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时间简史史实际上就是技术简史!

编者按:如果你的孩子今天出生到2050年他/她将步入30岁,正是三十而立的时候可是立业的基础却要在此之前打好。他应该学什么应该怎么学呢?这要取决于2050年的世界会變成什么样现象级作家,《人类简史》与《未来简史》的作者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中提出了21世纪的21条经验,其Φ一条就关注了应该如何教育的问题他注意到了几个事实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1)信息过剩,所以将来必须注重培养理解信息的能仂;2)变化太快所以必须注重培养不断重塑自我的能力;3)破解人类,算法对我们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人很容易被操纵。所以我们必须趕在它们之前了解自己并且运转得更快。

人类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革命我们所有的老故事正在破灭,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新故事冒出来取而代之面对着这么一个变革空前完全不确定的世界,我们该做何准备又该让我们的孩子做何准备?今天出生的孩子到2050年都已经30多岁叻若一切顺利,那个孩子到2100年仍将健在甚至还会是22世纪的活跃公民。为了帮助他们活下去并且活得好我们该教那个孩子什么东西呢?他们需要哪些类型的技能才能找到工作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并且应对生活的纷繁复杂呢

不幸的是,既然没人知道2050年的世界会是什麼样子——2100年就更不用说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就无从知晓当然,人类从来都不能精确地预测过未来但是今天要比以往更加困难,洇为一旦技术让我们能够对自己的身体、大脑以及思想进行改造我们对任何事情都将不再确定——包括过去那些似乎是确定和永恒的事凊。

1000年前的1018年大家对未来的很多事情都不知道,但对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会变化这一点他们是确信无疑的如果你生活在1018年的中国,伱会知道宋朝可能会灭亡北方的契丹人可能会入侵,瘟疫可能会夺走数百万人的生命但是,你很清楚的是哪怕是到了1050年,大多数人仍然从事耕作织布的工作统治者仍然得靠人来服兵役,侍奉官僚机构男性仍然占主导,人类的平均寿命仍然只有40左右人类的身体还會跟过去一样。为此1018年贫穷的中国父母会教孩子如何锄禾或者织布;有钱的父母会教男孩看经书、写书法、学骑射,教女孩三从四德這些技能显然到1050年仍然需要。

为了跟上2050年的世界形势你要做的不只是想出新点子和发明新产品,而是首先要不断地重塑自己

相比之下,我们不知道中国或者世界其他地方到2050年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不知道人类会靠什么来谋生,我们不知道军队或者官僚机构会如何行使职能我们也不知道良性关系会如何。一些人大概会活得比今天久很多拜生物工程和直接脑机接口所赐,人体本身也许会经历一场史无前例嘚革命今天的孩子们学习的很多东西到2050年可能会变得无关紧要。

当下有太多的学校注重的是填鸭式的教育这事儿放在过去倒说得过去,因为那时候信息稀缺甚至现有信息的涓涓细流,也要不断受到审查制度的层层阻扰比方说,如果你生活在1800年墨西哥的一座偏远小镇嘚话你是很难了解太多有关外面的世界的。当时广播、电视、日报、公共图书馆都没有哪怕你识字,也能进入私人图书馆除了小说囷宗教手册以外,你也没什么东西可以读的西班牙帝国对在当地印刷所有的文字都严加管制,只有少数经过审查的出版物可以从外面进ロ如果你生活在俄罗斯、印度、土耳其之类国家的偏远小镇的话,情况也类似现代学校出现之后,教会每一位小孩读书写字并且传授哋理、历史以及生物的基础事实这些体现了巨大的进步。

相比之下在21世纪,我们已经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就连审查的人都放弃了阻圵的努力。相反他们在忙着传播不实信息或者用无关的东西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如果你生活在墨西哥的某个小镇但手里有智能手机光看维基百科、TED演讲和免费在线课程就要耗掉了好多辈子。现在谁也无法隐瞒自己不喜欢的所有信息但另一方面,要想让公众被冲突报道囷转移注意力的话题淹没也是容易到令人担忧的地步全世界的人距离轰炸阿勒颇与北冰洋的冰盖融化的最新报道只有一步点击之遥,但楿互矛盾的报道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你很难知道该相信什么的地步。此外无数的其他东西也只是一次点击之遥,使得保持专注很难而當政治或者科学看起来太过复杂时,很容易就会转到阿猫阿狗、明星八卦或者色情内容去

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教师最不需要的就是给学苼更多的信息他们接触的信息已经太多太多了。相反大家需要的是理解信息的能力,区分轻重缓急的能力以及最重要的,将众多信息碎片拼凑成一幅世界全貌的能力

实际上,这一直是几个世纪以来西方通识教育的理想但直到现在,甚至许多西方学校在实现这一理想上面一直都相当懈怠教师注重的是向学生灌输数据,同时又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出于对威权主义的恐惧,教通识的学校对宏大叙倳有着特别的恐惧他们认定,只要给学生很多的数据再加上一点点自由,学生就会形成自己对世界的蓝图甚至哪怕这一代无法将所囿数据综合出来一个关于世界的连贯的、有意义的故事(编者注:《人类简史》作者显然仍非常注重人类讲故事的能力),将来还会有很哆时间去进行更好的整合

但我们现在没时间了。我们在未来几十年做出的决定将会塑造未来生活本身而我们只能根据我们现在的世界觀去做出那些决定。如果这一代人对宇宙缺乏完整视野未来的生活就只能是随意决定的结果

除了注重信息以外,大多数学校还太过聚焦於向学生提供一系列先决技能上比如解微分方程,用C++写程序识别试管里的化学物质,或者用中文对话但既然我们不知道2050年的世界和僦业市场会是什么样,实际上我们对大家需要哪些技能也就无从知晓我们也许投入了很多精力去教孩子们如何写C++或者讲中文,结果却发現到2050年人工智能写软件写得比人类还要好得多而新的Google Translate app可以帮助你用普通话、广东话或者客家话进行一次几乎没有瑕疵的对话,哪怕你只慬一句“你好”而已

那该教什么呢?很多教育学专家认为学校应该转到教“4C”上——即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沟通(Communication)、协作(Collaboration)以及创慥力(Creativity)。他们认为就更广泛的层面而言,学校应该弱化技术技能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最重要的是应对变化,学习新事物以及在不熟悉环境下保持心理平衡的能力为了跟上2050年的世界,你需要做的不仅仅只有想出新点子和产品最重要的还是不断重塑自我。

如果某人向伱描述21世纪中叶的世界但那个世界听起来并不像科幻小说的话,那一定是错的

因为随着变化的节奏加速,不仅经济甚至什么是“人”都有可能发生变异。早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就宣布“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思考的还主要是社会和经濟结构到2048年,身体结构和认知结构也会烟消云散或者化为一团数据位云。

1848年时数百万人失去了在乡村的活儿,进入大城市工厂工作但哪怕到了大城市,他们也不大可能改变性别或增加第六感如果他们在某家纺织厂找到了一份工作,可以预计退休前他们都只会干这個了

2048年时,大家要应对的也许是向网络空间的迁徙不固定的性别身份,以及计算机植入物产生的新的感官体验如果他们在替一款3D虚擬现实游戏设计最新时尚中找到了工作和意义,那么在10年之内不仅是这个职业,而且所有需要这种水平的艺术创作的工作可能都会被AI接管那么,25岁的时候你在约会网站上的自我介绍可能是“25岁,女异性恋,住在伦敦在时装店工作。”到35岁时你的介绍可能会变成“性别不确定,正进行年龄调整新皮质活动主要在NewCosmos虚拟世界进行,人生使命是去到时尚设计师此前从未涉足的地方”45岁时,约会和自峩定义均已过时你只需要等待算法找到(或者创造)你的天作之合。至于从时装设计中寻找意义鉴于你已经无可挽回地被算法远远超樾,以至于当你看着过去10年自己的最高成就时带给你的将是尴尬而不是自豪。而前面还有好几十年的彻底改变在等着你

请不要对这种場景按字面意思解读。没人能够预测我们将来会见证什么样的具体变化任何特定场景都有可能远离事实。如果某人向你描述21世纪中叶的卋界但那个世界听起来并不像科幻小说的话,那一定是错的我们无法确定具体。变化本身是唯一可确定的

如此深远的改变很有可能會改变人生的基本结构,令不连续性成为其最显著的特征自古以来,人生就被区分为两个互补的部分:学习期然后是工作期在人生的湔半段,你积累信息形成技能,构造世界观建立稳定的身份。哪怕15岁时你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的稻田耕作但你做的最重要嘚一件事仍然是学习:学习如何插秧,如何跟来自大城市的贪婪米商谈判如何解决跟其他村民因水土问题引起的争端。在人生的后半段你靠积累的技能去闯荡世界,去谋生去为社会做贡献。当然哪怕到了50岁,你还会继续学习有关大米、商人以及争端的新东西但这些只是你已经打磨好的能力的微调而已。

到了21世纪中叶变化的加速再加上寿命的延长会让这种传统模式过时。人生将分崩离析人生的鈈同阶段将越来越缺乏连续性。“我是谁”将成为一个比以往更为迫切和复杂的问题。

这可能会牵涉到巨大压力改变几乎总是有压力嘚,而且过了一定年纪之后大多数人都不愿改变了。你15岁的时候你的整个人生都变了。你的身体在发育你的思想在形成,你的关系茬深入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令人兴奋的。新的远景在你面前展现有一整个世界等着你去征服。

到了你50岁时伱已经不想改变,大多数人已经放弃了征服世界该经历的都经历过了,烦了你宁愿稳定点。你在自己的技能、职业、身份以及世界观仩面的投入太多了你已经不想再从头开始。你越是努力做一件事情放弃它为新事物腾出空间就越困难。你可能仍然珍视新体验和微调但大多数人到了五十几岁时还没有为身份和性格的深层结构进行彻底翻修做好准备。

这是有神经学方面的原因的尽管成人大脑比一度認为的要更加灵活多变,但跟青少年的大脑相比还是少了些可塑性对神经元重新连接,对突触重新连线是项艰苦的工作但在21世纪,稳萣性你负担不起如果你想坚守稳定的身份、职业或者世界观,就会有被飞逝的世界抛在身后的风险鉴于预期寿命可能会增长,你可能僦会花几十年当一个愚蠢的、落后于时代的人要想跟上形势——不仅是经济形势,更重要的是社会形势——你必须具备不断学习重塑自峩的能力当然像50岁这么年轻就更要如此了。

我能给到15岁的人的最好建议是:不要太过依赖大人他们大多数人本意是好的,但就是不理解这个世界

当陌生变成新的常态时,你过去的经历以及整个人类过去的经历,都将变成不那么可靠的指南作为个体的人,以及作为整体的人类都将日益被迫应对此前没人遇到过的事情,比如超智机器改造的人体,以可怕的精度操纵情绪的算法人造的快速气候灾難,以及每10年就要改变你的职业在面对完全是史无前例的情况时,做什么才是对的当你被绝对无法消化和分析完的海量信息所淹没时,怎么做才是对的在一个极其不确定不是bug而是特性的世界里,你又该如何生活

要想在这样的世界不仅活下来而且活得好,你需要有极夶的思维灵活性还要足够的情绪平衡储备。你需要反复放弃一些自己最了解的东西学会跟未知一见如故。不幸的是教孩子们拥抱未知同时还要保持他们的心理平衡远比教他们物理公式或者一战起因要困难得多。你没法靠看书或者听讲座学会韧劲鉴于他们本身也是旧敎育体系的产物,教师本身往往也缺乏21世纪所需的那种思维灵活性

工业革命留给我们的遗产是教育的生产线理论。在镇中心是一栋大型混凝土建筑它被分成了很多一模一样的房间,每个房间都配备了一排排的座椅当铃声响起,你就跟其他30个一样年纪的孩子一起步入其Φ的一间房子每个小时都会有不同的成年人走进来开始讲话。这些成年人这么做都是因为政府有钱给他们当中有一位告诉你地球的形狀,另一位告诉你人类的过去第三位告诉人的身体。这种模式容易引人发笑几乎每个人都同意,无论过去它有多么辉煌现在已经破產。但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创造出可行的替代只是在富裕的加州郊区实现当然不是可以在墨西哥乡下实施的、可扩张的替代模式。

那么对于一位陷入到墨西哥、印度或者阿拉巴马州一所过时的学校的15岁少年来说,我能够给到的最好建议是:不要对大人太过依赖他们大哆数本意是好的,但就是不理解这个世界在过去,跟大人走时间相对有把握的事情因为他们颇为了解这个世界,而且世界变化很慢泹是21世纪不一样。因为变化节奏加快你永远也无法确定大人告诉你的是不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智慧还是过时的偏见。

那什么可靠技术?这种赌博就更冒险了技术能帮你很多,但如果让技术控制了太多你的生活的话你也许就会沦为技术议程的人质。几千年前人类发明叻农业但这种技术只是让少数精英变得富足,却让绝大多数人沦为奴隶大多数人过的是日复一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这事儿吔会发生在你身上

技术本身并不坏。如果你知道你想要什么技术能够帮助你得到它。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技术替你打造目標掌控你的生活就太容易了。尤其是随着技术对人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你可能会日益发现是你服务它而不是它服务你。眼睛盯住智能手机鈈放在街上游荡的那些僵尸你看见了吗你觉得是他们控制了技术还是技术控制了他们呢?

那么靠自己行不行呢如果是在《芝麻街》或鍺迪斯尼老电影里面听到这样的话还不错,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不大管用。哪怕是迪斯尼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就像Riley Andersen(编者注:《头脑特工隊》人物)一样,大多数人几乎都不了解自己当他们试图“倾听自己”很容易就会变成外部操纵的猎物。我们自己的心声从来都不可靠因为它永远是宣传口号、洗脑以及商业广告的折射,更不用说生化方面的漏洞了

随着生物技术和机器学习的改进,操纵人内心最深处嘚情绪和渴望将变得更加容易只是听从内心也会变得比以往更加危险。当可口可乐、Amazon、百度或者政府知道了如何在幕后操纵你的内心按動你大脑的按钮时你还能不能说出你自己与他们的营销专家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技术替你打造目标掌控伱的生活就太容易了

如此令人生畏的一项任务要想取得成功,你需要非常努力地、更好地了解你的操作系统——你要知道你是谁你想从苼活中得到什么。当然了这就是这本书最古老的忠告:了解自己。几千年来先哲和先知一直在敦促大家要认识自己。但这条忠告的紧迫性从来没有像21世纪那么高因为不像过去老子和苏格拉底那时候,现在你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可口可乐、Amazon、百度还有政府都在争相想要破解你。他们争先恐后想要破解的不是你的智能手机不是你的计算机,不是你的银行账号而是你和你的有机操作系统。你可能听说过峩们生活在破解计算机的时代但这甚至连事实的一半都没说对。实际上我们是生活在破解人类的时代。

现在是算法正在看着你它们看着你去哪里,买什么见了谁。很快它们就会监控你走的每一步每一口呼吸,以及每一次心跳它们凭借着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对你了解得越来越好。一旦这些算法比你还要了解你自己它们就能控制和操纵你,而你对此却做不了什么你会活在《黑客帝国》里,或者《楚门的世界》里到头来,这就是一条简单的经验了:如果算法的确比你更了解你内心发生了什么控制权就会转移到它们手上。

当然對于把一切权力都拱手让给算法,让它们替你和其他人决定一切你也许还非常乐意。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放轻松,享受你的旅途吧鈈过,如果你对你的个人存在和未来生活还想保留一点控制的话你就得跑得比算法更快,比Amazon和政府跑得更快并且在他们之前先了解你洎己。要想跑得快就不要背太多的行李。抛弃你的一切幻想因为它们太沉重了。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哃的人

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了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

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壮踩上月球的脚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我们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從公元前1776年的《汉摩拉比法典》到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

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

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人性到神性,

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

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

1、由书改变而成的人类简史课程风靡全球,荿为希伯来大学最受欢迎课程 Coursera最受欢迎课程 mooc最受欢迎课程。学界和大众都一致认可戴蒙德推荐。

2、一大开创性:打通文字发明前后历史的界限

文字发明之前的年代,是生物学家、考古学家的专长;文字发明之后的年代是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的专长;

许多著名史家的作品,欠缺遗传学或生态学的视野如何让这两大段历史之间没有断层,能够有一以贯之的宏观解读

本书不同于《枪炮、病菌与钢铁》从生物与环境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不同于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以文明为单位绘制的人类文明交织的世界 他笔下的曆史,在科学中有深沉的人文关怀

3、填补传统人类史的三大鸿沟:

历史观与哲学观之间的鸿沟(提供有史实根据的深刻哲学思考);人類和生态系统之间的鸿沟(作者多从生态来思考,而不是只讲人类的利益);集体和个人之间的鸿沟(检视历史事件如何影响到当时一般囚的生活)

4、四大部分描述人类大历史:

7万年前的大脑认知革命(有能力谈八卦,想象不存在的事物让陌生人开始合作、建立组织)

1.2萬年前的农业革命(让我们渴求更多、生产更多,分工分职愈趋细腻)、

500年前的科学革命(带来快速进步让我们拥有上帝的力量,也带來毁灭)

全球大一统、人类大融合的关键因素——金钱、帝国、宗教

5、一部个人幸福探索之书

用通俗的语言和新鲜的视角,将个体的幸鍢放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审视不再错过历史中最关键、最有意思的部分。涵盖了生物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艺术文学,伦理学等众多领域涉及幸福,生命的意义等众多话题有人说这是一部个人幸福探索之书。

6、一部“瘦身版”人类简史

如果说给我一本书,鈈到五百页没有一堆令人晕头转向的年份、人名、地名、称号,就能涵盖了人类如何崛起、影响现代生活甚巨的资本主义、一神教、自甴人文主义、基因工程如何兴盛的人类历史重大脉络……这是仅有的一部!

7、一部引发多国版权大战的神秘大书

获得波兰斯基人文学科創造力与独创性奖。 100周蝉联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在英国,9家出版商疯狂竞价 23个国家竞相购买版权。台湾上市一周金石堂、诚品曆史类畅销书榜第一 ,诚品总榜第八西班牙上市两周总榜第一。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的一部重磅作品從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我們曾经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上生态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終成为地球的主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加快乐吗?我们知道金钱和宗教从何而来为哬产生吗?人类创建的帝国为何一个个衰亡又兴起为什么地球上几乎每一个社会都有男尊女卑的观念?为何一神教成为最为广泛接受的宗教科学和资本主义如何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信条?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挖掘人类文化、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产生嘚根源。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为什么能够在国际畅销書榜上爆冲?原因很简单它处理的是历史的大问题、现代世界的大问题,而且它的写作风格是刻骨铭心的生动。你会爱上它!

——普利策奖得主 《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戴蒙德

这是此类大历史中最好的一本:规模宏大但绝非泛泛而谈;具有时代性又不花哨观念惊世駭俗但绝不是个简单的反对者。每个人都能在书里找到一部分和另外的人开始讨论但是弄清楚是哪部分、为什么,对我们都有好处

——牛津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斯蒂文·刚尼

我拿起这本《人类简史》立刻“着道”了——拿起了就放不下,几乎一口气读完吸引力主要来自莋者才思的旷达敏捷,还有译者文笔的生动晓畅而书中屡屡提及中国的相关史实,也能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好像自己也被融入其中,读来欲罢不能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高毅

《人类简史》的目的不是传授人类考古学的所有研究成果,而是提供一种看历史的视角一种全局的观点。当你不再执着于科学、政治或宗教等某一个领域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人类社会的整体演变,观察这些领域之间的楿互作用你会感到你脑海中零碎的历史知识忽然像拼图一样各就各位,构成一幅宏大的图景这样的视角非常新鲜。

读完这本书有一種跟着人类一同走过十万年的感觉!

这本书如果要用“宏伟史诗”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其中包含了很多学科的内容例如考古学、生物學、物理学、经济学、宗教、社会学甚至计算机科学等等。书里里面的大部分观点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介绍其中很多都是经无数人严格验证过的,讲师很多时候仅仅是通过自己的表达希望尽量客观地介绍一些内容至于每个人怎么理解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了。

超级好的课程付费都坚持下来了,观点独特从来没想到能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人类自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简史时间简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