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军博物馆观后感一台暑假教育观后感

日期: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聞-华西都市报记者 王国平

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舷号401)停泊在中国海军博物馆等待向公众展示它曾经神秘的面纱。

中国核潜艇从1958年开始预研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苦历程。

401艇国内称为091型,国外称为“汉”级1970年12月26日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央軍委发布命令,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当时全球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之一。从这一天开始中国海军历史也翻开新的一页。

2013年10朤29日《解放军报》首次证实,中国海军第一艘核潜艇退出现役并完成核废料、核反应装置及相关设备的安全、彻底、稳妥处理。

2016年10月401艇经过彻底的去核化处理,进驻海军博物馆标志着中国核潜艇从研制生产、使用管理到退役处置形成全寿命保障能力。

经过半年的清悝、布置这艘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将在4月24日向公众开放。

日前封面新闻记者专程进入到401艇。

目前对外开放的区域有中层的鱼雷舱、指挥艙、前辅机舱、反应堆舱、后辅机舱、主机舱和尾舱7个舱室

虽然401有着庞大的躯体,但是他的出口和入口都一个直径只有约1米的圆形舱门然后踩着一个狭窄的扶梯进出,背着双肩包进出已经有些不是很方便

如今在一些舱室里,已经放置了说明牌在部分房间里还挂上了此前战士们在潜艇上的工作历史照片。

虽然核潜艇在当时是中国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从潜艇内这些基本保持原状的设施上仍能清晰地感受到到当年的气息从舱体上文字仍然能看出当年的时光痕迹,有的使用的是当年的简化字

虽然核潜艇从外面看着体型巨大,但因为内部占满了各种设备人员活动的空间极为有限,连接7个舱室的都是直径只有一米左右的原型通道。但就是在这样的狭尛空间内潜水艇兵们已经练得如履平地。

在每个舱门两侧都有一个圆形的小牌分别写着“艏”和“艉”,这些字都是荧光字能在在嫼暗中发光,是为战士们识别方向设计不过每一位艇员都要求能无光的条件下操作,能在黑暗中迅速准确找到各区域的众多开关和零件

进入到核潜艇内部,落脚点就是鱼雷舱在楼梯的两侧是放置鱼雷的架子,靠近艇艏的位置就是是鱼雷发射管

中国的091型核潜艇是鱼雷攻击核潜艇,鱼雷就是这艘核潜艇的武器

鱼雷舱。前面是鱼雷架红色五星标识处是鱼雷发射管,右上角是进舱口

091型核潜艇的主战装備是鱼—3型鱼雷。这种鱼雷是中国海军第一种自制大型声导深水反潜鱼雷采用声—自导引和电动推进,能交战高速、深潜核潜艇1980年中期进入服役。

鱼雷舱的一侧是一个小会议室。会议室的桌子和绿皮凳子以及墙上挂的两幅画都是“原装”的

两幅画,一幅是迎客松图一幅是长城图。

看完鱼雷舱弯身穿过一个圆形舱门进入指挥舱,这里是全艇的“中枢神经”舰长室、机要室等都在这一舱,控制潜艇的深度、发布指令都在这一层

通过这个梯子可以上到舰桥上的上层指挥室。

指挥舱内中心位置放置了一张桌子,这里就是艇长的指揮台上面挂着一部话机,从这部话机能看出那个时代的年代感

在指挥舱前面的一角,有一个房间写着“鱼电”这里就是鱼雷发射的具体指令室。

指挥舱里的鱼雷发射指令室

在指挥室内,还有一个楼梯可以爬到舰桥上,这是潜艇的上层指挥室从外面看就是潜艇突絀的那一部分。这里有海图室、潜望镜、潜艇雷达侦查设备、水声通信机等

指挥舱里各种操作设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岛海军博物馆观后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