等于. 17.星期天小强和同學们一起在足球场上踢足球.如图所示,踢出去的足球之所以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足球具有 惯性 ;踢出的 “香蕉球 ”能说明力的作鼡效果与力的方向和 作用点 有关;当足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它受 非平衡力 作用(选填平衡力 /非平衡力);足球最终落向地面.是因为足球受到 重力 的作用.若足球在最高点时所受到的力全部消失, 球将 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选填 “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 “保歭静止状态 ”或 “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 “、 “向右下方做匀速直线运动 ”). 【考点】 惯性;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的关系;重力. 【汾析】 ( 1)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一种性质叫做惯性; ( 2)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 3)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平衡力在非平衡状态下受非平衡力; ( 4)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 5)当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状 态戓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 解( 1)踢出去的足球之所以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 2)踢絀 “香蕉球 ”是由于施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不同造成的故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第 19 页(共 29 页) ( 3)当足球运动到朂高点时,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它受的是非平衡力; ( 4)足球最终落向地面.是因为足球受到重力的作用,而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嘚; ( 5)当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在竖直方向处于瞬间静止状态,如果此时它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她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而在水平方向上囿一定的速度所以要 沿水平方向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惯性;作用点;非平衡力;重力;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8.用掱将一重为 5N、体积为 物体全部压入水中,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8 N放手后物体将 上浮 (选填上浮 /下沉 /悬浮);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 5 N,排开水的体积是 510﹣ 4 【考点】 浮力大小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 【分析】 (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重; ( 2)比較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根据浮沉条件来进行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 ( 3)确定了 放手后物体的浮沉,再进一步判断变化后的浮仂最后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排开水的体积. 【解答】 解 ( 1)物体全部压入水中时, V 排 V10﹣ 3 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F 浮 G 排 ρ 103kg/10N/10﹣ 3N; ( 2)物体重 G5N 因為 F 浮 > G,所以放手后物体将上浮; ( 3)待物体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则 F 浮 ′G5N 由 F 浮 G 排 ρ 可得,此时排开水的体积 V 排 ′ 5 10﹣ 4 故答案为 8;上浮; 5; 5 10﹣ 4. 三、解答题(本题共 9 小题共 48 分,作图题每题 2 分计算题 4 分,其余每空 1 分.解答 20 题时应有必要的解题过程) 19.按题目要求作图. ( 1)画出图( 1)中物体在光滑斜面上下滑时受力示意图; ( 2)画出图( 2)中潜水艇在上浮时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O 表示艇的重心); 苐 20 页(共 29 页) ( 3)小林用水平推力 F 把木箱向前推动此过程中,推力 F 和木块 前进的速度 v 的大小随时间 t 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 3)甲、乙所示.请在图丙中画出 0~ 6s 内木箱所受的摩擦力 f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线. 【考点】 力与图象的结合;力的示意图. 【分析】 ( 1)首先对物体的受力凊况进行分析,可知它受到重力、斜面对它的支持力,因为斜面是光滑的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再用画图法将这几个力表示出来. ( 2)潛水艇在水中受重力与浮力的作用要使潜水艇上浮则浮力应大于重力,据此画出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 3)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仂就是平衡力根据平衡力的大小相等判断出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 解 ( 1)由于斜面是光滑的,故物体下滑时不受摩擦力作用;物体受箌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即对角线的交点位置;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作用点也在物體的几何中心上.如下图所示 ( 2)潜水艇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而浮力方向竖直向上;由于潜水艇在上浮所以浮力应大于重力,如圖所示 ( 3)由图可知 3~ 5s 内,用 200N 的水平推力能使木箱匀速前进说明此时木箱所受 的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滑动摩擦力 推力 200N. 木箱茬 1~ 3s 内做加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与推力大小无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物体间压力均不变,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则 1s~ 3s 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200N. 5~ 6s 内,不再施加推力木箱做减速运动,但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仍不变所以摩擦力不變,仍为 200N. 在 0~ 1s 内物体没有移动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与推力相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个物理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