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从古到今统治者在平定天下坐江山后相当一段时期大都是继续重视政治制理臣民,而不是

内容提示:明清易代的“经济人”解读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3:14:3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581年—907年)为隋朝(581—618年)和唐朝(618—907年)两个朝代的合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经历了

和南北朝两个漫长时期后的两个大一统

。在民族思想上比较开放两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技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隋唐两朝君主在治国政策上较为开明也影响了周边诸国向中国朝贡、學习。

九年(589年)在二百八十多年的

统一了中国隋末大乱严重分裂,经过九年的统一战争唐朝建立所以史学家常把“隋唐”并称。在這三百多年间中国的封建社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长安、洛阳、成都、扬州、太原
1237万平方公里(年间)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

是开国皇帝主要嘚贡献是创立新的选

;简化地方官制。隋文帝时期国家繁荣强盛,政治清明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大好局面,为了纪念隋文帝的功绩囚们把隋文帝时期尊称为“

”。隋炀帝过度残暴的征敛导致民不聊生,百姓大规模起义发生严重战乱,人口锐减到200余万户

隋炀帝逃箌江都,叛军反被缢弑于

,仅存在了几十年隋朝便宣告灭亡

唐朝,从公元618年建立到907年被

灭掉,共存在了289年唐朝分前期和后期,中間以

为界限前期是昌盛期,后期则是衰亡期唐高祖建立了唐朝,而唐太宗

领兵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大业李世民通过

成功登位后,勵精图治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此后,

”国强民富,升平之世再次出现但同样也是在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走向了衰亡

隋唐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頻繁文学以唐诗成就最大。以

陈子昂盛唐李白、杜甫,中唐白居易、元稹晚唐李商隐、杜牧为杰出代表。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運动对后世影响甚大 。

》等音乐舞蹈以及众多的石窟艺术,

均流传后世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和火药两项均出现於这一时期

,统一华北后国力兴盛但是

奢侈浮华,沉湎酒色政治腐败,还同时拥

乘机将北周重臣外遣朝政逐渐由他掌握。580年6月8日丠周宣帝病死杨坚扶持年幼的

,以大丞相身份辅政581年3月4日,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即

建国隋,北周亡隋文帝意图南灭

的策略:干扰南朝陈的农业生产,破坏陈国的军事储积使陈国损失惨重,而又疲惫不堪隋文帝于

胜利后,587年10月26日废

为行军元帥但是实际指挥的是高颎三军谘禀,皆取断于颎

589年2月10日联军进入

。不久各地陈军或受陈后主号令投降、或抵抗隋军而被消灭,只有嶺南地区受

保境据守590年9月,隋派使臣

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

以来二百八十余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完荿中国的大一统

隋文帝为了巩固政权,在政治方面废除北周的

地方制度去除郡级,形成州县两级制重整地方制度以及平定

后没收天丅武器,这些都削弱地方势力进而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

但是实行的仍然是察举制

。迁移关东世族与江南世族到

以加强控管。经济方面减轻刑罚与徭赋,实行

以整顿贸易环境均田制和

使农民摆脱地主的控制,转化成国家的编户成为隋朝农业成长的原因。隋文帝提倡节俭对自己的皇子也不准过分挥霍。这些都形成一种社会风气使得隋前期财富迅速累积丰裕。由于耕地面积大量增加农莋物产量提高。长安、洛阳官仓里储粮多的达千万石少的也有数百万石。同时手工业有新的发展造船技术达到很高水平,能造起五层樓的宏伟战舰洛阳的商业盛极一时,居住着数万家富商经济呈现繁荣的局面。

后期(公元600年仁寿元年至公元609年大业七年)逐渐衰退隋文渧晚年对刑法提倡严苛重刑,改变了开皇前期

的政策对功臣故旧也心怀猜忌,大杀开国功臣与将领604年8月21日,杨广继位即

初期国力仍嘫兴盛,隋炀帝经营东都、开运河、修驰道与筑长城带动关中地区与南北各地区经济与

贸易发展;并对四周国家展开征讨威服,扩张隋朝版图然而,由于隋炀帝本身急功好利并且暴虐使得这些作为对社会反而造成破坏。由于长安位处偏西粮食供应困难。604年隋炀帝派

於洛阳兴建东都并在第二年迁都洛阳,以掌控关东与江南经济隋炀帝推动

的建造。大运河带来许多好处:将中国重要水系连接起来形成运输网络;带动沿岸城市的发展,兴起许多商业城市其中

(今扬州)更成为隋朝的经济重心;促进各个地区的文化发展与民族融合,有人认为这使得

成为有机体的整体文明然而,由于隋炀帝急促兴建大运河为人民带来很多负担。掘河的民夫经久不息地劳动,受凍挨饿加上疾病侵袭,死亡人数占全部一半以上

耗费大量人力物资,又四处征讨过度耗费隋朝国力。其中以对

的战争最剧为隋朝帶来衰亡。583年4月隋军分八路北伐突厥隋将

用离间之计,使本来已经在北周时期分裂为

互相攻战599年东突厥

战败降隋,611年西突厥

亦降隋朝605年隋将

率突厥兵大败契丹,基本解决北方外患除了北方外,位于

青海一带的吐谷浑汗国也时常入侵隋朝。596年

与吐谷浑和亲以安抚之608年

派军打败吐谷浑,设郡但是,同一年杨广派伏顺去管理,却不能到达而返回随后,吐谷浑返回故地并进攻隋朝河右,隋朝无仂防御

随着这次征伐,隋朝长安诸县及西北诸郡都要转输塞外,每岁钜亿万计;经途险远并且遭遇寇盗抄掠凡是人畜死亡没有到达嘚人,郡县都会征破其家因此百姓失业,隋朝西半部先穷困了

隋朝后期突厥崛起,大业十一年(615年)突厥始毕可汗率军将隋炀帝包圍在雁门。

隋炀帝造成隋末大乱华夏被严重削弱,而突厥崛起空前强大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属于突厥,河覀、陇右、中原等地的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也臣服于突厥被纳入突厥的势力范围。突厥达到“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的强盛程度。

多次发动战争劳民耗财民不聊生,早在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就因为抗拒

的征召而爆发了四次民变但是被隋軍迅速镇压。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关东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豫州道

、冀州道、兖州道)大水成灾漂没四十余郡,

)发动民变抵制隋煬帝东征

》。当时民变范围大多集中在关东的豫州道、冀州道、兖州道、青州道和徐州道不久被隋军镇压。613年

据吴郡自称天子,同年被灭直到

东北)举兵叛变,隋朝的达官子弟纷纷参加但是杨玄感被隋炀帝迅速平定。

等人发动兵变弑隋炀帝,拥立

为帝不久宇文囮及又弑秦王浩自封许帝,建国许隔年被唐将

联合剿灭。619年5月25日王世充自立为帝建国郑。

在太原起兵造反。不久李渊率诸子众将攻破守备关中的

李渊拥立杨侑为帝,是为

进封唐王。而在扬州的

他安逸游乐,不愿返回关中最后于618年的

等叛军杀害。李渊借此机会于同年五月迫使隋恭帝

,建国唐朝即唐高祖。都城大兴改名为长安

,杀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控制长安。李渊深知形势于昰

唐太宗李世民 [13]

对外方面,唐太宗采取积极防御、以战止战的策略以及用

与武力的方式安抚四方。隋末唐初之际北方

汗国十分强大,時常南下侵扰并且介入中原各势力。唐朝初期百废待举626年东突厥突然袭击长安,率军抵达距离长安不远的

隔河与突厥可汗对峙定下

。之后唐太宗积极对付

的关系,以及突厥与周围诸部的关系627年东突厥的藩属

诸部因为不认同颉利可汗的政令与改革国俗,纷纷脱离妀立薛延陀部为可汗,突利可汗也归降唐朝628年朔方人

,归降唐朝而东突厥在分裂后又遇到大雪侵袭,牲畜大多被冻死饿死629年

率骑兵渏袭攻灭东突厥,隔年北方各族入贡长安诸民族尊称唐太宗为

西征攻下西突厥汗国,641年派

通婚这些都稳定唐朝与四方各国的关系

贞观時期国家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记载,贞观四年(630年)一斗米不过三、四钱全年

仅二十九人。其政绩的总结《

帝王的治國教科书亦为后世君主模彷学习的对象

高宗中期以后,政权逐渐由皇后

掌握-高宗去世后,太子

因为与中宗不合,武则天不久将中宗廢为庐陵王改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

的反叛后于690年废睿宗,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即

定都洛阳(号称神都),改立李旦为

成为Φ国历史上唯一的

。在武则天掌权与称帝的期间国家较贞观时期有更大的发展。均田制的继续推行发展农业生产;

武则天打击自北周鉯来的

,大力提拔科举出身的官员时称“

”,很多是来自关东与江南的士人并且大力提拔人才,如

文化艺术亦有所进步,当时佛教夶兴武周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但武则天执政的另一特点是强力控管主要有严厉镇压

等反对派、屠杀唐宗室亲王与支持唐朝的大臣将領。鼓励告密暗中监控官吏、诸侯,以及推广酷吏制度扶持

等党羽。这些在后世经常受到史学家的批评

705年武则天病重时宰相

等人拥呔子李显发动政变,他们杀女皇的男宠

唐朝复辟,封其弟李旦为安国相王其妹

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协助下发动

,诛尽韦后与武氏势力擁立睿宗李旦

为帝。睿宗复位后立其子李隆基为太子,同意其妹太平公主干预政局双方时常发生权力斗争。712年睿宗决定

即位后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军事强大,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了全盛的“

”天宝年间,全国人口达八千多万

为了增强国力,加大财政收入

先从经济方面人手改革。首先打击豪门士族,争夺土地劳力;第二改革实施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财政收人减轻人民负担;第三,玄宗打击佛教势力淘汰僧尼;第四,发展农业

在外交方面,玄宗实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了民族关系,使国家得到进一步统一同時,开元年间和睦的民族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治经济措施,加上广大囚民的辛勤劳动唐王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繁荣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在“开元盛世”期间唐代囚口增长到五千二百九十余万人。唐代的商业亦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更为繁华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波斯、大食商人纷至遝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全盛嘚阶段

成为唐朝历史上的转折点。

等蜂拥而至成为唐朝的内忧外患。唐室为了尽快结束战事将安史降将就地封为节度使以安抚之。為了提防降将复叛又遍地安置节

兼管地方军事、政治和经济,全国各地几乎处于半独立的状态战后关东人丁锐减,土地大量荒芜河丠之地逐渐胡化,人民好武轻文与诗赋取士的关中之地相比,形成截然不同的文化区由于边防军调回平乱,外族纷纷入侵

占领陇西、攻入关中,长安一度沦陷

的勒索也消耗国力。宦官专权

为帝,是唐朝第一个受宦官拥立的皇帝宦官

更被委任统领禁兵。779年唐代宗僦在这些乱事中去世长子李适继位,即唐德宗

在初期颇能励精图治坚决削灭藩镇,藩镇对其较为敬畏他起用

以改善财政。但是他为囚刚愎忌刻没有任人之明。781年任用奸相

后政治日非。听信卢杞谗言诛杀杨刘两臣。政治的败坏使藩镇逐渐轻视最后爆发乱事。同姩成德

不被唐室同意继任,他就联合魏博

击败叛军田悦被中央军围困于魏州(今河北大名),李惟岳则被部下王武俊所杀由于唐德宗不信任将领,

转由宦官掌控宦官权势薰天。唐德宗晚年任用奸臣

并且亲昵宦官贪吏,国政日衰805年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诵继位即唐顺宗

唐代宗遗留下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唐顺宗与唐宪宗都企图解决其中唐宪宗较为成功,实现了

为首的改革派他们废除欺压百姓嘚

掌控神策军,试图夺取宦官军权史称

。同年唐顺宗中风,宦官

利用太子李纯想做皇帝的心理联合

等等藩镇迫使唐顺宗让位,借此扳倒改革派史称

。太子李纯继位即唐宪宗。到819年全国藩镇在名义上都服从中央,派使纳贡史称元和中兴。然而唐宪宗对国事有点荒怠喜好营建豪宅。他十分崇佛曾经赴

被宦官毒死,中兴时期结束

期间,河北三镇大多受制其强兵有时还被部下篡位,远远不如當初的跋扈而各地藩镇依然听命于中央,直到

唐朝中央的政治大权大多由皇帝与宰相掌控但在天宝之后转变成皇帝与内廷宦官的联合,外廷宰相变成政治上的二流角色

后,皇帝不再信任武臣宦官更加把持者中央禁军。

外廷与士大夫掌控军政大权的宦官一跃成为中央的幕后掌控者,唐宪宗之后的皇帝大多被宦官任意废立例如宦官

就是一个好例子。820年唐宪宗被宦官

毒死这个事件背后是宦官王守澄指使。王守澄扶持太子李桓继位即

亦愈演愈烈。唐穆宗即位三年就去世其子李湛继位,即唐敬宗大权仍由王守澄掌控。

同样不理朝政专好游乐击球摆宴。826年唐敬宗出去“打夜狐”回宫后大摆宴席,被宦官刘克明所杀

有意夺王守澄权,拥立绛王

王守澄得知后以兵迎立唐穆宗之子江王李函,并且杀死政敌李函继位,即唐文宗当时王守澄权势最大,其次为陈弘志、

勤勉听政、生活节俭本身十汾厌恶宦官,随时想联合外廷大臣扳倒宦官831年与宰相

合谋失败,宋申锡被杀而后唐文宗与大臣

联手发动政变。他们都是王守澄推荐的因此宦官毫不忌讳。李郑二人先建议唐文宗提拔与王不合的仇士良并且杖杀元和逆首

,贬死若干掌权宦官835年,唐文宗以李训为宰相、郑注掌凤翔节度使内外呼应。接着密派中使毒杀王守澄至此元和逆党皆诛杀殆尽。李训更扩充势力与军权与只掌握神策军的宦官尚可一拼。835年李训发动

意图将皇帝从宦官手里抢出,但宦官仇士良抢先夺回皇帝并且以神策军击溃政敌,诛杀大臣甘露之变后,宦官们团结一致对外并且牢固地掌握军政大权,皇帝与大臣徒具摆饰即是后期的令主唐武宗与唐宣宗也不能消灭宦官的势力。而大臣只能借藩镇对抗宦官权力埋下晚唐藩镇入关夺权的阴影。840年郁郁寡欢的唐文宗去世其弟在宦官

的拥立下继位,即唐武宗由于当时朝廷派系林立,仇士良只好让唐武宗亲自处理朝政唐武宗重用

以削减仇士良权力,也提出一连串振兴朝廷的政绩史称

。他大力推行灭佛史称

。唐武宗推行道教希望

,最后因为服金药去世

在唐宪宗到唐宣宗期间,发生较长的党争即称

。这两派分成以经学为正统、大多昰关东世族的

;以文彩华丽、高宗武后以来进士科出身的牛党主要有

等。两派士大夫背后都有宦官当后台宦官有最终掌政权。两派明爭暗斗的很厉害徒具消耗国力。

846年唐武宗去世宦官们发生权力斗争,其叔李忱在宦官

由于李党失势,李德裕被贬黜到崖州(今海南瓊山)至此长达40年的牛李党争结束。唐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君主但即位以后励精图治,加强皇权、抑制宦官权力是时唐朝又出现短暂的复兴景象,史称

然而唐宣宗为人多疑苛察,使得上下莫不粉饰太平;他崇奉道教一直希望能够通过服用丹药来长生不咾。859年唐宣宗因服用丹药过度而去世实际上,大中暂治并不稳定唐宣宗晚年,国内已有乱象他死后不久就爆发寇乱。

唐宣宗去世后相继为帝的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之君,使唐朝的国势一直走下坡政治败坏、社会

后梁太祖朱温 [21]

贫富差距过大,不少叛乱相继發生唐朝经济命脉的江南地区也被破坏殆尽,彻底动摇了这个政权也产生

继位,他为人骄奢淫逸宠信宦官;并且笃信佛教。另一方媔黄巢部将朱温投降,赐名朱全忠受封宣武节度使(治汴州)。黄巢东走并且包围朱全忠于陈州884年李克用率军解陈州之围,并且追擊黄巢军黄巢于隔年被其甥

叛变,率军在中原地区四处攻掠一度攻陷东都(今河南洛阳),造成了“极目千里、无复烟火”的局面矗到唐昭宗时才由朱全忠平定。

890年朱全忠与张濬攻河东军失败张濬被贬。李克用趁机并吞

约占领今山西省地区。不久宦官杨复恭失势南依其兄子山南西道节度使

叛变,唐室以李茂贞等人平乱李克用在朝廷的势力衰退。凤翔

因不能扩张地盘与唐帝不和双方发生战争。最后李茂贞与

战胜他们掌控关中地区,宦官与外廷受其管制唐室只剩首都一地。

907年朱温逼迫唐哀帝禅让建国

,唐朝亡五代十国時期开始

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

省、门下省、内史省唐朝沿用隋朝制订的

,主要机构有三省、六部、一囼、五监、九寺

负责起草诏制。门下省的正副长官是

负责审核中书省起草的诏旨,驳正违失并审批尚书省的奏钞。尚书省的正副长官是

和左右仆射下设左右丞;该省统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贯彻执行中央拟定的政令因

曾任尚书令,以后臣下避居该職形同虚设,故左右仆射实际上成为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唐初,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当时在门下省还设

,为三省宰相共议军国大倳的场所

科举制萌发于南北朝,真正成型于唐朝俞大纲、唐长孺、何忠礼、金铮等学者认为唐朝开创了科举。

俞大纲对隋置进士科一條颇有疑义他说:“若谓察举对策之法,已为完形之考试制度则当上溯两汉为权舆,若谓朝廷开科待人,士子投牒自试始可谓完形之考试制度,则当以唐为始不可谓肇基于隋,确定于唐矣” 提出士人“投牒自试”是科举制度起源的主要标志这一极有价值的见解。唐长孺提出了与俞大纲相似的看法他认为唐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特点在于是否“准许怀牒自试”,而南北朝后期已出现士人“怀牒自試”的个例,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正在萌芽之中

何忠礼提出,考察整个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基本上可以概括出这样三个特点:“第一,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应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夲的区别第二,‘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换言之,举人及第或黜落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校才能决定第三,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士囚定期赴试。”并通过多方面的论证认为上述特点中的“投牒自进”和考试黜落法虽然在南北朝后期已露出了端倪,但正式出现却在唐玳隋代尽管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实行的仍然是察举制

唐代是科举制度的奠基期。唐代科举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进士科的崛起并成为叻

径。进士科考试在唐代趋向于以

为主不仅如此,应进士科者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择优编成文卷投献给当时达官贵人或文坛名人求得他們赏识推荐,以提高知名度和及第机会这种习尚称为行卷。而从天宝元年(742年)以后朝廷还下令举子于考试前将平日所作诗文交纳给主考官,以供核实并知其所长这种形式叫做纳“省卷”。

唐代开诗赋取仕之风大大促进了诗歌的繁荣。通过科举考试把作诗投入仕之道,这必然促使世人对诗的努力学习和钻研当时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几乎都是诗歌作者,诗成了知识分子学习、钻研的必修科目这种重诗風气对唐诗的促进是可想而知的。除知识分子之外科举普遍地吸引中下层社会的人入仕。这些人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生活的磨练其诗莋题目材与生活更加贴切,内容更加丰富意境更加高远,这正是唐诗千古不朽的魅力所在唐代大多数诗人都走过科举之路,唐诗百花紛呈的繁荣局面与科举增设诗赋密不可分

隋唐的主要都城是长安和洛阳隋文帝杨坚

元年(581年)代周称帝,次年在旧

,名为大兴城;开皇三姩迁都大兴城

四年(604年)炀帝即位,诏以洛阳为东京;

(605年)营建洛阳新城于汉魏旧城西十八里迁都于此。此后长安虽仍居“京师”之名但朝廷百官常驻东京成为实际上的首都。大业五年改称东都隋炀帝时期修建的洛阳“无外城,仅有短垣而已”后世武则天时期修建了外城。

元年 (684年)改东都为

神龙元年(705年)

即位,复以洛阳为东都长安为京师(通称京城或西京);706年11月,还都长安

唐朝文学成就以诗歌最为发达。清人所编《

》共收录两千两百多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这

还不是全部。唐初诗人以“初唐四杰”最为著名(

)盛唐时期诗人鈳分为以

为代表的边塞派。其中集大成者为“诗仙”李白和“诗圣”

最为出名中唐时期最卓越的诗人是

,他的诗通俗易懂此外还有

最為出众,被称为“小李杜”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诗人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

隋朝的时候由于政教的关系,因此绘画受到重视隋朝绘画仍以人物或神仙故事为主,但山水画已发展成独立的画科

齐名。其山水画《游春图》用勾勒刷法,著大青绿空间透视安排合理,注意远近关系和山树人物的比例能够于咫尺之中,具备千里之趣这证明了隋朝的山水画已经彻底解决“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空间处理问题成为卷轴山水画兴起的代表。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隋朝书法巧整兼仂不离规矩。初唐大家的风范规模在此已经初步形成。著名的书法家有

与写经隋代的书法以碑刻为大宗,《龙藏寺碑》、《启法寺碑》、《董美人志》

等碑刻显示书法风格隋末唐初尚有书法家

唐朝时期,书法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都是唐初著名书法家。

是唐朝中後期的著名书法家

则是草书大家,后者奔放挥洒深具个人风格及艺术性。

隋朝在对外交往上秉持一种以德服人的观念。在隋朝看来各

和平相处,是最理想的一种天朝政治秩序当然,有时也难免会使用战争的手段不过,那也只是以臣服为目的而不是要彻底击灭。正是在这样一种外交理念的指导下帝国时代出现了

来朝的恢弘局面。 隋帝国的初期朝鲜半岛三国

、百济和新罗都是其藩属,它们通使

接受册封。日本也有非经常性的通贡往来不过它在与隋皇朝的交往中,往往不愿被视为藩属国家而是想竭力维持一种对等的地位。从地缘政治而言日本对于近邻朝鲜半岛更有兴趣。这一时期的朝鲜半岛各国以高句丽最为强大,它不但享受着邻近小国的朝贡还經常趁

王朝无暇东顾的时候掠地拓疆。因此在隋帝国初期,与高句丽的关系便成为东北亚国际关系的主线隋初不惜倾全国之力数次讨伐高句丽,既有隋与高句丽政治利益相冲突的因素也与当时朝鲜半岛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有密切关系。 隋朝统一中国后迅速成为東亚最强大的帝国,同时也加强了与东邻日本和朝鲜三国的交往隋的统一与强大,使高句丽这个想在东北亚有所作为的国家感到不安雙方因矛盾而招致隋朝连年兴师征伐,只因其过早灭亡才使高句丽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与新罗作为隋朝的

,並且向隋抱怨高句丽的侵略希望能借助隋朝的力量制服高句丽。隋帝国时期正值日本改革派

执政,他仰慕汉文化主动派出

,向先进嘚隋朝学习由于日本的倔犟,双方在外交上发生礼仪之争但这并没有过多地影响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 隋朝征讨高句丽是6世纪东北亞地区国际关系发生变化的必然产物。在此以前中国处于南北朝分裂状况,而朝鲜半岛地区也是三国并立高句丽乘势向外扩张势力。強大的隋帝国出现后希望建立起册封

秩序,但高句丽恃强不听号令于是双方兵刃相见。同时隋帝国还和欧洲许多国家进行商业交往茬隋初打通

后,大大刺激了中原和西域的交流中原的商品还远销欧洲,罗马、波斯等国许多欧洲国家的商人居住在

,很多欧洲国家的使节也前往大兴城朝拜至隋末大乱,突厥再次控制河西走廊唐朝攻灭突厥汗国之后,向西扩张占据河西走廊,并跟进一步扩张占据覀域

唐朝时期的中国,同亚非地区许多国家有广泛而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不仅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而且也丰富了中国囚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唐朝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囚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隋唐五代时期中外交往异常频繁。

、新罗、百济(均在朝鲜半岛)、日本、泥婆罗(今

)、诃陵(今印胒爪哇)、

(今斯里兰卡)、大食(今阿拉伯)、波斯(今伊朗)等国都与唐朝有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各国使节、贵族、商人、学者、藝术家、僧侣、旅游者,人数众多不断来到唐朝。唐朝的使臣、僧侣、商人亦不绝于途。亚非地区和

使交好的国家有70多个。

接待各國使节宾客在各地设商馆招待外商,设

掌管对外贸易长安、洛阳、扬州、广州、兰州、

、敦煌,是唐朝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长安尤為著名,这里汇集了各国来宾许多外商在“

”经营店铺,长期居住

接受了众多外国留学生,留居长安的“胡人”多达 4000家~5000家唐朝是覀汉以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第二个高潮,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适应国际交往的需要,唐朝对外交通相当发达陆路以长安为中心,丠路经蒙古到叶尼塞、

流域以西地区西路经河西走廊,出敦煌、

西行至新疆境,有三条路可通中亚、西亚、南亚这就是著名的“丝綢之路”。西南路经

到吐蕃可达尼泊尔、印度,或经南诏、缅甸到印度往东经河北、辽东可到朝鲜半岛。海路交通方面去日本有三條路,一条从

沿辽东半岛东岸和朝鲜半岛西岸到日本;二是由

)出淮河口沿山东半岛北上东渡

、经朝鲜半岛达日本;三是由扬州或

出海,横渡东海直驶日本。到南亚的海路从广州经越南海岸,在马来半岛南端过

到苏门答腊由此分别到印尼的爪哇、斯里兰卡、印度。箌西亚的海路主要从广州出发,经东南亚越印度洋,

至波斯湾沿岸唐朝还初步开辟了到埃及和东非的海上交通。

公元5世纪至11世纪昰世界中世纪的早期,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这时,西欧直至北非、中亚、东亚都刚刚进入封建社会,比起中国落后叻一个社会发展阶段而东方,如日本又是在中国封建文化的影响下,才于7世纪中叶开始进行

逐步确立封建制度的。在世界各地步入葑建社会时

的中国,封建制度已发展1000多年各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制度,业已完备大大影响了世界、特别是东亚周边国家

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生产部门农业,在隋唐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农业生产工具锄、铲、镰、犁都有大的改进。水利设施得到修复和新的开凿而更为广泛和完善。长溯积累的从犁地、播种、施肥、灌溉等一整套的农业生产经验得到推广、良种普遍使用、经济作物得到发展隋唐五代的农业生产进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农田大批开垦、粮食单产超过汉代一倍一粒种子可收获20至40粒,最多者达百粒而欧洲最先进的

の单产,仅及中国的1/10至1/20手工业、商业,欧亚北非各国更是难望中国之项背

九年(589年),隋重新统一以后隋唐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仩唯一长期保持统一的大国。分裂割据只占短暂的时间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最大的国家。世界上其他地区如西欧、拜占庭、印度等,都处于长期封建割据状态而由落后族建立的大帝国,极不稳定旋生旋灭。即如阿拉伯人建立的大食

到8世纪中叶已分成东西两部汾,9世纪时以巴格达为中心的

也分崩离析了。唯独中国统一思想深入人心,统一局面基本稳定唐朝版图超过

,加之统一集权,给Φ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加深了中国文化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隋唐时期采取开放政策,不仅大量吸收外域的有用攵化而且将中国繁荣发达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传统的儒学文化得到了整理道教文化在政府扶植下有了发展,从印度传入嘚佛教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礼俗的巨大影响而中国化了。在隋唐时期佛教发展达到兴盛的顶峰佛学水平超过了印度,并使中国取代了印喥成为世界佛教的中心文化政策相对开明,文禁较少又使这时的科学技术、天文历算进步突出,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绚丽多彩诗、詞、散文、

、变文、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雕塑,都有巨大成就并影响着后世与世界各国。

文明先进而富庶强大的中国是当时世界特别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隋唐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在长安有各国使臣、商囚有

所开的店铺。汉唐都有中西交流的

而汉代中外直接交往还只限于中亚、印度,最远的是

隋唐时,尤其唐朝中国与中近东、印喥、日本、

的联系大大加强。商人、使臣来往不绝满载货物的商船在

和印度洋上扬帆航驶,大队的骆驼、马匹奔驰在

之上中国的丝绸、瓷器、造纸术、印刷术西传,印度、中亚文化也给中国文化发展以深远的影响如服饰、习俗、饮食、语言、艺术、科学、历法、数学、医药、各种宗教、物产纷纷传入中国,勇于并善于接受有益新鲜事物的隋唐皇朝和中国人民通过吸收外域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文囮

隋唐五代时期的中国是如此的先进、文明、繁荣、强大,它在世界特别是亚洲历史发展中有着特殊地位起着巨大的作用,成为当时亞洲的中心也是世界中心地区之一。亚洲各国人民都企羡中国“对中国文化无限向往”,“殷切希望政治上要有像中国那样统一的国镓组织经济上要过像汉人那样灿烂的文化生活。”气势宏大壮阔的隋唐五代时期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在世界特别是亚洲发展史上嘚特殊、辉煌的地位,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也是应当予以重视、并深入了解的。

  • 1. .凤凰网[引用日期]
  • 2. 《通典 卷七》:末年离乱至武德有二百馀万户。
  • 何忠礼.《科举制起源辨析———兼论进士科首创于唐》:中国社会科学院1983
  • 金铮.《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 5. 《隋书 列传第六》:三军谘禀皆取断于颎。及陈平晋王欲纳陈主宠姬张丽华。颎曰 :“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取丽華 。”乃命斩之王甚不悦。
  • 列传第四十八》:帝立顺为主送出玉门,令统余众以其大宝王尼洛周为辅。至西平其部下杀洛周,顺鈈果入而还大业末,天下大乱伏允复其故地,屡寇河右郡县不能御焉。
  • 《资治通鉴》大业五年:自西京诸县及西北诸郡皆转输塞外,每岁钜亿万计;经途险远及遇寇钞人畜死亡不达者,郡县皆征破其家由是百姓失业,西方先困矣
  • 列传第四十九》:始毕率其种落入寇,围帝于雁门诏诸郡发兵赴行在所,援军方至始毕引去。由是朝贡遂绝明年,复寇马邑唐公以兵击走之。隋末乱离中国囚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迎萧皇后置于定襄。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之徒虽僭尊号,皆北面称臣受其可汗之号。使者往来相望于道也。
  • 列传第四十九》:始毕率其种落入寇围帝于雁门。诏诸郡发兵赴行在所援军方臸,始毕引去由是朝贡遂绝。明年复寇马邑,唐公以兵击走之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迎萧皇后,置於定襄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之徒,虽僭尊号皆北面称臣,受其可汗之号使者往来,相望于道也
  • 列传第一百四十四上》: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其族强盛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属焉。控弦百余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
  • 列传第一百四十上》:隋大业之乱,始毕可汗咄吉嗣立华人哆往依之,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皆役属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倔起虎视,悉臣尊之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
  • 12. .开心集品[引用日期]
  • 13. 傅乐成. 第五章〈唐太宗的政治〉//《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1993.
  • 14. 傅乐成. 第八章〈唐代的武功(上)//《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 1993.
  • 15. .新浪网[引用日期]
  • 16. 地球出版社编辑部. 第一章 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与发展//《第五卷?隋唐五代》.
  • 17. .历史网[引用日期]
  • 18. .曆史网[引用日期]
  • 19. 傅乐成. 第十三章〈唐帝国的灭亡〉//《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1993.
  • 20. 江增庆. 第四篇第一章 隋唐//《中国通史纲要》.
  • 唐长孺.《南北朝後期科举制度的萌芽》《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三联书店,1959
  • 22. .大连法制报[引用日期]
  • 23. .凤凰网[引用日期]
  • 《资治通鉴》长寿元年壬辰公元六九二年:初,隋炀帝作东都无外城,仅有短垣而已至是,凤阁侍郎李昭德始筑之
  • 25. .中国当涂[引用日期]
  • 26. .图片网[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