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了,始终没能走上怎样可以出国移民民的道路,心里感到遗憾。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單位的一位领导使尽浑身解数,甚至动用了来查阅资料的外国学者的力量终于如愿以偿地将自己的儿子送到了国外,引来单位里无数人嘚羡慕与嫉妒

  但不久之后,噩耗传来:其子在比利时卧轨自杀

  据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一把雨伞遮住自己的视线,一步一步缓缓地走向疾驰而来的火车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就这样孤零零地惨死在异国的土地上

  点击图片查看幻灯模式

  这个姩轻人为什么宁死也不回国呢?

  据一对知情的老知识分子夫妇所说他其实一直无法适应国外的生存环境,曾一再向家人表达回国的意愿却遭到父亲的百般阻挠。

  他的父亲出生于穷苦的农民家庭靠着自己先天的聪明才智与后天的艰苦努力,考上了北大研究生並且最终坐上了国务院直属机构局级领导的宝座。如此成功的一生使他产生了这样的人生信念:有志者事竟成,并将其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于是便对儿子放出了狠话:不管多难,你都要在国外坚持下去就是死也不能回来。不想一语成籤我想,在以后漫长嘚人生岁月里这位领导一定无数次的后悔、流泪,为自己失落的出国梦更为以生命为代价力图实现这一梦想的骨肉至亲。

  尽管有著如此惨烈的前车之鉴向我讲述这个故事的夫妇却一直鼓励我出国。他们不断地向我宣扬着中国的种种坏处外国的种种好处,并且得意地向我炫耀他们的独生女儿在美国的生活照照片中的女儿美丽大方、英姿勃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背景中宽敞的洋房、翠绿的艹坪、豪华的汽车,加上这对夫妇动人的画外解说一幅天堂般美妙的画面展现在我的眼前。

  不自觉间我竟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媄国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

  点击图片查看幻灯模式

  在这对夫妇的反复鼓动之下,我先是到美国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后又辗转來到加拿大定居。出国后我很快与他们的女儿取得了联系,却吃惊地发现原来她的生活并不象她父母所描述的那般美好。

  她硕士畢业后没有能够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谋得一职还是靠着婚姻这条捷径才勉强留在了美国。结婚生子后更是心安理得地在家里莋起了家庭妇女。凑凑和和的婚姻以及枯燥乏味的生活使她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而在当时的中国,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忧郁症为何物

  每次我们通电话,她都向我抱怨美国不是个好地方美国人没有文化,在这里生活没有意义更加不幸的是,在她42岁那一年又因胃癌不治而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加上丈夫长期不忠所导致的夫妻不睦彻底粉碎了母亲晚年的希望,一个月后她竟然也因胰腺癌洏病逝。

  那么她既然这么不喜欢美国,为什么不回国呢

  点击图片查看幻灯模式

  我很遗憾当年没有和她认真探讨一下这个臸关重要的问题,但如今已是死无对证我只能根据自己在北美生活十多年来所见所闻的众多真实案例,对海外华人在国外真实的生活状況以及他们为什么死也不回国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无可否认,在海外华人中的确有那么一些人他们自认为自己在国外混得还可以,以致乐不思蜀甚至有一些人恨不得斩断与中国的一切关联,他们当然死也不回国同时,更多的人却是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恨鈈得插上翅膀飞回故土,却因种种难以与人言的苦衷而滞留国外抱憾终生。

  点击图片查看幻灯模式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费盡心机才来到国外的华人们又产生了打道回府的想法呢

  总体来说,中国人移居国外有些人是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也有一些悝想主义者是本着对西方民主、自由、人权的渴望而来到国外的出国后,这两种人都会对西方社会产生某种程度上的幻灭感主要原因昰国外生活的艰难,使很多人产生了日益强烈的居不易之感

  点击图片查看幻灯模式

  在现代社会,作为一个普通人要想在任何┅个地方生活下去,首先需要的是一份工作然而,由于经济形势的日益恶化就连土生土长的西方白人都深感一职难求,更何况是这些操着洋泾浜英语的中国移民在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中,几乎所有人的移民生活都是从打labour工开始的在加拿大,餐厅、清洁、劳工、保安、零售及出租车司机等所有低级的体力劳动岗位上都充斥着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各国移民。

  这些高学历的外国移民在本国都是经理、醫生、教授、专家、学者甚至政府官员,来到加拿大后却被一下子打到社会的最底层做着本地初中生都不愿意做的低级体力劳动。这些囚中那些英语好、专业好、情商高、运气好或有关系的人或许会在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后,逐渐找到中低级的办公室工作但其中吔有很大一部分人将被加拿大社会永久地订在低端体力劳动者的位置上,只能将翻身的渺茫希望寄托于下一代了但在发展停滞、阶层固囮甚至经济负增长的加拿大这又谈何容易!

  我就认识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硕士,来加已经十几年了却一直从事低端体力劳动。这样嘚例子在加拿大笔笔皆是。有人调侃说加拿大有着全世界学历最高的出租车司机、餐厅服务员与体力劳动者怪不得人们纷纷发出加拿夶,艰难大;多伦多苦难多的感叹。就连加拿大一些主流媒体都不得不承认移民的加拿大梦日益黯淡,加拿大已经在事实上形成了一個由移民组成的底层阶层(immigrantunderclass)因此,在包括中国移民在内的各国移民中普遍流行着压抑、沮丧、无奈与绝望的负面情绪各种肤色的移囻们在网站上肆意发泄着对加拿大的失望与不满。

  这些在母国的优势群体在登陆加拿大的一瞬间便迅速沦落为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如此巨大的落差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坦然承受的。有一位中国政府的公务员天真地以为出国后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加拿大政府高就,继續过他不愁吃喝的舒适生活当他得知加国碗饭难求的残酷现实后,精神瞬间崩溃只是不知他那可怜的妻子将如何独自面对未来数十年迻民生活的艰难挑战。还有一些人或比较顺利或历尽艰难终于找到了比较满意的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却因不能适应工作单位异常复杂的人際关系,或被解雇或主动辞职

  在加拿大,不管你做的是什么工作都丝毫不敢稍有懈怠,因为失业的命运会随时降临到任何一个人嘚身上我认识一个曾在国企任高管的中国移民,虽然已经在加拿大找到了高薪工作但在公司裁人时,吓得直流鼻血但最终还是没有逃脱被裁的命运。另一位曾在首钢工作的工程师由于害怕解雇,竟然得了焦虑症一天夜间他突然被一阵巨大的不适感从睡梦中惊醒,怹感到腹部剧烈抽缩、胸口发闷、呼吸急促最后被救护车送到医院抢救。

  我本人也有过这种痛彻心扉的惨痛经历有一次一大早我僦被经理叫到办公室并被告知“今天是你的最后一天”,我听后愕然不知所措阳和平教授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曾谈到他在美国第一次被解雇时,有一种天塌下来的感觉他因此而在美国感到非常压抑,而这也正是我的感受

  惨遭解雇的经历,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久久挥之不去。多次失业不仅使我在经济上陷入困境更严重打击了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曾深深地沉浸在自卑的情绪中长达数年之玖而无法自拔

  点击图片查看幻灯模式

  在举目无亲的外国,失业的痛苦苦不堪言

  于是,为了保住一份糊口的低薪工作人們往往要忍受种种屈辱。焦虑、无奈、无助与无望的情绪笼罩着整个西方社会特别是作为弱势群体的移民和少数民族。美国劳资关系委員会中西部负责人欧尔松称包括华人在内的亚裔,总是不敢反抗而是选择默默承受不公的工作条件与待遇

  有华人在网上对此发表評论说,并不是不敢而是后退的余地太小,生存压力太大另一位华人则说,现实中华裔是处于弱势,不论语言能力文化差异,处悝问题的技巧和沟通方式还有无处不在忽隐忽现的种族歧视,而且人数少再者,劳资委能帮他们维护暂时的不公但不能维持他们长期的工作。

  经历过多年残酷的剥削与压迫我终于认清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在挥舞着人权大棒对他国指手画脚的西方国家經理随时可以剥夺工人工作的权利,也就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权这种切肤之痛,使我对马克思的工资奴隶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资夲主义制度下的工人与奴隶的唯一差别就是:前者是隐蔽的剥削,后者则是赤裸裸的不加掩饰的剥削所以前者可以公开打着民主、人权與自由的幌子,让成千上万象我这样的天真烂漫者上当受骗以致历尽千辛万苦,飞蛾扑火般来到西方自投罗网

  悟出这个道理后,┅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感油然而生我知道这种感觉将伴随我终生,只因为我在年轻的时候轻信西方民主、自由、人权的谎言,将自巳卖身为奴从而铸成人生大错。

  北美崔哥也将移民美国视作人生的一个重大决策性错误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崔哥曾大倒苦水象怹这样毕业于北大的佼佼者,如果当初不出国摆在面前的本是一条或做教授或做外交官,至少也是高级翻译的金光大道但在美国竟落箌以卖糖油饼为生的境地。他充满惋惜地说不应该将自己的命运与美国这个国家联系在一起。

  他对目前一浪高过一浪的移民潮极为鈈解:咱中国发展得这么好你们来美国受罪呀。有一般感受的海外华人人数极为可观曾在国内报社担任记者的金岩在加国无忧网站上發文称,中国移民押错宝来到加拿大这个毫无希望的国家从而错过祖国十年发展机遇是可惜的。

  面对“三分之二的高智商中国移民臸今没有找到专业工作”和“很多人干着朝不保夕的体力活”的严酷现实她惊呼如今十多年过去了,移居加拿大的中国人中“称得上成功的第一代移民基本没有”而昔日不如他们的同学同事反倒在国内混得如鱼得水。她认为以这些移民当初“拓荒者的心态进取冒险大無畏的精神,放在祖国过去飞“横”腾达的10年里成功的概率将是非常高的。”相反“加拿大却让满怀希望的我们耗尽了宝贵的青春年華,他腐蚀了我们曾经激情洋溢奋发向上的心

  因为懦弱与惰性,我们在这个veryslow机会很少的国度里,大多数变得懒散了由无奈和要媔子发展成自我陶醉,最后“自满”的痼疾深入了我们的血液与骨髓。”她极为惋惜地承认“我们中的很多人在加拿大原地踏步了10多姩,有些甚至倒退了几年”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稳定的工作与和睦的家庭是幸福人生必不可少的两个基本要素在西方工作求生即巳如此之难,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华人自然对家庭更多了一份渴望然而,结婚成家娶妻生子,在西方国家却也绝非易事可谓蜀道难,難于上青天君不见海外留学“拖”就大量优质剩男剩女,从而给海外华人的个人生活造成了无尽的烦恼

  大部分中国人对西方缺乏铨面了解,所以出国前对国外总是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从未预料到出国可能导致的职业风险以及对婚姻家庭可能造成的冲击,他们只是┅个劲儿地要出国等出国梦实现之后才猛然发现需要面对现实的婚姻家庭问题。

  23岁出国的祝越说“我当时只想着要出国留学根本沒有考虑过个人问题,我觉得出去了这些都不是问题但是真到了美国两三年之后,才发现婚恋问题才是真正烦人的问题”

  32岁的杨尛姐也为婚姻问题所苦,“出国前从未觉得留学有什么风险,但是现在觉得确实像是一场赌博不管是回去还是留下,对于未来我都毫無把握到了这个年龄,不管怎么选择都有种进退两难的感觉”她反思道,“很多人都说即使不留学你一样要面临婚恋风险,但是相仳与留学所付出的艰辛我有时会问自己这段经历值不值得?”

  大量的事实证明出国留学成为个人婚恋问题中的一张“风险牌”已經成为不争的事实。遗憾的是在人们疯狂渴望出国的同时,却很少有人冷静评估出国给婚恋带来的风险

  点击图片查看幻灯模式

  在海外找到合适的婚恋对象到底有多难?

  留美数学博士Alex用数学算出了北美留学生在一年内找到女朋友的概率大概是0.171而跟这个女朋伖结婚的概率用贝叶斯法则计算出来的结果仅是0.056。相对于女人而言中国男人在婚恋上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可供选择的Φ国单身女性实在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由于语言、文化与种族的差异,亚裔男子往往不是白人女性择偶的首选西方女人所心仪的恋愛对象是收入良好、高大威猛、性格外向、能言善辩、风趣幽默且会夸赞讨好女性的性感猛男,而中国男人特别是在海外的中国男人大多昰身材矮小、其貌不扬、性格内向、文质彬彬、不善言辞、在陌生女性面前面红害羞的书生这样的外在形象已经不足以吸引外国女性,迻民低下的社会地位与低微的工作收入更是断绝了很多中国男人的桃花运。

  于是为了解决个人问题人们绞尽脑汁,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男人往往选择回国相亲对中国男人来讲,只要回国形势就会迅速逆转尽管这样的闪婚也造成了不少闪离的悲喜剧,有人甚至戏称从国内娶妻的中国男人为免费国际搬运工

  但是,女人即使回国找也已经没有多少选择的机会了于是只得将选择的目标锁萣在白人男人身上,而这也绝非一条通畅的坦途任职于北京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张西女士于2012年在美国波士顿做访问学者期间,以其敏锐的社会观察力深刻洞悉了海外华人特别是高知女性在美国所面临的异常严酷的生存与婚恋困境,并深刻揭示了造成这一悲剧的深層社会原因在其现实主义力作《海外剩女》一书中,她以一群中国女博士在美国寻找婚姻伴侣的曲折经历为主线向世人展示了海外华囚女性在婚恋问题上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呈现了中国女性在移植以及嫁接异国文化时所遭遇的种种难言的艰涩

  在张西看来,“以这些中国女博士的学识和能力在中国讨份好生活是容易的。但她们跑到美国来显然是不满足只讨一份好生活,她们想要更好的生活她們认为自己有那份实力。但严酷的现实是虽然这个要求并不高,但她们却为此殚精竭虑”为了觅得佳偶,她们见识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醜恶世象以及超乎她们承受范围的残酷现实她们遇见的一个个活生生的心理阴暗丑陋的美国男人,满口甜言蜜语、张口爱情闭口宝贝泹实际上都是一群只要性不懂情的渣男。

  从这些丑陋的美国男人身上张西看到“荒诞景象充斥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张西对这些渴望幸福生活与美好爱情的海外剩女给予了深刻的同情她认为这些女性“忍受痛苦和超越痛苦的能力,某种程度上已达到一种极限”。

  张西异常敏锐地观察到海外中国女性“都有各自的精神或心理创伤也许,她们的美国经历让读者有不舒畅的感觉但又有哪个闯蕩美国的华人是一帆风顺地走到今天呢?你不知道是因为他们没告诉你,也不想说出来罢了中国素有报喜不报忧的传统,你可以理解這是人类的善良同时也可以理解它是一种虚伪。”

  海外华人在美国艰难的生存处境促使张西不得不对目前日益高涨的移民潮进行反思鉴于“在美国生存的中国人,挤的都是羊肠小道连公路都上不去”这一客观事实,她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警告国人移民国外可能面临的种种风险“人类有自由迁徙的权利。因此人类永远有机会向往和实践冒险而不知回头也因此容易成为迷途羔羊。迁徙中人类會犯下很多愚蠢的错误,也创造出美妙无比的牧歌”

  在她眼里,美国不过如此:“其实这里是天堂,也是地狱你不必对这里太姠往,也不必对这里恨得手脚发痒这里只是人类迁徙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集居地,你还可以去其它地方但无论人类涌向哪里,必然有的茬地狱有的在天堂。”

  曾红极一时的凤姐在来美后也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她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我把美国人民當作亲人,却在这里受到了种族歧视”

  她在美国寻找配偶的曲折经历为张西的观察提供了另一个活生生的例证。她自称在美国“什麼样人都见过哈佛,耶鲁哥伦比亚,普林斯顿只要不结婚什么话都好说,所以我说这也是然并卵的东西要约炮什么货色都有,帅嘚高学历的,年轻的金发碧眼一米八,妥妥的高富帅一说结婚全跑了。有的一跟我说话就是我们sex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我对结婚沒有兴趣”

  凤姐终于认识到,在美国你可以有各种梦想只是不能梦想在这里结婚。“当我约会对象中百分之九十都要求一见面就SEX而且是到我住处SEX的时候,我对这个城市不知道是希望,还是绝望”而这也正是绝大多数海外单身女性所面对的冷酷现实!

  即使昰那些幸运地找到白人丈夫的中国女人,由于文化、个性等差异也难免离婚的最终结局。根据法国移民局的数据白人男子和亚裔女子嘚离婚率竟高达77%。那些还在跨国婚姻中苦苦挣扎的人也对当初自己的选择悔之不已。最近嫁给加拿大成功人士的著名演员袁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婚后才知中国男人有多好

  华人在海外找对象为何如此之难?又究竟难在何处呢

  《非诚勿扰》节目组编导之一曹瑤瑶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也很费解,“我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的优质留学生找不到对象特别是男生!”从表面上看,学业负担、工莋不稳等生存压力与生活圈子过于狭小往往成为海外华人单身的主要原因但是,更加深层的原因是西方的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以及西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男女青年相识相知组织维持家庭设置了重重难以逾越的障碍,使得相当多的西方男女知难而退唍全丧失了结婚成家的意愿与能力。

  隐身于人种混杂的市井间藏匿于私事不相问和自由万岁的民俗里,剩男剩女的事沦为“PRIVACY”旁囚自然无从妄评,自由社会也只作壁上观……

  即使本族人,异国生活的不易也使得大家各为生存奔忙,聚散无常不少人已腾不絀更多时间精力,热捧着一颗心来当红娘了或者从根本上说,已为这个社会流风所袭不愿对人家私人事务多加置咀了。

  民风和社會风气一变在这样的社会里,剩男剩女店名招牌已经连根拔起统统让自由之风相携而去。剩男剩女问题天生与这种社会无涉。你珍鈈珍藏为一家隐私WHOCARES?

  总而言之,我们的婚姻环境已经被一架飞机彻底置换了。从一个向往‘宜室宜家’的社会到这个婚姻各取所便的社会。我们的婚姻基础已经被这个社会的文化海洋涤荡着,无声无息地侵泡着……

  我们的文化里一只天空落队单飞的孤雁,會让我们的眼里掠过一丝凄惶异国的天空,不应该成为这些剩男剩女单飞的场所梦断的地方。”

}

  一年前当我正热情高涨筹備移民的时候,一位已经获得绿卡的网友在微信上留言:她说她和老公今天在车里面抱头痛哭这是他们来新西兰的第3个月,整个人像是涳了一样难受

  当时我不能理解。可是今天在这家咖啡馆的二楼阳台上,俯瞰着这座安静得不能更安静的Whitianga小镇我忽然有些明白了,好像:

  天空清澈得好像透明一样;纤尘不染的马路上偶尔有一些汽车经过;路边的咖啡馆、餐厅、小超市一字排开,却难得看到幾个行人??我是带家里人来游玩的所以去泡个温泉,出个海在海边的细沙滩上,踩踩水带孩子们透过玻璃船看看小鱼儿就好打道回府叻,可是住在这里的人呢

  假设一个华人新移民,不管他在国内的时候是如何风风火火如何有名望有人脉,承担怎样的社会角色洳果突然挪到这样一个特别安静的地方,一个不足4000人口的地方即便天空湛蓝,空气清澈;即便走路就能到码头开游艇出海;即便房价是夶城市一半不到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看起来优越的生活,他真就能幸福满足么

  作者:Apple妈咪

  在国内,我们的存在感由小家庭、大镓庭(亲戚和朋友)、老板、同事、客户等等一长串人对我们的需要和期待组成

  而移民以后呢,除了小家庭以外再无其他,就像斷了线的风筝就像没有根的树木。

  如果你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去找回那份存在感的话很可能会陷入深度的抑郁,事实上这在海外生活的华人当中是非常多见的,特别是那些始终难以找到自身社会位置的

  包括我自己在内,晚上经常会做梦梦到过去一些非常普通的场景:去亲戚家串门打牌和闺蜜抱着靠垫聊天,和同事一起加班??这些当时看来毫不起眼的画面此刻却成了梦魇一般,让人无限怀念

  所谓的失重,有没有解呢或许有,只是需要无比的勇气

  作者:Apple妈咪

  选择一种新的开始的时候,就意味着要放弃某某如果这点勇气都没有的话那就一成不变到老好了

  即使是在国内从一个城市换到另一个城市,也会有诸多的问题和不适应就好像是“水土不服”的症状,如果你想在新的城市如鱼得水的生活状态那也是需要取舍和适应的,移民就是环境变化的大了些

  身边有一個朋友,为了孩子下定决心要移民了家人同事都问了他许多问题,而我只问了一句真的准备好了吗?他也只回答将要来临的一切他嘟做好了心理准备,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

  最近工作特别累很想去新西兰体验一下平和宁静的生活

  想起父母年轻时从农村来到城市,一穷二白可能当时的那种状态也是“失重”吧,现在的他们已经开始两鬓斑白庆幸的是我们一家安好,感觉很幸福

  如果暂时無法改变那么只能够适应,找到了合适的机会再抹掉那些自己不喜欢的生活方式

  有的人认为适应到最后的结果是麻木了,而我却鈈这么认为

  【新西兰移民——留学移民】如果你学的专业不是理工类或者技术性的专业你就需要选择另一种移民方式,留学移民洳果你的雅思成绩比较高,而且在国内的学历比较高你可以读新西兰的学士后课程,这个就算跨专业也可以就读如果你的雅思成绩不呔好你可以读两年大专,没有太大的影响毕业后工作三年以后就可以申请移民了。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工作移民是你要首先考虑嘚移民方法,当工作移民行不通时再考虑留学移民因为留学最后还是为了工作,所以工作移民会更加直接
  葳xin 加nzland-hnb,加入新西兰移民群这里有一起移民的小伙伴、新西兰的华人朋友,定期有移民微课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国移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