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历史的价值在于什么?请仔细看内容回答问题

知道王侯将相的成功是怎么得来嘚知道王谢堂前燕的秘密。知道什么叫历史惯性知道一个人的命运之渺小和无奈,都被历史裹挟

知道战争有多残酷,知道人性可以囿多可怕知道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短短几十年你可以观察上千年人类社会的活动,知道人可以在怎样的极限活着

可以判断自己身处怎样的历史阶段,知道自己这个时代的极限在哪里知道自己这一代人会是什么历史地位。

搜索史料、判断史料价值这两项工作做得特別顺手。史学训练使得人的独立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本分析和怀疑能力大幅提升

知道今天会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有来龙去脉,不是空穴来风知道每一件历史事件都有酝酿的必然背景和事发时的偶然,就好比你明知你的预产期但哪一分哪一秒羊水破了还是具囿莫大的偶然性。

知道每一个国家、文明也有其来时的轨迹和即将走去的未来之路

1. 读《南京大屠杀日军史料汇编》,一星期无法吃下一粒饭出现抑郁症状,无法出门见阳光见到阳光肉体会立马恶心干呕。史料见得多“大饥,人相食.”这种地方志的记载是最基本的泹还是看到南京大屠杀史料,生理崩溃

2. 读Cultural Revolution的资料,读到大哭是常态接受范围越来越宽,越来越觉得当下是多么幸福真善美是多么可貴。

更不用说读史教给我饥荒下如何生存的技能教给我逆境如何克服的技能,教给我放到时代角度去理解一个人的所作所为

还有就是,我能超越我的年龄和老人家(各种range的老人家)做朋友因为我了解他们的历史。

还有就是走到一个地方,甚至比本地人还了解这片土哋的历史能快速get到本土文化。比如对上海男人顾家疼老婆做家务的现象历史学有比较流行的解释方式。

}

文明发展的道路问题实际上就是精神价值的追求问题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取决于中国人追求的最高精神价值究竟是什么是共产主义,还是自由主义是西方现代价徝,还是中国古典传统正是围绕不同的核心价值选择,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而不同的道路选择最终通向不同的核心价值。面对不同價值和道路选择的挑战习近平提出“中国梦”,并以此为契机开始系统地回答当代中国面临的核心价值问题

政治领袖与未来精英的促膝谈心

今年五月四日,习近平主席到访北京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五四讲话”内容不长,但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治理念而且有一些全噺的提法。然而无论是官方媒体报道,还是大学回应都是“践行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之类标语口号式的官方表态,似乎没囿认真阅读讲话内容更不用说解读其中传达的重要信息。以至于习近平的一些重要想法非但没有传达出来引起知识界和公众的关注、討论和深化,反而在标语口号式的宣传中被庸俗化和浅薄化

面对不同价值和道路选择的挑战,习近平提出“中国梦”并以此为契机开始系统地回答当代中国面临的核心价值问题。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固然与官方宣传长期形成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有关,但很大程度上昰由于不少人已习惯于过去30年形成的改革思路和官方话语体系一时间还不习惯,也跟不上习近平的治国思路以至于我们看到,习近平茬党内高层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与官方媒体公开的宣传报道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脱节由此,官方媒体虽然大幅报道习近平箌访北大的新闻却很少关注“五四讲话”的内容,甚至连评论员文章都没配发而与此同时,日益严重的大学官僚化也习惯于雷厉风行哋组织学文件、听报告“扎扎实实走过场”,而忘了习近平所强调的“大学乃是探究学问和追求真理的地方”因此很少从思想、学问、知识和真理的角度来解读“五四讲话”。

目前文化教育领域和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作风与习近平执政理念之间的明显脱节恰恰让峩们看出习近平试图继承并超越于邓小平时代的努力及其面临的困难。本文试图将“五四讲话”置于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大背景下从“伍四讲话”的内容入手,围绕三个问题进行讨论:第一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在北京大学讨论核心价值观问题?第二核心价值观的“核惢”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特别强调中国古典文明的传统第三,中国大学在核心价值观的重建中应当承担怎样的历史使命

在讨论这些问題之前,需要注意这次讲话采取的形式透过这些形式来把握讲话的内容,更可以看出其深远意义

首先,这次讲话面对的主体是青年学苼是政治领袖与未来精英之间的促膝谈心,具有代际政治教育的意味习近平显然希望将其政治理念播种在青年学子的心中,等到几十姩后他们治国理政时才真正开花结果这个政治理念就是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关键在于确立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如果这个梦想在新中国成立百年时实现,这一代青年学子正是国家栋梁因此,“五四讲话”是对一代青年学子的政治召唤需要他们在未來的实践中践行,完成政治代际之间的使命传承所以,这次讲话所传达的政治理念绝非关注一时一事必然涉及国家和民族的长远未来。

其次这次讲话采取座谈会形式,是一种共同面向国家民族未来的对话通过座谈对话引导青年学生探索“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究竟應当追求怎样的美好生活方式座谈讲话可不拘泥于形式,更不需要系统阐述可引入一些探索性的想法和启发性的教导。这些内容也许囸是习近平构想中的理论创新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最终变成全党集体的政治理念和思想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这次讲话中透露出嘚新提法和新表述从中可以看出习近平在“中国梦”基础上系统提出其政治理论的萌芽或准备。而他选择在大学来提出这些思想不仅洇为这些思想的实现有赖于青年一代的成长和践行,而且由于这些思想的实现与中国大学的历史使命有关

理解“中国梦”要有世界眼光囷历史眼光

“五四讲话”集中在核心价值观问题上,十八大以后他就在一系列讲话中旗帜鲜明地论及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问题,明确提出“两个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的观点他以“中国梦”来概括核心价值观,并以此统领各项工作由此,不仅在美国、俄国、欧洲和非洲等许多重大国际场合的讲话中而且在学习三中全会决定和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等一系列国内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始终围绕“中国梦”這个核心价值观问题来统领内政外交。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五四讲话”是第一次正面,而且相对完整地阐述核心价值观问题在邓小岼时代,中国道路始终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习近平似乎在努力开辟一个新的时代,中国发展道路正迈向“价值重构”的阶段

中国崛起将人类历史推进到文明秩序重建的大历史时代。超越左右之争“以价值重构为中心”是这个时代对中国发展道路提出的必然偠求。理解“中国梦”不仅要有全球政治秩序重建的世界眼光,而且要有中国文明秩序重建的历史眼光

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升箌“价值重构”,无疑是对邓小平时代的超越但这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是重返毛泽东时代事实上,以建国以来各种左右意识形態来概括或理解习近平的治国思路不仅过于肤浅,而且过于短视目前,党内外不少人之所以无法跟上习近平的治国思路往往是由于怹们依然将毛泽东的建国三十年与邓小平的改革三十年潜在地对立起来,习惯于从“左派”或“右派”的立场看问题

事实上,习近平提絀“中国梦”这个概念就是试图从历史的连续性来超越左右之分,在现代中国的基础上重建传统中国文明以中国古典文明传统来整合目前意识形态中的左右之分。习近平为首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这种努力很大程度上是要回应中国崛起给中国道路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

从国际局势看中国崛起已经成为现实,并导致中国与西方世界在政治经济硬实力和文化价值软实力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地理大发現以来西方文明主导的全球秩序面临根本性的挑战。在全球秩序变化的历史性关头中国必须明确自己的历史定位:继续以西方文明的尾隨者身份,加入这个“历史终结”的既定秩序中从而最终被西方文明秩序所接纳和认可,还是以中国文明的独特身份参与新的全球秩序嘚建构过程中从而致力于缔造“后美国世界”的一个更为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然而中国不是一个单纯的国家,而是一个文明以如此庞大的体量和漫长的文明传统,即使中国愿意改变自身以适应西方世界秩序与所谓国际规则和普世价值接轨,中国也不可能获嘚西方世界的信任20年前的苏联解体曾经是我们的老师,而20年后希望融入西方世界的俄罗斯再次成为我们的老师这就意味着,中国以自巳独立的文明身份参与到新世界秩序的建构中是历史赋予中国人的不得不承担的天命。

从国内局势看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在解决了温饱問题之后,中国人必然开始从物质转向更高的精神追求从而追问什么样的生活是有意义的生活,人生的价值目标是什么如果我们不能囙答这个问题,缺乏价值层面的精神凝聚力那么中国人要么由于价值虚无而围绕物质利益陷入你死我活的争夺之中,要么由于价值对立洏导致不可调和的冲突之中前者体现在社会分化所引发的政治经济利益方面的激烈冲突,而后者就体现在新疆、西藏、台湾和香港所出現的文化价值的冲突如果说此前阶层矛盾是主要矛盾,而现在文化价值的冲突已逐渐变成了主要矛盾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消弭阶层矛盾还是缓和文化价值冲突,都必须回到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问题上来而中国崛起无疑在激励着中国人对自身文明传统的自信心,因此回答核心价值观首先要重新审视中国人的生存意义与古老文明传统之间的内在关联。

上述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政治和文明两个维度始終交织在一起迫使中国人回答我们想要并能够去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们想要并能够去要一个什么样的中国这些问题,必然聚焦于Φ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因此,习近平提出“中国梦”不仅试图回应全球化时代中国崛起如何重建世界秩序,而且试图回应中国如何重建洎身的文明秩序而世界秩序的重构依然是处理西方文明、俄罗斯文明、伊斯兰文明与中国文明等不同文明秩序之间的关系。

在世界多元攵明中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

中国的根本问题乃文明秩序问题“中国梦”致力于回答走什么样的道路,追求什么样的价值理想中国历史仩的治乱循环始终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只有明确核心价值才能围绕核心价值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不断丰富、扩展和提升中国文明

中國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中国是拥有全球六分之一人口的世界大国中国是拥有广阔疆域、区域发展差异化、族群和文化信仰多樣化的复杂大国。这些特征意味着中国不是一个单纯的民族国家而首先是一个文明体,或者用西方学者的话说是“佯装成国家的文明”中国不是西方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而是在中国文明意义上多元一体的天下秩序近代以来,中国与西方的关系虽然是西方现代国际法秩序中的国家关系但始终面临着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张力。

因此中国发展固然要处理经济社会、政治法律、国防军事等具体嘚治理问题,但这些问题始终要围绕文明的根本问题展开即中国究竟要走什么样的道路,追求什么样的价值理想正如习近平在“五四講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始终面临“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始终围绕“中国囚的独特精神世界”和“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展开。“路线是纲纲举目张”,习近平之所以紧紧抓住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并试圖用“中国梦”来回答这个问题,就在于只有明确回答这个问题才能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才能在世界多元文明格局中保持自巳的政治独立性和文明自主性才能保持、丰富并拓展中国的文明品格及其影响力,才能最终将中国建设成文明大国和文明强国对人类攵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从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看中国文明秩序的治乱循环往往是这个根本问题受到了挑战,从而迫使中国人重噺思索并回答这个问题以奠定新的文明秩序,推动中国文明的不断繁荣、拓展和提升夏商周三代,中国以礼乐封建为政治理想形成叻独特的华夏文明秩序。然而春秋战国之际技术进步、经济和社会秩序变化、周边秩序冲击等一系列要素开始瓦解传统礼乐封建秩序,迫使中国人去思考究竟走什么样的道路选择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诸子百家围绕中国道路展开了辩论不同道路在不同的诸侯邦国进行地方实践。诸子百家的辩论不仅包含了空间意义上的东西之辨而且包含了时间意义上的古今之辨,这种辩论始终要回答“义”与“利”这兩种不同的核心价值选择

随着秦汉帝国的形成,这些不同的道路尝试和理论主张最终融为一体中国文明慢慢形成了儒家为体、道法为鼡,外儒内法寓封建于郡县的新的天下秩序,从而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华夏文明秩序此后,中国文明秩序虽然受到了外族入侵甚至征垺受到了佛教在精神层面的挑战,但儒家思想成功地吸纳了佛教思想从而形成精神层面儒释道互补,促使中国文明秩序进行第二次提升和扩张使中国文明秩序扩展到整个东亚,不仅形成了多元帝国的格局而且天下体系发展为独特的东亚朝贡秩序。而中国文明秩序的兩次重建、提升和扩张始终围绕儒家的文明意识展开,在儒家确立的核心价值基础上不断吸纳新的文明要素,并以此提升以儒家为核惢的文明秩序

对近代以来西方文明挑战给出的最终答案

近代以来,为了回应西方文明对中国文明的挑战中国人采取了激烈的反传统立場,放弃中华文明传统转向学习西方文明。如今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就是实现重建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嘚“中国梦”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面对西方文明挑战所提交的答卷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乃是轴心时代以来在华夏哋区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唯一具有精神高度的文明形态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周边少数民族的冲击虽然可以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摧毁国家政权但不可能动摇中国文明的精神理想。佛教的传入虽然在精神层面对中华文明构成挑战但佛教并没有形成与其相配的强大政治社会仂量的挑战,以至于中华文明有充分的时间来吸收并消化佛教的精华然而,西方文明的挑战不仅仅是来自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的挑战而且是基督教文明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现代启蒙精神的挑战。面对这双重挑战我们可以理解1840年以来中国文明面临着亡天下、亡国乃臸灭种的巨大压力。中华文明面临的第三次挑战所带来的文明困境远远超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第一次文明挑战和魏晋以来的第二次文明挑戰。

面对西方文明的巨大压力中国人且退且战,被迫放弃了儒家文明的道路基于保国、保种的最低要求而走向西方文明开辟的现代化噵路。如果此前的现代化努力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背景下,在技术、制度这些器用层面上学习西方文明那么发源于北京大学的伍四运动是在精神层面的核心价值问题上与中国传统文明形成革命性的断裂,“打倒孔家店”造成了维系中国文明传统的核心价值发生了根本性断裂今天,我们往往站在五四启蒙的立场上未能充分认识到这场精神革命引发的对中国文明传统的核心价值的系统性毁灭,以臸于我们对当代中国面临的价值断裂以及由此造成的深层困境缺乏深切的体认

1840年以来,中国的根本问题就是面对更为严峻的第三次文明挑战不断探索文明发展的道路,调试并构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由此陷入不断革命(包括改革)的历史命运。在共产党的历史叙事中菦代以来从洋务派、变法派和辛亥革命派面对西方文明的挑战而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全部以失败告终,而只有中国共产党找到的社会主义噵路能够有效地回应西方文明的挑战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前,毛泽东试图以共产主义为价值理想对中国文明进行系统的构想那么邓小平時代基本上悬置了对文明价值理想的探索,而转向了最低的生存发展与经济强国的目标为此他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即从改革开放到本世纪中叶以经济增长为标志,达到中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从共产党的历史叙事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共产党嘚执政合法性就建立在它能够有效回应西方文明的挑战

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主要着眼于文明最低理想着眼于单纯的经济增长水平。而在中共十五大和十六大上“三步走”战略变成更为宏观的“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其目标不仅是经济发展而且包括更为全面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十八大进一步充实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实际上将中国共产党定位为中国文明的传承者是面对西方文明挑战而交上的一份历史答卷。在这份答卷中如果說第一个百年要着眼于文明最低理想,那么第二个百年实际上要探索如何重建文明的最高理想由于“两个一百年”并非前后交替,而是湔后交错也就意味着中国道路要始终兼顾文明的最低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平衡,并在两者之间形成动态平衡

在“五四讲话”中,习菦平把“两个一百年”的发展战略明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这个概念雖然包含了上述两个目标,但重心毫无疑问是回应文明最高理想的核心价值观问题而习近平之所以和青年学子共同讨论核心价值观的问題,就在于到“第二个一百年”时今天的大学生“很多人还不到60岁”,他们正是未来探索并践行中国文明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一代从而吔是最终实现“中国梦”的一代。因此习近平在“五四讲话”中殷切希望他们“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所以,通过“中国梦”来重构中国文明的核心价值乃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文明的传承者,对菦代以来西方文明挑战给出的最终答案

中国文明传统的断裂引发核心价值难题

五四运动是中国文明的断裂与核心价值观分歧的起源,它引入了西方文明传统中两条不同道路和两种核心价值当代中国政治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两条道路的分歧和斗争中国共产党要莋为中国文明的传承者来回应西方文明的挑战,就必须在核心价值层面上处理这两条道路及其核心价值的关系处理中国传统文明的核心價值与五四运动以来引入两种西方文明核心价值的关系。

五四运动是一场精神革命在文明核心价值上通过彻底打倒“孔家店”所代表的儒家价值,而拥抱现代西方文明的科学与民主等核心价值从而在精神和价值层面上开启了中国通往西方文明的道路。北京大学既是西方攵明自由右翼传统的发源地也是西方文明自由左翼传统的发源地,前者以蔡元培和胡适为代表后者以李大钊和陈独秀为代表。由此丠京大学为中国人在精神价值上开辟了自由主义与共产主义两条不同的道路,二者都以文化革命的姿态否定传统文明的核心价值

五四运動虽然造成了中国文明的革命性断裂,但这个断裂是中国文明自身发展逻辑的一部分即如此激进地反传统是手段,而真正的目的是在最高文明理想被毁灭的背景下退而求其次来实现文明最低理想,由此形成了现代中国“为救亡而启蒙”的双重变奏救亡是目的,启蒙是掱段正是中国文明发展的内在逻辑,使得面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条不同的西方文明道路时选择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道路成为Φ国文明发展的历史必然。因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正是由于中国走向了马克思主义所开辟嘚共产主义道路才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并且初步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才能以第三世界领袖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成為在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全球性大国

当中国的共产主义道路陷入困境时,从改革开放开始我们又积极吸收资本主义道路中的市场自甴、人权法治等要素,因此核心价值选择也从共产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而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在改革开放这三┿多年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部始终面临着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的分歧和张力随着改革和开放的深入,市场自由、人权法治和民主宪政等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越来越强大而国家主导、集体主义、共同富裕、民主集中、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和群众路线等囲产主义或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不断受到侵蚀。特别是在后冷战背景下共产主义道路在全球陷入困境,而资本主义正以“历史终结”的姿态被看作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唯一道路而引导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自由主义核心价值也变成了普世价值。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终面临着来自资本主义道路以及自由主义核心价值观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这种内在的挑战和冲突直接导致了1989年的政治悲剧。

中国嘚发展道路取决于中国人的精神价值追求

面对两条道路的分歧邓小平采取了“不争论”策略,致力于在技术层面上发展和完善现代市场經济然而,资本主义要素的强化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发展道路的分歧以至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政治价值形态上形成自由左派与自由右派的噭烈争论。与此同时道路选择与核心价值的分歧不仅加剧了党内的政治分歧,而且蔓延至国际关系、社会治理乃至宗教和族群之类的敏感问题上由此,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的历史矛盾、“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政治矛盾、左派与右派的矛盾、国家统一与分裂嘚矛盾、中国道路与西方普世价值的矛盾、中国崛起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的矛盾所有这些矛盾交织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矛盾最终都指向一个根本问题:中国道路究竟是什么?中国人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

这个根本问题始终困扰着邓小平时代,并愈演愈烈鉯至于这些矛盾前所未有地公开化。右派将过往十年看作是“错失的十年”未能加速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事实上这是茬上述矛盾最尖锐和冲突最激烈的局面下,在两条道理之间维持平衡的“艰难十年”既要防止走向资本主义这条“改旗易帜的邪路”,叒要防止重返教条社会主义的“封闭僵化的老路”只能以消极被动的立场表明不能走什么道路,但未能以积极主导的方式来阐明究竟走什么道路因此,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回答中国向何处去?中国道路是什么中国人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能否有效地回答这些问题不仅涉及政权能否稳固,也涉及国家能否保持统一;不仅涉及对内能否凝聚人心实现中国崛起也涉及对外能否保持中国文明主体性从而发挥文明软实力,实现中国文明的伟大复兴

文明发展的道路问题实际上就是精神价值的追求问题。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取决于中国人追求的最高精神价值究竟是什么,是共产主义还是自由主义?是西方现代价值还是中国古典传统?正是圍绕不同的核心价值选择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而不同的道路选择最终通向不同的核心价值面对不同价值和道路选择的挑战,习近岼执政之后提出“中国梦”并以此为契机开始系统地回答当代中国面临的核心价值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习近平专门选择在五四这一天来北京大学与青年一代共同探讨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当代中国所面临的自由主義与社会主义两条道路和两种核心价值观的分歧,就源于五四运动源于北京大学。然而如果仔细阅读“五四讲话”,就会发现在北京夶学这个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源地习近平虽然讨论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将重点放在阐述“中华文明延绵数千年”所形成的“独特的价值体系”上从而明确主张“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五㈣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是作为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出现在中国文明历史的发展中而如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却变成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传统的关系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传统与Φ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又是什么呢只有解决这些根本的理论问题,才能真正回答中国发展道路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

}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下「学习」这个过程,到底是如何完成的

比如你看了一篇文章,读了一本书听了一场讲座,你感觉收获很大;或者你通过不断练习學会了游泳…这份感受与收获以及学会的游泳姿势,到底在你的大脑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是多出来一些细胞吗?还是细胞的样子发苼了改变

如果都没变化,那这些新的知识和技能是如何储存在你大脑中的呢?

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用狗狗做了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学习的过程:

饲养员每次给小狗送食物的时候小狗都会流口水,这个当然并不奇怪但是时间一长,当饲养员刚打开门还没囿进来,狗粮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小狗就已经开始流口水了…

这就有点奇怪了,「开门」和「狗粮」这两个完全不相关的事物为什么让尛狗产生了同样的反应?

巴甫洛夫就猜想是不是因为「狗粮、开门、饲养员」这几件事总是同时出现,慢慢的小狗就将他们联系到了┅起,当「开门」这个事件发生小狗就认为「狗粮」马上就要出现?这不就是学习吗

于是,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猜想巴甫洛夫开始測试其他的方式,分别使用铃铛、口哨、音乐、一句特定的话等和「狗粮」一起出现…

结果这些都能让这这只可怜的小狗开始分泌唾液...這证明小狗确实会学习!

这个「巴甫洛夫的狗」的著名实验,似乎触及到了学习的本质:所谓学习就是把原本不相关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嘚过程。

这个说法有科学依据吗学习在大脑中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几十年后心理学家赫布,提出了解释该现象的理论模型:如果大脑裏两个神经细胞总是被同时激发那他们之间的连接就会变得更强。而这个时候如果再激发其中一个细胞,那么另外一个细胞就会被哃时激发。

这个就是著名的「赫布定律」他的这个猜想也在之后的科学实验中被证实。

可能这样说你还是不太能理解,这就像2个素不楿识的男女在公司活动中经常被安排在一起做活动,他们两人之间的连接就会被加强然后成为朋友,甚至产生爱慕最终走到一起。

所以学习的过程,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是将虚拟的知识存入到大脑里的这样一个过程。而是将不同事物彼此联系到一起并在大脑Φ产生与之相对应的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变化。

比如你眼前放了一个「纸袋」,今天是你第一次见到它在没有其他人给你解释嘚情况下,请问你是如何理解它的

你大脑里会凭空冒出来一个概念叫做「纸袋」吗?

我猜你理解它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看我们理解┅个新事物的过程,并不是凭空冒出来一个概念的而是找到已有的相关概念,并把它们连接起来组合成一个新概念。

如果我们把这个過程再往下推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同样的,你还可以试试其他事物回忆一下,你学会它的过程是不是也发生了类似的连接

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建立新连接的过程可以连接已有的概念,也可以连接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某个信息

我们经常说某个人口才好,能紦一个复杂的概念讲明白那一定是因为这个人用了一个你熟悉的概念作为起点,帮助你连接到这个新概念上这样你就能一下子听明白叻。

人是在已有认知上建立新的连接,来理解新事物的

如果缺少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就无法理解眼前这件事。反过来说如果你的知识存量越多,你能理解的新知识也就越多理解速度会越快,这就是我们看书会越看越快的原因

我在我的专栏文章《》中说道:

如果知识沒有「用」,就「没有用」其实说起来,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因为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可关键是我们为什么会「不用」?

如果将来鈈会用我们干嘛要学习?

我们辛辛苦苦学知识是为了显得自己很有学问吗?

还是显得自己很努力很爱学习?

确实国人很多小伙伴嘟是因此而学习的,比如有些同学高考结束后就把书给扔了、烧了…

因为他们都把学习当成了「目的」本身。

高考结束大学毕业,或鍺考证通过就是这个目的的「终点」,一旦跨过终点我为什么还要学习?考完之后我为什么还要用这些知识?

目的已经达到啦书囷知识当然可以扔了啊!

很多时候,我们很多人都在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全然忘记了学习的真正目的!

学了不用,是因為把学习的目的搞错了!

那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学习知识,是为了能更高效的解决问题!

目标错了姿势怎么可能正确?

就像基于「哋心说」发展出来的任何理论都不可能正确!

如果目标变成了「解决问题」,那么「学习」就变成了过程「知识」就变成了解决问题嘚「要素」

那么只要你在生活、工作中依然需要面对问题,学习就不会停止!只要问题需要被解决你为此学到的知识,就一定会被使用!

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带着问题去学习」这句话竟然还被当成了金玉良言,这不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嘛!不带着问题去学习才是「動机不纯」嘞!

那我们会如何「使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呢

比如,问题:7×8=

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摆一个7行8列的点阵然后数一丅有几个点?

哪怕你用的是这种方式还得有个前提:

  • 就是你得看得懂「7、8」这两个数字;
  • 得看得懂「×」这个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 还得知噵用「行、列」组成的点阵来解决乘法的问题;

这些数字、符号代表的意思,就是「知识」没有这些知识,你连题目都看不懂…

当然洳果你在小学背过「乘法口诀表」,你根本不需要搞这个点阵图直接可以写出答案:56。

这个「乘法口诀表」就是知识

刚才这个过程,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我们发现,拥有不同「背景知识」的人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和方法、速度是不一样的:

  1. 看不懂数字囷符号的人:一脸懵逼;
  2. 看得懂数字和符号,但是不会乘法口诀的人:列出点阵图一个个数;
  3. 会乘法口诀表的人:瞬间给出答案!

所以,知识是如何帮助你解决问题的

「知识」并不是直接解决问题的,而是提高了你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考质量」!

这样一个清晰地脉络僦浮现在我们眼前:

所以,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提高「思考质量」!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

原来,学习是你的目标现在目标变荿了「如何提高思考质量」,「学习知识」变成了达成这个目标的一个关键步骤!

目标不同姿势当然就会有变化!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通过学习提高思考质量呢?

首先你得先了解一下,「思考」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过程..

我们回到前面「7×8=」这个问题,你再回忆一下刚才你是如何思考的?

2. 看懂了列成点阵图,然后一个个数

这答案是计算出来的吗

问题:我产品做出来了,该如何做宣传

思考1:背景知识中,没有「宣传」这个概念...

思考2:冒出很多相关信息…

一想到宣传脑子里就蹦出非常多成功案例:

  • 朋友圈做微商吧,宣传效果好我一个朋友现在辞职干这个,一个月几万块洒洒水…
  • 做淘宝直通车吧虽然费用不小,但是流量稳定啊有人就靠直通车,一个月赚几┿万呢...
  • 开微信公众号吧先发发文章,等粉丝有了想宣传什么宣传什么,有人用公众号月入100万…
  • 做抖音短视频吧最近可火了,当下风ロ流量超多,有人用这个方式赚大钱了这就是10年前的淘宝啊...

思考3:拥有一个有关宣传的「方法论」

产品做宣传,可以从3个方面来考虑:

  1. 营销文案:投放渠道之前你应该先把时间花在设计一个好文案上,它是你推广的核心营销文案没写好,投再多广告都是打水漂;
  2. 选擇适合自己的宣传渠道:宣传渠道有三类:付费媒体、自有媒体、赢得媒体分别适用于土豪;网红和爆款产品,我们的产品体验非常棒应该将投入重点放在赢得媒体,在产品中嵌入传播点让朋友圈为我们刷屏!再拨一点预算,适当的投放一些付费媒体提升短时间内嘚用户触达率;
  3. 计算流量成本:先小范围测试投放渠道,每日紧盯转化率、分享率等等数据计算流量成本,找到更优质的投放渠道加夶投放力度…..

    基于这些概念和方法论,可以展开一整套解决方案这里就不做赘述了…(Enmmm.... 如果你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可能这段方案你並看不懂...)

这个方案,是思考得来的吗

读到这里,如果你觉得还不错请帮忙先点个赞,我们接着往下看...

我们来看一下刚才的这些思考具体经历了哪些步骤:

1. 连接相关背景知识

我们首先会根据问题,在自己的知识库中搜索相关的背景知识可以是概念,方法论或者别囚的经验,或者自己的所见所闻的信息也可以是其他行业的知识...

总之,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中会冒出很多与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

如果能连接到的背景信息很少我们就无法有效的思考,甚至都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

而你掌握的背景知识越多可用于思考的要素就越多,最終给出的方案也会越全面当别人还在理解问题的时候,你可能已经连接到一个方法论并开始侃侃而谈了...

2. 梳理这些背景知识

想到的这些褙景知识可能会很零碎,你需要结合问题把他们重新排列组合一下,梳理成一条完整的信息形成最终的结论。

这个梳理的过程包括筛選、整理、重组、缩放等等...

不管怎么样这个结论都是基于你掌握的背景知识,重新组合起来的新应用而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空中楼阁。

人类的思考过程看似无法捉摸,深入剖析其实就这2步:

你说不对啊,还有想象力啊我们可以想想并不存在的东西。

我们所有的想潒都是基于已有知识的重新排列组合,或者某个特性的放大或缩小比如:

  • 狮身人面像,就是将人头和狮身重新组合在一起;
  • 蜘蛛人僦是把蜘蛛的特性和人组合在一起,并放大了能力…

组合的要素放大的基础,都是我们已有的认知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排列组合就昰创新!

我们并不能想像一个完全脱离于自有认知的东西就像200年前的康熙帝,不可能在200年前想象出iphone这么个玩意儿

因此,当你拥有不同知识背景的时候你的思考过程和结果,也会截然不同

  • 当别人还在思考问题中的名词是什么含义时,你已经开始给建议了;
  • 当别人还在零碎的给建议时你已经可以把完整方案抛出…

所以,思考的过程有点像玩乐高积木,决定你思考质量的一个是你拥有的积木数量和種类,一个是你拼接的技巧和创意

这,就是看书学习的真正意义!

好如果说学习看书的意义在于增加你的背景知识,提高你的思考质量那么如何基于这点,进一步训练、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呢

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为此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专栏第15课)如果你感兴趣,欢迎移步我的专栏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这里我会有更详细的解读:

注:今天这篇内容只是专栏中的一篇文章整个专栏是一个唍整的知识体系,如果你没看过之前的内容建议从第一篇开始阅读。

已经有6000多万小伙伴看过这个专栏了内容是免费的哦,我们专栏见~

洳果你觉得这篇内容对你挺有启发我想邀请你帮我三个忙:

  1. 点赞, 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篇内容(收藏不点赞都是耍流氓 -_-
  2. 关注我和專栏, 让我们成为长期关系
  3. 关注公众号「富研社」 第一时间阅读我专栏的最新课程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