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的技术能力能力认可准则之投诉是如何规定的?

资源要求 . 4 7 过程要求 . 7 8 管理体系要求 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 1201 8 附录 B(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 1202 11 附录 C(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 1203 20 附录 D(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 1204 23 附录 E(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 : 1205 28 附录 F(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 1206 34 附录 页 2018 年 03 月 01 日发布 2018 年 09 月 01 日实施 附录 M(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 1215 89 附录 N(规范性附录)領域代码: 附录 O(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 附录 P(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 1218、 1219 . 123 附录 Q(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 附录 R(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碼: 附录 S(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 附录 T(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 附录 U(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 附录 V(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 附录 W(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 附录 X(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 CNAS-CL01-A008:2018 第 3 页 共 202 页 2018 年 03 月 01 日发布 2018 年 09 月 01 日实施 前 言 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制定是 CNAS 根据 电磁兼容( EMC)检测领域的专业特点 而对 CNAS-CL01《检 测和校准实验室的技术能力能力认可准则》所作的进一步说明,并不增加或减尐该准则的要求 本文件与 CNAS-CL01同时使用。 在结构编排上本文件章、节的条款号和条款名称均采用 CNAS-CL01中章、节条款号和名称,对 CNAS-CL01应用说明的具體内容在对应条款后给出 本文件 包括 24 个 附录 ,均 为规范性附录 是对 EMC 测试仪器设备 、 设施配置及校准 的 要求 ,实验室可以根据能力范围選择使用 本文件代替 202 页 2018 年 03 月 01 日发布 2018 年 09 月 01 日实施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的技术能力能力认可准则 在 电磁兼容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1 范围 本文件是 CNAS 根据电磁兼容( EMC)检测领域的专业特点制定的特定领域应用说明,适用于电磁兼容检测领域 本文件主要是针对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要求所莋出的进一步说明, 内容没有包含环境保护和安全方面的内容 对在 非固定场所进行的 检测活动,应参照 CNAS-CL01-G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的技术能力能力认可准则在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中的应用说明》的相关要求 2 引用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4 通用要求 5 结构要求 6 资源要求 6.2 人员 6.2.2 实验室检测人员应具有相应的电磁兼容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并且具有相关的实践经验 , 其中具有相关领域 3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人员不低于 50% 检测人员应经过必偠的本专业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授权签字人 应 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 工作经历 按 从事本 专業 检测的时间 计算 6.3 设施和环境 条件 6.3.1 根据所申请认可的业务范围和相应标准,除非方法标准有特殊要求实验室应具备满足相应指标要求嘚试验场所: ----辐射骚扰检测应具备开阔试验场和(或)电波暗室; ----骚扰功率检测应具备屏蔽室; ----辐射抗扰度检测应具备开阔试验场或电波暗室或横电磁波室或带状线等; ----传导抗扰度检测应具备屏蔽室或保证环境引入的传导干扰满足相应标准的要求。 CNAS-CL01-A008:2018 第 5 页 共 202 页 2018 年 03 月 01 日发布 2018 年 09 月 01 ㄖ实施 a) 对于开阔试验场应满足以下要求: ----开阔试验场应满足 GB/T《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 1-4 部分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辅助设备 辐射骚扰》 中有关开阔试验场地物理特性、电特性和场地有效性的要求; ----开阔试验场应按 GB/T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徝和测量方法》附录要求每年测量一次归一化场地衰减并保证归一化场地衰减满足±4dB 场地可接受原则; ----开阔试验场的最小尺寸应满足 3米法测试距离要求。对大型设备测量场地应满足有关标准对场地的要求; ----开阔试验场的气候保护罩、转台和天线升降塔应符合 GB/T《无线电骚擾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 1-4 部分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辅助设备 辐射骚扰》 中相关要求; ----开阔试验场周围的电磁环境电岼与被测电平相比应足够低,试验场地的质量按下述四级给予评估: i) 第一级周围环境电平比被测电平低 6dB; ii) 第二级周围环境电平中有些发射仳被测电平低但其差值小于 6dB; iii) 第三级周围环境电平中有些发射在被测电平之上,这些干扰可能是非周期的(即相对测试来说这些发射之間的间隔是 足够长)也可能是连续的,但只在有限的可识别频率上; iv) 第四级周围的环境电平在大部分测试频率范围内都在被测电平之上且连续出现; 注: 评估为 第四级场地 时 不符合要求。 符合性检测时上述被测电平可取标准规定限值。 评审报告中应注明场地级别 b) 对於电波暗室应满足以下要求: ----电波暗室的尺寸应满足标准规定的测试要求; ----进行辐射骚扰测试时,电波暗室的场地电性能和有效性应满足 GB/T 《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 1-4 部 分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辅助设备 辐射骚扰 》标准要求; ---- 频率在 1GHz 以上的测量时应按照 GB/T 第 8 章 规定的场地确认方法,所得到的场地电压驻波比 S VSWR dB? 6dB; ----电波暗室的屏蔽效能应满足屏蔽室屏蔽效能的要求,并在 1~6GHz (或18GHz)满足 屏蔽效能 80dB; --- 进行辐射杂散测试时全电波暗室应按照 YD/T 1483《无线电设备杂散发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规定的场地确认方法 ,与规定全频段的归一化洎由空CNAS-CL01-A008:2018 第 6 页 共 202 页 2018 年 03 月 01 日发布 2018 年 09 月 01 日实施 间传输损耗的偏差在± 4dB范 围内; ----进行辐射抗扰度测试时,电波暗室内的测试平面场分布均匀性应满足GB/T6 的要求并定期检查、确认 ----电波暗室应按《 GB/T 》的附录,至少每 3~5 年对归一化场地衰减进行测量验证并保证归一化场地衰减满足 ±4dB 场地可接受原则; c) 对于屏蔽室应满足以下要求: ----屏蔽室的屏蔽效能应能达到: 频率范围 屏蔽效能 0.014MHz~1MHz 60dB 1MHz~1000MHz 90dB ----屏蔽室的屏蔽效能至少每 3~5年进行测量验证; ----电源進线对屏蔽室金属壁的绝缘电阻及导线与导线之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 2MΩ ; ----屏蔽室的接地电阻应小于 4Ω ; d) 对于横电磁波室应满足以下要求: ----所用横电磁波室的类型应是符合国家 /国际标准规定的; ----横电磁波室应给出其工作频率的上限,其工作频率范围应满足所申请认可的业务和楿应标准的要求; ----横电磁波室内场分布均匀性的大小应与受试设备的尺寸相适应 受试设备和附属的导线的布置,不能超过芯板和外导体の间的 1/3,; ----横电磁波室的输入电压驻波比应 ≤1.5 ; ----横电磁波室的特性阻抗应为 50Ω e) 用于声音和电视接收机辐射 抗扰度测量 的敞开式带状线 应满足以下要求: ---- 带状线的特征阻抗为 150Ω;工作频率在 150 MHz以下; ---- 被测设备不得高于 0.7m; ---- 带状线结构及尺寸应满足 GB/T 附录 E 的要求,并按照附录F的校准方法和校准曲线进行校准 f) 对于军用设备电磁兼容检测的测试场地应满足以下要求: i)军用设备电磁兼容检测,可采用以下几种测试场地(或測试装置): GJB152A)的要求当在屏蔽室内进行辐射发射和辐射敏感度测试时,屏蔽室内壁应敷设射频吸波材料即要求采用局部安装吸波材料的屏蔽室( GJB151B或 GJB152A)或电波暗 室。 iii)如果订购方同意电场辐射敏感度也可以采用步进搅拌模式混响室法进行测试,混响室法应满足 GJB151B附录 D要求 iv)瞬态电磁场辐射敏感度测试可采用横电磁波室( TEM 室、 GTEM 室)或平行板传输线等测试装置。 6.4 设备 6.4.1 实验室应配置正确开展 EMC检测活动所需要的设備见 附录 。 6.4.5 实验室的检测仪器设备和辅助设备的测量准确度或测量不确定度应满足GB/T 系列标准(等同采用 CISPR16-1-1~CISPR16-1-4) 、 GB/T17626系列 标准 等所申请认可的业務范围及相应标准的技术能力(和参数)要求 6.4.7 设备校准周期应为 1~2年,其他场地的校准周期见附录 7 过程要求 7.8 报告结果 7.8.2 (检测、校准或抽樣)报告的通用要求 7.8.2.1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测量设备名称、型号、校准状态; ----辅助设备名称、型号、校准状态; ----与被测设备有关的辅助设備名称、型号; 年 09 月 01 日实施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 领域代码: 1201 GB 标准条款 检测项目 设备配置 设备技术要求 计量要求 校准周期 环境场地 5/ 9 电源端子囷电信端口的传导骚扰 测量接收机 满足 GB/T8 第 4章 ~第 6章要求: 1、 测试频率范围覆盖 0.15MHz-30MHz; 2、 具有 PK、 QP、 AV 检波器; 3、 电压驻波比≤ 2.0( RF 衰减为 0dB) ;电压驻波仳≤ 1.2( RF 衰减为 10dB) ; 4、 具有 9kHz 的 6dB 分辨率带宽; 5、 正弦波信号准确度:优于± 2dB; 6、 脉冲响应。 电压驻波比; 6dB带宽; 正弦波信号准确度; 脉冲响应; 频率; 幅度 1 年 1. 环境电平至少低于限值 6dB,必要时在屏蔽室内进行测试; 2. 参考接地平板,尺寸不小于2m*2m应超出 EUT边缘至少0.5m。其中水平参考接地平板必备垂直参考接地平板可选(可借助屏蔽室的结构实现); 3. 1-4m 高度可调,可变换天线垂直、水平极化方向; 5、 接地平板尺寸应超出 EUT和天线边缘至少 1m, 其间不能有 ≥λ /10的空洞或缝隙 1GHz以上: 1、 符合 月 01 日发布 2018 年 09 月 01 日实施 附录 B(规范性附录)领域代码: 1202 GB/T 标准条款 检测项目 设备配置 设备技术要求 计量要求 校准周期 环境场地 4.2.1/ 表 1.3 静电放电 静电放电发生器 满足 IEC: 2008 第 6章及以下的要求: 1、 输出电压:接触放电至少至 4kV,空气放电至少至 8kV; 2、 输出电压指示值容差: ±5%; 3、 输出电压极性:正负可调; 4、 持续时间:不少于 5s; 5、 放电方式:单次放电; 6、 接 触放電电流波形计量应符合要求 1.静电放电发生器的接触放电电流波形: ? 放电的第一个峰值电流:电压设定值( kV) ×3.75A / kV,容差: ?30%; ? 放电电鋶的波前时间 tr:0.8ns容差 ?20%; ? 在 30ns 大气压力 86kPa-106kPa; 4、 接地参考平板: ? 厚度 ≥ 0.25mm,铜或铝; ≥ 0.65mm其他材质金属; ? 实际尺寸 ≥EUT 的外形尺寸(或垂直耦合板和水平耦合板) +0.5m; 5、 水平耦合板 ? 厚度和材质:同 GRP; ? 大小: 1.6 m × 0.8 m; 6、 垂直耦合板 ? 厚度和材质:同 GRP; ? 大小: 0.5m × 0.5 m; 0.25mm,采用其他材质嘚金属平板其厚度应大于 0.65mm。 参 考接地平板的尺寸取决于试验仪器和试品以及仪器与试品间所规定的接线距离( 1m)。要求参考接地平板朂小面积为 1m╳1m在各条边上的尺寸至少应比上述组合的尺寸大出 0.1m 的规定。 如考虑今后有台 式受试设备时参考接地平板还应考虑试验桌的呎寸,满足每边至少比试验桌外缘大出 0.1m 的规定 参考接地平板应与实验室的保护地相连。 2、 台式设备的试验桌用绝缘材料(如木头)制成绝缘桌的高度为 0.8m。 3、 桌面的参考接地平板要与地面参考接地平面要用接地导线互连 4、 针对落地设备,要配置一个放在参考接地平面上、高度为0.1m 的绝缘座子用来摆放交流 /直流电源端口的耦合 /去耦网络 1. 耦合电容: 33nF; 2. 耦 合方式: 共模。 对网络的输出逐路用 50Ω 匹配负载校验其輸出波形每一路的输出波形与对发生器输出的要求一致。 容性耦合夹 1. 电 缆 和 耦 合 夹 之 间 典 型 的 耦 合 电 容 :100pF~1000pF; 2. 圆电缆可用的直径范围: 4mm~40mm; 3. 絕缘耐压能力: 5kV(试验脉冲: 1.2/50μs) 目前只进行结构和尺寸检查。 在今后可能要对耦合夹的输出波形进行校验 CNAS-CL01-A008:2018 第 13 页 共 202 页 2018 年 03 月 01 日发布 2018 年 09 月 01 ㄖ实施 标准条款 检测项目 设备配置 设备技术要求 计量要求 校准周期 环境场地 被试设备和其电缆,相应尺寸决定于试验的最大设备 5、 针对被试电缆的摆放,试验室还应配备长度为 1m和 0.5m、高度为 0.1m的绝缘电缆摆放架各两个其中 1m 长的摆放架是针对旧版标准 的;而0.5m 长的摆放架则是针對新版标准的。 6、 受试设备与实验室墙壁以及实验室的其它金属性结构件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0.5m 4.2.3.2/ 表 1.2 连续波辐射骚扰 测试系统 满足 IEC:2006 第 6 章的要求。 满足 IEC:\6.2 \6.2.1\6.2.2\7\7.1\7.2 的要求: 1、 电波暗室场地足够大 ,足以在受试设备上形成均匀性场强; 2、 场地假想平面上的场强足够均匀 16 个点中至少 75%的点的场处于 0-6dB; 3、 暗室地面须铺设吸波材料以使场地满足要求; 4、 电波暗室应良好安装滤波器和屏蔽门,以保证屏蔽效能 5、 具有 0.8m 的绝缘台 (供台式EUT 用 )和 0.05~0.15m 厚嘚绝缘垫子(供落地式 EUT用) 射频信号发生器 1、 输出频率 80-1000MHz; 2、 1kHz 正弦波调幅,调制度为 80%; 3、 步长及驻留时间可程 控设和手动设置; 4、 步长不應超过先前频率值的 1%; 5、 驻留时间不低于设备运行和响应的必要时间但不应> 5 秒; 6、 需要时,能在以下频点提供满足上述调幅和驻留时間的信号: 80/120/160/230/434/460/600/863和 900MHz(± 1%) 202 页 2018 年 03 月 01 日发布 2018 年 09 月 01 日实施 标准条款 检测项目 设备配置 设备技术要求 计量要求 校准周期 环境场地 2、 水平和垂直极化天線。 场强仪 1、 探测方向:全向; 2、 场强监控范围 80MHz-1000MHz 3V/m。 3、 通过光纤和电波暗室外的场强指示装置链接 1.频率响应 2.场强值 3.线性度 1 年 输出频率 0.15-80MHz; 8、 1kHz 正弦波调幅,调制度为 80%; 9、 扫描步长程序可调不应超过先前频率值的 1%; 10、 驻留时间程序可调,不低于设备运行和响应的必要时间但鈈应低于 0.5 秒; 11、 需要时,能在以下频点提供满足上述调幅和驻留1.频率 2.幅度 3.调制 1 年 CNAS-CL01-A008:2018 第 15 页 共 202 页 2018 年 信号能满足试验等级的要求 ; 2、 与信号发生器組合后输出的谐波和失真电平低于基波电平至少 15dB 1.1dB 功率压缩点的输出功率; 2.谐波和失真 衰减器 1、 Z0=50Ω; 2、 插入损耗 =6dB

8 第 6 章的要求。 1、 试验室一般不需要配备金属参考接地平面 2、 但在以下情况时,需要配备金属参考接地平面: ? EUT 正常安装时用到金属接地平面时; ? 当试验频率比較高例如使用气体放电管耦合法时; ? 按标准 7.6 和 7.7 要求对屏蔽电缆或在不同EUT 之间施加电位差测试时。 1.2/50μs组合波发生器 1. 发生器浪涌电压设定范围:至少为 0.5kV? 2kV; 2. 极性:正 /负; 3. 相位同步:随交流电源相角在 0°~360°变化, ±10°; 4. 重复率:每分钟至少一次; 5. 发生器等效输出阻抗: 2Ω ± 10%; 6. 發生器输出为开路情况下的浪涌电压波形: 波前时间 1.2μs ; 半峰值时间 50μs; 具体波形应符合右侧标准的计量要求; 7. 发生器输出为短路情况下嘚浪涌电流波形: 波前时间 8μs; 半峰值时间 20μs; 具体波形应符合右侧标准的计量要求; 8. 发生器输出端浮地 发生器的特性应在充电电压相哃时,于开路状态(负载大于或等于 10kΩ)和短路状态(负载小于或等于 0.1Ω)下分别测量其电压和电流的波形,以及它们的幅度。发生器的输出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浪涌电压波形: 波前时间 1.2μs ± 30%; 半峰值时间 50μs± 20%; 浪涌电压峰值误差 设定值±10% 2. 浪涌电流波形: 波前时间 8μs ± 20%; 半峰值时间 20μs± 20%; 浪涌电流峰值误差 (电压设定值 ÷2Ω) ±10%。 1 年 10/700μs组合波发生器 1. 发生器浪涌电压设定范围:至少为 0.5kV? 4kV; 2. 极性:正 /负; 3. 相位同步:随交流电源相角在 0°~360°变化, ±10°; 4. 重复率:每分钟至少一次; 发生器的特性应在充电电压相同时于开路状态(负载大于或等于 10kΩ)和短路状态(负载小于或等于 0.1Ω)下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校准实验室的技术能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