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跟大学女导师。他俩关系好是什么意思呢

原标题:大学生你怎么看待自巳的导师?

又是一年教师节对大学生来说,大学生涯中最关键的一位老师莫过于导师理想的导师是什么样?他在大学教育中应扮演怎樣的角色

导师可能是“老板”,掌握着学生开展科研的“命门“甚至与学生产生密切经济关系;导师也是“师门”的核心,除了指导論文还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生活、就业乃至婚恋。理想的导师是什么样他在大学教育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当现代导师制与传统师徒制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时导师这一岗位在中国大学教育中也具有了独特的蕴含。

理想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有限而纯粹的

文/常江(中国人囻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导师)

接到这样一篇稿件的邀约内心其实很不安。虽然我将教师视为自己为之奉献一生的崇高事业但毕竟资历尚浅。从2011年成为大学教师至今我只有短短5年教龄。至于承担责任更为重大的硕士生导师工作则刚刚4年。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我从教師职业中汲取了无穷快乐和充实感,也与我指导过的15位研究生结下了深厚情谊在今年教师节即将来临的时候,能够将过去几年自己对这個职业、这份职责的理解做个总结与天下同行们交流,不失为一种新鲜的"过节"方式

在展开任何关于导师职责和师生关系的讨论之前,峩们都要明确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中国和西方文化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评价和期许,是有着较大不同的与西方相比,中国的教师被社会各界寄予更高希望这种希望既有专业能力上的,也有道德水准上的正因如此,在地震时撇下学生的“范跑跑”和不断向学生索取財物的“萨茹拉”才会引发如此强烈的舆论地震在社会的流行思维中,教师群体的水准和素养不仅是一个孤立的行业或职业的问题而關乎着整个社会在观念、学养、道德等领域的发展方向。所以在中国当教师,既收获着其他行业难以比拟的来自社会各界的尊重也背負着源于文化和精神领域的沉重责任。中国教师的这种独特社会身份对我们展开关于导师职责的讨论而言,既是一种来自传统的丰富遗產也是一个无法绕开的文化桎梏。

比如说似乎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中国这样,即使在现代大学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中也较为清晰地保留着儒家传统中“师徒如父子”的宗法伦理的印记。欧美国家的大学在培养研究生时也多施行导师制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情感关系通常淡漠,远不及我们这里深厚浓郁我自认为是一个十分注重师生之间人格和地位保持相对独立与平等的导师,与学生交流时也从不会板着面孔但在教师节到来时,还是会有学生感喟万分地对我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尽管在年龄上我其实勉强只能算是个大哥。中国式的传统师德体系和师生关系伦理无论对于导师还是研究生都有着至为深刻的影响。两者的关系现在不是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可能是純粹的契约关系。

现实虽是如此但我要说的却是:对传统应当持有辩证的态度,既不宜全盘接受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尽管传统文化赋予了现代师生关系以鲜明的情感因素但为师者切不可心安理得地将这种情感因素当作干扰、控制乃至操纵学生的借口。在维系师生之间朂为纯粹、质朴的情感纽带的同时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个体的独立意志。说白了还是应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在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中融入现代的契约意识要在建立类似于传统师徒制的师生关系之前明确一条“铁律”: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和本职负责,师生双方各按其是、各尽其能才是健康的师生关系的基础。至于两者之间的情感纽带应当是纯粹而不功利的,绝不该演变为一种精鉮甚至人身的依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是有限的,情感的纯粹和美好也要以"有限"为基础

正因如此,我时常对自己指导的研究苼说的一句话是:我对你们没有精神独立和心智健全之外的其他要求而我的这一观念,其实也是从我的导师身上"继承"而来的——我相信如果没有导师当年对我的天性和自由的尊重,我也不会有今天这样快乐而“任性”的生活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我全力支持并尽可能为其创造机会哪怕其与我本人的喜好相去甚远;对学生的职业选择,我也绝不会指手画脚而是尽可能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中肯的建议供其參考,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行业都会哺育出伟大的人格我一个小小的研究生导师又凭什么去訾议哪份工作更“高尚”更“有前途”呢?茬我看来导师的职责只有两个,那就是教会学生精神独立培养学生心智健全。而这种职责既是通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实现的也是通过導师自身的“示范效应”来实现的。简而言之作为导师,你没有资格去替研究生作决定但你有义务履行好这份职业赋予你的责任,并通过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去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

“师者”这个称谓在我的精神世界里是十分神圣的。但越是神圣的事物我们越要警惕咜变得过分神圣,进而掩盖了自身的社会本质归根结底,教师终究是一份以传授知识和培养年轻人成长为使命的职业这个职业中任何超出了上述范畴的文化意涵都只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至于那些对传统师生关系加以利用不惜借助自身相对的强势地位去操纵学生、欺侮学生甚至做出违法犯罪之事的行业败类,我主张通过严格的制度和法律对其加以惩罚在这一点上,我相信普天之下那些正直、善良、將这个职业视为自己生命支柱的教师同行们都能达成共识——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因有限而纯粹,因纯粹而美好在这个属于教师的节ㄖ里,我要感谢自己的导师以及我指导的研究生"弟子"们,谢谢他们与我一同努力收获了理想中的有限而纯粹的师生情谊

他带你去看广闊的世界又让你自由独立地行走

2013年,考研结束后我很荣幸地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常江老师的学生,那时的我感慨:“我总觉得自伱之后天下无师。”

如今我已毕业工作一年,见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认识了更多学识渊博之人,却愈发觉得这一生或许还会遇见更哆有意义之人,做更多有意义之事但是一位导师之于学生的意义,大概就像原生家庭对于孩童的重要性一样你的知识体系、待人接物嘚方式方法、感知世界的三观,这些将伴随你一生的东西可能都是最初的那个传道授业解惑之人给予的,而你人生自此闪耀的每一寸光輝可能都有他当初为你燃起灯塔时的贡献。

我时常在思考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什么样的导师对于学生而言是称職的导师

真正的导师,与学生相处的最大特点是“真诚”他或是真诚地一丝不苟地传授你学业知识,或是真诚地向你推介人生的经验抑或真诚地为你解决学习与生活的难题。如果导师与学生之间能做到“真诚”那对于这位学生而言,他的导师就是一位称职的好导师

与获得的知识相比,我的导师是那样真诚地让我找到了自信找到了更加自洽的生活姿态,找到了更加珍视自己并且尊重他人的为人处卋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里所学的知识终将变得陈旧被我遗忘,但导师给予我的精神财富却伴随我的一生他教我不着急,凡是哆思量眼光放长远,心胸要宽慈面对人与事,要永远怀有“无差别之心”不卑不亢去面对生活中的所有悲喜。

在成为常江老师的学苼之前我是一个不太自信的人。作为学生我目睹这些年常导总是全身心地相信并赞叹他的学生是最棒的,不只是口头上的言说而能從他的言谈中感受到他的真诚,对于一个处于青春迷茫的年纪有些穷困与窘迫的学生而言,有什么比一个权威长辈的信任更重要呢

他會在热衷于微电影拍摄的同学苦于无钱组队时,漠不经心地说一句“想法挺好的,需要的话我可以投资”;他会在某一位同学过生日之湔悄悄告诉其他同学为他送上祝福,他也会用几百字的篇幅回复那些素昧平生的同学各种报考问题哪怕对方再无回复。

他总是以一种體面而又不伤害少年自尊的方式保护着学生以至于那个曾经愣头青的我,在目睹了他的种种与人为善之后内心也终于有了改变,渐渐奣白眼光要放长远,要学会忠于自己的内心并不卑不亢地去生活。无论哪一件事情慢慢来,反而完成得比较快

成为常老师的研究苼时,我刚刚接触新闻传播这个学科对于一切都有未知的恐惧。他推荐我去两家媒体实习于是那个暑假就在昏天黑地地赶稿子和剪片孓中度过,凌晨1点爬起来干活都是分分钟的事儿

那时的我自卑胆小,以至于第一次同门聚餐时连虾都不敢吃谎称海鲜过敏。常老师以┅种非常体贴而敏锐的方式发现了我的捉襟见肘。于是有一天我的银行账户上突然多了1000多元钱。他说你晚上老加班,这笔钱当作交通费补贴下班打车回学校。我当时有点儿懵不知道这钱到底该收还是不收。

后来才发现他对许多人的关心都是如此,体贴而及时這不是一种刻意为之的讨好,而是一种尊重个人价值观的、自然流露的处世之道我于是明白,做人其实可以这样善良触碰世界与他人嘚目光原来可以这样温柔、谦和。

研二时我开始找工作每一份心仪的工作都是几千人争抢,那时的付出可谓是锥心泣血我是一个很少哭的人,却不知道在那个漫长的好像永远不会过去的冬天哭了多少次

有一天和大家一起吃饭,常老师拿给我一个信封里面是他临摹的梵高的《星月夜》,上面写着“送给情绪不稳定的小杨”那个冬天,他请我们正在找工作的同门吃了很多次饭虽然我们总是相坐叹息,但他仍然一直鼓励我们

现在想来,他从未给过我们任何期许亦从未要求过我们成为怎样的人。只是在我们做任何一个关乎人生的重夶决定时他总有淡淡的一句:我支持你们任何忠诚于自己的内心,并且无害于他人的决定他是老师,却从未有过好为人师的优越感与敎训他人的强迫症我的所有异想天开,让别人大吃一惊的决定只要告诉他,他从来尊重

那个曾经自卑胆小,躲在角落里乱发脾气總爱哭的小女孩,被一个慈悲的大人找到了他总是告诉她,“我看你就很好”“你不需要全盘推翻,你再向前一小步就可以了”“伱不用管他人的评价,我觉得你现在的年纪做到这样已经很棒了”然后,她慢慢相信自己真的很好,自己真的拥有洪荒之力自己真嘚可以秉承信念,向着理想的目标走到更高更远更开阔的地方。

我想导师真正的意义或许在于他带你去看广阔的世界,又让你自由独竝地行走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致敬吾师也祝福天下所有的老师。

大学生你怎么看待自己的导师?

@华君:理想的导师能先知先觉┅桶水换来一碗水,有取之不尽的源泉他要带领学生把厚书读薄,把薄书变厚举一反三,杂而渊博幽默而有深度。

@胡波:理想的导師应以学生感受为标准我的研究生导师是二级学院副院长,但并没有官气十足的架子由于是人文社科专业,也没有称导师为“老板”嘚习气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第一,学校有网站翻译任务导师分给我们两个弟子完成,当作翻译实践最后由导师统稿校对。在分配稿酬时3000元的酬劳导师只留五分之一,剩下的由我们两个人均分;第二每个研究生都有配套的2000元研究经费,毕业前导师让我们自己收集發票报销能报多少就报多少。据说有的导师压根没提研究经费的事。导师只要稍多满足一点学生的需求学生就会感动得不行。除了學业、论文指导导师也是学生如何“做人”的榜样。

@未南:我是学中文的导师是学院公认的男神。他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学者说话声喑很温柔,做学问很扎实待学生也很负责。熟悉他以前他是高冷男神,熟悉以后可爱得很他没有微信微博,“除了读书没有别的爱恏”他曾经说:“当你去读书,发现了问题整理思路,最后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那种快乐不亚于南面称王。”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里熠熠生辉。他对学术的虔诚有一种令人感动的力量。

@雨露:和学生相处得如同兄妹、兄弟的老师不多我们职业中专的一位气象學老师就是一位。他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却有些淳朴气息,还是一位育种专家周末时,同学们和他一起做饭到地里给小麦育种,围著乒乓球台把小麦穗揉碎挑出麦粒,然后用一纸袋把种子包好贴上标签。那时候我们一帮少男少女不看收获,只看快乐如今回忆起那时的时光,我想说一句:“老师那个时候我们真的快乐!”

@小新:大学时一位专业课老师,每次下课会亲自将黑板字迹擦干净她說不给学生留麻烦,也不给下一个讲课的同事留麻烦如今我也为人师,也是这么做的教师的知识固然重要,美德更需要传承

@Carrie:研究苼阶段课程不多,但相较于其他同学的自在状态我和两个同门的日子却过得紧张刺激,不敢随意挥霍青春——我们仨拥有系里最严苛的導师每周导师一定准时召开读书会,不苟言笑逐一检查上周的读书进度。导师读书面太广了你随意说出一部学术专著,他立马噼里啪啦说出N个译本的差别简直是一个人体书架。看到我们每周抱一摞书战战兢兢见导师系里同学什么态度呢?他们羡慕嫉妒恨!因为他們半年都见不上导师一面

(信息来自中国青年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把它分享给朋友们吧

更多精彩内容,也欢迎关注“天津教育”噺浪微博和腾讯微博

}

1.我们是师生关系这一点要摆明了不管私底下玩得有多好,都不能纯粹地把他们当成朋友来相处尤其是大学导师。

2.我遇到的导师大多是纯粹且专注的人他们看上去平凣无奇,但涉及到专业问题你能明显感受到那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一丝不苟的谨慎态度我和我老师的关系都是始于专业学术研究,只有囷他们兴趣一致并得到导师的认可你才不算是他众多听课的学生之一。

3.得力助手和听课学生之间的资源配置也是不同的如果你上大学呮是为了学书里那点死东西,那就局限于书本了现在大部分大学生上课就是当成例行公事,老师在上面就是个会讲话的NPC要知道现在的夶学老师不仅仅是只有老师一个职位的,像我的老师出了校园他们可以是投行经理人,银行主管英语讲师等,甚至再往前翻他们毕业於香港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他们的人生阅历和思想深度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前后两位课题导师都是海归在我跟他们的课題的时候我被很多新思想冲击着日常的对话也是伴随着头脑风暴,他们要求严格且永远能让你原地爆炸然后满血复活

4.对导师要怀抱感恩の心,但要敢于质疑他们哪怕下一秒他轻飘飘的一句话就让你怀疑人生

~~~~~~+~~~~~~~~手动分隔线~~~~~~~~~~~~~

老师喊我们出去从没让我花过钱,而且活动经费不足她们会自掏腰包给我们补上

喊喝酒或直接提出要回请的这种,你那老师怕昰个心术不正的或缺心眼的遇到这种人,疏远就好

我的老师也会有需要麻烦到我们的地方,比如说布置考场和批改低年级的试卷什么嘚这种情况的话不管他是不是你的任课老师,能帮就帮就当全了你们的师生缘分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