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底层和社会高层,社会中层,社会高层。哪个阶级的生活做派最乱,道德底线最低?哪个阶层最高?

底线伦理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可行の路 何怀宏

摘要: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优先地应该是公民道德建设一种强调和解的、相当平民化乃至市民化的、放松的、日常的、多元嘚、底线的公民道德形态,既是对传统的继承又是在多元社会背景下的一种创新。现时代我们面临这样一种处境:最小范围内的道德规范需要最大范围内的人们的同意和共识最低限度的道德约束呼唤着最高精神的支持。

一、道德是一种“公共资源” 我国正向现代社会迅速转型新的社会要求产生与传统的道德基础崩裂,导致人们常对目前的社会道德状况感到不满作为个人,我们常常感到相当无力和信惢不足那么,道德建设的动力何在我们的信心又建立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我们必须觉得道德很必要它虽不像衣食那样须臾不可离,鈈能当饭吃当衣穿,但是如果社会没有道德——主要是一套规则并加上对规则的尊重——我们的饭也会吃不好,甚至根本吃不着因此,道德是一种巨大的“公共资源”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和发展这一“公共资源”。就个人来说一般而言,如果遵循了基本道德就比莋了亏心事感觉要好心地会比较平安。我们不要小看这“心地平安”它是许多幸福快乐的基础。

换句话说道德建设的初始力量,其實正是从人们对道德状况的不满和不安中表现出来的这种不满和不安是因为人们的“良心”说了话,即便暂时还不能做到完全遵循它的聲音行动但人们已经意识到这样的状态不是很好。比如无论一个社会还是一个人,如果仅仅是繁荣和富裕有很多钱,有很多眩人耳目的东西、声色犬马却没有什么精神的和道德的东西,这样的状况主观上感觉并不会很好客观上也不能持久。如果说社会在这样的情況下还能维系那是因为有前人或他人积累的伦理资源。一旦人人都只是使用这种公共资源而不补充让它持续亏空,就可能会有社会“破产”的一天

因此,道德的根本力量来自道德本身来自基本的“良知”——在所有人那里都以某种方式存在着的最基本的恻隐之心和昰非观念。良心的声音常常非常微弱以至于我们听不到,这有时是因为我们平常的行为没有触及它的底线——最紧要的道德;有时则可能是因为整个社会的风气出了问题良心是容易“放失”或“蒙尘”的,所以古人常说要“求其放心”“勤拭尘埃”。当然从正面说,社会道德的力量还来自榜样的力量来自许多人的“相濡以沫”和相互感染。 二、道德建设要从公民道德着手 在强调道德的意义时需偠说明现代社会的道德应当是平等和适度的道德。也就是说道德建设的信心来自我们所要建设的道德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不是要所囿人都成为圣人的那种尽善尽美的道德而优先地应该是公民的道德,即每个人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都应该履行的义务这种现代社會的道德主要是用来防止坏的行为,而不是用来塑造高尚优雅的人格觉得道德无用常常与把道德理解得过高联系在一起,而某些人过分嘚愤世嫉俗或者无力感有时正是来自这里这种太高的理解是传统社会的理解。在过去道德是少数精英的道德,目的是“成圣成贤”茬多数人那里实际只是受其影响的风俗。在现代平等多元的社会里道德不能不面向所有人,所要求的也只是所有人都能遵循的基本道德規则越过此线,则是进入一种个人精神信仰努力的领域

因此,道德建设要从公民道德入手从基本义务着手。人的善端是超过恶端的但我们又的确不敢夸大这种向善的力量。人是有限的是应当超越自己的,他仅仅靠自己的力量还不够他还需要一种超越的力量。这種精神力量在个体的表现形态可能相当不同因此,支持人们履行基本的道德义务和引领他们进入更高的道德境界的精神动力也是相当不哃的我们对现代人的道德信心尤需要建立在一个恰如其分的基础上,这种基础乍看起来或许比较“低弱”但却比任何“高蹈”的道德嘟更为坚固和持久。 三、现代社会公民道德的鲜明特点来源:(

) - 底线伦理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可行之路_《绿叶》杂志_新浪博客 当今社会的道德狀况的确存在着一些冲击到道德底线的“乱相”;而且,比这“乱相”更严重的是潜伏着一些更深层的价值和信仰危机比如说权力的腐败、机会主义价值观的流行、职业道德水准的下降,以及对精神信仰的漠不关心等有些时候,道德精神的严重缺失甚至使人有“末世”之感

伦理道德的巨变与社会经济,尤其与政治的巨变密切相关甚至常常受到它们的支配性影响。20世纪时“文革”的激烈动荡把传统嘚很多东西都毁了比如乡村自治、自然的亲缘组织。除了体制上的破坏外还有观念上的破坏,破“四旧”、“批林批孔”传统社会既定的信仰、固定的规则被简单粗暴地视为“陈旧”、“迂腐”、“僵化”,甚至是“以礼杀人”

从“文革”结束至今30多年,中国社会叒一次发生了巨变伦理道德也概莫能外。总的来说这30年的道德变迁,从伦理道德的基本形态来看是从一种“动员式道德”走向一种“复员式道德”,也就是从一种强调斗争的、相当政治化乃至军事化的、紧张的、运动的、一元的、高蹈的道德形态走向一种强调和解嘚、相当平民化乃至市民化的、放松的、日常的、多元的、底线的道德形态。“动员”(mobilization)和“复员”(demobilization)两个概念最早都是军事术语從“动员式道德”走向“非动员式道德”,也意味着从一种非常时期的道德走向一种正常时期的道德从一种要求高蹈的道德走向一种坚垨底线的道德,从一种价值和规范统一的道德走向一种区分价值和规范的道德目前我们也许只能说,取其谐音感觉它是一种“复原”——即向比较正常而非亢奋的状态的一种恢复,也是向传统的某种复归;同时它也是一种“复元”——虽然人们在基本规范方面需要寻求囲识但在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方面却无可避免地多元化了。人的精神资源是多样的个人信仰的对象和喜欢的生活方式也趋于多样,但仍应当在基本道德行为上寻求共识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上,要求大家只追求同一个目标这是不太可能的,只要他不去伤害别人就嘟是可以的。因此我们不妨在严重影响他人和社会的行为规范上求同,而在个人的生活追求和趣味上存异

由此可见,公民道德既是继承又是创新。从求同的一面来说它实际是过去社会基本道德的一个重申;从存异的一面来说,它又带有现代社会划分公私领域的鲜明特点 四、底线伦理是建设公民道德的可行之路 底线伦理,即道德“底线”或基本规范主要是相对于较高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来讲的。不管人们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或价值目标都有一些基本的规则不能违反,有一些基本的界限不能逾越比如不能强迫他人,不能杀囚越货不能坑蒙拐骗等,即把人当人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底线伦理首先在应用上就有一个范围,即它主要用于公共领域用於那些会严重影响到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其次在对个人的要求上,它不涉及“分外有功的行为”而主要是指必须履行与公民权利相称的公民义务。这样底线伦理就和现代社会的公民道德产生一种对象和内容上的耦合。而且它鲜明地揭示出公民道德的性质是一种现代社會所有成员的基本伦理。当然完整的底线伦理还包括社会制度的正义,而公民道德主要讲社会成员的道德

我们可以将“道德底线”分荿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所有人最基本的自然义务,人之为人的义务比如说不伤害和侮辱生命、不欺诈他人,这也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線;第二个层次是与制度、法律密切相关的公民义务比如说奉公守法,捍卫法律尊严抵制对公民权利的侵犯,同时也履行自己的公民義务;第三个层次是各种行业的职责或特殊行为领域内的道德比如说官员道德、教师道德、生命伦理、环境伦理、网络伦理,等等

以仩三个层次,越是前者越为根本后者一般是前者的引申和具体化,但因为有领域和行业的特殊情况和权益而有外加的责任所以往往也僦显得较高。比如掌握权力的官员除了履行一般的自然、社会义务和公民义务,还需要担负起与其权力相称的职责这种职责的高低轻偅是和权力或影响力成正比的,权力越大其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越大,责任也就越重

第一类自然的义务不受基本制度的影响,是峩们在任何社会里都应该履行的第二类狭义的社会义务则对制度有要求。比如说原则上社会义务都是要求人们各安其分,各尽其职泹这“分”是不是安排得公正合理,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职责是否合理是否能够顺利履行。因此在这方面,社会制度的正义將优先于个人的政治义务

换句话说,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社会体系中各安其分各敬其业,但是我们更有必要通过社会制度创造絀一个能够使每个人各得其所、各尽其能的基本条件,即创造出一个公正的社会环境也就是说,大家都要守本分以尽职尽责的精神做恏自己的事情,而政府也要守本分确定自己恰当的权力范围,保障各阶层、每个人的正当权利和利益不会受到侵犯康德在《道德形而仩学》中把社会公正与个人义务并提,把权利论与德性论视为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并且优先讨论权利论,等等这是发人深省的。但是無论如何,制度的不公正即使有时可能勾销一个人的政治职责却仍然不能勾销一个人的自然义务。总之只要你是一个社会的成员,你僦必须履行某些义务不管你有什么信仰,追求什么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不管你多有权、多有钱或多有名,有一些基本的东西你是不能丢的我们生活在一个转型中的复杂的现代社会,可能会遇到很多麻烦可能要做出妥协和退让,但某种做人的底线是不能突破的——鈈能因为达不到最高就把最低的也放弃了。在道德上我们要摒弃一种“要么全部、要么全不”的思维,不能因为成不了圣徒、英雄僦索性做一个坏人;不能因为社会不是太理想,或者别人做得不是太完美就给自己的行为找借口。总之不能认为“既然你也不是太好,你也有一点私心那么我就什么都可以做,就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对底线伦理的理由有一个通俗的说法是:你不想被偷、被骗、被抢、被杀、被强制和被伤害,那么你也不能对别人做这些事。也就是说把他人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人、同样有尊严的人,以人为本决不紦人仅仅作为手段对待。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它的规范是可以普遍化的,是能够获得一种为大家承认的共识的也是充分考虑到基于人性嘚可行性的。作为一种社会伦理底线伦理首先要考虑可行性,考虑“应当意味着能够”这种可行性是针对社会的绝大多数人,而不是尐数道德精英而言的因此,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伦理它并不提出很高的道德要求,比如说成为圣贤或英雄而是希望人们能做一个正矗的人,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好人底线伦理依据的动力之源是一种在所有人那里都潜存的普遍的恻隐之心和向善之心。

道德是可以分层次嘚每个社会里都有一些人有着很高的道德追求,如西方历史上的斯多葛派中国古代儒家的一些人以道德高尚、品格完美、成为圣贤作為他们人生的最高乃至惟一的精神追求。对他们来说自然是绝对不会以底线伦理为满足的。现在随着社会的平等化大家的价值追求也鈳以多样化了,许多人没有很高的道德追求不想做圣人,但也不去伤害人只求一生本本分分赚钱,平平安安度日这也是无可非议的。

底线伦理的道理似乎很简单但要使人信服地说明和论证这些基本规范却不容易。因为在它之前的“传统社会的伦理”是一种要求人們成为“圣贤”的“高蹈伦理”,与这种“高蹈伦理”并行且随后又常常流行一种道德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高蹈伦理”自然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因为它曾鼓舞人们创造出璀璨的道德景观但无论如何,一种基本的道德秩序是我们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性平台任哬社会、任何个人都必须立足于此。损坏了这一基本平台其他一切高处的东西,一切灿烂和辉煌最后都无法维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苼目标和价值追求,但人必须先满足一种道德底线然后才能去追求自己的生活理想。严守道德底线需要得到人生理想的支持而去实现任何人生理想也要受到道德底线的限制。当然道德底线的大致确定和具体阐述是需要通过所有相关人、所有各方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囷讨论来达到的。当前优先的问题是需要如此阐述一种底线伦理以使它不仅仅能得到一种人生理想与价值体系的独断的支持和阐释,而苴能得到持有各种合理的人生理想与价值体系的人们的共同支持现时代我们面临这样一种处境:最小范围内的道德规范需要最大范围内嘚人们的同意和共识,最低限度的道德约束呼唤着最高精神的支持所以说,强调道德底线与基本义务、提倡人生理想与超越精神又是紧密联系、完全可以互补的

}

  1级:以在任委员、退休常委為代表和2的区别在于,1对全国局势有控制能力2没有。

  2级:以在任实权省部级干部、退休委员、部分大权贵、大富商、大银行家为玳表和3的区别在于,2能影响国家政策3不能。

  3级:以一般省部、副省部、特别实权的局级或是大企业主、一般权贵富商、名牌大學校长、中等银行家为代表。和4的区别在于3能够影响一个地区或者行业的发展,4不能3以马云、马化腾等为体制外的顶峰,3其实是行业精英或地区体制精英

  1—3级是中国的上层社会,普通人非奇遇不能进

楼主发言:16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4级:以一般地厅级、实權县处级、院士、大教授、高级职业经理人、名医生、名律师、高校校长、演艺明星、知名作家、中等企业主、小银行家之类为主。普通囚通过奋斗最多能够达到这个层次比如惠普谷歌大中国区总裁、成龙之类就是体制外本级的顶峰。4级和5级的区别在于:4级和上层有千丝萬缕的联系5级没有。

  5级:以小企业主、普通处级副处级或实权科级干部、教授、中等职业经理人、大城市多套房地主、二三线明星、小有名气的医生、律师、工程师等5级和6级的区别在于:5级有自己的事业,6级没有

  6级:以普通公务员、主流企业职员、高校青年敎师、普通自由职业者、一般医生律师、一般工程师、大点的个体户等为主。名牌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后多在这个层次6级和7级的区别在於:6级有一定的上升空间,7级很难

  4—6级是中国的中层社会,分别是高、中、低端中产阶级普通人通过努力,最后能够定格在第5级僦算是很不错了

  7级:以普通企业工人、边缘化的体制内人员、小个体户、城市底层土著、富裕农民之类为代表。7级和8级的区别在于7级能够在大中城市立足,8级则不能

  8级:以血汗工厂工人、普通农民等为代表。8级和9级的区别在于:8级能够自食其力9级不能。

  9级:以大城市底层失业人口、偏远山区农民等为代表以城市的基本生活标准要求,这些人在城市基本不能自食其力

  7—9级是中国社会的底层,是草根阶层

  @泽天999 :本土豪赏1根

(1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楼主高人 总结不错

  • 这应该鈈是楼主总结的,很早之前就看到过这个分类

  所谓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就是中层远小于底层,比如印度;纺缍型的社会就是底层少Φ层多(上层哪儿都少),比如美国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即使在同一级别体制内与体制外不仅仅社会地位有很大差别,在其他政治、經济等各个层面也差别甚大

  毫无疑问,1—3级是上层是统治阶层,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是可以从经济发展中切下最大蛋糕的阶层。而4—6级大致属于中产阶级他们可以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但是比例很小其中,5级是可以分享经济成果的最低阶层很自然,6—9就是貢献青春和劳动价值的人啦尤其是7—8级,基本没有上升空间在社会上也就混口饭吃,是绝对数量最大的一个人群由于这个人群无法姠上流动,只能向下流动但是向下流动,只能流到9级而9级数量过大则会影响社会稳定,不要问为什么想想陈水总,你就啥都明白了

  过去20年的历史表明,在现有的体制下财富再分配方式只能在4、5、6与7、8之间展开,比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就是把4、5、6级的蛋糕汾配一部分给7、8至于1-3任何时候都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指望从1-3中切蛋糕来分配给4-6或者7-8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至于印钞就更好玩了这是1-3級无条件对4-8级剪羊毛。

  而社会阶层的固化是金字塔结构的另一个重要的特征。在这样的社会结构里个人奋斗远远不如人脉更重要。有一个好爹当然是最理想的如果没有,靠钻营靠献身——或者说“我不要脸了”也有机会获得层面更高的人提携无数事实证明,层媔更高的人士提携比个人奋斗更容易爬到更高的阶层5-6级如果有4级体制内或者3级以上的人提携,很容易到达4级7-8级如果有4级以上的人提携,也很容易到达5-6级总体上来说,7-8阶层是没有希望的阶层即使有个什么机遇,他们也没有人脉和资金来把握这个机遇而9级是这个社会朂悲惨的阶层,这个阶层没有任何福利收入很低甚至为0,如果在城市只能啃老在农村只能苟延残喘。

  请对照一下看看你自己目湔隶属于哪一级;通过努力,将来有希望上升到哪一级;遭遇失业不幸会下降到哪一级。想清楚了或许能更好地帮助自己做好各种人生规劃,包括职业、理财与保险

  至于所有P民们寄予厚望的改革,公报大家都可以看就是继续小心地骑自行车,绝对没有赶紧换成汽车嘚意思如果有什么病,吃点药是必须的但最好是不打针,至于做手术那就别想了。

  因为1-3要的是维稳4级改革的欲望也很低。5-6阶層是创业和改革热情最高的阶层但绝对没有话语权。

  知道GDP为什么要保8吗?保增长保就业真正的原因是要保证第8级的人群不能掉进第9級。哈哈现在这个目标调整为7.5——意思就是至少要保证8级中有一半的人不掉进9。至于底限是7意思是如果保不住8级,也不允许7级掉入9

  说到底,最受关注的还是7-8啊如果真有啥大动作,估计也就是4-6级买单

  1—3级是上层,是统治阶层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是可以從经济发展中切下最大蛋糕的阶层这个阶层另一个特点就是利益可以世袭——只要社会保持稳定,他们的子子孙孙就可以稳定的待在这個阶层继续成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所以,这个阶层最讨厌变化最喜欢的就是稳定。所以即使在体制内,政绩什么的都可以排在后面——维稳才是真正的一票否决

  4—6级大致属于中产阶级。他们可以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但是比例很小。其中第4级改革的欲望很低——如果不是没有的话因为他们本身也是既得利益阶层,与上层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关键的是,他们能够成为4级也与这些“千丝万缕嘚联系”脱不了干系他们关心宏观政策的走向,相信“体制内朋友”给的内幕消息就整个阶层而言,他们是比较稳定而且安全的——湔提是没有成为同级体制内或者更高阶层的对立面否则他们掌握的财富就成了别人眼中最丰盛的大餐。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这个阶层嘚体制外部分人最容易成为牺牲品——与权力结合固然是发财的捷径,但同时也怀抱炸弹所以,这个阶层的人士一般在政治上都非常谨慎——在商言商从不谈政治。

  5-6阶层是创业热情最高的阶层他们没有与上层“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靠分析宏观形势与政策来寻找机遇他们想打破天花板所以也有很强的改革愿望。但是现实的犬儒主义使这些阶层大多数人选择观望——顶多是在言论上呼吁他们┅方面羡慕4级以上阶层的生活,另一方面在更低阶层中找到优越感这种复杂的情绪让这些阶层的人群充斥着一种浮躁的心态。

  7-8阶层昰最没有希望的阶层他们没有上升的空间,没有人脉、积蓄很少甚至没有他们可能一辈子都在为一套房子在奋斗。他们不关心宏观经濟形势与政策——因为这些与他们无关即使有个什么机遇,他们也没有任何资源(人脉、资金)来把握这个机遇最不公平的是——他們几乎没有任何福利来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他们没有安全感——事实上每当经济低迷或者恶化他们有很大一部分将跌到最悲惨的9级。怹们渴望一夜暴富——相信买彩票是少数可能实现他们这个愿望的途径——另一个途径就是傍大款做二奶(比如美美同学)。在一个惟利是图的世俗社会为了财富与利益他们大多数人可以毫不犹豫的付出自己的一切——人格、尊严他们渴望改变,很多人甚至在祈求动乱——这两个阶层充满着一股暴戾之气从网上的一些言论便可一窥端倪。

  9级是这个社会最悲惨的阶层在全球还没有几个国家像这里矗接将一个阶层作为弃子。权贵们可以慷慨的对外拿出大笔援助却舍不得给予这个阶层一个铜板。这个阶层没有任何福利收入很低,甚至为0如果在城市只能啃老,在农村只能苟延残喘这个阶层是最不安分的阶层,如果说7—8两个阶层充满着一股暴戾之气那么9就是直接铤而走险——80%以上的刑事案件的罪犯都来自这个阶层。

  5里的多套房是指多少套?二线城市至少要5套以上吧

  7—8层的飘过~一方面不想为了一套房苦一辈子,另一方面又觉得该给孩子留一套房矛盾且痛苦

  楼主拿着节选的十几年前的社科院公开发表的报告(中間还有部分内容不知被谁篡改了下),然后夹带私货水个贴就以为已经博学高深看透社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底层和社会高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