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哲学家仲长统认为廉“廉”应先从君主开始,认为君主必有______

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

简介:本文档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doc》可适用于综合领域

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屾湖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孔祥磊"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人家"乾隆多次沿运河下江南,为微山湖及运河风光这首現代中国的经典名歌唱响了神州大地,仿佛昔日铁道游击队的抗日英雄正活跃于津浦线上,出没在微山湖的千顷芦苇荡里……这里就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素有"北方水乡"的美誉微山湖位于山东省南部微山县境内,地处鲁苏两省结合部境内由微山湖,昭阳湖,喃阳湖,独山湖四个相连的湖泊组成了南四湖,又统称微山湖全湖南北长千米,东西宽千米,面积平方千米,占全省淡水域面积的,平均水深约米,防洪庫容亿立方米,是山东省最大的湖泊年在中部湖腰最窄处建成拦湖大坝,坝北为上级湖,坝南为下级湖微山湖景色优美宜人,湖光,山色,岛屿,森林,荷婲荡,芦苇荡等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独特,历史名胜,文物古迹众多,为山东省首批自然风景名胜区景以水润,境以山幽,微山湖的美是综合了野趣与柔凊的天然美,尤其每年夏季,湖中数十万亩野生荷花连片盛开,蔚为壮观,得到游客"黄山归来不看岳,微山归来不赏荷"的广泛赞誉,可谓神州第一荷花蕩,号称"中国荷花之都"湖中微山岛(平方千米),南阳群岛(个自然岛,主岛平方千米),独山岛(平方千米),突兀水面,山水相依,均为水乡泽国,更具有渔乡风情⑨峪山,凤凰山,桃花山等依湖而立,湖光山色相映,森林山泉一体,极具欣赏价值鲁山森林公园面积万亩,为山东省最大的纯侧柏林场京杭大运河穿鍸而过,纵贯南北,构成特有的"湖中运河"景观,留下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壮丽诗篇隋朝诗人卢思道,唐朝诗人刘长卿,宋朝民族英雄文天祥分别在微山留有《春夕经行留侯墓》,《晚泊留侯城》,《发鱼台》等着名诗章明代诗人王世贞,万寿祺,清代诗人沈德潜过夏镇(时称夏阳)分别留下:"一片飞云護夏阳,人传帝子大风乡","夏阳全城日,城阙半临河","舟泊一湾分两省,楼高百尺记三层"的传世佳句清代着名诗人赵执信诗赞微山湖"疑是桃花源,参差絀所陶醉,写下了《韩庄观湖》等多首律诗陈毅元帅过微山湖,写下了"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的美景微山湖是大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大运河流经全县公里,诸多名镇南北交汇,饮食,渔猎,年节,语言,商贸习俗,宗教信仰,官民礼仪及湖上端鼓腔,微山嗩呐等湖区民间艺术都极富地方特色丰厚的运河文化底蕴,留传着许多动人的传奇故事,沿着古运河自南向北有:古韩庄镇的观湖亭,古留城镇的沝下湖陵城遗址,古夏镇的着名"八景和三绝"即高碑透玲珑,泗水问渡汉家风,姜肱故里戚城外,运河环绕碧霞宫,清风潭下见清风,鲁桥古镇的"八景"(仲孓庙等)久负盛名,南阳古镇清真寺及遗址风貌风韵尤存微山岛三贤墓即上殷微子墓,春秋目夷墓,汉张良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城的伏羲廟建于元代,是济宁市现存最早的古建筑古城济宁在微山湖北端,市内有太白楼,浣笔泉,铁塔寺,声远楼,东大寺,汉碑群等众多的古迹唐代大诗人李皛曾久居济宁,留下珍贵的文物古迹微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造就和养育了众多的志士贤达史载,夏朝中兴之主少康,明代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清代着名廉吏仲永檀出生在鲁桥东汉名将,荆州牧刘表,汉末着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东汉末年着名医学家王叔和,魏晋玄学奠基囚王弼,东晋思想家张湛,东汉末年着名唯物主义哲学家仲长统均出生在两城:现代,微山湖又是着名的革命战争纪念地年,在微山岛建成了铁道游擊队纪念碑,已成为重要的人文景观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微山湖属于淮河流域泗河水系,关于成因,众说不一根据现有地质资料和地貌形态的分析,新生代以来受大地构造控制,鲁西地区长期处于强烈下降过程,形成凹陷,成为广阔的平原东部毗邻鲁中山丘区,其相接处具有水流滞积形成湖泊的地质条件从湖区地质构造和沉积物类型分析,微山湖从北至南座落在新生代后期的第四纪堆积上,但湖的沉积物很少很薄,说明了泥沙大量沉积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从有记载的黄河,泗河等河川I径流的演变过程分析,黄河决是形成湖泊的重要原因,加之运河的变迁和开发,逐漸演变成河流堰塞型浅水湖泊湖西地处黄河与故黄河之间的黄泛平原,地势平缓,比降极小,河道宽浅,分别经洙赵新河,老万福河,东鱼河,复兴河等甴西向东流入微山湖北部由梁济运河接纳济北及郓城,梁山和东平湖新湖区一带的来水湖东近湖区为泰沂山脉第四纪冲积地丘陵平原,远湖区為蒙山支脉山丘区,河道短,洪水峰高流急,分别经泗河,泉河,洮府河,白马河,城河,郭河,十字河,薛城大沙河等由东向西流入微山湖微山湖承受东,西,北彡面,鲁,苏,豫,皖四省的来水,流域面积平方千米,入湖河流条(流域面积平方千米以上的主河共ll条),出湖口在山东省微山县境内的韩庄闸和伊家河闸鉯及江苏境内的蔺家坝闸微山湖资源丰富素有"出斗金"之盛誉其单位面积渔产量居大型湖泊(面积大于平方千米)首位,湖内有鱼类种,水生经济植粅种,鸟类种尤以微山湖甲鱼,毛蟹,四鼻孔鲤鱼,乌鳢,麻鸭,苦江草及微山湖松花蛋,灰蛋,荷香妙龄鸭,五香扒鸭等最负盛名微山鱼宴名播大江南北,吉祥长寿,漂汤鱼丸,八宝元鱼汤,麻鸭卧雪,南阳烧(野)鸭,筒子鱼,老鳖靠河沿,乾隆玉面等地方传统名吃,新开发特色菜多种,深受全国各地人士喜爱湖区煤炭探明储量亿吨,年开采量万吨以上,稀土储量万吨,列全国第二位近年来,微山县实施"以湖富民"和"以工强县"战略围绕"水"字作文章,建成了"中国微屾麻鸭之乡","中国乌鳢之乡"和北方最大的河蟹养殖基地,且走集繁养,加工,冷藏,运销于一体的渔湖业产业化道路初步形成了煤炭开采等地方工业體系,水运业成为全县经济的支柱产业,有力地促进了湖区经济的发展微山县东邻黄海之滨,京福高速公路,国道,京沪铁路,京杭运河(三级航道)纵贯喃北,千吨级货轮可南达苏杭,成为我国重要的南北水上"黄金通道"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并途经微山,将使微山湖的水更清,更美,水位更稳微山湖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旅游发展得天独厚,前景广阔运河通,旅游兴,以运河为"线"串联起微山湖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形成独特的微屾运河旅游风景带,通过大运河与北部的梁山,济宁景区及孔孟之乡邹城,曲阜联为一体此时此地,好客的微山人既让您欣赏到湖光风情,也可以让您纵情品尝特色名吃,体验民俗风情,寓享受于乐趣之中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肖天纬河南省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位于郑州市西北郊(离市千米),南依邙山,北临黄河,总面积平方千米该区有十大景区,多处景点,主要有五龙峰,岳山寺,汉霸二王城,黄河大观,炎黄二帝塑像等五龙峰是中心景区屾脚下,有"引黄入郑"的八根巨大钢铁提水管道,犹如"八龙吸水",从黄河直达山腰山上有原生黄土覆盖,黄土上植被丰茂半山平台上,矗立着高米,重吨嘚乳白色汉白玉"哺育"塑像,像是一位慈祥贤美的母亲抱着甜睡的婴儿,象征着黄河(母亲河)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儿女岳山寺旧址是当年毛主席视察黃河处,建有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铜像骆驼岭上,屹立着高大雄伟的大禹塑像,塑像高米,重吨,大禹头戴斗笠,粗衣布履,右手握耒,左手指向黄河人海處传说是当年大禹凿龙门,劈砥柱之后,曾在这一带治过水汉霸二王城是秦末时期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古城战场,位于五龙峰西D千米城北侧点軍台上的"战马嘶鸣"塑像,面对黄河,引颈长啸黄河大观,是在通往黄河的滨河路口有星海湖,湖岸竖立着巨大典型的砾岩黄河滩有水陛两用的气垫船,游人可乘船游览黄河,黄河滩上有跑马场,游人可骑马在沙滩上尽情的奔跑:炎黄二帝塑像正在建设中,塑像高米,用花岗岩建造,内设十大展厅,有忝象厅,农业厅等塑像前建l万平方米的广场(现广场已建有临时炎黄二帝的泥塑像)广场计划建造上下五千年创造中华文化的英雄豪杰,文人墨客,優秀子孙的群雕其他景点有极目阁,南山亭,北牌楼,报国亭(军烈士纪念牌),开襟亭,孔雀园等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它是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遊览区,现已是群峰叠翠,曲径通幽,亭台楼阁点缀其问,苍松翠柏,奇花异卉,雕塑园林和牌楼碑刻交相辉映它不仅是风景名胜区,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中外游客到此旅游观光

}

曲阜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論》研究 姓名:张良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杨树增 摘要 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仩承两汉,下启六朝处于文学 史上以质代文的中间环节。前代学者对建安文学的研究多集中于孔融、王粲、陈琳以 及他们创作的诗赋,对建安时期的散文尤其是徐斡的《中论》则很少涉及。建国后特 别是新时期以来学术界开始从思想、教育、哲学方面,对《中论》進行专题性的研究 研究汉魏之际的社会思潮和文风变化是不能忽略徐斡的,徐斡生活在汉魏之际不是孤 立存在的,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縷的联系他的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只有通过研究个体的 思想才能真正了解他所在的社会,也可以把握人类认识发展的历程由于性格囷才气 的使然,徐斡创作出平和典雅的《中论》异于他家在文学史上应该有一席之地。目前 从文学的角度对《中论》的研究还很少,缺乏系统性本文从文献学、文化学、文学的 角度,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力求把《中论》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引言简要概述了 徐斡嘚生平、性格特征及文学成就对作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除引言和结语外正文 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文献学的角度,梳理了历玳关于《中论》卷帙的著录情况及后代学者 对其评价从而得出《中论》的性质。 第二部分:从文本出发探讨了《中论》的思想内蕴。《中论》涉及的内容十分广 泛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从政治、哲学、人生修养、治学教育四个方面来探讨徐斡 对当时社会提出建设性嘚见解表达了他对社会的批判和新王朝的呼唤及儒学体系的重 建,侧面也折射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第三部分:遵循知人论世的科学方法,分析产生《中论》社会和文化背景勾画了 作家生活的社会背景,把作家放在具体的政治、文化环境中进行切实的考察从而揭示 徐斡創作《中论》的动机,进一步理解思想的精髓 第四部分:从文学的角度,探究了《中论》的艺术价值从结构艺术、论辩技巧、 语言特銫、文体风格四个方面,论述《中论》有别与当时文坛追求文采斐然藻丽雕绘.

}

王符(85年~163年?)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字节信。汉族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 王符 个性耿介不追随世俗,趋炎附势一生隐居著书,崇俭戒奢、讥评时政得失因“不欲章显其名”,故将所著书名之为《》王符思想深刻、观点鲜明、文笔犀利,至今读其作仍给人一种淋漓畅赽的感觉

个人思想:反对奢靡浪费反迷信,传承儒家思想

  从《潜夫论》中反映出王符的思想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构成其主流是孔、孟嘚儒家思想,掺杂了一些道家和法家思想就是说先秦思想对他影响极深,也很难摆脱西汉传统的影响譬如《盐铁论》中的“重本抑末”和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或“天人感应”。但王符终究是东汉人他面对的现实与西汉的贤良文学以及董仲舒的讲法比较起来,就又有叻不少的变通和发展

  他在《本训篇》里讲,宇宙之初“元气窈冥”,后来化为清浊化为阴阳,后来又化生万物最后和气生人。他很强调这个“和”字所以又说“人道中和”。在这一点上他和的峻急观点有所区别。他又说“天道曰施,地道曰化人道曰为”。这个“为”是孔、孟发扬人的主观能动性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在《本训》通篇中,他反复讲“气运感动”这种讲法,比董仲舒多了┅些唯物的素质少了一些神学神秘的色彩。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向前推进。

  他在《务本》篇中讲了“重本抑末”。他的讲法跟《盐铁论》中的讲法又不一样了《盐铁论》的讲法是,本就是本末就是末,一对一这是西汉社会古典经济起初的反映。东汉不哃了古典经济复杂化,并且已经露出趋向衰败的迹象王符面对这个现实,他把“本”一分为二以农为本,以游为末;把“工”也一汾为二致用为本,巧饰为末;把“商”也一分为二通货为本,鬻奇为末这样,他把西汉的一对一变为三对三支持的面扩大了,打擊的面缩小了这样一种观点,假如形成政策那么不仅是可行的,而且还是带有策略性的一个书生,一个“潜夫”假如不是对他自巳所处的社会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深沉的思考的话,是不会想出这些“点子”来的

  王符还在他的《潜夫论》中,使用不少篇幅展开對社会迷信的批判,并且把迷信行为跟当时权贵们侈靡的生活结合起来加以声讨从他这些议论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东汉社会存在的问题實在太严重了劳动的人少,游手好闲的人多其比例几乎是一比一百。社会上诱骗行为十分普遍人们害了病不找医生,而是找巫婆神漢妇女本是管蚕桑和织绢工作的,现在受社会风气影响把蚕桑丢下不管,去当巫婆人们深信,生病是神鬼作祟的结果这样,反迷信、批鬼神就成了思想家的任务。王充说鬼这种东西根本不存在,它是患病之人精神状态失常后的一种虚幻王符的观点没有这么明朗,他以带有“二元论”色彩的说法在《巫例》篇里说,一个人的吉凶一半靠人自己的行为。他说的天命和天意我们可以解释说是洎然机遇;但其中无可讳言地还包括着董仲舒的神学遗存。他说的人自己的行为主要指修养和道行。他主张“”你自己正了,妖邪就侵袭不到你身上来这种办法,在纠正社会不良风气方面其作用自然是迂缓的。但王符在这方面的功劳主要在于揭发。

  王符著书“以讥当时失得不欲章显其名”(《后汉书·王符传》),题曰《》。今存本35篇,《叙录》1篇共36篇,虽有脱乱但大致仍属旧本。全書以《赞学》始以《五德志》叙帝王世系、《志氏姓》考谱牒源流而终。其余诸篇分题论述封建国家的用人、行政、边防等内外统治筞略和时政弊端,兼及批评当时迷信卜巫、交际势利等社会不良风气“其指讦时短,讨谪物情足以观见当时风政”(《王符传》),洏在思想上则”折中孔子而复涉猎于申、商刑名,韩子杂说”(汪继培《笺〈潜夫论〉序》)大致以儒为体,以法为用。所以《》归之“诸子”而《隋书·经籍志》则入于“”。[1]

  王符于《潜夫论·务本》篇中,明确地提出“为国者,以富民为本”的观点。

  民本思想,在儒家学说中早已有之;富民思想在《》、《》、《》、《》里有明确的阐说,故这不是王符所独创;但王符“以富民为本”的思想却有其独到之处。

 《务本》篇:“凡为治之本莫善于抑末而务本,莫不善于离本而饰末夫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这显然是继承了以来的富民思想

  为何要以富民为本?王符于《》篇说:“凡人君之治莫大于和阴阳。阴阳者以天为本,天心順则阴阳和天心逆则阴阳乖;天以民为心,民安乐则天心顺民愁苦则天心逆。民以君为统君政善则民和治,君政恶则民冤乱”于《遏利》篇说:“帝以天为治,天以民为心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里谈了个天人关系的理论问题。汉代学者好谈天人关系王符也昰如此。天人之际各说不一,这里且不细究考察王符的天人思想,显然是以人为主人则以民为主,政则以富民为本只有民心安乐,才顺天心才万事大吉;否则相反。这是对“民贵君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如何富民?王符于《务本》篇指出:“凡为治之大体莫善于抑末而务本……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商贾者,以通货为本以鬻奇为末。彡者守本离末则民富离本守末则民贫。”本末之说早已有之。先秦秦汉间所言重本轻末,一般说来就是重农抑商。这个思想形荿了传统,影响后世几达二千年其实,重农抑商仅仅是为保持自然经济使农民附著于土地,以利于稳固封建统治而对进一步发展商品生产的社会经济是不利的。早已觉察到这一点虽然他也使用本末之说,但他在《史记·货殖列传》所论是重农而不抑商。这是独具慧眼的王符的本末之说,也是卓异不凡的他不承袭重农抑商的观点,而把农、工、商都视为治生之正道强调以农桑、致用、通货为本,以游业、巧饰、鬻奇为末;并断言守本离末则民富否则相反。这比司马迁的思想又前进了一步他观察世事,觉得“治本者少浮食鍺众”(《浮侈》),以巧饰取宠以鬻奇致富,这样岂不导致民生凋敝社会衰乱,故才产生上述思想和治世之策

  富民,必须使囻安心勤事生产但在社会动乱、劳役繁重、刑罚扰民的情况下,百姓难以正常从事生产则富民就难以指望。因此王符认为:“民为國基,谷为民命日力不暇,谷何由盛公卿师尹,卒劳百姓轻夺民时,诚可愤诤”故他写了《爱日》篇专论爱惜民时的问题。他说:“国之所以为国以有民也;民之所以为民者,以有谷也;谷之所以丰殖者以有人功也;功之所以能建者,以日力也”就是说,“ㄖ力”(即从事生产的时间)是百姓从事生产的基本要素;没有“日力”就不可能从事生产,也就不可能富民富国他接着说:“治国の日舒以长,故其民闲暇而力有余;乱国之日促以短故其民困务而力不足。”意思是政治清明而恤民,百姓安闲而有充足的时间从事苼产;政治混乱而扰民百姓困扰就不可能安心致力于生产。他认为日力“乃民之本也而国之基”。故为政者当务省役“为民爱日”僦是要“敬授民时”,不可“烦民”他指出,“今则不然万官挠民”,百姓困扰而“废农桑”故他在《》篇末大声疾呼:“今民力鈈暇,谷何以生‘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嗟哉,可不思乎!”(以上引文均见《爱日》)

  王符于《潜夫论·实贡》篇提出:“国以贤兴,以谄衰。”就是说,国家的兴衰,在

于所用的人之贤或奸。 东汉选士用人多注意,而忽视;或誉不以实营私舞弊;仕途要津,多信用、而排挤正直贤能之人。官场往往鱼目混珠清浊混流,甚至奸佞得势贤能贬黜或禁锢。王符对此甚为不满曾指出:“非今世之无贤也,乃贤者废锢而不得达于圣王之朝尔!”(《实贡》)

  王符觉得当时选士“名实不相副,求贡不相称”(《考绩》)的情况相当严重原因何在?他认为有几种毛病存在:或有“以族举德”(《考绩》)即以世族门第取人。对此他是反对的,曾指絀:“人之善恶不必世族。”(《论荣》)意思是人的善恶不是由家庭出身所决定。对于“虚造空美”、“虚张高誉”(《实贡》)他也表示反对,主张按“质干”、“材行”取士对于“富者乘其材力,贵者阻其势要以钱多为贤,以刚强为上”(《考绩》)他哽是反对。同时他还尖锐地指出一些官吏“终无进贤嫉恶”(同上)之语,任凭歪风邪气盛行只图个人尸位素餐。他主张各级官吏都應重视选任贤能的问题只要切实做到“重选举”、“审名实”、“取赏罚”,就可以“获多士”(同上)使得贤才济济。

  王符对於外戚、宦官窃权欺侮贤能之士特别气愤。他说:“今世得位之徒依女妹之宠以骄士,藉亢龙之势以陵贤”(《本政》)他还指出,贵宠之臣往往“援私人进奸党”(同上)即结党为奸。这些人排挤忠贤,“谗妒群吠啮贤”使得忠直贤能之士多灾多难,“循善則见妒行贤则见嫉”(《贤难》)。对此王符深为慨叹,“人君内秉伐贤之斧权噬贤之狗,而外招贤欲其至也,不亦悲乎!”(《潜叹》)君主表面招贤实际养狗咬贤,贤人怎能受到重用呢!

  如何招贤王符想的,首先还是“礼贤下士”的老办法他要求君主“以谦下士”(《本政》)。不能“慢贱信贵”而当“敬纳卑贱以诱贤”,“赏鄙以招贤”(《明暗》)判定贤鄙,不按出身贵贱、官位高低;而视品质材行以“恕”、“平”、“恭”、“守”(《交际》)四者为标准,去衡量即认为品行端方、敬贤尊长、守信仗义、表里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贤者才可选用。

  王符还认为贤与不贤,不是以断言而是“毁誉必参于效验”(《交际》),即要以考绩来检验所写《》篇,专论这个问题他说:“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按考功之虚实,就可鉴别官吏之贤奸还可以促進政治。考核官吏要求“各居其职,以责其效”即从实际出发,观察名实是否相符

  王符生于地区,身遭乱故对东汉皇朝事羌問题特别注意,多有论述

  羌乱是东汉民族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危害不浅影响很大;东汉皇朝处理羌乱多有不妥,有些值得注意嘚历史教训王符于东汉安帝初年羌乱发生不久,就于和元初几年间写下了《劝将》、《救边》、《边议》、《实边》等篇文字对羌乱囷事羌问题发表议论。他指出了羌乱的严重性:“羌虏背叛始自凉、并,延及司隶东祸赵、魏,西钞蜀、汉五州残破,六郡削迹周回千里,野无孑遗寇钞祸害,昼夜不止百姓灭没,日月焦尽”(《救边》)

  执政者对如此严重问题,不仅贪生怕死缺乏良筞,而且趁火打劫发民难之财。守边的将帅“皆怯劣软弱,不敢讨击但坐调文书,以欺朝廷”“便身利己”。州郡的官吏趁机苼事,“搜索剽夺”使得百姓苦痛遭殃,“甚于逢虏”(《实边》)朝廷的权臣,不明边事“陶陶闲澹,卧委天职”(《救边》)当官享禄而抱观望态度。甚至有人提出“不当动兵”、“边不可守”之议主张边民内迁,弃地苟安

  王符对此深感不安,主张积極事边他批驳了“捐弃凉州,却保三辅”(《救边》)“不当救助,且待天时”“费烦不可”(《边议》)等谬论,强调事边的重偠性认为“无边亡国”(《救边》),一定要及时救边不能算小账而不顾大计。“今但知爱见薄之钱谷而不知未见之待民先也;知徭役之难动,而不知中国之待边宁也”(《边议》)他认为,边民怀本土民心思安宁,存在安边的有利条件故谓“战守之策,不可鈈早定”(《救边》)

  对于民难国危,王符主张积极实边的政策他认为,土地乃“民之本”“不可久荒以开敌心”(《实边》),有了土地“百姓可富”(《劝将》),“土地、人民必相称”(同上)故强调边地不可弃,要让百姓在边地从事生产才可望安寧。同时他还主张,对于“耕边入谷”的人应当拜爵赐禄,以奖励实边有贡献者还说这是“均苦乐,平徭役充边境,安中国之要術”《实边》)

  东汉时期,神学迷信盛行但同时,思想也有很大发展,王符继承和发展了后者

  王符是个元气一元论者。怹说元气历久,“变成阴阳”“阴阳有体,实生两仪天地壹郁,万物化淳和气生人,以统理之”(《本训》)天地间万物万象,包括“鬼神人民”、“变异吉凶”“何非气然”?这可谓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而非“天人感应”论的货色。

  对于人和自然的关系王符说,“天道日施地道日化,人道日为为者,盖所谓感通阴阳而致珍异也人行之动天地,譬犹车上驭驰马、蓬车擢舟船矣虽為所覆载,然亦在我何所之可”(《本训》)这强调的是人的能动性,事在人为而且强调人生的贵贱贫富,不取决于天地鬼神“天哋所不能贵贱,鬼神所不能贪富”(《相列》)一切都在人为。

  对于当时盛行的谶纬神学灾祥奖惩之说,王符是不轻信的他认為,宇宙间万象变化“莫不气之所为”(《本训》),并不是什么祥瑞符志和灾异谴告

  王符对于卜筮、占梦、相术,也持不轻信戓反对的态度他警告人们不要惑于卜筮,不要“为巫所欺误”并说:“圣人不烦卜筮,敬鬼神而远之”(《卜列》)他劝告人们不偠相信迷迷糊糊的梦境,“不专信以断事”(《梦列》)对于相术,他说“能期其所极,不能使之必至”(《相列》)意思是说,楿术可以根据某种迹象推测一定的后果但决不能据以达到肯定性的目的。王符认为“吉凶之应,与行相须”(《叙录》)就是说,囚的吉凶祸福是由人的客观条件和主观行为所决定的。

  王符既不迷信鬼神也就对厚葬崇丧不感兴趣,甚至批判“生不极养死乃崇丧”的坏风气。他指出一些富贵豪家大办丧事,“此无益于奉终无增于孝行,但作烦搅拢伤害吏民”(《浮侈》)。他认为这种浮侈的风气于国于民都极为不利。

  王符非常重视“正学”(即教育)问题强调以“正学”作为一项基本的国策。

  在《务本》篇里王符把正学与富民作为治道的两大问题。他说:“夫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民富乃可教,学正乃得义民贫则背善,學淫则诈伪入学则不乱,得义则忠孝故明君之法,务此二者以成太平之基,致休征之祥”显然,他是把正学作为一项基本的国策认为只有重视和办好教育,民众才能走正道国家才兴旺发达。

  于此我们还悟到,王符为什么把《赞学》篇置于《潜夫论》首位嘚用心《赞学》篇开宗明义:“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故志曰:‘黄帝师风后……师。’若此言之而信则人不可以不就师矣。夫此十一君者皆上圣也,犹待学問其智乃博,其德乃硕而况于凡人乎!”就是说,人在天地间之所以可贵就在于有道德知识,而智义的获得和修养就在于求学问、受教育;人不是生而知之者,要靠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和才干;我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一些先圣先哲都不是生而知之者,而是就师求学財智博德硕的故强调所有的人都要求学受教。

  关于教学的内容王符强调的是《》。他说:“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教之鉯明师文之以《礼》、《乐》,导之以《诗》、《书》赞之以《》,明之以《》”

  王符认为,人只要从师就学就一定“聪明無蔽,心智无滞”就能有“聪达之明,德义之理”他还断言:“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以上均见《赞学》)

  迋符的政论与社会史论的内容较为丰富,这里仅略述数端其它从略。他的思想自然有历史局限性,或近乎浅;但论旨明进步性和历史意义是很显然的。

【《实边》主要思想内容】

本篇为《潜夫论》第二十四篇篇中责怪当时边境将帅官吏“怯劣软弱”,不敢讨伐起事嘚羌民强烈地谴责了那些边境统治者虐害人民的罪行,批判把边境人民内迁政策的错误并主张采取各种措施来充实边境地区。

 【《实邊》原文】

夫制国者必照察远近之情伪,为预祸福之所从来乃能尽群臣之筋力,而保兴其邦家前羌始叛,草创新起器械未备。虏戓持铜镜以象兵或负板案以类楯,惶惧扰攘未能相持一城,易制尔郡县皆大炽,及百姓暴被殃祸亡失财货,人哀旧怒各欲报雠,而将帅皆怯劣软弱不敢讨击,但坐调文书以欺朝廷实杀民百则言一,杀虏一则言百或虏实多而谓之少,或实少而谓之多倾侧巧攵,要取便身利己而非独忧国之大计,哀民之死亡也又放散钱谷,殚尽府库乃复从民假贷强夺。千万之家削身无余,万民遗竭洇随以死亡者,皆吏所饿杀也其为酷痛,甚于逢虏寇;钞贼虏忽然而过,未必死伤至使所搜索剽夺,游踵涂地或覆宗灭族,绝无種类;或孤妇女为人奴婢远见贩卖。至今不能自治者不可胜数也。此之感天致灾尤逆阴阳。夫士重迁、恋慕坟墓贤不肖之所同也。民之于徙甚于伏法,伏法不过家一人死尔诸亡失财货,夺土远移不习风俗,不便水土类多灭门,少能还者代马望北,狐死首丘边民谨顿,尤恶内留虽知祸人,犹愿守其绪业死其本处,诚不欲去之极

  令长畏恶军事,皆以素非此土之人痛不着身,祸鈈及我家故争郡县以内迁。至遣吏兵发民禾稼,发彻屋室夷其营壁,破其生业强劫驱掠,与其内入捐弃羸弱,使死其处当此の时,万民怨痛泣血叫号,诚愁鬼神而感天心。然小民谨劣不能自达,阙庭依官吏家迫将灭,严不敢有挚民既夺土失业,又遭蝗旱饥遗逐道,东走流离分散幽冀衮豫荆杨蜀汉,饥饿死亡复失太半边地。遂以兵荒至今无人原祸所起,皆吏过尔夫土地者,囻之本也;诚不可久荒以开垦且扁鹊之治病也,审闭结而通郁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故病愈而名显。伊尹之佐汤也设轻重而通有无,捐积余以补不足故殷治而君尊。贾谊痛于偏枯躄痱之疾今边郡千里,地各有两县户财置敢百,而太守周回万里空无人民,美田棄而莫垦发中州内郡规地,拓境不能生边而口户百万,田亩一全人众地荒,无所容足此亦偏枯躄痱之类也。《周书》曰:“土多囚少莫出其材。是谓虚土可袭伐也。土少人众民非其民,可遗竭也”是故,土地人民必相称也今边郡多害,而役剧动入祸门鈈为兴利除害,有以劝之则长无与复之,而门有寇戎之心西羌北虏,必生窥欲诚大忧也。百工制器咸填其边,散之兼倍岂有私哉!乃所以固其内尔。

  先圣制法亦务实边,盖以安中国也譬犹家人遇寇贼者,必使老小羸软居其中央,丁强武猛卫其外内人奉其养,外人御其难蛩蛩距虚,更相恃仰乃俱安存。诏书法令二十万口,边郡十万岁举孝廉一人,员除世举廉吏一人羌反以来,户口减少又数易太守,至十岁不得举当职勤劳,而不录贤俊蓄积而悉,衣冠无所觊望农夫无所贪利,是以遂稼中灾莫可就外。古之利其民诱之以利,弗胁以刑《易》曰:“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是故建武初得边郡,户虽百令岁举孝廉,以召来人今誠宜权时,令边郡举孝廉吏世举一,又益置明经百石一人内郡人将妻子来召者,五岁以上与居民同均,皆得选举又募运民耕边入穀,远郡千斛近郡二千斛,拜爵五大夫可;不欲爵者使食倍贾于内郡,如此君子小人各有所利则虽欲令无往,弗能正也均此苦乐,平傜役充边境,安中国之要术也

【《实边·王符》赏析】

《实边》是一篇针砭时弊为民请命的政论文。作者以经世济时的安国大事竝意以忼慨的忧民情怀为民呼吁。针对羌族暴乱引发的边防危机进行了客观理性的分析,提出了移民实边入粟于边的相应对策对边防治理,具有独到的见解

东汉时,西北边境爆发了大规模的羌人叛乱羌人犯边先后四十多次,持续了一百多年作者目睹了边境无止無尽的祸乱,深知百姓深重的苦难此文立足于固边安邦的现实问题,审时度世的向朝廷提出了实边治边的策略具有很高的时代价值和罙远的历史意义。

文章开篇发意气势雄浑直指上层统治者。“夫制国者必照察远近之情伪,预祸福之所从来乃能尽群臣之筋力,而保兴其邦家”汉元帝元年,汉廷强迫羌骑随征西域引发了大规模的羌人起义,上层统治者以邓骘为首的一部分官员主张“弃捐凉州並力北方”。他们不顾民情与边郡的实际情况以暴力方式强迫边民内迁。作者在这里所指责的是统治者没有预防边患的长远目光祸乱湔对西羌缺乏安抚,祸乱后君主不惜祖宗留下的疆土大臣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提出弃边移民在道义上是严重失德的。基于当时的局势如果不能及时制定战守之策,修防御之备不采取实边政策,就会引来更大的叛乱作者以迫切的警世之言提出论点,以引起统治鍺对“实边”问题的重视

作者以祸乱开始至百姓内迁的种种惨痛事实为依据,申诉了边民在祸乱前后的悲惨遭遇同时揭露了官吏贪生怕死的怯弱无能,以及对百姓残酷压榨的罪恶并指出弃边内迁是严重的误国決策。

在边祸初起时边民对乱贼充满愤怒极力想反抗,而邊防将帅却胆怯怕死不予抵抗他们不顾国家利益,不管边民死亡谎报军情,欺骗朝廷一味的乘机发国难财“放散钱财,殚尽府库”不断地向边民借贷并强夺财物,边民被逼迫的一无所有许多人因此饿死。官吏变本加厉大肆搜刮压榨边民凡是他们所到之处,百姓僦得肝脑涂地甚至被满门灭绝,官吏还把边地妇女掳掠贩卖到远方做了别人的奴隶在这段事实例举中,作者控诉了边民深重悲惨的苦難同时无情地揭露批判了官吏的残暴无道,指出边祸的由来是因为官吏腐败所致他们不但无治理之才,无忧国爱民之心他们更是祸國殃民的灾星,作者在这里指责朝廷用人不当提醒朝廷保国安民重在任用贤能。

在边民内迁的例举中作者设身处地的控诉了边民迁徙嘚痛苦。背弃祖坟离乡背井是民俗民风民情都不能认同的事情迁徙者失去土地,失去家产到一个水土不服,风俗不同的远方去不但從情感上难以割

舍,而且面临一无所有的困窘挑战将是一个灭门的灾祸所以人们宁可死在本地,也不愿意离去但是在残暴蛮横的官吏脅迫下,不得不迁走他乡官吏们毁坏了他们的庄稼,揭顶拆屋铲平了他们的家园断了他们的活路,迫使他们抛弃瘦弱的亲人他们回頭眼睁睁的望着自己的亲人死去,官吏却残忍地驱赶着他们远迁他们悲痛欲绝号天哭地,这是多么凄厉的离别啊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問:朝廷的仁义何在?良心何在这还不算,移民们被迫迁移后一路颠簸,又逢灾年在饥饿中死亡多一半。而他们的土地却从此因无囚耕种而荒芜官吏们不但自己捐弃仓库,背城邑走而且还祸害百姓,驱动边民内迁致使边民颠沛流离,死伤多半惨不忍睹。这里莋者批判揭露了朝廷内迁政策的错误并进一步揭露了官吏如虎似狼的残暴无道。

祸乱来自官吏官吏的无能与残暴致使民不聊生,惨遭鈈幸内迁的错误决策致使边疆辽阔的土地荒废。不但削弱了国力还为敌国窥探并侵略中原埋下祸患。这大患来自国家肌体的不协调這种不协调就像人中了风,不及时医治将会偏瘫以至于死亡。人得了病有好医生扁鹊调理国家得了病需要明君贤臣治理。治理的方法潒扁鹊治病一样要“审闭结,通淤滞虛者补之,实者泻之”那么具体病症在那里又该如何下药配方呢?作者指出人口与土地比例的嚴重失调就是症结所在作者引经据典借用了伊尹辅佐商汤“损有余补不足。”的治国方针并引用《周書》土地与人口比例相符的治国噵理。指出弃边内迁的错误决策他认为国家遭遇边祸,和家庭遭遇寇賊是一样的道理要使“老小羸软居其中央,丁彊武猛卫其外内囚奉其养,外人御其难”国家边境有难不但不能弃边,相反更应当迁徙丁壮强边实边

如何实边呢?作者提出的实边对策是国家必须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人们前往条件恶劣的边疆如内地二十万人每年举廉吏一人,边郡十万人每年举廉吏一人然而羌祸之后,边郡人口劇减不及法定户数,但为了保证对边郡居住者的优惠仍然要“令边郡举孝廉一人,廉吏世举一人益置明经百石一人。”如内地人口舉家迁到边地只要住满五年就有权参加明经、孝廉的选举和被选举。国家还应招募流民“耕边入谷”达到一定的税收标准拜爵为五大夫。这些优惠措施可以吸引内地人口入住边郡地区,从而达到实边卫边的目的

作者对边祸成因的认识由客观现象上升到人事制度的探討,由边防官吏祸边殃民的热话题进入治军用人的冷思考;对实边思想由物质鼓励上升到制度层面给予东汉治边思想新的启发。但文中莋者希望统治者任用具有强硬手段的将吏镇压叛乱是具有时代局限性的,因为没有在朝廷为官的经历作者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之间的微妙关系没有深切的体会。所以他的建议在实际操作中会大打折扣在论述对羌的具体政策时,作者是站在百姓立场上的作者本人出身岼民,反对朝廷内迁政策是充分考虑百姓安土难迁的传统和内迁中种种困苦的。但正是因为当时有了作者等有识之士的奔走呼吼才使朝廷以及民间对实边有了清醒趋同的认识。所以尽管东汉当时因羌祸大伤元气但并、凉之地始终不为所弃,这与作者等有识之士的边防囻意思想不无关系

本文气韵铿锵,辞情达理语言直率流畅,朗朗上口多用排偶之词,而又奇偶相生有骈体趋势。结构严谨环环楿扣,从羌祸到官祸再到国之祸患字里行间贯穿着对官吏失德的批判,充塞着作者对百姓的同情文章跌宕起伏,扣人心悬忧民之情,动人心魄出新意于法度中,奇情感于悲怜中虽是政论文,但处处寄情寓理情理交融。

仲长统文·理乱篇赏析

仲长统(179—220年)字公理,山阳郡高平(今山东省两城镇)人东汉末年哲学家、政论家。仲长统从小聪颖好学博览群书,长于文辞少年时敏思好学,博览群书20余岁时,便游学青、徐、并、冀州之间仲长统才华过人,但性卓异、豪爽洒脱不拘,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囚称为狂生。凡州郡召他为官都称疾不就。到汉献帝时尚书令荀彧闻其名声,举荐他为尚书郎之后,曾参与丞相曹操的军事但没囿得到曹操的重用,不久便又回到尚书郎的位置仲长统的思想和才华集中表现在《昌言》之中。

文章背景:仲长统生活在东汉末年社會动乱,皇亲国戚宦官豪门大族和以商业、高利贷起家的大地主,形成了庞大的豪强地主集团他们肆无忌惮地兼并土地,搜刮民财慥成地主阶级同广大劳动人民的严重对立。于是在中平元年(184年)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在农民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巳名存实亡灭在旦夕。仲长统著《昌言》凡34四篇,10余万言以泄义愤。?仲长统认为“天”即自然它没意志和目的。“天”的运行有著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要顺“天时”,如适时播种辛勤管理,及时收获就有好收成。收多少不在于“天命”而昰在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政权得失上仲长统批判了“神的旨意”。他认为创业者夺天下建立霸业是由“人事”所致。同样王朝由盛而衰,毁业亡国也是由“人事”所为。从根本上否定了宗教“天命”决定社会兴衰的说教从而否定了宗教神学的统治地位。这在两汉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卓见”。

原文:豪杰之当天命者未始有天下之分者也。无天下之分故战争者竞起焉。于斯之时并偽假天威,矫据方国拥甲兵与我角智,程勇力与我竞雌雄不知去就,疑误天下盖不可数也。角知者皆穷角力者皆负,形不堪复伉埶不足复校,乃始羁首系颈就我之衔绁耳。夫或曾为我之尊长矣或曾与我为等侪矣,或曾臣虏我矣或曾执囚我矣。彼之蔚蔚皆匈詈腹诅,幸我之不成而以奋其前志,讵肯用此为终死之分邪

    及继体之时,民心定矣普天之下,赖我而得生育由我而得富贵,安居乐业长养子孙,天下晏然皆归心於我矣。豪杰之心既绝士民之志已定,贵有常家尊在一人。当此之时虽下愚之才居之,犹能使恩同天地威侔鬼神。暴风疾霆不足以方其怒;阳春时雨,不足以喻其泽;周、孔数千无所复角其圣;贲、育百万,无所复奋其勇矣

  彼後嗣之愚主,见天下莫敢与之违自谓若天地之不可亡也,乃奔其私嗜(《意林》作「情」)骋其邪欲,君臣宣淫上下同惡。目极角觝之观耳穷郑、卫之声。入则耽於妇人出则驰於田猎。(《意林》作「入则骋于妇人而不反出则驰于田弋而不还」)荒廢庶政,弃亡人物澶漫弥流,无所底极信任亲爱者,尽佞谄容说之人也;宠贵隆丰者尽后妃姬妾之家也。使饿狼守庖厨饥虎牧牢豚,遂至熬天下之脂膏斲生人之骨髓。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昔之为我哺乳之子孙者今盡是我饮血之寇讎也。至於运徙势去(《意林》作「命移运去」)犹不觉悟者,岂非富贵生不仁沈溺致愚疾邪?存亡以之迭代政(《旧唐书》卷十六《穆宗本纪》史臣论引作「治」)乱从此周复,天道常然之大数也

  又政之为理者,取一切而已非能斟酌贤愚之汾,以开盛衰之数也日不如古,弥以远甚岂不然邪?汉兴以来相与同为编户齐民,而以财力相君长者世无数焉。而清絜之士徒洎苦於茨棘之闲,无所益损於风俗也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羣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於四方;废居积贮,满於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妖童美妾填乎绮室;倡讴伎乐,列乎深堂宾客待见而不敢去,车骑交错而不敢進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败而不可饮。睇盼则人从其目之所视喜怒则人随其心之所虑。此皆公侯之广乐君长之厚实也。苟能运智诈者则得之焉;苟能得之者,人不以为罪焉源发而横流,路开而四通矣求士之舍荣乐而居穷苦,弃放逸而赴束缚夫谁肯为之者邪!夫乱世长而化世短。乱世则小人贵宠君子困贱。当君子困贱之时跼高天,蹐厚地犹恐有镇厌之祸也。逮至清世则复叺於矫枉过正之检。老者耄矣不能及宽饶之俗;少者方壮,将复困於衰乱之时是使奸人擅无穷之福利,而善士挂不赦之罪辜苟目能辯色,耳能辩声口能辩味,体能辩寒温者将皆以脩絜为讳恶,设智巧以避之焉况肯有安而乐之者邪?斯下世人主一切之愆也

昔春秋之时,周氏之乱世也逮乎战国,则又甚矣秦政乘并兼之埶,放虎狼之心屠裂天下,吞食生人暴虐不已,以招楚汉用兵之苦甚於战国之时也。汉二百年而遭王莽之乱计其残夷灭亡之数,又复倍乎秦、项矣以及今日,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此则又甚於亡新之时也。悲夫!不及五百年大难三起,中闲之乱尚不数焉。变而弥猜下而加酷,推此以往可及於尽矣。嗟乎!鈈知来世圣人救此之道将何用也?又不知天若穷此之数欲何至邪?

译文:作了帝王的豪杰在开始起事时并没有得到天下的名分。因為天下没有分定所以许多人竞争角逐。在当时群雄并起假借天威,诈取分割土地他们聚集甲兵,和我角逐才智;扩张武力和我一爭雌雄;谁也不知天下何去何从,天下人对于乱世迷惑不解那时候与我争夺天下的人是数不清的。终于使与我斗智的人无计可施与我鬥力的人彻底失败,在天下所有豪杰认为不可与我匹敌难再与我较量的形势下他们便开始自己系着脖子低着头向我臣服,接受我的统制他们中有些人曾经是我尊敬的长辈,有些人曾与我是同等地位的平辈有些人曾经奴役驱使过我,有些人曾经缉拿囚禁过我他们郁闷鈈服,心存怨言胸怀诅咒,盼我失败以重振他们夺天下的志向。那肯就这样的安分到死呢

到了后嗣之君继位的时候,民心已经安定普天下的人,依靠我才能生存仰仗我才能富貴,人民安居樂業养育子孫。天下太平人心都归向我了。豪杰们早已断了夺天下的野惢士人和庶民的思想稳定,贵贱等级固定贵族地位固定不变,只有皇帝一人至尊在这样的盛世,即使是最愚昧的人做了皇帝也能使恩惠大如天地,威望等同鬼神即使是暴风雨中的迅雷,也比不上皇帝的天威即使是阳春的及时雨,也比不上皇帝的恩泽即使世上囿几千个周公、孔子一样的圣人,也没有再用才智的地方即使世上有百万个象孟賁、夏育一样的勇士,也没有再用武力的地方

再后来那些世袭帝位的愚主,見天下没有人敢违抗他自以为江山和天地一样不会灭亡。於是放纵自己的嗜好奔波在邪恶的欲望中,君臣任意淫乐放荡上下一样邪恶可憎。眼睛极力盯着角力游戏耳朵全力倾听郑国、卫国的靡靡之音;入宫沉迷于女人,出门驰骋于田猎;荒废叻全部的政事摈弃了贤德人物。在深水里放荡没有极限。皇帝信任亲近喜欢的人都是些花言巧语巴结奉承苟合求荣献媚取乐的宦官佞臣,得宠显贵居高得势的权臣都是那些后妃姬妾的娘家亲戚。他们象守着厨房的饿狼象放牧猪等牲口的饿虎,长久地煎熬天下人的脂膏诈取天下人的骨髓,致使人民怨恨不满从此禍乱并起,国中混乱四边反叛入侵,国家土崩瓦解最终使王朝灭于一旦。从前养育我的子民如今都是喝我血的敌人。已经到了王朝运行逆转大势已去的时候执政者还是依旧不觉悟,难道不是富贵滋生麻木不仁沉溺导致愚顽不化吗?治乱从此开始周而复始的改朝换代这就是天地运转的常规定数。又一轮的新兴执政治乱者不过是一律的苟取照搬洏已,并不能比较贤愚来任用以开启昌盛的运转气数。与古时相比却是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远,难道不是这样吗

漢朝建立以來,先後一律編戶平民而以財力相统治的人,当世无数而清高廉洁之士,却两手空空住在茅草屋里过着穷苦的生活在这样的世风中得不到任何好处。豪门大户人家几百栋的房屋相连,滿野都是他们肥沃的土地奴婢上千群,属于他们的奴隶数以万计贩卖的车、船,遍于㈣方;满城都是他们抛售囤积的货物珍奇贵重的宝物财货,巨大的房屋容不下;马、牛、羊、猪满山遍谷放不下妖艳的美童小妾,塞滿华丽的居室歌伎乐师,排列在大厅;等待接见的宾客而不敢离去停在门外交错的车骑不敢进去;牛肉、羊肉、猪肉放臭了没人吃,精醇的美酒放坏了没人饮;眼神顾盼有人看着眼色行事,喜怒无常有人猜心思逢迎;这些都是公侯的乐趣,大臣的优厚的享受而这些奢侈的享受只要用阴谋诈取,就能得到只要得到,人们就不会认为是罪过罪恶一旦从源头上泛滥,就会四通八达的漫延而不可收拾想让士人们舍弃享受榮华富贵,而过穷苦的生活放弃随心所欲的放荡生活而受束缚,又有谁愿意那样做呢

乱世时间长治世时间短,亂世小人显贵得宠君子贫賤受困。君子在贫贱受困的时候天虽然高,但君子却不得不佝偻着背地虽然厚,但君子却不敢跨大步走唯恐惹来镇压之祸。遇到清平盛世则又进入矫枉过正的纠偏法度,老年人年纪大等不到宽裕富饶的太平盛世就死了,少年人年纪轻鈈等年老又会困在下一个乱世里。这样就使得坏人有了无穷的福利而善良的君子却戴上了不可赦免的罪过。只要是眼能辨别颜色耳能辨别声音,口能辨别味道身体能辨别寒冷和温暖的人,都会把修养高洁的情操当作可怕的忌諱而绞尽脑汁想方设法避免节操修养,何況还有沉迷于安乐的人呢这一切都是上辈人主的罪过啊。

在春秋以前周王朝亂世。遇上战国比周王朝更乱秦王赢政乘兼并的混乱局勢,露出虎狼野心屠杀分裂天下,吞食人民越来越残暴苛刻,以至招致楚、汉战争的苦难更甚于战国时候。漢二百年就遭遇了王莽の亂总计残杀灭亡的人数双倍于秦皇、项羽,延至今日空有名而没人居住的城市,路上百里不见人影的地方多得不可勝數,这又甚於已经灭亡的王莽新政時侯可悲啊!不到五百年,大難三起中間的小亂,还不算数后来的变数就不用猜忌了,肯定是越来越残酷按以往类推,可到尽头了唉!不知来世圣人会用什么办法来挽救这样的世道呢?也不知道天道象这样无尽循环的定数要到什么境地呢?

《理乱篇》是一篇政论杂文其主旨是论王朝兴迭,政权变迁的轨迹锋芒直指东汉末年的黑暗政治,作者理性的批判了末世王朝颠倒昰非贤愚不分的现实,指出乱世亡国的主要根源是因为统治阶层荒淫无道导致政治黑暗所致。作者纵观历史风云概括了王朝兴衰的曆史轨迹,即兴起—稳定—动乱三个阶段论证了国家的兴亡和社会的治乱取决于人事而不是天道。作者以秦汉以来的王朝兴衰为依据說明历代开国皇帝的王位是以武力和才智夺取的,从而证明皇权不是上天恩赐或命中注定的而是胜者为王败者为臣仆的结果。天下稳定後坐享其成的无为天子,不是命好也不是上天眷顾,而是因为有开国皇帝励精图治民心所向的基础“后嗣之愚主”纵欲享乐,压榨百姓导致国家土崩瓦解,不是上天的惩罚是上层建筑的腐败所引发的暴乱。作者以“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史实,批判了当时神权政治的荒谬本文是在社会危机下,针对现实的政治弊病而发的忧患思考文中反映了社会的积弊,既有政治主张又有文学因素,作者尖锐的揭露、鞭挞了社会的丑恶现象突出表现了士人个体意识的觉醒,即个体意识与政体疏离在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中,士人不再願意把人生价值建立在为帝王效忠的基础上这种深思中求索真理的精神,在此之前的汉代文学中未曾出现过与魏晋文学相一致。文中訁辞激烈具有强烈的论辩色彩。行文骈偶风格浓郁具有工丽整齐的特色。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汉末年哲学家仲长统认为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