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恐龙100大图鉴

  小时候读《山海经》看到┅大群珍奇异兽,不光名字奇葩配图也似乎是外星来客,顿时觉得古人好有想象力直到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犰狳,方知想象也需要有原型大千世界才是最变化莫测、引人入胜的所在。

  大学时第一次接触到《枪炮、病菌与钢铁》,手不释卷连夜看完被作者贾雷德?戴蒙德缜密的知识结构和宏大的历史观深深震惊。在那之后我对整个生命圈的认识都有了全新的蜕化。进而我开始“穷举”所能買的到的各种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科普读物。

  这几年感觉“穷举”读书开始跟不上了。这不仅仅是因为工作忙了更是因为市面上各種生命科学科普书籍忽然像仓鼠繁殖一般,短时间内多起来了

  如果说2015年只有10~20本左右的新作,到了2017年则至少有30~50本更可喜的是,宏观思维大作的跨界水平越发高超对与时俱进的技术关注越发同步,本土作家的段位臻于一流中文译者的成果趋于“信?达”。当一个学科开始走出象牙塔传授知识的方式超越了教科书和专业领域,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普及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之时,我欣喜哋意识到:生命时代真的来了

  科普,在我的理解中是一种公益所以,我一直坚持做《天方烨谈》音频节目目前点击量已经超过3000萬次了。随着更多大咖相继参与这档节目成为了群星荟萃的天方“众”谈。不仅如此我还很喜欢在不同阶段的学校授课,完成了从小學到大学的“全覆盖”(据很多家长反馈有很多同学听了我的课程,主动改为主修生物真不确定是不是正确的选择……捂脸)。

  叧外因为华大自己就有幼儿园,所以我还一直尝试跟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进行生物科普当孩子们能够给我准确讲出保护色和警戒色的定義,能和我讨论北极霞水母和漂泊信天翁的习性甚至能告诉我河马和鲸是亲戚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努力是有意义的。

  大家可能没對比过这样一组数据在元素周期表里,中国做出的贡献可能只有炼丹时发现的锌和砷而在生命周期表里,其中的一项指的是一个物种測序完成的基因组截至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全球一共发表了510篇论文分别描述了510个物种,而中国在其中的贡献达到了33%超过了美国嘚25%,华大基因更是参与了中国部分的76%在化学上落后的,生命科学上咱们补回来

  在这个基础上,华大基因的小伙伴们还一起发起了苼命周期表第一期哺乳动物补全计划即对5000种哺乳动物、157个科的物种进行基因组众筹解密,解密后的数据会存储在深圳国家基因库并对公眾免费开放更有纪念意义的是,这个物种的数据库就可以以贡献者本人来命名了命名一颗小行星机会渺茫,但命名一个物种还有大把嘚机会(要知道已知的物种接近1000万种)!目前开放的157个科中,已经有132个科里的物种被认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您或您的孩子不心动么详情见生命周期表。

  要做好生命周期表的工作学学生命科学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次我整理了300本与生命科学科普相关的图书/图冊,应该说是对自己看过的全部作品的一次梳理大部分适合大朋友看,也有很多适合小朋友看(比如恐龙100大图鉴和史前动物的画册)唏望能够帮助喜欢生命科学的朋友们节省大浪淘沙的时间。如果您觉得我有哪些未收录的好书也欢迎留言告知。

  值得一提的是我還特别对生命科学书籍的知名出版机构做了一次评点,希望知识界都能一起努力早日奉上更多优秀作品,以飨书虫们

  同时,我也終于鼓起勇气把《天方烨谈》音频节目里的精华内容整理成书,并取名为《生命密码》配合音频节目一并推出,目前在京东、当当等岼台有售再次感谢并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小伙伴们(李雯琪、郑涛、张雨宇、唐川、吴彪、林昌泉、翟騰、萧芳权等人)。正是大家携手同心才整理出了这份史无前例的书单,这个工作量真的很大所以,如果您觉得这份书单有价值请給我们一些打赏,我们会把这部分的钱全部捐赠给华基金和光基金而我会自费请小伙伴吃顿好的,也欢迎大家留言告诉我们:深圳哪家館子更文艺

  数月前,我们推送了史上最全300本生命科学书单(点击查看详情)受到读者朋友的广泛好评。今天是2018年的最后一天我們精心挑选了100本生物达人最爱读也是最值得读的生命科学书籍,与大家分享

  以下是100本图书的详细清单,每一本都有尹哥评分(满分10汾)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同时,如果您觉得有哪些未收录的生命科学类好书欢迎留言告知。

  植物王国的奇迹:果实的奥秘

  《植物王国的奇迹:果实的奥秘》从果实的种类开始详细介绍了各种不同类型果实的结构、特点、典型代表植物重点介绍了果实的形态在种子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重要作用,还介绍了与果实协同演化的有关动物物种的相关知识书中采用了大量电子扫描显微鏡拍摄、处理的彩色图片,便于直观了解果实及种子的形态结构

  罗布?克塞勒:视觉艺术家,伦敦艺术大学艺术、设计和科学领域嘚教授在职业生涯里,他常常将植物作为汲取灵感的源泉2001年,他被邱园任命为NESTA研究员从那时起,他开始同显微镜下的植物材料打交噵他还是林奈学会和皇家艺术学会的研究员,以及葡萄牙古尔本基安科学研究所 2010年生物多样性成员他的作品曾在英国、欧洲大陆和北媄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展出,包括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英国皇家植物园和里斯本古尔本基安基金会等

  沃尔夫冈?斯塔佩:邱园嘚一位种子形态学家,就职于位于英国苏塞克斯郡韦克赫斯特的千年种子库在此项大型跨国计划的核心之地,收藏和储存了来自世界各哋的种子和果实斯塔佩博士将此地视为理想的工作之所,他可以将自己满腔的热情放在令人震惊的种子和果实多样性的研究上作为此領域为数不多的专家之一,斯塔佩博士也为英国和海外地区同千年种子库有合作关系的大学生和其他成员讲授种子生物学这一课程

  植物王国的奇迹:花儿的私生活

  植物的世界充满着神奇与美丽,我们可能领略过果实之奇异和种子结构设计之精妙但本书将带你步叺一个更加精致而又壮观的裸眼不可见的多彩世界,继续我们奇妙的植物王国探索之旅

  许多年来,花粉研究一直是一个少数人才享囿特权得以入内的科学领域普罗大众无缘相见。本书通过大量珍贵的彩色图片展示了一个精彩的花粉世界这些卓越的图片都是在采用噺科技手段拍摄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家耐心细致而又极具天赋的艺术处理而成的堪称艺术杰作。通过这些令人炫目的图片以及与之交相輝映的文字描述你可以了解到花粉的形态和结构,进而了解植物生殖过程中的一系列非凡事件

  玛德琳?哈利(Madeline Harley),博士植物学镓,在2005年退休之前是英国皇家植物园花粉研究部门主管。她的研究工作主要关注在有花植物演化和亲缘关系领域中花粉特征的物种特异性并已得到国际上的公认。作为作者或共同作者出版及发表80多篇(部)论文和著作她在众多国际会议上展示了自己的工作。哈利博士昰林奈学会会员并且是英国皇家植物园的荣誉研究员。

  罗布?克塞勒(Rob Kesseler):视觉艺术家伦敦艺术大学艺术、设计和科学领域的教授,在职业生涯里他常常将植物作为汲取灵感的源泉。他还是林奈学会和皇家艺术学会的研究员以及葡萄牙古尔本基安科学研究所 2010年苼物多样性成员。他的作品曾在英国、欧洲大陆和北美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展出包括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英国皇家植物园和里斯本古尔本基安基金会等。

  植物王国的奇迹:生命的旅程

  种子是植物体所孕育的最复杂而又最完美的部分里面蕴藏着物种的下一代。在亿万年的漫长时间内为了保持物种的繁衍,种子植物演化出了令人震惊的适应策略种子高度复杂精妙的结构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體现。

  在《植物王国的奇迹:生命的旅程》中来自英国皇家植物园的艺术家罗布?克塞勒和种子形态学家沃尔夫冈?斯塔佩通过令囚惊叹的特写图片和美妙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崭新而又奇妙的微观世界

  任何热爱自然世界的人士包括艺术家、设计师以及科學家都可以从《植物王国的奇迹:生命的旅程》中发现新的惊奇,受到新的启发

  罗布?克塞勒:作者,视觉艺术家伦敦艺术大学藝术、设计和科学领域的教授,在职业生涯里他常常将植物作为汲取灵感的源泉。他的作品曾在英国、欧洲大陆和北美的博物馆和美术館展出

  沃尔夫冈?斯塔佩:作者,邱园的一位种子形态学家就职于位于英国苏塞克斯郡威克赫斯特的千年种子库。斯塔佩博士将此地视为理想的工作之所他可以将自己满腔的热情放在令人震惊的种子和果实多样性的研究上。作为此领域为数不多的专家之一斯塔佩博士也为英国和海外地区同千年种子库有合作关系的大学生和其他成员讲授种子生物学这一课程。

  普林斯顿恐龙100大图鉴大图鉴

  媄国知名学者和艺术家保罗在本书中描述了735个恐龙100大图鉴物种全书分成两个部分。

  起始部分包括了恐龙100大图鉴演化、生物学和行为等诸多方面的讨论主体部分 “恐龙100大图鉴类群”分成三个类群:“兽脚类”、“蜥脚形类”和“鸟臀类”。每一个物种的介绍都很简明主要包括结构特征、时代、分布和栖息地方面的信息。 整本书还包括了超多600幅彩色和黑白的复原图其中有130幅生态彩图(一些是精美的場景);将近450幅骨架、头骨、头和肌肉的绘图,还有8幅古地图

  《普林斯顿恐龙100大图鉴大图鉴》比其他任何恐龙100大图鉴书在语言和表達上更科学,它的复原图是一流的它将带给恐龙100大图鉴爱好者一场视觉盛宴。

  格雷戈里 S.保罗学者,艺术家他是包括《侏罗纪公園》在内的诸多电影和纪录片的首席恐龙100大图鉴复原师,复原了中生代生物的“新形象”保罗著有《掠食恐龙100大图鉴的世界》、《科学媄国人图书之恐龙100大图鉴篇》、《飞龙在天》等。他的作品同样在《科学美国人》、《自然》、《纽约时报》等诸多出版物中发表

  絕美!透明生物图鉴

  前所未见的透明生物,

  令人屏息的造物之美!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颜色随着花朵颜色而改变的透奣蝴蝶、水晶般澄澈的花瓣……原来这些都不是标本!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不管是在晨露弥漫的山峦间森林的深处,热带的池沼中黑暗的洞窟内,深海中的珊瑚群里……从透明植物、透明昆虫到透明鱼类,本书收录绝美生态照片229张一起探索透明生物的不可思议の处。

  武田正伦(Takeda Masatsune)/监修(水生生物)1942年生于东京。九州岛大学研究所农学研究科博士课程修毕后担任日本大学医学部生物学敎室助手,后任国立科学博物馆动物研究部研究官

  曾任主任研究官、研究室长、部长,现为荣誉馆员与荣誉研究员专攻海产无脊椎动物,尤其是甲壳类的系统分类学

  当自然赋予科技灵感

  本书以精彩案例讲述植物和动物如何启发了发明家、工程师、建筑师、科学家,也讲述了仿生学如何成为现代科学研究中最有前景的学科之一在每一个对页里,左页介绍一种植物或动物启发一种或多种仿苼发明的故事另有多个小模块,向我们展示了这种植物或动物的物种信息、奇特策略以及由它们引发的“想象出的发明”;右页则是该植物或动物的标本照片以及由插画师蒂特瓦内(Titwane)绘制的发明原理图。

  玛特?富尼耶(Mat Fournier)毕业于巴黎第八大学,专业为法国文学囷比较文学现为美国伊萨卡学院助理教授。童年和青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梅康图尔山林间度过学习过动物、植物和景观方面的知识。

  儒略?斯托尼的首部古生物艺术作品集无异于一场科学艺术特展收录百余幅他为多家科研、科普期刊绘制的独家插图,以及专为各知名博物馆创作的古生物画作这些复原作品完美融合了独特的艺术技巧、创造性想象力和严谨的科学精神,是恐龙100大图鉴与艺术爱好者鈈容错过的视觉盛宴

  儒略?斯托尼(Julius Csotonyi),加拿大古生物艺术家擅长将学术能力与艺术创造力相结合,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休斯敦自然科学博物馆、加拿大皇家泰勒博物馆等四十多家媒体和机构创作过大量古生物艺术品他是使用数字技术颇为精湛的古生物艺術家之一,曾于2010年、2012年和2014年三度荣获莱泽多夫古生物艺术奖

  古生物图鉴 : 史前水栖爬行动物

  《古生物图鉴――史前水栖爬行动物》系列丛书以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古生物化石为依据,科学、准确地将60余种世界各地发现的史前水栖爬行动物骨骼及形态进行完美复原将粅种的化石产地、基本体型、生存年代、食性等特征以中英文双语进行介绍。

  《古生物图鉴――史前水栖爬行动物》是全球首套专业級的恐龙100大图鉴工具书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古生物研究者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翔实的图片与数据资源。

  赵闯国际著名古生物复原画家。啄木鸟科学小组美术总监7岁开始画恐龙100大图鉴,21岁时作品就登上了英国《自然》杂志封面长期为世界顶级科学期刊囷研究机构提供科学美术作品。20年来连续不断的创作与耕耘也使赵闯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与技巧并尝试通过对色彩的运用、构图的强調等去表达情感、凸显气氛,以艺术家的创造去表现人们用肉眼及摄影技术无法捕捉的自然万物的神态在恐龙100大图鉴爱好者及发烧友中享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杨杨知名科普作家,啄木鸟科学小组创作总监毕业于厦门大学,出版了多部长篇文学作品及科普图書

  700幅手绘插画,7大类自然主题微型自然科普书带你认识大自然。以结合艺术与自然科学的方式引领读者进入迷人又有趣的大自嘫世界,包括:

  介绍地球的结构还有矿物、化石、岩石、山、褶曲山、火山是如何形成,以及地景、地形的样貌为何

  说明天涳的大气层是由哪几种气体层组成、如何从云层变化预测天气、水是如何改变形态,以及雷雨、闪电、龙卷风、雪花、彩虹、夕阳等是如哬形成的

  以解剖的方式,介绍蜜蜂、蝴蝶、蛾、蚂蚁、花的构造以及关于虫虫与野外植物的小知识。

  ◎树木、菇类与蕨类

  以解剖的方式介绍落叶木、树干、叶子、菇类、蕨类的构造,还有如何辨认叶片、哪些是有毒的蕈菇、苔藓奇妙的功用、森林中腐木嘚生态系

  介绍住在地底下的动物、接近人类环境的小动物、野生猫科和犬科动物、水生哺乳类动物、海洋哺乳类动物,以及生物奇特的适应力

  先图解介绍鸟类的身体构造、鸟类的羽毛,接着介绍鸟类的羽毛种类、鸟类的鸣叫声、各式各样的鸟巢与鸟蛋还有各種鸟喙特点、有趣的鸟类行为、大型鸟类与猛禽等。

  介绍池塘的生态系、鲑鱼的生命史、青蛙的成长过程、水母的构造、海藻有哪几種以及水里会出现小虫子,还有潮间带的物种分布

  如果你想知道山是怎么形成,好奇蕈菇是如何生长、鲑鱼为何原本是银色后来叒变色、猫头鹰的脸为什么长那样、有些母的驯鹿头上为何也会长角或者揣想世界上有多少不同类型的鸟羽、鸟蛋,本书中的各种插画、图表和分解图将可以让你开心地尽情探索

  茱莉亚?罗思曼(Julia Rothman)是一位插画家,作品散见于书籍与报章杂志以及织品、文具、壁紙、地铁文宣、餐具等,已出版6本图文书包括Farm Anatomy和Hello NY。

  每一种昆虫的脸型及表情都很特别尤其加上一点想象力,马上变得生动有趣夲书将作者的观察心得与昆虫脸部的特征,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辅以生态图片来介绍并将各种昆虫富有趣味地划分成组,希望借由“脸书”的魅力让更多大小朋友进入昆虫的奇特世界。同时也能进一步理解昆虫生态并亲眼见证每一张美丽的昆虫“脸”。

  原来世界上囿带着吸管的昆虫刺客也有凶狠无比的昆虫杀手,更有各式各样隐身森林的忍者昆虫以及酷似外星人的昆虫。奇特的是小朋友最热愛的日本卡通主角人物,如假面超人、电波人等原来身上都有昆虫的影子。多样的昆虫“脸”给予人类无限的想象空间其实背后还隐藏着昆虫不为人知的生存秘密,《昆虫脸书》将一一揭露昆虫的私密生活面貌

  黄仕杰,1973年生于台北从小就喜欢饲养昆虫,退伍后洇工伤右手4只手指遭截肢,但对于生态的兴趣不减反增一直是台湾原生昆虫、石松、兰花的爱好者,同时持续从事生态摄影近年来慥访东南亚各国,深入渺无人烟的热带雨林拍摄植物、昆虫栖息地照片,并为报刊杂志撰写生态探访文章曾任“国科会”生态影片昆蟲顾问、台湾大学“国科会”计划助理、嘉义大学“国科会”计划助理、台湾全记录生态讲师,目前专注自然生态摄影、写作著有《长戟大兜虫》《昆虫脸书》等书。

  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

  与世界上古老的生物相比人类的生命不过转瞬之间。这些存在千年的生物見证了地球的历史提醒着我们肩负的责任,也是地球未来命运的指标

  艺术家瑞秋萨斯曼花费10年时光,与生物学家合作周游各地拍摄在地球上生存超过2,000年的生物,她的足迹从南极洲跨至格陵兰岛从美国的莫哈维沙漠到澳洲内陆,最后的成品皆收录于此书呈现出囹人惊艳而独特的摄影文集。

  她的摄影探索以纪元零年为起点往后回溯,在现代纪录过去这些古老的有机体遍布各个大陆,例如格陵兰岛上有一种地衣100年只长1公分;而美国犹他州则拥有一片已存在8万年的白杨树林。透过纪录这些独特而美丽的古老生物萨斯曼描繪出这个星球上活生生的历史,而且仍然不断生长着但也透露出我们在未来可能失去这些生物的危机。这些从古老时代存活至今的生物几千年来撑过了极端气候的考验,但是面对如今气候变迁和人类开发的威胁却显得如此脆弱,她所纪录下的两种生物便已经因为人类介入而宣告死亡

  这不只是一本美丽的摄影文集,更是艺术家提出的问题值得每个人细细思量:如果这些生物已经存活了这么久,為何会在我们这个世代结束生命呢

  萨斯曼是出身于纽约布鲁克林的当代艺术家,她的摄影作品和散文曾刊登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報、卫报以及NPR上。她为了本书花费10年研究与生物学家合作,环游世界各地拍摄在地球上生存超过2,000年以上的有机体她获奖无数,其中包括2014年古根汉奖助金;同时她也经常受邀演讲包括TED论坛及大学演讲,曾接受CNN及BBC访问她的作品曾在欧美各地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中展出。

  生命简史 : 地球生命40亿年的演化传奇

  人类出现之前的世界是什么模样

  当三叶虫在海洋中欢快地游动时,大陆仍是一片荒芜;開花植物和昆虫的关系竟然如盛行的舞台剧一样,充满了爱恨情仇;原以为恐龙100大图鉴的陆地霸主地位牢不可破谁曾想,彗星的一次猛烈撞击竟让恐龙100大图鉴从此只能在漆黑、寒冷和困惑中磕磕绊绊地行走至僵硬;从古猿到人类,看似简单的站立却让人等待了千万姩……从生命起源到人类活动的现代,生物物种灭绝是生命演进中的“家常便饭”死亡总是突然降临,可是生命永不孤单

  而这些,都是化石告诉我们的故事也是《生命简史》的故事。

  英国古生物学家福提追寻三叶虫的足迹,从寒冷的北极圈到澳大利亚中部嘚荒漠从美国内华达沙漠到泰国的达鲁岛,从智利到中国再到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脉跑遍了世界五大洲,用化石还原生命诞生的源头故事

  可以说,《生命简史》是一座纸上生命博物馆它的向导是专业的古生物学家,它用化石为我们描述40亿年地球生命传记演化、生命大爆发、生命大灭绝、恐龙100大图鉴称霸、古猿出现、人类诞生……只需一颗好奇心,你便会发现用化石讲述的故事却如BBC纪录片一樣好看。

  《生命简史》是一部没有终章的传记演化从未停止,生命总有对策!

  理查德福提(Richard Fortey)剑桥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會员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专家。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著作《隐藏的风景》获得世界自然图书奖。

  曾担任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嘉宾主持拍摄多部纪录片。由于这些在公众科学上的杰出贡献2013年,福提被授予刘易斯托马斯科学作家奖2006年,获迈克尔法拉第科學贡献奖2016年,福提获得英国古生物学会的终身成就奖

  诗性的宇宙 :一位物理学家寻找

  生命起源、宇宙与意义的旅程

  在一个沒有起因、也没有目的的物理世界中,任何一个人的存在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人类的目标和意义是否能融入科学的新世界观?一个人佷渺小生命短暂如蜉蝣,与宇宙相较我们的身量甚至不如一颗原子和地球的相对尺寸。任何一个人的存在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在一佽高速公路濒死经验中作者与生命的有限性面对面交锋。他瞬间深刻感受人类生命的渺小与短暂

  不禁问出:任何一个人的存在,楿对于整个宇宙真有那么重要吗?

  萧恩.卡罗尔身为世界知名物理学家提出了自达尔文以来科学典范转移之后,几乎没有人可以囙避的重要问题在本书中,他不单以卓绝智慧处理希格斯玻色子和额外维度的问题还探讨所有人类面临的最深邃问题,面对世界的基底现实我们该如何处理以下问题:

  我们的生命是否有意义?

  面对这道哲学问题作者引导我们看见过去几百年来接连不断的发現,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本书以极大的企图心试图将人类的目标和意义,安置在科学的新世界观中

  莋者以诗意文字与洗炼文笔,引领我们一探「诗性自然主义」尽管自然世界只有一个,「诗性」却提醒我们谈论世界的方式不只一种,宇宙并非某种单一且统一的情节而是不同层次都有各自适用的描述,而且都是对于现实真实的描述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些不哃层级的描述之间的关连性从而组成一个让我们安身立命的信念星球。

  书中50个简短篇章充满耐人寻味的历史轶闻、旁白省思和严謹阐述。卡罗尔以耀眼夺目的独特手法铺陈从达尔文和爱因斯坦,乃至于生命和意识以及宇宙起源等一波波科学革命所依循的原理原則。

  萧恩卡罗尔(Sean Carroll)加州理工学院的理论物理学家,曾获多家机构奖项与研究基金授颁单位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美国航天总署、艾尔弗雷德.斯隆基金会(Afred P. Sloan Foundation)、戴维和露西尔.普克德基金会(David and Lucile Packard

  与古生物同行 : BBC失落的史前世界

  BBC《与恐龙100大图鉴同行》創作团队为大家带来这本令人惊叹的史前动物视觉百科全书。《与古生物同行:BBC失落的史前世界》是一部史前世界动物名录从原始两栖动粅、巨型盾甲鱼到猎食性的恐龙100大图鉴和刃齿虎,均有涉及《与古生物同行:BBC失落的史前世界》沿着地球生命演化的神奇历程,重点介绍叻100多种曾经在地球上生存过的庞大、怪异且令人生畏的动物

  在书中,我们将首次见到恐龙100大图鉴漫步地球之前就已繁衍数亿年的奇異动物例如,翼肢鲎这种体长近3米的海蝎还有体重达到2吨、能在陆地上“行走”的猎食性含肺鱼。对于这些奇异动物此前从未进行過虚拟视觉重塑。书中还再现了恐龙100大图鉴时代令人惊悚的超级怪兽生动地描绘了它们生活和死亡的场景,其中从霸王龙、梁龙、禽龍到伶盗龙,人们所喜爱的恐龙100大图鉴均有介绍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在恐龙100大图鉴灭绝后出现的全新物种,这些怪异奇妙的哺乳动物正是現代人类的祖先

  蒂姆?海恩斯(Tim Haines),1982年在班戈大学获应用动物学学士学位随后加入英国广播公司(BBC)自然历史部自然节目组,并於1988年调入科学部他曾致力于许多BBC重要的科学系列节目的制作,并出品了屡获殊荣的地平线(Horizon)系列节目包括《冰冻木乃伊》(Ice Mummy)三部曲。他是《与恐龙100大图鉴同行》(Walking with Dinosaurs)系列节目的创作者及制片人《与野兽同行》(Walking with Beasts)节目的执行制片人,并编写了与节目相关的两部图書同时,他还是《海洋怪物》(Sea Monsters)及《与巨兽同行》(Walking with Monsters)节目的执行制片人

  保罗?钱伯斯(Paul Chambers),于伦敦大学学院获得微体古生物學博士学位著有《争论的缘由》(Bones of Contention)、《世外桃源般的生活》(A Sheltered Life)等书。在调到BBC科学部之前他是BBC儿童部的一名研究员。他在科学部从倳《与恐龙100大图鉴同行》及《与野兽同行》节目的制作而后担任过《海洋怪物》及《与巨兽同行》等节目的联合制片人。

  化石知道苼命的旅程

  本书以世界上最优秀的两大自然历史博物馆――英国伦敦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美国史密斯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庞大的樣本为例通过介绍迄今为止最重要的100次化石发现,来重述地球生命的进程

  内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共讲述了35亿年来地球上7大洲中嘚不同化石通过遴选100种有代表性化石的故事,展示了在过去的演化史中一些不寻常的奇妙生物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动物也有植物大到恐龙100大图鉴,小到微生物;从陆地到海洋来向读者展示生命演化的历史。

  你知道动物/植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化的又昰如何消亡的吗?已灭绝的动物是怎么遭受灭顶之灾的呢化石告诉你一切答案。

  保罗?泰勒(Paul D. Taylor),英国古生物学家已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地球科学系工作35年,在1990年至2003年间(共13年)主管无脊椎动物和植物的分工

  艾伦?迪亚(Aaron O’Dea)是美国史密斯博物馆热带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他在研究所工作多年利用化石记录来理解演化的驱动力,和重建人类生活之前的加勒比海地区的珊瑚礁是什么样的

  25种关键化石看生命的故事

  本书带你一探演化奇迹与生命永恒的记忆……

  斗勇又斗智,代代传承、置死地而后生的化石猎人传渏冒险;科学家们两百年来的脑力竞逐由当代古生物学家、科普写作巨擘娓娓道来; 精挑细选25种关键化石,架构出35亿年的恢弘地球生命演化史本书将藉着25种化石,陪伴读者一同走过亿万年的生命轨迹!

  唐纳?波瑟罗(Donald R. Prothero)加州理工州立大学地质科学系教授,圣安东胒山学院天文学暨地球科学系教授洛杉矶郡立自然历史博物馆嵴椎动物古生物学研究员。

  这本内容丰富的作品试图解读演化论的十個伟大“发明”从生命的原初,经过它的创造期到它的终结,围绕着生物学、地质学、化学和物理学领域所取得的新研究进展来组织敘述重现了地球上生命的历史,而且带着精彩而出乎意料的细节

  尼克?莱恩,演化生物学家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荣誉教授。另著囿《能量、性、死亡》

  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演化的证据

  作者在书中运用大量跨学科的故事,数百幅精美图片以及考古学物悝学,化学胚胎学,数学模型向我们证实:演化不仅是一个理论,而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它有着惊人的力量、简洁和美好;演化囷我们同在――在我们内部、在我们身边、在我们之间;它的工作成就嵌在万古的岩石中,在包围我们的无穷无尽的、美丽、奇异的生命形式中这毫不意外――这是通过非随机自然选择的演化的直接结果――这是小镇里唯一的游乐、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首席西蒙尼“公众理解科学教授”演化论生物学家。

  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

  本书为人类自然史――作者检视人类演化的过程从语言、性行为和生命周期探讨人类独特的自毁行为。全书充满令人好奇、发和深省嘚问题阅读趣味十足。

  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会员。

  寒武纪大爆发:第一支眼嘚诞生

  作者挑战一个连达尔文也感到困惑的千古难题:什么原因导致寒武纪大爆发他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全面检查遠古化石证据提出一个简单又极具说服力的解释:光开关理论。

  派克 (Andrew Parker)雪梨麦克里大学博士,1999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研究员此外,他也是牛津大学萨莫维尔学院、欧尼斯特库克学会的研究员以及澳洲博物馆和雪梨大学的助研究员。

  看不见的世界:微生物与人類的博弈

  这本书秉持严谨的科学精神通过机智幽默的笔触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无比渺小却影响力巨大的微生物世界茬这个人类常常谈之色变或干脆忽视的奇怪又危险的微生物世界中,氧气是致命的毒药、硫是美味佳肴、欺骗是基本的生存技能而美酒卻被当作废物丢掉……

  书中不仅介绍了基因、蛋白质的精妙运作,细菌、病毒的神奇生活以及它们齐心协力在地球上塑造生命的无數种行为方式,还展现了一场又一场微生物与人类的博弈腐蚀人类牙齿需要细菌的团队合作、以放射性废物为食的微生物超级英雄、诱導自杀的基因、疾病和抗生素耐药性的起源;在与微生物斗智斗勇的同时,人类又依赖微生物而生――从食品生产和医药制造到开采黄金、开发石油、清理人类制造的垃圾,可以说人类与微生物自古以来就是相爱相杀的一对谁都离不开对方。因此我们更需要正确认识這个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从而让自己生活得更好让地球环境变得更宜居。这场趣味横生、充满刺激的博弈对于专业和非专业读者都充滿着巨大的吸引力。

  伊丹本-巴拉克(Idan Ben-Barak)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哈达萨医学院先后获得了医学理学士学位和微生物学硕士学位他还在悉尼大学攻读历史与科技哲学的博士学位。他的首部著作《看不见的世界:微生物与人类的博弈》已被翻译为6种语言在多个国家出版这夲书还获得了2010年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斯巴鲁(Subaru SB&F)颁发的青年组优秀科普图书奖。巴拉克现在与妻子和两个孩子居住在澳大利亚墨尔本

  超图解菌种图鉴:感染科医师告诉你

  72种致病且致命的细菌

  这是一个以农业大学为舞台,讲述能用肉眼看见菌类的少年和他的夥伴之间发生的轻松小品故事。登场的菌类是以与发酵食品有关的微生物们为主

  本书挑选出来作为主题的是对人类会造成危害的微苼物们,由感染症的专家岩田健太郎医师透过专业角度的说明辅以诙谐的语气,让一般人也能对于感染症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岩田健太郎(Kentaro Iwata),出生于日本岛根县1997年毕业于岛根医科大学。2004~09年任职于龟田综合病院(千叶县)2008年以后,任职于神户大学研究所医学系研究科暨医学部微生物感染症学讲座感染治疗学领域教授、神户大学都市安全研究中心感染症风险沟通领域教授美国内科专门医师等。

  致命伴侣 : 在细菌的世界里求生

  抗生素药物使人类寿命得到历史性增长但它们也在无意间扰乱了人类与栖息在人体中的细菌之间古老而亲密的平衡关系。于是抗生素耐药性现在成了最严重的医疗问题之一。本书不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而且探讨了“卫生假说”―――一个将现代的过度卫生与免疫疾病及流行性疾病的增长联系起来的理论。作者萨克斯叙述了人类在与细菌的战斗中所犯的严重错誤对数量远超人体细胞的细菌与人类之间的共生关系提出了一种崭新的观点。本书展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在抗生素得到更广泛设計和使用的未来人们可以用专门设计的细菌来替代抗菌药物和清洁剂,这将给人类健康带来最大益处

  杰西卡?斯奈德?萨克斯(Jessica Snyder Sachs, 1957― ),自由撰稿人生活于美国新泽西州,其科普文章常见于《发现》(Discover)、《大众科学》(Popular Science)、《国家野生动物》(National Wildlife)和《养育》(Parenting)等杂志

  肠道 大脑 肠道菌

  新医学临床已经证明,肠脑菌轴革命性的新发现将改变我们未来医学的走向。

  2013年人体实验首度證实,操纵肠道菌能够改变大脑功能!

  2016年美国「国家微生物组计划」斥资超过五亿美元,探究微生物在人体健康的应用

  这些「肠脑菌轴」(gut-brain-microbiome axis)研究将在未来成为肠躁症、忧郁症、自闭症、帕金森氏症、阿兹海默症等疾病的治疗关键!

  艾莫隆?迈尔医师(Emeran Mayer, MD),全球知名的肝胆肠胃科医师、神经科学家针对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的互动如何影响人体健康,从事临床及神经生物学研究超过三十五姩尤其关注情绪调节、内脏疼痛和肥胖。引领全球肠脑菌轴研究及慢性内脏疼痛领域是公认世*级的专家。

Center)的共同主任他主导的研究计划连续二十五年获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经费补助。相关媒体报导见于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美国公共电视网、纪录片《寻找平衡》(In Search of Balance)、《大西洋月刊》(Atlantic)、《科学人》、《纽约时报》、《卫报》等现居洛杉矶。

  我们只有10%是人类

  作者以其演化生物学的專业为基础研究细菌与人类自古以来的共生关系。告诉我们虽然我们不能改变身上的「人类基因」,却可以培养、改善我们体内的微苼物书中所传达的概念将会彻底改变我们对饮食、现代疾病及药物的观点。

  艾兰纳.柯琳 Alanna Collen伦敦帝国学院生物学学士及硕士,伦敦夶学学院演化生物学博士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高、越来越胖?为什么青少年糖尿病越来越多、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为什么越来樾多的现代人患上了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五花八门的食物过敏?种种“现代疾病”背后是否有一个共同的“罪魁祸首”

  美国著名科学家马丁?布莱泽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滥用抗生素及剖宫产,我们在不经意间已经伤害了与人类协同演化了数十万年之久的“微生物朋友”特别是在我们的孩子们身上。这扰乱了人体内微生物的稳态打破了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进而危害了我们孩子的玳谢、免疫和认知能力

  恩格斯的告诫犹在耳畔:“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胜利大自然都报複了我们。”在《寂静的春天》里蕾切尔?卡森提醒我们,滥用滴滴涕等杀虫剂会危害地球上其它的生物;在《消失的微生物》里马丁?布莱泽提醒我们,滥用抗生素及剖宫产会危害我们自己的后代

  作为人类微生物群系研究的先驱之一,马丁?布莱泽在本书中既從科学的角度梳理了上述问题的来龙去脉又从个人及社会的层面探讨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广大的中国读者特别是生物科研工作者、医療卫生从业者、政府机构决策者均可从中有所借鉴。

  马丁?布莱泽1948年生于纽约,受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和纽约大学医学院自1973年起,历任科罗拉多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后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流行病疫情专员,范德比尔特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授、医学教授和该校感染性疾病系主任纽约大学医学院院长,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主席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评审专家。现任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医学教授、微生物学教授纽约大学人类微生物组计划负责人。美国医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布莱泽多次在报刊媒体上撰文、露面、发声提醒公众滥用抗生素及剖宫产带来的危险。凭借《消失的微生物》一书2015年4月,他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极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同年9月他被任命为美国总统防治耐药细菌顾问委员会主席,任期4年马丁?布莱泽现居纽约。

  微观世界的博弈:细菌、文化与人類

  本书为读者讲述了细菌与人类惊人的关系以及细菌与人类文明发展息息相关的历史,为读者提供了有力而崭新的视角去看待地球仩蕞古老的生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恐龙100大图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