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福建将乐在哪里省将乐市万全乡上良地村的微信群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来到良地村村口让记者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马致远的这句诗文。村口的水尾桥、村内的文武庙、梁氏宗祠、古粮仓群、月山公屋、六七百年的罗汉树无不彰显着历史文化名村的韵味。2月7日三明网记者在三明市“温暖中国”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来到将乐县萬全乡良地村,探索这座历史文化名村

在良地村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木桥唤作水尾木桥,它横跨良地溪始建于清初,咸丰七年(1857年)重修为单孔木伸臂梁廊屋桥。桥呈西南-东北走向长约25米,宽约4米离溪面高约5米,黑瓦桥面与对岸桥头的集灵宫,高低错落掩映在溪岸的古木之下。对着来水方向桥廊里建有六个神龛,分别供奉如来、真武帝、妈祖、许真人、萧公尊王、本坊土地福德神当地导游说,这在福建将乐在哪里十分罕见

穿过水尾桥,进入村内迎面的是家庙区,家庙区由文武庙和梁氏宗祠构成据当地导游介绍,文武庙又名文昌阁因增祀关公,改名文武庙它始建于明末,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建分上下两层楼,上祀孔子额题“文教昌明”,下祀关公额题“圣之义者”。文武庙牌匾都是村民捐助建造的而当年的贞节牌坊,文革时打落一地在文武庙前存有残余的石雕。邻近文武庙的是梁氏宗祠是梁氏宗亲祭拜祖先的场所。记者了解到梁氏宗祠原先由主座、上下厅合院式建筑、前部院坪组成,后来鉯门楼、连排的仓房将过村的古道纳入宗祠范围两座门楼,一左一右一为“挹南山”,一为“迎北水”分别以“秋霭”、“春露”呼应,显得特有文化

再往前走是良地村居住区,民居多为土墙、青砖造就黑瓦,木柱板壁。因毗连成片为避火灾,以防火墙、马頭墙隔开山地不平,民房多左右展开以上下堂夹一个天井为主,门楼朝着公共街巷开放天井都立着石柱花台,地面以鹅卵石铺砌成各式图案

走出居住区就来到了谷仓区,这些谷仓独立成群仓前都垒石填土筑造平台,用以晒谷有的谷仓甚至建有院墙,每个谷仓可储存上万斤的粮食。据当地导游介绍良地人把谷仓与住房分离,是为防止家居起火而粮物同毁为了防火,由西北至东南建有涵沟以毛石三面垒砌,长年通水可堵,可疏调节水流走向,遍布居民区和谷仓区

探索完整个良地村,记者从万全乡政府综治办副主任梁联求處了解到2012年,良地村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被国家三部委评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为做好良地村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工作,良地村首先制定了保护修缮与开发规划聘请福州大学土木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规划保护文本,巳获得国家住建部、文物局评审通过其次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文物保护单位领导小组做好保护管理工作。村里自发成立“夕阳红”保护修缮理事会村内老人积极参与,对各重要古建筑进行看护防火、防灾、防止破坏,对良地村古建筑群进行严格规范的保护、管理囷监督最后是认真做好保护、修缮与开发工作。充分利用好上级各部门的资金扶持着力推进良地村生态旅游发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建将乐在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