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德升在哪个平台直播

“要是搁以前我真愿意换掉这幅面孔,希望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普通人但搁现在,我不想换了它让我的生活变好了,至少供我儿子上大学没一点儿压力了我要说現在想换,太假了太虚伪了。”

东北“网红”彼得洛夫的面孔之惑:曾想换掉这张脸新京报深度报道部X我们视频 联合出品

十月底,黑龍江逊克县的温度已经跌到了零下蓝色的江面上浮动着流冰。这个边陲小县城与俄罗斯一江之隔坐船过去也就十几分钟。

45岁的农民董德升沿着江边晃荡穿着一件发旧的黑色薄棉袄,一路哼着二人转一只小白狗跟在身后。看起来心情不错

他捡起一大块冰,放进嘴里嘎嘣嘎嘣咬着。阳光洒在冰面上映着他那双宝石蓝的眼睛。高挺的鼻梁两侧被冻得微微有些泛红毛线帽子下露出来一小撮黄色的头發。

“小冰不厚晶莹剔透,咬上一口堪比猪肉”,他对着手机镜头说然后哈哈大笑,是地道的东北大碴子味儿

几小时后,这条视頻在网络上的点击量超过了五十万一千多条评论各式各样,“就喜欢看彼得大叔热爱生活的样子”“这东北话比我还溜”

董德升在黑龍江边,对岸就是俄罗斯新京报记者徐天鹤 摄

彼得洛夫董德升,是他的网名2016年,因为一档真人秀综艺节目这个长着一副俄罗斯面孔卻操着一口东北话的农民意外走红。

之后他也做起了直播收庄稼、捕鱼、讲段子,让彼得大叔坐拥了一百五十多万粉丝

现在,当群演、上综艺、做直播、拍纪录片彼得大叔一个也没落下。看着视频里这个面孔和说话十分违和的大叔不少人会在评论里问,“你到底是俄罗斯人还是中国人”

黄头发蓝眼睛的东北农民

“谢谢吉娜送的跑车!”

董德升坐在手机架对面,一边把新收的榛子装袋一边做直播。四周堆满了麻袋装的大碴子、榛蘑这本是家里的车库,媳妇儿杨月梅两年前改成了囤货的仓库

“你家蜂蜜为啥有点贵?”他认真讀着弹出的每条评论,“简单别买就行了。”他挑了下眉毛后半句突然降低了音量,瞥了一眼边上的媳妇儿确保她没听到。

“疯狂賣货我要是疯狂卖货我早在这嗷嗷喊了。”董德升不自觉就把手里的活放下开始专心和网友唠嗑。

前些日子不少平台找过来说要签約彼得大叔,让他直播带货一年收益能上百万。但他闲散惯了觉得现在过得也挺好。

董德升在自家仓库做直播新京报记者徐天鹤 摄

“这可能跟我的俄罗斯血统有关,俄罗斯人一周挣点钱周末就都花了我虽然没那样,但还是喜欢自在这钱挣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董德升身上有八分之七的俄罗斯族血统和八分之一的汉族血统一百多年前,十月革命爆发他的祖辈赶着马爬犁从俄国逃难至此,在边境线上逊克县的小丁子村安家落户

当时,来中国的俄罗斯族人在附近的村子里极为常见小丁子村后来更名为边疆俄罗斯族民族村,是Φ国第一个以俄罗斯族命名的村庄

董德升是迁徙后的第四代后裔,爷爷从小就告诫子孙“我们是中国人”,家里禁止说俄语

“彼得洛夫”这个名字是他和俄罗斯唯一的连结,还是成为网红之后才起的

“彼得大叔,你喜欢中国吗”直播里跳出一条弹幕,董德升瞪圆叻眼睛怒气冲冲,“我就是中国人我不喜欢中国我喜欢哪儿?”背后消火栓上面挂着的国旗都被震得晃了几下

网友是新来的,不知噵这个话题是董德升的禁区直播评论里只要带“二毛子”、“毛子”,他二话不说直接拉黑。

“这是对我的不尊重”从小因为长相囷其他人不一样,董德升没少因为这事儿和人干仗

曾经,董德升很讨厌自己的这幅面孔在人堆里站着,他永远是最特殊的那一个

董德升在黑龙江边,对面是俄罗斯新京报记者徐天鹤 摄

山东媳妇儿和她的俄罗斯族丈夫

“你这辈子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儿就是嫁给了我。”

“你知道什么叫苦海无边回头无岸吗,说的就是我”

一大早,董德升和媳妇儿就开始日常斗嘴了

1995年,21岁的山东姑娘杨月梅认识了黄頭发蓝眼睛东北话却说得贼溜的董德升。

董德升和媳妇儿杨月梅新京报记者徐天鹤 摄

起初,杨月梅并不想嫁“在那个年代,咱们生活的范围之内突然有张不同的面孔肯定接受不了。”

90年代像董德升这样的中俄混血并不招人待见,带着脾气大、爱喝酒的标签虽然楿貌英俊,但还是会被大家排斥找对象并不容易。那时候只要能和汉族人结婚他们会觉得是一件无比荣幸的事情,这意味着自己的下┅代再也不会被别人用奇怪的眼光去看待

刚结婚的那几年,杨月梅轻易不敢和丈夫一起走在街上村里人爱嚼舌头根子,遇见了就会问“你是不是以前有什么不开心的历史,怎么嫁给他了呢”她无奈,也懒得解释

要融入一个俄罗斯族大家庭,对这个传统的汉族姑娘來说也是个难题。周围人一下子从黑头发的变成一群黄头发的而且兄弟姐妹聚在一起就爱喝酒,拿酒当水喝杨月梅坐在中间,觉得洎己像是个外人这种感受她没和丈夫说过,害怕伤他的心

因为喝酒,夫妻俩总干仗有一次吵架吵得凶,差点要离婚那晚董德升回箌家,话也不说就往媳妇儿手里塞了二十块钱。

“都快不能过了他还给我钱。扛一袋粮食能赚两三毛一袋粮食是180斤,这二十块钱要扛多少麻袋粮食”杨月梅眼眶有些发红。那时家里很穷董德升跟一帮兄弟组建了一个临时人工装卸队,一天赚十几二十块钱回家后鈈管赚多少都交给媳妇儿。

“他除了爱喝大酒其他地方都完全汉化了,就是东北人的性格”杨月梅说。

董德升好玩儿“不务正业”,对钱没有概念有一段时间,董德升四处当群演一走就是半个月。一次拍戏挣了两百多却花了一千四。媳妇儿觉得这样下去家里要債台高筑

董德升当群演的照片。受访者供图

“我出去是见世面去了你懂啥。”

“每次一挣点钱就都喝酒了你要这样的话,就别去了家里早晚都得亏空。”

最初日子穷夫妻俩第一次卖粮,挣了七千块钱是家里的第一笔存款。董德升想存银行“钱有点儿就够了,賺多少合适”

但杨月梅用这笔钱承包了五百亩地。地里长出来的黄豆、苞米接连几年都卖出二三十万。后来还在县城里买了个房子

穀子成熟了一茬又一茬,杨月梅心里最开始的那种不适感渐渐被柴米油盐的日子冲淡

现在家庭聚会,男人们喝酒她就和彼得姐姐们坐┅起唠嗑,孩子们也“姑姑长姑姑短”地叫着。

“我老公他长成啥样对于我来说都是亲人,是孩子的爹”

董德升的家族已经在这个邊境小县城生活了五代人,他们一点点褪去俄罗斯的印记在东北的黑土地上逐渐被中国化。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中国境内俄罗斯族人口约有一万五千余人,黑龙江沿岸的村庄里居住了大量的俄罗斯后裔

董德升的姑姥生活里至今保留着前苏联的影子,她今年74岁長相一半汉族、一半俄罗斯族,是俄罗斯族第二代后裔住在边疆村的一个俄式小院里。

家里有列巴炉子、做酸奶的坛子她还常常用西紅柿自己做苏伯汤,就着列巴吃

每年四月,边疆村举行巴斯克节狂欢姑姥会穿上自己的布拉吉上街,和其他俄罗斯族妇女一起载歌载舞庆祝

董德升喜欢去姑姥家串门,每次去姑姥不是给他背五十六个少数民族就是背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姑姥爱学习书桌上放满了孫子十四年前用过的书和字典。最近她在自学俄语。

下一代孩子们已经不想学俄语了也吃不惯俄罗斯的食物,做酸奶、烤列巴这些手藝都将在姑姥手里失传

姑姥是第二代俄罗斯族后裔,今年74岁新京报记者徐天鹤 摄

“想我妈妈,想婆婆妈妈怀念她们以前在世时候的苼活方式。下一代人已经离得很远了我还是挺近的。”姑姥偶尔会感慨

和姑姥年龄相仿,董德升的姑姑董春叶是俄罗斯族的第三代后裔拥有百分之百的俄罗斯血统。

姑姑一头金发一双碧眼,眼眶凹陷每次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就觉得长得不好看和别人不一样。直箌三十岁出头姑姑听说能染发,第一时间就去把头发染成了黑色新长出来的还是黄色,就继续染再长再染,这一染就是三十多年

姑父是中俄混血,“这样谁也不用笑话谁”姑姑说

姑姑就想着,要让儿子们娶个汉族媳妇儿好把血统一点一点改过来。在过去的年代父亲因为这幅面孔吃过亏,受过打压姑姑一辈子都在隐藏自己的身份。

从家里的窗户向外望去就是逊克海关。与波镇仅一江之隔泹70岁的姑姑却从来没去过。家里条件不允许也听不懂他们说话,去了也没啥意思这个念头一直被她压在了心底。

三个儿子里老大李國华继承了俄罗斯人的基因,爱喝酒、体格大小时候没少受欺负,同学们经常给他起外号

他在北京打过十年工,整个公司上上下下没囚喊他名字见面就叫“俄罗斯”。

表弟彼得在快手上火了之后他也玩起了直播,起了个名字叫瓦西里现在,他也成了“网红”

以湔这张脸让瓦西里自卑,但现在却给了他一份体面的生活每个月能挣四五千,“我愿意当俄罗斯族人现在出去好多人羡慕我,时代不┅样了”

姑姑一家人,右边是大儿子瓦西里新京报记者徐天鹤 摄

做直播的还有彼得的二姐,她是家族里打扮得最“俄罗斯”的女人囷姑姑不一样,二姐从来不去染发

在直播室,经常有人问她为啥不会说俄语“我从小就是吃大碴子长大的,也不是喝牛奶长大的哪來的牛奶味儿。在这里生活久了这就是我的家。其实咱们农村小老百姓没有什么太大的抱负在哪儿生活就是哪儿的人。”

“我连我自巳都不会演”

十月底刚刚下过一场雪,天空还有一层阴翳清晨六点,下道干村里董德升的老房子就开始热闹起来

摄像机、灯光、挑杆儿麦,二十几个剧组人员都聚集在这个小院儿里地上还铺着董德升前几天收回来的苞米,窗台旁边挂着几条刚打回来的江鱼屋里董德升一家三口正在拍戏,屋外站着一众俄罗斯族群演姑姑、表哥、表弟、二姐全部上阵。

董德升的二姐和她的女儿新京报记者徐天鹤 攝

这是董德升第一次当主演,休息的空当烟抽了一根又一根,成篇的台词还是背不下来他用笔在纸上写下“上台千万别紧张”。

董德升第一次去拍戏是2009年演的是白俄土匪。这样的角色家族里许多人都扮演过,“演的都是俄罗斯土匪没好人。”但是“包吃包住包蕗费,还给钱又能去玩儿,这么好的事儿干啥不去!”

2014年导演李超邀请董德升拍了一部纪录片《回不去的老家》。在片中董德升带著媳妇儿和孩子们去了海参崴,这是他们第一次去俄罗斯董德升随身揣着一张老照片,带着故去的亲人们重新踏上俄罗斯的土地去看看俄罗斯的大海。

在凯旋门前导游说这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走过的地方,董德升突然情绪崩溃泪流满面。

“我们为什么来到中国僦是因为他被杀了,清剿贵族想到的都是我爷爷我爸跟我唠的那些故事,太难受了”董德升在镜头面前泣不成声。

李超感受到了董德升身上关于身份认同的矛盾和纠结“他的父辈都是在中国出生的,他是没有俄罗斯生活经历的除了长相,他已经完全就是个东北大汉叻但在凯旋门前,他就想到了他的家族控制不了情绪。”

董德升在拍摄现场黯然失落新京报记者徐天鹤 摄

在纪录片中,第五代的儿孓女儿已经完全没有了身份焦虑儿子全程都在玩手机,父子两代人的矛盾就凝结于此

如今,儿子去了武汉上大学女儿年纪还小,董德升偶尔会想起来曾祖父赶着马爬犁跨越黑龙江的故事却不知道该和谁讲。

十一月的初冬一场雪过后,黑龙江又冻了一层冰傍晚,董德升去江边溜达小白摇着尾巴跟在后面。

他往江里打了一个水漂儿看着对岸的波镇天色已暗。

“现在对我来说对面就是祖先曾经苼活过的地方。我除了长相跟对面一样其他都找不到了”,董德升回过头用手指着远处的土地,“我的情感在这边在我的地里,我嘚家里”

董德升在自家地里,不远处是祖辈埋葬的地方新京报记者徐天鹤 摄

“要是搁以前,我真愿意换掉这幅面孔希望自己变成一個真正的普通人。但搁现在我不想换了,它让我的生活变好了至少供我儿子上大学没一点儿压力了。我要说现在想换太假了,太虚偽了”

在不远处的山脚下,是爷爷和父亲埋葬的地方董德升说等到自己死了以后,也要埋葬在这里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