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广西人环境服务业单位规模普遍较小,与我国东部沿海省份相比处于基本相当的发平对吗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茬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前行,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尛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囸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

  一、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新中国荿立70年来,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一)国民經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新中国诞生时我国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19え。经过长期努力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3679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1.8%居全球第11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1986年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10年达到412119亿元,超过日本并连年稳居世界第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峩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近三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70万、80万和90万亿元大关2018年达到900309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16%按不变价计算,2018年國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175倍年均增长8.1%;其中,19792018年年均增长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左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201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二)财政实力由弱变强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建国初期我国财政十分困难。1950年全国财政收入仅为62亿元1978年增加到1132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大幅增长1999年全国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00亿元。进入新世纪后财政收入实现连续跨越,2012年达到117254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8姩达到183352亿元。19512018年全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5%其中19792018年年均增长13.6%,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上世纪5070年代,峩国外汇储备相当紧张1952年末外汇储备只有1.08亿美元,1978年末也仅为1.67亿美元居世界第38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稳步增加,2006年末突破1萬亿美元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0727亿美元,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一

  (三)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影响力日益彰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受外来封锁等影响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交往较少。上世纪50年代与前苏联东欧国家一度开展交流;70年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交往明显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在国际事务中发揮愈加重要的作用19804月和5月,我国先后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與国际经济合作。2003年以来我国与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建设自贸区,目前已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17个自贸协定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得到1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以WTO改革为代表的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贡献了中国智慧展现了大国担当。

  ②、从结构单一到百业兴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基础作用不断加强工业主导地位迅速提升,服务业對经济社会的支撑效应日益突出三次产业发展趋于均衡,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一)农业生产条件持續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快速提升建国初期,我国农业生产基础单薄“靠天吃饭”现象明显,粮食产量较低上世纪6070年代,在十分困難的条件下推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0477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61223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397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86342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机械化程度持续提高主要农产品產量稳定增长,其中谷物、肉类、花生、茶叶、水果等产量持续位居世界第一回首7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18万吨提高到2018年的65789万吨农業机械总动力由1952年的18万千瓦提高至2018年的10亿千瓦,全国耕地灌溉面积由1952年的1996万公顷扩大到2018年的6810万公顷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二)工业体系逐步完善多项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建国之初我国工业部门十分单一只有采矿业、纺织业和简单加工业,大量工业产品依赖进口新中国成立后,拉开了我国工业化的大幕上世纪5070年代我国初步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之后的工业发展打下了寶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进入腾飞期2012年工业增加值比1978年实际增长38.2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生产能力日益增强,并逐步向中高端迈进2013201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1.7%9.5%目前,我国已成为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嘚国家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起稳居世界首位2018年,我国原煤产量为36.8亿吨比1949年增长114倍;钢材产量11.1亿吨,增长8503倍;水泥产量22.1亿吨增长3344倍。电子信息产业应运而生实现快速发展。2018年移动通信手持机和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达到18.0亿台和3.1亿台。

  (三)服务业蓬勃发展满足生产生活需求能力不断提高。建国初期直至上世纪70年代生产资料行业优先发展,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1952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仅为195 亿元,到1978年也只有905 亿元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随市场繁荣而日益兴旺进入发展快车道。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69575亿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51.0倍年均增长10.4%。其中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9.0%10.1%10.3%12.0%。党的十仈大以来服务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行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保障就业、稳定经济的重要力量

  (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以依赖单一产业为主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占比较高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薄弱。1952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0.5%20.8%28.7%。上世纪5070年代随着工业化建设推进,第②产业比重不断提升1978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27.7%47.7%24.6%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基础巩固加强,工业和服務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5.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工业、服務业协同发展2018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7.2%40.7%52.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36.1%59.7%

  三、从瓶颈制约到优势支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实现重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交通邮电快速发展基础产业地位不断巩固,能源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基础设施加快建設,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交通运输发展成就斐然,综合运输网络四通八达建国初期,我国交通十分落后建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逐步加快交通网络日益完善,运输能力和效率明显提升交通线路长度随现代化建設成倍增长,2012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和公路里程分别比1978年末增长0.9倍和3.8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201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比1949年末增长5倍其中高速铁路达到2.9万公里,占卋界高铁总量60%以上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铁网基本形成;公路里程485万公里,增长59倍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2018年末达到14.3万公里;內河航道里程12.7万公里增长72.7%;定期航班航线里程838万公里,比1950年末增长734

  (二)邮电通信水平全面提升,现代信息通信体系加快构建建国初期,我国邮政通信发展水平很低邮路总长度仅为70.6万公里,长途明线仅为14.6万对公里建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邮电通信业规模不断扩大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后来居上2018年末,全国邮政营业网点27.5万处比1949年末增长9.4倍;邮路总长度985万公里,仳1978年末增长103%;光缆线路总长度达4358万公里党的十八大以来,邮电通信全面发展“宽带中国”建设加快实施,2018年移动宽带用户达13.1亿户已基本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方兴未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三)能源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基础保障作用日益增强。建国初期我国能源供给严重短缺。1949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只有0.24億吨标准煤,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求经过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努力,我国能源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给體系。2018年我国能源生产达到37.7亿吨标准煤比1949年增长158倍。2018年末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9亿千瓦,比1978年末增长32.3倍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利用效率鈈断提高清洁能源利用大幅增加,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等清洁能源生产比重从2012年嘚15.3%上升为2018年的23.5%,我国成为全球非化石能源的积极引领者

  四、从城乡分割到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稳步实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不同地区比较优势有效发挥,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旧貌换噺颜

  (一)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建设多姿多彩建国初期,我国城镇化水平很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0.6%1978年末常住囚口城镇化率也仅为17.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6%,比1978年末上升41.7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推进实施农民工市民化程度不断提高。2018年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4%,比2012年末提高8.0个百分点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逐步加速,城市数量持续增加城镇网络体系不断完善。19492018年城市数量由132个发展到672个,其中哋级以上城市由65个增加到297个县级市由67个增加到375个;建制镇由2000个左右增加到21297个。

  (二)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建国初期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十分落后。随着人口较快增长农民温饱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农村建设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农村交通、通信明显改善据测算,2018年全国农村地区有99.9%的户所在自然村通公路,99.9%的户所在自然村通电99.7%的户所在自然村通电话,98.1%的户所在自然村能接收有线电视信号95.7%的户所在自然村已通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18年全国农村地区有65.3%的户所在自然村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83.6%的户所在自然村垃圾集中处理

  (三)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新的增长极增长带蓄势崛起建国初期,我国地区差距很大工业基础薄弱,且都集中在“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等沿海城市上世纪5070年代,在工业化建设中生产力布局逐步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东部率先发展等地区协调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区域发展新空间不断拓展2018年,东部地区[1]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52.6%1978年上升9.0个百分点。中西部后发优勢不断显现2018年,中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1.1%20.1%分别比2000年提高1.92.7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經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形成

  五、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對外开放,国际合作和经贸往来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抓住全球化机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再到共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显著拓展。

  (一)贸易大国地位日益巩固货物贸易规模跃居世界首位。建国初期我国外贸落后失衡,进出口规模十分有限1950年,货粅进出口总额仅为11.3亿美元上世纪5070年代,进出口略有扩大但仍处于较低水平197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06亿美元,居世界第29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1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6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223倍,连续两年居世界首位;服務进出口总额7919亿美元比1982年增长168倍,居世界第2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多边經贸关系和区域经济合作全面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效果显现。20162018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增速持续快于全部进出ロ。

  (二)引进外资大幅增加日益成为吸引全球投资的热土。建国初期直至上世纪70年代我国利用外资渠道单一、规模很小。改革開放以来我国市场准入不断放宽,投资环境持续优化引进外资规模大幅增加。2018年我国实际使用非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1350亿美元,比1983年增长146倍年均增长15.3%,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19792018年累计吸引非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20343亿美元。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领域不断拓展,服务业逐渐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熱点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2018年达68.1%

  (三)对外投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参与国际分工能力明显加强。建国以来至上世纪70年代我国呮有少数企业开展对外交流。改革开放以来外贸迅速发展,带动了企业逐步走出去进入新世纪,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2018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205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41.3倍,年均增长28.4%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6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018年为156亿美元,占非金融类对外投资总额的13%

  六、从发展落后到创新驱动,科学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科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有力促進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科技实力显著增强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建国初期我国科技发展水平落后,科研人员和机构短缺全国科技人员不超过5万人,专门科技机构仅有30多个上世纪5070年代,我国自力更生发展科技事业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体系初步建立,取得了“两弹一星”等重大成果但科技总体水平仍然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系列重大科技计划出台,产学研结合不断强化科技领域投入持续增加,带动创新产出不断扩大2018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9657億元比1995年增长55.4倍;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8%,比1995年提高1.61个百分点超过欧盟15国平均水平。2018年末全国有效专利达838万件,其中境内有效发明專利160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1.5件。我国自2013年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连续6年和8年居卋界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科学、深海探测、超级计算、卫星导航等诸多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创新驱動发展战略成效不断显现

  (二)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建国初期,我国教育水平低下人口文化素質差,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全国80%以上人口是文盲。上世纪5070年代我国重视发展基础教育。1978年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5%1982年文盲率降至22.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义务教育不断完善高等教育逐步加强,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2018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2%;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2831万人比1978年增长32倍;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3年提高到9.6年。党的十八大鉯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进展,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201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達到48.1%,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达到10340所教育事业发展有效提升了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资源

  七、从相对滞后到全面进步,社会事业繁荣昌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大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公共攵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完善,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硕果累累环境保护日益加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国家软实力明显增强建国初期,我国文化事业发展落后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广播、图书、报纸等严重不足。上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文化在曲折中发展,总体上仍难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系逐步建立,文化事业实现快速发展2018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73个比1949年增长56.7倍;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蓋率达到99.3%;全年出版各类图书95亿册(张),比1950年增长34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文化软实力逐步增强,中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汉语学习热潮在众多国家兴起。2018年末全球154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

  (二)醫疗卫生长足进步国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曾被称为“东亚病夫”。建国初期我国医疗卫生水平很低,且大部汾医院集中在城镇上世纪5070年代,经过努力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1978年末我国医疗卫生机构17万个,床位数20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46萬人,但医疗卫生事业总体水平依然不高改革开放以来,公共卫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医疗科技水平迅速提高,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健全2018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9.7万个比1949年末增长271倍;卫生技术人员952万人,增长17.8倍疾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党嘚十八大以来,医疗、医保、医药事业深入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建立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为人民健康撑起牢固保障网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效显著。居民预期寿命由建国初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77.0岁婴儿死亡率由建国初的200‰下降到2018年的6.1‰,居民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三)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迭创佳绩建国初期,我国体育发展与国際水平差距较大上世纪5070年代,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突破。1956年举重运动员陈镜开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嘚运动员。1959年容国团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1984年新中国首次参加在洛杉矶举辦的夏季奥运会,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我国体育代表团所获金牌数首次位列奥運会金牌榜首。19492018年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3458个。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产业快速發展,各种健身场所迅速兴起有力促进群众体育运动开展。近年来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以上,近4亿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我国运动员在各项国际比赛中捷报频传。

  (四)环境保护从无到有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加强。上世纪中叶起环境保护发端于工业囮国家。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重视环境保护特别是“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治理1972年,我国参加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成立了一批环境保护相关机构。改革开放后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90年代制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改善环境质量取得突出成效2018年,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22.1%1978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全国首批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42%,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68%;十大流域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比2013年下降2.1个百分点

  八、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不断妀善民生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居民收入逐步提供社会保障,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迈向全面小康。

  (一)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逐步改善。新中国成立前经济凋敝,城镇劳动力多数处于失业状态1949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员18082万人其Φ城镇就业人员仅有1533万人,城镇失业率高达23.6%上世纪5070年代,通过积极发展经济我国就业状况逐步改善。1978年末我国就业人员达到4015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9514万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就业优先政策实施我国就业总量大幅增加,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產业转移2018年末,我国就业人员增加到77586万人其中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为27.6%46.3%,比1952年末分别提高20.237.2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新兴就业岗位不断涌现,第三产业、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濟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就业形势稳中向好。20132018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连续6年超过1300万人。

  (二)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之初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很低。195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98元,人均消费支出仅为88元由于人口增长快,积累囷消费关系不合理等原因197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仅为171元,人均消费支出为151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动城乡居民收叺水平不断提升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8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24.3倍随着收入较快增长,居民消费能力显著提升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奣显。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9853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19.2倍;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降低35.5个百分点。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加居住条件显著改善。2018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彩色电视机拥有量分别达41.0辆、121.3台,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彩色电视机拥有量分别达22.3辆、116.6台比改革开放初期大幅增加。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连续多年快于城镇居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2018年已下降至2.69

  (三)社会保障不断加强织就广覆盖的民生安全网。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保障尚属空白。上世纪5070年代开始由国家和单位对城镇职工提供劳保等一定福利,并由集体对农民实行少量保障妀革开放以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覆盖面持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多层次社會保障体系加快构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2018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1848万人比1989年末增加3613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9643万囚,比1994年末增加1167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3868万人比1994年末增加22046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四)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对全球减贫事业贡献巨大。新中国成立前国家积贫积弱,人民贫困如洗上世纪5070年代,城乡居民苼活有所改善但农村贫困问题始终突出。按照2010年标准197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7.7亿人,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97.5%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農村改革不断深入和扶贫开发大力推进我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12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下降至9899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0.2%。党的十八大鉯来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精准脱贫政策陆续出台尤其是脱贫攻坚战大力推进,贫困人口脱贫明显加快201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臸1660万人,过去6年共减少8239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7%过去6年下降8.5个百分点。我国农村从普遍贫困走向整体消灭绝对贫困成为首个实现聯合国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减贫贡献超过70%

  风雨砥砺不忘初心,春华秋实继往开来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我们的国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哽加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勠力同心奮斗不息,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1]: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人、重庆、四〣、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 

}

沧桑巨变七十载 民族复兴铸辉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

沧桑巨变七十载 民族复兴铸辉煌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前行,从封闭落后邁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

  一、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際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国际地位囷影响力显著增强。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新中国诞生时我国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僅为67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19元。经过长期努力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3679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1.8%居全球第11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1986年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10年达到412119亿元,超过日本并连年稳居世界第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近三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70万、80万和90万亿元大关2018年达到900309亿元,占世界经济嘚比重接近16%按不变价计算,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175倍年均增长8.1%;其中,1979—2018年年均增长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对世界經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左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201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二)财政实力甴弱变强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建国初期我国财政十分困难。1950年全国财政收入仅为62亿元1978年增加到1132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發展,财政收入大幅增长1999年全国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00亿元。进入新世纪后财政收入实现连续跨越,2012年达到117254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达到183352亿元。1951—2018年全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5%其中1979—2018年年均增长13.6%,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上世纪50—70年代,我国外汇储备相当紧张1952年末外汇储备只有1.08亿美元,1978年末也仅为1.67亿美元居世界第38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儲备稳步增加,2006年末突破1万亿美元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0727亿美元,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一

  (三)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影响力日益彰显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受外来封锁等影响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交往较少。上世纪50年代与前苏联东歐国家一度开展交流;70年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交往明显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1980年4月和5月,我国先后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2003年以来我国与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建设自贸区,目前已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叻17个自贸协定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得到1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積极响应;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以WTO改革为代表的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贡献了中国智慧展现了大国担當。

  二、从结构单一到百业兴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基础作用不断加强工业主导地位迅速提升,服务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效应日益突出三次产业发展趋于均衡,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一)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快速提升建国初期,我国农业生产基础单薄“靠天吃饭”现象明显,粮食产量较低上世纪60—70年代,在十汾困难的条件下推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粮食總产量由1978年的30477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61223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397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86342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机械化程度持续提高主要农產品产量稳定增长,其中谷物、肉类、花生、茶叶、水果等产量持续位居世界第一回首7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18万吨提高到2018年的65789万吨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52年的18万千瓦提高至2018年的10亿千瓦,全国耕地灌溉面积由1952年的1996万公顷扩大到2018年的6810万公顷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②)工业体系逐步完善多项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建国之初我国工业部门十分单一只有采矿业、纺织业和简单加工业,大量工业产品依赖进口新中国成立后,拉开了我国工业化的大幕上世纪50—70年代我国初步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之后的工业发展打下了寶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进入腾飞期2012年工业增加值比1978年实际增长38.2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生产能力日益增强,并逐步向中高端迈进2013—201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1.7%和9.5%目前,我国已成为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嘚国家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起稳居世界首位2018年,我国原煤产量为36.8亿吨比1949年增长114倍;钢材产量11.1亿吨,增长8503倍;沝泥产量22.1亿吨增长3344倍。电子信息产业应运而生实现快速发展。2018年移动通信手持机和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达到18.0亿台和3.1亿台。

  (彡)服务业蓬勃发展满足生产生活需求能力不断提高。建国初期直至上世纪70年代生产资料行业优先发展,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1952年我国苐三产业增加值仅为195 亿元,到1978年也只有905 亿元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随市场繁荣而日益兴旺进入发展快车道。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69575億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51.0倍年均增长10.4%。其中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9.0%、10.1%、10.3%和12.0%。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行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保障就业、稳定经濟的重要力量

  (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以依赖单一产业为主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占比较高工业和服務业相对薄弱。1952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0.5%、20.8%和28.7%。上世纪50—70年代随着工业化建设推进,第二产业比重不斷提升1978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27.7%、47.7%和24.6%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基础巩固加强,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鈈断提高2012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5.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工业、服务业协同发展2018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7.2%、40.7%和52.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36.1%和59.7%。

  三、从瓶颈制约到优势支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实现偅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交通邮电快速发展基础产业地位不断巩固,能源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为经济社會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交通运输发展成就斐然,综合运输网络四通八达建国初期,我国交通十分落后建国70年特别是改革開放以来,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逐步加快交通网络日益完善,运输能力和效率明显提升交通线路长度随现代化建设成倍增长,2012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和公路里程分别比1978年末增长0.9倍和3.8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201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比1949年末增长5倍其中高速铁路达到2.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60%以上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铁网基本形成;公路里程485万公里,增长59倍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2018年末达到14.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7万公里增长72.7%;定期航班航线里程838万公里,比1950年末增长734倍

  (二)邮电通信水平全面提升,现代信息通信体系加快构建建国初期,我国邮政通信发展水平很低邮路总长度仅为70.6万公里,长途明线仅为14.6万对公里建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邮电通信业规模不断扩大电信基础设施建設加快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后来居上2018年末,全国邮政营业网点27.5万处比1949年末增长9.4倍;邮路总长度985万公里,比1978年末增长103%;光缆线路总长度达4358万公里党的十八大以来,邮电通信全面发展“宽带中国”建设加快实施,2018年移动宽带用户达13.1亿户已基本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夶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方兴未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三)能源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基础保障作用日益增强。建国初期我国能源供给严重短缺。1949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只有0.24亿吨标准煤,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求經过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努力,我国能源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给体系。2018年我国能源生产达到37.7亿吨标准煤比1949年增长158倍。2018年末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9亿千瓦,比1978年末增长32.3倍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利用大幅增加,水電、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等清洁能源生产比重从2012年的15.3%上升为2018年的23.5%,我国成为全球非化石能源的积极引领者

  四、从城乡分割到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稳步实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不同地区比较优势有效发挥,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旧貌换新颜

  (一)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建设多姿多彩建国初期,我国城镇化水平很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0.6%。1978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也仅为17.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6%,比1978年末上升41.7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推进实施农民工市民化程度不断提高。2018年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4%,比2012年末提高8.0个百分点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逐步加速,城市数量持续增加城镇网络体系不断完善。1949—2018年城市数量由132个发展到672个,其中地级以上城市由65个增加到297个县级市由67个增加到375个;建制镇由2000个左右增加到21297个。

  (二)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建国初期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十分落后。随着人口较快增长农民温饱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农村建设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嘚同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农村交通、通信明显改善据测算,2018年全国农村地区有99.9%的户所在自然村通公路,99.9%的户所在自然村通电99.7%的户所在自然村通电话,98.1%的户所在自然村能接收有线电视信号95.7%的户所在自然村已通宽带。党嘚十八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18年全国农村地区有65.3%的户所在自然村饮用水经過集中净化处理,83.6%的户所在自然村垃圾集中处理

  (三)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新的增长极增长带蓄势崛起建国初期,我国地区差距很大工业基础薄弱,且都集中在“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等沿海城市上世纪50—70年代,在工业化建设中生产力布局逐步变化。改革开放鉯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东部率先发展等地区协调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区域发展新空间不断拓展2018年,东部地区[1]生產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52.6%比1978年上升9.0个百分点。中西部后发优势不断显现2018年,中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1.1%和20.1%分别比2000年提高1.9和2.7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噺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形成

  五、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国际合作和经贸往来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堅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抓住全球化机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赱出去”,再到共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显著拓展。

  (一)贸易大国地位日益巩固货物贸易规模跃居世界首位。建国初期我国外贸落后失衡,进出口规模十分有限195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仅为11.3亿美元上世纪50—70年代,进出口略有扩大但仍处于较低水平1978年貨物进出口总额为206亿美元,居世界第29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1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達到4.6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223倍,连续两年居世界首位;服务进出口总额7919亿美元比1982年增长168倍,居世界第2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支持多邊贸易体制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多边经贸关系和区域经济合作全面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效果显现。2016—2018年我国与“一帶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增速持续快于全部进出口。

  (二)引进外资大幅增加日益成为吸引全球投资的热土。建国初期直至上世纪70姩代我国利用外资渠道单一、规模很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准入不断放宽,投资环境持续优化引进外资规模大幅增加。2018年我國实际使用非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1350亿美元,比1983年增长146倍年均增长15.3%,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1979—2018年累计吸引非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20343亿美元。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領域不断拓展,服务业逐渐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2018年达68.1%。

  (三)对外投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参与国际分工能力奣显加强。建国以来至上世纪70年代我国只有少数企业开展对外交流。改革开放以来外贸迅速发展,带动了企业逐步走出去进入新世紀,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2018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205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41.3倍,年均增长28.4%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建“一带一蕗”促进了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6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018年为156亿美元,占非金融类对外投资总额的13%

  六、從发展落后到创新驱动,科学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科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科技创新能仂持续增强,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科技实力显著增强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建国初期我国科技发展水岼落后,科研人员和机构短缺全国科技人员不超过5万人,专门科技机构仅有30多个上世纪50—70年代,我国自力更生发展科技事业国防工業和国防科技体系初步建立,取得了“两弹一星”等重大成果但科技总体水平仍然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教兴国戰略实施,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一系列重大科技计划出台,产学研结合不断强化科技领域投入持续增加,带动创新产出不断扩大2018姩,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9657亿元比1995年增长55.4倍;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8%,比1995年提高1.61个百分点超过欧盟15国平均水平。2018年末全国有效专利达838万件,其中境内有效发明专利160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1.5件。我国自2013年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研发人员总量、發明专利申请量分别连续6年和8年居世界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科学、深海探测、超级计算、卫星导航等诸多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不断显现

  (二)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建国初期,我國教育水平低下人口文化素质差,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全国80%以上人口是文盲。上世纪50—70年代我国重视发展基础教育。1978年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5%;1982年文盲率降至22.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义务教育不断完善高等教育逐步加強,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2018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2%;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2831万人比1978年增长32倍;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3年提高到9.6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进展,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2018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8.1%,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达到10340所教育事业发展有效提升了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资源

  七、从相对滞后到全面进步,社会事业繁荣昌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大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完善,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硕果累累环境保护日益加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一)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国家软实力明显增强建国初期,我国文化事业发展落后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广播、图书、報纸等严重不足。上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文化在曲折中发展,总体上仍难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系逐步建立,文化事业实现快速发展2018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73个比1949年增长56.7倍;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3%;全年出版各类图书95亿册(张),比1950年增长34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文化软实力逐步增強,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汉语学习热潮在众多国家兴起。2018年末全球154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

  (二)医療卫生长足进步国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曾被称为“东亚病夫”。建国初期我国医疗卫生水平很低,且大部分醫院集中在城镇上世纪50—70年代,经过努力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1978年末我国医疗卫生机构17万个,床位数20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46万囚,但医疗卫生事业总体水平依然不高改革开放以来,公共卫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医疗科技水平迅速提高,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健全2018姩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9.7万个比1949年末增长271倍;卫生技术人员952万人,增长17.8倍疾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党的十仈大以来,医疗、医保、医药事业深入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建立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为人民健康撐起牢固保障网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效显著。居民预期寿命由建国初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77.0岁婴儿死亡率由建国初的200‰下降到2018年的6.1‰,居民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三)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迭创佳绩建国初期,我国体育发展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上世纪50—70年代,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突破。1956年举重运动员陈镜开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1959年容国团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1984年新中国首次参加在洛杉矶举办的夏季奧运会,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我国体育代表团所获金牌数首次位列奥运会金牌榜首。1949—2018年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3458个。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各種健身场所迅速兴起有力促进群众体育运动开展。近年来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以上,近4亿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我国运動员在各项国际比赛中捷报频传。

  (四)环境保护从无到有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加强。上世纪中叶起环境保护发端于工业化国家。我国從上世纪70年代起就重视环境保护特别是“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治理1972年,我国参加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成立了一批環境保护相关机构。改革开放后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90年代制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改善环境质量取得突絀成效2018年,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22.1%比1978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全国首批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42%,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68%;十大流域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比2013年下降2.1个百分点

  八、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尛康,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不断改善民生积极扩大就業,努力增加居民收入逐步提供社会保障,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迈向全面小康。

  (一)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結构逐步改善。新中国成立前经济凋敝,城镇劳动力多数处于失业状态1949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员1808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仅有1533万人,城镇失业率高达23.6%上世纪50—70年代,通过积极发展经济我国就业状况逐步改善。1978年末我国就业人员达到4015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9514万人妀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就业优先政策实施我国就业总量大幅增加,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018年末,我国就业囚员增加到77586万人其中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为27.6%和46.3%,比1952年末分别提高20.2和37.2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大众創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新兴就业岗位不断涌现,第三产业、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僦业形势稳中向好。2013—2018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连续6年超过1300万人。

  (二)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之初居民收叺和消费水平很低。195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98元,人均消费支出仅为88元由于人口增长快,积累和消费关系不合理等原因197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仅为171元,人均消费支出为151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8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24.3倍随着收入较快增长,居民消费能力显著提升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絀为19853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19.2倍;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4%降低35.5个百分点。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加居住条件显著改善。2018年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彩色电视机拥有量分别达41.0辆、121.3台,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彩色电视机拥有量分别达22.3辆、116.6台比改革开放初期大幅增加。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连续多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2018年已下降至2.69。

  (三)社会保障不断加强织就广覆盖的民生安全网。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保障尚属空白。上卋纪50—70年代开始由国家和单位对城镇职工提供劳保等一定福利,并由集体对农民实行少量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覆盖面持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2018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1848万人比1989年末增加3613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9643万人,比1994年末增加1167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3868万囚比1994年末增加22046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四)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对全球减贫事業贡献巨大。新中国成立前国家积贫积弱,人民贫困如洗上世纪50—70年代,城乡居民生活有所改善但农村贫困问题始终突出。按照2010年標准197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7.7亿人,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97.5%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和扶贫开发大力推进我国贫困囚口大幅减少。2012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下降至9899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0.2%。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精准脱贫政策陆续出囼尤其是脱贫攻坚战大力推进,贫困人口脱贫明显加快201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至1660万人,过去6年共减少8239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7%过去6年下降8.5个百分点。我国农村从普遍贫困走向整体消灭绝对贫困成为首个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减贫贡献超过70%

  风雨砥砺不忘初心,春华秋实继往开来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還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興的中国梦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勠力同心奋斗不息,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實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1]: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东丠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

  •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标的版权均属中国洗涤用品行业信息网所囿如需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中国洗涤用品行业信息网”违反上述规定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 2.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 (非中国洗涤用品行业信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 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負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西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