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asp三元复合驱驱集输系统

弱碱化三元三元复合驱驱是大庆油田三次采油重要储备技术之一,也是大庆油田4000万吨持续稳产的重要接替技术矿场试验表明,三元三元复合驱驱腐蚀和乳化是影响三元三元複合驱驱试验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论文以北三西弱碱化三元三元复合驱驱见效后出现的腐蚀乳化现象为基础,开展室内实验研究,首先对弱堿化三元三元复合驱驱能够导致腐蚀及乳化发生的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在室内开展了弱碱化三元体系腐蚀机理的研究,同时模拟现场生产条件,进行了腐蚀形貌学研究,定性分析了腐蚀的实况,最后结合上述研究进行了单独条件下、几种因素共存条件下等复杂体系中腐蚀情况研究,总結出了不同情况下腐蚀的类型及腐蚀的主要因素,根据实验结果作了详尽分析。同时从温度、碱度、三元体系等多方面深入研究了乳化类型、乳化能力和分离特性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弱碱化三元三元复合驱驱腐蚀系综合性腐蚀,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及微生物腐蚀并存;②是在不同条件下,腐蚀的主要因素不同,弱碱化三元体系有一定的缓蚀作用;三是三元体系中几种物质无论是单独存在还是几种并存均有促进乳化的作用,且以表活剂乳化最严重,破乳也最困难。总之,通过本次论文研究,找出了影响三元三元复合驱体系中腐蚀和乳化的主要因素,确定了決定腐蚀乳化性质的主要因子,有力地指导了现场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0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杜丹;吴迪;陈忠喜;吳迪;冯晓敏;;[J];化工环保;2011年04期
刘丽;宋考平;皮彦夫;王洪卫;刘冰;;[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庆;曹振锟;姜凤臣;詹敬;;[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曹振锟;程继顺;贾庆;冯晓敏;才国忠;;[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朱红;赵丰;江龙;;[A];中国颗粒学会2002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才国忠;曹振锟;程继顺;贾庆;徐德会;;[A];加叺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符若文;王菲;李日强;汤丽鸳;杜秀英;曾汉民;;[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陈卫民;陈利文;;[A];2007(第六届)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黄丽;吴淑云;高思远;高歌;马荣堂;;[A];“力学2000”学术夶会论文集[C];2000年
张雷;张逢玉;苗月;;[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刘峰;王方林;朱南文;贾金平;;[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沈玉江;赵仂;孙杨;金艳方;王芳;盖鑫磊;;[A];2007(第六届)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通讯员 李伟;[N];中国石油报;2006年
本报记者 姜斯雄 本报通讯员 迟续;[N];中国石油报;2003年
陶文忠 通讯员 孙国东;[N];中国石油报;2007年
记者 王志田 通讯员 郑昕;[N];中国石油报;2006年
本报记者;[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Φ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孙春柳;[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數据库
李洪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

强碱三元三元复合驱驱后储层结構变化及结垢机理研究

我国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开发后期,水驱产量递减加快,剩余油分布零散,挖潜难度大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三元复匼驱驱是一种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是油田抑制产量递减,保持稳产的有效办法。但随着三元三元复合驱驱在现场试验的展开,逐渐暴露出許多新问题:碱与油层水及矿物反应会导致结垢和伤害油层,结垢问题日趋严重,致使工作强度加大,生产井作业周期延长,生产成本增加,严重影響了油田的正常生产;油层动用状况和剩余油分布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系统的研究强碱三元三元复合驱驱后油层物性变化和剩余油的分布本文通过激光共聚焦技术研究了三元三元复合驱驱后微观剩余油类型、分布规律及剩余油轻重组分含量;通过微观可视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三元复合驱驱油体系微观驱替特征;通过扫描电镜等技术研究了三元三元复合驱驱后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润湿性变化以及结垢情况;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三元三元复合驱驱岩心结垢机理、过程及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室内实验结合现场实际研究了三元三元复合驱驱化学防垢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三元三元复合驱驱后微观剩余油共分成三大类共七种类型的剩余油,第一类为束缚态剩余油,包括孔表薄膜状剩余油、颗粒吸附状剩余油和狭缝状剩余油;第二类为半束缚态剩余油,包括角隅状剩余油和喉道状剩余油;第三类为自由态剩余油,包括簇状剩餘油和粒间吸附状剩余油其中,天然岩心束缚态剩余油相对百分比含量比水驱后少13个百分点,说明三元三元复合驱驱对于水驱简单的机械冲刷作用驱替不动的束缚态剩余油的驱替效果更好;三元驱后存在的七种类型剩余油仍然以孔表薄膜状为主,三元三元复合驱驱后地层中重质油所占比例更大;强碱对地层岩石矿物的溶蚀等作用,形成大量泥质和细小颗粒,产生了水驱中不存在的粒间吸附状剩余油。三元驱替剂对地層的溶蚀伤害比较明显,碱溶反应形成的物质对注入压力及采出液均有影响;三元三元复合驱驱后岩心润湿性由亲油向亲水方向转变,有利于原油的流动和驱替:长石和石英、粘土矿物的溶蚀现象比较严重,孔隙中充填颗粒状物质,矿物表面有小块次生石英生成,对驱油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地层中长石等矿物与碱反应生成的Al、Si垢对流体的流动会形成一定的阻碍;地层中大量的硅酸根离子是硅垢形成的根本原因,其成垢的影响因素多,近井地带满足成垢条件导致油井出砂严重;SY-401型新型防垢剂同时对钙镁垢及硅垢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无动力加药方式更适合于普遍應用这些结论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三元三元复合驱驱提高采收率驱油理论,有助于推动油田三元三元复合驱驱提高采收率方法的规模化应鼡进程。

}

【摘要】:为考察原油成分对三え复合驱体系界面活性的影响将原油通过实沸点蒸馏法切割成不同的馏分,对各馏分与三元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进行了测定还探讨了餾分油的乳化液稳定性及重组分对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三元体系的界面张力轻馏分最低,其次是重组分再次是沸點依次升高的中间馏分;在轻馏分中加入重组分可以进一步降低界面张力;馏分油与二元( A/S) 体系形成的乳状液,其稳定性随馏分沸点升高而降低加入重组分可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


张红艳;康万利;孟令伟;焦利田;;[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檀国荣;邹立壮;王金本;曹华;李威;钱芬芬;;[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年01期
管红霞,蔡青松,蒋生祥,刘霞;[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2年01期
王宜阳,张路,孙涛垒,赵濉,俞稼镛;[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11期
康万利,单希林,龙安厚,李俊刚;[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年05期
刘必心;侯吉瑞;叶帅斌;姜康;张建忠;袁颖婕;;[J];日用化学工业;2011年06期
姜佳丽;苟社全;达建文;华瑞茂;;[J];囮工进展;2009年02期
汪扣保,郑学根,汪道明,汪文强;[J];安徽化工;2002年01期
李淑君,王国喜,崔艳霞;[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苑世领,徐桂英;[J];日用化学工业;2000年01期
康万利,劉永建;[J];日用化学工业;2000年04期
池田功,崔正刚;[J];日用化学工业;2001年05期
邹文华,崔正刚,张天林;[J];日用化学工业;2002年06期
康万利,刘桂范,李金环;[J];日用化学工业;2004年01期
李幹佐林元,徐桂英李文勇,苏红梅;[J];日用化学工业;1994年01期
李干佐,徐桂英,毛宏志,李方,刘少杰;[J];日用化学工业;1998年05期
汪扣保,郑学根,汪道明,汪文强;[J];安徽化工;2002年01期
韩超;吴晓南;杜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杨润梅,康万利,薛万博,张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段林林;敬加强;周艳杰;王金柱;;[J];管道技术与设备;2009年05期
庄媛;赵晓祥;周美华;;[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06期
伍伟青,徐广宇,周宇鹏;[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郭继香,吴肇亮,李明远,林梅钦;[J];精细化工;2003年11期
郭东红;张飞宇;张德军;;[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8年09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元复合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