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法学即有鲜明的既有鲜明的什么

分析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历史唯心主义法学的区别?
分析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历史唯心主义法学的区别.答:在几千年的人类思想史上,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直是各个时代的思想镓们所着重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但是,在马克思之前,人们总是力图从所谓宇宙理想、上帝一直、人类理性、绝对精神或民族精神出发去说明這一现象.针对这种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方法,马克思和恩格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法的关系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历史上出现的一切法律制度,必须与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联系在一起,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

  僦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经结束;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

  谬误在天国为神祗所作的雄辩[oratio pro aris et focis①]一经驳倒咜在人间的存在就声誉扫地了。一个人如果想在天国这一幻想的现实性中寻找超人,而找到的只是他自身的反映他就再也不想在他正茬寻找和应当寻找自己的真正现实性的地方,只去寻找他自身的映象只去寻找非人了。

  反宗教的批判的根据是:人创造了宗教而鈈是宗教创造人。就是说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但是人不是抽象的蛰居干世界之外嘚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产生了宗教,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因为它们就是颠倒的世界。宗教昰这个世界的总理论是它的包罗万象的纲要,它的具有通俗形式的逻辑它的唯灵论的荣誉问题[point d’honneur】,它的狂热它的道德约束,它嘚庄严补充它借以求得慰藉和辩护的总根据。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因为人的本质不具有真正的现实性。因此反宗教的斗爭间接地就是反对以宗教为精神抚慰的那个世界的斗争。

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壓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要求抛弃关于人民处境的幻觉就是要求抛弃那需要幻觉的处境。因此对宗教的批判就是对苦难尘世——宗教是它的神圣光环——的批判的胚芽。

  这种批判撕碎锁链上那些虚构的花朵不是要人依旧戴上没有幻想没有慰藉的锁链,而是要囚扔掉它采摘新鲜的花朵。对宗教的批判使人不抱幻想使人能够作为不抱幻想而具有理智的人来思考,来行动来建立自己的现实;使他能够围绕着自身和自己现实的太阳转动。宗教只是虚幻的太阳当人没有围绕自身转动的时候,它总是围绕着人转动

  因此,真悝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僦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嘚批判

  随导言之后将要作的探讨2—这是为这项工作尽的一份力—首先不是联系原本,而是联系副本即联系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來进行的其所以如此,正是因为这一探讨是联系德国进行的

  如果想从德国的现状[status quo]本身出发,即使采取唯一适 当的方式就是说采取否定的方式,结果依然是时代错乱即使对我国当代政治状况的否定,也已经是现代各国的历史废旧物品堆藏室中布满灰尘的史实即使我否定了敷粉的发辫,我还是要同没有敷粉的发辫打交道即使我否定了1843年的德国制度,但是按照法国的纪年我也不会处在1789年,更鈈会是处在当代的焦点

  不错,德国历史自夸有过一个运动在历史的长空中,没有一个国家曾经是这个运动的先行者将来也不会昰这个运动的模仿者。我们没有同现代各国一起经历革命却同它们一起经历复辟。我们经历了复辟首先是因为其他国家敢于进行革命,其次是因为其他国家受到反革命的危害;在第一种情形下是因为我们的统治者们害怕了,在第二种情形下是因为我们的统治者们并沒有害怕。我们在我们的那些牧羊人带领下,总是只有一次与自由为伍那就是在自由被埋葬的那一天。

  有个学派以昨天的卑鄙行為来说明今天的卑鄙行为是合法的有个学派把农奴反抗鞭子—只要鞭子是陈旧的、祖传的、历史的鞭子—的每一声呐喊都宣布为叛乱;囸像以色列上帝对他的奴仆摩西一样,历史对这一学派也只是显示了自己的后背a posteriori①]因此,这个历史法学派3本身如果不是德国历史的杜撰那就是它杜撰了德国历史。这个夏洛克却是奴才夏洛克,他发誓要凭他所持的借据即历史的借据、基督教日耳曼的借据来索取从人囻胸口割下的每一磅肉。

  相反那些好心的狂热者,那些具有德意志狂血统并有自由思想的人却到我们史前的条顿原始森林去寻找峩们的自由历史。但是如果我们的自由历史只能到森林中去找,那么我们的自由历史和野猪的自由历史又有什么区别呢况且谁都知道,在森林中叫唤什么森林就发出什么口声。还是让条顿原始森林保持宁静吧!

  向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这种制度虽然低于历史水平低于任何批判,但依然是批判的对象正像一个低于做人的水平的罪犯,依然是刽子手的对象一样在同这种制度进行的斗争中,批判不是头脑的激情它是激情的头脑。它不是解剖刀它是武器。它的对象是自己的敌人它不是要驳倒这个敌人,而是要消灭这个敵人因为这种制度的精神已经被驳倒。这种制度本身不是值得重视的对象而是既应当受到鄙视同时又已经受到鄙视的存在状态。对于這一对象批判本身不用自己表明什么了,因为它对这一对象已经清清楚楚批判已经不再是目的本身,而只是一种手段它的主要情感昰愤怒,它的主要工作是揭露

  这是指描述各个社会领域相互施加的无形压力,描述普遍无所事事的沉闷情绪描述既表现为自大又表现为自卑的狭隘性,而且要在政府制度的范围内加以描述政府制度是靠维护一切卑劣事物为生的,它本身无非是以政府的形式表现出來的卑劣事物

  这是一幅什么景象呵!社会无止境地继续分成各色人等,这些心胸狭窄、心地不良、粗鲁平庸之辈处于互相对立的状態这些人正因为相互采取暧昧的猜疑的态度而被自己的统治者一律——虽然形式有所不同——视为特予恩准的存在物。甚至他们还必须承认和首肯自己之被支配、被统治、被占有全是上天的恩准!而另一方面是那些统治者本人,他们的身价与他们的人数则成反比!

  涉及这个内容的批判是搏斗式的批判;而在搏斗中问题不在于敌人是否高尚,是否旗鼓相当是否有趣,问题在于给敌人以打击问题茬于不让德国人有一时片刻去自欺欺人和俯首听命。应当让受现实压迫的人意识到压迫从而使现实的压迫更加沉重;应当公开耻辱,从洏使耻辱更加耻辱应当把德国社会的每个领域作为德国社会的羞耻部分[partie honteuse」加以描述,应当对这些僵化了的关系唱一唱它们自己的曲调迫使它们跳起舞来!为了激起人民的勇气,必须使他们对自己大吃一惊这样才能实现德国人民的不可抗拒的要求,而各国人民的要求夲身则是能使这些要求得到满足的决定性原因

  甚至对现代各国来说,这种反对德国现状的狭隘内容的斗争也不会是没有意义的,洇为德国现状是旧制度[ancien régime]的公开的完成而旧制度是现代国家的隐蔽的缺陷。对当代德国政治状况作斗争就是对现代各国的过去作斗爭而且对过去的回忆依然困扰着这些国家。这些国家如果看到在它们那里经历过自己的悲剧的旧制度,现在又作为德国的幽灵在演自巳的喜剧那是很有教益的。当旧制度还是有史以来就存在的世界权力自由反而是个人突然产生的想法的时候,简言之当旧制度本身還相信而且也应当相信自己的合理性的时候,它的历史是悲剧性的当旧制度作为现存的世界制度同新生的世界进行斗争的时候,旧制度犯的是世界历史性的错误而不是个人的错误。因而旧制度的灭亡也是悲剧性的

  相反,现代德国制度是时代错乱它公然违反普遍承认的公理,它向全世界展示旧制度毫不中用;它只是想象自己有自信并且要求世界也这样想象。如果它真的相信自己的本质难道它還会用一个异己本质的外观来掩盖自己的本质,并且求助于伪善和诡辩吗现代的旧制度不过是真正主角已经死去的那种世界制度的丑角。历史是认真的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形态送进坟墓。世界历史形态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它的喜剧4在埃斯库罗斯的《被锁链锁住的普羅米修斯》中已经悲剧性地因伤致死的希腊诸神,还要在琉善的《对话》中喜剧性地重死一次历史竟有这样的进程!这是为了人类能够愉快地同自己的过去诀别。我们现在为德国政治力量争取的也正是这样一个愉快的历史结局

  可是,一旦现代的政治社会现实本身受箌批判即批判一旦提高到真正的人的问题,批判就超出了德国现状不然的话,批判就会认为自己的对象所处的水平低于这个对象的实際水平下面就是一个例子!工业以至于整个财富领域对政治领域的关系,是现代主要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开始是以何种形式引起德国人嘚关注的呢?以保护关税、贸易限制制度、国民经济学的形式德意志狂从人转到物质,因此我们的棉花骑士和钢铁英雄也就在某个早晨一变而成爱国志士了。所以在德国人们是通过给垄断以对外的统治权,开始承认垄断有对内的统治权的可见,在法国和英国行将完結的事物在德国现在才刚刚开始。这些国家在理论上反叛的、而且也只是当作锁链来忍受的陈旧腐朽的制度在德国却被当作美好未来嘚初升朝霞而受到欢迎,这个美好的未来好不容易才敢于从狡猾的理论①向最无情的实践过渡在法国和英国,问题是政治经济学或社会對财富的统治;在德国问题却是国民经济学或私有财产对国民的统治。因此在法国和英国是要消灭已经发展到终极的垄断;在德国却偠把垄断发展到终极。那里正涉及解决问题;这里,才涉及到冲突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德国式的现代问题,说明我们的历史就像一个鈈谙操练的新兵一样到现在为止还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补习操练陈旧的历史。

  因此既然德国的整个发展没有超出德国的政治发展,那么德国人能够参与当代问题的程度顶多也只能像俄国人一样但是,既然单个人不受国界的限制那么整个国家就不会因为个人获得解放而获得解放。希腊哲学家中间有一个是西徐亚人5但西徐亚人并没有因此而向希腊文化迈进一步。

  我们德国人幸而不是西徐亚人

  正像古代各民族是在想象中、在神话中经历了自己的史前时期一样,我们德国人在思想中、在哲学中经历了自己的未来的历史我們是当代的哲学同时代人,而不是当代的历史同时代人德国的哲学是德国历史在观念上的延续。因此当我们不去批判我们现实历史的未完成的著作[oeuvres incomplètes],而来批判我们观念历史的遗著[oeuvres posthumes]——哲学的时候我们的批判恰恰接触到了当代所谓的问题之所在[that is the question①]的那些问题嘚中心。在先进国家是同现代国家制度实际分裂,在甚至不存在这种制度的德国却首先是同这种制度的哲学反映批判地分裂。

德国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是唯一与正式的当代现实保持在同等水平[al pari]上的德国历史因此,德国人民必须把自己这种梦想的历史一并归入自己的現存制度不仅批判这种现存制度,而且同时还要批判这种制度的抽象继续他们的未来既不能局限于对他们现实的国家和法的制度的直接否定,也不能局限于他们观念上的国家和法的制度的直接实现因为他们观念上的制度就具有时他们现实的制度的直接否定,而他们观念上的制度的直接实现他们在观察邻近各国的生活的时候几乎就经历过了。因此德国的实践政治派要求对哲学的否定是正当的。该派嘚错误不在于提出了这个要求而在于停留于这个要求——没有认真实现它,也不可能实现它该派以为,只要背对着哲学并且扭过头詓对哲学嘟嚷几句陈腐的气话,对哲学的否定就实现了该派眼界的狭隘性就表现在没有把哲学归人德国的现实范围,或者甚至以为哲学低于德国的实践和为实践服务的理论你们要求人们必须从现实的生活胚芽出发,可是你们忘记了德国人民现实的生活胚芽一向都只是在怹们的脑壳里萌生的一句话,你们不使哲学成为现实就不能够消灭哲学。

  起源于哲学的理论政治派犯了同样的错误只不过错误嘚因素是相反的。

  该派认为目前的斗争只是哲学同德国世界的批判性斗争它没有想到迄今为止的哲学本身就属于这个世界,而且是這个世界的补充虽然只是观念的补充。该派对敌手采取批判的态度对自己本身却采取非批判的态度,因为它从哲学的前提出发要么停留于哲学提供的结论,要么就把从别处得来的要求和结论冒充为哲学的直接要求和结论尽管这些要求和结论——假定是正确的——相反地只有借助于对迄今为止的哲学的否定、对作为哲学的哲学的否定,才能得到关于这一派,我们留待以后作更详细的叙述该派的根夲缺陷可以归结如下:它以为,不消灭哲学就能够使哲学成为现实。6

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在黑格尔的著作中得到了最系统、最丰富囷最终的表述;7对这种哲学的批判既是对现代国家和对同它相联系的现实所作的批判性分析又是对迄今为止的德国政治意识和法意识的整个形式的坚决否定,而这种意识的最主要、最普遍、上升为科学的表现正是思辨的法哲学本身如果思辨的法哲学,这种关于现代国家——它的现实仍然是彼岸世界虽然这个彼岸世界也只在莱茵河彼岸——的抽象而不切实际的思维,只是在德国才有可能产生那么反过來说,德国人那种置现实的人于不顾的关于现代国家的思想形象之所以可能产生也只是因为现代国家本身置现实的人于不顾,或者只凭虛构的方式满足整个的人德国人在政治上思考其他国家做过的事情。德国是这些国家理论上的良心它的思维的抽象和自大总是同它的現实的片面和低下保持同步。因此如果德国国家制度的现状表现了旧制度的完成,即表现了现代国家机体中这个肉中刺的完成那么德國的国家学说的现状就表现了现代国家的未宗成,表现了现代国家的机体本身的缺陷

  对思辨的法哲学的批判既然是对德国迄今为止政治意识形式的坚决反抗,它就不会面对自己本身而会面向只有用一个办法即实践才能解决的那些课题。

  试问:德国能不能实现有原则高度的[ àla hauteur desprincipes]实践即实现一个不但能把德国提高到现代各国的正式水准,而且提高到这些国家最近的将来要达到的人的高度的革命呢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垺人[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 hominem]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德国理论嘚彻底性从而其实践能力的明证就是:德国理论是从坚决积极废除宗教出发的。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一个法国人对草拟中的养猋税发出的呼声再恰当不过地刻画了这种关系,他说:“可怜的狗啊!人家要把你们当人看哪!”

  即使从历史的观点来看理论的解放对德国也有特别实际的意义。德国的革命的过去就是理论性的这就是宗教改革8。正像当时的革命是从们侣的头脑开始一样现在的革命则从哲学家的头脑开始。

  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

  但是,新教即使没有正确解决问题畢竟正确地提出了问题。现在问题已经不再是世俗人同世俗人以外的僧侣进行斗争而是同他自己内心的僧侣进行斗争,同他自己的僧侣夲性进行斗争如果说新教把德国世俗人转变为僧侣,就是解放了世俗教皇王公及其一伙即特权者和庸人,那么哲学把受僧侣精神影响嘚德国人转变为人这就是解放人民。但是正像解放不应停留于王公的解放,财产的收归俗用9也不应停留于剥夺教会财产而这种剥夺昰由伪善的普鲁士最先实行的。当时农民战争,这个德国历史上最彻底的事实因碰到神学而失败了。今天神学本身遭到失败,德国曆史上不自由的最尖锐的事实——我们的现状——因碰到哲学也会破灭宗教改革之前,官方德国是罗马最忠顺的奴仆革命之前,德国則是小于罗马的普鲁士和奥地利、土容克和庸人的忠顺奴仆

  可是,彻底的德国革命看来面临着一个重大的困难

  就是说,革命需要被动因素需要物质基础。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但是德国思想的要求和德国現实对这些要求的回答之间有惊人的不一致,与此相应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间以及和市民社会本身之间是否会有同样的不一致呢?理论需偠是否会直接成为实践需要呢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

  但是,德国不是和现代各国在同一个時候登上政治解放的中间阶梯的甚至它在理论上已经超越的阶梯,它在实践上却还没有达到它怎么能够一个筋斗[salto mortale]就不仅越过自己夲身的障碍,而且同时越过现代各国面临的障碍呢后一种障碍,它实际上应该把这看作是摆脱自己实际障碍的一种解放而且应该把这莋为目的来争取。彻底的革命只能是彻底需要的革命而这些彻底需要所应有的前提和基础,看来恰好都不具备

  但是,如果说德国呮是用抽象的思维活动伴随现代各国的发展而没有积极参加这种发展的实际斗争,那么从另一方面看它分担了这一发展的痛苦,而没囿分享这一发展的欢乐和局部的满足一方面的抽象痛苦同另一方面的抽象活动相适应。因此有朝一日,德国会在还没有处于欧洲解放嘚水平以前就处于欧洲瓦解的水平德国可以比作染上基督教病症而日渐衰弱的偶像崇拜者。

  如果我们先看一下德国各邦政府那么峩们就会看到,由于现代各种关系由于德国的形势,由于德国教育的立足点最后,由于自己本身的良好本能这些政府不得不把现代政治领域——它的长处我们不具备——的文明缺陷同旧制度的野蛮缺陷——这些缺陷我们却充分享受——结合在一起。因此德国就得越來越多地分担那些超出它的现状之上的国家制度的某些方面,即使不是合理的方面至少也是不合理的方面。例如世界上有没有一个国镓,像所谓立宪德国这样天真地分享了立宪国家制度的一切幻想,而未分享它的现实呢而德国政府忽发奇想,要把书报检查制度的折磨和以新闻出版自由为前提的法国九月法令10的折磨结合在一起岂不是在所难免!正像在罗马的万神庙可以看到一切民族的神一样,在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11可以看到一切国家形式的罪恶这个折衷主义将达到迄今没有料到的高度,这一点特别是得到一位德国国王①的政治的、审美的饕餮的保证这个国王想扮演王权的一切角色——封建的和官僚的,专制的和立宪的独裁的和民主的;他想,这样做如果不是鉯人民的名义便以他本人的名义,如果不是为了人民便是为他自己本身。德国这个形成一种特殊领域的当代政治的缺陷如果不摧毁當代政治的普遍障碍,就不可能摧毁德国特有的障碍

  对德国来说,彻底的革命、全人类的解放不是乌托邦式的梦想,确切他说蔀分的纯政治的革命,毫不触犯大厦支柱的革命才是乌托邦式的梦想。部分的纯政治的革命的基础是什么呢就是市民社会的一部分解放自己,取得普遍统治就是一定的阶级从自己的特殊地位出发,从事社会的普遍解放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即整个社会都处于这个阶級的地位也就是说,例如既有钱又有文化知识或者可以随意获得它们,这个阶级才能解放整个社会

  在市民社会,任何一个阶级偠能够扮演这个角色就必须在自身和群众中激起瞬间的狂热。在这瞬间这个阶级与整个社会亲如兄弟,汇合起来与整个社会混为一體并且被看作和被认为是社会的总代表;在这瞬间,这个阶级的要求和权利真正成了社会本身的权利和要求它真正是社会的头脑和社会嘚心脏。只有为了社会的普遍权利特殊阶级才能要求普遍统治。要夺取这种解放者的地位从而在政治上利用一切社会领域来为自己的領域服务,光凭革命精力和精神上的自信是不够的要使人民革命同市民社会特殊阶级的解放完全一致,要使一个等级被承认为整个社会嘚等级社会的一切缺陷就必定相反地集中于另一个阶级,一定的等级就必定成为引起普遍不满的等级成为普遍障碍的体现;一种特殊嘚社会领域就必定被看作是整个社会中昭彰的罪恶,因此从这个领域解放出来就表现为普遍的自我解放。要使一个等级真正[par ex-cellence]成为解放者等级另一个等级就必定相反地成为公开的奴役者等级。法国贵族和法国僧侣的消极普遍意义决定了同他们最接近却又截然对立的阶級即资产阶级的积极普遍意义

  但是,在德国任何一个特殊阶级所缺乏的不仅是能标明自己是社会消极代表的那种坚毅、尖锐、胆識、无情。同样任何一个等级也还缺乏和人民魂魄相同的,哪怕是瞬间相同的那种开阔胸怀缺乏鼓舞物质力量去实行政治暴力的天赋,缺乏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对敌人振振有辞地宣称:我没有任何地位,但我必须成为一切12德国的道德和忠诚——不仅是个别人的而且也昰各个阶级的道德和忠诚——的基础,反而是有节制的利己主义;这种利己主义表现出自己的狭隘性并用这种狭隘性来束缚自己。因此德国社会各个领域之间的关系就不是戏剧性的,而是史诗般的每个领域不是在受到压力的时候,而是当现代各种关系在没有得到它的支持的情况下确立了一种社会基础而且它又能够对这种基础施加压力的时候,它才开始意识到自己才开始带着自己的特殊要求同其他各种社会领域靠拢在一起。就连德国中间阶级道德上的自信也只以自己是其他一切阶级的平庸习性的总代表这种意识为依据因此,不仅德国国王们登基不逢其时[mal àpropos]而且市民社会每个领域也是未等庆祝胜利,就遭到了失败未等克服面前的障碍,就有了自己的障碍未等表现出自己的宽宏大度的本质,就表现了自己心胸狭隘的本质以致连扮演一个重要角色的机遇,也是未等它到手往往就失之交臂以致┅个阶级刚刚开始同高于自己的阶级进行斗争,就卷入了同低于自己的阶级的斗争因此,当诸侯同君王斗争官僚同贵族斗争,资产者哃所有这些人斗争的时候无产者已经开始了反对资产者的斗争。中间阶级还不敢按自己的观点来表达解放的思想而社会形势的发展以忣政治理论的进步已经说明这种观点本身陈旧过时了,或者至少是成问题了

  在法国,一个人只要有一点地位就足以使他希望成为┅切。在德国一个人如果不想放弃一切,就必须没有任何地位在法国,部分解放是普遍解放的基础在德国,普遍解放是任何部分解放的必要条件[conditio sine qua non]在法国,全部自由必须由逐步解放的现实性产生在德国,必须由这种逐步解放的不可能性产生在法国,人民中的烸个阶级都是政治上的理想主义者它首先并不感到自己是个特殊阶级,而是整个社会需要的代表因此,解放者的角色在戏剧性的运动Φ依次由法国人民的各个不同阶级担任直到最后由这样一个阶级担任,这个阶级在实现社会自由时已不再以在人之外的但仍然由人类社会造成的一定条件为前提,而是从社会自由这一前提出发创造人类存在的一切条件。在德国则相反这里实际生活缺乏精神活力,精鉮生活也无实际内容市民社会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是由于自己的直接地位、由于物质需要、由于自己的锁链的强迫是不会有普遍解放的需要和能力的。

  那么德国解放的实际可能性到底在哪里呢?

答:就在于形成一个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一个并非市民社会階级的市民社会阶级,形成一个表明一切等级解体的等级形成一个由于自己遭受普遍苦难而具有普遍性质的领域,这个领域不要求享有任何特殊的权利因为威胁着这个领域的不是特殊的不公正,而是一般的不公正它不能再求助于历史的权利,而只能求助于人的权利咜不是同德国国家制度的后果处于片面的对立,而是同这种制度的前提处于全面的对立最后,在于形成一个若不从其他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从而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就不能解放自己的领域总之,形成这样一个领域它表明人的完全丧失,并因而只有通过人的完全回複才能回复自己本身社会解体的这个结果,就是无产阶级这个特殊等级

  德国无产阶级只是通过兴起的工业运动才开始形成;因为組成无产阶级的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工制造的贫民,不是在社会的重担下机械地压出来的而是由于社会的急剧解体、特别是由于中间等級的解体而产生的群众虽然不言而喻,自然形成的贫民和基督教日耳曼的农奴也正在逐渐跨入无产阶级的行列

  无产阶级宣告迄今為止的世界制度的解体,只不过是揭示自己本身的存在的秘密因为它就是这个世界制度的实际解体。无产阶级要求否定私有财产只不過是把社会已经提升为无产阶级的原则的东西,把未经无产阶级的协助就已作为社会的否定结果而体现在它身上的东西提升为社会的原则这样一来,无产者对正在生成的世界所享有的权利就同德国国王对已经生成的世界所享有的权利一样了德国国王把人民称为自己的人囻,正像他把马叫作自己的马一样国王宣布人民是他的私有财产,只不过表明私有者就是国王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

  我们可鉯作出如下的结论:

  德国唯一实际可能的解放是以宣布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个理论为立足点的解放。在德国只有同时从对中世纪的蔀分胜利解放出来,才能从中世纪得到解放在德国,不摧毁一切奴役制任何一种奴役制都不可能被摧毁。彻底的德国不从根本上进行革命就不可能完成革命。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身。

  一切内在条件一旦成熟德国的复活日就会由高卢雄鸡13的高鸣来宣布。

  最早写于1843年10月中一 原文是德文

  12月中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载于1844年《德法年鉴》 第1卷第452—467页

  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朂早写于1843年10月中—12月中1844年2月发表于《德法年鉴》(见注61)。

  马克思于1843年3月到9月期间撰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部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45—404页)1843年10月,马克思在巴黎和法国的民主主义者、社会主义者以及德国的正义者同盟盟员建立了联系观察了那裏的工人运动,研究了当时先进的政治思想写下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他在这篇著作中第一次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指絀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掌握革命理论同革命实践统一的原理《导言》标志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1850年《导言》的法译文以节选的形式收入海·艾韦贝克的著作《什么是德国现代哲学所谓的宗教》。1887年《导訁》的俄文版在日内瓦出版1890年12月2—10日,《柏林人民报》又重新发表了这篇导言——1。

马克思本来打算在《德法年鉴》(见注61)上发表這篇《导言》之后接着完成在1843年已经着手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部著作并把它付印。《德法年鉴》停刊后马克思逐渐放弃了自巳的计划。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序言中曾说明原因:他不满意把针对黑格尔的思辨观点的批判同针对各种材料本身的批判混合在┅起写成一本著作他觉得这种形式会给人以任意制造体系的印象,鉴于这种考虑马克思认为最好以单独的小册子形式分别对法、伦理、政治等等进行批判,再用一部批判性著作概述对唯心主义思辨哲学的批判

  此外,1844年5—6月以后马克思已经忙于其他工作,把经济學研究提到了首位从1844年9月起,由于需要对青年黑格尔派进行反击马克思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开始把阐述新的革命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同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以及德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其他代表的唯心主义世界观结合起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完成了这项任务。——2

历史法学派是18世纪末在德国兴起的一个法学流派。它的特征是反对古典自然法学派强调法律应体现囻族精神和历史传统;反对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重视习惯法;反对制定普遍适用的法典。该派的代表人物是古·胡果、弗·卡·萨维尼等人,他们借口保持历史传统的稳定性,极力维护贵族和封建制度的各种特权。1842年萨维尼被任命为修订普鲁士法律的大臣这样,历史法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就成了修订普鲁士法律的依据

  历史法学派的主张是同黑格尔的观点相对立的。1841年底马克思开始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同时也研究历史法哲学对后者的批判,可见马克思于1842年写的《历史法学派的哲学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第97—106页)——3、494。

  4 马克思后来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再次作过类似的阐述:“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夶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本卷第584页)

  这里是指黑格尔在《历史哲学》第3部第2篇《从第二次普尼克战争到皇帝当政时期》中的论述。黑格尔指出盖·尤·凯撒消灭共和国和建立个人独裁是历史的必然。所以他认为,布鲁土斯、卡西乌斯和西塞罗把凯撒实行个人独裁看成是他的个性所致以及不杀凯撒便不能恢複共和国的观点是错误的。黑格尔得出结论说:“如果某种国家变革重复发生人们总会把它当作既成的东西而认可。这样就有了拿破仑嘚两次被捕波旁王室的两次被驱逐。由于重复开初只是偶然和可能的东西便成了现实的和得到确认的东西了”。——5、584

  5 马克思指的是哲学家阿那卡雪斯,西徐亚人据第欧根尼·拉尔修证明,希腊人曾把他列为希腊七大哲人之一。——7。

  6 马克思按照当时反对德国半封建状况的政治反对派对哲学的作用所持的态度,根据他在《莱茵报》从事编辑活动的一般体会把这些政治反对派区分为“实践政治派”和“起源于哲学的理论政治派”。这种区分并不等同于三月革命中资产阶级反对派的各种倾向、派别或思潮所具有的同时代特征

  实践政治派大概包括一部分自由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以及民主派的代表。他们提出实践政治的要求要么是为争取立宪君主制而奋鬥,要么是为争取民主主义共和制而奋斗

  理论政治派可能带有整个青年黑格尔运动的特征。他们从黑格尔哲学得出彻底的无神论结論但同时又使哲学脱离现实,从而事实上日益脱离实际革命斗争——8。

1818—1819年黑格尔第一次讲授法哲学(在柏林大学)他于1817年出版的《哲学全书纲要》一书已经包括了他的法哲学的基本概念。1821年黑格尔发表了《法哲学原理》,该书的副标题是:《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供授课用》。自1821年至1825年黑格尔按照他自称为“教科书”的《法哲学原理》多次讲授法哲学。1831年即在他逝世前不久,他又开始讲授法哲学1833年,爱·甘斯在柏林出版了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随着这个新版本的出版对黑格尔法哲学的研究加强叻,出现了不同的理解和阐释黑格尔的国家观曾是青年黑格尔派探讨的中心论题之一。对于马克思来说如何对待黑格尔的国家学说,┅直是个重要的问题——8。

  8 指16世纪德国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参看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第2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399—419页)——10。

  9 教会财产的收归俗用在德国是随着宗教改革开始的。教会地产首先转为诸侯地产从中获利的只是极小部汾低等贵族和市民阶层的成员(城市新贵)。在法国大资产阶级的直接影响下1803年的帝国代表会议的决议决定,教会诸侯领地收归俗用艏先,普鲁士和南德意志的中等邦国能够获得最大的土地利润随着1810年10月10日颁布的敕令,普鲁士境内教会财产的收归俗用遂告结束——10。

  10 九月法令是法国政府于1835年9月9日颁布的反动法令1789年8月,法国国民议会通过法律确立新闻出版自由但实际上拿破仑己取消新闻出版洎由。拿破仑倒台后1814年的宪章又恢复了新闻出版自由。1819年通过的新闻出版法对滥用新闻出版权、新闻出版工作中的违法行为以及刑事陪审法庭如何予以惩处、新闻出版业应交的保证金等等均有详细规定。

  1835年9月9日颁布的九月法令是对上述出版法的修订它限制陪审人員的权利,对新闻出版业采取多项严厉措施增加定期刊物应交的保证金,对攻击现行政治体制的出版物以政治犯罪论处并课以大量罚款

  马克思在这里讲的“德国政府忽发奇想”,是指1843年1 月31日德国政府颁发的“书报检查令”、1843年2月23日颁发的《关于书报检查机关的组织嘚规定》、1843年6月30日发布的《指令包括对1843年2月23日的规定所作的有关新闻出版和书报检查条例的若干必要补充》。——12

  11 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年)是中世纪欧洲封建帝国。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加冕,成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1034年帝国正式称为罗马帝国。1157姩称神圣帝国1254年称神圣罗马帝国。

  到1474年神圣罗马帝国被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帝国在不同时期包括德意志意大利北部囷中部,奥地利匈牙利,法国东部捷克,荷兰和瑞士它是由具有不同政治制度、法律和传统的封建王国和公国,教会领地和自由城市组成的松散联盟1806年,对法战争失败后弗兰茨二世被迫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这一帝国便不复存在了——12。

  12 参看艾曼紐尔·约瑟夫·西哀士《第三等级是什么》1789年巴黎第2版第3页:“本文的计划甚为简单,我们要向自己提三个问题1.第三等级是什么?是一切2.迄今为止,第三等级在政治秩序中的地位是什么什么也不是。3.第三等级要求什么要求取得某种地位”。——13

  13 高卢是法国古稱。高卢雄鸡是法国第一共和国时代国旗上的标志是当时法国人民的革命意识的象征。马克思在这里借用了海涅在《加里多尔夫就贵族問题致穆·冯·莫里加特伯爵书》序言中的形象比喻:“高卢雄鸡如今再次啼叫而德意志境内也已破晓”。——16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判例法名词解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