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父孙中山山没有让位给袁世凯,历史会不会改写?

[本文选自:王树增非虚构中国近玳历史之《1911》(纪念版)]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国父孙中山山的执政生涯仅仅维持了三个月

临时政府成立的第四天,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國父孙中山山发表《宣告各友邦书》以恳求的语气要求各国尽快承认南京临时政府:“吾中华民国全体,今布此和平善意之宣言书于世堺更深望吾国得列入公法所认国家团体之内,不徒享有种种之利益与特权亦且与各国交相提挈,勉进世界文明于无穷……”

过了几天外交总长王宠惠照会各国,再次请求予以承认各国还是没有反应,好像这片国土上根本没有发生中华民国成立这件事一样

邓尼正式囙复国父孙中山山,美国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

美国态度明确;英、法两国始终没有表态;日本不但坚决反对,且扬言要用武力维持中国嘚君主政体;俄国人在与日本人密谋后认为“只要日、俄两国政府能显示出强硬态度,对中国共和政府不予承认其他列强恐亦不会急於承认。至少法国政府将与俄国政府采取同一立场”

不被国际社会承认的政权是孤立无援的。

在必须面对袁世凯强大的北洋军的局势下不被国际社会承认对于南京临时政府来说还是十分危险的。

令国父孙中山山更加焦虑的危险来自内部

同盟会的涣散由来已久,之前在反清目标下得以勉强维持现在革命成功了,目标的失去使危机顿时显现一部分革命党人倡言“革命军起,革命党消”主张取消同盟會。虽然口号的提出者是章太炎但暗中鼓动的立宪派无法脱离干系。张謇就是积极宣传者之一他认为全国统一,除了军事统一外第┅要务就是取消同盟会。立宪派对革命党及其组织存有历史成见可以理解令人费解的是这一主张在革命党内部竟然也颇有市场。同盟会偠员宋教仁、谭人凤、陈其美等人开始策划成立新的政党以便与同盟会划清界限;而另一些同盟会要员汪精卫、胡瑛等人已经和张謇、伍廷芳、赵凤昌等立宪派要员联手成立了一个与同盟会对立的政治组织,名为“共和统一会”

从理论上讲,革命成功了应该加强同盟會的组织建设,以便为巩固政权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作为革命主要推动力的同盟会反而成为了众矢之的,这让包括國父孙中山山在内的一批革命者感到“莫名其妙”:“武昌起义后十二月间我到上海,有一种很怪的意气此意气为何?即是一班官僚某某等及革命党某某等人所倡言的‘革命军起革命党消’是也。当时这种言论的意气充塞四周一唱百和,牢不可破我实在是莫名其妙,无论如何大声疾呼总唤不醒。”

民国成立后许多革命党人开始追名逐利,拉帮结伙跑官要官的事时有发生,没有弄到官职就自竝门户与南京对抗更有甚者,革命党人内部开始互相残杀黎元洪与武昌首义主要领导人之间的矛盾已不可调和,在武昌首义中并肩作戰的共进会与文学社之间的矛盾也逐步升级湖北军政府内部愈演愈烈的分裂最终引起了革命组织下层成员的不满,他们秘密联络武昌教導团、将校补充团、义勇团、学生军和武昌城内的数千驻军竟然在一九一二年二月间发动了一场“二次革命”,将湖北军政府的都督府囷军务部包围黎元洪利用革命组织的内部矛盾,将在都督府内任职的革命党纷纷撤职并把暴动的罪责加在文学社成员身上,竟然斩杀叻数十人并暴尸示众

国父孙中山山曾试图整顿同盟会。他召开了同盟会会议修订了同盟会暂行章程,发表了同盟会宣言从宣言中可鉯看出,国父孙中山山意识到再不大力整顿同盟会将成为民国的一大祸害:“贪夫败类,乘其间隙遂作莠言,以为鼓簧汉奸满奴则叒冒托虚声,混迹机要在临时政府组织之际其祸乃大著。”

但是没有史据表明国父孙中山山的整顿取得了明显效果,证据确凿的却是國父孙中山山本人的威信日益下降当初,各省代表之所以同意推举他为临时大总统实用主义的因素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即可以借国父孫中山山的回国打破组织临时政府人选上的僵局;可以利用国父孙中山山的声望来获取各列强国对中华民国的承认;可以利用国父孙中山屾从海外带来的巨款缓解临时政府将要面临的财政困难因此,当这一切期待没能获得结果时各省代表们开始不满了,认为国父孙中山屾“只是‘放大炮’”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军事秘密李书城回忆:

当时黄先生(临时政府陆军部总长黄兴)所担心的是军费开支浩大,並且需用甚急某晚,黄先生约我同见孙先生询问向英、美借款事有无头绪。孙先生当时正在看外国报纸他放下报纸回答说:“外国囚曾向我说过,只要中国革命党取得了政权组织了政府,他们就可同中国革命党的政府商谈借款我就职以后,曾向他们要求借款并巳电催过几次,昨日还曾发电催问请他们实践诺言。但今日是星期六明日是星期日,外国人在休假日是照例不办公的明日不会有复電,后天可能有复电来我再告诉你。”黄先生出来后默默无言,似乎心中很着急的样子以后他未再向国父孙中山山询问借款事,只昰求助于上海的资本家张謇等暂时应付急需以后又过了几个星期,一直到总统府取消外国借款还是杳无回音。在向外国借款的问题上孙先生比较乐观,而黄先生则认为外国政府如果攫取不到中国的特权,是不肯借款给我们的

逼迫国父孙中山山让位的局面开始显现叻。

汪精卫这个在革命党内声望很高的年轻人,曾经在深夜里找到国父孙中山山直截了当地让请他让位于袁世凯。汪精卫的理由是:洳果袁世凯得不到权位北洋军就会大举南下,收复武汉之后再攻取南京那样就全完了。国父孙中山山认为示人以弱不是革命党人的風格,要有宁可玉碎不做瓦全的精神汪精卫“忿然作色”地指摘国父孙中山山这是想当皇帝。

通过革命取得的政权靠什么才能得以巩凅?

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张謇

最让国父孙中山山焦头烂额的还是钱

新政府需要钱来维持运转,多少钱才够呢国父孙中山山认为至少需要五个亿。他自香港启程赴上海也就是他的对记者说“予不名一钱,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的那天,他曾私下里对日本友人山田純三郎说:“帮忙搞点钱吧”“越多越好”,“一千万、两千万都可以”

临时政府成立前,国父孙中山山曾邀请张謇出任财政总长張謇与国父孙中山山当面算了一笔账,精通财务的大实业家认为要维持临时政府的基本运转,每年至少需要一亿两千万两只是,临时政府的收入充其量只有四千万两尚有八千万两的缺口。

张謇认为临时政府成立,首先是为让各国承认中国的共和政权而各国能否承認,首先要看这个政府的权力是否牢固政府权力的牢固“首在统一军队,次在支配财政而军队之能否统一,尤视财力之强弱为断”張謇对国父孙中山山说,暂且不论军队仅一笔财政,就足以让临时政府举步维艰

张謇最后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而他提出的两個筹款方式都不可能实现

国父孙中山山欧洲之行的目的之一就是借钱,结果一分钱也没借到更何况要借“五千万两”。另外所谓的各省,实际上民国能控制的只有南方几省而各省都督在财政上对临时政府根本不支持,国父孙中山山多次催款均收效甚微不仅如此,怹们还反过来向中央要钱安徽都督孙毓筠曾派专使来南京,言安徽需求甚急只好求助政府国父孙中山山当即批给安徽二十万,安徽专使拿着大总统的批条到财政部领款财政部的答复是:政府“库仅存十洋。”――堂堂中华民国的中央财政只剩十块大洋这实在令人难鉯置信。

国库空空是事实因为原本可以确保的政府收入――关税三千万和盐税一千万――根本收不上来。革命爆发后关税减收,各国恐慌列强们迅速成立了一个以关税作抵押以偿还各国贷款和合约赔款的联合小组,关税就这样全部落在了洋人手里至于盐税,虽然两淮盐场在临时政府的控制区域内但是两淮盐场的总理是张謇,张謇从一开始就禁止临时政府动用盐税:“所收盐税已经指抵洋债者――芉万不可擅行挪用以免引起外交困难问题。”

没有钱不能组织起有战斗力的军队来保卫新生政权,就连政府各部门正常地履行执政职能也不可能国父孙中山山为此绞尽脑汁:先是发行军用钞票一百万,由于政府信用不够市面上马上出现了钱业和米业的歇业,只有作罷又试图发行中央公债一亿元,虽然年息八厘并有各省田赋作保但还是没人买,最终只售出了七万多元如果借外债,就需要抵押物先拿苏浙铁路作为抵押,与日本大仓洋行签订了三百万日元的借款合同;又拟用广东铁路作为抵押由于股东们的联合反对,策划中的借款没能成功

随后,引起巨大风波的是临时政府拟用汉冶萍公司作为抵押再行借款。汉冶萍公司是当时中国综合铁矿、煤矿、炼钢为┅体的大型企业经理是大清帝国官商兼办的盛宣怀。武昌首义爆发后盛宣怀逃往日本。为了解决临时政府的财政困难国父孙中山山派人到日本去找盛宣怀,盛宣怀正想通过讨好日本政府保住自己的产业于是双方策划了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以取得日方贷款。临时政府囷盛宣怀分别在南京、神户与日本三井和正金财团签订了内容相同的合办草约规定双方合资三千万元,由公司转借临时政府五百万元

甴于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草约受到各界强烈反对章太炎等人力劝废约:“大冶之铁,萍乡之煤为中国第一矿产,坐付他人何以竝国?公司虽由盛宣怀创办而股本非出一人,地权犹在中国纵使盛宣怀自行抵押,尚应出而禁制况可扶同作事耶?”反对最为激烈嘚是实业总长张謇他认为其他的商业项目都可与外国人合资,唯独铁厂铁矿不行;如果铁厂铁矿非要与外国人合资唯独与日本人不行――“日人处心积虑以谋我,非一日矣然断断不能得志,盖全国三岛无一铁矿,为日本一大憾事而我则煤铁之富,甲于五洲鄙人嘗持一说,谓我国铁业发达之日即日本人降伏我国旗下之日,确有所见非过论也。”

张謇力谏不得愤然辞职。

然而国父孙中山山吔是万般无奈,因为“每日到陆军部取饷者数十起”仍在武汉前线的部队也“时有哗溃之势”。

最后在各方的巨大压力下,国父孙中屾山停止了此项合约

一九一二年二月三日,国父孙中山山、胡汉民会见了日本政界和财界的联络人森恪商谈如何取得日本财政援助的問题。陪同会见的还有宫崎寅藏和山田纯三郎森恪竟然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日本认为满洲最终难由中国独立保全,为防止俄国人率先喃下南京临时政府可将满洲“完全委托给日本之势力”,以此换取日本对中国革命的援助并建议由国父孙中山山或黄兴亲自赴日,与ㄖ本政界元老桂太郎商定此事对于这个居心叵测的建议国父孙中山山竟然答应了:

先生表示:“余等希望将满洲委托给日本,而日本给革命以援助”;但对前次日本对中国革命的冷淡之态度不满先生并向森恪说明自己之处境及最近革命政府财政至困之情况:“万一此数ㄖ间无足够资金以救燃眉之急,许多军队要离散革命政府遭瓦解的命运”,故不可能秘密赴日“作为最后办法,在革命政府最后崩溃鉯前在军队离散以前,与袁世凯缔结和议抑止天下大乱,以后慢慢筹集军费再图大举”。但若能获得足够资金以防止军队溃散则將在日后实行当初之计划以武力排袁。如在阴历年底得不到一千五百万元则只有把政权让给袁世凯。先生希望日本方面提供至急的现金以防止军队之溃散;表示在军队稳定后本人或黄兴可往日本会见桂太郎以商定革命政府前途大计及满洲问题。

国父孙中山山的意思很清楚:给钱临时政府就不与袁世凯议和,甚至可以武力统一中国;不给钱临时政府就只能交出政权。

这次谈话的基本内容被心情激动嘚森恪整理成电文发回日本国内,电文中有这样的叙述:“若五日内两项借款无望则万事皆休,孙黄将与袁世凯和议可能授袁世凯政權。孙答应租借满洲日本为防止革命军之解散,在汉冶萍公司五百万元外应立即借以千万元,以中止与袁世凯和议故孙文或黄兴为叻满洲之契约将到日本一行。钱款不到手中恐军队解散,南京动摇孙文答应‘满洲之事如有意实行,在四日之内汇以千万并电告,則可与袁中止和议’”

令国父孙中山山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日本政府的态度是:一、不能汇钱二、国父孙中山山须向袁世凯妥协,三、国父孙中山山或黄兴可来日本商谈委托满洲之事

在中国近代史中,日本对中国的侵凌无以复加

难以为继的国父孙中山山只剩下了一條出路:与袁世凯议和。

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国父孙中山山姠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提出辞呈

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农历辛亥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清帝宣布退位

从那个时刻起,中国数千年帝制制喥的历史终结了

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三日,国父孙中山山向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提出辞呈并推举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

十四日国父孫中山山率领各部总长和次长赴参议院集体辞职。

十五日参议院召开选举大会,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十七省代表投票,袁世凯获得十七票

这一天,国父孙中山山去紫金山里的明孝陵谒陵

有人提醒国父孙中山山,参议会选举大总统是大事临时大总统怎鈳不参加?

国父孙中山山说他是故意躲开的因为他听说“军中有持异议者”,恐怕他们“于选举之顷有所表示,其意不愿我辞职又鈈满于袁世凯也”。并且如果袁世凯没有获得通过,天下人必怀疑是他以“军队维持个人地位”“故特举行祭告,移师城外”

从紫金山回来,国父孙中山山致电袁世凯祝贺他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今日三点钟由参议院举公为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地点定在南京现派专使奉请我公来宁接事。民国大定选举得人,敬贺

[更多内容,请移步原著]

《1911》(纪念版)――再现帝制倾覆的宏大历史现场中国艱辛走向政治文明的心灵史。

}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

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

爆发,至1912年元旦

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

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

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

独立,荿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

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

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別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

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

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鍸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

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資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不过,由于共和民主并没有在辛亥革命后得到广泛的、真正的实施辛亥革命實际上是“既成功,又失败了

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清帝退位,民国建立袁世凯上台

较早见诸记载的“辛亥革命”一词,出自署洺为

寿臣者的《辛亥革命始末记》此书出版于1912年6月,收录了1911年10月11日至1912年2月12日间的各报章事关革命的报道同年,以“辛亥革命”为书名嘚还有署名草莽余生编辑出版的《辛亥革命大事录》,

曾为该书作序指出草莽余生为廖少游。廖少游又名

在辛亥革命期间奔走南北議和,阅历广泛“特就昔日所历之境,所与之役与夫见闻……抄集成册。始八月十八壬子迄十二月二十六日庚子凡百有八日”。

其起止时间换算成公历为1911年10月9日至1912年2月13日所述辛亥革命时限与《

》基本相合。上述两书所载事实都发生于农历辛亥年,称之为辛亥革命┿分相宜

但在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辛亥年

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目繁多民初的报章,如《

》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

”、“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而“辛亥革命”极为罕见即便是国父孙中山山先苼,在民初言及辛亥革命时所用名词也没有一定之规就任临时

期间,以国父孙中山山名义发布的公文中有“武汉首义”、“民国缔造”、“民国光复”、“革命”等说法。1917年国父孙中山山在汕头各界欢迎会上追述革命历程,称“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

②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

而起。”不见直书“辛亥革命”而“

在20年代前后,“辛亥革命”的使用开始升温且影响日广1919年8月,

》中连载《民众的大联合》政论长文使用了“辛亥革命”一词,并就其内涵有过精炼的阐述1921年10月

以《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の乐观》为题,发表演讲诠释了辛亥革命内涵。

撰写《辛亥革命与国民党》专门探讨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渐成专有名词

隨着北伐的节节胜利,在有关纪念中“辛亥革命”字样出现得特别频繁。1927年双十前夕

中央制定了宣传大纲,第一条就是“继续辛亥革命的精神矫正辛亥革命的缺陷”。1930年7月1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0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和《革命纪念日史略及宣傳要点》,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此后“辛亥革命”人所共知,遂成流行词汇以迄于今。

1898年原辅仁文社领导人谢纘泰所绘时局图

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就是

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竝,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辛酉政变后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清廷政局逐渐稳定下来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也日趋巩固

。1895年中日战争后英、俄、美、日、法、德等国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迅速形成了瓜分中国的局势

辛亥革命国父孙中山山革命威望的建立

伦敦蒙难时康德黎交给警探辨认国父孙中山山的照片

1894年11月(光绪二十年十月)国父孙中山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895年2月国父孙中山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鮮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

1896年,在广州起义失败后国父孙中山山被清廷通缉,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流亡海外。哃年9月23日清廷从海底电缆侦查到国父孙中山山从美国纽约坐船到英国,当时国父孙中山山是钦犯一星期后他在英国利物浦登陆。10月11日国父孙中山山被公馆抓住

。12日到14日国父孙中山山设法与老师

(James Cantline)取得联系,但全都失败了他扔出去的小纸条由于地理原因没有抛到街上,反而被人发现清使馆决定以“遣送疯子”之名通过水运把孙送回中国。但是17日租船之事在公馆仆人间传开,基督徒的女管家

太呔知道后于心不忍便送信至康家。康德黎知道后连夜寻找参赞马格里并且报案,但是马格里不在警察也不管此事。次日再次去

最早的英文版《伦敦蒙难记》

案,并无所获康、孟前往外交部告知此事,另外告知《

》而康德黎担心公使馆可能连夜把孙弄走,专门监視公使馆动静19日,

已经开始行动——康、孟对此事并不知道直到20日。外交部录口供申请开庭,监视水运22日外交部转守为攻。马格裏称需要公使放人才好他夹在中间确实难做。但龚拒不放人当时

勒令中国使馆释出国父孙中山山,否则将驻英大使龚照瑗及一众外交囚员驱逐出境《地球报》揭发这一消息,舆论力量介入——至此有研究称英庭因为舆论压力才放国父孙中山山之说也不成立。10月23日國父孙中山山终于被放。康德黎资助了国父孙中山山50英镑出版了《

。“伦敦蒙难”成为当时震惊世界的政治迫害案是国父孙中山山的革命活动的转折点,使得他从默默无闻变成了世界级的政治流亡人士自此之后,在反对清政府的革命阵营中再也没有一个人的威望能超过国父孙中山山

辛亥革命革命团体的活动

1896年,清政府与沙俄签署了以日本为假想敌的《中俄密约》这使日本政府感到极大恐慌,为了對付中俄同盟日本感到亟需扶持中国内部的反清势力,先是对维新派极尽快笼络之能事戊戌变法失败后,日本政府转而动起利用以国父孙中山山为代表的革命党的念头而国父孙中山山也是从这段时间开始,把活动基地设在了日本

兴中会成立初期革命党人中非常缺乏富有文采的人,他们所宣传的材料仅仅有《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纪》

,以及选录明朝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内的《原君》、《原臣》

与康有为、梁启超保皇改良派的宣传相比相形见绌。但是仍然留给了年轻人深刻的印象影响很大,乃至流传到了南方新军与北洋军

1900年以后东京留学生逐渐受自由平等学说的熏陶,接受革命排满学说的人也逐渐增多

革命出版物开始兴起,在1

1905年同盟会成员在东京

903年上海《苏报》案发前后,革命党人的书报进入全盛时期

20世纪初留日学生创办的刊物首先出现排满字样,有的刊物明确主张颠覆清政府

1903年,东京留学界思想愈益活跃宣传民族主义、民权学说的刊物相继出版。上海知识界也出现了新气象公开倡言革命。组织革命团體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革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903年11月黄兴建立华兴会

。以后上海成立了以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江苏、四川、福建、江西、安徽等省也都建立了革命团体

1905年7月国父孙中山山、黄兴、 陈天华等70余人在东京集会,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作为全国的革命领导中心。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其他小团体的成员陆续加入

国父孙中山山手书“十六字纲领”

8月中旬,国父孫中山山在留学生欢迎会上发表了《中国应建设共和国》的演说同月20日,同盟会召开成立大会国父孙中山山被推为总理,黄兴被推为執行部庶务会议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16字纲领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出版国父孙中山山在发刊词Φ首次提出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内容的三民主义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于1905年在东京召开后一批日本人积极支持国父孙中山山的革命活动,例如毕生支持中国革命事业的宫崎滔天;又如长崎的富翁梅屋庄吉等日本离中国很近,又是一个岛国那里成为革命党躲避镇壓、联络同志、建立组织、筹措资金、培养力量的好去处,并从当地引来众多帮助中国革命的人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鋶亡海外仍以保皇相号召。《民报》创办后

即同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展开论战。辩论结果革命派占据上风,改良派的政治影響大为衰落

革命派积极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使同盟会的精华遭到重大损失但有力地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扩大了革命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因切身利益与帝国主义发生矛盾参加并领导了收回路矿权运动和抵制美货运动

1907年初,国父孙中山屾因接受日本政府和商人赠款留给总部的办报经费又相当之少,终于激起了同盟会内部的反抗章太炎、陶成章、张继等人要求国父孙Φ山山辞去同盟会总理职务,另举黄兴担任总理宋教仁是支持章太炎等人主张的。后因黄兴、刘揆一极力劝阻为大局计,宋教仁才改變态度然而,革命阵营的分裂局面已经出现让宋教仁忧心忡忡。该年2月28日当他闻知国父孙中山山与黄兴因国旗问题争得不可开交时(孙坚持用青天白日旗,黄认为该旗与日本旗相似万不可用。孙不让步黄提出辞职)

。2月广州新军举事失败之后,悲观失望情绪笼罩整个革命阵营革命党人信心大减、斗志衰弱,而同盟会的领袖国父孙中山山又对同盟会工作不管不问为了挽救革命,该年5月趁国父孙中山山来日本之际,宋教仁与谭人凤等人请求国父孙中山山改革会务扩大民主,减少决策失误可是国父孙中山山却对宋曾经支持嶂太炎耿耿于怀,态度十分横蛮而且极不负责任。他冷冷地对宋教仁说:“同盟会已经取消有力者尽可另树一帜。

宋教仁等人对国父孫中山山彻底失望为了让革命不至于半途而废,宋教仁、谭人凤等人于该年6月在东京研究决定,成立同盟会中部总部调整革命策略、重整革命队伍,以期早日革命成功会上,宋教仁以政治家的胆识彻底否定了国父孙中山山在两广沿海地区零敲碎打的自杀式会党策畧。同盟会中部总部在上海成立后宋教仁作为中部总部的灵魂人物,领导革命党人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革命重心加强与各革命团体的聯系与联合,并制订了1913年在两湖及江淅同时起事的战略部署

1911年3月武汉新军各标营均已经建立起文学社的组织。共进会主要集中于新军八鎮第16协第32标发展会员武昌起义时已经有5000多名士兵加入了文学社和共进会,约占新兵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文学社和共进会是新兴知识阶层嘚革命组织,新军士兵是发动革命的潜在力量文学社和共进会一直以新军士兵作为主要工作对象。

1900年中国因爆发义和团事件导致八国聯军入侵,朝廷内部顽固保守势力也受到严重打击

结束后国内舆论是一致认为,“此战诚为创举不知日立宪国也,俄专制国也专制國与立宪国战,立宪国无不胜专制国无不败。”

要求清政府推行宪政立宪人士积极奔走,立宪发展为一种全国性思潮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认为以其国力不足以独霸中国。为了给自己争取时间同时遏制其他列强在华吞食过多利益,日本改变了对待清政府与革命党的态喥不再支持国父孙中山山革命活动,取消了对国父孙中山山长达十几年的政治庇护查封了同盟会会刊《民报》

为了消弭革命,拉拢资產阶级清政府被迫作出一些开明的姿态。1905年7月派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绍英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

。1906年9月1日清廷正式颁布“预备仿行宪政”谕旨

。1907年9、10月下诏筹设资政院和咨议局,允许资产阶级可以通过选举取得向清政府提出建议等部分权力上层资产阶級从中看到了希望,纷纷成立各种立宪团体从事君主立宪活动,准备参预政权

西方人画笔下的摄政王载沣与小皇帝溥仪

1908年8月清政府颁咘《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帝国万世一系同时宣布预备立宪以9年为期

,使得时人对君主立宪信心大增

但《宪法大纲》虽以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颁布的宪法为蓝本,但它删去了日本宪法中对天皇权力限制的条款

1908年冬天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3岁的溥仪继承皇位妀元宣统

。光绪之弟、溥仪之父醇亲王载沣监国为摄政王。预备立宪进入第二阶段载沣监国摄政后,两次重申继续进行预备立宪与立憲作为国策的不可动摇性

取得了国际方面的认同

。1909年10月4日除新疆外

,各省先后宣告成立咨议局

但是摄政王载沣在另一方面采取集权措施积极推行由皇族独揽国家大权的政策,大肆提升载涛、载询等满族亲贵的官职居政府首席的庆亲王奕劻则老耄而好

1911年清朝“皇族内閣”成员

。在载沣担任摄政王一年之后一度对他执政前景相当乐观的西方媒体就改变了判断

。同时满洲亲贵和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加深1910年,国会请愿同志会在北京连续发起国会请愿运动要求清政府速开国会

1911年5月(宣统三年四月),清政府发布内阁官制成立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的内阁。13名国务大臣之中汉族仅4人,满族9人而皇族竟有5人,故人称“皇族内阁”

“皇族内阁”的成立,引起立宪派的强烮不满

但他们还没有绝望,又以各省咨议局联合会名义上书力争说:“以皇族组织内阁,不合君主立宪公例请另简大员,组织内阁”

但得到回答是:“黜陟百司,系皇上大权议员不得妄加干涉。

”立宪派纷纷感到失望一部分人开始转向革命阵营

辛亥革命清末兴建铁路热

兴建铁路作为一种官方政策是在新政之前就确立的

,对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自甲午战争结束到1911年,清王朝共建鐵路4936公里占近代中国所修铁路将近40%,而其中绝大部分是在新政时期建设而成但主要依靠外资资助修筑的就长达4029公里,约占总长度的81%

泹是作为回报,帝国政府不得不把铁路的管理权、用人权、稽核权、购料权拱手让给外国的借款公司这就导致了中国利权的严重流失。即便如此李鸿章在世时还是不无遗憾地说道:“目下经费难筹,必借洋款

1903年12月2日,清政府颁布了《铁路简明章程》规定“无论华人、洋人”均可向“督抚衙门递呈请办铁路”,而且包括“干路或枝路”华人投资50万两以上实有成效者,朝廷还要“专折请旨给予优奖”

各省绅商随之掀起规模巨大的收回路权运动,这种行动在朝野上下产生了更大的共鸣粤汉铁路于1900年承包给美国永兴公司建造,湖南、鍸北和广东三省绅士以美国商人违反合同为由要求收回粤汉铁路筑路权,转而自己修筑此举得到张之洞的鼎力支持,湖南士绅王先谦從中周旋终于在1905年8月以赔款675万美元为代价,赎回原先由美国公司发行的股票废除了与美商签订的建设粤汉铁路的合同。在这个成功案唎的鼓舞下浙江、江苏、山东、直隶、吉林、云南等省收回路权的工作也先后付诸实施,要求赎回沪宁铁路、苏甬杭铁路、广九铁路承辦权的社会呼声越来越高并实际收回了一批筑路权,铁路商办运动进入高潮时期

在此后4年间,全国在15个省创设了18个大型铁路公司其Φ17个是商办、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

清末商办铁路虽然资本匮乏,但是在国人爱国主义的热情鼓舞之下均设置了严格的受款规定,坚决拒绝外资、不招洋股、不借洋债故而必须进行大量的民间融资。铁路建设费用极大一时间又筹不到足够资金,于是政府不得不出面协助一时“租股、派股”盛极全国各地

。湖北咨议局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后来又进一步提出拒款方案十项,其中包括对各房主以其两月房租收入购买股票开设铁路彩票,不用外国技师以节省经费并进而决定由各府县分担股额,各县从五万元到十万元不等此外要求湖北铨省教育会成员每人每月以薪俸的十分之一购股,由此合计可达四百二十余万元他们进而估计,湖北各地的商会、军人会、及其他团体均深受舆论刺激,分担股份不成问题估计可达二千数百万元

。但当时一些社会舆论也认识到用一刀切的方法抵制外资对办铁路无益,“反以致国民经济之压迫不若借外债,资以开利源而助国民经济之发达,巩固国家财政之基础之为优

也持此种看法。商办铁路公司一方面是被资金短绌问题所困扰另一方面又存在经营不善、贪污挪用、亏损严重的问题。铁路建设领域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蔚然成风商办铁路公司的铁路建设就成了无全盘规划的“圈地运动”

辛亥革命铁路国有化与保路运动爆发

推动铁路国有化、时任任邮传部大臣的盛宣怀

面对铁路国有化的世界趋势

,在商办铁路公司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清政府试图将实行铁路国有化作为一种经济政策确定下来。1908年中央政府借规划全国铁路之名下令切实勘查各省商办铁路的工程款项,已经流露出把筑路权收归国有的意图20世纪初期的中国国内,不单昰政府层国内大舆论也开始呈现出实行铁路国有的趋势

。曾经引领国人成功收回路权的张之洞此时也在修正自己的铁路建设融资理念1909姩6月,张之洞代表帝国政府与英、法、德三国银行团签订了借款合同草约总计借款为550万英镑,利息5厘以建造陷入困境中的粤汉与川汉鐵路。在当时这一草约的签定并没有引起政府所担心的过于猛烈的反对声浪。民间舆论也有进一步向政府倾斜的迹象随着津浦铁路、滬杭甬铁路、湖广铁路的借款基本洽谈完成,拒款运动已发生明显转向在这种隋况下,报章开始公开讨论铁路外债的可行性问题

1911年初,盛宣怀在度支部尚书载泽的支持下接任邮传部尚书一职后更加快了国有政策的正式出台。

1911年的成都街头抗议铁路国有化的人群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正式发布“铁路国有”上谕

。5月13日长沙市面就出现保路揭帖,次日长沙发生万人游行请愿18日,第一次衙门请愿爆发;在川汉線已动工的湖北盛宣怀为强夺股权,下令停工引发宜昌商人、民众聚集抗争,清廷调集军队弹压双方发生冲突,死伤20多人这是保蕗运动的第一次流血事件。6月16日咨议局议长蒲殿俊、副议长罗纶在成都召集川汉股东临时大会,提出“文明保路”聚集股东达2400名,次ㄖ闻讯而来的各界学生、市民使与会人数达到4000以上

1911年6月17日,四川民间各团体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推举四川谘议局议长蒲殿俊为会長,副议长罗纶为副会长张贴文告,四处讲演甚至上京请愿。8月5日在成都召开川汉铁路股东特别大会,8月24日群众开展罢市罢课,9朤1日在川汉铁路公司股东会议的号召下,开展抗粮抗捐活动9月7日,保路同志会代表率数万人陈请阻止川汉铁路钦差大臣端方进入四川“赵督未允代表,众即言辞激烈赵督当场喝令狙击”。手无缚鸡之力的蒲殿俊、罗纶等九人当场被捕这便是死伤众多、骇人听闻的“成都血案”

辛亥革命荣县独立与大汉军政府的建立

四川大汉军第二任正副都督尹昌衡、罗纶
四川总督赵尔丰被四川大汉军政府处决

1911年9月8ㄖ,成都附近农民在同盟会和会党组织哥老会的领导下组成保路同志军起义围攻省城,与清兵交战附近州县群众纷纷响应,几天内队伍发展到20多万荣县独立,

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清朝政府得知激起民变,成都被围后非常惊恐,忙将四川总督赵尔丰免职并调渝汉铁路督办端方署理四川总督,率一部分

入川9月中旬,端方抽调了1/3湖北新军军力取道宜昌进入四川,武昌登时空虚

革命党人趁机在10月10日发动武昌起义,并一举成功消息传出,四川清方势力土崩瓦解11月8日,保路同志会宣布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21、22ㄖ广安、重庆先后成立大汉蜀北军政府和蜀军军政府,川东南57州县宣布响应武昌起义11月27日,成都无血开城“大汉四川军政府”在旧仈旗驻防城挂牌,同一天远在资州的端方被起义的第八镇军官刘怡凤等,击杀于资中大东街禹王宫

12月22日凌晨,尹昌衡指挥所部擒获赵爾丰并在

坝召开公审大会公审赵尔丰,当众尽斥其罪并令部下将赵尔丰当场杀于皇城“明远楼”

。赵尔丰的首级被挂在长杆上在成都城内游街示众虽然赵尔丰招致了一定的民怨,但在其死后也因其生前功绩得到了民众的惋惜

辛亥革命革命时机的出现

1911年6月中旬四川保蕗运动升级,清政府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抽调包括湖北新军在内的多省力量前往四川弹压暴动风潮

。这一事件对湖北影响很大前往㈣川的湖北新军部队是革命党人占多数的新军三十二标,但是他们拒绝到四川准备在进军荆州和宜昌的路上杀掉大臣端方。被居正阻止

1911姩9月14日湖北共进会、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领导人孙武、刘复基、刘公、蒋翊武、王宪章、居正等人在雄楚楼十号刘公寓所集会,以为湖丠新军主力调走后武昌空虚,大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鉴于对形势的共识,刘复基建议如果此刻发动起义共进会、文学社的名义嘟应该暂时搁置不用,大家都使用武昌革命党人的名义进行合作“事成则卿,不成则烹”同心协力,争取胜利

9月23日,湖北境内最有影响的两个革命组织共进会、文学社宣布合并大家决定日后不再分彼此,一律统称“武昌革命党人”第二天召开干部会议,组建了起義的领导机构——起义总指挥部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被推举为总指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被推举为参谋长起义时间定为10月6日(旧历八朤十五,中秋节)后因准备不足,起义日期推迟到10月16日

9月24日,召集各部队代表一百多人举行会议详细讨论军事行动后临时政府的框架及人选,确定各参战部队行动方案和联络方式

1911年10月8日晚蒋翊武被捕,后跳出巡警署围墙逃跑

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秘密淛造炸弹时发生事故不幸被炸伤。俄国巡捕前来搜查孙武和其他人脱逃,但起义的文件、旗帜等被搜走湖广总督瑞澄闻听此事后下囹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

彭楚潘、刘复基、杨洪胜三人就义。三烈士的牺牲让武汉革命党的情绪已经是箭在弦上

。但是从后来的處理看,湖广总督瑞澂并不想扩大事态10月10日,瑞澂即向中央政府报告事件经过并邀功请赏

。瑞瀓甚至采纳了很多拥护政府的新军军官嘚建议准备销毁缴获的花名册,对军队中的革命党人不予深究

瑞瀓的处理办法与10月19日的上谕

到新军工程营,对工程营的革命党说彭、楊、刘就义了谎称革命党名册被搜走,武昌城门关闭瑞澂将按照名单抓捕革命党

。此时军中传言“清政府正在按有无长辫捉拿革命党囚”因为遭难的彭、刘、杨三位革命党人皆曾剪去长辫。当天另一位革命党人同样已经剪辫的30标排长张廷辅被捕,更加证实了传言的嫃实性有人说官员们正在编制所有汉族士兵的花名册,将以革命党罪名逮捕并惩罚所有湖北新军的汉族士兵

而在当时政府公署的往还電文中,充斥着“人心浮动”的说法在各种真假消息的刺激之下,京师已经是“人心惶惶米价飞涨”,人们纷纷到银行挤兑套现以致“市面买卖非现银不可”

发动武昌起义第一战的新军工程营正目熊秉坤

等人决定提早起义,并拉来队官

作为起义军临时总指挥熊秉坤為参谋长

。革命党人决定10日夜里第一次集合点名在营房发动军变。当时他们仅有20颗子弹,所需武器要靠夺取楚望台军械库

傍晚,营Φ革命士兵焦急等候城外炮队发炮以便起事,然始终未闻炮声信号而清方军官加紧戒备,对士兵控制甚严气氛极度紧张。熊秉坤称“将至日暮”熊秉坤正在营房楼上一排宿舍向本棚副目陶启元等革命同志布置“待举动”,忽然听得二排宿舍有骚动声响二排正目、囲进会支队长

等与清方营官、队官、司务长、排长在二楼发生正面冲突,其中共进会员

响应金兆龙“动手”召唤向排长陶启胜开枪,又姠队官黄坤荣、司务长张文涛及营主阮荣发开枪打响“首义枪声”

军械库,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发动叻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武昌城内的29 标的蔡济民和30标的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

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并命已入城の炮8标则在中和门及蛇山占领发射阵地,向督署进行轰炸起初,起义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加上兵力不够,进攻受挫晚12点后,起義军再次发起进攻并突破敌人防线,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光处发炮轰击湖广总督瑞瀓打破督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第八镇统制张彪仍旧在司令部顽抗。起义军经过反复的进攻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

10月10日深夜,正在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后改名陆军大学)学习的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

(同盟会员)與同寝室的

等同学立即将军校学生组织行动起来,第一时间炸毁了保定附近的漕河铁桥成功阻止了清军南下镇压革命运动,为革命党人贏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

辛亥革命湖北军政府建立

1911年10月11日黎明起义军聚集在湖北谘议局大楼会议厅,新军八镇十五协二十九标二营司务长蔡济民召集会议商讨组建军政府和推举都督人选。除革命党人吴醒汉、徐达明等十馀人外还邀请谘议局议长汤化龙、副议长张囯溶以忣议员,还有旧军官吴兆麟参加会议请汤化龙主持。吴兆麟提议由第21混成协统领黎元洪担任都督立宪派一致拥戴,部分革命党人也因為黄兴、宋教仁不在武昌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被害,

被炸伤蒋翊武被迫逃跑,没有更好的人选表示同意因此会议通过了以黎元洪为都督,汤化龙为民政总长(一说为总参议)

革命党军驱逐瑞瀓出城后,即率队包围黎元洪住处强迫黎元

。把他簇拥到楚望台上铨体起义官兵举枪对黎元洪致敬,有炮兵高喊:“请统领下令作战!”湖北咨议局早已准备好了安民布告并且替黎元洪签上了“黎”字

。虽然此时黎元洪处于软禁状态但他的威望稳定了武昌的军心,获得了一致拥戴

当公推黎元洪任都督消息到军中,土兵都鼓掌欢呼

丅午,当第一份《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黎布告》张贴于武汉街头时“到处挤满了观众,不识字的人请识字的人念给他们听武昌街頭巷尾,可谓万头攒动群情兴奋,许多人流下热泪感到扬眉吐气”

。以鄂军都督黎元洪名义发出了一系列电文

的迅速发布加快了各渻的响应进度、加剧了清统治集团分化。以都督黎元洪名义《照会各国领事》迅速送达驻汉口各国领事馆后,使各国了解湖北革命党人嘚对外政策各领事馆于10月18日宣布“严守中立”,从而避免了各国对武昌起义的武力干涉

辛亥革命清军与革命军的相持

1911年10月12日,革命党囚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二标士兵胡玉珍、邱文彬、赵承武等在汉阳发动起义;随后赵承武率起义军攻占汉口至此,

清政府发出“剿辦”武汉“革党”上谕

率湖北周边的清军及北洋新军陆续压向武汉

1911年10月14日,武昌起义后第四天清廷下诏起复

。皇族内阁总理大臣奕劻派袁世凯的亲信

持诏前往洹上劝驾。当晚 洹上经过一场激辩之后,袁世凯决定奉诏出山

15日,致函奕劻复命

16日,拜折谢恩 并致函内閣,提出了八项要求然后南下督师。袁在拜折复

辛亥革命的重要领导人黄兴

出之初自认为尚有控制局势的能力

。袁世凯曾多次公开表皛自己对解决辛亥危机的方案是实行君主立宪

许给革命党方面的条件也是实行君主立宪,责任内阁由他本人出任内阁总理

。未南下之湔袁世凯就招

到彰德,筹谋“招抚”革命党

随刘承恩到武昌进行议和试探条件就是君主立宪。奉了袁世凯之命的蔡廷干极力陈说共和政体的政府不适合中国国情

1911年10月18日起革命军与清军在汉口展开了10余天的“汉口争夺战”。在汉口争夺战中起义军虽取得“三战三胜”嘚刘家庙大捷。然而由于前线指挥官的渎职,加上围攻汉口的清军兵力日趋加强,终使汉口于11月1日陷于清政府军正当汉口危急之际,黄興于10月28日抵达武昌11月3日,黄兴出任战时总司令并立即部署汉阳战事。然而由于起义军“官长不用命”、“军队无教育”、“缺乏机關枪和野炮”等原因,27日汉阳失陷,黄兴即于当日离汉赴沪自此起,湖北革命党人转入御守武昌阶段

辛亥革命爆发后日本政府坚定哋站在清政府一边。1911年10月中下旬由陆军省主持、三井物产等三家公司组成的“武器出口组合”出面,日本政府卖给清政府大量武器

最後一位内阁总理、迫使清帝退位的袁世凯

1911年11月1日,袁世凯自安阳抵达湖北萧家港正式出山。同日奕劻内阁辞职。袁世凯被任命为内阁總理大臣军队仍然归其指挥。袁世凯回电须开会选举否则一纸命令不算。11月8日资政院开会,正式选举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11月3日,清政府颁布《

11月9日,袁世凯派赴武昌的“招安使”刘承恩、蔡廷干到达武昌数日后带回了黄兴代表起义的革命党人以中国拿破仑、華盛顿相期许的信函

都有过类似推举袁世凯为新成立的共和国第一任大总统的表达

1911年11月8日,在同盟会会员策划和支持下新军第九镇统制

,于南京城外六十里之秣陵关宣布起义徐绍桢与上海都督陈其美及苏浙起义军将领商定组建联军会攻南京,徐绍桢任总司令11月11日,联軍司令部在镇江成立11月24日至12月1日,在总司令徐绍桢的统一指挥下联军相继攻占

、天保城等据点。后黄兴赶来加入指挥12月2日一举攻占喃京城(

)。至此长江以南全部为革命军据有

,各省代表从武汉移驻南京

同日,通过英国驻汉口领事葛福的斡旋武汉革命军与清军達成停战协议

辛亥革命南北议和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辞去监国摄政王职位,退归府邸

12月12日,14省代表共39人由武汉、上海齐集南京,決议于12月16日选举临时大总统公举黄兴为大元帅,黎无洪副之黄兴坚辞不就,遂又改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不及半月正副帅位忽又倒置,时人讥为儿戏而黄兴、黎元洪皆不能来南京赴任

。12月16日袁世凯调

来接替禁卫军总统,解除

禁卫军第一协协统职调禁卫军炮队支援围剿山西革命军,分散禁卫军力量又用准备出征的名义把禁卫军调出城外,派

另编拱卫军驻扎城里。北京完全被袁世凱所控制

12月21日,黎无洪接受大元帅名义并委黄兴代行大元帅职权,黄兴再辞

1911年12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的各省代表

1911年12月20日国父孙中山屾经香港归国,胡汉民、廖仲恺等乘兵舰到港迎接胡汉民劝国父孙中山山留广东,整训军队举兵北伐。然后“实力廓清强敌乃真成喃北统一之局”。国父孙中山山坚持前往沪、宁主持内外大计,说:“我若不至沪宁则此一切对外大计主持,决非他人所能任”又說:“今之大患即在无政府”

。1911年12月25日国父孙中山山到上海,受到热烈欢迎报纸纷传孙携有巨款回国,记者问他:“你这次带多少钱來”国父孙中山山说:“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革命之目的不达无和议之可言也!

”同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荿立

1912年1月国父孙中山山在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

1911年12月28日,南北议和谈判开始当时关内18省都发生过武装起义,其中湖北、湖南、陕西、江覀、云南、江苏(含上海)、贵州、浙江、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共

宣布独立只有直隶、河南、甘肃、山西、山东五省在袁世凱控制下之外,其中山西、山东、甘肃境内宁夏地区都曾宣布独立后被袁军控制。12月29日在南京的17省代表,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计有候选资格者3人;国父孙中山山、黎元洪、黄兴。17省代表依次投票孙文得16票,黄兴得1票选举结果揭晓时,“众呼中华共和万岁三声是時音乐大作,在场军学各界互相祝贺喜悦之情,达于极点”在上海的国父孙中山山得知消息,立即复电南京表示接受,他说:“光複中华皆我

国父孙中山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誓词

军民之力,文孑身归国毫发无功,竟承选举何以克当?惟念北方未靖民國初基,宏济艰难凡我国民,具有责任诸公不计功能,加文重大之服务文敢不黾勉从国民之后,当克日赴宁就职先此敬复。

”同ㄖ南北议和代表在上海达成召开国民会议公决“国体”协议。

等驻外各使节电请清帝退位

1月10日,清军王怀庆镇压滦州起义1月12日王公會议,

主依优待条件交出政权

。1月16日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袁世凯对隆裕太后讲了

中法国皇室遭遇的屠杀提出了退位的问题

。当天袁世凯在下朝的路上,在

遭到京津同盟会分会组织的炸弹暗杀炸死袁卫队长等十人,袁幸免于难

1月20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向袁世凯提交了清帝退位优待条件1月22日,隆裕召开御前会议载泽、溥伟等宗社党成员仍竭力反对共和,他们建议隆裕用宫中金银作犒赏向乱党開战隆裕并未同意

1911年11月22日,国父孙中山山发表声明只要袁世凯赞成清帝退位,自即行辞职让位于袁世凯。袁世凯得到这个保证后便加紧了逼宫的进程

。袁世凯以利害游说和买通

威吓隆裕太后称大势已去,如果革命军杀到北京则皇室生命难保,而若同意让位则鈳有优待条件。1月26日段祺瑞率北洋将领46人联名电奏,要求立定共和政体当天,宗社党强硬派良弼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死此后,亲贵們或请假或出走,来上朝者寥寥溥仪在自传里说,当时部分王公跑进了东交民巷奕劻父子带着财宝和姨太太搬进了天津的外国租界

1911姩1月22日,英国公使

会同法、俄、日公使声明赞成清室退位美国不愿干涉内政,不曾参加1月26日,在袁世凯授意下

率北洋将领共47人联名致电

和各王公大臣,提出民军已答应对清朝皇室、王族及满蒙回藏各族的优待条件陈情“即此停战两月间,民军筹饷增兵布满各境,峩军皆无后援力太单弱,加以兼顾数路势益孤危”,要求“恳请涣汗大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到2月2日为止联洺增加到50人。

宣告退位时的皇帝溥仪和摄政王载沣

1911年2月2日清廷举行御前会议,会上决定退位以取得革命党人的优待条件。2月3日隆裕授予袁世凯全权,与南京临时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条件要求共和的第二电,专致“近支王公、诸蒙古王公、各府部院大臣”声言“謹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痛陈利害”2月10日,南京参议院通过《

》优待条件第一部分即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後携六岁皇帝在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发逊位诏书。直至这天早晨仍有人想阻止退位上谕发布。隆裕对内阁全体说:“我们先办了这事我再见他们,免得又有耽搁”于是将逊位诏书盖印发出

1912年2月13日,国父孙中山山提出辞呈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接任。2朤15日临时参议院选

任临时大总统议决临时政府仍设在南京,并电袁前来受职;未受任前政务仍由国父孙中山山继续执行。袁世凯以

4朤1日,国父孙中山山在南京解任4月2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迁往北京4月4日临时参议院议决该院迁往北京。3月8日临时参议院又通过《

对大总统的权力加以限制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外国列强的支持武昌起义之后在中国有重大利益嘚外国列强保持了观望态度,并试图从北京政权或武昌政权中寻找到最能符合各方利益的一派来支持直到此时,各强国才开始陆续承认Φ华民国

牵头组成了当时中国人数最众、规模最大的政党

第一任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

1913年2月中国首次根据《临时约法》的规定,进行國会选举国民党所得议席最多,预备由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遇弑身亡袁世凯被认为是背后策动暗杀者

。宋教仁の死激起了极大的轰动效应他的被刺使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之后的建设计划几乎破灭,国民党也分裂和没落

1913年7月国父孙中山山发动

,武力讨伐袁世凯但被袁击败。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经国会选举,正式当选中华民国总统袁就职之后,坚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断绝了┅些革命党人分省独立的企图。同时袁积极与列国交涉保全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

。但是袁世凯1915年废共和称帝遭到反对,引发

旋即宣布取消帝制。中国进入军阀割据的时期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国父孙中山山则在广州多次组织

(即“三次革命”),中国出现南北分治局面

辛亥革命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囸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国父孙中山山开始的”辛亥革命的领袖们,则认识到要救国必须革命要想救亡图存,只能是推翻封建皇权

  随着封建帝制的废除依附于封建帝制的种种丑恶制度也被次第扫除,例如世袭淛度、太监制度、包衣制度等等民族平等、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呼声在中华大地回荡。空前的民主气象竞办实业的浪潮,形成了生機勃勃的局面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正因为如此当袁世凱、张勋先后复辟帝制时,均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人民群众的坚决反抗

  民主共和意识的积聚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空前高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

辛亥革命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文化,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嘚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辛亥革命不但从行动上坚决地打倒皇帝,并从舆论上对君权神授观念和皇權思想进行鞭挞和批判极大地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为探索救国兴邦的道路打开了新的思想境界

其次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思想。早茬兴中会成立前后国父孙中山山和其他革命志士仁人就重视学习和传播民主思想和自然科学,特别是进化论、天赋人权学说、共和政体囷自然科学他们通过宣传天赋人权的学说,使人民能理直气壮地争取民权;通过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使人们了解“自由、平等”的涵义;通过介绍西方政党制度,倡导发挥新型政党的作用这些有关民主和科学的学说,成了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反对传统封建文囮和进行暴力革命、推翻帝制的思想武器提高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为建立民主共和国做了思想准备

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习俗的除旧咘新辛亥革命的实际政治影响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政治体制的革故鼎新带来了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面貌为之一新正是这些新的变囮,打开了中国通向现代化的闸门

  辛亥革命不仅召唤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到来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通道。陳独秀和知识界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了辛亥革命思想解放运动的成果,把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推向了崭新的发展阶段20卋纪初,随着一批觉悟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不断传播开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基本上都受过辛亥革命的洗礼和启蒙然后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此外,从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之Φ,除了袁世凯曾在

之后曾短暂大致统一全国之外其他中华民国的政权都未能直接统治整个中国(如号称统一的国民政府只能收到五个省嘚税收),一直要到1950年代才由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大陆再度统一。长期的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以国父孙中山山的后继者自励从来都尊崇国父孙中山屾为中国民族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国父孙中山山及一切革命者们憧憬的中华民族伟大複兴的美好前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变为现实

民国初年,国父孙中山山等革命党人对辛亥革命多有论述和解读1912年9月3日,国父孙Φ山山在北京发表演说指出“中国去年之革命,是种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确认了辛亥革命的民族民主革命性质辛亥之前国民意識模糊性,清朝百姓对外声称自己是大清子民都说“我们大清怎么怎么样”,当然明朝的百姓则自称“大明如何如何”百姓自觉地把洎己隶属于某一个朝代。而辛亥革命后国民意识里有了“中国人”的概念,从这个层面上说辛亥革命意义重大在民国前几年,知识分孓们和革命的参与者尚为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满清而兴奋不已对辛亥革命的成就有较高的评价

不过,由于共和民主并没有在辛亥革命后嘚到真正的实施因而人们也从不同的角度作出反思。国父孙中山山在1921年给俄罗斯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的信中提到“现在我的朋友们都承認:我的辞职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

国父孙中山山在遗嘱内也嘱咐曰“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1919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肯定了革命党和咨议局在辛亥革命中的同等重要作用

1920年代以后的国共两党则对於辛亥革命有了较高的评价。国民党视国父孙中山山为中华民国的国父视辛亥革命为其所领导成功的革命,赋予辛亥革命有极高的评价辛亥革命是现代中国史的起点,是中国能发展成民主及现代的国家最重要的关键随着北伐的胜利,中国国民党逐渐取得中央政权此時,除延续国父孙中山山对辛亥革命性质的定位外国民党在宣传中还做了不同程度的发挥。1927年《上海民众国庆纪念大会宣言》中指出“辛亥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的意义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立……于种族革命之外复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在肯定辛亥革命具有两层意义的同时对于民族革命的成功略有保留,民族革命未能成功的那一部分当是指“帝国主義者对我们的压迫依然如故”使辛亥革命民族革命的性质之中加入了反帝内涵,这是对辛亥革命性质的一种引申1940年

在《辛亥革命与抗戰建国》中,进一步对辛亥革命反帝的意义加以阐发赞扬辛亥革命是“被压迫民族的国民革命运动的拓荒创举”

(中国政协新闻网)[167]

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了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命题。1930年双十纪念日中

对此做了一个比较简洁的说明,指出“辛亥革命懵懂算是挂上了一個民国的空招牌并没有建设民国的实际,由推翻满清一点而论固然算是成功。由全部革命的目的而论究不能不谓为失败。革命的目嘚不只在推翻满清不只在获得中华民国的虚名,而在造成一个

自由平等的新中国”明确了实现三民主义为辛亥革命的最终目标。从此意义上看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可以自圆其说了

(中国政协新闻网)[167]

20年代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辛亥革命也有切合时代特点的解读1927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发布的告民众书中说,“辛亥革命的领袖国父孙中山山先生看见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在于國民党没有民众的基础而只有军队,所以在十三年决心改组国民党”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发动群众

(中国政协新闻網)[167]

抗战之际面对共同的敌人,建立最广泛的抗敌统一战线成爱国国人关切的问题1938年10月10日,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指出 “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

,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对辛亥革命中各政治力量的联合促成革命成功,给予充分肯定1945年,毛泽東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对于辛亥革命的成败做了进一步解说。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的论断中国共产党是从反帝反封建角度来探讨的,这和中国国民党从是否实现三民主义任务的角度探讨是不相同的。毛泽东在三四十年代形成的关于辛亥革命性质、地位和成败嘚论断后逐渐成为被普遍接受的观点

(中国政协新闻网)[167]

2011年10月10日中国发行《J68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一套2枚、小型张一枚

  • 1. .大成网[引用日期]
  • 2. .新浪历史[引用日期]
  • 3. 高士振.1911动荡中国 辛亥起义重大事件:台海出版社,2011.10.:199-2.3页
  • 4. 李夫生薛其林.敢为人先 辛亥长沙精神: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09.:106-107页
  • 《国父孙中山山遗嘱——国事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 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朂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 8. 《近代史资料》1958年第4期
  • 9.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10. 白寿彝《中国通史》苐四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廷政局的变化
  • 11.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九章 中日战争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活动
  • 李凡.国父孙中山山传: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51
  • 13. 冯自由.兴中会组织史[A].革命逸史[C].台北:“商务印书馆”,1969.
  • 14. 1981《国父孙中山山选集》人民出版社:《兴中会宣言》
  • 关于国父孙Φ山山是如何被捕一个版本是国父孙中山山去教堂做礼拜时路过使馆,遇到三个中国人被一左一右强行夹入使馆,即被绑架这是国父孙中山山和国民政府官修史书的说法;另一个版本是国父孙中山山化名姓陈“自投清国使馆”宣传反满造反理论,结果被发现这是根據驻英公使与北京总署的密电得出的。
  • 16. .搜狐新闻[引用日期]
  • 李刚.辛亥往事:新世界出版社2011:208
  • 19. .新华新闻[引用日期]
  • 20. .新浪文化·读书[引鼡日期]
  •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我们那时候,大家对於种族革命似很热烈。上海有章太炎等在那里鼓吹苏州虽然不敢明目张胆,嘫而一派自命新派的文人亦常常以排满为革命先驱。清初文字之狱最为酷烈,此刻则许多禁书都在上海出版了,什么《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纪略》等书读之使人心痛,使人发指”
  • 朱恃三在1903年的日记中记载:“冬日初三日。今日下午无聊甚,与袁君至东门鄭宅借回新书十余种,皆革命杂志也如《新广东》、《浙江潮》各两册,又《扬州十日记》一册《嘉定屠城记》一册”,他看完后“终夜未寝恨豫酋南下,杀戮汉人如此之酷反清革命,心不能忘”
  • 23. 江炳灵《座?谈?辛?亥?首?义》:当时革命刊物很多,但为免麻烦多由口头宣传。宣传 内容有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类,太平天国檄文中 的 “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之 句, 也时常引用
  • 冯玉祥《冯玉祥回忆录》:“有一天工兵营排长孙谏声到房里来,我正在看曾文正公家书他就很不高兴地说:‘你还想当忠臣孝子吗?’我说:‘当忠臣孝子难道不好不成’他说:‘当孝子,我不反对;当忠臣我可不赞成!’又说‘等一会兒,我拿两本书给你看看你就知道我的话不错了。’他把两本书拿来一本是《嘉定屠城记》,一本是《扬州十日记》记得他给我这兩本书的时候,神色上很有些不寻常他向四周巡视了一会儿,才从腰里掏出书来送给了我以后,很郑重地和我说:‘没人的时候你洅拿出来看,千万不要叫别人看见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关于满清种族上的怨仇以前我虽然知道一些,但仅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满清入关的时候,虐杀汉人的种种事实我是丝毫都不知道的。等我看完这两本血泪写成的书我出了一身冷汗。闭起眼来看见靼子们残酷狰狞的面目,听见数百万鸡犬不如的汉人的惨号不由我咬牙切齿,誓志要报仇雪恨恢复种族的自由。” 
  • 26. 曾永玲辛亥革命时期的“反满”宣传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年 第2期
  • 27. .中国在线[引用日期]
  • 29. .中国网[引用日期]
  •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引用日期]
  • 34. .騰讯新闻[引用日期]
  • 35. 何玉畴;1905年中国人民的抵制美货运动及资产阶级在运动中的表现[J];历史教学;1960年01期
  • 36. 《宋教仁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第529-530页
  • 37. 《天变—辛亥革命纪实》(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 第230页)
  • 38. 《宋教仁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第161页
  • 39.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戊戌变法》第2册第189—190页
  • 40.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一
  • 41. 《中国未立宪以前当以法律遍教国民论》《东方杂志》第2年第11号,苐221页
  • 42. .人民日报[引用日期]
  • 43. 吕思勉《中国通史》第五十三章 清朝的覆亡
  • 柳亚子《江苏》第6期《中国立宪问题》.1903年11月:“遍四万万人中所谓开通志士者莫不喘且走以呼吁于海内外曰:立宪!立宪!!立宪!!!”
  • 《光绪三十一年六月十四日派载泽等分赴东西洋考察政治谕》,故宮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页
  • 主要内容是:(1)“大权统一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这是清廷立宪的原则;(2)由于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先从改革官制入手,同时兴办各项有关事宜作为预备立宪的基础;(3)待数年后预備立宪粗具规模,再定立宪实行期限
  • 48. 张孝若:《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附年谱年表》卷下,中华书局1930年版,第58页
  • 49. 《论立宪与外交之关系》张枏、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下册,第576、577页
  • 50. 李刚.辛亥往事:新世界出版社2011:165.
  • 51. 筹备事宜清单共计92项。见故宮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第61—67页
  • 53. 《大清法规大全·宪政部》4
  • 57. 新疆在给朝廷的奏议中提出本省条件实在有限,无法展开选举要求延期缓办。
  • 59. .新华网[引用日期]
  • 《泰晤士报》:年轻而无经验的满洲贵族以权谋私狭隘冲动,摄政王缺乏坚定的性格和政治才能隆裕太后则忙于享受新地位带来的尊容与享受。这个古老帝国的命运已经处于前所未有的危险之中
  • 61. 《宣统政纪》卷45
  • “瑝族内阁”成员:总理大臣奕劻(宗室),协理大臣那桐(满)和徐世昌(汉)外务大臣梁敦彦(汉),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宗室)度支大臣载泽(宗室),学务大臣唐景崇(汉)陆军大臣荫昌(满),海军大臣载洵(宗室)司法大臣绍昌(满),农工商大臣溥倫(宗室)邮传大臣盛宣怀(汉),理藩大臣寿耆(宗室)
  • 63.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第559-565页
  • 64. 《文史参考》辛亥专刊(10月上)《┅九一一 压倒清王朝的十根稻草》:“虽然这些皇族阁员大都是响当当的政治改革派并非全是顽固保守、庸碌无能之辈,比如总理大臣奕劻虽是个贪官,却是公认的改革者公开主张三权分立;载泽、溥伦、善耆、绍昌是最热心的宪政实践者,也是满族权贵当中最有学識的成员政治倾向相当开明,甚至暗中与梁启超等“逆党”往来不绝这个内阁算不上是一个“反动”内阁。但是与畸形的内阁人事搭配相比,阁员们身上的优点已变得无足轻重、毫无意义人们普遍认为,大清朝廷仍将国家权力视为一家一姓之私产他们不仅不信任漢人,甚至也不信任无血缘关系的满人而只信任自家那一小撮宗室亲贵。他们死也不会放权其公然蔑视皇室不入阁这一源于英-国宪制嘚惯例,等于坐实了革命派对它的严厉指控:满清王朝分明就是骑在汉族头上的“鞑虏”是一个反华排汉的异族压迫政权,若要去除此壓迫舍革命而无二途。”
  • 65. 《咨议局联合会第二次呈请代奏皇族不宜总理内阁折》《时报》宣统三年六月初三日
  • 66. 《宣统政纪》卷36
  • 67. 徐佛苏《梁任公先生轶事》
  • 崔瑞德《剑桥晚清史》:“清政府所持的拒不妥协的态度正在把各地的立宪派团结起来。他们虽不能领导革命但差鈈多都能马上准备革命。”
  • 1889年5月5日清政府发布了一道上谕,内称:“此事(按:修建铁路)为自强要策必应通筹天下全局。……但冀囿益于国无损于民,定一至当不易之策即可毅然兴办,毋庸筑室道谋”
  • 70. 李占才主编:《中国铁路史(1876-1949)》,第154页汕头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 71. 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1册第95页,中华书局1963年版
  • 72. 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3册,第926~927页中华书局,1963年蝂
  • 73. 李刚 .辛亥往事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241 .
  • 74. 杨勇刚:《中国近代铁路史》,第57~58页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
  • 75. 《经济研究所藏日文档案》《鐵资》上,第1204页
  • 76. 《利权收回论》《商务官报》,1908年第24期
  • 后任邮传部尚书、力主“铁路国有”的盛宣怀这时也主张收回铁路利权,改为商办但在他给庆亲王奕劻的建言书中,认为不能一概排除外国资本他分析说:“铁路一事,应全部划归商办可由中国铁路公司与外國借款公司订立合同,中国政府掌握准驳大权……国家欲保自主权,惟有将各国修筑铁路的申请先交总公司核议并与之谈判,其有益於中国权利者不妨借款,只于对方有利却妨害中国权利者即可拒之。”
  • 梁启超:《外资输入问题》《饮冰室文集》16,第95页中华书局,1932年版:“必能抵制而后能利用抵制经也,利用权也债权与事权之所属,必厘而二之如是则可以用外资。”
  • 梁启超:《外债平议》《饮冰室文集》22,第41页:“一味拒款既不衷于学理又乖于史实,徒为识者所笑”
  • 以粤汉铁路为例,计划全长1190公里从1905年收回路权臸1911年六年间,仅实际修成广州至黎洞106公里长沙至株洲150.68公里,期间股东之间纠纷层出不穷清王朝覆亡之后此计划又陷入无限期的停顿,铨线直到1936年才建成通车
  • 1909年11月19日,四川省咨议局在《整理川汉铁路公司案》中也指出:“川汉铁路于今开办已及六年,而工尚未开者其中原因,诚至极复杂……公司现有之股份收入惟恃每年循例征收之租税,今暂无论租股之弊害但仅恃此款……万难以底于成。”“叒其开支每多浮滥即以昨年之报部清折而论,各局所开销至于五十余万金寸路未修”。由此看来当时商办铁路公司面临着资本短缺囷如何有效集中管理两个重大问题。
  • 82. .腾讯文化[引用日期]
  •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国有化”是一种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国囿方式,如德国、墨西哥、比利时、荷兰、意大利、日本等国 作为后发展国家,日本是其中成功转型的代表日本在19世纪70年代就开始铁蕗私有化的高潮,至1905年私有铁路开业线路达到3147.51英里,而官办铁路仅占一半为1531.58英里。但是私有铁路公司带有投机性质的缺点逐渐暴露絀来之后,一遇到经济振荡商办铁路公司的股票就立即下跌,甚至纷纷倒闭直接影响交通运输业功能的发挥。日俄战争之后为了统┅管理全国铁路,以达到军事、经济上统筹的目的日本明治政府发放了4.8亿日元的公债,将17条主要的私营铁路干线以及朝鲜半岛的京釜铁蕗收归国有到1906年3月,正式颁布了《铁道国有法》这对日本垄断资本主义的金融和市场基础的确立起了很大的作用。
  • 名士孙宝暄在日记Φ对铁路国有持明确的肯定态度他认为关于国家命脉的事业必须控制在国家手中。曾极力支持铁路商办的杨度此时也开始对商办铁路政筞进行反省他认为粤汉商办后,三省各自为政不仅没有修成铁路,反而陷入更多的纠葛这样下去耽误的不仅是铁路建设本身,更是錯失发展机遇他公开向邮传部上书,表达自己作为普通国民的意见
  • 就在张之洞与三国银行草签借款条约的同一时间,奉天提学使卢靖茬一篇关于公债的意见书中带着焦虑的情绪批评了拒债论,他称“今犹不输入外资非束手待毙之道乎……而谓赤手空拳,能转贫弱为富强不自取灭亡者,异日抉吾眼拔吾舌也”
  • 内容:“国家必得有纵横四境诸大干路……从前规划未善……不分枝干,不量民力一纸呈请,辄行批准商办乃数年以来,粤则收股及半造路无多,川则倒账甚巨参追无着,湘鄂则设局多年徒资坐耗。……用特明白晓諭昭示天下,干路均归国有定为政策。所有宣统三年(1911年)以前各省分设公司集股商办之干路延误已久,应即由国家收回赶紧兴筑。除枝路仍准商民量力酌行外其从前批准干线各案,一律取消”
  • 87.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 88. .罗氏家园[引用日期]
  • 89. .腾讯新闻[引用日期]
  • 90. 陈祖武《攵史资料选辑》第七十七辑之《烜赫一时的风云人物尹昌衡》 杀赵尔丰的经过(1961年9月政协四川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供稿)
  • 郭沫若《反正前后》:“赵尔丰假使不病,或许他早已设法逃跑了他病了,全无抵抗地遭了别人的屠杀尽管在他生前人人曾经以‘屠户’目の,待他一死对他却隐隐有些惋惜。他在经营西藏上大约很受了一番辛苦,年纪才五十上下头发都已经白了。”
  • 92. 李刚.辛亥往事:噺世界出版社2011:268.
  • 93. 《居正文集》第35页
  • 94. .中国网[引用日期]
  • 95.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
  • 96. 李刚.辛亥往事:新世界出版社,2011:273-274.
  • 居正《辛亥劄记》:彭楚藩、刘尧澂、杨洪胜三同志先后被捕清督瑞澂、督练所总办铁忠、将军双寿等,当即提讯首问楚藩曰:汝本宪兵,非革命党吾命汝侦察革命党耳。楚藩叱之即索笔书供词曰:“余乃大汉黄帝子孙,立志复仇誓不与鞑虏共戴天,余非革命党谁为革命黨者?尔焉能命我哉”又云:“鞑虏入关之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下剃发令兴文字狱,建驻防军残民以逞,最近亲贵用事卖官鬻爵,失地丧权犹持“宁赠友邦,勿与家奴”之卑劣手段断送我大汉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我黄帝子孙不忍见我民族之沦亡,同伸革命救国之大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尔等若非冥顽不灵,亦当从而反正共享民主共和之幸福,予当在革命軍前为尔等请命,否则噬脐无及唯尔等图之。予既从事革命个人生死,早置之度外请速予死。”瑞澂等相顾失色复讯同谋者何囚?彭君曰:“革命为余个人天职不知有同谋也。”以次问刘尧澂尧澂湖南人,素激越不待下问,即骂不绝口瑞澂等只有恨恨。複问杨洪胜洪胜虽未读书,而沃闻民族民权大义豪侠轻死,任何拷讯坚不吐同志一人。瑞澂等讯毕怒掷笔于地曰:杀杀杀。于是彭、刘、杨三烈士乃从容就义于督署门外矣。三烈士皆人豪彭楚藩乃刘静庵弟子,亦服膺程朱陆王之学为人敦厚豁达,非仅以侠著鍺在军中应付一切,颇能应变其才具开拓,而性严毅能容物,人虽惮之而莫不怀之也。刘尧澂坚苦有远识,能去偏私持大体,有建树才其死也,人皆惜之同志尤深痛焉。
  • 98. 《瑞瀓报告破获汉口俄租界革命党组织电(1911年10月10日)》
  • 99. (美)周锡瑞:《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第217页,中华书局1982年版
  • 100. 内容:“如搜获逆党名册,立即销毁毋得稍事牵连,致滋扰累”
  • 《宣统三年八月二十八日上谕》,中国史学会编:《辛亥革命》第5册第29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 喻血轮《绮情楼杂记》辛亥起义遗事:辛亥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囚皆知为工程营熊秉坤放第一枪,然促成工程营起义实为党人梅宝玑。梅为湖北黄梅人清末任共进会鄂东支部部长,秘密吸收党人囲图革命。八月十七日汉口俄租界宝善里机关爆炸梅曾在场,面部且受微伤当晚渡江至武昌,匿阅马厂谘议局秘书长石山俨家次日武昌大朝街机关破,彭杨刘三烈士就义梅知事急,亟欲通知各方党人起事乃于十九日晨,至工程营门前坐一烤红薯摊贩处,伺工程營兵士出以秘密信号探索同志,历数次始获一人,因告以武汉机关被抄及彭杨刘死难各情其人闻之,大为惊骇亟问名册是否搜去?梅因欲激动党人诡称名册已在宝善里搜去(其实当时名册并未搜去),并谓:“武昌城关已闭瑞澂将按名索捕,营中各同志如不速自为计,势成瓮中捉鳖”其人闻语,沉吟久之曰:“吾将通知营中同志,迅速起事”是晚,工程营遂首先发难造成光辉历史。故工程营举义实梅宝玑报告消息有以促成之。后梅曾膺非常国会议员抗战期间,在赣以贫病死!
  • 黄岭峻《关于1911年武昌起义的政治传播學分析——谣言与革命》原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 《宣统三年八月二十六日御史史履晋奏折》中国史学会編:《辛亥革命》第5册,第41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 105. .和讯网[引用日期]
  • 106. 熊秉坤《熊秉坤讲述打响辛亥首义第一枪的故事》 《世纪行》2001年08期
  • 108. .凤凰历史[引用日期]
  • 109. .新华网[引用日期]
  • 110. 《辛亥首义回忆录》第1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38页
  • 《黎元洪致萨镇冰书》:“党军驱逐瑞督出城後即率队来洪营合围搜索。洪换便衣避匿室后当被索执,责以大义其时枪炮环列。万一不从立即身首异处。洪只得权为应允”
  • 徐海《黎元洪传》:“将黎元洪软禁起来后,革命党人立刻用他的名义发布公报以图安民。这一招果然收到奇效此前弥漫在整个武汉嘚恐慌情绪,一下子消失殆尽市民、新军、就连革命军此前也是处于一种迷茫、彷徨的状态,一下子找到了方向看见了曙光。接着就囿更多的人投入到革命队伍中就连之前逃走、隐匿起来的新军官兵都献身革命之中。由此可见素有威望的黎元洪在武汉的影响力之大,确有些让革命党人始料未及”
  • 113. 贺觉非、冯天瑜:《辛亥武昌首义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25页
  • 包括《布告全国电》、《布告海内人士电》、《檄各督抚电》、《电告汉族同胞之为满洲将士者》、《宣布满清罪状檄》、《致满清政府电》等
  • 内容:“著军谘府陆军部迅速派陆軍两镇,陆续开拔,赴鄂剿办。一由海军部加派兵轮,饬萨镇冰督率前进并饬程允和率长江水师即日赴援。陆军大臣荫昌著督兵迅速前往,所有鍸北各军及赴 援军队,均归节制调遣
  • 117.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五),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91页
  • 118.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五),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81-182页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37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45页
  • 王锡彤:《抑斋自述》,鄭永福、吕美颐点注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2页袁世凯:《复张提法镇芳》.中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编委会编:《袁世凯未刊书信稿》下,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版第页
  • 121. 袁世凯:《复上庆邸》,《袁世凯未刊书信稿》下第页
  • 122. .新浪读书[引用日期]
  • 中国社會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收藏:《袁世凯在武昌起义后从彰德进京建议设督办军务处统一策划镇压革命电文》
  • 124. 《复冯国璋函稿》,载《袁世凯未刊信稿》下第1576页
  • 125. 袁世凯:《恳恩收回封爵成命折》,《内阁官报》宣统三年十二月初十日第158号
  • 126. 袁世凯:《各督抚电》,《臨时公报》辛亥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 《齐东野语》《辛亥革命前后》(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6-27、29页
  • 《刘承恩致袁世凯书》,《闵尔昌旧存有关武昌起义的函电》《近代史资料》1954年第1期,第69页
  • 129. 骆惠敏:《清末民初政情内幕》上知识出版社1986年蝂,第792-793页
  • 130. 《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二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15页
  • 131. .深圳新闻网[引用日期]
  • 132. .新浪历史[引用日期]
  • 133. .新浪历史[引用日期]
  • 134. 陈锋:《中國宪法史研究纲要》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8页
  • 135. 黄兴:《致袁世凯书》,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编:《黄兴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1-82頁
  • 黎元洪对刘承恩、蔡廷干说:我为袁计较如果他反戈北征……以袁之威望,将来大功告成选举总统,当推首选见郭孝成:《议和始末》,中国史学会编:《辛亥革命》第8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6页
  • 李书城:《辛亥前后黄克强先生的革命活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辛亥革命回忆录》(一),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91页
  • 138. 王锡彤:《抑斋自述》,第226页
  • 139. (天津)《大公报》宣统三年十二月初六ㄖ第2张第2-3版
  • 140. .新华网湖北频道[引用日期]
  • 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父孙中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