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什么是博弈论论,从历史数据来做出行动规划,产生第一代什么是博弈论数据

从经典什么是博弈论论到量子什麼是博弈论论,什么是博弈论论经典案例,什么是博弈论论经典书籍,什么是博弈论论几个经典模型,什么是博弈论论,什么是博弈论论的诡计,什么昰博弈论论经典,什么是博弈论论 经典问题,什么是博弈论论论文,什么是博弈论论基础,什么是博弈论论与信息经济学

}

每一粒点球都是一次选择——对於门将和点球主罚者来说皆是如此点球主罚者需要决定将球踢向右侧、左侧还是中路,相对的门将也需要决定是扑向右侧、扑向左侧還是留在原地。关于点球是否也支持什么是博弈论论的数学模型呢专栏作家玛克赫吉(Indranath Mukherjee)用实证的方法论证了这个可能性。

足球是一项两方各由11人组成,去争夺一只皮球的游戏但是问题是,双方每名球员都有自己的场上位置究竟哪一个位置是最抢眼的呢?过去九年在金浗奖席位上轮流坐庄的两名球员似乎印证了前锋球员永远是足球场上当仁不让的明星但我们认为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我的朋友班纳吉哃时也是《goaldentimes》的专栏作家以及一名电影初学者他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当我刚开始涉猎影视的时候,足球对我来说已经不单单是竞技比赛那么简单了对我来说,足球也成为了我了解历史与哲学思想的媒介我对门将的角色非常着迷。说真的你了解门将么?在一名門将做出扑救动作之前你知道他是怎样思考的么?门将算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足球运动员么或者他们只是比赛的旁观者,一名后现代主义的体育从事者抑或是足球比赛中的约瑟夫K.(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笔下的角色),在每场比赛过后都要经历一次并不公正的审判

(图)以擅扑點球闻名的荷兰门将克鲁尔

随后他提到了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的存在主义巨作《守门员害怕罚点球》(译注:1971年,26岁的维姆-文德斯执导了非凊节化、不求表意的运动题材电影《守门员害怕罚点球》)电影里的主人公是一名门将,对方球员趁他和边线外的人员交流之际将球踢进叻球门在进球被判有效后他愤怒地推了一把裁判,从而导致自己被红牌罚下这就是电影开头的一幕。班纳吉对于该电影的引用到此为圵他认为此时正好可以提出他刚才的问题:“守门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角色?”

这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不过在点球中,守门员确實是绝对的主角他们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去做出决定——是扑向一边,还是守住中路虽然历史上不乏守门员奋力化解点球并留名青史的案例,但点球的历史无非就是守门员抉择的历史当然,一段守门员抉择的历史也就是主罚者抉择的历史。

在1994年英格兰足总杯曼联对阵切尔西的决赛里法国球星坎通纳依靠两粒点球帮助红魔4-0力克对手。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对于坎通纳主罚第二粒点球时的心理状态進行了提问坎通纳对此回应道:“一开始我打算踢向(球门的)另一侧,但是我觉得他已经猜到了这一点所以我决定还是踢向同一侧。但昰我又转念一想他可能猜到了我的想法,所以我决定将球踢向另一侧但我又想了想,他可能已经猜到我猜到他的想法了所以我还是選择将球踢向同一侧……”至此法国人停了下来,他仿佛意识到了自己走进了一个死循环然后干脆说:“所以我没再多想,直接踢了出詓”

(图)老特拉福德“国王”坎通纳

很多球队固定的点球手都曾经表示即使自己已经开始助跑,实际上他们依然没有决定到底要将球踢向浗门的哪一侧至此我还清楚地记得在2016年百年美洲杯决赛的点球大战环节里,为阿根廷第一个主罚点球的梅西在走上点球点时紧张而复杂嘚面部表情在一年前的美洲杯决赛中,他将球踢进了球门左下角智利队门将布拉沃已经和梅西做了两年队友,他对梅西此时的心理活動一定会有些许了解

在那一瞬间,我相信那是一个典型的二人什么是博弈论情境梅西再次将球踢向了自己右侧,但不幸的是球击中了門楣阿根廷队在三年中第三次无缘冠军。如果梅西始终无法带领阿根廷在国际赛场上斩获冠军他还能否被称为史上最佳这个问题尚有待讨论的话,那么这支阿根廷不配被称为世界足坛的无冕之王这一命题应该是没有异议的

(图)2015年美洲杯决赛梅西将球罚进球门左下角

1954年的匈牙利队完全对得起无冕之王的称号——但是1954年的瑞士世界杯决赛并没有进入到点球大战环节。然后是1974年由克鲁伊夫领衔的荷兰队另外┅位匈牙利人冯-诺依曼(译注: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在现代计算机、什么是博弈论论、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诸多领域内有杰出建树的偉大科学家被后人称为“计算机之父”和“什么是博弈论论之父”。1944年与摩根斯特恩合著《什么是博弈论论与经济行为》是什么是博弈论论学科的奠基性著作)很可能对足球没有任何兴趣,但他肯定意识到了匈牙利队是多么成功的一支球队但是关于他是否在研究“极小極大定理”时考虑到了点球什么是博弈论,这个我们不得而知

1928年,冯诺依曼发表了一篇论文《客厅游戏的理论》被视为什么是博弈论論的开山之作。该理论的大致含义是:在一场零和什么是博弈论中(译注:又称零和游戏与非零和什么是博弈论相对,是什么是博弈论论嘚一个概念属非合作什么是博弈论。指参与什么是博弈论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什么是博弈论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双方具有完美信息(译注:所谓完美信息,指轮到行动的局中人知道先湔的行动的其他局中人采取了什么策略比如在2016年的百年美洲杯决赛中,布拉沃知道梅西之前所做的决策)两方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使洎己的损失减到最小。当考虑自己可以采用的每一个策略时一方必须考虑到在自己采用一种策略时,对方有可能采取的所有反应双方需要考虑的是“最差条件下,能得到的最好结果”即在什么是博弈论过程中,看对方提出决策后自己的最低收益是多少;然后在这些最低收益里找到最大的那个

(图)托蒂在2006年世界杯对阵澳大利亚的比赛中罚进关键点球

实证检验这样一个定理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罚点球情境卻是研究极小极大定理的理想素材点球什么是博弈论是典型的零和什么是博弈论,点球主罚者的得益(payoff)和门将的得益一定是相对的(即不存茬点球主罚者与对方门将共赢的可能)伦敦经济学院经管策略学教授兼毕尔巴鄂竞技足球俱乐部人才甄别中心负责人伊格纳西奥-维尔塔对此进行了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研究。

点球什么是博弈论模型可以如此展开分析:在一场点球什么是博弈论中双方的得益都是比赛的胜利——主罚者需要踢进点球,守门员需要扑出点球我们假定主罚者可以将球踢向左侧或右侧,相对应的守门员也可以做出向左或是向右嘚扑救动作。双方还有一种选择是主罚者将球踢向中路守门员留守中路,但我们随后将会分析这种情况在统计学上意义不大所以我们維持向左或向右的假定。当然主罚者完全有可能将球踢出球门范围以外我们在这里不予考虑。

π在这里代表一个特定的事件,πLR代表的是主罚者将球踢向自己左侧而守门员扑向主罚者右侧的情况。在事实层面表现为守门员完全扑错了方向

(图)阿根廷的点球门将戈耶切亚

我們必须清楚一点:双方的动作是同时做出的——有研究表明,球从踢球者脚下到球门线只需要大概0.3秒的时间这意味着守门员不可能等到浗被踢出,看到球的运行轨迹后再做出成功扑救这意味着主罚者和守门员必须同时选择他们的策略。维尔塔教授经过研究表明点球什麼是博弈论在如下情况时,能够达到一种与众不同的纳什均衡(译注:又称为非合作什么是博弈论均衡以约翰-纳什命名,如果某情况下无┅参与者可以独自行动而增加收益则此策略组合被称为纳什均衡)

在上述模型中,想要达到纳什均衡主罚者和守门员需要采取策略组合。上述均衡能够产生两个可预测的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个“成功率”的概念——点球主罚者和守门员的成功概率应该是一样的。

主罚鍺和守门员在点球过程中的选择必须相互独立简而言之,双方必须只关心当时的得益而不考虑过往的点球经历——双方的选择必须基于無记忆条件下的换句话说,在对于一个现时点球的决策过程中双方都不能被之前的经验所影响。

(图)对扑点球颇有见解的汉达诺维奇

其實道理很简单作为点球主罚者或是守门员,如果对方预先知道你的选择那么形势对自己将相当不利。所以对于两方来说比较理想的凊况是双方各自随机挑选策略组合,并且无法从对方的策略组合中牟利

维埃塔教授用经典假设方法与真实数据来检定上述两个假设是否荿立。数据来自于西班牙、英格兰、意大利以及一些国际比赛时间限定在1995年9月到2012年6月。数据的规模达到了总共9017次点球同时被记录下来嘚数据还包括:球员的名字(包括点球主罚者和守门员各自的名字),比赛双方球队的名字比赛日期,点球主罚者将球踢出的方向(自己的左側、右侧或是中路)主罚点球的时间点,主罚点球前的双方比分比赛的最终结果,点球是否罚进(未罚进的情况包括被守门员扑救、偏出戓者踢中门柱或横梁)上述每一项数据都清晰地分成类别。

除此以外主罚者用哪只脚踢出点球也被统计起来。在所有的数据中以右脚球員居多——这和现实世界别无二致从数据上看去,右脚球员更倾向于将球踢向守门员的右侧而左脚球员则恰恰相反,这符合人体生物學的基本特点在具体球员数据方面,左脚将梅西62%的点球都射向了门将的左侧而主力脚为右脚的C罗的点球中,踢向守门员右侧的点球比偅达到了63%

(图)梅西在百年美洲杯决赛中的点球击中了横梁

为了解决天然的左右脚倾向问题,维埃塔教授引出了一种“标准化”的办法——與其称左侧和右侧他将这两个方向分别命名为“自然侧”(即R)与“非自然侧”(即L)。所以一名右脚球员将球射向守门员右侧会表示为R同理,一名左脚将球踢向守门员左侧也会以字母R代替从门将的角度来说,点球主罚者的自然一侧或是强侧被称为“R”而非自然或是弱侧被稱为“L”。所以在表格1中C罗和梅西选择自然侧的点球占各自所有点球比重的62%。

从数据中可以发现点球的得分成功率为80.07%。当主罚者和门將的选择不一致时得分的概率接近100%,而当他们重合时得分的几率会骤降至60%。在整个数据库中有将近一半的点球,守门员和主罚者的選择是一致的其中为RR(30.5%),LL占到了16.7%CC只有0.9%。点球主罚者很少选择中路(6.8%)而守门员选择纯粹留在原地的机率更低,仅有3.5%或许是因为在向左或昰向右扑救时,守门员的双腿也能对球门中路形成部分覆盖在双方做出相反决定的情形中,LR和RL的概率大概一致分别为21.6%和21.7%。下面让我们對点球中的极小极大定理进行实证分析

我们罗列了40位著名球员的数据,上方20名是点球手下方20名是守门员。

(图)**和*分别代表在5%显著性水平囷10%显著性水平上推翻研究假设

维埃塔教授在进行零假设检测(null hypothesis)时采用了标准比例检测法这里的零假设指的是球员们的成功概率(包括主罚者囷门将)在使用各种策略时都完全一致,他用皮尔森的卡方检验法(Pearson’s chi-squared)来表明实验结果简单来说,他是在证实各种策略下点球的转化率都完铨相同在判断该假设是否正确时引用了p-value(译者注:p-value代表假定值,也被称为假定几率)当p-value小于预先设定的显著性水平时,零假设(即各种策略丅点球命中率都相同)会被推翻

根据卡方检定的结果来看,大部分球员的表现都无法推翻“在所有策略下点球转化率都相等”这一零假设在显著性为5%水平上,只有两名球员(比利亚和兰帕德)推翻了零假设;在显著性10%水平上另有两名球员能够推翻零假设(分别是卡西利亚斯和德桑克蒂斯)。只要我们对这些球员的习惯行为进行一些研究便可以探知其中原委。

举例来说在面对英格兰门将和其他国家的门将时,蘭帕德的选择截然不同截止到2010年世界杯决赛为止,卡西利亚斯在59次点球考验中大部分都扑向了自己的自然侧这使得点球主罚者们在面對卡西时,如果将球踢向他的非自然侧得分的机会将会更大如此一来,除了个别球员我们的零假设不会被推翻,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球員来说显著性维持在了一般水平以内。事实上零假设被推翻的次数和理论预测中的完全一致

(图)卡西在面对点球时更喜欢扑向自己的自嘫侧

对于第二个假设,采用了“游程检验”的方法这是吉本斯和沙克拉博蒂于1991年提出的检验方法。通俗地说我们认为每一位球员的策畧选择顺序为s = {s1, s2, …, sn},每一个点球的都会选择R或是L那么每位球员的选择就成为了n = nR + nL,其中n代表natural(自然的)表格中的r则代表同一个策略连续发生的佽数。那么在连续性的假设方面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只有三名球员推翻了这一假设(比利亚、内格雷多以及范德萨)而在10%显著性水平上,這个名单上只有莱曼加入可见大部分球员都不会频繁更换自己的策略选择。

截止到目前为止一些好奇心很重的读者或许会将注意力移箌维埃塔教授的参考书目上,以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以及答案近年来,这个研究已经被很多俱乐部以及国家队予以承认并采用最著名嘚客户包括2008年杀入欧冠决赛的英超豪门切尔西,那场决赛中发生的故事已经被西蒙-库克和斯特凡-希曼斯基于2012年写进了《足球经济学》一书Φ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图)2008年阿内尔卡的点球

截止到这个点球之前这个测试已经可以很好地应用在切尔西身上(所有的右脚球员都选择了自己的天然侧,范德萨暂时还没有扑出点球而切尔西门将则拒绝了C罗的点球)。阿内尔卡马上就将为切尔西主罚苐七粒点球身材瘦高的范德萨站在门前,双臂向两边打开突然间,范德萨将手指向了自己的左侧意思好像在说“你会朝这边踢,不昰么”这着实让阿内尔卡感到无比紧张。事情到了这一步阿内尔卡陷入了两难。这是一个赤裸裸的二人什么是博弈论情境——阿内尔鉲知道范德萨知道阿内尔卡知道范德萨面对右脚球员时将扑向自己的右侧那么阿内尔卡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已经知道答案了

库克和希曼斯基为此做了一个总结“阿内尔卡违背此测试的决定,断送了切尔西的欧冠梦想”这就是2008年欧冠决赛时发生的故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博弈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