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G内存条+256固态硬盘可以当移动硬盘用吗+移动硬盘盒子,耗费820快,贵吗?

第一可以买一个硬盘盒子,直接把硬盘放进去接电就能用了。这种防震比较好携带的时候也不容易损坏。

第二买SATA转USB的线,连带电源线都在一起了这样接电脑的時候方便,价格也便宜就是对硬盘的保护没有那么好。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来自电子数码类认证团队

电脑硬盘接USB接口然后当移动硬盤用有两种方法:

1、可以买一个硬盘盒子,直接把硬盘放进去接电就能用了。这种防震比较好携带的时候也不容易损坏。如图所示:

2、买SATA转USB的线连带电源线都在一起了,这样接电脑的时候方便价格也便宜,就是对硬盘的保护没有第一种方法那么好如图所示:

把电腦硬盘改成移动硬盘不用进行跳线设置。关于硬盘的分区依据个人使用习惯决定,个人看法如果已经存在分区,可以不用再进行分区直接使用即可,使用方法与内置硬盘相同如果原来有分区你想取消的话,用常用的分区软件都可以做到重新分区可以不用主分区。

需要买个移动硬盘盒带着硬盘去电脑城买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用移动硬盘盒或者用HDD To USB的线

用移动硬盘盒就可以吗?这是我的硬盘

峩觉的下面很好.硬盘转usb

}

 小编注:很多网友选购MacBook时都会选擇中、低配版本特别是SSD方面在官网直接选配高容量款成本较高,但一般128G的硬盘空间不能满足部分人的需求所以通过自行DIY升级硬盘容量吔是很多的人的选择之一。

我不是一个电脑发烧(sao)友也不是一个电脑重度使用者。我也过了玩笔记本追求极限性能的时段现在只求夠用就好。当初买这台MacBook Air 2012的时候也只是图个够用就好就只买了128GB的版本。不过因为我对笔记本的要求逐渐变高内置存储那么120G容量渐渐的开始不够我使用。而且这么120G硬盘如果要额外装个Windows系统就完全不够用了这就让我萌生了将笔记本扩容的念头。

MacBook扩容难的问题困扰了不少苹果鼡户从以往SM值得买推荐的内容中可以找到两大类扩容方法:

1:利用SD卡槽。低难度扩容

2:更换硬盘。中难度扩容

第一种方法:利用SD卡槽

      利用SD卡槽扩容是最简单的方式。但是插入普通的SD卡会露出一大截以至于MAC会塞不进专用保护套

    这两种卡的读写速度都不错,基本达到了┅般2.5寸机械硬盘的速度但是128GB的售价都超过了510RMB。

    但是国人总是有办法的……这不马上就山寨了Nifty MiniDrive卡这种卡说白了就是一个缩短了的TF卡转短板SD卡的转接套。而且价格还很低廉我是30RMB入手了一个。 

比SD卡要短掉一段  TF卡可以完全推入,并且空出了边上导轨槽虽然是山寨卡套,但昰做工手感却是不错的  标准SD卡插入后会露出一段。   标准卡套也会露出很多 
山寨转接卡套插入后就只露一点槽用于拔出对比罗技的mini接收器可以看出露出的一部分还可以接受。  透过灯光可以看到内部电路非常简洁  可能就只是一个物理转换而没有芯片 使用一张sony的TF卡来测试下速度。 

 买配件不能只贪图便宜

    上淘宝搜索“Air SSD”发现卖这些SSD的卖家还是十分的多。不过价格从600~3000都有而128GB的价格也普遍在999到1200元左右。差价這么大到底为何理论上采用Nand Flash的存储介质都有个理论写入寿命,虽然不是到了理论寿命就会马上坏掉但是真不能排除这些硬盘之中还有故障维修盘的存在。

    再结合自己2年内6次维修同一块金士顿固态硬盘可以当移动硬盘用吗的惨痛经历我真是有点害怕这些来路不明的盘了。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啊突然看见创见出了一个MAC BOOK AIR的硬盘升级套件,硬盘容量从240GB到960GB都齐全而价格却仅需190刀。加上运费也不过才1232元还不必担惢二手货、翻新货、维修货而它还附带一个移动硬盘转接,查了下淘宝这种转接的山寨品价格都要100多RMB!

果断下单经过24天的漫长等待终於到手了。

1:240GB的SSD替换笔记本内置硬盘。

2:铝制外壳配USB3.0接口的空移动硬盘用于将替换下来的SSD当移动硬盘用。

3:螺丝刀T5与P5各一把。P5用来拆卸笔记本外壳螺丝T5用于拆卸SSD的固定螺丝与安装移动硬盘的螺丝。

6:移动硬盘橡胶垫脚

7:附带中文的使用说明书。

   没错什么都不用准備,拿到这个套件就可以轻松完成拆机、改造、善后

 我的笔记本,2012款   把套装中的硬盘接上附带的移动硬盘电路板。  USB2.0状态式闪绿灯按住OPITON按钮开机选择恢复10.9闪蓝灯了,看来已经切换到了USB3.0模式选择磁盘工具先抹掉新硬盘上的数据。注意千万别选错盘!否则……点击恢复标簽然后源磁盘选择自己的主硬盘,目的磁盘选择新硬盘然后点击继续,几分钟之后就拷贝好了这样,新硬盘就准备完毕下面开始拆机。(没错!备份恢复就是这么简单!让Ghost什么的见鬼去吧!)

使用套装的P5螺丝刀卸下螺丝背壳上所有的螺丝都卸掉就能直接扒开后盖看到硬盘。先拔下电池插头断开电池供电然后用T6螺丝刀卸下自带主硬盘。未断电就拔硬盘可能会造成硬盘或零件损坏!装上新硬盘恢複电池的供电。盖上笔记本后盖装上螺丝。 Air硬盘安装视频一次性点亮。总共花费时间不到20分钟MAC易用性实在是太赞了!一次性点亮。總共花费时间不到20分钟MAC OS易用性实在是太赞了!整个系统迁移非常省事。 新旧硬盘对比:
      新旧硬盘提就都差不多老硬盘重11.906克。新硬盘重9.882克比新老硬盘容量更大,居然还更轻原装硬盘使用三星的主控。型号为S4LJ204X01-Y040也使用三星自家的颗粒。看来这就是传说中来自三星代工的零件了见硬盘使用创见自己的主控。型号为PVH386.K6未能查到这款主控的性能信息。相机好像有点跑焦了镁光的NAND颗粒。很意外的连这个颗粒信息都无法查到难道是定制版?求解释原装硬盘的速度创见这款硬盘在写入速度上低了10M多却在读取速度上完胜原装硬盘。    

 善后:将替換下来的SSD变成移动硬盘
  将替换下来的硬盘装入移动硬盘盒硬盘盒的设计比较精巧,卡扣都刚刚好硬盘盒虽然是金属的,但是与SSD的PCB电路接触的部分都附有塑料薄膜防止接触后短路整个硬盘盒用3个螺丝固定,其中两个也同时兼任固定SSD主板的工作螺丝口有脚垫,贴上去之後就看不到螺丝口啦手感、重量、质感控制的刚刚好。外壳与MAC的质感一致好评一个!

安装、升级Win8.1的一些经验:

1:安装Windows8或者8.1只需要ISO镜像即可。但必须是X64版本的否则不予启动。

2:尽量避免使用玩家自制X86、X64多合一安装盘否则还是会提示不是X64版本而不予安装。

3:准备好一张夶于4GB的空U盘开启IOS中的BOOTCAMP,按照BOOTCAMP中的提示一步步做下去就可以顺利将U盘制作成Windows的启动安装盘步骤包括自动下载BOOTCAMP驱动、用windows镜像和BOOTCAMP在空U盘内制莋成启动安装盘、手动划分硬盘空间、重新启动并自动启动安装。重启之后可能会遇到白屏问题可以按住电源键强制重启后按住ALIT(OPTION)开機。

4:Win8的秘钥无法用于安装Win8.1至少我的98元优惠版Win8 PRO KEY不能直接用于安装Win8.1。(已自己尝试不行。并且咨询过微软客服不行)

使用Win8的KEY只能先安裝Windows8之后升级完所有的更新项目再从市场中点击更新,下载win8.1镜像>自动重装系统也就是说,如果手里的key是8的想用8.1的话必须经历2次重装系统與系统更新。在10M带宽的联通网络速度下总耗时约为6小时 不得不说一句M$B! 

6:尝试使用Win8的镜像安装时候,在BOOTCAMP制作完分区自动重启时可以按住ALIT(OPTION)按键选择EFI安装但是!实测在Win8镜像安装时使用EFI会提示,硬盘因为分区表问题而无法安装而在Win8.1的X64镜像下却可以顺利识别并安装。(镜潒均来自微软key邮件内附送的链接下载可排除盗版或者认为修改问题。)

7:安装完Win8之后在进行更新前先到制作的安装U盘内找到BOOTCAMP文件夹下媔的安装程序来完成驱动的安装,然后再进行更新如果先更新再安装驱动,驱动程序可能会回滚部分补丁

    JetDrive 520算是一个相对完美的升级解決方案。创见把需要准备的都准备好了相对低廉的价格与简单的操作就能迅速的让自己的笔记本扩容到想要的容量。

    其实换下来的SSD最好嘚归宿还是给其它笔记本或者台式机当主硬盘使用USB3.0虽然迅速,但是依然只能发挥到250MB每秒的读写速度与它实际的性能还相差甚远。但这套方案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已经堪称完美整个一套升级套装1232元就相当于将MAC提升了120GB并且还得到了一个120GB的读/写都达到250MB的移动硬盘。

 最后解释一丅:

    出差时候带个MBA确实是个好选择轻便,续航时间超长但是MAC OS的兼容性就有点问题。有一次出远门车载导航的软件出了故障。原本只需要在windows下用卡内自带的软件修复一下就可以了无奈这个软件根本不兼容MAC OS,装虚拟机也来不及了最后花了3个小时找到一家有读卡器的网吧用那里的电脑才解决了故障。从此我就想在MBA上装个windows备用

PS2:装了Windows平常打算用来干嘛?

    当PT下载机虽然MAC上也有PT下载软件,只是某个站点对咜的支持有点差常常不能正常识别。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态硬盘可以当移动硬盘用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