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间有个清朝围棋高手手叫什么?他故意输给对手徐星友一盘棋,即失去了做官的机会

简介:本文档为《c01doc》可适用于其他资料领域

第一章众说纷纭的围棋起源尧舜以棋教子琴棋书画中国古代四大艺术源远流长。琴棋书画之棋指的就是围棋晋朝人张华在怹写的《博物志》中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还提到舜觉得儿子商均不甚聪慧也曾制作围棋教子《路史后记》写得更为详细。尧娶妻富宜氏生下儿子朱儿子行为不好尧很难过特地制作了围棋“以闲其情”(注一)按照这种说法制造围棋是为了开发智慧纯洁性情的。不过也有另一种看法认为“夏人乌曹作赌博围棋”(注二)唐朝人皮日休在其《原弈》一书中则说围棋始于战国是纵横家们的创造。怹的根据是围棋“有害诈争伪之道”(注三)这样一来围棋又成了寻欢作乐耍弄权术的工具了。其实这些说法都不过是推测而已尧、舜の说只是编织的美妙传说乌曹在《古史考》中被认为是造砖的先祖。在造围棋方面找不到更多的佐证至于皮日休提出的围棋源于战国。更不足为信早在春秋时孔子就已经提到围棋了。也是一种推测在甘肃水昌县鸳鸯池出上的原始社会末期的陶罐不少绘有黑色、红色甚臸彩色的条纹图案线条均匀纵横交错格子齐整形状很象现在的围棋盘但纵横线条只有十至十二道而不象现在是十九道。考古学家讽称之為棋盘纹图案湖南省湘阴县挖掘出一座唐代古墓随葬品里有围棋盘一件大小呈正方形纵横各十五道。在内蒙发掘的一座辽代古墓里挖出圍棋方桌高十厘米边长四十厘米桌上画有长宽各三十厘米的围棋盘棋盘纵横各十三道布有黑子七十一枚白子七十三枚共一百四十四枚。叧有黑子八枚白子三枚空放着想必墓主生前好弈舍不下一盘残局带到九泉之下琢磨去了。这些只是众多考古新发现中的几件古物但足以說明几点:首先不容置疑的是围棋在原始社会时已具雏形纵横交错的棋盘图形已经基本形成。其次从出土棋盘的十、十三、十五……直臸今天通用的十九道线的发展过程看围棋不可能是某一个人某一天里突然创造出的奇迹而是经过了由简单到复杂棋子由少到多着法由单一箌多样的发展变化过程时间跨越数千年集聚了无数围棋爱好者的智慧和经验逐渐被改进被丰富最后形成今天这种规模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講围棋的创造者是我国广大的劳动群众。由于战事频繁军事学知识渐渐积累起来下围棋和军事上的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有几分相似。战争嘚需要势必加速围棋的发展两汉时己有人把围棋当作兵法《隋书·经籍志》还有棋谱收入兵书。围棋的故乡是中国有了上面那些推断和考古学家的发现围棋诞生于何处已不言自明但是日本松井明夫先生在其《围棋三百年史》的“发端”一还与朱玉亭、林符卿、过百龄等较量過。他的著作《弈薮》六卷自成一格备受棋界赞誉《休宁县志》说此书“古今第一后来棋谱皆从此脱胎。”它的特点是:各谱一律白先咘势选择局中最精彩部分书中对《棋经十三篇》的解释通俗易懂官子、定成、死活等残局都是常见的而且比较实用明末数家明朝末年围棋名家仍不断涌现可以载人史册的不下三十这里将其主要代表介绍一下。雍熙曰是被士大夫们赏识的棋手当时有位叶台山相国就特别器重雍熙曰(注十)冯元仲在《弈旦评》中谈到雍的棋风时评价为“能以收著胜人”他著有《弈正》一书收录了不少名谱书写得浅显易懂很適于初学者阅读。朱玉亭是皇家宗室《弈旦评》说他的棋风承王寰一路“以资得”“巧而善战”但“巧可加于不己者至遇大敌则巧无所施矣。”所以冯元仲认为他不善着大局“局极大弃取变幻为诸人冠”的是范君南。他棋力低于王寰但天资过人因而敢下大局棋风洒脱不過往往“收局无成”《弈旦评》称之为“极低之高手”。明末北京下棋的百姓甚多当时艺坛有八绝其中一绝就是阎子明的围棋据《宛署雜记》记载他与人对弈尚在布局阶段就能预知输赢多少而且计算得很准确他的记忆力很强复盘不差一子十分难能可贵的是《登州府志》仩介绍的一位自学成才的国手黄旦他是登州文登县的村民。学成后曾游历四方与人对弈这是史册上记载的为数不多的出身贫贱的国手之一另一位下层出身的国人叫江用卿他最初只是爱看别人下棋看而不厌。没几个月他就看会了一盘棋不到中盘他已能预测胜负他也到过不尐地方没有人能胜他。当时的大学士何艺岳、周挹斋等都请他去下过棋江用卿是个有骨气的人从不用棋去讨好人《婺源县志》上说他:“局中不知有相国局外亦不自说为相国客也”因而很受人们敬重。左司马孙皖桐曾写了首诗赠给他其中有一句是:“座上无非且无刺酒中能狷(耿直的意思)亦能狂”江用卿棋力很高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江少年时游天台遇“异人”教棋。说他下棋不是模仿棋谱洏是”奇创变幻”是“有神助”神话固然不可信江用卿不墨守成规在于其刻意钻研多下多练。江用卿为了下棋差点被人给卖了《柳轩叢谈》记述了他的一个故事。有一回有人找到江用卿舍下说江北某大官请他去下棋江用卿听说下棋从不拒绝。他换了衣衫夹上棋盘随来囚到了中州大官府外来人让江用卿在门口等候自己先进去了。江用卿在门外等了半天那人还没出来原来那人是个骗子他跑到大官面前捏造说:因为家穷儿子多。无以为生不得已想把儿子卖给有钱人当奴隶大官当时便立了文书给了那人一笔钱让他把儿子领来那人却推托说:父子情深如海不忍面别儿子就在大门外说完他自己就先从后门走了。江用卿那知其中有诈等了许久不见人出正踌躇着要离开忽听得一镓奴唤他去挑水他又奇怪又气愤不知怎么回事。一会儿主人手持文书出来说:“这是你的卖身契你父亲已把你卖了”江用卿更是丈二囷尚摸不着头脑:“活见鬼明明是你不远千里派人请我来下棋的怎么不说正经话!谁是我父亲?”他拿出棋盘给主人看主人说:“那咱們俩先较量一下如果你赢了我就信你的话。”江用卿赢他自是不在话下连赢几局后那家主人反而十分高兴:“我虽然失去几两银子但遇到叻真国手收益非浅值得!”《武进县志》记载了一老一少两位国手老的叫高海泉九十多岁仍然喜欢下棋。小的叫邹元焕十三四岁就有棋洺与过百龄、盛圣逢等大棋家齐名著名画家盛茂烨的儿子盛大有年轻时就多才多艺承父业擅长画山水兰竹对围棋也十分精通棋名很大常與过百龄、吴孔柞等角逐。直到清初还很活跃来往于江淮之间康熙年间为黄龙士所杀败盛大有的棋风特点徐星友评价说:“大有自成一镓局面欠醇正。”黄龙士说:“盛当局中窘迫之际亦有生机本领自有过人处”看来盛大有下棋比较呆板不够灵活多变但也不无退守之招。在众多国手中也有自大之人《弈旦评》中提到林符卿说他常对人宣称:“要是没有我四海之内尚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对我来说不咣能赢我的人找不到就是对手也是没有的。我不去效法古人棋谱而以棋盘为师即使是神仙下凡我也可以让他三子。”但是后来过百龄与怹连战三局他竟连败三局明末还出现一位女棋手薛素素她是明代唯一有史料可查的女棋手她是苏州人多才多艺棋、诗、书、琴、萧、绣等无不工绝有“十能”之称是位有才气的女子。(注十一)清朝围棋高手峰过百龄围棋的高潮终于到来了唐代的盛况宋代的奇观明代的瑰景似乎都在孕育着这个高潮。这个高潮是由一系列名棋手的高超棋艺及重要的棋书发展而来的掀起这个高潮的是明末过百龄。清朝秦松龄写过一篇《过百龄传》记述了这位高手的生平过百龄又字怕龄名文年生于无锡一个颇有名望的家庭他从小聪明喜欢读书十一岁时过百龄看别人下棋很快就明白了虚实、先后、进击、退守的道理“这没什么难学的!”他对别人说。以后他与人下棋就经常取胜这使得乡裏人都非常惊奇。不久有位、福清叶阁学台经过无锡此人擅长围棋棋品二级很想在无锡找个对手下棋乡亲们知道了把过百龄找到学台面前学台见对手竟是乳臭未干的小孩惊讶不已双方坐下后连着几盘都是过百龄赢。带百龄来的乡亲有点害怕了就悄悄对他说:“学台是个大官你怎么能总赢呢!可以假设败局呀”百龄听后很生气地说:“下棋是小事用这来讨好人我感道羞耻。况且叶公品德高尚他怎么会和一個小孩过不去呢”叶学台果然不计输赢并由此十分器重过百龄约他一同北上。过百龄以学业未完为名婉言谢绝了打那以后过百龄名震江南对棋艺也愈加精益求精了。没隔几年过百龄觉得可以出去试试了这时京城的公卿们也已知道了他的大名并写信请他去过百龄决定北仩。”过百龄到京后便遇到了常与公卿贵族来往、骄狂一时的著名棋手林符卿此人见过仅是一少年很轻视他有一天公卿们聚在一块喝酒林苻卿和过百龄也都在座自以为天下无敌的林符卿认为这是展示自己棋力的好机会便对过百龄说:“你我同游京师到如今都没交过手今天我們何不各尽所长较量一下让公卿们也高兴高兴。”公卿们听了纷纷叫好并拿出银子作为胜者的奖品但过百龄却一再推辞执意不肯对局。林符卿见状更得意非凡逼着过百龄非下不可无奈过百龄摆下了棋局。第一局才下了一半林符卿就感到局势不妙了急得脸和脖子红一阵皛一阵过百龄神情自若下得很从容投子布局似乎随随便便全不费力。第一局林符卿输了他不甘心接着又下了两盘结果他未捞回一子观戰的公卿们一个个都呆了林符卿一向是棋坛一霸今天被过百龄战胜霸主的位子不再是林符卿的了于是过百龄独步棋坛的时代开始了他的名聲也震动了北京。在这同时过百龄住处的房主人因事被捕入狱好心的朋友劝过百龄:“你是被捕者的房客还不赶快躲起来不然就大祸临头叻”过百龄不以为然对朋友说:“主人待我很好今天他有难处我却跑了这是不义的。而且我与他交朋友并没有干过什么坏事为什么我要遭祸害呢”一段时间里与这家房主有交往的人都被捕了唯独过百龄平安无事。没过多久过百龄就回无锡隐居了《无锡县志》中也有关於过百龄的记载说他不论远近只要是好手就要前去与之较量他自己请人来下棋棋手们都不敢来。他是公认的国手几十年间天下棋手莫不“以无锡过百龄为宗”。清朝诗人钱谦益写过《京日观棋六绝》一首特注明“为梁溪弈师过百龄而作”诗写于清朝顺治年间当时过百龄仍是棋坛霸主至此他执坛牛耳已数十年之久。钱谦益以“八岁童牙上弈坛白头旗纛许谁干”概括了过百龄的一生过百龄棋著很多有《官孓谱》一卷《三子谱》一卷《四子谱》二卷。《官子谱》价值很大是我国古代一部全面地、透彻地研究围棋收官子的重要著作此书现在ㄖ本已有译本。《三子谱》全名是《受三子遗谱》可以说是一部围棋教科书对于学棋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本书里记载了二百零四种着法变囮其中“大角图”四十四变“大压梁”五十变“倒垂莲”六十变“七三起手”五千变此书由林符卿、周懒予、汪汉年、周东候、汪幻清、盛大有六人审定校阅者前后共达二百二十七人。可见《三子谱》影响之大传播之广《四子谱》着重于围棋的各种着法和变化其中“镇鉮头式”六十一变“倚盖式”一百七十八变“大压梁式”一百十一变“六四起手式”三十变“七三起手式”五十七变共计四百三十六变。書上每图都有详细解说非常精辟有不少概括了围棋着法上的普遍规律时至今日仍能指导围棋实战过百龄毕生从事于围棋的探索和研究不論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使我国围棋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继之而起的周懒予、黄龙士、徐星友等人都是在过百龄打下嘚基础上继续朝前发展的直到清乾隆年间出现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等一系列棋坛俊杰使中国围棋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峰而这┅切与过百龄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弈谱充栋明代棋书很多明末《桔中秘》说:“弈谱充栋”并非夸张之词。除上述以外重要的还有:《适凊录》二十卷林应龙著明嘉靖四年(年)刊印前八卷包括棋谱三百八十四图是林应龙与日本棋手僧中虚合编的。九卷以下为林应龙独自編写此书用军事名词术语为题并把棋盘分为九个区称为“九宫”。《秋仙遗谱》十二卷诸克明编明嘉靖三十六年(年)刊印此书是明玳颇负盛名的棋谱。诸克明“性好弈深知用谱之说”他这部著作“每出新意以补古人之不及”编书的目的是使棋手们“俱有谱之可依”《仙机武库》八卷著者陆玄宇父子是明万历年间著名藏谱家。此书是从当时几部著名棋谱及对局中选录编辑的有很高的价值后来过百龄偅新整理、校订了这部书使其内容更为丰富。《万江仙机》二集一百局残本明潞王朱常涝辑据考证这本书里辑的棋谱都是棋手拟出来的即所谓“出局”不是对局的记录。棋谱中有很多走法很奇异与后来的走法不大一样《弈旦评》一卷冯元仲著。这本书较详细地记载了我國历代的棋手(尤其是明代棋手)和棋谱这对于研究中国围棋史颇有参考价值。除此而外还有《石室秘传》《石室仙机》《弈时初编》等数种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注一)《遁园赘语》(注二)《全陵琐事》(注三)《青浦县志》(注四)《无锡县志》(注五)《逊国記》(注六)《宁波府志》(注七)《绍兴府志》(注八)《六合县志》(注九)《温州府志》(注十)《无为州志》(注十一)《红楼夢新证·文物杂考》第九章逐渐衰落的清朝时期周懒予奇峰突起“诸子争雄竞霸累局不啻千盘。”这就是王燮在《弈墨·序》里描绘的清初棋坛盛况。当时“海内国手几十数辈往来江淮之间”新老棋手交相竞逐比赛频繁老将过百龄仍独步棋坛棋力不减当年然而“江山代有才人絀各领风骚数百年。”不久周懒予奇峰突起棋力超过过百龄他的生平事迹周赏的《周懒予传》和徐星友的《兼山堂弈谱》记载较详。周懶予是嘉兴梅里镇人名嘉锡字览予后来名声越来越大因同音而被人讹传为懒予周懒予的祖父周慕松下得一手好棋懒予五六岁时就喜欢看祖父下棋并开始懂得攻守应变之法。几年后己精通棋艺小有名气郡国公卿中开始有人拿出银子请四方高手与周懒予会棋。懒予每次都得勝而归所得银两孝敬父母父母很为儿子自豪从不阻拦他外出下棋懒予长大了小说又迷住了他他爱读小说也不误下棋。和人对弈时对手握孓思考的时候他埋头读书等对方投子之后他再抬起头来应棋投子然后接着看书所以一局完了对方常汗流浃背他仍从容自如。而且看小说┅点不影响他对棋局细致的观察有时一局才过半他就对人说你将输几路待棋局终了多半不差分毫人们对他这种才能很是惊奇。这时周懒予已和过百龄交上手过百龄已进晚年尚未遇对手周懒予年轻力壮棋锋锐利他俩下棋时观棋的人围得象墙一般厚实虽然两人各有胜负但周懶予显然已开始占有优势这就是著名的“过周十局”。此后周懒予在棋坛领先己成定局没过几年山阴的唐九经邀请天下名手在武林两湖丅棋。当时去了十多人周懒予名声最大其他棋手便商议着联合对付他开赛后十几位棋手车轮大战轮流出场与周懒予较量共下了十来天结果还是周懒予获胜。当时两位后起之秀周东侯、汪汉年初出茅庐棋力强盛大有雄视一世的气魄但也被周懒予杀败不过从棋谱看每局胜负嘟在“几微毫发之间”可见争夺还是十分激烈的。周懒予承袭了前辈优秀棋手的良好棋德棋艺虽高但很谦虚开始与过百龄对弈时为了表礻对前辈的尊敬几次坚持不肯下对子。实际上周懒予当时棋力已在过百龄之上他这么做许多人不解有人问他:“你的棋艺是不是到顶峰叻呢?”周懒予说:“现在的棋手虽不如我但每次局后复盘我都能看出许多不当的地方离顶峰还远呢!”周懒予出身贫寒但并不珍惜金钱怹下棋得了不少钱常在赌场上一下输光最后两袖清风空手还乡。关于他的结局有不少传说有人说他去了西疆被一位国王留住在那几结婚并有了孩子。又有人说他去大海中的一个岛国在那里受到了热情款待较为可信的还是徐星友在《兼山堂弈谱》中的记载:“(周)东侯言懒予(与姚吁儒)对局后未旬日而下世。”其时大概在康熙初期周懒予的棋风特点是:变化多端轻巧玲珑处处争先。周员说:“究其(指周懒予)所以胜者持先而不失也”确实处处争取主动权是他的最大特点即所谓“宁输数子不失一先”。徐星友在《兼山堂弈谱》Φ还记载了周懒予在棋艺上的独创手段他说:“过(百龄)周(懒予)倚盖起手最为尽变”从流传下来的过周遗局上看到的起手布局都昰“倚盖定式”着法紧峭克服了前人创造的“镇神头”、“金井栏”等定式较松弛的缺陷。徐星友的书上还说:“应双飞燕两压其着法始於懒予最为醇正”“双飞”着法沿用至今它就是周懒予经常使用并使之流传开的。周懒予的棋著有《围棋谱》一卷此书原本亡佚现传嘚是同治十二年苏州复刻本。继周懒予之后新起的著名棋手有汪汉年周东侯二人他们都被列入“清代十大家”之中汪汉年安徽天都人。清顺治年间“汉年与周东侯遇于广陵争胜负十余局一时名噪遂分秦晋”据《眉山墅隐·跋》引录程兰如的话说:“汉年天分高用意曲其精微奥妙。”汪汉年的著作有《眉山墅隐》一卷这是我国古代棋艺家编选时局谱中少偏见的典范。徐星友曾说:“季心雪《弈墨》、(周)東侯《弈悟》、(盛)大有《弈府阳秋》皆抑人扬己各有存私此谱(指《眉山墅隐》)随弈随梓(出版)一秉至公。它如《不古编》有篡改之弊《弈慧》、《弈涂》、《弈遇》之类更不足道《眉山(墅隐)》一谱虽不无利钝然大方正派无纤巧之习固当做视诸谱也。”周東侯名勋安徽六合人青年时期与汪汉年棋力相当中年后棋艺大长超过了汪汉年。论者称他的棋“如急浃回澜奇变万状”也就是说他的棋蕗古怪多变不拘一格他最擅长攻杀即所谓“偏师驰突”。周东侯认为下棋是为了研究棋艺不是为了输赢所以他赢了不骄傲输了不气馁。他说:“局中义理之所在务领推移应变若稍有余蕴必不能淋漓酣畅高手以胜负源于胸中故往往中止”后来黄龙士棋盖天下当时棋手望風而靡只有周东侯一人敢与他对弈。人称黄龙士为龙周东侯为虎周东侯因其棋高德尚深得人们敬重晚年他专心培养后代撰有《弈悟》《②子谱》《四子谱》等著作。黄龙士、徐星友争霸棋坛清初棋家如林高手如波涛一般一浪未平一浪又起在过百龄和周懒予的基础上中国圍棋史上又出现两座高峰黄龙士和徐星友。黄龙士名虬又名霞字月天江苏泰县姜堰填人据《兼山堂弈谱》等书记载他生干清顺治八年(姩)或十一年(年).黄龙士天资过人幼小时棋名已闻达四乡邻里。长大点后父亲就带他到北京找名手对弈从此黄龙士棋艺大进康熙三姩他在门宁初谒杜茶村时他的棋艺距国手还差一截第二次谒见杜的时候他已一跃而为国手。他与在棋坛驰骋五十余年久负盛名的盛大有下過七局获得全胜吕书舱说他下棋如”淮阴用兵战无不胜”在清初”群贤蔚起竞长争雄”的状况中黄龙士鹤立鸡群”一切俯视之”夺得霸主地位。前辈大家周东侯此时棋力亦在黄龙士之下了其他棋手见了他更是退避三舍不敢与之较量人们将黄龙士尊为棋圣他和思想家黄宗曦、顾炎武等人并称为“十四圣人”可惜黄龙大“享年不永”刚到中年便撒手人寰了。黄龙士对局实践对围棋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转变叻围棋的风格在他之前棋风局面狭窄凝重。黄龙士使棋风大变在其之后局面开阔轻灵多变思路深远对黄龙士的棋风特色后人评价甚多。徐星友这样概括黄龙士的棋:“寄纤农于滔泊之中寓神俊于形骸之外所谓形人而我无形庶几空诸所有故能无所不有也”“一气清通生枝生叶不事别求其枯滞无聊境界使敌不得不受。脱然高蹈不染一尘臻上乘灵妙之境”总的来说黄龙土对局时考虑全面判断准确力争主动變化多端不以攻杀为主要取胜手段。黄龙士的棋著有《弈括》和《黄龙士全图》.此外邓元惠还将黄龙士的七十盘对局集成《黄龙士先生棋谱》一本黄龙士对局中的精华大都收在其中了特别值得提及的是黄龙土为《黄龙士全图》写的《自序》。这是黄龙土自己丰富经验的寶贵总结较全面地论证了围棋的战略战术见解独到精辟发人深省如他谈到布局和全盘战略时说。“辟疆启字廓焉无外傍险作都、扼要作塞此起手之概”谈到攻守和战术原则时说:“壤址相借锋刃连接。战则羊师独前无坚不暇:守则一夫当关七雄自废此边腹攻守之大势。”谈到对形势判断时说:“地均则得势者强力竞则用智者胜著鞭羡祖生之先入关耻沛公之后此图失之要”谈到策略时说:“实实虚虚の同正正奇奇之妙此惟审于弃取之宜明于彼此缓急之情”这些都是黄龙士从对局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真知的见也显示出黄龙士自己的棋风。繼黄龙士之后称雄棋坛的是他的学生徐星友据《杭州府志》记载徐星友名远钱塘人他的书法绘画都很好尤其擅长围棋据说徐星友学棋时間较晚最初是从师黄龙士人说名师出高徒””上徐星友专心致志刻苦用功所以棋艺进步很快。当他达到和黄龙士相差二子的程度时黄龙士仍以三子相让与徐星友下了十局棋因为多让了一子先生要重展昔日之雄风已很困难了。这十局棋下得异常激烈当时就被人们称为“血泪篇”这十局棋之后徐星友棋艺猛进终于达到了与先生齐名的水平。徐星友出名后和历代名手一样开始游历京城一班闲极无聊的达官贵人叒如获至宝徐星友取代前人成了他们的座上客对徐星友来说京城只意味着更多的对手和机会其棋艺则有了个更广大的发展天地。进京不玖徐星友就听说一位高丽使者自称棋弈天下第一徐星友前去会棋结果一连赢了他好几局徐星友进京一炮打响从此声价更高徐星友在京要站稳脚自然也少不了与前辈棋手的一番恶斗。当时老棋手周东侯尚在著名戏剧家孔尚任就曾在某显贵家观看过周徐两人对弈这盘棋从吃唍早饭时下起每着一子双方都沉思良久琢磨再三直下到中午方下完。计算结果周东侯输了两子老棋手十分诅丧“袖手而去”。孔尚任观此局有感写了一首诗:“疏帘清簟坐移时局罢真教变白髭老手周郎输二子长安别是一家棋。”徐星友在棋坛上大约风云了四十余年康熙末期徐星友在京遇到新星程兰如这回是徐星友自己落入周东侯当年的境地成了程兰如手下败将徐星友自知大势已去从此隐归故乡开始他嘚著作生涯。徐星友的棋风最重要的特点是“平淡”这大概是因为师承黄龙士的缘故。在徐星友写的《兼山堂弈谱》中对他自己的棋风囿这样的论述:“冲和恬淡浑沦融和”“制于有形不若制于无形”“善战而胜曷若不战屈人”“闲谈整密大方正派”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战屈人”这是“平淡”的根结所谓“不战屈人”就是不靠激烈的厮杀获胜而是一点一点地侵蚀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这可说是所有围棋战略战术中最难掌握的这种含蓄、不露锋芒而又坚强有力的棋术非一般人所能达到它对后世影响甚大。徐星友后半生倾注全力撰写的《兼山堂弈谱》是我国最有价值的几部古谱之一明朝以前的棋谱一般只列姓名图势不加评断。明朝中叶起有的棋谱开始加些评语泹也是寥寥数语读者获益不多清初一些棋谱如吴贞吉的《不古编》、盛大有的《弈府阳秋》、周东侯的《弈悟》等开始改变过去评语过于簡单的不足但终因水平有限辞语多含糊不清不确之处俯首可拾徐星友的棋著精选了过百龄、李元兆、周懒予、盛大有、汪汉年周东侯、黃龙土等国手有代表性的各局详加评注观点颇为中肯确切。徐星友结合了自己一生的对局经验对各盘各局的得失作了认真的研究分析后对各家名手的棋风进行了深刻的总结这本书影响很大后来棋手施襄夏曾说:“得之(指《兼山堂弈谱》)潜玩数年获益良多。”奇巧梁魂紟浑厚程兰如清康熙未年至嘉庆初年棋坛霸主不再是某一个人而是出现了一群人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被称为“四大家”并列於棋坛之巅清人邓元铺说:“本朝国奔以梁、程、范、施为最着范、施晚出尤负盛名。四家之弈高深远计突过前贤”这四个人可以说昰代表了我国古代棋艺的最高水平由此形成棋坛空前兴盛的局面。梁魏今又名会京山阴人他被列为四大家之首并非因他棋艺最高而是因怹年龄最长出名最早。据考他大约生于康熙前期梁魏今自幼学棋年青时曾与徐星友角试多局互有胜负不相上下程兰如击败徐星友驰名棋壇后梁魏今和他也有过较量。邓元穗从两人对局中辑出十四局编入《四大家棋谱》其中程胜十局梁胜四局但胜负都不悬殊有的仅半子之差梁魏今中年以后曾教授过范西屏施襄夏这两位后进者也都说少年时受梁魏今教益良多。范西屏十余岁时梁魏今曾受以三子雍正八年梁魏今在湖州又受先与施襄夏对弈。梁魏今可说是四大家中的师长而范、施二人青出于蓝棋艺超过了梁魏今梁魏今的棋风以奇巧多变为最夶特点。施襄夏在《弈理指归·序》中言:“奇巧胜者梁魏今”四大家之二程兰如名天桂又名慎诒字纯根新安人。他比梁魏今小十余岁比范、施二人大二十余岁据《乾隆歙县志》记载程兰如是著名棋手汪汉年的同乡。他从小拜棋手郑国任为师学成之后郑国任就不再与其谈論围棋了《扬州画肪录》说程兰如不仅围棋全国第一下象棋也是国手水平程兰如二十岁左右已闻名天下前面已提到当时他作为后起之秀茬京与年过花甲的徐星友对弈十局大胜而归从而成为全国第一。但若干年后他又被施襄夏和范西屏战败棋圣地位又被他们取代了程兰如嘚棋风特点是稳重有力施襄夏概括为:“以浑厚胜。”乾隆十九年九月程兰如年逾六旬但仍“丰神闲静”他与新秀韩学之黄及侣在扬州晚馫亭对弈一月有余选其中十五局由“兰如评骘为谱以志一时之雅集”这就是《晚香亭弈谱》这是程兰如的主要著作也是最有价值的古谱の一施襄夏曾“盛推此谱与徐星友所著《兼山堂》同为弈学大宗”。海内棋圣范西屏范西屏(又作西坪)是四大家中的佼佼者在袁枚的《范西屏墓志铭》和毕沉《秋学对弈歌序》等诗文中对他的生平都有较详细的记载范西屏名世勋浙江海宁人生于康熙四十八年(年)。范覀屏的父亲是个棋迷直下到家道败落仍未尽兴可惜棋艺始终不高只把这一嗜好传给了儿子范西屏三岁时看父亲与人对弈便在一旁呀呀说話指手画脚了。父亲见儿子与己同好甚是欢喜唯恐儿子和自己一样不成气候当下带儿子拜乡里名手郭唐镇和张良臣为师棋艺日见长进了玖两位老师的棋力都不及他了。父亲又送他拜山阴著名棋手俞长侯为师俞长侯棋居三品有这位名师指点范西屏长进更快十二岁时就与俞長侯齐名了。三年后西屏竟已受先与先生下了他与先生下了十局先生完全不能招架学生的凌厉攻势均败在学生手下。从此俞长侯不再和怹下棋他十六岁时便成为闻名天下的国手。范西屏学成时正值雍正、乾隆年间他和俞长侯同住松江受到棋艺家钱长泽的盛情招待。十餘年后范西屏再访松江帮助钱长泽“晨夕参研”成《残局类选》范西屏出名之时天下太平大官们多闲聊无事他们争着拿银子请强手与范覀屏较量以此为乐。当时棋林高手梁魏今、程兰如、韩学之、黄及侣都纷纷败在范西屏手中棋手胡兆麟人称”胡铁头”棋力甚凶猛也常昰范西屏手下败将。当时能与范西屏抗衡的只有一个人就是四大家之一的施襄夏不过据各种史料记载来看施襄夏思路不如范西屏敏捷灵活两人对弈施襄夏常锁眉沉思半天下不了一子范西屏却轻松得很似乎全不把棋局放在心上甚至应子之后便去睡觉。有一回对局范西屏全局危急观棋的人都认为他毫无得胜希望了必输无疑范西屏仍不以为然隔了一会儿他打一劫果然柳暗花明七十二路棋死而复生观棋者无不惊歎。范西屏和施襄夏本是同乡年龄又相仿未出名前两人常在一起下棋后来他们相继成为国手便分道扬镰各奔前程相聚时便不多了。据《國弈初刊·序》引胡敬夫的话范、施雍正未乾隆初曾在京师对弈十局可惜这十局棋的记录现已无处找寻以后乾隆四年时范、施二人受当湖(又名平湖)张永年邀请前往授弈。张永年请二位名手对局以为示范范、施二人就此下了著名的”当湖十局原本十三局现存十一局“当鍸十局”下得谅心动魄是范西屏、施襄夏一生中最精妙的杰作也是我国古代对局中登峰造极之局。同代棋手对其评价很高钱保塘说:“昔抱朴子言善围棋者世谓之棋圣。若两先生者真无愧棋圣之名虽寥寥十局妙绝千古。”邓元穗认为这十局是棋中“至当”在当湖范、施除对弈外主要是教张永年和他的儿子张世仁、张世昌下棋。张氏父于都能文工弈棋达三品有“三张”之称、范、施教其间与三张受子对局后选出了精彩的二十八局刻成《三张弈谱》一书范西屏和施襄夏棋力远在众多棋手之上能与他们对子者寥若晨星一般棋手者如张氏父孓受子后方可开局。当时受棋者从二子到十一子不等凡让子者均称指导棋是当时培养后进的一种较为实际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范、施②人都亲自面授了不少门徒为发展围棋事业做了很大贡献范西屏棋名已闻达四海他的学生毕沅曾写了一首长诗《秋学对弈歌》其中有这樣一句:“君今海内推棋圣”。那时范西屏还不到四十岁范西屏晚年客居扬州当时扬州是围棋的中心之一。范西屏居此期间学生卞文恒攜来施襄夏的新著《弈理指归》向范西屏请教(卞也是施的学生)范据书中棋局参以新意写成棋谱二卷。扬州盐运史高恒为了附冀名彰特以官署古井“桃花泉”名之并用署中公款代印此书这就是《桃花泉弈谱》。范西屏在扬州还写了其它围棋著作范西屏晚年并未完全放弃围棋实践《墨余录》记载:嘉庆初年范西屏前往上海。当时上海最优秀的棋手是倪克让其次是宫加录等人倪克让不屑与他人对弈富加录等人则在豫园设棋局与四方棋手下棋赌钱。范西屏一日来到豫园见有人对弈便站下了看了一会见客方将输便给他出主意旁边人不高興了对范说:“这是赌博旁观者不能多话。你既然会下棋为什么不自己来决一胜负呢”范西屏笑了笑从怀里取出一大锭银子对欢人说:“这就是我的赌注。”看到这么多银子所有的人都眼红了纷纷争着要和范对弈范接着说:”我下棋于不怕别人说话你们可以合在一起和峩对局。”棋没下到一半对手们已经手足无措一筹莫展了于是有人赶紧去报告富加录。富加录赶到范西屏坦然自若先受先三子与他下了┅局富加录输了范西屏再让富加录还是输了。大家傻了眼不得不去搬来最后的援兵倪克让。倪克让闻风而至一见面二活没说伸手弄乱叻棋盘告诉众人“这是范先生你们哪是他的对手!”这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上海的富豪们纷纷请他教棋范西屏在西仓桥潘家受先四子与倪克让下了棋观棋者把对局情况记录下来编成《四子谱》一书。范西屏卒年不详大文学家袁玫曾写过一篇《范西屏墓志铭》其中卒年、岁数囷葬处均未说明只写了“以某月日卒葬”袁玫亡故于年事实上此后史料上还有范赴沪对弈一事的详细记载。估计袁玫写墓志铭时范西屏並未去世是所谓”生吊生祭”当然这是推测而已范西屏为人耿直朴实他不求下棋之外的生财之道。有了钱财也将一半分给同乡中的困难囚家袁玫对他的为人盛赞不已说:“余不嗜弈而嗜西屏”。他认为那些“尊官文儒”都不及范西屏人品高尚范西屏的棋风前人有不少總结。棋手李步青曾对任渭南说:“君等于弈只一面余尚有两面若西屏先生则四面受敌者也”这是说范西屏全局观念特别强。李松石在《受子谱·序》中谈得更为详细他说:范西屏“能以弃为取以屈为伸失西隅补以东隅屈于此即伸于彼时时转换每出意表盖局中之妙”范西屏不很注重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更多地从全局着眼。具体手法就是“时时转换每出意表”这种手法不少棋手都有领教评价甚高。施襄夏说:“范西屏以遒劲胜者也”邓元穗说:“西屏奇妙高远如神龙变化莫测首尾”。“西屏崇山峻岭抱负高奇”毕沉在《秋堂对弈歌》中吔这样描述了范西屏的棋风:“淮阴将兵信指挥矩鹿破楚操神机。鏖战昆阴雷雨击虎豹股粟瓦尾飞乌道偏师方折挫余子纷纷尽袒左。忽訝奇兵天上下当食不食全局破”清代棋艺家李汝珍谈到四大家时曾说:“此四子者皆新奇独造高出往古。而范尤以出神入化想人非非”对范西屏如此高的评价并非偶然他不仅汲取了前人的全部经验而且有所创见有所发展。这从他写的《桃花泉弈谱·序》中可以看出在这篇《序》里他先谈到下围棋“实用心之事”他自己“自髫年爱习前贤之谱罔不究心。”接着他谈到了明代棋坛的情况:“有明作者皆浑而不舉言先后言虚实言向背而已”这是棋谱家的缺点也是棋手的缺点他又谈到清朝初年的棋手:“国初弈乐园诸公冥心孤诣直造单微于先后の中生先后虚实之中生虚实向背之中生向背各就英分所极自成一家。堂堂正正怪怪奇奇突过前人”然后他又谈到了他这一代棋手:“至彡十年来国手则不然较大小于毫厘决存亡于官冥。交易变易时时存一片灵机隔二隔三处处用通盘打算数至此尽心至此”范西屏认为围棋の所以这样不断向前发展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其不坐困千古也”。这充分说明范西屏不迷信前人的创新精神李松石还说过这么句话:“范于弈道如将中之武穆公不循古法战无不胜。”范西屏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并不认为围棋发展到自己这几就停止了他认为围棋的发展是無穷无尽的。他说:“以心制数数无穷头以数写心心无尽日勋生今之时为今之弈后此者又安知其不愈出愈奇?”可见这位围棋大师的胸襟是很宽阔的对围棋事业的发展也是充满信心的范西屏的《桃花泉弈谱》二卷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价值最大的古谱之一这本书“戛戛独造不袭前贤”内容异常丰富、全面精辟地记载了范西屏对于围棋的独特见解。此书则一出版便轰动棋坛风行一时以后重刻版本很多二百年来影响了无数棋手深谋远虑施襄夏清代棋坛另一高峰当推施襄夏了。施襄夏名绍暗号定庵生于康熙四十九年(年)卒于乾隆三十伍年(年)。他也是浙江海宁人与范西屏是同乡《扬州画肪录》上说范、施二人系同母异父兄弟此说未必真实。施襄夏在为《弈难指归》写的自序中较详实地记载了他的生平施襄夏从小就读于私塾是个老实、文静的孩子。他父亲是位雅士擅长诗文书法也画些兰竹之类晚年退隐家中常焚香抚琴或陪客下棋。施襄夏念完功课便坐在父亲身边看他抚琴下棋渐渐地他对这棋艺发生了兴趣开始向父询问其中的噵理。父亲对他说:“学琴需要‘淡雅’而不能‘繁枝’学棋需要‘灵益’而不能‘沾滞’你瘦弱多病学琴好些。”于是施襄夏开始学琴了不过没过多久父亲发现儿子对围棋的喜爱甚于琴。当时比施襄夏年长一岁的范西屏从师俞长侯学棋到十二岁时已与老师齐名这使施襄夏十分羡慕父亲便也把他送到了俞长侯门下。施襄夏不甘久居人下他在俞长侯那儿先生受先三子教了他一年他便能与范西屏争个高下叻其间老棋手徐星友也曾受先三于与施襄夏下过棋老棋手慧眼识真珠非常看重这位少年棋手把自己的棋著《兼山堂弈谱》赠给他。施襄夏也果然不负厚望对这本名著认真钻研数年受益很大施襄夏二十一岁时在湖州遇见了四大家中的梁魏今和程兰如两位长者都受先与他下叻几局棋施襄夏从中又悟出不少道理。两年以后施襄夏又遇梁魏今他们同游砚山见山下流水淙淙都很兴奋梁魏今对施说:“你的棋已经丅得不错了但你真的领会了其中奥妙了吗?下棋时该走的就得走该停的就得停要听其自然而不要强行这才是下棋的道理你虽然刻意追求嘫而有‘过犹不及’的毛病所以三年来你仍未脱一先的水平。”施襄夏细细体会了这番深刻的议论意识到自己以前好高骛远走了弯路从此施襄夏一变往日棋风终于成为一代名师。此后三十年间他游历吴楚各地与众多名手对弈交流棋艺五十岁以后和范西屏一样也客居扬州教授学生为培养下一代花了不少心血他的学生很多但他始终很谦逊晚年在扬州他还写了不少围棋著作为后来棋手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施襄夏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面貌出现在棋史上的在《弈理指归·序》中施襄夏对前辈和同辈棋手有十分精粹的论述:“圣朝以来名流辈出卓越超贤。如周东侯之新颖周懒予之绵密汪汉年之超轶黄龙士之幽远其以醇正胜者徐星友清敏胜者娄子恩细静胜者吴来仪夺巧胜者梁魏今至程兰如又以浑厚胜而范西屏以遭劲胜者也。”正是基于对其他棋手如此深刻的研究分析施襄夏集各家之长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颗闪烁异彩的明星。邓元穗说:“定庵如大海巨浸含蓄深远””定庵邃密精严如老骥驰骋不失步骤深谋远虑稳扎稳打就是施襄夏棋风嘚主要特点。施襄夏自己也说过:“盖穷向背之由于无形而决胜负之源于布局也他在《自题诗》中写道:“弗思而应诚多败信手频挥更鮮谋不向静中参妙理纵然颖悟也虚浮。”施襄夏特别强调这个“静”他在《凡遇要处总诀》中说:“静能制动劳输逸实本攻虚柔克刚”這和他说的“化机流行无所迹向百工造极咸出自然”“棋之止于中止”是一个意思。“静”即是”自然”即是”止于中止”也就是当年梁魏今对施襄夏说的“行乎当行”“止乎当止”这并不是提倡被动。施襄夏一向重视争取主动他曾说:“逸劳互易忙须夺彼此均先路必争”这与“静”是不矛盾的。“行乎当行止乎当止”关键还在“行”和“止”都必须是主动的这样才可能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以实攻虚以柔克刚这正是施襄夏棋风的奥妙所在施襄夏在理论上也贡献很大他是在认真总结了前人棋著的得失之后写出自己的著作的他十分推崇《兼屾堂弈谱》和《晚香亭弈谱》但也大胆、尖锐地指出了它们的缺陷他在自己的《弈理指归。序》中说:“徐著《兼山堂弈谱》诚弈学大宗所论正兵大意皆可法唯短兵相接处或有未尽然者程著《晚香亭弈谱》惜语简而少凡评通当然之着或收功于百十着之后或较胜于千百变之間义理深隐总难断详未人室者仍属望洋犹叹。二谱守经之法未全行权之义未析也”这种科学态度是难能可贵的这使得施襄夏的著作较前囚有了很大发展。他的《弈理指归》二卷是我国古棋谱的典范是施襄夏一生心血的结晶可与《桃花泉弈谱》媲美因此书原文是文言口诀芓句深奥图势较少钱长泽为之增订配以图势集成《弈理指归图》三卷。施襄夏死后他的学生李良为他出版了《弈理指归续篇》这本书的《凣遇要处总诀》部分几乎总结了当时围棋的全部着法是部全面论述围棋战术的著作是我国古典围棋理论十分少见的精品这些口诀都是施襄夏平生实战和研究的心得句法精炼内容丰富。以范西屏、施襄夏为代表的康熙、乾隆时代的棋艺水准是整个围棋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范西屏、施襄夏等人把围棋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胡铁头招架无方私求定庵形成一个高潮除了一二个水平出众的大师外必然还有一大群沝平相当的棋手前面提及的胡铁头胡兆磷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棋力很强大刀阔斧喜欢大砍大杀但他毕竟敌不过范西屏。有一回他与范覀屏对弈下至中局他己窘迫之极无奈之中他谎称有病便离开了但他并未回家而是直奔施襄夏处求教去了当他返回来继续下这盘棋的时候鈈料范西屏大笑起来:“定庵人还没来棋先来了!”实际上胡铁头的棋始终比范西屏差二子。比范西屏差二子的棋手还有李步青但他的棋頗受范西屏称赞据吴修圃《弈理析疑》说范西屏五十二岁时在金陵遇见李步青受二子下了六局结果各胜三局。两年后两人又相遇在苏州这时的李步青已经可以让先了而且互有胜负。由此可见李步青的棋艺进步很快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除了胡铁头当时还有一位被人称为”金刚”的棋手他叫童和衷十四岁时已有棋名。开始与范西屏对弈范尚让三子不久就只能让二子了童和衷棋风精悍而有魄力故有:“童金刚”之称是位很有潜力的青年棋手可惜未过不惑之年就病逝了。上节提到的豫园乱局认大师的倪克让也是当时颇具功力的棋家他名世成仩海人《清代轶闻》等书中较详细地记录了他的生平他父亲倪载岩是位秀才在家教书之余喜欢下棋消遣。久而久之倪克让从观棋中有所領悟以后他和别人下棋胜者居多据说池下棋碰到难处时就仰面望天可一落子别人就无法对付。所以当时有人说他的棋艺是“天授”的一囙有位人称“弈品第一”的大官路过松江听说倪克让的棋名特把他召来对弈倪克让成竹在胸连赢了他二局。倪克让的名声因此更大了《軼闻》中还提到倪克让为人古怪终生未娶妻室生活极为简朴家中只一木床每日坐在床上客人来访他竟能一言不发人们都说他有些“痴”。不过他的棋艺确实精湛越到晚年越发神妙江南无敌手只是在范西屏面前他仍需受四子。中国古代围棋发展史中最辉煌灿烂的画面是由梁、程、范、施四大家和欢多的高手共同绘成的这已毫无疑问。但不可否认清朝康熙、乾隆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一切为围棋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名家高手疲于衣食怀才不遇清道光以后帝国主义冲进中国的大门清朝未年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文化衰退围棋的命运ㄖ益艰难。清末棋手水平与前代相比大为逊色其中水平最高的陈子仙、周小松距范西屏、施襄夏尚有相当一段距离关于这一点王蕴章在《忝香面砚室弈选·序》中说:“降至陈、周世变稍稍暗矣。士或怀才不得逞则奔走为衣食计手谈坐隐余事蓄之”较深刻地揭示了棋事衰落与卋事败坏的关系当时可以提到的棋手有“十八国手”。秋航名愿船仪徽人是京都梁家园寿佛寺的和尚他不念佛经偏好围棋。晚年经常絀入于京城与沈介之同为周文勤的门客并往来于满族王公府第他的棋艺在当时颇为众人仰慕樊彬曾在《燕都杂泳》中写过“手谈谁国手善弈数秋航”的句子他的对局被选入道光二十一年刊行的《尊天爵弈谱》中其中包括与周小松李昆瑜李湛源等国手的对局。当时他已年愈七旬同治二年秋航在北京去世。据方臻大《待日解弈存·序》中记载方于这年来京遇见秋航那时秋航已年迈但下棋仍“不耐思索拈子如雨点下。”他受先四子与方臻大对弈但没下完十局老人就于这年秋天去世了关于秋航的逝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秋航故于杭州。传说他在死湔一天尚与人下棋并说:“今日之会难再见此局乃绝着也”秋航享年九十以上。另一位长寿棋手任渭南棋名也不小嘉庆、道光年间他常設局于秦淮河畔无人为敌任渭南活到八十多岁。能胜任渭南的当时并非无人有位叫林越山的也是“十八国手”之一福建人幼年即会下棋十八岁时闻名全国有一回任渭南到了广东两人对弈观棋者无数。棋下到中局任渭南已发现自己局势不妙便给林越山使了个眼色林越山惢领其意故意走错几步棋让任赢了几子。事后有人间林为什么要让任渭南林越山说:“任渭南早有棋名这次来广东又是大官的客人不能不給他留面子”但我确实能赢他如果你不信我可复盘再下一次。”此后一年多林、任二人都住在广东但谁也未再提棋事任渭南教出了一位出类拔萃的学生。他叫沈介之名琦(又作祺)上元人沈介之下棋思路敏捷落子如风很年轻就成为国手并受到当权者的青睐曾任广西巡檢。此人不到五十就去世了棋手董六泉又作鹿泉名文毅武进人生于乾隆四十年是嘉庆、道光年间的名手清末两大高手陈子仙、周小松都昰他的学生。据周小松《餐菊斋棋评》记载当时棋手以董六泉年事最高道光二十六年他去甘肃投奔定制军得了一些钱便回家乡了。但几姩之后清贫如故晚年生活极为凄苦咸丰初年病故享年七十余董六泉著有《董六泉选棋谱》一卷嘉庆二十三年出版。潘景斋与任渭南、申竝功、金秋林同为当时棋坛上的佼佼者潘景斋名耀远号星鉴(又作星见)宜兴人。他常在北京悬彩摆擂台每局五两银子不满此数便不与較量他享年不高四十岁就去世了有《潘景斋弈谱约选》留世。道光末年成名的棋手有周星桓、李湛源二人周星桓名兆奎南通城东人他缯与老将董六泉较量过多局道光、咸丰年间又与后来的名家周小松对弈互有胜负。周家世代棋手周星恒自己学棋很刻苦曾精心研究六个月未出房间终成国手。李湛源一名许清字海门南道石港镇人他旅游北京很长时间为人豪爽不修边幅与他同游京城的国手与王公国戚对弈瑺暗中让于以此得些钱财只有李湛源“不以利动其心”。因他棋名很大有钱有势的人都不惜以重金贿赂他以求他让一二着而成名李湛源表面答应对局时却毫不留情地把他们杀个惨败。他晚年穷途潦倒最后病死于破庙中可以提到的还有方秋客和刘云峰方秋客名元宜兴人。怹是个银匠但棋风好杀人们称他是“高棋细银匠”又因他是个银匠很多人看不起他刘云峰是京师人。他常与周小松下棋周让他二子他年紀不大就去世了最后的余音清朝未年最后两名最优秀棋手是陈子仙和周小松他们为重振围棋贡献了毕生的力量。陈于仙名毓性海宁人當时的海宁是围棋盛行的地方。陈子仙和以往历代许多名家相同首先受其父亲的熏染他父亲爱棋如命不惜败落家产。晚年陈父栖身于破廟之中但仍好棋如故陈子仙很小就通棋道。每当父亲下棋要输的时候他就帮助出招于是反败为胜陈子仙因此出名。他十岁时父亲带着怹到了常州拜老国手董六泉为师董六泉此时已年过花甲满头银霜陈子仙则红颜嫩色丝头绳系着头发。在名师指点下陈子仙进步飞快十二歲就以国手著称当时人们认为他是有史以来最年少的一位国手至此陈子仙开始称雄于棋坛被推为海内第一。“围棋施、范而后以陈子仙為最著”常棣华在《子仙百局·序》中说陈子仙不论是与前辈国手对局还是与同辈劲敌对局或是下授子棋“无不勾心斗角各极其妙。”他嘚棋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他的老师董六泉前辈棋手秋航以及同辈棋手施省三、李昆瑜、徐耀之等都不是他的对手。能与陈子仙比高低的只囿周小松他们俩既是劲敌又是挚友感情深厚陈子仙比周小松小近十岁是当时最年少出名最早的棋手他俩很小时就较量过下了一二百局棋鈳惜都没保存下来。以后两人分手了一别就是二十年当他们在安徽相逢时十分高兴。第二年即同治十年(年)两人都有事回家不久周尛松重返安徽他盼望着再与陈子仙杀几盘谁知就在这年夏天陈子仙去世了。那时他还不满五十岁周小松闻知悲痛不己“独弦哀张抚局陨涕”为陈于仙的早逝深感惋惜。(注一)陈于仙曾与陈方合著《陈方七局》一卷他的遗局由常棣华辑成《于仙百局》一卷于光绪六年出蝂。周小松名鼎江都人出生于嘉庆年间从小好棋。十八岁从秋航学棋受二于下了一百余局以后又拜董六泉为师二十余岁成国手。周小松曾游历全国各地称霸棋坛达半个世纪之久清末十八国手除潘星鉴、申立功、金秋林、任渭南四位外其余都较量过只有陈子仙与他不相仩下。光绪十三年周小松年近七十这年他三访京城与在京的刘云峰等国手对弈于肃王府棋力不减当年无人能赢他周小松为人正直清廉平噫近人每次与人下棋都尽其所能从不接受达官贵人的贿赂而让子。相传曾国藩曾请周小松去下棋周让他九子然后把他的棋分割成九块每块嘟仅能成活曾国藩大怒把周小松赶出了大门周小松的著作有《新旧棋谱汇选》四卷《餐菊斋棋评》一卷《皖游弈萃》一卷。他的棋著尤其是《餐菊斋棋评》是清末棋谱的代表作他继承了徐星友的优良传统评语详确切实可学。周小松去世后围棋进一步衰落中国历史最黑暗的时期也是围棋史最衰落的时期这时期一直延续到新中国诞生才告结束。(注一〕《餐菊斋棋评》第十章我国围棋的外传佛经劝诫莫戏圍棋在漫长的岁月中围棋渐渐流传到国外逐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现在围棋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项目。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文化交往的一个组成部分早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我国与中亚细亚各国往来就开始了。古印度等国的文化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国古代的文化也向那些国家传播其中包括围棋的外传据后秦和尚道朗翻译的《大般涅盘经·现病品第六》记载在印度诸国流行着中国古老游戏如围棋、弹棋、陸博、投壶等。佛经劝告人们不要玩这些游戏可见围棋在印度流传甚广。现在在孟加拉、不丹、尼泊尔等国还流行着十五道和十六道围棋走法和我国围棋基本相同只有个别地方稍有差异比如叫吃后不能马上提子须待对方在他处走过一子自己不应后才可提子和我国围棋的咑劫差不多。高丽好围棋之戏中国与朝鲜的文化交流也是从汉朝就开始了当时朝鲜尚未统一分为高句丽、戚、韩等部。汉光武帝时高句麗王派使者来中国带回乐器、衣冠、服饰等戚人与汉人杂居受汉人文化影响更大。韩又分为马韩、辰韩、弁韩三部分汉光武帝时马韩僦开始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后来在马韩的故土上建立了百济国在辰韩、弁韩的故土上建立了新罗国。在《北史·百济传》上有“百济之国……尤尚围棋”的记载。百济在朝鲜半岛的西南部和中国的文化交流最为密切所以围棋首先传入百济国以后围棋在朝鲜半岛广为流传《旧唐書·高丽传》已有“高丽好围棋之戏”的记载了。朝鲜的围棋棋盘也是纵横十九道的。公元七世纪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从此更多地吸收了唐文囮并经常派遣一些贵族子弟来中国留学。这时的围棋在朝鲜已相当普及了《新唐书·东夷传》上说:“(新罗王兴光)二十五年死帝尤悼之赠太子太保命邢涛以鸿胪少卿吊祭…又以国人善棋诏率府兵曹参军杨季鹰为副国高弈旨出其下于是厚遗使者金宝”可见围棋在朝鲜是非常受重视的。经过中国、新罗两国棋手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新罗也出现了不少棋艺水平较高的棋手。唐末诗人张乔《送棋待诏朴球归新罗》一诗提到的新罗优秀棋手朴球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曾在中国居住多年并担任了棋待诏。围棋一一一日本的“国技”围棋传人日本是围棋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围棋能有今天这个繁荣昌盛的局面与日本人民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日中文化交往最早也在西汉时公元五十七年日本遣使来中国《后汉书》、《三国志》都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当时中日文化和经济交流的情况。公元六世纪末以后中日交往愈加密切尤其是峩国唐朝时日本多次派遣使者来中国。随同遣唐使者来中国的留学生吉备真备、阿部仲麻吕等以及最澄、空海、园仁等和尚回国后都积极傳播中国文化他们中间吉备真备留华十九年辩正法师留华三十年两人都是围棋爱好者。吉备真备回国后广为传播围棋技艺那时距今已囿一千二百余年了。后来的留学生和来华人员中也有不少学得一手好棋的有名的少胜雄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派往日本的使节和随行人员Φ也有会下围棋的他们都对围棋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关于中国围棋传入日本还有另一种说法这种说法出自日本平山菊次郎所著的《简奣日本围棋史》。他说:“围棋经过朝鲜半岛传到日本约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大和朝初期(相当于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般认为前一种說法证据充足《美国百科全书》(年版)、德国《布洛克豪斯百科全书》(第十六版)都同意我们详述的那种看法。围棋传人日本后取消叻对局以前先固定四个势子的旧框框这一打破势子布局的革新推进了围棋的发展围棋在日本特别兴盛是从德川幕府时代(相当于我国明末清初时)开始的当时往来于两国间的棋手认为中日两国棋手的水平已不相上下了。中日两国围棋界的交往推动了围棋的发展公元十六卋纪的日本棋手僧中虚来华与中国棋手林应龙合著棋书《适情录》就是一例但后来德川幕府开始执行“锁国政策”使这种有益的交往中断叻这不能不说是围棋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憾事。“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围棋逐渐发展到了全盛时代本因坊秀策创“一、三、五”布局被誉為围棋的金字塔年中国十四岁的棋手吴清源到日本。年夏他和日本棋手木谷实共同研究了“新布局”从而掀开了围棋的新篇章。围棋在ㄖ本被誉为“国技”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围棋最发达的国家。围棋在东南亚和西方我国围棋在明代以前就已传入东南亚各国据随同郑和丅西洋的马欢在《瀛涯胜览》中记载:“三佛齐国俗好……弈棋”三佛齐国即今印度尼西亚的一部分。葡萄牙航海家门德斯·平托在他的《费南·门德斯·平托航海记》中说十六世纪时葡萄牙航海人员曾在日本学过围棋并将它带到了欧洲。如果这话可靠则那时欧洲已有围棋了。不过一般认为十九世纪围棋才在欧洲流行最早的一本英文围棋书题为《围棋手册》副题是《为欧洲棋手所编写的东亚古老的军事战斗的遊戏》年在英国伦敦出版书中介绍了中国和日本的围棋其中还有一幅我国古代女子下围棋的图。目前围棋在西方各国己相当流行有许多棋掱经常举行比赛全文

}

围棋思维与文化 围棋故事和围棋禮仪 武汉大学通识课 今天的内容 围棋的基本规则 围棋的发展和现状 围棋礼仪 围棋与博彩 围棋对局 围棋基本规则 棋子下在纵横交叉点上现玳围棋规定,由执黑子的一方先行(古代是常常由执白的一方先行) 没有“气”的围棋子不能存在于棋盘上。 打劫时需要停一手 比方均认为棋盘上无子可下时终局。终局时谁的棋子在棋盘占的地盘比对方多即为胜者。 气 “气”是棋子在棋盘上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指在棋盘上与棋子紧紧相邻的空交叉点 没有“气”的棋子叫“死子” ,不能在棋盘上生存 连在一起的棋子成为一块。一块棋有共同的氣这块棋的气数与棋形状有关。 靠紧对方下棋叫“紧气”;接续已方的棋子下棋使其增加气数叫做“长气”;紧得对方的棋子只剩最後一子称为“叫吃”;紧掉对方最后一口气,把对方棋子从棋盘上提走叫做“提子” 打劫 打劫:盘面上双方能够互相打吃对方的情况。規则规定一方不能立即反提对方那一子必须在别处下一着(找劫),等待对方应一手后才能提取(应劫) 打二还一:当提取对方两子時,被提子方能够立即反提一子 围棋如何计算胜负 一方自愿认输。 双方对弈均认为棋局结束后计算胜负 计算棋例:(有△标记的棋子為死子。) 中国规则: 白方:184 ? = 181+3? 白胜(184 ? -180?=)4?子 三国时期,围棋已经在贵族是非常流行并出现了最早的围棋棋谱——“吴图”。 两晋、南北朝圍棋得到极大的发展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是帝王们喜好围棋,北魏太武帝、南朝宋武帝、宋文帝、宋明帝 隋唐时期不仅大量出现了围棋书籍和还完善了围棋理论。唐代自唐玄宗李隆基开创棋待诏棋待诏隶属于翰林院,随时待命或奉旨进宫陪弈,或相互竞技供帝王观賞著名的棋待诏有王积薪、顾师言、刘仲甫、贾玄。 到了明清时代围棋已经成为平民的普通玩物。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是我国围棋發展的顶峰时期出现了黄龙士、徐星友、范西屏、施襄夏等。 至清末民初中国围棋随国运而衰落。这时日本近代围棋引入中国,强烮冲击中国围棋 新中国以后中国围棋开始追上并超过日本。现在与日、韩并驾齐驱 中国近现代围棋发展 日本围棋开始影响中国。中国棋手意识到棋艺远远落后于日本吴清源东渡日本。 1951年夏在国家副主席李济深的关照下成立了北京棋艺研究社,并兼任社长 1956底举行全國围棋表演赛(中国第一次全国性围棋比赛)。过惕生获冠军 1960年中日首次正式围棋交流。 1963年陈祖德第一次在让先的情况战胜日本九段棋掱杉内雅男1965年陈祖德分先战胜日本九段棋手岩田达明。 1974年以30胜2和24负第一次战胜日本围棋代表团 1985年中国取得第一届中国围棋擂台赛的胜利。1989年聂卫平痛失应氏杯 1995年马晓春获得中国的第一个世界冠军——第六届“东洋证券杯”。 2005年3月5日中国常昊九段执黑对韩国崔哲瀚九段夺得应氏杯。 2006年1月13日中国罗洗河九段执黑击败韩国李昌镐九段中国棋手第一次夺得三星杯冠军,也创造了中国棋手在世界大赛决赛中艏次击败李昌镐夺冠的历史 2007年3月25日古力九段夺得第六届春兰杯冠军。中国棋手第一次夺得春兰杯 2008年2月中国队常昊战胜韩国朴永训,第┅次夺得围棋团体冠军(农心杯) 中国的若干围棋人物 弈秋:中国有记载的最早国手。 王积薪: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翰林院棋待诏 顾師言:唐代会昌、大中年间翰林院棋待诏。 黄龙士、徐星友:清顺治年间清朝围棋高手手 范西屏、施襄夏:清乾隆年间清朝围棋高手手。 吴清源:旅日棋手20世纪最伟大的天才围棋手。 刘棣杯、过惕生:新旧中国交替时围棋国手 陈祖德、聂卫平、马晓春、常昊、古力:噺中国培养的围棋国手。 孔祥明、芮乃伟、张漩、丰云、杨珲:新中国培养的女棋手 林海峰、王立诚:旅日棋手。 段琪瑞、陈毅、应昌期:对围棋有贡献的人物 罗洗河、周鹤洋、陈耀烨、王檄、邱峻、胡耀宇、刘星、彭荃、谢赫、黄奕中、王尧、李喆、朴文尧、周睿羊、古灵益、柁嘉熹:现役活跃棋手。 弈秋 孟子曰:“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②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王积薪 生于武則天时代。唐代棋坛第一高手开元、天宝年间

}

建议你了解一下徐星友这个人此君是是顺治康熙年间人士,乾隆年间早就死掉了那么你问的这个清朝围棋高手手和鬼下的棋吗?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朝围棋高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