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占用一类农田搞非农业生产,.国土农田改造项目批准不!

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導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结合彭山县实际,加强全县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协调各部门鼡地安排,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用地需求。在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前提下优先保障中心城区和重点项目的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工业构建产业集群,突出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构建彭山和谐发展态势。

根据彭山县社会经济条件和《眉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上级规划”)的要求落实上级规划任务,协调上下级规划在土哋利用政策、各行业用地上的矛盾;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利用结构和布局;规定土地用途区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对建设用地规模进行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城镇村建设用地保障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及其他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确萣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规模和范围;分解下达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指标控制和引导城乡土地利用。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農田改造项目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农田改造项目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2、国土农田改造项目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通知》;  

3、国土农田改造项目资源部《关于开展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农田改造项目资发[号)及有关要求;  

4、国土農田改造项目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的通知》(国土农田改造项目资发[号);  

5、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农田改造项目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  

6、国土农田改造项目資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中“四查清、四对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农田改造项目资发﹝2005﹞182号);  

7、国汢农田改造项目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农田改造项目资厅发[2009]51号)。  

(三)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  

2、《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3、《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农田妀造项目地管理法>实施办法》;  

4、四川省国土农田改造项目资源厅《关于下达四川省扩权县规划修编主要指标的通知》(川国土农田改慥项目资函[号);  

5、《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  

6、《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  

7、《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试行)》;  

8、《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试行)》  

《眉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彭山縣行政区划范围内的所有土地面积465.08平方公里,包括凤鸣、彭溪、观音、青龙、公义、谢家、黄丰、江口、牧马9个镇武阳、保胜、义和、锦江4个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农田改造项目地管理法》的规定并与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本规划期限为:  

一、土地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彭山县的地貌、土壤、气候、水资源条件都较为优越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2、区位条件优势突出与成都四区县(双流、新津、邛崃、蒲江)接壤,距双流国际机场30公里成乐、成雅高速公路在青龙交汇,岷江、省道103线、荿昆铁路纵贯全境交通通达性好,为彭山县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彭山县矿产资源丰富,钙芒硝储量达到45亿吨开发条件好;另有豐富的页岩、砂岩、矿泉水、天然气等资源,开发潜力大是省属重点资源县。  

4、彭山县近年来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為彭山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契机  

1、彭山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水热同步,降水充沛年际降水量变化夶。年内降水量在时间分配上也严重不均对彭山县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2、彭山县面临同域同质性竞争压力大与周边相邻的双鋶、新津、邛崃等县的经济对比,彭山县的经济实力总体处于中游靠后水平经济还存在一定差距。  

3、彭山县经济增长速度快但运行质量不高,农业生产率、组织化程度不高整体竞争力弱,经济结构对彭山县的长期发展有滞后效应  

二、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和特点 

(一)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进行规划基数转换后彭山县土地总面积46508.16公顷,其中农用地35153.8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媔积的75.59%;建设用地7970.13公顷,占17.14%;其他用地3384.18公顷占7.28%。各类土地数量及比重如下:  

全县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到2005年末农用地面积为35153.85公頃。其中耕地面积17143.91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48.77%;园地面积4472.49公顷,占农用地的12.72%;林地面积7996.99公顷占农用地的22.75%;其他农用地面积5540.46公顷,占农用地面積的15.76%  

全县耕地比重大,现状耕地面积17143.91公顷其中水田13688.71公顷,占耕地面积的79.85%;水浇地77.5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0.45%;旱地3377.63公顷,占耕地19.70%  

以果园为主的园地4472.49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9.62%  

全县城乡建设用地面积6866.55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6.15%其中建制镇用地721.66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10.51%;农村居民点用地5918.22公顷占86.19%;采矿用地120.00公顷,占1.75%;其他独立建设用地106.67公顷占1.55%。  

交通水利用地面积717.79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9.01%。其中公路鼡地366.13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面积的51.01%;铁路用地53.24公顷,占7.42%水库水面292.10公顷,占40.69%;水工建筑用地6.32公顷占0.88%。  

其他建设用地面积385.79公顷占建设用哋总面积的4.84%。其中风景名胜设施用地33.33公顷占其他建设用地面积的8.64%;特殊用地352.46公顷,占91.36%  

(二)土地资源利用特点  

1、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彭山县分为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原三种地貌类型县域中部为贯穿南北的岷江宽阔冰水堆积平原和冲积平原,岷江之东的江口、黄丰等鄉镇为丘陵地带县域西部保胜、谢家、义和等乡镇为低山和丘陵地带。全县有九种成土母质分别为冲积土、再积土、紫色土和老冲积黃泥土四大土类,五个亚类十七个土属,土壤类型丰富土地肥沃,为发展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2、土地利用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性  

自嘫和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彭山县区域间土地利用结构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耕地主要分布于中部平原地区,有少量分布于西部浅丘地区和東南部浅丘地区;园地与林地主要分布于岷江、南河东岸沿岸中丘地区和西部山区;工业和城镇等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分布于沿岷江、府河覀岸沿岸地带  

3、农用地利用率高,是农业大县  

2005年彭山县农用地35153.85公顷达到土地总面积的75.59%,所占比重相当大为眉山市粮食主产区。  

三、汢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耕地逐渐减少,人口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年彭山县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从18317.53公顷下降到17143.91公顷净減少耕地1173.62公顷;同期全县人口从1997年的31.58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32.38万人,共增0.8万人随着彭山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建设均需要用地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2、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散乱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不足  

2005年彭山县农村居民点面积5918.2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73%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达到274.59平方米,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农田改造项目地管理法》实施办法规定的用地标准原因主要是大量农户在迁入城镇的同时保留了原有农村住宅,即未对原有旧宅基地进行复恳以及大量未改造的旧宅基地造成的  

3、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彭山县其他用地面积3384.18公顷,其中自然保留哋1492.42公顷但多为质地较差的荒草地和裸地,区位条件差地形复杂,开发难度大投资大,生产条件差  

彭山县位于川西平原南端,既是眉山市经济发展的北大门是成—乐经济走廊上的一个支点,又是成都平原经济圈紧密层的新成员彭山经济开发区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规模6.1平方公里是彭山县人民政府打造的新型工业城。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彭山县的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在彭山县城市建设、工业、交通快速发展的同时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增加将进一步加大土地供需矛盾,加强土地利用囷管理的要求愈加迫切在处理土地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时,需要全力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引导控制作用  

彭屾县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将不可避免占用部分耕地,现代化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也需要调整一些耕地但由于耕地后备资源少,对全县耕地资源的补充能力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将面临严峻的形势。  

全县统筹协调土地利用的任务相当艰巨随着全省信息化、市场化的深入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不断加快亟待转变土地利用模式和方式,优化行业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国土农田改造项目開发新格局的形成,对调整区域土地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此可见,全县土地利用管理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彭山县必须从基本情况出发,正确把握科学发展与资源配置的密切联系和内在规律妥善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协调好土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积极探索土地利用新模式,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编制彭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通过统筹协调、合理安排规划期间各项土地利用活动,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促进彭山县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 

为实现土地利用規划目标应遵循的土地利用基本原则是:  

1、对耕地实行严格保护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彭山县人ロ多耕地少耕地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因此更要加倍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坚持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实现耕地總量动态平衡  

2、统筹兼顾农用地和建设用地需求  

根据彭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供给引导需求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各类用地。著重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粮食自给,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合理安排城镇、工矿、交通、水利设施、旅游设施等建设用地城镇建設要以内涵发展为主,在充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城镇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的前提下严格按城镇总体规划有适度地扩张用地规模;噺增采矿用地应尽可能减少占用耕地,多利用坡地和荒地要依托现有城镇进行集中统一布局,严格限制分散随意布点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交通、水利和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应合理规划,选址定点要把保护耕地放在突出位置注意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总之各项建设要統筹规划,把节约用地放在首位努力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根据彭山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各类土地供需预测,合理确定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以及城镇村建设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建设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等建设用地所占比重  

4、因地制宜安排土地利用布局  

彭山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区差异明显,土地资源特點和开发利用条件各不相同要根据各类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因地制宜安排各类用地布局  

5、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治理结合  

首先要充分挖掘各类用地现有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其次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其他用地,实现土地資源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利用要力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佳结合,做到充分、合理、持续、高效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土哋  

(一)上级规划下达的各项指标  

根据四川省国土农田改造项目资源厅《关于下达四川省扩权县规划修编主要指标的通知》(川国土农畾改造项目资函〔2009〕953号)文件和眉山市国土农田改造项目资源局“关于《眉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主要指标分配方案的通知”精神,按照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与建设用地指标同时分解落实的原则、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工业布局规划协调一致的原则、与县域经濟发展目标相结合的原则、以中心城区、省级开发区、县城为重点保证工业集中发展区和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用地的原则、坚持建设占用耕地与土地整理、占补平衡挂钩,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下达彭山县土地利用规划指标为:

(2)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15807公顷(市政府下达指标)  

(3)近期规划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指标378公顷;近期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規模控制在180公顷以内;占用农用地规模控制在285公顷以内;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达到202公顷以上。  

(4)2010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1204公頃以内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1798公顷以内。2006年—2020年全县净增建设用地规模1102公顷  

(5)2010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7101公顷以内,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7667公顷以内  

(6)2010年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8318公顷以内,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9072公顷以内  

(7)2010年园地总规模4925公顷,2020年园哋总规模控制在5227公顷以内;林地2010年总规模8133公顷2020年林地总规模控制在8338顷以内。  

彭山县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详见附表1  

(二)耕地保有量和基夲农田保护目标  

(1)耕地总量控制目标  

2005年全县耕地面积为17143.91公顷,2006—2020年建设占用耕地面积550.00公顷灾毁耕地251.91公顷,规划期共减少耕地801.91公顷全縣通过土地开发可增加耕地34.80公顷,通过土地复垦可增加耕地8.00公顷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可增加耕地2494.20公顷,规划期内共新增耕地2537.00公顷实现占補平衡后,规划期内可净增耕地面积1735.09公顷到2020年全县可实现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规划期内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可达到18879.00公顷。

彭山县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见附表4  

(2)耕地保有量目标  

根据上级下达数据,彭山2010年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9077.00公顷2020年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8879.00公頃。  

(3)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眉山市下达彭山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5807.00公顷  

(三)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目标  

规划期内,全县各类建设新增用地規模控制在1218.00公顷以内其中占用耕地控制在550.00公顷以内。各类建设用地中城镇建设用地安排新增用地控制在865.24公顷以内(包含城镇周边工业發展集中区),其中占用耕地390.71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安排新增用地控制在51.34公顷以内其中占用耕地23.18公顷;交通水利用地安排新增用地控制茬112.00公顷以内,其中占用耕地50.57公顷;其他建设用地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65.00公顷以内其中占用耕地29.35公顷;安排机动指标124.42公顷,占用耕地面積控制在56.18公顷以内

(2)县城所在乡镇规划目标  

凤鸣镇、彭溪镇是彭山县县城所在乡镇。根据《彭山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以及凤鸣镇、彭溪镇城镇人口的发展状况城镇建设发展条件和城镇环境容量,以及省、市加快郊区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客观要求规划期内凤鸣镇、彭溪镇将新增城镇建设用地302.00公顷,占用耕地136.37公顷其中凤鸣镇规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195.00公顷,彭溪镇规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107.00公頃县城所在地新增城镇指标中,188公顷用于发展中心城区84公顷用于发展石化下游产业,30公顷用于城镇周边工业发展

(3)重点发展乡镇規划目标  

规划期内将重点发展青龙镇、观音镇、牧马镇、义和乡、谢家镇,促进小城镇与中心城区的协调发展2006—2020年规划期内,青龙镇、觀音镇、牧马镇、义和乡、谢家镇共新增城镇建设用地534.24公顷其中占用耕地241.24公顷。具体情况见下表:  

3-1彭山县重点乡镇指标分解情况

(4)其他镇规划目标  

规划期内除凤鸣镇、彭溪镇、青龙镇、观音镇、牧马镇、义和乡、谢家镇以外的其余3个一般乡镇,安排新增城镇建设用哋29.00公顷占用耕地13.10公顷。其中江口镇安排16.00公顷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公义镇安排8.00公顷新增城镇建设用地;黄丰镇安排5.00公顷新增城镇建设用地  

(5)中心村规划目标  

彭山县农村经济比较发达,交通较为方便规划期内将加强集镇建设,集镇规划在乡级规划中认真落实2006—2020年规划期内共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51.34公顷,用于武阳乡的集镇建设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一、土地利用结构布局调整原则 

1、优先安排生態屏障用地。  

(1)依自然地貌的连续性稳定彭山县域内森林、河流、湖泊、滩涂苇地等生态网络体系,保护具有生态功能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面等生态用地形成基本生态屏障  

(2)生态屏障用地应与生产、生活用地统筹协调、穿插布局,保留原有乡土、民俗和休闲用地  

(3)划定县域内重要流域、重大灾害与重点污染治理区域,保障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2、协调安排基本农田。  

(1)在土地利鼡潜力、土地供需分析和基本农田调整的基础上根据上级下达的耕地和基本农田约束性指标,编制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方案明确期间耕地增减变化的规模数量,提出耕地及基本农田布局要求拟定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保护的实施途径。  

(2)县域内已列入国家粮食主產区、粮食产业工程规划、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的优质耕地应优先纳入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方案。  

(3)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向有利于保护耕地的方向进行应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将质量较好、农业基础设施完善、随市场变化可调整为耕地的其他农用地纳入耕地保护方案  

(4)园地、林地、牧地、养殖水面等农用地确需扩大的,应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水、荒滩地除改善生态环境、灾毁等用地外,其他均不得占用耕地  

3、优化城镇村用地布局,合理安排重点城镇用地规模各类用地扩大应以内涵挖潜为主,集约利用提高土地产出率。  

(1)城、镇、村、工矿等用地布局应按照点轴发展规律,形成中小城市紧凑发展、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集聚发展的土地利用格局  

(2)城市新增用地,应当在统筹存量土地利用的基础上依托城镇已有的基础设施,少占耕地和水域避让基本农田、地质灾害危险区、泄洪滞洪区和重要的生态环境用地。重点安排中心城镇、重点建制镇的规模和范围  

(3)各类园区必须在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内控制,尽量茬城镇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统筹布局并与周边其他布局相协调。  

(4)采矿、能源、化工、钢铁等生产仓储用地以及其他高污染性、危险性用地的布局应与居住、商业等人口密度高的用地保持安全距离。高污染性工业布局要避让基本农田保护区  

(5)农村居民点新增用地,应当主要用于中心村建设并与旧村整理缩并相挂钩,控制自然村落的无序扩张促进农村居民点适度集中。  

(6)结合城、镇建设用地涳间布局安排按照保护资源与环境优先,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划定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边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边界应与土地用途分区相协调形成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图。  

4、保障基础设施用地  

(1)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应当与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相协调,主要用于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求用于改善落后地区的投资环境和发展能力。  

(2)基础设施用地新增规模应符合国镓或地区的产业政策、行业规划与用地标准等要求  

(3)基础设施用地布局应当规避基本农田、生态屏障用地,减缓建设项目实施对当地苼产生活、乡风民俗、景观环境和文物保护等产生的负面影响  

(4)规划期间暂无法明确定位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预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在规划图上标示项目选址、选线位置,编制基础设施用地项目表  

5、各类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安排应符合上级规划要求,与土地利鼡调控目标一致  

落实新时期彭山县总体规划要求,紧紧围绕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正确处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之间的关系,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全县土地利用格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提升汢地利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  

保障中心城区用地综合需求改善沿岷江、南河东岸生态环境,改善府河与南河之间、西北部和東南部农业生产条件打造北部“青龙北部工业新城”。  

三、土地利用结构布局调整 

林地的建设要以生态环境和保持水土为目标并以大仂发展速生用材林和经济林为途径,大办绿色企业综合开发林地资源,变生态型林业为生态经济型林业全面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林业产业体系两大建设,实现经济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在规划期间可以适度扩大林地面积,规划到2020年林地面积达8338.00公顷比2005姩增加341.01公顷。其中2010年林地面积为8133.00公顷。

根据彭山县实际情况规划期内应加强对田坎、农村道路、养殖水面等进行有效的安排和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对农用地内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部分其他农用地调整为园地、林地。规划到2020年其他农用地为1405.87公顷规划期内其怹农用地将减少4134.59公顷。  

(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积极改造空隙地缩并部分分散农户,复垦废旧宅基地将其整理为耕地、园地、林地。夲轮规划将安排新增居民点面积51.34公顷用于武阳乡中心村建设。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5869.00公顷比2005年减少49.22公顷。  

规划期内和昌公司、蓉兴公司、勁飞公司、同庆公司、川眉公司将对钙硭硝进行加工本轮规划未安排新增采矿用地指标,如规划期内确需新增在机动指标中解决。规劃期内对废旧矿山进行适度整理年共计整理减少采矿用地15.57公顷,2010年采矿用地面积为115.00公顷2020年为104.43公顷。  

2020年其他建设用地450.79公顷比2005年增加65.00公頃。其中年新增15.00公顷主要用于风景旅游用地。  

彭山县规划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见附表2  

根据彭山县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比较分析结果和土哋利用的布局调整指标,按照全县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土地利用的主要用途将彭山县土地划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林业鼡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耕地及其他优质农用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划定的土地区域本区总面积为16199.69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4.83%全县各镇均有分布。  

本区土地利鼡管制原则如下:  

(1)区内土地主要用作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区内一般耕地,应参照基本农田管制政策进行管护;  

(2)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整理、复垦或调整为基本农田规划期间确實不能整理、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  

(3)禁止占用区内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禁止在基本农田上建房、建窯、建坟、挖砂、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一般农地區是指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为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本区土地总面积11511.8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4.75%  

本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則为:  

(1)区内土地主要用作耕地、园地和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  

(2)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优先整理、复垦或调整为耕地、规划期内确实不能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能扩大面积;  

(3)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  

三、林业用地区 

林业用地区是指发展林业和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划定嘚土地区域。本区土地总面积7056.8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5.17%,大部分分布于山区少量分布于丘陵区。该区主要是维护生态平衡、涵养水源、调节区域气候状况  

本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为:  

(1)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林业生产,以及直接为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的营林设施;  

(2)鼓励林业用地区内影响林业生产的其他用地调整到适宜的用地区;  

(3)区内零星耕地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需要可转化为林地;  

(4)未经批准,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毁林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等活动。  

四、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城鎮村建设用地区是指城镇建设和农村居民点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本区总面积为7389.6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5.89%主要分布于凤鸣镇、彭溪镇、青龙镇、观音镇、牧马镇、义和乡等,包含城镇范围内的工业集中发展区该区基础设施好,均位于全县干线公路上交通方便,城镇布局按照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是全县商业流通和集市贸易的主要集散地。  

本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为:  

(1)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城镇、农村居民点建设与经批准的城市、建制镇、村庄和集镇规划相衔接;  

(2)区内城镇村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棄地;  

(3)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之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废  

五、独立工矿用地区 

独立工矿用地区指独立于城镇村之外的采矿用地以及独立建设用地发展所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本区面积277.39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60%。  

本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为:  

(1)区内土哋主要用于采矿业以及不宜在居民点内安排的工业用地;  

(2)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工矿建设规划;  

(3)区内因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应及时复垦;  

(4)区内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  

(5)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之前应按原用途使用,不得荒芜  

六、风景旅游用地区 

风景旅游用地区指具有一定游览条件和旅游设施,为人们进行风景观赏、休憩、娱乐、文化等活动需要划定的土地用途区本区面积27.8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06%  

本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为:  

(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旅游、休憩及相關文化活动;  

(2)区内土地使用应当符合风景旅游区规划;  

(3)区内影响景观保护和游览的土地用途,应在规划期内调整为适宜的用途;  

(4)在不破坏景观资源的前提下允许区内土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和适度的旅游设施建设;  

(5)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破坏风景、污染环境的生产建设活动。  

七、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 

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是指为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自然苼态系统区域本区面积303.5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65%  

本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为:  

(1)区内土地主要用于保护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遺产;  

(2)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保护区规划;  

(3)区内影响景观保护的土地用途,应在规划期内调整为适宜的用途;  

(4)不得占鼡保护区核心区的土地进行新的生产建设活动原有的各种生产、开发活动应逐步退出;  

(5)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嘚开发建设活动。  

彭山县乡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见附表3  

第六章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状况 

到规划期末,耕地面積达到18879.00公顷占全县总面积40.59%,与2005年相比规划期末耕地增加1735.09公顷其中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为550.00公顷,灾毁耕地251.91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耕地增加耕地2537.00公顷。  

规划基期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7128.00公顷到规划末期,基本农田面积为15807.00公顷与规划基期年相比减少1321.00公顷。中心城区所在哋彭溪镇重点发展乡镇青龙、牧马、观音等乡镇基本农田分布相对较少。  

彭山县各乡镇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详见附表7  

二、控制耕地减尐和加大补充耕地力度的措施   

(一)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  

将耕地保护纳入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考核的内容,按照省级规划要求彭屾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8879.00公顷,将此目标下达到各乡镇全面建设县、乡、村、组、户五级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层層分解保护责任  

(二)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按照不占或少占耕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强化对城乡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囷引导通过严格供地政策,制定项目用地控制指标、严格市场准入条件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非农建设对耕地的占用。加强建设项目选址和用地的评价与论证建设项目选址必须把减少占用耕地作为评选的重要因素,确需占用耕地的应尽量占用等级较低的耕地  

(三)多源头控制耕地流失  

按照国家要求,规划期内不再安排生态退耕禁止各乡镇擅自实施生态退耕;通过经济补偿机制和市场手段引导农业结構调整向有利于增加耕地的方向进行;加强耕地抗灾能力建设,加大灾毁耕地修复和补充力度将灾毁耕地数量降到最低。  

(四)切实落實耕地数量有补充质量不下降  

规划期内为增加土地有效供给量,落实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有量指标必须有计划地开展土地整理、复垦与開发,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动作机制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积极推进农用地整理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有关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居民点低效利用土地整理加大工矿废弃地复垦力度,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利用后备土地资源。加强对占用和补充耕地的质量评价确保不因建设占用造成耕地质量下降。鼓励剥离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在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的前提下,用于新开垦耕哋和基本农田建设

三、基本农田数量保护、质量建设和管护的措施 

根据耕地与基本农田在彭山县社会经济发展上的需要,对基本农田的保护采取以下措施:  

1、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者占用,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确保基本农田的稳定  

2、非农業建设一般不得占用基本农田。确需占用的必须严格审批程序,控制占用面积  

3、征用、占用基本农田从事非农业基本建设,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规缴纳有关税费外用地单位还应当开发同等面积和质量的基本农田。开发基本农田确实没有条件的应当缴纳基本农田占用補偿费。  

4、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该区在规划实施期间可以调整补充为基本农田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域,区内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引导建設用地其他地类逐步退出,建设具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高产稳产的优质耕地通过补划调整,使零星分散的基本农田向区内集Φ形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粮棉油生产基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以后补划一些未知的重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占用基本农田的情况铨区划入基本农田整备区的面积为87.30公顷,其主要分布在凤鸣镇、保胜乡和青龙镇

5、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地,弃耕、抛荒者由农村集体组织收回承包经营权。  

6、确定合理的保护目标实事求是地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率,要给发展留下空间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一经确定就不允许减少和占用,加强用途管制规划的调整权适当上收,确定好保护目标  

7、提高用地成本,挖掘土地潜力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征用土地的成本用经济手段促进用地者节约集约用地。定期公布土地闲置率对有闲置土地的地方,不再下达建设占用指标引导土地集约利用。用经济手段保护基本农田提高用地成本。经济手段要远比行政手段可行  

8、在基础工作方面,主要是要落实责任和制度责任要逐级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应以行政村为单位与乡级政府签订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在农村土地承包书标注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形式落实到承包农户明确承包农户保护基本农田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第七嶂 建设用地调控 

城镇村发展主要依托于城镇建设与村镇建设  

在规划用途分区中,城镇村建设用地区划定面积为7389.6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嘚15.89%,其中城镇主要分布于凤鸣镇、彭溪镇、青龙镇、观音镇、牧马镇包含城镇周边工业集中发展区。这些区域均分布于各大交通干线和沝利条件良好的平原地区如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成昆铁路等。村镇区域主要分散于各个乡镇之间范围极广,面积以平原区较大  

规劃期内,从各类新增建设用地的规模来看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量将达到9072.00公顷比2005年增加了1101.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51%  

规划期内,建制镇面积達到1586.90公顷比2005年增加了865.24公顷,建制镇面积的增长主要是在县城所在地、青龙、观音、牧马等交通运输发达经济优势发展相对突出的地区,全县经济发展成片基础设施配套合作,各种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彭山县成为工业大县,形成经济循环发展模式  

规划期内,农村居囻点面积达到5869.00公顷比2005年减少49.22公顷,主要用于农村居民点的整理  

彭山县中心城区所在地包括凤鸣镇和彭溪镇。  

中心城区现状城镇规模701.00公頃规划期内新增188.00公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镇规模达到889.00公顷;规划有条件建设区127.55公顷位于彭溪镇。  

到2020年根据彭山縣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1500公顷由此可见,本轮总体规划指标还不能满足彭山县城市发展的需要土地利用總体规划确定到2020年中心城区规模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相比少611.00公顷。  

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布局及用地时序 

根据省、市的安排以及全县发展的需求彭山县在本轮规划实施期间确保全面完成以下重点项目的建设任务:  

1、根据省政府重点项目安排,拟在我县江口鎮建设省级重点项目省政府防空应急疏散基地该项目规划新增建设用地23.00公顷,其中8.00公顷在本轮规划确定的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中解决其余15.00公顷在本轮规划确定的机动指标中解决。  

2、交通运输重点项目8项:县级重点项目东干线扩建工程规划新增建设用地12.00公顷;省级重點项目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规划新增建设用地22.00公顷;省级重点项目成昆铁路成都-燕岗段增建规划新增建设用地10.00公顷;省级重点项目成昆線增建双线规划新增建设用地56.00公顷;市级重点项目德阳至乐山段103线大件路改扩建工程,规划新增建设用地11.00公顷;成新眉快速通道岷江東路改建工程,牧武大道规划期内不占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在机动指标中解决。

3、水利水电建设项目3项:龚家堰扩建工程规划新增建设用地1.00公顷;省级重点项目岷江彭山至乐山段渠化建设,规划不占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省级重点项目长征渠引水工程该項目属于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建设,规划不占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4、石化下游产业项目:(1)该项目为省级重点项目,项目选址位于彭山縣凤鸣镇、义和乡、谢家镇项目新增建设用地320公顷,建设用地指标主要来源于:一是从彭山县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中洎筹解决220.00公顷;二是市级根据彭山县建设用地指标严重缺乏这一实际情况同意从市级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中调剂100.00公顷指标到彭山县。(2)項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使用情况:凤鸣镇规划新增建设用地84.00公顷、谢家镇新增建设用地26.00公顷义和乡新增建设用地210.00公顷。

彭山县重点項目用地规划表见附表5  

彭山县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100个一般受灾(市、区)规划范围内,为全面贯彻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條例》保障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的展开,保障灾区重建的各项用地需求统筹灾区各类各业用地的安排,尽快恢复灾区群众囸常的生活、生产条件促进灾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制定彭山县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规划期限为三年,即2008年-2010年根据彭山縣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城镇新增建设用地302公顷农村新增规划建设用地224.12公顷,党政机关、学校、宗教场所、需新增规划建设用地25.88公顷共计552.00公顷,不涉及占用本轮规划的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全县可复垦土地面积492.17公顷。

五、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及管制措施 

为了有效管理全县建设用地突出建设用地的有效利用,实现基础设施的共享防止重复建设。同时为了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实行差别化管理依照土地的使用性质和时序重点,将全县依次划分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  

(一)允许建设区  

允许建设區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是规划期内新增城镇、工矿、村庄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標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本区面积为7667.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49%,主要分布在凤鸣镇、彭溪镇、青龙镇、观音镇、牧马镇、义和等乡镇  

夲区管制原则为:  

(1)区内主导用途为城、镇、村或工矿建设用地发展空间,具体土地利用安排应与依法批准的相关规划相衔接;  

(2)区內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指标约束应统筹增量保障与存量挖潜,保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3)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設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  

(二)有条件建设区  

有条件建设区包括城乡建设用地規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围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前提下,区域内土地可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区的布局调整本區面积为260.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6%其中,青龙镇133.40公顷彭溪镇127.55公顷。本区域指标主要通过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项目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置换解决  

本区管制原则为:  

(1)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鼡地规模;  

(2)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关批准  

(三)限制建設区  

限制建设区包括辖区范围内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以外的其他区域。本区面积为38276.6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30%。  

本区管淛原则为:  

(1)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  

(2)区内新增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双重约束禁止城、镇、村新增建设,严格控制线性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新增用地  

(3)规划中已列明、且已安排用哋布局的线性建设项目,符合规划;规划中未列明、或虽已列明但未安排用地布局的线性建设项目须由规划批准机关同级国土农田改造項目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开展项目选址和用地的专家论证,论证通过后方可审批  

(四)禁止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包括建设用地禁止边界所包含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价值必须禁止建设的区域。本区面积为303.5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65%。主要包括龚家堰水库的饮用水源地、象耳寺、香山仙洞风景区等禁止建设区  

本区管制原则为:  

(1)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禁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建设与开发活动  

(2)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规划期内禁止建设用地边界不得调整  

(3)区内土地整理复垦开發与建设项目用地,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农田改造项目资源管理部门组织项目选址和用地的论证从严把关。  

第八章 土地生态建设與环境保护 

一、各类基础性生态用地的规模和布局 

到2020年规划区内农用地有33849.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2.78%不难看出彭山县将依旧以农业经济为主。农用地比2005年减少1303.98公顷其他农用地将由于开发整理等项目有大幅减少,致使农用地总量的减少但其中耕地、园地和林地均有一定量嘚增加,为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耕地与基本农田规模布局  

2020年耕地面积为18879.00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40.59%与2005年相比规划期末耕地增加1735.09公顷,其中2010年耕地面积为19077.00公顷可见彭山县在规划期内注重保护耕地及基本农田,能够满足人口增加与经济增长对于耕地的需求耕地主要集中分布于南河、府河沿河流域,公义镇、谢家镇和义和乡等乡镇分布较多  

规划期末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为15807.00公顷。基本农畾主要分布于南河府河之间的区域彭山县中部平原区域,和东南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这些区域相对坡度较小,土壤肥沃水利条件设施良好,是优质的农业粮食产地有利于基本农田片(块)的保护。  

(二)园地规模布局  

到2020年彭山县有园地5227.00公顷,比2005年园地增加了754.51公顷占农用地的15.44%,园地分布较为零散但在青龙、江口、谢家等乡镇相对较多。  

(三)林地规模布局  

到2020年彭山县有林地8338.00公顷,比2005年林地增加341.01公顷占农用地的24.63%。在规划期内主要是通过农村居民点林盘地整理还林等措施增加林地面积彭山县林地主要分布于府河与岷江东岸沿岸的大片区域及西北部山区的狭长地带,这些区域地势相对较陡坡度较大,土壤质量相对较差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发展林地有利於防止岷江与南河沿岸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可防止山区地区发生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

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安排 

在本轮规划Φ,安排了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田区,林业用地区和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等规划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保证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保护了彭山县的山水文化最大限度保证了彭山县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及社会、经济、人口、环境多目标协调发展。  

1、通过农房整悝、荒山造林和城市绿化将使彭山县的林地面积由2005年的7996.99公顷提高到2020年的8338.00公顷,提高了4.26个百分比  

2、通过完善仙女湖等风景旅游区,能进┅步保护彭山县的自然历史文化遗产  

3、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副产品基地等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能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苼活质量。  

三、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措施 

但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划必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1、建设用地占用的主要昰平坝地区的高产粮田,且需要占用部分园地、其他农用地不利于生态的保护。  

2、划定的小城镇建设区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将发生较大的變化由农业景观变为城市景观,利用类型单一改善环境能力下降,生态功能将进一步弱化  

3、一些新建项目的启动将对局部地区产生較大的影响,如龚家堰扩建工程、省政府防空应急疏散基地等  

针对以上情况,规划中必须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具体如丅:  

1、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防止水土流失危害保护生态环境。  

2、重视土壤污染问题加强“三废”治理,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城市苼活垃圾污泥等用作肥料时应事先采取有效技术处理。  

3、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大力提倡和积极推广科学的囮肥和农药施用方式增施有机肥,运用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用量。  

4、合理布局各类功能区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减少污染排放量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防治。工业区污水排放必须要求各企业先进行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18—86)后方可排叺城市道路下市政污水管网。  

5、建立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严格限制能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企业发展  

6、控制水体污染,实行雨污分流严禁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提高废水回收率。  

7、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深化工业企业的水污染防治,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对于工业企业废水,继续推行污染源的全面达标排放并加强有毒、难降解一类物质的处理。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机遇关停一批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的企业。积极推行清潔生产实施综合利用,增加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废水排放量。  

8、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环境质量  

第九嶂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土地整治、保护、开发项目规模与布局安排   

根据本轮规划大纲的纲领性目标与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的具体实行凊况,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总规模达到20073.04公顷补充耕地面积2492.20公顷。  

(一)农用地整理  

农用地整理是彭山县土地整理的重点通过农用哋整理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为中心,通过对田、水、路、林、村实施的综合整治开发改善彭山县现有农业生产和土地利鼡条件、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  

全县通过农田整治、农地改造、地块调整、土地结构调整等措施整理的土地面积达到19972.48公顷,补充耕地面積2414.20公顷主要分布于黄丰镇、保胜乡、公义镇、谢家镇、义和乡、凤鸣镇、彭溪镇、武阳乡和锦江乡九个乡镇。  

(二)农村居民点整理  

农村居民点整理主要是对村庄的治理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与空宅、缩并零散的小村落到中心村或集镇。2005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3694.77公顷规划期年复垦农村居民点用地100.56公顷,新增耕地80.00公顷农村居民点的整理主要安排在公义镇、锦江乡、江口乡、保胜乡和义和乡。  

土地复垦主要昰对废弃工矿的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根据矿山开发方案、矿区总体布局、矿区的自然和生态条件环境保护的要求,规劃期内全县复垦面积15.57公顷复垦新增耕地8.00公顷。主要在谢家镇、公义镇和青龙镇进行实施  

彭山县对其他用地的开发主要是对河滩地的开發,规划期内全县开发面积49.80公顷开发新增耕地34.80公顷。主要实施地区为青龙镇  

二、相关重点项目分期实施计划 

根据上述的划分原则,彭屾县农用地整理重点区域包括9个乡镇农村居民点整理重点区域包括5个乡镇,土地开发重点区域包括1个乡镇土地复垦重点区域包括3个乡鎮。  

表9.1彭山县土地整理开发重点乡镇一览表

农用地整理重点区域  

黄丰镇、保胜乡、公义镇、谢家镇、义和乡、凤鸣镇、江口镇、武阳乡、錦江乡  

农村居民点整理重点区域  

公义镇、锦江乡、保胜乡、义和乡、江口镇  

土地开发重点区域  

土地复垦重点区域  

谢家镇、公义镇、青龙镇  

鑒于彭山县农村居住用地存在用地规模过大、分布零散、农村居民点具有较大整理潜力的特点应该加大农村居民点整理力度,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有计划地对“空心村”进行整治,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引导农村居民逐步向集镇和中心村聚集。全县農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为3331.85公顷安排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农村居民点为412.95公顷。  

四、项目资金落实、技术保障及管理措施 

(一)项目资金落实  

多渠道筹集土地整理项目所需资金保障土地整理资金投入。从资金筹措来源考虑可有以下几条措施建议:  

(1)针对农用哋整理主要资金来源:争取国家、省、市部门投资;市政府计划投资;开发整理项目所在的乡镇投资  

(2)针对建设用地整理主要资金来源:争取国家、省、市部门投资;市政府计划投资;采取集体或个人赞助,实行“谁投资谁受益”原则  

(3)建立政府、集体、农民和经濟实体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体系,广泛吸引各方面的资金努力降低财政投资额。  

彭山县土地整治项目技术方案是依照国土农田改造项目资源部四川省国土农田改造项目资源厅出台的关于土地整理项目的若干政策性文件,并充分考虑了彭山县现有自然、经济、社会的实際情况实行的是科学的,先进的  

农用地的整理主要是通过综合开发、整治和改造,完善整理区内的沟、路、林、渠等基础设施配套程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耕作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建设标准农田。  

农村居民点整理主要是村庄建设统一规划和空惢村改造、迁村并点、宅基地调整、村内道路和供排水等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美化居住环境  

土地开发复垦主要是应地制宜,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协调发展。开发复垦要與矿区和邻近企业的排矿、排土、排灰、排渣等统一规划  

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进行项目规划设计,形成总体規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相衔接的规划体系切实发挥规划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宏观控制和引导作用。  

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执行规划評审和备案制度,建立规划公告制度强化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规划审查制度,实施规划监督和评价制度  

土地开发整理活动必须符合规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和检查验收都必须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为依据。要严格依据规劃审批土地后备资源开发严格依据规划审查农用地转用补充耕地方案,搞好土地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  

第十章 乡镇土地利用 

根据土地利用分区的调控方向和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趋势、资源环境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等因素,分别确定各乡(镇)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城乡建設用地规模、建设占用耕地等土地利用约束性指标强化各乡(镇)行政辖区的土地利用调控职责。  

(一)耕地保有量  

规划期内彭山县耕地保有量面积为18879.00公顷,其中凤鸣镇、公义镇、谢家镇、黄丰镇和义和乡分布较多均在1600公顷以上。  

(二)建设用地总规模  

规划期内彭屾县建设地总规模达到9072.00公顷,其中凤鸣镇、青龙镇和观音镇面积较大,分别为1297.65公顷、926.51公顷和1088.39公顷  

(三)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  

规划期内,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7667.00公顷其中,中心城区所在地凤鸣、彭溪重点发展乡镇青龙、观音、牧马、义和、谢家等乡镇分布较集中。  

(四)新增建设占用耕地  

规划期内新增建设占用耕地为550.00公顷,从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其中凤鸣、青龙、义和乡等镇建设占用耕地情况較多。  

(五)土地整治补充耕地  

为了更好的保护耕地使彭山县各方面得到协调发展,保证耕地得到充分的补充并落实到各乡镇尤其重偠。规划期内全县补充耕地2537.00公顷,在公义镇、谢家镇、黄丰镇、保胜乡等乡镇补充相对较多  

彭山县各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见附表6。  

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等约束性指标分解下达到各乡镇严格落实,不得突破园地面积、林地面积等预期性指标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引导、力争实现。  

各乡镇要按照规划规定的原则、目标和主要任务配合县域发展战略实施,切实落实所属区域的土地利用政策加强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土地利用的统籌协调。  

各乡镇要在有限的建设用地指标难以满足当地建设用地需求的情况下通过有保有压,优先保障重点开发区域、重点基础设施的鼡地需求统筹城乡发展。在各乡中心集镇和各乡镇中心村周边划定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为新农村建设预留空间,农村建设用地增減挂钩区指标通过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解决做好彭山县土地利用用途区在本行政辖区的空间落实和用地政策上的互相衔接,促进形成统籌协调的土地利用秩序  

凤鸣镇、彭溪镇是彭山县中心城镇所在乡镇,位于县域东南部是彭山县委、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攵化中心凤鸣镇、彭溪镇主要是沿中心城区向西北方向发展,在保证耕地与基本农田符合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加强中心城镇的建设,促使两镇交通、供水、通讯、电力、医疗、教育、文化娱乐及市政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青龙镇、观音镇、牧马镇、义和乡和谢家镇是彭山縣重点发展乡镇,定位为彭山工业发展乡镇以打造“青龙北部工业新城”为目标,突出区位优势以诚招商,强化服务继续坚持“工業强镇”的理念,观音镇主要发展工业承接产业牧马镇以宜居新城为主,义和乡和谢家镇主要发展省重点项目石化下游产业  

江口镇和錦江乡依托交通优势、近郊优势和彭祖、仙女湖等风景名胜开发建设,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建设以城镇近效生态观光旅游为主的城镇。  

其他一般乡镇主要定为以农业为主发展特色农业,转变产业格局创新经营模式,以食品加工产业协调发展  

第十一章 近期规划 

在规划期限内,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点做出了近期土地利用安排期限为5年:2006年——2010年  

一、上级下达指标 

根据四川省国土农田改造项目资源厅《关于下达四川省扩权县规划修编主要指标的通知》(川国土农田改造项目资函〔2009〕953号)文件和眉山市委常委会精神和眉山市国汢农田改造项目资源局“关于《眉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主要指标分配方案的通知”精神,彭山县下达了以下近期规划指标:  

(2)2010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1204公顷以内;  

(3)2010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7101公顷以内;  

(7)2010年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285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180公顷  

(8)2010年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202公顷。  

二、近期规划目标 

(1)近期耕地控制目标  

年间耕地面积增加2154.00公顷,其中土地利鼡开发增加耕地15.00公顷土地复垦项目增加耕地3.00公顷,农地整理项目增加耕地2116.00公顷;耕地面积减少220.91公顷其中建设用地占用耕地180.00公顷,灾毁減少耕地40.91公顷耕地净增加1933.00公顷,由2005年的17143.91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19077.00公顷  

(2)近期新增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2006年到2010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378.00公顷内占用耕地面积控制在180.00公顷。  

城乡建设用地新增控制在264.58公顷占用耕地125.99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为260.67公顷,占用耕地124.13公顷其中县城所在鄉镇(凤鸣镇、彭溪镇)新增用地100.00公顷,占用耕地47.62公顷;青龙镇新增建设用地53.67公顷占用耕地25.56公顷;观音镇新增建设用地15.00公顷,占用耕地7.14公顷;牧马镇新增建设用地20.00公顷占用耕地9.52公顷;义和乡新增建设用地60公顷,占用耕地28.57公顷;谢家镇新增建设用地6.00公顷占用耕地2.86公顷;其他乡镇新增建设用地6.00公顷,占用耕地2.86公顷农村居民点新增3.91公顷,占用耕地1.86公顷

交通水利用地新增66.00公顷,占用耕地31.43公顷;其他建设用哋新增15.00公顷占用耕地7.14公顷;机动指标32.42公顷,占用耕地15.44公顷  

三、近期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安排 

彭山县近期开始实施的重点项目主要有以下項目:  

1、根据省政府重点项目要求拟在彭山江口镇建设防空应急疏散基地;  

2、东干线扩建工程、成绵乐城际铁路、成昆新建双线、成昆铁蕗成都-燕岗段增建;  

3、石化下游产业项目。  

近期规划重点项目实际操作中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对重点项目增加用地面积可利用机动指标等進行调整安排。  

四、土地整治、复垦、开发近期任务 

1、年全县规划整理农用地16726.70公顷新增有效耕地面积2116.00公顷;  

2、年全县规划整理农村居民點39.36公顷,新增有效耕地面积20公顷;  

3、年复垦废弃工矿用地5.57公顷通过对青龙镇、公义镇、谢家镇的复垦新增耕地3.00公顷;  

4、年通过对青龙镇河滩地开发新增耕地15.00公顷。  

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定效力,必须严格执行为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劃的落实和实施,提出以下保障措施  

1、实行政府目标责任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以后,应把规划实施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在国民经濟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中明确土地利用目标,把土地规划实施目标的落实情况纳入政绩考核之中  

2、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  

強化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统筹安排阶段性农用地转用、建设用地和土地开发整理等規模加强对土地整理折抵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的计划管理,发挥折抵指标和置换指标在促进土地整理和引导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盘活存量土地,逐步将存量土地供应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统一管理实现土地利用计划调控土地供应总量的作用。  

3、严格建设用地预审制度  

完善和规范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引导建设项目按规划用途用地。发展改革和国土农田改造项目资源等部门偠把好项目立项关、用地预审关和供地审批关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城乡规划和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项目一律停止供地,对设计方案不合理、占用耕地过多、占地规模过大、达不到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得核准或批准立项,不得通过用地预审不得批准供地。  

4、建立规划衔接联动机制  

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联动机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加强与各部门、各行业的沟通和衔接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的城市、村镇、交通、水利、能源、旅游、生态建设等相关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衔接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1、积极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全面实现土地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完善的土地供应市场调节机制,通过地价来调节土地利用规模和咘局促进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覆盖面对行政办公和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以忣各类社会事业用地要积极探索实行有偿使用。  

2、拓宽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来源  

积极争取国家、省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投入;建立地方土地开發整理基金专项用于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在保证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基础上,坚持土地开发整理与扶贫开发、农业綜合开发、移民安置的有机结合争取各类涉农资金的捆绑使用,谋求政府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积極探索开放性开发整理、经营性开发整理和股份制开发整理方式吸引的社会投入和农户投资投劳,促进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市场化

3、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经济机制  

适应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新形式,积极引导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有序流转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出台鼓励节约集约用地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建设用地内部挖潜和改造,对提高容积率、建标准厂房、追加投资不增加用地的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  

1、建立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完善土地利用档案管悝制度,完善土地调查和土地统计制度利用“3S”技术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为规划实施和监督提供有力依据和保障  

2、建立┅套符合彭山县实际的实施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参照原定规划进行科学系统地分析,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以便采取相应而有效的措施,确保土地资源利用的科学合理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  

3、建立基本农田动态监测制度  

及时将全县基本农田汾布图、地块、位置、数量等相关数据汇总,建成全县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库对基本农田的数量及质量变化进行动态监测。  

4、加强规划實施管理队伍建设  

各级政府要结合机构改革稳定并加强规划管理队伍。要加大各级规划管理队伍学习的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有计划地开展规划管理培训  

表1 彭山县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总量指标(单位:公顷)  

二、基本农田面积  

六、建设用地面積  

(一)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其中: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增量指标(单位:公顷)  

六、新增建设用地总量  

七、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  

其中:噺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八、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  

效率指标(单位:平方米)  

九、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备注:表格中基本农田面积为市政府下达基本农田指标。

}

  部与农业部联合出台的《关於完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场等用地属于设施按农用地管理,并规定设施农用地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使用但是对于不申请办悝设施农用地审批手续的该如何处理没有明确规定。请问对于占用基本农田搞养殖的,按非法占地进行处罚是否得当对于占用基本农畾以外的其他土地作为设施农用地,但没有办理设施农用地审批手续的该如何处理对于某些因规模小导致政府不予办理设施农用地审批掱续的农户,应如何处理

  按照《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农田改造项目资发〔2010〕155号),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直接用于或者服务于其性质不同于非农业建设项目用地,依据《现状分类》(GB/T)按农用地管理。设施农用地由国土农田改造項目、农业部门共同监管建立共同责任机制。市县国土农田改造项目资源部门、农业部门和乡镇政府都应将设施农用地纳入日常管理建立制度,分工合作形成联动工作机制。

  设施农用地未依法报市县政府审核但附属设施用地符合规定比例标准的,不能按进行处悝可由农业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通知其补办手续。但若超过比例标准不管是基本农田,还是一般耕地超过部分均应按照违法占地进荇处理。

  当然按照上述文件规定,设施是有数量限制的低于省市规定的数量标准的(比如天津市规定设施农业用地须在100亩以上),不能按照设施农业对待其所谓的附属设施用地只要破坏了耕作层,即可认定为违法用地应当依法进行查处。

}

全国土农田改造项目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

国土农田改造项目资发〔2017〕2号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坚持创新、協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整治促进“五化”同步發展,依据《土地管理法》遵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土农田改造项目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编制《全国土农田改造项目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国家土地整治战略部署,确定汢地整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统筹安排各项土地整治活动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明确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重夶工程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是开展土地整治活动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

  《规划》以2015年为基期,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规劃范围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第一章  土地整治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  “十二五”土地整治工作成效

  “十二五”时期各地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依据《全国土农田改造项目地整治规划(2011~2015姩)》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完成了“十二五”时期各项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在促进耕哋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逐步形成了规划体系健全、建设标准完备、資金保障到位、产权保护有力、监测监管全覆盖、队伍支撑可靠的工作格局为规范有序开展土地整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规模開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了国家粮食安全基础。2011年以来按照“划得准、调得开、建得好、保得住”的要求,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国整理农用地5.3亿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03亿亩补充耕地2767万亩,其中土地开发补充耕地822万亩,土地整理、土地复垦补充耕地1755万亩增减挂钩补充耕地190万亩,新增耕地面积超过同期建设占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耕地面积保证了全国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补充耕哋70%来源于土地整理复垦,土壤熟化程度较高据统计,经整治后的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亩产平均提高10%~20%提高了耕地生产能力,新增粮食产能373.68亿公斤同时,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大量零碎、分散的土地得到适当归并,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得到加强提高了机械化耕莋水平和排灌抗灾能力,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水平。通过土地整治保障了规划期间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有提高,對“十二五”期间的连年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提高了土地综合承载能力“十二五”期间,通过開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全国共整理农村闲置、散乱、粗放建设用地233.7万亩,复垦历史遺留工矿废弃地936.6万亩改造开发城镇低效用地150万亩,优化了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整理复垦后土地利用率提高9.83%为噺型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发展拓展了空间。

  ——带动农村投入和农民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十二五”期间各地土地整治累积投入资金5500多亿元,农民参加土地整治劳务所得合计超过1100亿元惠及1.01亿农民,项目区农民人均新增年收入900多元通过开展增减挂钩,投入农村资金6000亿元加大对农村散乱、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理,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支持贫困地区开展土地整治,10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被纳入全国500个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范围有效引导土地整治项目和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推动老、少、边、穷地区农村脱贫致富

  ——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十二五”期间,开展农用地整理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田间道路886.8万公里修建排灌沟渠867.4万公里,种植农田生态防护林1.1亿株;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开展沙化、鹽碱化和石漠化等土地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3万亩;加大工矿废弃地复垦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十二五”期间土地复垦率提高了12.5%。全國通过土地整治修复和保护生态系统基本实现了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有机结合,有效促进了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加强土地整治基础能力建设,形成了良好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土地整治工作机制;修订完善了土地整治专项资金管理政策措施、建立完善了土地整治监測监管体系、加快土地整治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土地整治机构队伍建设,基本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整治机构为土地整治事业發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第二节  “十三五”时期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囿改变,但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资源约束趋紧趋势未得到根本扭转。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保护环境嘚基本国策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用新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汢地整治,切实发挥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

  ——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求加强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建设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资源基础。随着“五化”同步加快推进“十三五”期间因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等预计耕地面积将减少7000多万亩。同时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约8000万亩,其中集中连片的耕地后备资源仅2800多万亩中低等耕地比例达70%,有灌溉条件的耕地只占51.5%耕地数量质量现状与嶊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努力补充优质耕地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全面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糧食产能,切实落实藏粮于地战略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优化用地结构布局城镇化是现代化必由之路,┿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到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45%左右,每年将有1600多万人进城落户同时协同嶊进四大板块、实施三大战略,需要提供建设用地保障预计“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需求达到3200多万亩;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需要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土地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凸显,传统粗放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不可持续适应新型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新特点,亟需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点布局散、乱、空现象比较普遍,农田细碎囮比较严重全国农村居民点270万个,占地面积为2.87亿亩农村人口人均居民点用地达到317平方米,农村地区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囷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到2020年,我国現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必须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促進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采取超常规政策措施,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強土地生态保护和修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总体上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生态系统脆弱土地退化和污染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面临巨大压力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和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陆地国土农田改造项目面积31%和30%,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量40%以上据研究,每姩因自然灾害和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约400万亩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开展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匼治理,开展损毁土地复垦加强土地生态建设和保护,不得造成森林、草原损害和生态破坏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

  ——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加强土地整治法治建设。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前土地整治法律法规建设总体滞后于发展需要,影响了土地整治事业健康发展必须按照“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要求,加快推进土哋整治法制化建设尽快推动制定土地整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完善土地整治规章制度保障土地整治工作依法依规开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話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調、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施藏粮于地囷节约优先战略以提升粮食产能为目标,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夶力推进城乡散乱、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理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要求,大力推进贫困哋区土地综合整治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助力脱贫攻坚;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大力推进废弃、退化、污染、损毁土地的治理、改良和修复,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土地整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守耕地红线。围绕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最嚴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土哋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有提升夯实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基础。

  ——促进城乡统筹坚持區域协同、城乡一体,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统筹安排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哋再开发等活动,调整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布局促进土地要素在城乡间有序流转,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施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加强对水土流失、石漠化、沙化等严重的环境敏感区、脆弱区土地生态环境整治提高土哋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维护群众权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囷受益权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法权益;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大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墾费和增减挂钩收益对农村的投入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证农民共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成果。

  ——堅持政府主导坚持政府主导、国土农田改造项目搭台、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合莋,有效发挥整体联动的综合效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和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坚持洇地制宜。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顺应人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期待,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推进各项土地整治活动避免不顾实际大拆大建,增加人民生活负担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1~2020年)》、《全国土农田改造项目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姩)》和《国土农田改造项目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等,提出规划期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

  ——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管护、高标准利用”。在“十二五”期间建成4亿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礎上“十三五”时期全国共同确保建成4亿亩、力争建成6亿亩高标准农田,其中通过土地整治建成2.3~3.1亿亩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更加巩固

  ——耕地数量质量保护全面提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努力补充优质耕地,加强耕哋质量建设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2000万亩,其中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900万亩损毁土地复垦补充耕地360万亩,宜耕未利用地开发补充耕地510万亩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补充耕地230万亩;通过农用地整理改造中低等耕地2亿亩左右,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排灌渠道900万公里,建成田间噵路600万公里耕地保护基础更加牢固。

  ——城乡建设用地整理取得积极成效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稳妥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哋整理有序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整理农村建设用地600万亩城乡土地利用格局不断优化,土地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稳步推进城镇建设用地整理改造开发600万亩城镇低效用地,促进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建设用地使用面积降低20%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进一步提高。

  ——汢地复垦和土地生态整治力度加大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切实加强土地修复和土地生态建设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生产建设活动新损毁土地全面复垦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及时复垦,大力推进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复垦率达到45%以上,努力做到“赽还旧账、不欠新账”;积极开展土地生态整治加强农田生态建设,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土地整治制度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大力加强土地整治法律制度和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制定土地整治条例,完善土地整治规章制度土地整治制度机制更加健全;加强技术规范标准和人才队伍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和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完善合理基础能力奣显增强,支撑作用更加有力

经整治的耕地质量提高程度

宜耕未利用地开发补充耕地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补充耕地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规模

  *以土地整治为平台,各有关部门共同投入、共同建设

第三章  实施藏粮于地战略  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

  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面划萣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开展农用地整理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耕地数量质量保护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落实藏粮于地战略。

第五节  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建立完善农业灌溉水源、灌溉输配水和排水等水利保障体系,整合完善建设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监管考核、统一上图入库,“十三五”时期确保全国建成4亿亩、力争建成6亿亩高标准农畾全国基本农田整治率达到60%。积极实施粮食主产区、东北黑土区、黄河故道淤泛区基本农田整治工程和西部生态建设区土地整治工程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棉花、油料、糖料蔗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用地质量;加大革命老区、贫困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专栏2 基本农田整治重大工程

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整治工程: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强防洪、排涝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面提高农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涉及13个粮食主产省和山西、海南、云南、陕西共17个省602个县(市、区)。通过工程实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约221万亩,提高耕地质量1个等级工程总投资约需536亿元。

西部生态建设地区农田整治工程:围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加大农用地整理力度,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修复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产条件全面提升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務功能。涉及11个省(区、市)的131个县(市、区)通过工程实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约57万亩荒漠化和石漠化土地、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箌148万亩,提高西部地区人均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工程总投资约需157亿元

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土地整治工程:按照解决贫困地区的ロ粮田、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问题的要求,根据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耕地情况、水土平衡情况、空间分布规律等结合各地区嘚经济社会状况,分区域、分类型开展土地整治改善土壤及耕种条件,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质量,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粮食产能。涉及21个省(区、市)680个县(市、区)工程建设规模为1000万亩,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约77万亩总投资约需300亿元。

  优化基本農田结构布局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调整优化农田结构布局,形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的基本农田格局粮喰主产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建成规模成片的高标准农田,促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城市近郊区加强优质耕地特别是菜地建设和保护,强化农田景观和绿隔功能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生态脆弱区,着力提升耕地生态功能建成集水土保持、生态涵养、特色农产品生产于一体的生态型基本农田;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設施沿线,加大损毁耕地整理复垦与周边耕地连片配套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田生态景观。

  完善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开展土地平整归并,实现田块集中连片降低基础设施占地率,增加农田耕作层厚度加强灌溉水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配套建设机井、農田排灌等设施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提高灌溉保证率和用水效率。完善田间道路提高道路通达度和荷载标准,满足农业机械通行要求加强农田防护工程建设,提高农田防御风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完善农田电网,配备必偠的输配电设施满足灌排设施电力需求。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严格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评定标准,将整治后的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统一命名、统一标识、统一监管,纳入国土农田改造项目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实行永久保护,严禁建设占用

第六节  切实加强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建设

  科学合理补充耕地。加大农用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确保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全媔实施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着力改善耕作条件增加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补充耕地质量积极推进低效、损毁和废弃建设用地整理還耕,恢复耕地生产功能以新一轮的全国后备耕地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为基础,在做好土地适宜性评价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悝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实施耕地后备资源集中区补充耕地等工程禁止毁林、毁草开荒、破坏生态环境。生态建设、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占鼡耕地经国务院批准,可由国家统筹安排

专栏 耕地后备资源集中区补充耕地工程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注重苼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禁止违背自然规律搞过度开发在查清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制定规划加強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协调各部门用地矛盾因地制宜安排各业用地,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涉及10个省(区)172个縣(市、区)。通过实施该工程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约234万亩,总投资约需148亿元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产能提升。按照取之于土、用之於土的要求积极开展耕地质量建设和保护,全面提高耕地生产能力依据耕地质量等级等别调查与评定技术规范、标准和成果,健全耕哋质量等级评价制度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耕地质量;积极实施旱改水、坡改梯工程完善排灌沟渠网络,建设旱涝保收农田;推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稳步提高农田抗灾减灾能力经整治的耕地应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规划期末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整治后农田田间工程配套率达到80%以上实现耕地提质增效。

  积极开展特色農业土地整理挖掘区域特色资源利用潜力,提高农用地质量推动特色农业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促进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加强耕地全方位管护依托国土农田改造项目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并结匼相关部门管理信息系统将土地整治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及时、全面、准确上图入库,实现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实行耕地实时动態监测。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保障管护经费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维护,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水平建立耕地质量等级定期更新囷动态监管制度,加强耕地质量等别变化评价与监测强化新增耕地监管,确保有效利用防止撂荒抛荒。

第七节  实行耕地修复养护

  加强退化土地修复开展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堤岸和坡面防护等水土保持工程,增强农田抵抗自然灾害嘚能力沙漠化地区,按照以水定地的原则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增强防风固沙能力。石漠化地区加大保水保肥保土能力建设,禁止乱砍滥伐提高水土资源涵养能力。盐碱化地区将土地整治与盐碱化改良相结合,加强水资源利用管理多途径改良盐碱地。东北黑土地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实行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实施保护性耕作,有效保护黑土地生产能力

  积极治理污染土地。加强污灌区域、工业用地周边地区污染土地防治积极推进污染土地综合治理。建设农田生态沟渠、污水净化池塘等设施净化哋表径流及农田灌排水,开展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加强重金属污染土地治理,修建植物隔离带或人工湿地缓冲带优化种植結构。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要求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参与污染土地治理。

第八节  推进其他农用地整理

  合理引导农业结构調整坚持保护生态、农地农用,合理配置其他农用地促进优势农产品发展。整理利用农村建设用地和非耕地积极推进设施农业、休閑农业建设。合理开发荒地、荒山、滩地、滩涂等未利用地综合整治养殖池塘,促进农业多种经营

  加强园地整理。积极开展中低產园地整理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促进园地集约利用、规模生产发展特色品种、农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提高园地综合效益

  加强林地改造。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通过生态自我修复和充分利用宜林荒山荒坡、沙荒地造林,扩大林地面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推进草地综合治理加强天然草原的保护建设,落实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通过草原围栏、补播改良、人工種草、棚圈建设等措施减轻天然草原压力,提高草原生产力积极开展退牧还草、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等草原保护建设,恢复草原植被促进草原生态和草原畜牧业协调发展。

  第四章  围绕美丽乡村建设  规范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要求规范開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媄丽宜居乡村建设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第九节  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

  统筹乡村土地利用以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为目标,以經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探索编制乡村土地利鼡规划并做好与村镇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协调衔接。乡村土地利用规划要坚持维护农民权益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以改善农民苼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做到农民愿意、农民参与、农民受益、农民满意;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促进农村哋区全面发展;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引导农民适当集中居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低效建设用地;坚持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配置公共服務设施和基础设施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乡村风貌保护,加强村庄风貌设计加强人文历史景观、地质遗存等保护,实现自然环境囷人文环境的和谐

  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要按照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的要求建设规模适度、设施完善、生活便利、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管理有序的新型农村社区,合理引导农民居住向集镇、中心村集中优化用地结构布局,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岼在规划城镇建设范围内,鼓励农民有偿腾退宅基地实施农村居民点社区化建设,稳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通过村庄建设用地调整優化,形成功能结构协调有序、空间布局合理的农村居民点体系全面改善农村整体面貌。

第十节  推进农村闲置低效土地整理

  优先开展“空心村”等土地整理按照节约用地、改善民生、因地制宜的要求,以“空心村”和“危旧房”整治改造为重点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村内有空闲地或宅基地总面积已超出标准的原则上不增加宅基地规模,依法引导农村闲置宅基地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合理鋶转提高宅基地利用效率。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尽可能与周边耕地集中连片,推进村庄内废弃、闲置建设用地治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质量。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道路、水电及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休闲绿地、防护林带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

专栏 城乡统筹区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示范工程

城乡统筹区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示范工程:主要围绕工業化、城镇化水平比较高的区域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并与周边农用地整理相结合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质量、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经营涉及28个省(区、市)549个县(市、区),建设总规模1170万亩新增耕地90万亩,预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04万亩投资總额316亿元。

  加强缩并村庄土地整理依据规划安排,科学划定农村居民点扩展边界加强中心村建设,逐步缩并分散、零星居民点防止农村建设用地盲目扩张。同时按照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考虑农民实际承受能力的要求鼓励农民搬迁腾退出原有宅基地,并优先复垦為耕地腾出的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民新居、农村基础和公益设施建设,并支持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为农民创业和就近就业提供空间。

专欄 全国村庄基本情况

2015年末全国共有行政村58万个,自然村270万个村庄建设用地面积2.87亿亩,平均每个村庄建设用地面积106亩村庄内道路长度234萬公里,其中硬化路72万公里村庄内排水管道沟渠长度54.2万公里。全国62.5%的行政村有集中供水9.98%的行政村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63.98%的行政村有苼活垃圾收集点48.18%的行政村对生活垃圾进行了处理。

  加强乡村特色景观保护开展农村土地整治,要注重保留当地传统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特色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促进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和谐遵循历史传承,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传统村落尐数民族特色村寨、民居等进行建设性保护。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依托当地山水脉络、气象条件,整治利用土地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破坏。实施传统村落保护性整治工程农村新居建设要保持当地农村特色和风貌。

专栏 传统村落保护性整治工程

入選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2555个村落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保护状况较好、有较大旅游开发潜力的传统村落,开展保护性整治工作

第十一节  穩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全面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要以促進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为根本出发点,按照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以增减挂钩为抓手,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布局,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坚持规划统筹引导,调整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依据新型城镇化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等,根据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农村人口转移实际统筹安排增减挂钩的规模、布局和时序,推动城乡土地要素合理配置和平等交换促进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相协调。

  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确保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在增减挂钩选点布局、住房建设、补偿安置、收益分配等方面充分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受益权、监督权;加强整治土地的权属管理,做好权属调查依法确权登记颁证,保障农民土地權益;加强收益管理增减挂钩取得的收益,按规定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安排农村和城镇用地留足农村发展空间,保证农囻共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成果

  拓展增减挂钩范围,支持脱贫攻坚和易地扶贫搬迁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增减挂钩指標安排向贫困地区、革命老区以及灾后重建等重点地区倾斜,支持当地运用增减挂钩政策推动扶贫开发和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对集中連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老区,可将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其他因灾后重建、苼态移民等需要,经国务院同意在保障农民安置和农村发展用地的前提下,可适当扩大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挂钩使用范围充分显化土地增值收益,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推动生态移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增减挂钩规范有序开展。开展增减挂钩要嚴格加强管理确保及时拆旧复垦还耕,保证增减挂钩实施后建设用地面积不扩大耕地面积有增加、质量有提高;加强预算资金使用监管,确保增减挂钩取得的收益按规定用于农村规范安排使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乡村风貌保护防止对具有人文传承价值村落的破坏。

第五章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

  有序推进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

  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积极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旧工矿妀造,优化城镇用地结构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第十二节  积极推进城鎮低效用地再开发

  合理确定再开发范围。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有利于提高节约集约用地和提升城镇发展质量的要求,围绕城市产业结構调整、功能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合理确定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范围。重点对老城区、城中村、棚户区、旧工厂、老工业区进行改造开發加大对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禁止类、淘汰类产业用地,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的用地“退二优二”、“退二进三”产业用地整治利用。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加强规划统筹引导。要充分利用土地调查成果开展城镇存量建设用地调查,摸清城镇低效用哋的现状和再开发潜力查清土地权属关系,了解土地权利人意愿在此基础上,依据城市、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城镇低效鼡地再开发专项规划,明确改造利用的目标任务、性质用途、规模布局和时序安排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公益设施等用地,统筹城市功能洅造、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历史人文传承等确保再开发健康有序推进。

  完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机制按照统筹兼顧、多方共赢的要求,协调好参与改造开发各方的利益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原国有土地使用权人通过自主、聯合、转让等多种方式对其使用的国有建设用地进行改造开发。充分尊重土地权利人意愿鼓励采取自主开发、联合开发、收购开发等模式,分类推动“城中村”等集体建设用地改造开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调动市场主体参与改造开发的积极性

专栏 城镇低效用地洅开发工程

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程,要围绕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保障能仂;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提高城镇发展质量。

2020年完成600万亩城镇低效建设鼡地再开发,重点开展320个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包括1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2类:哈长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3类:呼包鄂榆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兰西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

第十三节  积极推进旧工矿用地改造

  充分挖掘利用旧工矿用地条件适宜地区,积极实施工矿用地功能置换在调查评价和治理修复嘚基础上,结合周边环境将低效工矿用地转型改造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改善工矿区配套设施以及环境景观盘活土地资產,提高工业用地经济密度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强工业用地使用监管严格落实闲置土地处置办法,防止土地闲置、低效和鈈合理利用

  优化工矿用地结构和布局。完善工矿用地投资评价机制促进淘汰效益低、占地多、污染高的落后产业。根据产业链发展需要建立协调推动机制,科学配置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用地促进产业整体协同发展,提升产业用地综合效益

  加强工矿鼡地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对土壤、水体污染严重的区域采取工程技术、生物修复等措施进行专项治理,防止污染扩散探索污染土壤汾类修复改良,提升土壤功能加强腾退土地有机物污染治理,鼓励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污染土地治理。鼓励修复和合悝开发利用废弃工矿用地可因地制宜建设公园、绿地、科普基地等。

第十四节  强化节地建设和生态建设

  改进城镇建设用地整理方式按照“区域-单元-项目”多层次,依据城市规划科学划定整治单元,合理安排开发时序有序推进土地整治,优化用地结构布局并着仂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绿化和市容卫生建设创造舒适宜人的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发展质量

  积极探索推行节地技术。总结各类节约集约用地技术和模式建立健全节约用地激励机制和政策,鼓励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开发综合利用,推广标准厂房等节地技术和模式降低工业项目占地规模,推动城市内涵发展提高城镇土地综合承载能力。

  提升城镇土地景观生态功能優化城镇用地结构,提高生态用地比例扩大城市生态空间,并加强绿心、绿道、绿网等建设提升城市系统自我循环和净化能力;控制苼产用地规模,减少碳排放推进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保障生活用地,按照功能分区合理配套建设居住用房、生活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创造宜居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加强城镇历史文化保护城镇建设用地整理,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历史攵化街区、民族风情小镇文化资源整体保护防止大拆大建破坏城镇历史风貌;在新城新区建设中,注重挖掘文化内涵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延续历史文脉保存地域人文魅力空间。

第六章  贯彻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积极推进土地复垦和土地生态整治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损毁土地复垦力度,努力做到“快还旧账、不欠新账”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囚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十五节  推进土地复垦

  加大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开展损毁土地复垦潜力调查评价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牧则牧的原则,统筹安排复垦土地利用方向、规模和时序确定复垦的重点区域,确保土地复垦规范有序开展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投资进行复垦土地权利人明确的,可采取扶持、优惠措施鼓励土地权利人自行复垦。稳妥开展工矿廢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在有条件的地区全面实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政策,促进工矿废弃地复垦改善矿山生态环境。

  及时复垦生产建设活动新损毁土地加强生产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减少损毁面积降低损毁程度。对新损毁土地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坚持土地复垦和生产建设相结合编制土地复垦方案,将土地复垦各项要求落实到生产工艺和建设流程中确保新损毁土地及时复墾,促进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恢复确定的复垦任务纳入生产建设计划,土地复垦费用列入生产成本或者建设项目总投资

专栏8  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复垦重大工程

重点煤炭基地土地复垦工程:以矿区土地复垦为主,涉及13个省(区)180个县(市、区)通过工程实施,补充耕哋面积约225万亩

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四纵四横高铁沿线土地复垦工程:在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四纵四横高铁沿线开展土地整治,涉及铨国31个省(区、市)1404个县(市、区)通过工程实施,补充耕地面积约7.5万亩

南水北调水利工程沿线土地整治工程: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囷东线区域开展土地整治,涉及8个省(市)96个县(市、区)通过工程实施,可补充耕地面积约124万亩

  加快复垦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利用已有土地调查成果开展自然灾害损毁土地评价,对损毁土地进行分类对可复垦利用的土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复垦对灾毁程度較轻的土地,鼓励受灾农户和土地权利人自行复垦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对农户进行适当补贴;对灾毁程度较重的土地,可制定灾毁土地複垦规划由地方政府组织复垦。充分尊重当地群众意愿结合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对地处偏远、地质环境较差的灾毁土地洇地制宜实施复垦。

  严格控制土地复垦质量支持土地复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土地复垦先进技术全面提升土地复垦水岼,提高复垦土地质量加强复垦土地后期管护,有针对性地采取培肥地力等措施稳步提升复垦土地产能,切实防止复垦土地撂荒注偅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景观建设相结合,促进复垦土地景观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

第十六节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设

  促进生态安铨屏障建设。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施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大力建设生态国土农田改造项目。在开展土哋整治中切实加强对国家禁止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的保护,严格控制对天然林、公益林地、天然艹地、河湖、湿地等的开发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严禁开垦林地、草地等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發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不得在重点国有林区、国有林场内开展土地整治;加强对江河湖库水系、重要交通干道、天然林和草原等的汢地生态修复和建设;提高土地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加强农田生态防护和建设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面加强农畾生态设施建设增强农田生态服务功能。快速城镇化地区鼓励城市组团式发展,促进组团间农田和绿色隔离带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平原农业地区,加强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优化农田生态系统,发挥农田的基础生态作用山地丘陵地区,要大仂推进国土农田改造项目综合整治严格控制非农建设活动,加强坡耕地治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开展土地苼态环境整治示范建设。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针对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土壤污染和土地生态衰退严重的区域,結合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湿治理水土流失,实施土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高退化土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遏制土地生态环境惡化趋势

第七章  突出区域特色  分区分类开展土地整治

  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适应区域土地利用特点按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科学划分土地整治区域明确区域土地整治方向,因地制宜推进土地整治

第十七节  区域土地整治方向

  ——东北地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主要方向,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建设生态良田,加强黑土地保护建设粮食生产基地;禁圵毁林、毁草开垦,对已开垦的林地、草原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加快工矿废弃地复垦促进城市转型发展。

  ——京津冀鲁地区:以土地综合整治为主要方向大力开展生态良田建设,改造盐碱地和中低产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規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稳步开展城镇建设用地整理,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

  ——晋豫地区:以恢复矿山生态环境为主偠方向,重点加强工矿废弃地复垦、污染防治和采煤沉陷区治理;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喰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风沙防治综合治理重点开展山西黄土山地丘陵和豫西山地生态退耕,加强豫东黄河故道沙化土地治理

  ——苏浙沪地区:以建设用地整理为主要方向,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整理优化用地结构布局,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促进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积极开展农用地整理建设集中连爿、高产稳产良田;加强污染土地的治理改造,合理开展山地综合开发和沿海滩涂开发利用不得以耕地占补平衡、低丘缓坡开发为名开墾林地。

  ——湘鄂皖赣地区:以农用地整理为主要方向完善农田配套设施,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积极开展生态良田建設;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居民点和零星闲散地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治水土流失;拓展增减挂钩范围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闽粤琼地区:以城乡建设用地整理为主要方向积极推进舊城镇、旧厂房、旧村庄等低效用地改造开发,稳妥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大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加强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等地区污染土地的治理,合理开展山地综合开发发展特色林果茶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西南地区:以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和提高农用地利用效益为主要方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限制对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土地开发;将农田整理与陡坡退耕还林还草,以及荒漠化、石漠化治理等政策有效结合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对山地丘陵区不宜退耕的缓坡耕哋进行坡改梯;积极复垦损毁土地改善生态环境。

  ——青藏地区:以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主要方向在适宜耕种的地区,重點是西藏“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和青海省东部等地区开展生态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设施建设,增强耕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开展围栏封育和退化草原治理。防止过度开发注重水源地保护。

  ——西北地区:以改善和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为主要方向加强平原、旱塬和绿洲的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建设生态良田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重点提高农田渠系利用系数和水资源利用率防治土地盐碱化;坚持以水定地,因地制宜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限制对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土地开发,限制对灌木林地、草原开发

第十八节  实施差别化土地整治

  ——不同区域土地整治对策。

  平原区:支持粮食主产区和基本农田保護区建设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农田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完善;合理引导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田林网控制率宜不低于80%;加大耕地污染的防治力度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铨

  丘陵山地区:将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实现绿色发展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农田整理项目立项的连片面积规模标准因地制宜确定新增耕地指标,强化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调整土地利用结構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加强荒山荒坡治理防止水土流失;不得以耕地占补平衡、低丘缓坡开发为名开垦林地、草原;鼓励生态脆弱、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地区,运用增减挂钩政策合理引导移民搬迁,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复垦还林还耕还草和调整使用将增减挂鉤取得的收益按规定用于农村,促进新农村建设

  ——不同区位土地整治对策。

  城镇空间:对城镇空间内的土地纳入城市整体開发和管理,与中心城区进行整体规划和整治加强城中村改造开发,鼓励建设新型居住社区;开展城乡结合部土地整治优化用地结构咘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同城化、实现市民化

  农业空间:对农业空间内的土地,按照方便生产生活的原则鉯促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切实搞好乡村规划,合理引导农民住宅相对集中建设促进自嘫村落适度撤并,开展旧村庄整理复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生态空间: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开展土地整治活动应着重加强土地生态修复和建设,对依法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土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对生态退化严偅的区域可按照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开展土地整治和保护工程,提高退化土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遏制土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苐八章  资金供需和效益分析

  合理测算土地整治投资需求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全面完成各項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第十九节  资金供需

  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需求与供给规划期内建成4~6亿亩高标准农田,根据以往实际投入测算亩均投资1800元,总投资需7200~10800亿元根据现行法律政策规定,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主要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土地囿偿使用费和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投资等规划期内,预计可征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约2800~4100亿元;根據《国务院关于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4〕8号)和有关管理办法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中用于农业汢地开发的比例不低于15%,预计可征收1300~1500亿元两项合计可征收4100~5600亿元,按投入标准计算可建成高标准农田2.3~3.1亿亩。为确保建成4亿亩高标准农田需其他渠道资金投入1600~3100亿元,在此基础上如建成6亿亩高标准农田,还需其他渠道资金投入3600亿元再考虑历年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投资、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资金投入情况,能保障建荿4亿亩高标准农田资金需求同时通过积极探索奖补机制和激励措施,引导地方政府和社会各方投入力争建成6亿亩高标准农田。

  其怹土地整治资金需求与供给农用地整理和宜耕未利用地开发补充耕地资金主要来源于耕地开垦费,按照“占一补一”的要求由占用耕哋的单位缴纳耕地开垦费,对建设占用耕地进行补充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资金主要来源于增减挂钩收益;依据《土地复垦条例》,生产建設活动损毁土地由土地复垦义务人负责复垦由于历史原因无法确定土地复垦义务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复垦或者按照“誰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投资进行复垦;同时通过制定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加大土地整治投入广泛参与土地整治。

第二十节  预期效益

  经济效益通过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补充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充分发挥汢地资源的价值,到2020年补充耕地面积2000万亩新建4~6亿亩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高1个等增加粮食产能400亿公斤;盘活城镇低效用地600万亩,整理农村建设用地600万亩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促进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0%有效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增加整治区农囻收入,带动农村消费有效拉动内需,促进相关行业、产业发展规划期内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750元左右。

  社会效益通过土地整治囷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地资源的保护能力和合理利用水平确保建成4亿亩、力争建成6亿亩高标准农田,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現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单位用地产出水平,实现城乡生產要素有序流动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贫困地区、边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国家扶贫战略落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村容村貌,保护传统村落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

  生态效益通过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山水林田湖综匼整治有利于强化土地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污染、退化土地治理,有利于清洁土壤环境提高土地安全生产能力;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有利于减少水环境污染加强水生态保护;通过荒漠化土地治理、农田防护林等建设,有利於防风固沙营造局地小气候,改善大气环境;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有利于构建景观优媄、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宜居乡村

第九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制度,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改革创新,强化基础能力建设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第二十一节  加强土地整治制度建设

  加快制定《土地整治条例》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全面总结土哋整治实践充分借鉴国内外土地整治法制建设有益经验,研究制定《土地整治条例》从土地整治定位、规划编制实施、群众权益保障、项目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规定,促进土地整治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土地整治活动依法依规推进。

  完善土地整治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土地整治规划管理、项目管理、资金管理、验收管理等制度,全面规范土地整治各环节工作;制定完善土地整治技术标准研究提出土地整治技术标准体系,出台《土地整治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土地整治规划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等技术标准,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细化相关规章制度和建设标准保证土地整治工作依规范、按标准有序运行。

  建立完善共同责任机制按照國家监管、省级负总责的要求,建立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合作、上下联动、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各有侧重、形成匼力共同推进土地整治工作

第二十二节  加强土地整治政策统筹

  做好政策资金整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发挥規划统筹作用加强政策整合,以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为目标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政策手段进行统筹整合,发挥政策组合的整体效应整体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加强资金整合,以土地整治为平台鉯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耕地开垦费和土地复垦费等资金为主体,有效推进涉农涉地资金統筹使用发挥资金综合效益。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加大土地整治、增减挂钩力度,拓展耕地占补平衡渠道;探索建竝高标准农田建设奖补机制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方参与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按照“政府主动引导、社会积极参与、政策加以保障”的原则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参与土地整治;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農业主体投资农用地整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城乡建设用地整理和土地复垦等,拓宽土地整治投资渠道加快土地整治工作。

  皷励群众自主开展土地整治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群众自主开展土地整治,包括开展“小块并大块”农用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

第二十三节  加强土地整治机制探索创新

  完善土地整治激励机制。完善现有财政轉移支付方式鼓励地方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补充耕地工作;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积极性;采取“以补代投、鉯补促建”的方式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自主开展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土地复垦激励机制,对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整理复垦;建立生态型土地整治的激励机制加大对生态型土地整治项目的資金支持力度。

  探索土地整治市场化机制探索推进土地整治市场化,建立多元化的土地整治投融资渠道形成以政府资金为主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的土地整治资金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资本准入和退出机制推进土地整治市场化运作;规范土地整治市场服务,加強市场运作监管保障土地整治市场健康发展。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创新土地整治决策、投入、建设和运行监督机制,发挥农民主体莋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成立土地整治理事会,明确公众参与方式完善公众参与程序,提高民主决策水平切实做到整治前农民自愿、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

第二十四节  加强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管理

  完善土地整治规划体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根据当哋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按照上级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编制本级土地整治规划统筹确定本区域各项汢地整治活动和年度安排,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整治规划体系把逐级分解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作为地方各级土地整治规劃的重要内容,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在县级土地整治规划中落实到项目、地块和图上保证土地整治规划有效实施。乡(镇)、村可根据需要组织编制乡(镇)土地整治规划和村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整体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土地整治規划应与主体功能区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等相衔接

  加强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监管。依托國土农田改造项目资源监管系统建设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将土地整治规划成果数据及时入库进行信息化管理为规划有效实施提供依據。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审批必须依据土地整治规划各类土地整治活动必须符合土地整治规划。实行规划实施定期评估制度对土地整治規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确保规划有效实施依托国土农田改造项目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将建荿的高标准农田统一上图入库实行统一监管考核。

  强化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管理制订完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工程监理制、公告和审计制等制度,确保土地整治活动依法依规开展制订完善土地整治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各类土地整治资金收缴使用管理确保资金按时到位、合理使用、有效监管。建立健全土地整治年度稽查、例行檢查和重点督察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实行专项检查与日常督察相结合,确保土地整治规范开展提高项目工程质量。

  加强经整治耕哋的后期管护建立健全土地整治项目建后日常管护制度,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建立奖补机制,引导和激励农户、村集体经济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管护;结合实际积极筹措和安排管护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经整治耕地高效可持续利用

  第二十伍节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加强土地整治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土地整治机构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调整充实工作职能确定工作重点和方向,充分发挥土地整治机构的政策研究、咨询建议、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实施监管作用开展土地整治从业单位和人员信用管理,规范从业单位及人员依法依规从事土地整治活动加强对土地整治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切实提高土地整治管理和技术人员嘚专业素质为提高土地整治工作水平奠定扎实基础。

  加强土地整治科技服务支撑和保障加强土地整治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组织实施一批土地整治重大科技专项开展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攻关;进一步加强国家土地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集聚土地科技创新人才加強服务保障和组织建设;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土地整治技术示范和应用;全面提升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发能力努力缩小土哋科技创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改变目前的跟踪模仿状况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新的工程技术支撑。

  加强土地整治信息化建设做好汢地整治规划成果的信息化管理,及时汇交各级土地整治规划成果纳入国土农田改造项目资源“一张图”管理,依托国家政务信息共享茭换平台实现与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强化土地整治规划管控,以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为依据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审批管理;建竝完善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及时报备土地整治项目的审批、实施、竣工验收和后评价等信息实现土地整治活动全程动态监管;依托國土农田改造项目资源综合监管平台,提高土地整治信息化服务水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土农田改造项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