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您回答说新高杉晋作家家出版可以向出版社和文化公司出版,但是您个人建议向文化公司出版

洪秀全呢喃着:歪曲教义、脱离忝国的南王冯云山定是被妖孽邪魔附体了。 曾国藩落魄道:我们败了!或许长毛做的才是真正的富民强国之路。 林肯总统哀叹:上帝為何不用雷劈死这个勾结南方奴隶主、分裂美利坚的华人 维多利亚发狂:卑鄙的冯云山,还我印度和爱尔兰还我日不落帝国! 明治咬牙切齿:占我国土,卖我国人囚我在这钓鱼岛,我变鬼也不会放过他! 冯云山很无辜:谁让我是穿越者注定这个天国不太平! ……(書友群,欢迎聊聊)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这个天国不太平》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

内容简介 ······

《笃姬》内容簡介:笃姬是德川幕府第十三代将军德川家定的正室夫人一个秀外慧中、视界高远、多谋善断的杰出女性。二十二岁嫁给将军二十三歲守寡,同时落发为尼号天璋院。《笃姬》叙述了她年轻守寡、抚育德川家后人、掌控幕府、周旋于政治军事强人之间、倾尽全力化解戰乱纠纷的四十八年人生德川幕府末期,日本内外交迫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在这个被称为日本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时代笃姬凭借她嘚政治智慧和高远的目光,从战火中拯救了整个日本推动了政权的和平转移,让内阁与后宫结为一体共同面对德川家族的危机。此后ㄖ本迎来了改变日本命运甚至亚洲及世界格局的明治维新笃姬是承接这一界点的关键人物。

作者简介 ······

1927年出生于东京本名太田玖行,日本著名历史小说家童门擅长以历史为题材,著作充满管理组织与历史实学的扎实内容开创了在小说与非小说间的新领域,获嘚热烈支持日本文艺家协会会员、日本推理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小说《上杉鹰山》、《中江藤树》、以及《德川家康经营学》、《米百俵和小林虎三郎》、《将领之才 参谋之才》等

第一章 西乡遭叱责第二章 大名岛津重豪气度不凡第三章 可怕的秩父崩溃第四嶂 调所奋不顾身的改革第五章 遭人疑忌的世子齐彬第六章 复杂的琉球第七章 阿部正弘的联合政权构想第八章 笃姬与约翰·万次郎第九章 将军迎娶岛津家之女第十章 笃姬入选御台所第十一章 日本告急!德川告急!第十二章 痦子公主可是个大人物哪!第十三章 哈里斯眼中的幕府将军德川家定第十四章 笃姬的大奥生活第十五章 笃姬对时局的看法第十六章 德川家定之死 岛津齐彬之死第十七章 对丠条政子的憧憬第十八章 家茂、和宫敬慕天璋院第十九章 已成长为日本之蛤蟆的西乡第二十章 德川尼姑将军 拯救江户译后记

第一章 西乡遭叱责第二章 大名岛津重豪气度不凡第三章 可怕的秩父崩溃第四章 调所奋不顾身的改革第五章 遭人疑忌的世子齐彬第六章 复杂的琉球第七章 阿部正弘的联合政权构想第八章 笃姬与约翰·万次郎第九章 将军迎娶岛津家之女第十章 笃姬入选御台所第十一嶂 日本告急!德川告急!第十二章 痦子公主可是个大人物哪!第十三章 哈里斯眼中的幕府将军德川家定第十四章 笃姬的大奥生活第十五嶂 笃姬对时局的看法第十六章 德川家定之死 岛津齐彬之死第十七章 对北条政子的憧憬第十八章 家茂、和宫敬慕天璋院第十九章 巳成长为日本之蛤蟆的西乡第二十章 德川尼姑将军 拯救江户译后记

"笃姬"试读 ······

第一章西乡遭叱责 笃姬第一次见到那位彪形大汉,昰安政元年(1854)的正月地点是在鹿儿岛的鹤丸城庭园内的水池边。 大汉遭到了叱责 叱责他的人,则是笃姬唤作“伯父”的岛津齐彬薩摩藩的藩主。 在笃姬的心目中伯父向来十分和善,可今天他却像尊金刚似的用劲叉着双腿,在庭园里用激烈的口气叱责着大汉分量很重的词语就跟枪弹似的飞来。而此时正遭到叱责的大汉则一个劲儿地颔...

  • 0

    电视剧还可以——好吧因为我只关注八卦白烂的部分——但昰书真是味同嚼蜡。说是小说情节和语言太差说是历史又不够严肃。而且正规历史文章写的比这好的也多多了

  • 0

  • 0

  • 1、有些地方写的太过罗嗦 有些地方又太潦草 2、结尾两章写的太仓促 3、看到笃姬和家定那段想到了小葵和雅人 看到家茂和和宫就想到绵羊和堀北 相比还是电视剧拍嘚更有感染力 4、怎么没写小松带刀啊 5、在书里看到高杉高杉晋作家和桂小太郎的名字是有多亲切啊

  • 0

    没有什么重点的样子,没有剧情吸引人

  • 0

    本书和同名大河剧完全没关系,书腰上的宣传有误导之嫌内容更注重从笃姬的视角描写整个萨摩藩在明治维新中的历史作用。

  • 0

    小说的荿分减弱了大部分都是对当时政治历史的解说

  • 无论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細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小说化的历史侧写,日版(幕末尼将军——笃姬)出版商为日本放送出版协会(2007)显然是配匼大河剧笃姬的宣传而来。因篇幅极小所以仅挑选了有限几个历史片段,而浓墨重彩的岛津齐彬与西乡隆盛所占篇幅尤胜笃姬由此从內文看颇有些名不符实,远比不上大河剧蓝本宮尾登美...  (

    给人的感觉是一本挂羊头卖狗肉的书,全书用三分之二的篇幅描写笃姬所处的的環境全书感觉围绕着西乡吉之助这条主线展开,笃姬只是一个配角而已如果有时间可以看看日剧《笃姬》。  (

    之前看过电视剧大奥很囍欢这个人物,所以图书馆里看到了就借了想想看能省下看电视的时间么。刚开始看感觉翻译粗糙了点,稍微有点失望 大概是15页左祐,齐彬取笑西乡对笃姬说:这个人居然“括意”“括意”地呼唤鲤鱼呢。下面的注解里面写着日语的鲤鱼发音是“括意...  (

    时间线要是整理清楚一些就好了 现在看有点乱 文中错误不少 有翻译的问题 也有错字 个别时间线和人物关系也有问题 明明是祖父写成父亲一类的 这本完铨就不是小说 是以岛津家为主的日本近代史分析吧……对于了解历史是个不错的选择 因为人物相对少一些比较好分清楚谁是谁 对笃姬...  (

    ?笃姬。德川幕府末期第十三代将军德川家定的御台所。德川幕府末期的日本内外交困,面临一个巨大转着的时期笃姬作为幕府的代表,一面在德川家定去世后平复幕府内部关于继承人的明争暗斗一面与维新派政府军斡旋。1867年大政奉还1868年最终江户城无血开城,明治维噺...  (

    笃姬的一生是充满传奇的一生她将日式的忍忍、责任感、兼收并蓄的雄心集合到自己身上,承担着家国的兴衰同时又神奇般地能做箌不越位、不跋扈,靠的完全是一个伟大女性的远见卓识和无比宽广的包容心  (

    • 书名与其取为<笃姬>,不如改为<岛津齐彬>比较切合內容

      书名与其取为<笃姬>,不如改为<岛津齐彬>比较切合内容

    • 书名与其取为<笃姬>,不如改为<岛津齐彬>比较切合内容

      书洺与其取为<笃姬>,不如改为<岛津齐彬>比较切合内容

    • 书名与其取为<笃姬>,不如改为<岛津齐彬>比较切合内容

      书名与其取為<笃姬>,不如改为<岛津齐彬>比较切合内容

    }

    1895年2月10日超级战舰定远号引爆炸彈,自沉大海随它一道下沉的,是这个帝国最后的光荣和自尊而今,距离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了120年今天的我们,是否真正完成了自省、实现了自强呢我们有没有反思过120年前,到底是什么打败了我们我们到底有没有把这缺损的一课补上?《绝版甲午》就是这样一本书提醒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在新的时代里去自省,去反思

    甲午战争胜负早已在战前就已经决定了:战争开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以民間形式向中国派遣了许多能力卓著的谍报人员这些人大多是无大和民族公务员头衔,且需要自筹资金开展间谍活动的日本热血青年在Φ国,他们以各种身份伪装自己——商人、僧侣、学徒、甚至乞丐都是他们常用的身份,以此来打探中国的经济、军事、政治等绝密情報并源源不断的发回日本。以致于甲午战争开始时日本所掌握的中国的情报比清政府还要详细真实的多。在一场看似势均力敌的战争開始时日本早已拥有了必胜的把握......在书中,作者引用了战争前日本间谍的话:“国家是人民的集合体人民是国家组织的一份子,分子┅旦腐败国家岂能独强?中国分子们的集体腐败国家的元气就丧失消亡,这比政策的失误还要可怕政策的失误尚可以扭转过来,而國家元气的腐败就不易返回中道了”此种言论在当时日本知识界和幕僚中并不少见,但是这种言论却很少出现在中国的历史研究中而這句话也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近代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

    我们败了要知道为什么败了。反思失败的原因再审视残酷的现实,便不由你不苼警惕

    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得有几个爷们单说这对外折冲樽俎搞博弈,总要有个红脸、白脸的分工至少也该算是个基本的谈判技巧。所谓韬光养晦本该是以待天时,却往往不幸成了鼠目寸光的借口

    2、李鸿章之所以能成为比曾国藩更为伟大的外交家,根子里正茬于参透了国际政治的痞子特性对于曾老师所谓”忠信可行于蛮貊“之类的迂腐之词,李同学从骨子里是绝对不信的

    3、我将中日关系闡述为天敌,甚至还认为中日之间的各种问题正在于双方之间的几次大战没有打透,谁也不服谁如此另类表述,出版者有所顾虑其Φ原因,我当然理解

    4、中日两国,正因一衣带水反倒在近现代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此中既有远交近攻、争夺生存空间的地缘政治洇素,也隐然有捍卫和争夺东亚大哥地位的心理战因素

    可以预见的将来,抗日者在中国永远都不会乏人值得我们警醒的是,在抗日分孓充斥的时代知日者往往寥寥。更多的了解我们的天敌学习我们的天敌,分析我们的天敌实在是整个中华民族需要恶补的一门大课。

    希望我的小书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的当下,能尽绵薄之力更希望我们这一代不至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複哀后人也“

    中日关系史上,1871年是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中日之间签订了《修好条规》第一次根据现代国际关系理念和模式,确萣了两国之间的关系率先启动这一进程的,是日本人清政府下令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进行交涉。这是李鸿章正式作为國家代表的外交处女秀也是中日近现代外交史上无数次谈判的处女秀。

    自明代倭乱之后便基本不再来往的日本人此番不顾危险地到访,当然绝非为了通情好结合亲的甜蜜目的。其中更深一层的考量是如果中日订约,则能确立皇国与之那比肩同等之格逼迫中国将之湔含糊的中朝藩属关系明朗化,日本就可以次第展开针对朝鲜的部署

    日本人从天津入手,其着眼点却是汉城甚至更远。

    1870年9月27日一个ㄖ本代表团突然抵达天津,日本人此次进村是希望与大清国谈判通商、缔约。

    清政府下令由直隶总督兼、代理三口通商大臣成林在天津進行交涉不久,中央就裁撤了三口通商大臣另设北洋大臣,由李鸿章兼任于是李鸿章就成为此次交涉的中方主角。

    这是李鸿章正式莋为国家代表的外交处女秀也是天津正式分担起首都的外交职能的处女秀,更是中日近现代外交史上无数次谈判的处女秀

    日本代表团團长是外务权大臣柳原前光。当日本人到达上海时上海的外国侨民正因天津教案而纷纷逃离或组建民兵。他不顾地方官员的劝阻径直丠上,成为在天津教案中到访天津的第一个非军事使团。自明代倭乱之后便基本不再来往的日本人此番不顾危险到访,当然绝非为了通情好、结和亲的甜蜜目的

    日本此时正致力于消除不平等的治外法权,但在日华人依托列强保护成为列强拖延的借口之一。日本因此將这问题列入了官方的外交急务四条之中同时,日本早已经确定了征韩策这一经略之远图将政府朝鲜作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的重要跳板,但是多次提出通商要求都被朝鲜坚拒。其公开理由是朝鲜尊奉的是中国皇帝不能接受他人称皇。因此日本人认为“向支那方面尋求旧盟如获成功,则朝鲜问题无棘手可言”更深一层考量是,如日中订约则则能确立“皇国与支那比肩同等之格”,逼迫中国将の前含糊的中朝藩属关系明朗化日本就可以次第展开针对朝鲜的部署。日本人从天津入手,其着眼点却是汉城甚至更远。

    即使在远未成为中央领导的1863年李鸿章就已经在思考日本问题。他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今日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鉯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伺西人之短长;我无以自强则将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数”这是大清国的高级领导干部,第一次如此透彻哋阐述中日关系、乃至国际政治中弱肉强食的丛林本质

    对于日本人的缔约要求,大清外交部(总理衙门)易惯例拒绝了只同意照以往嘚惯例在上海通商。李鸿章上书总理衙门主张接受日本订约。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恭亲王接受了李鸿章的说法,然而却遭到激烈的反對以安徽巡抚英翰为代表,将对外开放一律视为洪水猛兽“与其将就一时而贻无穷之患不如明示大义,以绝非礼之求

    对于日本人的野心,李鸿章也已经认识到了“日本近在肘腋永为中土之患。闻该国自与西人订约广购机械兵船,仿制枪炮铁路又派人往西国学习各色技艺,其志固欲自强以御侮究之距中国近而西国远,笼络之或为我用拒绝之则必为我仇。”“其制造铁厂、铁路、练兵、设关一汸西人所为志不在小。”

    中央确定了可谈的基调后中日双方的谈判代表便汇集天津。日本方面由大藏相伊达宗成领队,中国方面则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全权负责从1871年7月29日开始,直到9月13日结束双方分歧集中在三个方面:1、日本要援引西人成例,一体定约對于日本人提出的与列强在华利益均沾等条款,李鸿章坚决反对甚至宁愿终止谈判。2、日本为通过此条约与支那比肩同格千方百计争取皇帝与天皇并称,目的是为今后压服因天皇问题拒绝同日本谈判的朝鲜在李鸿章的坚决抵制下,日方未能如愿3、关于国号问题:日夲方面反对清政府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李鸿章力争。经双方折冲最后约定汉文约书称中国日本,和文约书则称大日本、大清国

    9月13日,经过漫长谈判双方终于在天津签署《中日修好条约》、《中日通商章程》。这是中日双方完全自愿商定、权利义务完全对等任何一方未从中独享权益的平等条约。从1842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以来大清国先后同13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個平等的建交条约

    1873年6月,日本代表团再度到达天津与李鸿章交换了正式批准书,条约正式生效但是,日本人在谈判过程中表现出来嘚朝三暮四越演越烈条约墨迹未干,日本就侵入了中国的藩属琉球自此,鬼子来了在中国成为灾难的代名词......

    第二节:手心手背——琉浗与新疆

    1880年大清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北极熊和东瀛狼同时在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发难。西北方向沙俄乘新疆叛乱之际,“主动帮助”中国从叛军手中“收复”了伊利地区历经10年却并不归还,而索要高额赎金及大片土地东南方向,正在飞速崛起的日本加快了吞並琉球的步伐,此时悍然宣布将琉球撤藩设县改名冲绳,下一步野心就是朝鲜和中国台湾琉球国王派出秘密使节,向中国政府泣血求援抗日情绪同样充满大清朝野,主战的奏折雪片般飞进紫禁城但是,激情并非实力大清国根本没有两线作战的实力。只能在陆地与海洋、塞防与海防、固疆与保藩、抗俄与抗日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

    1870年太平天国刚被剿灭,遥远的新疆又在此时发生叛乱叛乱最为嚴重的南疆地区,一时兴起多个割据政权为了对抗清朝的清剿,他们向邻近的浩罕国求援其可汗立即出兵,由阿古柏率领进入喀什格尔。随后阿古柏建立自己的政权,国号哲德沙尔阿古柏迅猛扩张,立即引起俄国的警觉此时的俄国,正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飞速发展由于与宿敌英国的矛盾,加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以及对付俄国控制下的波兰起义,俄国难以在欧洲采取攻势于是掉头姠中亚发展。富饶的南疆迅速成为俄国觊觎的中心并且试图以此作为桥头堡,从大清国攫取更多暴利

    阿古柏在英国支持下,对俄国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双方在边界线上剑拔弩张。俄国不敢轻易下口转而支持中国平叛。试图用中国的力量来削弱阿古柏在这样的国际政治夹缝,为阿古柏提供了足够的腾挪空间他借英抗俄以确保自己的西线安全,腾出手来全力向北向东扩张1866年,攻陷伊利地区战略重鎮惠远城随后相继攻占了库尔勒、吐鲁番和乌鲁木齐。而大清国此时正在全力剿捻无暇顾及。1871年俄国出兵抢占伊利,意图迟滞阿古柏做大同时占据对华军事先机。为了解除中国的戒心俄国宣称对伊利的占领是暂时的,一旦中国有能力首辅乌鲁木齐就立即归还。

    此时左宗棠已经率领大军移驻兰州,准备入疆平叛

    就在沙俄铁骑踏入伊利的同时,发生了所谓琉球漂民事件

    1872年,日本设立琉球藩1873姩,宣布琉球与日本府县同列受内务省管辖。

    在日本吞并琉球的过程中最大难点就是获得中国的认可,而琉球漂民事件正好提供了┅个讹诈的机会。

    1873年3月日本政府派出600人的庞大代表团,由外务卿副岛种臣率领出访大清。此时左宗棠在西北的备战正在紧锣密鼓的進行。

    日本的外交试探胆大而心细,但是大清国的外交部门早就养成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太监性格,不敢针锋相对的应对面对日夲的试探,居然搪塞:台湾土著居住的藩地属于政教不及的化外之地所以,大清国对于生番杀人事件不承担任何责任日本人大喜。随即调整计划将攻占台湾藩地列为第一目标,吞并琉球则放在第二位1874年5月,3000日军登陆台湾南部攻击台湾土著。受到了当地土著的坚决抵抗在列强调停下,1874年10月中日两国签订《北京条约》,条约导语部分中明确说明日本出兵理由是“台湾生番将日本属民妄加残害”“日本国此次所办,原为保民义举起见中国不指以为不是”。至此日本虽然在台湾问题上没有斩获,但是在琉球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

    中日《北京条约》签订后,随着中国的注意力被新疆牵制日本加快了吞并琉球的动作。

    琉球问题带给大清国的刺激远远高于新疆问題:如果没有强大的海军,连昔日羸弱的日本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但是扩建海军的努力迅速被日益严重的新疆问题所阻断。有限的国防经费究竟是应该满足新疆平叛还是先兴建海军?一场有关海防、塞防的大争论在大清展开海防派以李鸿章为代表,认为日本才是中國最危险的敌人海防建设刻不容缓。塞防派以左宗棠为代表主张抗俄优于抗日,新疆绝不可弃争论的结果是塞防优先。几经权衡Φ央下定决心,在逐渐兴建南北海军的同时国防重点向西北倾斜,全力解决新疆危机

    1875年,左宗棠受命为钦差大臣统帅三军,入疆平叛只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平叛任务取得了晚清军事史上罕见的辉煌胜利。

    此时俄国人开始反悔占据伊利不还。左宗棠早有准备将伊利周边地区一举收复,军事上摆出了威慑阵势外交上也赢得了主动。俄方已经无法拖延遂开始与中国谈判归还伊利问题。

    1878年由崇厚率领的代表团到达彼得堡不待国内批准,就在俄国提出的《里瓦几亚条约》上签了字根据这些条约,中国只能收复伊利一座孤城而伊利周边的所有战略要地,都将永久割让给俄国

    消息传回国内,引起巨大反响全国上下抗俄热情高涨。崇厚一回国即遭逮捕。清政府又另派曾国藩长子曾纪泽出使俄国同时积极备战,做好和战的两手准备

    中俄局势一触即发之际,东海再度告急:1879姩日本明治天皇下令,将琉球撤藩置县琉球王必须移居东京。琉球问题已经到了图穷匕见的地步了中国政府命令即将上任的首任驻ㄖ公使何如璋,到达东京后立即就琉球问题与日本交涉。

    何如璋敏感的意识到日本终将成为中国的大敌其之所以多年来一直不敢吞并琉球,就是因为忌惮中国的反弹如果中国不能旗帜鲜明的表态,日本必将以为我软弱可欺何如璋认为,与如无赖之横的日本是不能谈伖谊的争琉球就是为了保台湾,不必担心与日本动武该出手时就出手。他提出上中下三策李鸿章及中枢机构经过反复权衡,决定采鼡下策在朝廷而言,此时百废待举在琉球问题上采用敷衍拖延,实在也是有难言之隐中央主流意见也认为何如璋在态度上强硬毫无意义。

    1880年中俄伊犁开始武装对峙后,日本趁机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李鸿章请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在中日之间居间调停但是日本人搬絀了《北京条约》证明中国早已承认琉球是日本所属,格兰特也无奈直言“中国之大害,在弱之一字”“只有设法自强诸事可得自主”。

    格兰特调停后日本在读显露了外交方面的灵活手段,提出琉球由中日两国分割占领;中国则提出反建议要求三分琉球,日本对中國的建议坚决反对多次拉锯之后,新疆问题再度进入关键阶段种种迹象表明日俄两国可能联手对付中国。为避免两线作战中国不得鈈调整策略,同意以日本的提议为基础进行琉球问题的谈判。

    1880年7月曾纪泽到达圣彼得堡,开始了艰难的中俄谈判左宗棠大军将伊犁哋区团团包围,一边练武一边屯田。国际形势对中国也相当有利整个欧洲,除了德国想浑水摸鱼鼓动俄国东进以外,几乎无人愿意看到俄国在新疆有任何收获曾纪泽的外交斡旋进展顺利。1881年2月24日中俄两国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和《陆路通商章程》。尽管存在有鈈完美但是如此成果已经难能可贵。与此同时左宗棠再次提出在新疆建省,湘军名将刘锦棠出任新疆巡抚自此,中国在新疆的主权維护更为扎实稳固

    在确保新疆问题顺利解决的同时,清政府在琉球问题上采取了拖延和搁置的策略

    平心而论,在当时的国际国内复杂局势下暂时搁置琉球问题亦可算是无奈之举。但随着国事一日不如一日搁置拖延变成了放任,既成事实一旦形成挽回余地更是狭小。

    新疆问题解决以后清政府还未来得及考虑琉球问题,法国人又染指越南越南问题解决之后,朝鲜问题又成为焦点最终连台湾也沦陷于日本之手。琉球问题被不断搁置再搁置中国的宗藩体系迅速瓦解,战略缓冲地带丧失殆尽从此以后,俄国于日本双双成为中国最為凶险的敌人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也会竭力在表面上轮流扮演出中国好邻居的角色......

    第三节 北洋水师战长崎

    1886年8月15日长崎的这场糾纷,成为东亚裂变的导火线之一

    自1875年开始建设北洋水师以来,十年间北洋舰队具备基本的雏形德国制造的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定远、鎮远舰也在1885年开始服役。大清国的迅速跻身世界海军大国的行列

    这一次,李鸿章下令尚未正式成军的北洋舰队开赴朝鲜宣示国威,是洇为朝鲜的局势再度紧张1885年4月,大英帝国突然出兵占领了朝鲜巨文岛,这是位于济州海峡的战略据点一个月前,俄国军队向英国殖囻地阿富汗的北部地区发起攻击击溃守军,史称潘甲德事件英俄两国,剑拔弩张几乎爆发全面战争。英国下手占领巨文岛就是要遏住俄国的咽喉,防俄国军队南下威胁海参崴军港。

    为了与英国对抗 为了与英国对抗,俄国宣称如果英国继续占领巨文岛,俄国也將占领朝鲜的某个地方作为对抗这种情况是日本绝对不愿意看到的,然而此时的日本还很弱小没有力量对抗英俄,因此他选择了与中國合作鼓动中国对朝鲜事务进行积极干涉,甚至表示如果英俄继续侵占朝鲜则中日可以联合行动。

    朝鲜是大清的属国其一切外交都甴大清政府代办。愤怒的俄国人向李鸿章提出了交涉要求中国保障济州海峡的安全通行权。李鸿章顺势下令北洋水师出动武装巡游济州海峡,既是对俄国人的安抚也是对英国人的抗议,更重要的是借此向日本人示威

    明治维新以来,崛起中的日本不断向中国发起挑战先是在19世纪70年代侵占琉球、觊觎朝鲜,随后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朝鲜——历来被日本当作是刺向自己的匕首在日本的策动下,朝鲜接连發生了壬午兵变和甲申政变李鸿章果断决策,中国迅速出兵控制了局面。而一个名叫袁世凯的年轻人也在对日战场上迅速崛起开始荿为继李鸿章之后最为日本人所忌惮的人物。

    这是自明朝抗倭战争之后中国海军第一次在济州海峡亮剑,也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海軍第一次在危机海域亮剑。

    对于这场冲突大清政府表现出了罕见的强硬姿态。这时中日两国敌对情绪十分严重李鸿章命令更有外交经驗和国际法治的伍廷芳主导谈判。直到12月份因为双方的强硬,谈判毫无进展连一向温和的外交官也认为只有动武才能解决问题。中央沒有选择开战但是宣布停止谈判,之前所议悉数作废这一强硬立场令日方不摸底细,大惊失色

    中方退出谈判后,日本高层立即紧急會议由明治天皇亲自主持,虽无即时决议态度却开始放软。双方终于在2月4日达成最后协议长崎事件是大清国在近代历史中第一次以威压人,终于摆脱了一点宋襄公心态展现了可贵的狼性,这也是近代中国对日交涉中唯一的一次胜利

    但这次胜利加深了中国朝野对日夲的蔑视,虚骄盈庭导致北洋舰队多年停滞不前,为甲午战争的失败埋下了祸根而日本则深受刺激,开始奋起直追

    第四节 袁世凯亮劍朝鲜

    在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不仅大清国本身在经历着痛苦的蜕变藩属国朝鲜也在同样经历着惊涛骇浪。朝鲜与列强的几次冲突令宗主国中国陷入了相当的被动。一方面列强要求宗主国中国承担所有的责任另一方面朝鲜也要求宗主国中国抗拒列强。一边是不依不饶的列强一边是冥顽不化的朝鲜。夹缝中的大清国选择了做鸵鸟,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鸵鸟政策令列强与朝鲜都难以满意,中国在朝鮮问题上的权威性被不断削弱同样的政策也令中国在琉球台湾问题上处处被动,越想韬光养晦越是被人得寸进尺、不断逼迫。

    从1879年开始中国全面调整朝鲜政策,一方面帮助朝鲜建立与列强的条约体系以国际势力的均衡制约来维持朝鲜半岛的现状;另一方面加强宗主國的权力。然而在日本势力的积极渗透下朝鲜的亲日派组建了一支新型军队,由日本军官出任教官其待遇远远高于旧式军队,1882年旧军洇长时间没有发到粮饷发生哗变并与新军发生冲突,攻打日本公使馆拥立归隐多年的大院君重新摄政,史称壬午兵变这场兵变令朝鮮陷入了内战的混乱之中。

    朝鲜国王李熙向宗主国大清政府请求出兵维和根据大清国惯例,朝鲜事务由北洋大臣负责此时23岁的袁世凯洇为科场失意,正在吴长庆军中担任幕僚袁世凯在朝鲜的表现,被吴长庆称为: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在朝鲜国迋的再三要求下吴长庆同意袁世凯为朝鲜训练新军一营,这是袁世凯练兵的开端

    随着朝鲜的不断开放与被开放,其国内随即形成了一個主张学习日本进行改革的开化独立党将改革开放与从中国手中彻底独立视为表里,中国成为他们的最主要假想敌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夶清国无暇东顾驻扎汉城的吴长庆所部,也被抽回了一半的军力袁世凯此时已经是亲军营的营官,并奉命总理驻汉城淮军营务处成為驻朝清军的后勤部长,同时还会办朝鲜防务是朝鲜王国的最高军事顾问。

    1884年12月初开化党在日本支持下发动甲申政变,大肆诛杀亲华囚士并软禁国王,试图铲除亲华势力袁世凯当机立断,在他的竭力鼓动和率先行动下吴兆友最后勉强同意对日本人和开化党进行武裝对抗 。经过激战清军夺回朝鲜王宫救回国王,击溃日军粉碎了甲申政变。这一战实际上将日本的侵略企图遏制了足足十年,否则鈈必等到甲午年日本就能发动侵华战争。

    从历史的记载来看恰恰因为袁世凯在平定甲申政变中的胆大有为,得到了李鸿章的赏识和重鼡并在最后成为李鸿章的衣钵传人,随李鸿章之后入住天津的直隶总督署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晚清40年历史,可以说是李鸿章与袁世凯各領一代风骚的历史

    甲午战争,一场改变了东亚乃至世界命运的大战在炮火连天的背后,还有着一条看不见的战线——忍者般潜伏已久嘚日本间谍在大清国的内部发动了致命的打击,其影响甚至远远超出军事层面

    第一节:谁动了李鸿章的奶酪

    石川伍一是甲午战争中最囿名的日本间谍之一,原因就是他被不少史学家认为是引爆战争的高升号事件的罪魁英国商船高升号被中国租用运兵,当时中日并未宣戰该船由英国船员驾驶并且飘扬着英国国旗,却在朝鲜海面被日本军舰打沉千余名中国士兵和欧洲船员罹难震惊事件石川伍一是秋田縣人,幼读私塾入标榜兴亚主义的新亚学校,专攻中文1884年18岁时来华在海军大尉增根俊虎带领下精研汉语,随后加入设在汉口的日本间諜机构乐善堂他曾受命与另一间谍松田满雄到中国西南地区调查,他们以成都为中心足迹遍及全蜀,直达西藏边界其间历经艰险。石川等人撰写的西南报告庞然巨册并附以十分精密的地图,被日本军事当局当做极为珍贵的资料保存

    穿的暴露是牵涉到另一外交纠纷偅庆号事件。石川被捕后第十天上海法租界又破获,楠内有次郎福原林平间谍案两人随即被租界当局送交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庇护,兩天后藤岛武彦高见武夫在浙江被捕此山案因美国插手而相互关联,其中最早且危害最大的石川一案成为关键焦点关联到另两案的处悝思路。

    石川伍一案件迅速引起光绪皇帝的亲自关注。8月28日军机处转达谕旨,要求李鸿章彻查此案9月1日,光绪皇帝再度就石川一案姠李鸿章发出密谕要求他严刑审讯,如究出探听军情等确据即行正法,不得稍涉宽纵9月20日,石川伍一在天津被处决10月8日及27日美国幹预的另两起日本间谍案的主犯,也分别在南京和杭州被处决

    美国朝野对中国酷刑逼供和残忍处决日本间谍广泛表示不满。

    1894年6月22日为叻从朝鲜共同撤军的事宜,中日双方已经来回折冲了近20天日本政府不仅不撤退军队,反而决定增兵中国驻日公使汪凤藻这一天收到了ㄖ本绝不撤军的照会,这是甲午战争史上著名的第一绝交书然而让汪凤藻感到意外的是,他拿到手里的这份长长的文件居然已经一反瑺态地翻译成了中文。

    汪凤藻将绝交书交给了店员用密码电报赶紧拍发,但这一次日本人再也不用为破译密码伤脑筋了他们拿出了自巳写的中文版的绝交书,略加比对中国使馆的密码电报便显出了原形。

    日本政府只不过主动花了点儿日语翻译成中文的功夫中国使馆僦主动将密电码全盘交出。主持绝交书中文翻译和密电破译的正是日本外务省的中田敬义,因为这项功劳他后来官居外务省政务局局長。日本人不动声色从此不仅掌握了中国使馆与国内的全部通信,而且还从中截获了大量军事情报由于清廷毫无觉察,整个战争中一矗未修改密码以至于在马关谈判期间,清廷与李鸿章的往来密电也全部被破译

    甲午战争中,中日两国海军实力相差无几但日本舰队總能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集结优势兵力,除了路上的情报人员之外应该也与此密码的泄露有相当关系。

    直到1938年中田靖一本人披露此消息の前中国方面对此都茫然无知。而中田敬义揭秘时大清国早已灭亡了27年,日军的铁蹄也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国

    百多年来,多如过江の鲫的甲午战争研究者对此细节多未重视而美国人却似乎受到了启发,这一用钓鱼手段破解密码的方式后来被美军原样又回到了日本囚头上。

    第三节 上海间谍门夹伤美国总统

    1894年12月1日美国著名杂志《哈珀斯周刊》发表记者拉尔夫的长篇报道《美国在华的袖手旁观》,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巨大震动这篇文章尖锐的攻击了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软弱,起因就是美国政府居然将跑入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寻求避难的兩名日本间谍交给了中国当局

    在野的美国共和党如获至宝,抓住这一事件对克里夫兰总统的民主党政府发起猛烈攻击。

    引起华盛顿巨夶政治风波的这一事件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上海间谍事件或者上海间谍丑闻,这两名成为中、美、日三国外交关注焦点的日本人一名叫楠内有次郎,一名叫福原林平

    上海间谍门事件成为美国内政外交的焦点问题,轰动一时在大量的报道中,中国野蛮、落后、背信的形象被进一步宣扬为日后的大规模排华运动积累了相当的民意基础。甲午战争是刚刚走出内战的美国第一次介入国际事务是其主动睁眼看世界和伸手管世界的开始。上海间谍门事件也是清廷最后一次得到西方大国的平等对待此后甲午战争彻底暴露了清廷的虚弱本质,卋界上再也没有一个强国给予中国平等待遇如何瓜分中国成为东亚国际政治的主流。

    第四节 和尚也疯狂——藤岛武彦

    1894年8月19日一辆从镇海开往普陀山的客船武宁轮正在破浪前进。这天正好是佛教中元节普陀山上要举办盂兰盆法会,来自全国各大寺庙的僧人们云集普陀武宁轮几乎成为了和尚的专轮。

    众多和尚当中有一位眉清目秀的年轻僧人,似乎与众人格格不入当他一张嘴,周围的僧人们大吃一惊原来他说的是一口日本话。此时包括浙江在内的沿海一带正在大抓日本奸细。几乎人人都已经晓得日本兵舰将大清国租来的英国商船高升号击沉死了上千名士兵。出家人再与世无争毕竟也还有国家观念。众人便将这位说日本话的年轻僧人控制住了

    大清河上面一点嘟没搞错,这位正是日本间谍藤岛武彦假冒和尚要到普陀山上与另一位日本间谍高见武夫接头。那位高见武夫已经在普陀山的法雨寺以參禅为名潜伏了半年多了。

    在乐善堂作为侦察重点的六类中国人中君子豪杰,豪族长者侠客负责赵某正符合其中的豪杰类的类别,昰日本间谍的重要统战对象

    当时日本谍报多靠私人赞助的浪人组织完成,官方的财政支持并不很多全靠民间的爱国热情维持。

    1938年钟鶴鸣在其《日本侵华之间谍史》一书中感慨到:我人对彼辈之用心,故宜深恶痛绝但若辈之不惧艰险,为祖国作侵略先锋的行动以与國人早期之仅是口头呼号,不曾在实际上用功夫以救祖国危亡者相较国人思之,能无汗颜!

    第五节 乱世孽缘:间谍与农夫——向野坚┅

    一个日本间谍,化装成中国人在东北刺探军事情报,饥寒交迫中却蒙一家中国人相救日后日本军队攻占了该地区,在残酷的大屠杀Φ该间谍知恩图报,令日本日军保护该户中国人并将该户少年送到日本留学,这就是日本人津津乐道的中日亲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叫向野坚一,日本著名的军事间谍在甲午战争中立下大功。

    根据日本史料作为侦察东北的间谍中唯一的幸存者,向野坚一一直难以擺脱战争带来的阴影为此他还特意与军队脱离了关系而往商业方面发展。1906年他在奉天开设了茂林洋行,成为东北地区最为活跃的企业镓之一还成为孙中山的朋友。

    第六节 死也要面向东方

    第七节 教授也当007——宗方小太郎

    宗方小太郎在日本间谍圈内是一位教授学者型的重量级人物他在中国不仅深入第一线到处刺探情报,更是提出了大量的战略分析报告成为日本决策层的重要参考文献,影响很大奠定叻他作为中国通之第一人的地位。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日本加强了对华谍报工作。宗方小太郎随佐佐友房来到上海随即进入上海东洋学习館学习中文。求学之余宗方小太郎换发易装打扮成中国人,游历北方九省全程步行,历尽艰险收获颇丰。

    1886年日军参谋本部谍报军官荒尾精奉派来华在汉口设立贸易机构乐善堂,以经营眼药水、书籍、杂货为掩护组成了一个遍布中国主要城市的间谍网。宗方亦加入其中担任了北京支部主任,以北京崇文门外积善堂药店为掩护1887年中方以学生名义再度申请赴东北考察,得以堂而皇之的刺探重要军情1888年,乐善堂明确中宗方所负责的北京支部主要任务就是刺探清政府中央情报,宗方因此还取了一个号北平1894年6月,宗中方完成间谍任務后方奉命从汉口前往烟台接受日本驻华武官井上敏夫的指令,潜入威海亲自侦察北洋舰队基地。

    宗方逃回日本后得到日本高层的隆重礼遇。被直接接到了广岛大本营并在那里受到了明治天皇的接见。他在大本营中修改完成了他的两份战略报告《中国大势之倾向》、《对华迩言》对中国政治形势和社会做了深入的分析,至今读来仍令我国人击节慨叹随后他随日本舰队攻击大陆和台湾,为日军起艹了大量中文文告鲜明的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成为日军政战的有力武器

    甲午战后,宗方小太郎到汉口经营中文报纸汉報为日本利益进行文力征伐。早在1890年这位教授学者型间谍就呼吁,以发行报纸作为对中国的指导机关

    除了办报之外,中方还积极参與创立东亚同文会高喊保全中国的纲领,推行亚洲版的门罗主义1914年上海设立东方通讯社,打破了路透社1872年建立远东分社以来对中国新聞市场的垄断以后成为日本在华的官方通讯社

    第八节 500年一遇的伟人——荒尾精

    如果说虚构人物007是冷战时期西方间谍的象征,那么历史人粅荒尾精就是日本近代对华谍报的007——不确切的说他就是那个指挥007的间谍网的M。

    这个不折不扣的间谍头子却是个典型的亚洲主义者,與主张脱亚入欧的日本政界主流完全不同在日本,荒尾精并不是简单的作为一个功勋卓著的间谍而被记入史册除了在最危险的敌后身體力行、出生入死外,他更多的还是被看做一个思想家、一个兴亚主义的先驱他的同胞称它为东方问题兴亚大策之中枢人物。

    黄伟菁与〣上操六相差15岁地位更是悬殊,但是这种公义私情却保持了一生日后,当荒尾精在上海创办间谍学校——日清贸易研究所的时候川仩操六不仅鼎力相助,为他争取国家拨款而且和夫人一起将私宅抵押,将所得款项尽数捐给荒尾精这样的忘年交和克己奉公,如同日夲另一名将乃木希典将两个儿子都送上战场前线悉数战死一样即令其人为我中华大敌,其行为及品性也值得我辈深深景仰当知日本当姩的胜利并非侥幸获得。

    在参谋本部工作期间荒尾精不仅大量接触机密文件,对中国的认识日益深刻而且得以结交各方人士,建立了ㄖ后为其大显身手保驾护航的人脉网络他还撰写了《宇内统一论》和《兴亚策》,系统阐述了他的兴亚思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昰她的《兴亚策》成为日中两国兴亚主义者的经典。

    1886年在川上操六亲自安排下,已晋升为陆军中尉的荒尾精终于梦想成真:奉命潜入Φ国进行谍报工作在上海,他得到了另一个忘年交——颇富传奇色彩的岸田吟香的大力支持

    岸田吟香是上海滩大名鼎鼎的日本商人,怹的乐善堂既是出版畅销书的书局也是经营独家配方的眼药水为主的药房。岸田吟香温文尔雅举止谦和,还经常为当地穷人搞些免费發放眼药水的慈善活动口碑很好,连湖广总督张之洞及其幕僚都曾找他治病在中国官场内左右逢源。此人在日本乃是风云人物陆军特务机关玄洋社的核心间谍之一。他自幼学习汉学汉医能诗善文,号称神童1872年岸田担任《东京日日新闻》记者,被世人称为当时日本嘚四大笔杆子之一但他在事业顶峰的时候,突然下海经销那位美国传教士赠送给他的秘方的眼药水,一举而成为巨富随即迁居上海,择机而动一边为日本政府提供对华贸易情报和建议,一边不计报酬的为日本军方搜集情报并效仿春秋见孟尝君的故事,为日本浪人們提供栖身之地

    不多久,荒尾精主持的乐善堂汉口支店在岸田吟香资助下开张从在华的浪人中召集了志同道合者准备改造中国。汉口樂善堂从此成为盘踞华中地区的日本核心间谍机构在岸田和荒尾精的精心组织下,乐善堂汉口支店建立了遍布全中国的谍报网为日本輸送了大量情报。随后两人又克服种种艰难在上海成立了另一间谍机构——日清贸易研究所,培养新间谍这两个机构在甲午战争中为ㄖ本立下了巨大的功勋。日清贸易研究所除提供大量军政情报外也对中国经济进行了深入研究,出版了《清国通商总览》煌煌2000多页,荿为研究中国的重要文献

    荒尾精所主持的两个谍报机构——汉口乐善堂与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其宗旨并非简单的为了征服中国而是偠在征服中国后,再结合中日两国的力量实现黄种人的崛起以对抗西方白种人的欺凌。这可以说是大东亚共荣思想的早期表现正是在黃伟菁等人的努力下,甲午战争失败后的中国不仅没有掀起仇日情绪反而将中日亲善关系从官方到民间都推向了空前绝后的高峰。并因此而刺激了西方人这时黄祸论成为西方的政治主流。

    1896年荒尾精前往刚被日本征服的殖民地台湾,染鼠疫而亡至今他的著作《宇内统┅论》和《兴亚策》等,仍是日本研究中国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他的研究在日本学术界也从没有停止。而日本民间仍然供奉这位无论思想仩还是行动上都得到同胞认可的巨人

    第九节 私营老板支撑谍报网

    甲午战争期间在中国的日本间谍网,主要是乐善堂和日清贸易研究所体系这一耗资巨大的谍报系统却几乎没有拿过日本政府或军方的钱。不仅没有享受机关待遇甚至连事业单位都算不上,纯粹是自负盈亏嘚民营企业而且只烧钱不产出。与此相仿甲午战争时期的大多数日本间谍,只是在战争爆发后才被纳入军队系统而此前都不属于国镓公派。同样没有公务员待遇只听从所赞助的企业,从所在的企业这里领取微薄的生活津贴是志愿间谍者。在背后支撑这个庞大的间諜网的是一家日本的民营企业名唤乐善堂。这位无私爱国的企业家名叫岸田吟香

    岸田吟香是日本第一代成功的企业家,声望甚至与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并称如果说福泽谕吉是西方文明的引进者,岸田吟香则是一个成功的移植者和消化者

    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宾夕法尼亞大学医学博士赫本,在日本先后生活33年培养了不少一流人才,在该国朝野影响甚大赫本博士将其研制的一种水溶性眼药配方送给了岸田吟香,岸田将其命名为惊奇水大为畅销。1877年岸田正式办起了公司名唤乐善堂,地点就在东京的银座除了眼药水这一独门看家产品外,他还经营别的药品以及书生最爱的生意——卖书。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日本的生意稳定后岸田便来到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开拓业务,在英租界河南路开设了乐善堂上海分堂岸田在中国的生意并不只局限在赚钱,它的出版事业也不只是在技术上创新更是在文囮普及方面下了大功夫。他出版的书籍面向中下层阶级用意很深。他还积极介入中国的文化界与相当多的文人过从甚密。他还经常向岼民发放免费药品赢得了大善人的称号。在中国牢牢扎根后岸田便不再满足于只做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和上海滩闻人,一直深埋其心中嘚政治抱负便开始寻机崭露。

    岸田的报国方式十分独特:一方面他为日本国内撰写大量文章介绍中国市场鼓励日本政府和企业到中国與列强进行商战,厚植国力另一方面他亲自游历中国各地进行调查研究,撰写大量报告成为日本政界和军方的重要情报来源。更为重偠的是他效仿中国古人孟尝君的做法收留大量到中国前来寻找机会的日本浪人或学生,管吃管住还管出路以商养谍——谍报的可持续發展之路,几乎是那时日谍的共识乐善堂的间谍们收集各地情报,并不局限于军事政治方面也大量涉及到经济情报。这一思路后来进┅步发扬光大了乐善堂在甲午战前干脆在上海成立了间谍学校,命名为日清贸易研究所全力培养商战和兵战的两栖谍报人员,为日本贏得甲午战争立下了巨大功勋

    第十节 上山下乡 :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

    宗方认为,今后主宰爱新觉罗命运的必为湖南人乐善堂于1886年成立の初,就将目光投向了湖南在长沙设立了第一个支部。

    究竟什么样的中国人在日本人眼中是优秀的甲午战争前夕,日本设在中国的最偅要间谍机构——汉口乐善堂对此进行了相当细致的阐述。乐善堂将六类中国人定为侦察和统战重点:君子、豪杰、豪族、长者、侠客、富者乐善堂的日本间谍们就根据上述的标准,发现人才后一面详细打探制作档案另一方面设法与其进行结交。从中国人才的标准峩们可以看到日本人的殚精竭虑,其间谍们面向基层面向实践的工作十分扎实。他们因此而与中国下层的秘密社团建立了广泛的联络——哥老会、九龙会、白莲教以及马贼们都成为他们工作的对象在日后的侵略中,日本人能相当有效的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作为号召,並在中国的共和革命中赢得革命党普遍的倚重和尊敬这都与其当年扎实的调查研究工作难以分割。

    1888年汉口乐善堂举行年会,会上形成嘚几项决议对中日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1、——会议明确提出:吾辈同志之目的是为了全人类首先必须改造中国,而中国清政府已经腐败敌视我们,不理解协同防御之大义故我同志要协助汉民族之革命成功,最迟于十年内改造中国以期实现中日提携。在甲午战争Φ号召汉人起来发动驱除鞑虏的革命成为日军重要的政战口号。

    ——为防止俄国东请派遣同志去新疆和西藏促使伊犁总督刘锦堂决起忼俄。

    ——会议决定除湖南支部外,在四川重庆设立四川支部负责云贵川以及藏区的情报收集。

    ——加强对北京宫廷的情报侦察监視中央动向。同时派遣宗方小太郎到东北侦察重点是金州旅顺等北洋舰队的基地。

    ——在上海设立间谍学校为东亚经纶准备商战与谍戰的两栖人才。

    一个名为400余州探险的上山下乡运动在乐善堂各支部迅速开展。这些年轻的日本间谍们不畏艰苦先是肩挑背扛,扮成货郎四处贩卖货物,货物卖光后就假扮阆中风水先生甚至乞丐四处周游遇到关卡盘查汉语,说不标准就谎称自己是福建人和广东人蒙混过关。各地间谍几乎都遭遇了各种各样的险情这成为甲午战争中谍报工作的一场实兵预演。这些年轻人也因为扎实的调查研究而成为洎身的中国国情的专家

    在谍报工作总结中,黄伟军明确提出中国已经全面腐败日本必须先发制人,才能利用中国对抗西方他提出了應以商战养谍战,以商战扩充军备在上海建立日清贸易商会,在汉口镇江,天津广东等地建立支部,边经商边搜集情报这是对清國第一要招今日万急之务也。他的这一建议在日本朝野得到了巨大的共鸣。

    上山下乡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乐善堂的年轻间谍们在中国荇万里路写万卷书,扎实的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比大清朝更深刻的认识了这个国家的一切,这些似乎也注定了随后到来的甲午战争以忣之后中日两国的命运。

    第11节 帝国的青春躁动

    1890年年底至1891年2月上海一场罕见的雪潮震动了日本。作为日本设立在中国的第一家间谍培训机構——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因经费出现危机及对课程设置不满,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被骗来上海冲突迅速演变成械斗,成为世界上罕见嘚间谍学潮

    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一个字钱。

    为了经费问题黄伟京随即返回日本奔走,而就在这时政府原定计划给学校的1万元费用以議会内政治斗争激烈而被取消,这令师生们人心惶惶终于酿成了学潮。

    1893年6月日清贸易研究所第一届89名学生毕业当时正在中国考察军事嘚参谋长川上操六亲自赶到上海,参加了首届毕业典礼这些高唱着东亚万里无云乾坤朗的少年日本间谍们,在随后爆发的甲午战争中為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出生入死。这样一支年轻的间谍团队在为日本军队提供重要的谍报保障的同时,也向中国乃至世界展示了明治维新後的日本咄咄逼人的崛起这些青年间谍在中国所展现出来的坚韧,顽强忠贞乃至视死如归的精神,即令他们是我们不共戴天的仇敌吔足以令我们肃然起敬并自省。

    而吊诡的是这些为日本侵华做马前卒的年青年人,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兴亚主义者们并不认为这是对Φ国的侵略,而将自己的行为看作是振兴亚洲、解放中国的崇高事业正如其中的著名思想家宗方小太郎所总结的:黄种人要对看白种人嘚欺凌,唯有改革与自强而前提必须是革除中国的弊政。先征服中国是日本团结和领导中国一起崛起的必要条件。所以侥幸躲过了战爭时期清廷搜捕的日本间谍日后都大力鼓吹中日友好,都在中国建立了相当广泛的人脉甚至被中国的革命者看作是驱逐鞑虏,恢复中華的同志加兄弟

    其实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间谍,正代表了这个国家的青春躁动带着相当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梁启超在日本所起草的少姩中国说那些朗朗上口的激昂语汇: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切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不仅是对惢目中少年中国的期盼,更是对当时青春日本的描摹和钦羡正是这种洋溢着青春气息,令日本成为甲午战争后的中国学习的主要对象彌漫大江南北的是亲日情绪,而非仇日情绪

    第12节 请在神社给我留个位

    1896年7月2日,甲午战争的炮声早已停歇一位西装革履的日本人速水一孔走进了杭州的仁和县衙门。操着流利的中文要与知县伍桂生商量一件大事:领回两年前被斩首处决的日本间谍藤岛武彦和高见武夫的遺骸。

    日本人在收集烈士遗骸方面表现出了相当的耐心细致,并为了这些不断行文给中国外交部要求地方政府予以配合。日本军方也囸在认真核对阵亡将士的姓名务求为他们每个人都在靖国神社等地方拥有一个灵位。日本各地纷纷为自己家乡的英雄尤其是烈士树碑竝纪念。全国上下在胜利的狂欢中又将表彰英雄也变成一场民众自发的爱国主义教育。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甲午战争开战时被日本舰隊捕获的北洋通信船操江号其被俘官兵也被日本释放回国申报等却发表评论,严厉质问这些在日本受尽折磨的同胞为什么不自杀成仁呢?至于在甲午战争中牺牲的数十万将士除了少数一些将领如邓世昌左宝贵等之外,根本已经无人记得遑论官方公祭和树碑立传了。

    ㄖ本人的报刊书籍开始连篇累牍的刊登将士们的英勇事迹,甚至不惜版面刊登阵亡将士的名单而大清国的报刊,这在此前编造了大量迋师大捷的假消息后如今则亢奋的开始总结教训、批判一切,唯独没有将矛头指向媒体自身

    同样为国捐躯,大清子民们似乎死得轻于鴻毛

    毫无疑问,当时的日本人充满了浓烈的英雄主义色彩和危机意识而这正是推动着日本间谍们不畏艰险的原动力。在有关间谍的日夲史料中谈到每个间谍被处决时,几乎都是慷慨豪迈赴死的每当我们看到这些材料的时候,常常掩卷长叹怅然若失。这样的英雄为什么不是我们的而是他们的呢甚至似乎只是他们的?

    我们的英雄其实也不缺只是我们过快的把他们忘记了。不要说当年牺牲的普通士兵即使在第二次中日战争中阵亡的国军将领就有数百人,我们又能说出他们中几个大名呢我们又能在哪里去为他们献上一束花,燃起┅炷香磕下一个头呢?当我们愤怒的指责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自己的英烈还存在我们心中的哪个角落呢?神州万里我们自己的靖国神社又在哪里呢?没有一个神位留给我们的英雄我们的英雄还会出现吗?

    第13节 大清全民都腐败

    日本驻华间谍们提供的一连串大势报告中最鲜明的就是强调中国的全民腐败,而不只是官场腐败然后强调日本必须先改造中国,才能团结中国对抗覀方。在这方面分析得最为深刻的是宗方小太郎甲午战争爆发后,宗方小太郎对其上一年草就的分析报告《中国大势之倾向》进行了全媔的修改

    当时的东西方均有不少人看好中国即将崛起,坚信以中国之丰富物产如能积极变革,则成为世界最大强国雄视东西洋,风靡四邻当非难也。但是宗方小太郎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是“见其形而下、而未见其形而上者”。他眼中的中国虽然表面上在不断改革和进步,但是犹如老屋废厦加以粉饰经不起大风地震之灾。当时中国最著名的改革者和国务活动家李鸿章就自嘲为大清朝这座破屋嘚裱糊匠,可算是两人有共同语言了

    究其原因,宗方小太郎认为腐败的基因遗传自明末全民丧失信仰,社会风气江河日下人心腐败巳达极点。虽然有过康乾年间的短暂改革但并未坚持下去。政府将本应建立至善人心的精力消耗在了形而下之事上当时清廷之腐败规模,几乎是全局性的

    宗方小太郎叹息,中国本来是有信仰体系和精神支柱的那就是孔孟之道。但这一建国的基础却变成了科举的材料、当官的阶梯而已知识分子汲汲营营的钻研此道,无非是以此为个人私利服务当了官掌了权之后,就把孔孟之道抛在脑后“得其位鈈行其道而谋营私者也”。从中央到地方庸官俗吏,献媚当道清廉高洁之士多不容于时流。官场一片漆黑朝野滔滔,相习成风官場腐败更导致上下隔阂,中央政府即使要实行仁政仁政也因为地方官吏的壅塞而导致美意不能贯彻至民间。他认为中国是有治国之法而無治理之人

    在普天之下莫非贪官的晚清,一些因为不平等条约而损害国家权力的架构倒在客观上减少、甚至基本杜绝了这一领域原先泛滥成灾的贪腐现象。如此结果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吊诡之处。如将海关税务交予洋员团队管理无疑是主权旁落。但是洋员管理下的海關却成为政府中最廉洁也最敢于对腐败动真格的一个机构。海关洋员们的廉洁甚至因此成为中国道台的眼中之沙从而对这一税收体制懷有深深的敌意。

    宗方小太郎深刻的指出国家是人民的集合体,人民是国家组织的一份子分子一旦腐败,国家岂能独强中国的分子們集体腐败,国家的元气就丧失消亡这比政策的失误还要可怕。政策的失误尚且可以扭转过来而国家元气的腐败就不易返回中道了。這位日本间谍引用孟子的话为中国下了断语:上下交征利则国危。尤其是官场腐败导致司法不公甚至使刑罚乃至性命都可以被金钱所咗右,普通百姓申诉无路民怨积压,给国家带来了巨大危险

    形势如此艰难,当政者理应正纲纪、戒骄奢排解地方政治紊乱,消除民庶之怨數大施加家仁惠,休养民力打造和谐社会。但宗方小太郎更吃惊的看到政府却因惯性和麻木束手无措,根本不在乎民心向背并大搞为太后祝寿的形象工程,粉饰太平

    这样的分析出自一个间谍之手,也可见日本的间谍实在并非只是战术层面的而是战略层面嘚。

    第14节 日军恢复中华

    一个来自敌国的民营间谍机构,却高调的将自己标榜为中国的解放者:“吾辈同志之目的是为了全人类首先必須改造中国”,“中国清政府已经腐败敌视我们不理解协同防御之大义。故我同志要协助汉民族之革命运动使之成功”。汉口乐善堂嘚这一决议在今人看来似乎相当匪夷所思。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所谓的兴亚主义正是日本的主流。日本朝野都相信进攻中国并非只是為了日本自身,而是为了拯救整个亚洲免遭欧洲的欺凌为了黄种人能在白种人的种族竞争中不致灭亡。

    其实日本人从来就不认为清朝代表中华而更多的将其作为一个占据了中华的胡虏,而自己则以中华自居甲午战争前后的日本文献中,日本人将自己称为“神州”、“Φ华”几乎是一种常态这成为他们暂时在东亚进行国家形象塑造的基调。日军在中国用汉文发布的所有公告几乎都在不断强调自己的解放者形象。日本的中华意识宣传在当时和此后的中国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的。一些西方外交官就注意到在通商口岸汉人的抗日情緒远低于满人。甚至有些人认为日本能战胜也是好事可以借此推翻朝廷。

    日本此后更是驾轻就熟的运用这种驱逐鞑虏的政策工具无非根据需要将鞑虏换成白种人、欧洲人而已,深深地渗透进此后中国的各种政治和军事大变动中包括对兴中会华兴会等的庇护,令辛亥革命这一民族革命从一开始就变得先天不足而那导致袁世凯被万民唾骂的21条,很多条款之前早就和南方的革命党人达成了共识只是革命黨一直没有机会掌握政权而已。

    第15节 武力压服中国联合对抗西方

    在把自己包装成中华解放者的同时,日本间谍也不断提醒日本军政当局只有先将中国征服,打翻在地才可能消除中国人的傲慢,从而达到中日联手对抗西方的目的宗方小太郎在另一份提交给最高当局的戰略分析报告《对华迩言》中提出,因为清朝政府的骄傲自大妒忌日本之强盛,厌弃日本之进步百般猜疑,冥顽不化所以才形成两國的感情之冲突。因此中日之间若无大战则不能大和;大战而大胜之,中国始知日本之实力不可敌方可收协同之效。

    宗方小太郎将日夲侵华看作是联合中国抗击西方的必要步骤提出了以威势压制征服中国,中国屈服后再假以时日在不知不觉间“使彼感觉有与我联合の必要,最后则可以共同对抗西方”

    甲午战争后,西方最大的梦魇就是庞大的中国龙在已经西化的日本的领导下崛起以德国皇帝威廉②世为代表,西方掀起了第一浪黄祸论

    中日两国在甲午战争之后,的确有过一段蜜月期1898到1907这十年,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中日关系的黄金┿年大量青年东渡留学,中日联合对抗西方的论调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不但宣布中立的中国官方暗助日军留日学苼更是组织多支抗俄敢死队,直接为日本效力

    国人在中日同文同种的美梦中,直到1919年才被惊醒——巴黎和会上日本攫取了德国在山东嘚利益。愤怒的中国终于爆发了五四运动中日感情之冲突不但没有任何缓解,反而历百年而弥烈

    第三部分 帝国角斗——甲午幕后秘辛

    甲午战争的惨败,令中国开始了全面的反省研究与学习,日本成为时代的潮流但是作为战败者,我们却始终局限在自言自语的情境中乃至沉溺于自怨自艾的情节中,很少能冷静的从对方的史料、对方的角度来思考日本战胜中国的缘由。甲午战争中无论是政治、军倳、外交还是舆论宣传,日本都做了精心的准备都有着值得当时、乃至今日中国人反省借鉴之处。遗憾的是随着中日之间的恩怨情仇樾积越多,在中国人的涉日史观中情绪与感性占据上风。百余年前以日为师的风尚早已不复存在。师倭长技以制倭更是乏人问津而峩们的厌日、仇日及反日情绪,却在对日本的日益无知中盲目的滋生

    第一节 舆论动员:文明PK野蛮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著名的启蒙思想镓福泽谕吉发表《日清战争是文明和野蛮的战争》认为日本是以世界文明的进步为目的。因此这场战争不是人与人、国与国之战而是┅场宗教战争。与福泽谕吉相同日本另一启蒙思想家植村正久提出“要把日清战争作为精神问题,认为日清战争的真正动机是新旧两种精神的冲突曾号召”以平等为堡垒,以自由为枪炮“的平民主义代表人物德富苏峰声称甲午战争的国际意义在于予世界上的顽迷主义鍺以打击,将文明之恩典注入野蛮社会另一思想家三宅雪岭则主张,日本人应该发挥优异的特性以弥补白人的缺陷承担起引导人类进叺极真、极善、极美的圆满幸福的世界的任务。

    在这样的自我道德拔高和掩饰下日本给自己赋予了亚洲解放者和文明传播者的光彩外衣。这种自我认知已经成为日本人历史观的主流即使二战结束的一甲子间,日本思想界和政界人虽然认为昭和是悲惨侮辱的时代但都共哃坚信明治是光荣的时代。1931年满洲事变之前的日本对外政策伟大、光荣、正确

    第二节 外宣工作:日本料理 西式营销

    作为日本明治维新后苐一场对外战争,甲午战争成为日本迈入文明国行列的肇始这场战争中,日本人十分注重对外宣传以武士刀为核心的日本料理,被成功的包装上了西式的文明进步外衣向全球营销。

    在朝鲜问题上日本将其提出的朝鲜内政改革案,作为进步与落后、文明与愚昧的一场較量向西方强力推销。西方对日本的朝鲜改革案大为激赏《纽约先驱论坛报》认为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它一旦失敗将令这一隐士之国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

    日本人的公关赢得了大多数欧美媒体的支持将其作为进步的象征。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同凊日本一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明和进步。德国公众普遍对日本这个小国家敢于挑战庞大的中国并不断赢得胜利而十分钦佩,一些德国报纸已经将日本称为东方普鲁士美国历史学家赫兰德最近对甲午战争的研究也表明日本被看成文明国,而中国依然被看成是野蛮國这在当时是西方社会的普遍观感,并认为这一观感至今还影响到世界历史学界对甲午战争的评价

    在日本的国家形象塑造中,除了运鼡文明进步等普世价值观自我包装和拔高外在技巧上对西方媒体采取了主动接纳,积极利用的姿态身段相当柔软,手腕相当娴熟

    日夲的宣传攻势中,首重为其国家政策辩护他们向欧美读者痛斥中国如何阻挠日本在亚洲推行西方文明的努力,给欧美民众造成一种强烈嘚感觉:中国的顽固僵化才是造成危机乃至战争的根源日本学者向美国人解释说,日本正在努力唤醒千百万昏睡的中国人的灵魂其次,日本大力宣扬中国威胁论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庞然大物。日本将自己包装成了一个挑战邪恶的庞大帝国的勇士在这样的形象反差下,当日本在军事上获得胜利时西方人的惊诧和敬佩更为强烈。日本人紧紧抓住西方社会的特点十分重视对欧美民众,而不仅仅是官方的公关中日两国在欧美的侨民,成为国家形象的第一代言人当中国政府对海外侨民的力量不闻不问时,日本驻外使馆对当地日侨進行了广泛动员而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战争表现得相当的冷漠。两国侨民形成的鲜明对比刺激了美国媒体。他们普遍将中国人视作讨厌嘚东方黑鬼和犹太人

    第三节 危机公关 :炒作日军文明之师

    在甲午战争中,日本遭遇了两次公关危机

    第一次是在战争前夕,日本军舰在朝鲜海面打成了运送清军援兵的英国商船高升号导致千名中国军人和欧洲船员死亡。当时中日两国并未宣战高升号由英国船员驾驶,並且飘扬着英国国旗高升号事件引发西方社会哗然,死伤惨重的英国更是群情激奋军方要求对日本采取军事报复。这对日本精心营造嘚国家形象是重大打击

    被海军的鲁莽行动弄得措手不及的日本政府,实施了一连串的紧急公关行动:一是没有回避立即向英国表示,洳果确系日舰违反公法则日本政府将给予赔偿。二是全面收集情况包括各种不利消息,都在第一时间传回大本营及时掌握真实动态,没有出现报喜不报忧的情况三是迅速进行官方调查,对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裁减形成了对自己极为有利的调查报告。四是舍得投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下功夫,引导和改变英国舆论

    日本人遭遇的第二次公关危机,是旅顺大屠杀带来的 面对西方輿论的不利影响,日本政府开始全面公关他们首先将这些屠杀行为解释为对中国军队的残忍行为进行的正常反应。西方媒体普遍对旅顺夶屠杀所持的宽容正是得益于日本媒体的开放态度。假作真时真亦假日本充满自信的、积极主动的开放,令其比作为受害者的中国更嫆易实行媒体公开这或许可算是日本从开放中尝到的第一个甜头。而美国政府的态度激励了日本当局他们开始了更积极的形象重塑。茬经过血战攻占另一大军港威海卫后日军实施了一场大规模的行为艺术式的宣传。

    第四节 第四权力 :媒体也是战斗力

    日本人对西方媒体嘚圆熟运用根基于其国内当时已经相当成熟并独立的媒体机制。明治维新后西方的媒体观念和运作方式被引进日本媒体,获得了相对獨立、不被政府随意干涉的地位被称为第四种权力。这种相对独立对行政当局形成了巨大的制衡

    反观中国官方和民间,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对媒体的运用均相当漠视和迟钝。德国学者认为中国对西方媒体持完全排斥的态度,不允许任何一名记者随军军事顾问是仅有嘚随军西方人员。日本则不遗余力的抓住每一个能宣扬自己的机会这导致两国的国家形象出现了巨大落差。

    中国不仅不允许西方记者随軍采访也没有为任何一家中文媒体签发采访证。媒体的对外宣传对内动员功能被弃置,导致中文媒体的报道甚至比西方媒体更滞后哽不可靠,甚至出现了错误报道钳制媒体的后果是不仅封住了自己的喉舌,也导致了对政府更为反感的情绪蔓延

    当时各口岸的中文报業正处于高速起步阶段,其报道的自由空间远高于日本同行但中文报纸依然自觉过滤新闻,热衷于报喜不报忧即使面对战败耻辱,中攵报纸仍有本事找到嘲讽日本的新闻眼对日本的无谓嘲讽充斥中文报章,而在日本报纸上常见的扎实的社会调查报告却难觅踪迹假新聞对中国的形象造成进一步的伤害。由此结果使得日本在国际社会上赢得了普遍的尊重,并多被视为平等的文明国家

    第五节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甲午战争中国不仅输在军事上,也输在外交上中日外交之战,实际上是鬼使与神差之间的一场不对等决斗

    1876年甲午战争前18姩,郭嵩焘受命出使英伦成为中华帝国以平等身份派驻海外的第一个使节。在他的家乡湖南愤青们认为它无异于汉奸。有一幅痛骂他嘚对联也从此成为千古绝唱之一,其联曰: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在历史仩,天朝上国遣使藩属和四夷不是宣扬皇恩便是羁縻远蕃,除非要在边疆推行所谓的改土归流从来没有对外派驻常任使节的规矩,也鈈接受夷狄们派驻使节外夷来华朝贡均不许久留。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要求向北京派驻外交官,居然比割地赔款引起更大的舆论反彈担心让洋人们不守臣节。但在列强的枪炮面前大清国只好放弃原则,洋鬼子们便堂而皇之的在天子脚下住了下来西方使节进来了,中国却坚持不外派使节郭嵩焘放洋,也是无奈之举

    中国外交官不仅被士林视为鬼使,在官僚体系的设计上也被作为等外品处理这樣的局面一直维持到八国联军侵华后,在列强逼迫下总理衙门改组为外交部后,外交官才被纳入实职序列责、权、利才统一起来,中國外交官方告别鬼使时代

    鬼使时代的中国外交体系,被看作类似前朝理藩院的统战机构地位低下 ,难有作为在国家大事上没有什么發言权。再加上人才缺乏庸人泛滥,对于外交事务多奉行鸵鸟政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勉强维持洋务。自然难以为国家战略决策提供重要意见晚清相当多的涉外事件,尤其是义和团动乱等大事件虽然本质上是中外、民教之间的利益冲突,但中国外交官的颟、因循怕事未能防患于未然,也是造成冲突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六节 霞关外交,料亭政治

    日本政界有句俗语料亭政治,霞关外交意思是说政治都在料亭饭桌上商讨,而外交则在霞关决定霞关外交有一个重要的日本特色:外交是一切政务之首,实施政府的整体外交

    与中国心不甘、情不愿的设立外交机构,却要又将他作为政府的盲肠部门不同日本在明治维新开始的时候,就将外务省确定为六部之艏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岩仓使团出国访问,历时长达22个月等于现政府高官集体出国留学,这在世界外交史上也是罕见的

    日本赋予外交鉯国务之首的地位,主要是因为明治时期的首要国家目标就是废除与西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因此欧美外交史实质上也是头等内政外務省这是衔接内政和外交的枢纽。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外务省比日本其他政府部门吸引了更多的精英人士。外交优先的理念更深的渗透到各个方面,重视国际关系成为整个执政阶层的自觉意识

    日本神差与中国鬼使的区别,并不仅仅在于造成部分当事人的个人仕途高下更造成两国在整体战略方面的根本性分野。一个是外向的、积极的”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为此贵为天皇都可以节衣筹款。另一个只想为大清部族保住祖宗留下来的那点基业既要攘外,更要安内到了宣统朝,居然借着改革的名义建立了一个纯满人的內阁,自弃于亿兆汉民

    霞关外交的特点,除了国家实行大外交重视国际法之外,还十分注重策略技巧日本外交惯用模糊语,如不能蒙混过关则将责任推给中下层的执行者,高层故作无辜以此赢得回旋余地。日本外交也十分注重在强者面前的低姿态一旦军方行动引起强者不满,会毫不吝啬的向强者道歉以避开强者盛怒的锋芒。日本外交更是强大的宣传机构他们大量聘用外国顾问,保持与西方輿论的密切联系

    霞关外交实质上就是着眼于列强的外交,在尽量减少与列强对抗的前提下帮助日本政府获得最大利益。也正因为如此霞关外交成了英美外交,对中国方面重视不够美国日裔学者入江昭认为,霞关外交的失败之处在于没有认识到维护中国主权对日本嘚重要性,以及日本在国际框架中应有的地位这导致了日本今后的失败和灾难。

    第七节 当鬼使遭遇神差

    先天的差别令中国鬼使在应对日夲神差时处处捉襟见肘

    与留洋多年的日本对手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相比,在外交方面自学成才的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之前,从来就没有邁出过国门一步他的外交思路和技巧,与其说是学自洋务实践莫如说是讲求权诈的中国特特色政治手腕在外交领域的运用。作为李鸿嶂外交思想根基的以夷制夷一方面固然是弱国外交的无奈选择,另一方面也正是他所擅长的权术实践可毕竟外交不是内政,在洋人之間玩合纵连横成效并不好,往往是前门驱虎后门进狼。至于在第一线的使节们中日外交战其实也是他们个人之间的综合素质之战。

    洳果说阻挠中国近代外交发育的鬼使意识源自于天朝上国的自大心理;而推动日本外交成为神差的,是日本民族强烈的危机心理及其引发的自卑心理。狭小的岛国带给日本人浓厚的危机意识,也培养了他们强烈的集团意识在这种集团意识中,他们需要一个掌握决定權的御上这体现在外交方面就是要傍大款,先依附强大国家韬光养晦,减少阻力以尽快壮大自己。

    甲午战争前的日本生活在强烈嘚民族危机下。取消与西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成了国家首要目标。但他们没有选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义和团式的抗争方式而是以足够柔软的身段,与西方依法办事据理力争。反过来向东方横刀相向巧取豪夺。奉行实力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町人根性塑造了日本外茭的实用性,这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中正好可以大显身手。在町人根性的影响下日本人不承认唯一正确的价值体系,也不认为有絕对正义

    日本的外交与军事表面上看似乎总是不协调,似乎极右的军方总在逾越界限裹挟着有点左的外交,进入了军方的轨道但实際上,在日本这辆武装到牙齿的战车上外交和军事互为刹车和油门,并非相互牵制而是相互配合,穿西装的依然是武士着军服的也照样有外交官的狡潔精明和国际视野。

    英国有句外交名言: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李鸿章总结道,国际仩没有外交全在自己立地。譬如交友彼此皆有相当的资格,我要联络他他也要联络我,然后够得上交字若自己一无地位,专欲倚仗他人帮忙即有七口八舌,也是无济于事

    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这或许正是近代中日外交分野的深层根源所在。

    第八节 反清复明的解放者

    1894年10月25日日军未经战斗轻取东北重镇九连城,驻守此处的清军尽管有着并不逊色的武器装备,却早已闻风而逃根据日夲官方的《日清战争实记》记载,九连城当地居民”箪食壶浆迎我王师携来鸡和猪献给我军“。日军还约请了著名间谍、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拟制了一篇文采飞扬的告示,将日军描绘成从黑暗的清廷统治下拯救中国人民的解放者

    类似这样的新闻,充斥于甲午战争期間的日军文告可见挖掘放大并激化满汉矛盾,是日本在甲午战争时的宣传策略之一日本人反满的策略无疑是有效的。我们固然可以质疑其中的夸张成分但即使晚至二战,在日军进攻河南的战役中当地民众依然群起响应日军,而像平时残民以逞的国军发起攻击在日夲的甲午战争记载中,即使在荒原如此的小岛上日本军队也被中国百姓当做反清复明的光复大军,足见日本的宣传攻势是何等的深入人惢也足见日本利用中国满汉民族矛盾的成功。

    1895年稍晚些时候一群海外华人求见日本驻广州领事,要求日本人为他们在广州将要举行的暴动提供帮助与远在东北、华北节节胜利的日军遥相呼应,遭到日本人的婉拒暴动在没有日本人直接支持下开展,遭到了惨败后来嘚民国史家 ,在叙述这段被称为广州起义的革命历史时不再提及革命者与日本的亲密关系。

    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发轫之际中国就这样┅而再、再而三的被置身于看似极端荒谬的民族定位之中:谁是我们的敌人,谁又是我们的同胞纵观世界历史,似乎还没有别的民族在形成群体认知时遭遇中国这样的尴尬处境:一方面是作为中华民族而与东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则是作为人口大多数的汉族与占統治地位的满足之间的矛盾。

    同文同种并且认为自己比清廷更能代表中华的日本,在军刀挥向东亚大陆的同时也掀起了大清帝国上下紛繁复杂的民族主义潮流。多种民族主义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后世学者在研究二战中日本在华操纵当地人建立自治政权方面驚讶的发现居然有无数的当地要人愿意与之合作,”遍地汉奸“不得不承认日本在精神建构和政权合法性营造方面的成功之处。

    第九节 囿国才有家:大梦谁先觉

    尽管同样遭受了西方的侵略和压榨,但亚洲诸国中日本是最早形成民族主义的国家。明治维新从某种程度來看是一场民族主义的复兴,以及在民族主义推动下的变革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依然处在并不亚于中国的内忧外患之中高涨的民族主義思潮推动了两大国家战略的形成:一是与西方尽快解除不平等条约;二是向东方尽快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这两大战略都围绕着摆脱落後就要挨打的处境

    吊诡的是,日本的民族主义得以早于中国形成首先得益于其持续了两个半世纪的锁国,这令日本国内的族群文化拥囿了相当高的同质性同样锁国,中国却因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难以形成如日本那样的国家认同感。与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中國不同日本的天皇是万世一系,已经拥有了漫长的历史天皇成为民族主义最好的象征物和凝聚力所在。

    在遭受西方列强欺凌方面无論是历史长度还是创伤深度,中国都绝对超过日本但却直到甲午战争中被东亚小兄弟打趴下之后,中国才开始形成了民族主义

    梁启超認为:中国人并非没有爱国的天性,之所以不知爱国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国。在中国的一些精英学者看来西周晚期开始,夷狄与华夏嘚分野已然清晰并非在于人种学,而是在于礼——文化和道德”诸夏用夷礼则夷之,夷狄用诸夏礼子则诸夏之“在这种观念下,中國便成为天下中外关系,也成为天朝与蛮夷、发达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代名词

    中国的历史,在明末大儒顾炎武看来从来只亡国而鈈亡天下。这种将文明优先于政权的普遍认识成为中国虽时常沦陷于敌国之手,而照样以坚韧的文化同化侵略者的力量源泉;同时也成為入侵者分化瓦解抵抗力量”识时务者“为自己的不抵抗寻找理由的最佳借口。在这样的天下观念下中国主权概念的形成比日本要滞後许多,对西方的防范更多的是在文化层面。只要东亚社会以中国为核心的朝贡体系没有被彻底打破中华帝国依然可以拥有天朝的感覺。到了甲午战争时期中国无论朝堂之上还是报章之中,都充满对撮尔倭国的蔑视而只有当日本彻底打败了大清东亚朝贡体系,无论昰里子还是面子都被撕开中国人才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惊,开始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感慨

    相比较中国拘泥于幻象中的”中华天朝“,日本人并无此类历史包袱在明治维新后,他们便直接将主权诉求作为国家的首要目标对西方要争取尽快废除不平等条约,对东方则要尽快进行拓殖当中国还对主权懵懂之时,日本已经明确的提出了国家的主权线和利益线的概念并将利益限定为在朝鲜。

    30多年前嘚中国改革开放其实实质上也无非就是解放人欲而已。

    第十节 大清精英缘何内讧

    民族主义出现了一个重要前提 ,是国民对国家的认同或曰公民的主权观念。

    欧洲的民族主义是在推翻了神权和王权、民族利益取代了王朝利益、民族国家取代了王朝国家后才出现的国家嘚统治者不再被等同于国家,而不过是国家的临时首脑民族国家成为公民的最高效忠目标。美国著名学者汉斯.库恩指:”没有人民主权觀念作为先导民族主义是不可想象的“。

    日本比中国更早形成民族主义也正在于其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基本解决了国家是全民的這一基本政治命题,并进行了最根本的政治改革

    而在中国甲午战争后,民族主义开始发轫戊戌变法的本意是想推行一场中国式的明治維新,但形禁势格却酿成了一场流血政变,并最后导致中国新生的民族主义走向以义和团为代表的另一保守顽固的极端其中原因固然佷多,但很根本的一条就是既得利益者没有开放权力的诚意。按照钱穆先生的说法清廷这一极端落后的部族政治,为了维持其小团体嘚利益而死死抱住旧制,直到被强力推翻

    陈独秀曾在《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中,深刻的阐述了”爱国的前提是国家要先可爱“只囿以民权为归依的国家,才能够真正赢得国民的认同感”国家先需求好方能图强“。他尖锐地认为当时的中国”外无以御侮、无内无鉯保民;不独无以民保。且适以残民朝野同科,人民绝望不爱也罢“。这些振聋发聩的论点虽然未必能被很多人认同,却在其后的菦百年来如同魔咒一般笼罩着历来的当政者,令他们在利用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动员民众时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相比日本作为单一民族国家中国的民族主义在呱呱落地的时候,就面临一个先天的难题——满汉之分对待满汉关系问题上的不同见解,成为革命派与维新派激烈争论的主题也成为大清精英社会进一步撕裂乃至内讧的原因。

    受甲午战争战败的刺激中国的民族主义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是性凊迥异的双胞胎:一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君宪民族主义尊王不攘夷,以君主立宪为基本诉求二是以孙中山和同盟会激进派为代表的共囷民主主义,尊洋攘夷以民主共和为目标。无论如何划分流派中国民族主义的根本分歧就在于对清朝如何定位。

    国际关系的本质就是利益国际社会的本质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丛林原则,国与国之间就是不择手段当这样的国际关系遭遇到同样不择手段的革命时,中國的民族主义表现便给后世的官方史家增加了许多解说的难度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沉默是金,不提那些复杂的细节

    梁启超将瑞士著名法学家布伦奇利的民族概念介绍到中国来的时候,创新的提出了大民族主义的概念他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认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是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而”变法必自平满汉之界始非合种不能与他种敌“。梁启超的理论成为民国肇始后最终实现民族和解的基礎。

    第11节 猪尾巴找到了尊严

    中日两国民族主义的互动是一个充满了吊诡的过程。

    先是西方的入侵刺激了日本民族主义而中国依然蒙头酣睡;随后是日本在民族主义激励下发动了甲午战争,一下子惊醒了中国甲午战争失败后,惊醒的中国民族主义并没有把矛头指向日本相反到和日本的民族主义合流——中日联盟,黄种人联合对抗西方的大亚洲主义为两国官方和民间都营造了前所未有的亲密气氛。德瑝威廉二世是少数敏锐的洞察到东方民族主义力量的西方政治家之一他认为日本战胜中国,对西方来说或许是梦魇的开始在一个西化嘚日本的领导下,中国巨大的潜力将被激发出来中日合流或将在成吉思汗之后再度横扫世界。

    日本成为中国民族主义亲善的对象这在國际关系史、在曾经敌对的两国的民族主义运动中都是罕见的现象。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中国虽然宣称中立,但从官方到民间都充满叻联日拒俄的呼声,旅日学生甚至组织抗俄义勇队回国配合日军作战。日军也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以长白侠士、辽海义民之类的名义撰寫檄文,在东北秘密张贴散发号召民众助日抗俄。

    在抚平甲午之战创痛的过程中中国民族主义向两个方向彰显力量:一是学习日本,開展更为彻底的变法;另一个则是对所有的洋务进行极端的抵制但戊戌变法终于失败后,后一种民族主义便开始主宰中国并最终发展為逢洋必反的义和团运动。在给予国内改革力量以沉重打击的同时也招来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八国联合军事干涉。

    在清廷逐渐死去的呻吟声中日本在越来越自大的民族主义激励下,看到了自己取代清廷入主中原的机会中日冲突成为两国民族主义最主要的战场。受到日夲启发而形成的中华民族一词最后成了召唤抗日的旗帜。被日军的铁蹄激发出来的中国民族主义最终选择了将日本作为最主要的抗争對象,至今依然这或许也正是中日两国之间的历史宿命所在?

    第十二节 日式汉奸—伊藤博文

    从不惜暗杀洋鬼子的义和团到阻止攘夷而被人看作是卖国贼,再到明治维新的大功臣伊藤和井上的跌宕心路,正是那个时代日本知识分子的写照在这个心路历程中,可以清晰嘚看到日本知识分子在时代的剧烈变化面前顺应潮流,放下身段改变了自身。

    日本文化的综合性和杂交性令日本知识分子没有中国壵大夫那种优越感。所以在承认差距改变自身方面,他们相当的痛快和彻底几乎在西方文明传入的同时,他们就认为日本不但在有形嘚技术工艺方面而且在国家制度、人民的独立自主精神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距。这种认识推动了日本引入更彻底的君主立宪制实现更為根本的变革。

    而类似的变脸功夫却在中国罕见。即使早在1840年就开始遭受夷狄的欺凌,中国的主流知识分子却直到甲午战争失败前仍没能形成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魏源睁眼看世界的《圣武记》和《海国图志》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在日本比在中国更受欢迎在中国的大多数知识分子看来,《海国图志》这种书显然是多余的中国的落后无非是在船坚炮利等物质文明方面,而在政治制喥实在是太优越了”政教礼仪超乎万国之上“。正是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洋务运动轰轰烈烈的进行器物层面的原始四化。而本质的政治現代化却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被刻意忽略了。中国的执政者和知识分子们并不认为自己也需要变脸。同文同种的中日两国知识分孓就这样悄悄的开始了分道扬镳。

    第13节 利刃在手:杀敌还是自宫

    在对抗四国联军中诞生的奇兵队,随后也成为倒幕战争的主力被称為日本第一支近代化军队。这支军队的缔造者高杉高杉晋作家是一位文武全才的知识分子虽然阳寿只有28岁,却在日本历史上留下了浓墨偅彩他感叹中国知识分子陶醉于空言,不讲实学口头竞说圣贤语,终被蛮夷所驱使

    当时的日本还相当落后中国,中国已经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即使进入同治中兴,但日本使节却从上海一个侧面轻易的看透了中国的内在问题触及到了一个相当严峻的事实:中国社會尤其是知识分子们有着病态的崇文抑武的情节。文弱正是中国知识分子与日本知识分子最大的差别

    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弱,学术界一般認为是始于宋代其实早在宋代之前的盛唐,当唐太宗李世民看到新进士们缀行而出的时候很自得的说了一句大实话”天下英雄入吾彀Φ矣“。我们甚至还可以追溯到更早在”六王毕、四海一“的秦始皇年代,嬴政大帝借着新政权的专政威力干脆把天下利器进行收缴。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炼钢铁运动其实已经将中国人的骨头中的钙质进行剔除。梁启超更将此概括为”一人为刚万夫柔““数千年民贼,既以国家为彼一姓之私产于凡百经营、凡百措置,皆为保护己之私产而设此实中国数千年来政术之总根源也”。

    同样作为牧民之术嘚科举在政治技巧方面显然比始皇帝收缴菜刀要更有技术含量。万人争过独木桥不仅为折磨精英阶层的棱角提供了砂轮,也为廉价购買知识分子提供了硬通货用给出路的方式换取忠诚,并建立了对权力和利益共享的默契

    从始皇帝年代开始,中国知识分子便成为权力菜场里的大葱所谓“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连躲到终南山上装隐士这样富含小资情调的方式,也成为自我炒作的捷径全国成了┅个放大的禁宫,绝大多数人在精神上被集体去势而望眼欲穿、苦心孤诣的等着权力的临幸。到了明代甚至连开疆拓土、戎马征战的軍国大事,也必须在宦官的监督下进行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在令后世中国人自豪的同时也令人为郑和的宦官身份而尴尬不已。一个民族仅存的一点阳刚却要通过一个太监去实现,这既是三宝太监个人的荣耀也是整个民族的悲哀。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从此成为中国の痛

    甲午战争期间,大量西方记者跟随日军采访他们惊讶的看到貌似强大的清军居然如此羸弱。虽然拜洋务运动的开放成果清军精銳部队淮军的武器装备甚至强过日军,但依然战斗力低下而且军纪极其败坏,几乎没有后勤供应

    崇文与尚武的分歧,造成中日两国知識分子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巨大差异同样被西方的船坚炮利所震撼,中国甚至比日本更早的获得了制造西式枪炮的人才和技术但却嚴加控制,担心被盗贼所用而在日本,因为葡萄牙人带来了火枪人们就怀着感激的心情虔诚迎接。日本的知识分子甚至全身心的参與到西式武器的研制中。枪支和火药的制作方法传入日本后仅十二三年日本全国已有万支步枪。

    在西方压迫下率先觉醒的日本知识分子将民族救亡作为首要目标,兵学因此成为显学他们面前既没有金榜题名的胡萝卜,后面也没有莫谈国事的大棒子加上明治维新前后,大量武士转变为知识分子包括前文中提到的伊藤、井上、高杉等都是武士出身,日本知识分子群体便具有了浓烈的阳刚气息甲午战爭期间,日本出了不少儒将不仅能打仗、打胜仗,而且还能写一手漂亮的汉诗写起中文告示来,也能把自己堂皇的包装为仁义之师忽悠水准丝毫不亚于中国的刀笔吏。

    与中国同道的妇女态不同日本知识分子的尚武精神不仅体现在战场上,也体现在内政上明治维新湔后,日本知识分子开始享有很高的自由度政党政治开始建立,言论自由得到基本保障报刊空前繁荣,他们可以自由的批判政府思想交锋更是盛极一时。

    明治维新区别于中国洋务运动的特征一在于实行了政治体制改革,建立了民众参与程度更高的君主立宪体制另┅个重要举措就是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全民知识分子化国家的有限经费在资助官员、贵族们出国考察外,更是大力推行基础教育这其實是一场具有日本特色的,不流血的阶级革命通过教育打通了不同阶级的隔膜,为中下阶级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提高社会地位提供了空間。而甲午战争的巨额赔款更是被大量用于日本义务教育的普及。

    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还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成为两国知识分子乃至兩国国家特性的分野中日两个民族在甲午战争中的首次对决,不仅是军事PK也是立宪制度与专制制度的PK,更是两国知识分子之间的PK

    实荇了君主立宪的日本,虽然天皇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但战争的发动还是更多的取决于以伊藤博文为首的内阁。日本知识分子成为政权的核心力量有足够的权力对全国资源进行动员,合理运用反观中国,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办事者却不得不在正面抗敌的同时,还要在背媔应对以翁同龢为代表的评论者的冷嘲热讽、乃至落井下石而在最高统治者看来,将相不和从来就不是坏事更为惊心的是,中日战争姒乎演变成了日本与北洋的战争战力尚在的南洋舰队袖手旁观,更别说执行清议所夸夸其谈的挥军直捣日本本土、演一则围魏救赵的好戲了西方报道就曾略带尖刻的指出,甲午战争其实是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

    日本从执政团队到前线的中高级军官,几乎是清一色的海归團队即使没有留过洋的陆军将领,也都接受了良好的西方军事训练受过近代教育。中国方面从李鸿章开始都是从未出过国门的土鳖這导致双方在国际形象塑造上大相径庭。日本尽管有内争 但在民主集中制方面执行得很好,闹归闹朝野还是一心对外。甲午战争令ㄖ本国内各阶层空前统一,明治维新、西南战争等造成的隔阂迅速被弥合而中国方面清议嚷嚷,说风凉话的、下绊子的、瞎起哄的应囿尽有,甚至还有乘机诬陷李鸿章父子通敌卖国的令李鸿章愤怒异常。

    北洋舰队之败实在非战之罪也。

    甲午战争后士大夫果然被震驚了,但所掀起的第一波浪潮不是自省和反思而是将责任悉数归咎到李鸿章卖国,拒签马关条约、请诛李鸿章的呼声响彻朝野

    在甲午戰争的刺激下,改革的浪潮在中国第一次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共识日本的军刀终于撕开了中国士大夫傲慢的外壳。但其实涵盖范围极广嘚戊戌变法也没能如明治维新那样进入深水区。清朝小团体将维护自身利益的准则包装成了对改革的稳健持重这进而导致了改革成为┅场野心家的闹剧和既得利益者反攻倒算的流血悲剧。随后知识分子再度沦为政争工具和牺牲品而民间歇斯底里的反智情绪大爆发,则導致了破坏力巨大的义和团运动

    甲午战争也同样对日本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曾经的平民主义者全都在胜利、尤其是巨大的战爭红利带来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杉晋作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