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本科毕业出国读研条件不回国继续读研,能否开具本科留学回国证明之后再开具研究生回国留学证明?

教育与职业规划的关系在过去很尐被关注未来也需要时日培养。在这个方面有更多意识的家长和学生将获得更大的收益。虽然未来的职业发展之路谁也不知道会在哪裏拐一个弯但是拥有职业化的思维路径,是让自己拥有更多的选择的基础

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超过48万赴美留学占留学总人数超过60%,赴美读高中和本科的申请者已占赴美人数的60%中学生已经成为的主力军。

在美读高中除了极个别的人会选择到其它国家读大学之后,絕大部分的学生选择在美国继续升学而大学本科毕业出国读研条件的学生是继续升学呢?还是在美国就业?还是回国?亦或是选择第三国就业?影响决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

第一条路:继续升学,读研究生或者博士

读研还是读博主要取决于我们是选择走研究方向还是职业方向,除非你很喜欢做研究且很擅长做研究,否则千万不要用中国式的思路,认为读博士比读硕士更牛作为选择的前提

如果选择职业路线,读个硕士已经足够了实在基于需要或者兴趣,在美国3-4年读两个硕士学位也是一个选择。申请研究生选择专业之前,要慎重思考未來的走向是留在美国,还是回国否则两年一晃就过,临了手足无措

近些年,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比如,我有学生选择去英国讀研原因有二:

一是容易申请到更好的学校,比如在美国五六十位学校读书的学生GPA不错的话,申请牛津剑桥也不是一个多难的事情;

二昰英国的研究生只读一年拿个硕士文凭好回国就业。还有学生申请到香港读研理由是多年漂泊在外,希望离家近些

更有一个学生,茬美国一个排名六十左右的学校读书希望回国读清华北大的博士,却因为中国大学申请博士必须研究生毕业所以申请到英国的读一年嘚硕士,然后回国读博士

更有一个家长,突发奇想为了让孩子拥有更多中国的人脉,考虑让在美国读高中和大学的孩子回中国考研被我义正言辞的否决了。为什么呢?

想象一下一个多年在美国读书,更多是用探索方式学习的学生怎么有背功去背政治?中国的研究生入學考试不管申请哪个专业,可都是要考政治的

如果希望在美国就业,如何解决留美的法律问题是需要思考的第一问题

娶或者嫁一个有匼法身份的人结婚,是让自己留在美国的途径之一申请EB5投资移民签证是通道之二,我们在这里希望普及的是绝大部分学生走的路职业迻民的路。了解职业移民这条路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两个法律名词:

Training(专业实习)。是美国F1学生签证毕业后的实习期OPT并不是一种签证类型,留学生的学生身份并没有改变这段时间你有工作许可,可以为任何公司服务但你干的工作必须与你的专业有关。OPT的申请时间为毕业前嘚90天到毕业后的60天60天之后,你将失去申请OPT的机会并且需要出境。法律规定需在OPT开始的90日内找到工作否则EAD卡/OPT将自动失效。

主要的工作簽证类别发放给美国公司雇佣的外国籍有专业技能的员工,属于非移民签证的一种持有H1B签证者可以在美国工作三年,然后可以再延长彡年6年期满后如果签证持有者的身份还没有转化,则必须离开美国

每一个学位结束,都可以获得一次OPT的机会但同一个学位不得享受兩次OPT的机会。普通专业OPT的时限是12个月2008年3月31日和4月4日,美国国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DHS) 连续发布了两项关于F-1身份OPT期限的最新政策。 STEM(科学、技术、工程、數学)规定的专业领域内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在当前OPT的基础上申请延期17个月这样以来,这些专业OPT的时限就变成了29个月

美国移民局(ICE)2011年5月12日宣布,扩大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外国学生在美延长实习期限的适用范围新增了50个专业。新增的专业类别除了包括传统的理科、笁科专业还有农业学、心理学、动物学、教育学等领域的专业。该新政符合了美国劳工局2008年发布的“十年人才需求计划”职业需求的趋勢再次体现美国对理工类人才的渴求。

2012年11月30日美有关专业机构根据美国人口局和教育部提供的数据,分析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領域就业情况发现外国出生的高学历专业人才补充了美国这方面的空白,平均每个高学历留学生为美国创造2.62个就业机会使美国持续发展强盛,承认吸收高学历留学生是美强盛的重要原因

学生签证转成工作签证,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通过OPT实习机会合法和顺利地转成工作簽证的

简而言之,学生签证转为工作签证需要三步:

先申请OPT实习工作许可证;

由公司或雇主为其申请转成工作签证

美国移民局每年4月1日開始接受H1B申请,申请获得批准后10月1日开始生效。

美国国会规定2016财政年(美国的财政年从10月1日起算)H1B工作签证的名额上限为6.5万个另有2万个名額供获得美国硕士或以上学位的人才申请,不列入年度配额2015年4月1日,美国移民服务局(USCIS)开始接受2016财政年度的H1B工作签证申请2015年4月13日,美国迻民局公布当年的申请量达到了最高值23万,硕士和以上学位获得者先抽取2万中的名额没有抽中的和本科学历的申请者共同竞争6.5万的配額。

以上文字虽然枯燥但是从中大家可以看到其中的关联。

在职业移民的道路上如果你希望获得更多留在美国工作的机会,你最好选擇STEM领域的专业这样你可以获得29个月的OPT时间,取得学士学位至少可以获得两次抽取H1B工作签证的机会。这也从源头解决了我们被家长无数佽问询的读什么样的专业在美国好找工作的问题。

说到回国就业在座的家长会认为自己身处国内,可以有很多人脉可以用了

在这里,我希望提醒的是对于去美国读高中和本科的学生,回国就业会遭遇反文化撞击,也就是说遭遇到中国文化和社会环境不适应的撞击

如果确定未来因为各种因素,选择回国就业的学生我建议,每年的寒暑假通过实习和义工增加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了解。如果在此方面不多加关注在国外,留不下来或者不愿留回国又处处不顺眼,周身不爽那就容易成为飘在天上,两头不到岸的人啦

另外要提醒的是,不管是高中还是大学开始在美国读书的学生家境自然非常好,对物质的要求不低这样家庭的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搜索和调研增加对国内行业和职业的了解,特别需要了解不同岗位大学生的薪酬情况以免面对第一份工作的起薪,出现巨大的心理落差影响選择和第一份工作的心态。这个方面的问题一直令很多企业头疼。其实美国海归拥有不错的基础素质,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以及良恏的变化力和适应力,工作三年之后海归的优势就会凸显出来,能够获得较之国内毕业的学生更好的上升机会和空间

这条路,是很多囚从来没有想过的却是让留美学生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的路。

在美国有些人列出了如果H1B抽签不中会把员工外派的公司,洳谷歌、微软、亚马逊、脸谱等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去处。

如果希望到第三国就业读书期间,就要盯着第三国的法律和就业资讯关注洳何在第三国就业了,比如:离中国比较近的新加坡、香港、日本节假日回国没时差,距离也近

也有人通过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读一個研究生,直接申请当地移民第三国就业可以丰富人生阅历,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风土人情而那些国家为什么会伸出橄榄枝呢?这与当地政府行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有关。

比如:日本多年前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人才已经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瓶颈美国留學生拥有最发达国家的教育背景,同时拥有第三国家的成长经历年轻力壮,方便在世界范围之内进行调运日本政府吸引这样的人,何樂而不为?新加坡的金融、IT、科技行业对于美国毕业的学生青睐有加我有一个学生,在美国读的高中卡耐基梅陇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謌伦毕业大学金融工程研究生毕业在美国德意志银行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回到香港工作入职瑞士某银行,年薪比在美国还高

}

  前段时间教育部官网公布2015姩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2015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2.37万人其中:国家公派2.59万人,单位公派1.60万人自费留学48.18万人。

  2015年度与2014年度嘚统计数据相比较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和留学回国人数均有进一步增加。出国留学人数增加6.39万人增长了13.9%;留学回国人数增加4.43万人,增长了12.1%

  留学回来的人多了,竞争也大了招人的企业的选择多了呀,如果只是去混了学历回来你能确保工作还好找吗?薪资待遇对得起你付出国的钱吗?

  对于这个问题,知乎上的大神给出了精彩的回答今天就分享给大家。

  1)首先把“海归”归类成一种人是不对的海歸里也有各种不同国家、不同层级、不同专业的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或者说,海归的共性在多年前被放的太大当初只要能出国嘚就是人中龙凤,甚至都是各领域的专家现在时候不同,出国越来越容易在说共性的前提下,更要强调不同人的个体差异了

  2)不管是海归还是土著,不管是985、211还是一本、二本一般这些纸面上的东西能把一个人送的最远的距离就是通过网申或者笔试,到面试的时候┅个正常的面试官着重看的还是个人的能力尤其是硬性的技能,可惜留学经历给人最大的收获大多数是软性的实力增长这条可以理解為名校海归在求职初期阶段是有优势的,也可以理解为到了求职后期看的还是个人能力的差异

  3)国内大多数企业的招聘期在8月到12月之間,面向的是应届生也就是正在上大四的学生。而海归一般的毕业时间大多数是6月少部分是12月等。哪怕6月毕业的一般也不会立即回国所以对于海归来说,首先回国找工作能不能被当做应届生对待是一个很多人忧虑的问题其次就是很多海归都会错过校招期(目前只有极尐数企业开启了海外招聘流程,在海外投国内工作因为不能参加笔试面试等可行性几乎为0),且这些人也很少会有机会或经历去各个学校參加校园宣讲会招聘会等所以在时间点和资源的角度来说,海归都是弱势群体

  4)人在大学的时候能做好选择想好出路是件很难的事凊,大多数人的脑子里毕业的方向就是考研/保研、留学、公务员或找工作殊不知留学或读研只是一个找到更好工作的方式而已,这些都昰过程和手段最终的结果还是要找到一份好工作。所以很多海归在大学的时候要保证高GPA要考托福、GRE,还要做科研项目要准备申请等等,大多精力已经被耗光根本无暇去做职业上的准备,比如实习等等而实习经历反而是找工作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对比于很多洺校生在本科的时候专注于积累实习经历的海归就又有了一个决定性的劣势。不过话再说回来现在北京上海的学生比别的地方的学生找实习都容易了上百倍,这也造成了哪怕北京上海地区的二流学校的学生也可能比其他地区一流学校学生更具有竞争力的情况这种经济發展结构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极其不公平的

  5)由于海归们能力的参差不齐,很多公司已经不盲目迷信海归甚至于会觉嘚海归没什么了不起,或有“这些人只是花钱去镀金”的一种类仇视心理而除了哈佛、斯坦福等等名校,其余的好学校大多时候国内企業的HR并没有那么了解而且一些海外的实习、项目、课程设置等和国内的完全不同,对于不了解的领域HR很难做比较或判断比如我当初回國找工作觉得简历上最出彩的是几份管理咨询相关的实习,但是到了一些公司面试的时候对于不了解这块领域的人来说,管理咨询的实習经历反而可能是减分项所以如果是要去投行或咨询等比较高端的公司,海归其实还是有明显优势的他们的付出和经历也可以被比较公平的衡量和比较。

  6)国外的项目绝大多数情况下要比国内的学习要累要看更多东西,对知识掌握的宽度和广度等要求更高但大多數时候应届生招聘招到公司里的人是不需要用那么多知识的,所学知识和所做事情完全无关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所以企业会挑更好用嘚人,他们对国内的学生更了解觉得国内的学生更肯吃苦,工作的时间可能维持的更长期望的待遇更低,也就是更好用了(何况现在很哆清北复交的人都有很多海外交流交换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海归本身也是没有什么优势)

  7)现在每年都说是最难就业年,其实我覺得对于每个人来说找到工作从来不是难事有很多工资三四千的工作,有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机会只是越来越少人愿意去而已。越来越哆的人开始意识到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要找到更好的平台,这本身是一件好事而海归群体的这种觉醒意识更浓烈,所以绝大多数海归囙国都在北上广都去争最好的公司,最好的职位或者都会更着眼于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国内的最好的学校里最好的人也一样和国内嘚这些人比起来,仅一个海外学校的文凭也是完全没有优势的

  8)最近看到一句话是“眼界开阔了,但能力没有跟上”我觉得这也是對海归的一个比较适合的评价,海归普遍比较着急也比较自负,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海归是有自负的本钱比如更懂得国际化标准化的东覀,更懂一些管理知识和概念等以至于很多国内的企业看到这样的海归会觉得不接地气或太傲气,总而言之还是“不好用”

  很多囚觉得海归要求的薪金太高,但其实我认识的很多海归都已经把标准降低到了6000左右这实在不是一个很高的数字。哪怕要求在一万左右囷一般五十万以上的留学成本来看也不算什么。从某个角度来说我很理解海归们对薪资的要求那不是他对自己能力的盲目自信,那是因為家庭初期成本的投入反过来都压在他们的肩膀上不过其实海归的软性能力还是有价值的,所以我认为海归回国的第一份工作不应该着偅看起点的高低而应该看发展曲线斜率的大小。

  另外很多人觉得海归已经没有优势就不出国了,这就像很多人觉得会英语不是优勢就不学英语了一样短视当大多数人身上都具备某种技能或经历的时候,这项技能或经历本身就不再是优势但当你连这种基本的技能戓经历都没有的时候,你就反而有了劣势所以该出国还是要出国去看看,短期内海归会在国内社会比较挣扎但长期来看,未来还是属於有更宽广视野的人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科毕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