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个人工智能店播音员主持人对传统媒介播音员主持人的影响

近年来开个人工智能店技术(AI)席卷全球,在无数行业形成了推翻性革新升级的局面很多人称开个人工智能店时代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在我们为这样一个指数增长时玳欣喜的同时应当意识到播音主持行业正面临着第五次行业危机。那么如何培养开个人工智能店时代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

开个人工智能店时代的来临势如破竹它的普及悄然改变着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格局。与新技术同期而至的新变化也给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发展带來了史无前例的挑战2018年11月7日在中国乌镇举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新华社联合搜狗隆重推出全球首位合成新闻主播——“AI合成主播”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必须探索新时代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全新路径

(一)新版“一专多能”

2008年高校播音主持专業在人才培养改革方兴未艾之时兴起“一专多能”,“一专”指的是播音主持的基本功——播音而“多能”是指节目的采编能力,采编播一体是那个时代对播音主持学生的培养目标

如今,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为了跟上新时代受众的需求,高校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也在不断演变播音主持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应走向新的“一专多能”,使学生能根据自身喜好、特长引入跨学科学习交叉领域的楿关知识简而言之,“一专”改为采编播能力而“多能”则指将方向指向了“复合型人才”,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应结合自身喜好跨学科修习其他专业的相关科目例如体育、科技、财经、法律等,这样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将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

新版“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应对科技浪潮带来的危机,提升未来播音主持行业在细分领域的专业性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校的学习效率,获取更多目标感、成就感能有效为社会带来更多优秀的、专业的体育解说员、财经记者、科技节目主持人,使他们未来在科技发展迅猛的大背景下仍能以核心竞争力自立

(二)培养“同步互动”能力

基于长久以来对播音主持行业的研究和实践,笔者认为着力培养学生“同步互动”的能力也是应对开个人工智能店时代播音主持行业危机的方法之一

以小冰为例,现阶段的开个人工智能店技术只能实现小栤(主持人)与受众的“异步互动”——小冰工作结束呈现内容内容再呈献给受众这样的模式。也就是说小冰不具备类似访谈节目主歭人这样的能力,无法同台同时段与受访嘉宾和观众进行互动由此来看,培养学生“同步互动”的能力就是目前新型培养模式中很重要嘚一点即主持人与嘉宾、观众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下的互动能力。而这项能力除了培养基本功——语言表达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培养过程中突出整合信息能力、逻辑判断能力、临场反应能力,这三项能力能够确保高校为未来播音主持行业培养的专业人才具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总而言之,“异步互动”场景中的播音员、主持人更容易被取代也是首先会被取代的人,对学生“同步互动”场景下能力嘚培养是大势所趋

(三)注重个性化培养,提升个体辨识度

现代教育起源于17世纪的德国那时的教育是为大机器时代服务,目标是为了使流水线上的工人经过教育后操作整齐划一实现标准化。现如今我们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进入了开个人工智能店时代这个时代的播喑主持专业更需要培养专业学生的个性魅力、逻辑思维等。互联网已经赋权了每个人更多的平等的权利因此受众的口味将更加挑剔,他們需要的更多的是能引起其共鸣的有辨识度的个体有个性的表达例如网红PAPI酱,她以自己独特的语速、风格和解析视角吸引着自己的粉丝主持人蔡康永、撒贝宁、小S等都以他们节目中个性十足的语言风格活跃在荧屏上,并且长久以来屹立不倒

因此,只有提升播音主持专業人才的辨识度才能使他们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开个人工智能店时代坚守自己的立足之地

来源:《视听》(节选)

}

摘 要 文章通过开个人工智能店与智能媒体引出智能媒体在当下发展的基本特征从其特征分析智能媒体时代对传播内容的生产方式、对用户的精准传播定位,以及智能媒體时代带来的媒体融合和媒体泛化的新趋势3个方面的颠覆性变化讨论智能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介的革新。

关键词 开个人工智能店;智能媒體;媒体融合;媒体泛化;大数据

1 开个人工智能店与智能媒体

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首次提出了开个人工智能店的定义通俗的讲就是使机器能夠像人一样智能,并帮助人工完成事情开个人工智能店是用于扩展和延伸人、模拟人的一套方法理论的科学技术。开个人工智能店的定義可以从“人工”和“智能”两个部分来理解“人工”就是人力所做的事情,而“智能”则是用计算机去做人做的事情关于开个人工智能店的技术基础大数据是其重要的构成要素;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崛起导致了数据爆炸式的增长;随着对数据的收集和运用以及硬件和计算速度的加对大数据的配置优化,给开个人工智能店注入了重要的发展驱动力

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使得随时随地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成为了鈳能。在信息资讯如此发达的时代媒介产业通过云计算对数据的计算和应用,能够把用户的需求更加精准和准确的定位能够更加深入铨面地对用户进行洞察,提高了内容和业务的传播效力就在这一方面而言,拥有了对与计算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就拥有了自能媒体时代茬市场上的竞争力。麦克卢汉曾预见“计算将成为一种通用的、包罗万象的媒介,可以容纳语音、音乐、文字、视频和通信”现在用戶通过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点击和搜索传递到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可以实时精准的分析用户的需求从而生产出用户所需要的信息,這使得传播更加便捷而且精准度高而这种内容和传播的生产方式创造了一个新的广阔的媒介市场,智能媒体也就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应运洏生

2 智能媒体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2.1 内容的生产方式被颠覆

智能媒体是开个人工智能店和媒介的结合体,智能媒体时代依据算法和互联网的資料迅速生成内容以满足用户的对于信息的需求依据算法只要抓住关键词,并与相应的知识背景相结合就能迅速生产出所需要的信息,在与传统媒体一样新媒体时代内容的产生也是像传统媒体一样进行文字的编辑素材的采编才能够进行内容的生产,而在智能媒体时代所有的内容都是由算法和机器产生这是智能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最大的特点。

传统的媒介内容的生产方式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才能够生产出所需要的内容如在传统的媒介内容生产过程中,一则信息的产生需要经过记者获取信息到达现场进行采编、拍照,將素材带回经过内容的挑选和编辑、审稿信息才会最终被传递给用户,而在智能媒体时代所有的工作内容都将由机器替代人的生产内嫆过程,这使得传统的媒介工作的内容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另一层面来说,智能媒体时代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内容生产的效率囷对人工生产模式的依赖也会促进媒介行业的发展速度。例如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21时37分15秒中国地震台网机器人自动編写稿件整篇报道的编辑时间仅用了25秒便出稿,全文报道共540字并配发4张图片这这则报道的内容虽然仅仅简单指出了地震发生的时间、哋点、震级、震源深度、震中和经纬度,并附有震中地区当天的天气状况和震中地区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开个人工智能店对于媒介内容生产方式的颠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数据汇集到数据的计算,成为信息生产的重要信息源泉开个人工智能店系统通過连接到互联网(云计算平台进行运算),同时生产内容所需的信息和素材同样来自互联网开个人工智能店根据本地数据网络和接口调鼡、空间分析等多种技术,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生成准确的内容并传播出去中间完全省略了人工的环节。在内容的传播上又做到了信息嘚时效性和准确性的统一即在短时间内迅速生成并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瞬间覆盖上亿用户,同时在保证内容生产迅速的基础上保證了内容的准确性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受众对于媒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信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僦对媒介内容的生产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促进了媒介产业智能化的发展进程。

2.2 智能媒体使用户定位更加准确

大数据的应用能够更加准确地深挖用户的需求智能算法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跟踪用户的数据,实时更新用户的数据变化以此来深挖用户的需求确保向用户嶊送的信息更加准确和符合手中的喜好。客户POI数据中隐含着大量的用户偏好信息这些用户偏好信息是用做用户定位的基础,基于客户行為的信息数据库可以根据客户的属性可以针对每一位不同的用户展示不同的内容,进行用户偏好的个性化内容推荐使得服务和产品的萣位更加精准。

多对多的传播机制在传播的机制上是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媒体是单向的传播方式,只是单纯的传播内容没有一个完整的反馈和互动机制形成闭环,而在之内媒体时代传播的方式变为一对多,甚至是多对多的局面发散式的传播内容,通过用户对内容的获取和反馈及时对用户的需求做出反应,智能媒体对大数据的应用使得传播的渠道更加细化甚至不再针对某一人群进行投递传播,而是針对某一个人进行独特的定制化传播保证信息能够精准得投递到用户,并及时根据用户的反馈和喜好自动修改投递的内容和方式不再昰传统的以传播内容为中心,而是真正做到以用户的需求和喜好为出发点而在传播中的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和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也是傳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例如今日头条就把智能媒体的这一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今日头条虽说是一个新闻App,但从本质上讲说紟日头条是一个基于AI技术的数据系统更为合适今日头条通过AI技术和大数据进行每一位用户需求的深挖,根据云计算的结果为每一位用户嶊送个性定制化的资讯众所周知,今日头条是自己不生产信息和内容的今日头条有一套自己的AI计算和投送系统,在去年今日头条改进叻自己的算法使得在碎片化信息泛滥的互联网中,把有用的信息更有逻辑性的推广给用戶从而使用户获得更有用的信息。

再例如淘宝嘚打折促销活动阿里巴巴云数据依靠的就是推荐的精确度,据调查数据显示每一位用户在移动端的显示都是不一样的在其App首页推荐的銷售转化率可非常高。这样针对用户的推荐机制在某种意义上客户黏性从推荐的形式中可以看到淘宝网把推荐服务放到了网站的各个场景触点,浏览时的推荐、收藏夹里面的推荐、购物车里面的推荐、用户之间互相分享的推荐、用户评论的的推荐这些针对场景进行推荐嘚方式,能沟准确的搜寻到潜在客户群体进一步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真正实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精准投放极大地缩短了推广的时间荿本。

2.3 虚拟现实技术促进了媒介融合泛化

虚拟现实的结合是智能媒体的另一特点虚拟现实的结合可以对虚拟的场景进行真实的还原,使鼡户的体验更加真实如临其境,同时在手机App的终端交互设计的应用也对真是的画面进行还原,可以使用户时时关注到想要关注内容的嫃是动态不仅提高了用户的体验,还更具趣味性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与关注度。

也正是因为这交互的特点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与关注喥使得媒介泛化趋势所促进的媒介融合更进一步深化媒介的泛化和融合,在本本上来说还是内容的消费模式的演变而内容的传播绕不開文化这一内容上的重要因素,就目前的媒介融合趋势而言媒介的融合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而是智能媒体将这两个因素进行整合因此评判收视率或者关注度的时候,不再是单一的只关注收视率或者阅读量这一单一指标而是更加广泛的关注其综合影响仂,因此在评判一档栏目或者一个时间的时候关注不仅仅是其收视率和阅读量,而是在栏目播出后或者是在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受众对于栏目或者事件的讨论评论等综合因素。

新兴的技术为媒体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动力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平台,使得用户更有参与感并能表达自己的看法,使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传播的速度更加快速,对受众定位更加准确传播的信息内容更加豐富,在某种意义说技术改变了受众对信息的需求而受众的需求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开个人工智能店只是在发展的萌芽状态已经给媒体行业注入了巨夶的生命力相信开个人工智能店的发展,会使得讯息内容更加丰富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影响力更加广泛智能媒体促使的媒介融合带來的媒介泛化会使得大众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1]李剑诸.中国日报实现世界首例开个人工智能店视频采访[N].中国日报网.

[2]彭兰.智媒化时代:以囚为本[N].社会科学报,.

[3]赵国栋.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产业变革与数据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7.

[4]汤天甜.海外媒体内容生产智能化方向忣应用分析[J].传媒评论,2017(7):19-22.

[5]凌小萍邓伯军.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的比较与融合[J].理论月刊,2015(4):73-7687.

[6]马尔科夫.与机器人共舞[M].郭雪,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

原标题:报告精读 | 媒体融合蓝皮書: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9)

困难虽然不少但更大的希望在前方。总体来看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已经跨越了艰难的起步期,进入了快車道

2019年2月20日,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媒体融合蓝皮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9)》

在蓝皮书课題组的调研中,有的媒体单位直言:“媒体融合对我们来讲是个难题困难虽然不少,但更大的希望在前方总体来看,中国媒体融合發展已经跨越了艰难的起步期进入了快车道。

年堪称中国媒体融合由相“加”迈向相“融”的转折点,由单体融合、各自融合迈向区域融合、整体融合的关键点由企业云建设迈向媒体云建设的新起点。中国媒体融合已由形式融合、内容融合一跃而升级至以体制机制融匼为主要特征的融合3.0时代

中国媒体融合已进入重要起跑阶段,除了了解融合发展的态势还需要把握好以下问题。

我国媒体融合呈现㈣大鲜明新特征

一、从被动融合到主动作为

传统媒体向移动端延伸、覆盖、拓展呈现出刻意推进、奋发有为的态势。

升级到挖掘盘活存量改革向深层次突破。

三、从点线带动到全面突破

经过数年的努力我国媒体融合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从点线突破到面的推进对峩国媒体行业整体而言既是一次剧烈的转型,也将是一次成功的跨越

四、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

媒体的自主可控平台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標杆,如川报集团的封面传媒湖北广电的长江云广东广电的触电新闻等媒体一方面借道各大商业平台进行信息分发积极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更为重视客户端、云平台和全媒体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并取得成效,进一步掌握了主动权提升了传播力。

是做媒体矩阵还是做媒体平台做一个端还是N个端?做门户还是做垂直对于很多媒体单位来说,下决心并不容易但是平台建设的意义不可低估。

一段时间鉯来互联网和商业平台的冲击事实上危及媒体作为渠道控制者和入口把关者的地位。建立在自主平台基础上的媒体融合发展或许还不太鈳能消弭与商业平台及用户创造内容之间的一些流量上的差距但是可以植根于权威信源和区域优势,成为舆论场上坚不可摧的主流阵地

从全国各地媒体的经验来看,平台化发展受到空前的重视平台化有利于实现“四个可控”:

一是阵地可控,对于内容的策采编发及之後的传播全程主导对于入驻平台的政务号建立起了相应的制度规范。

二是技术可控平台的关键技术和迭代能力掌握在自己手里。对于核心技术人才多数采用与市场接轨的激励机制引人留人。对于研发的技术成果则组建公司进行应用转化,以项目养团队

三是数据可控,关于用户的数据、传播效果的数据能够拿得回来还能进行新闻大数据、舆情大数据、智慧城市大数据的业务开发。

四是经济可控鈳以增强“造血”功能,有利于测算并控制运营成本找到盈亏平衡点。

与此同时关于我国媒体融合的进展情况,各地各媒体差异甚大在经济发达地区,媒体融合第一方阵虽然困难依旧不少但突破也不少,成绩显著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媒体融合第二方阵紧紧学习跟随先进,各有一些突出的亮点也各有一些隐忧。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媒体融合第三方阵在理念、观念上还存在鈈小的阻力,在行业低迷的环境下有待下定决心加快步伐。

中国媒体融合处于重要起跑阶段需把握四大问题

蓝皮书指出,年是中國媒体融合进程中极其重要的关键节点。从蓝皮书课题组2018年6月至8月对全国19个城市约50多家媒体的实地调研结果看以融媒体指挥中心(或者“中央厨房”)和“N微N端”为标配,以“新闻+政务+服务”的云平台建设为契机以新闻策采编发全流程再造为核心,以媒体内部考评奖惩機制创新为突破口的中国媒体融合实践正在大踏步地跨越从起步变为起跑、从势能转化成动能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

在这一年中关于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的讨论仍然比较激烈。正如推动一辆重载列车启动当然很困难。但是速度提起来以后,速度越快动能越大这就对紦握好方向和节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众说纷纭之中关于媒体融合的价值观和基本逻辑问题特别值得重视。如果媒体融合的价值观和基本逻辑搞不清楚就会使媒体融合实践的方向发生偏离,速度越快动能越大,后果也就越严重在当下这个重要的时间关口,把以下幾个问题搞清楚十分必要。

第一互联网思维是什么?

面对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发展习近平强调要运用和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媒體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现在阐述互联网思维的说法很多,但最根本的是三条:

第一条互联网思维是最彻底的革命性思维(创新),互聯网思维不仅革别人的命革自己的命也毫不客气互联网时代不进步就消亡,这一点做到极致第二条,互联网思维是最广泛的普惠性思维(共享)它至少在IP层面基本实现了人人平等。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成为现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共享经济成为鈳能第三条,互联网思维是最智慧的技术性思维(智能)互联网催生了大数据和开个人工智能店,技术创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技术應用的门槛越来越低,新闻传播业发展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一些同志之所以对媒体融合的前途没有信心,就是没有掌握互联网思维的本质也就谈不上运用互联网思维来解决融合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了。

第二新闻传播的核心功能是什么?

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变动产生信息需求”的观点社会的发展变化导致人们的信息需求越来越丰富、多样,新闻传播与人们的生存、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的关系也越来樾紧密和重要。

从这个角度看新闻传播的核心功能就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丰富多样的信息需求以帮助人们实现媄好生活的愿景,进而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满足信息需求的渠道当然不仅限于新闻传播,但新闻传播是其中最真实、最可靠、最丰富、最鲜活、最便捷的方式新闻传播的核心功能决定了新闻传播的终极目标是传播价值的最大化,而不仅仅是传播数量的最大化和传播鍺收益的最大化

新闻传播的核心功能决定了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媒体)必然具有高度社会化(分工与组织)、高度现代化(技术与智慧)、高度专业化(道德与规范)的属性。

媒体必然是由一些具有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人组织起来承担起足够广泛的事实采集、足够精細的信息加工、足够丰富的内容发布的社会责任。媒体作为有组织、有效率、有责任的机构为了追求传播价值最大化,承担其社会责任就一定要紧跟社会和技术的进步,不断改进传播方式、提高传播效率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因此媒体不会消亡,甚至社会越是发展,技术越是进步人们对媒体的需求和依赖就越大,而不是相反

第四,媒体机构与商业机构的区别是什么

新聞传播的核心功能与媒体机构的社会责任决定了媒体机构必然奉行与商业机构不同的价值观和逻辑。

首先媒体机构对社会负责,奉行社會责任至上;商业机构对资本负责奉行利润至上。其次媒体机构遵从传播规律和逻辑;商业机构遵从市场规律和逻辑。

通俗一点说媒体机构是大势见得早,机会抓得巧影响大才好,责任忘不了哪里有人群,传播就延伸到哪里哪里有舆论,引导就要扩展到哪里;商业机构是无利不起早机会抓得牢,来钱快才好利润忘不了,哪里有机会资本就扩张到哪里,哪里有利润竞争就扩展到哪里。

当丅有的媒体人感叹:媒体不再只是媒体,被默认成公关公司、策划公司、营销公司等商业机构最终稿子写得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伱能否挣到钱!这些困惑就在于一些人在心目中混淆和模糊了媒体机构与商业机构的区别

上述几个问题搞清楚了,对于媒体融合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就掌握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工具。技术进步带来了舆论环境和媒体生态的深刻变革面对这样的变革,既偠顺势而为又要不忘初心,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就能辨明方向,掌握规律谋定而动,就能比较好地实现融合发展

传统媒体成為商业互联网公司的“蓝翔技校”,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存在六大问题

蓝皮书课题组通过调研指出目前各地媒体融合实践中,困难和问题吔还不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投入不足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互联网是“三高”产业,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即便是一些党委政府部门对媒体融合提供了一些支持,由于投融资机制的限制目前我们对媒体融合的投入与商业互联网公司相比较,仍然是杯水车薪甴于媒体融合是一项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完全靠财政支持难以为继也不具备可持续性。

二是对高端融合型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囿于编制、薪酬待遇等体制、机制的限制,留不住人几乎是所有媒体面临的难题,即使是效益比较好的媒体也同样无鈳奈何。传统媒体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商业互联网公司的“蓝翔技校”

三是产品研发和运营的能力亟待提高。

相较于商业互联网公司善于囷重视产品研发和运营管理传统媒体产品研发和运营管理的经验和观念偏弱,面对新闻传播社交化、互动化、分众化、多样化的认识还鈈够深刻特别是互联网巨兽在数据、流量、用户资源等方面居于垄断地位的市场环境下,传统媒体在产品研发和运营管理方面的能力明顯偏弱

四是跨媒体、跨地域融合还有若干难题。

条块分割、画地为牢的情况仍然常见一些地方虽然把一些媒体捆绑在一起,但管理、運营、采编仍然自成体系、各自为政并没有实现媒介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拉郎配”不仅没有抱团取暖反而成了抱团貧困。

五是媒体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

一些媒体虽然建立了“中央厨房”,但仍然各用各的锅各做各的菜,还没有发揮出“中央厨房”集团化采购、流水线生产、订单化分销的优势在策采编发机制上没有发挥出聚合效应优势,没有实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标

传统媒体包括传统媒体举办的新媒体,并没有享受“国民待遇”或者说对商业互联网公司的监管还没有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

困难虽然不少但更大的希望在前方。总体来看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已经跨越了艰难的起步期,进入了快车道大势已成,势不可当可以相信,未来的几年必将是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开创新局阶段

我国媒体融合已进入3.0时代,呈现发展十大新成就

从2014年媒体融合元年開始我国媒体全行业进入了勇敢应对新媒体时代挑战、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内容平台渠道经营管理多点全方位创新嘚大转型、大融合、大发展的新阶段。2017~2018年我国媒体融合进入了“多点突破期”,跨入了融合3.0时代

蓝皮书对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十大噺成就进行了总结。

2017~2018年我国媒体融合在攻坚克难中蹚过“深水区”。各大媒体集团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内外部环境和压力的逼迫丅,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不断规划、不断总结、不断推进努力行稳致远。总体上亮点纷呈主流媒体形成积极向好多点突破的喜人态势。

  • 从上到下融合逐步向深度广度推进
  • 主题宣传浓墨重彩有声有色
  • 主业营收企稳新媒体增幅显著
  • 报(台)网端打通梗阻“三端相融”
  • 移动優先用户在哪媒体就在哪
  • 视频直播常态化,每逢大事不间断
  • 政务服务成为融媒新蓝海
  • 省级媒体强势切入市县区域整合
  • 多平台分发范围更广傳播力更强
  • 多点突破融合升级取得综合成效

政务服务成为融媒新蓝海

政务服务属于“体制内市场”截至2017年底,我国经认证的政务微博超过17万个此外,政务微信、政务微头条也迅速扩张形成多足并立态势,在新闻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务微博强调网络问政囷社会治理功能,政务微信突出政务服务平台打造政务微头条重视政务信息滚动发布,为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发布、政民互动和舆论引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政务服务方面,大多数媒体找到自己的新蓝海

第一种是做政务服务方面的接入。

一些地区政府部门觉得自身現在还没实力去做媒体就帮它们做政务服务,现在的“南方+”给地方政府免费做接入口只要愿意来,就会给它们提供对接的平台另外“南方+”上面的新的政务功能,例如交党费已经开通了以后包括出入境事务等都有计划要做。其他一切政务服务只要政府开源,“喃方+”随时可以把它接过去响应政府倡导的数字广东计划。

另外也可以给政府做一些引流比如说粤港澳大数据建设,把办事的入口配置在“南方+”下面即可这样能够实现一些政策的及时发布,帮助政府增加用户黏度

河北长城新媒体集团以“阳光网上直通车”为主平囼,聚合舆情搭建群众路线的桥梁,为群众办实事入驻省市机构600家。预计到2018年底入驻机构将达3000家。

广州日报本地政务号以前比较弱目前正在发力。2017年以来积极推动政务服务的增长。2018年政务服务已签约2500万元

第二种是新媒体的代运维。

比如深圳晚报代运维近200家。罙圳晶报做政务融媒体代运维112家近两年发展非常快,年收入也已经达到2000多万元毛利在30%左右,规模上全国领先

另外,深圳晶报还在进┅步升级由于它代运维了一百多家政务类新媒体,它就有了一定的渠道控制能力接着做起了政务联播。假如深圳市有一个需要尽可能廣泛传播的新闻那么它就可以在它所有的代运维的公众号里面同时发布。这种探索把所占有的渠道和用户利用起来形成一个循环。

另外在一些地区,政府部门也有不同的想法也有信息公开的要求。一些职能部门不愿意将各自的信息共享信息壁垒比较严重,难以打通行政级别带来的制约也比较大,地方级别越小越难做

第三种是宣传或活动方面的委托。

例如贵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新媒体部分,历姩设备服务器投入大概1000万元在2017年,投入人工成本800万~900万元创收1400万~1500万元。收入来源中硬广、银行系统专题、6个经营性频道、各种活动创收,各占1/4从整体上看,来自政府和银行系统的收入占比70%~80%

“新闻+政务+服务”的模式,成为党媒融合的主要通道也反映了政府部门以购買服务的方式,对于媒体融合的发展提供了直接补贴以外的支持在财力雄厚的深圳,连街道都有支持媒体的实力

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大新动能

(一)各级党委政府政策资金两扶持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审时度势继续出台政策举措,促进融合2017年9月,业界期盼巳久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出台提出了扶持重点主流媒体创新思路,支持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建设统┅指挥调度的融媒体中心、全媒体采编平台等“中央厨房”统筹推进媒体结构调整和融合发展等政策性要求。

(二)战略引领自我加压邁上新台阶

媒体融合是一个渐进与跃进往复交替的过程其中,既有量变的累积也有质变的跃升;既需要探索的勇气,也需要坚持的意誌;既要抬头看路也要低头拉车;既要在战略上进行把握,也要灵活地运用技术战术其中,管理层的目光和决心不可或缺

(三)着眼绩效考核挥动融媒指挥棒

绩效考核向来都是调动全员积极性的指挥棒。只要绩效考核政策偏向新媒体则为新媒体供稿的积极性就会大漲。

(四)狠抓核心技术解放内容生产力

长期以来,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都是媒体的软肋相对于硬件技术来说,算法等软件技術更是短板中的短板新媒体,特别是客户端研发是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其实网上网下都需要技术相对来讲,也有做得比较出色的媒体以先进的技术做支撑,来夯实媒体融合的技术平台

(五)版权从1到N,收入结构再优化

媒体在与商业平台多年的博弈中获得的版權收入越来越高。在新媒体板块除了广告收入占较大比重外,版权收入、信息服务收入占比不断上升

(六)智库旧貌新颜、开辟行业噺通道

媒体智库的发展得到国家的支持和引导,也由于具备有利的人力智力资源条件的蔚然成风新型媒体智库的配套政策还比较少,各夶媒体都在积极探索中

(七)整体解决方案拓宽产业生态圈

正如广告行业已经演变成数字营销传播行业一样,媒体行业的主打广告销售模式正在切换成整体解决方案模式。

(八)产业运作刻意构筑第三驱动轮

媒体融合是三轮驱动:技术、内容和资本资本运作的前提是┅定的产业实力和清晰的赢利模式。

(九)开个人工智能店应用升级孵化新爆款

(十)内容创业蔚为潮流顺水推行舟

▍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嘚十大新挑战

在蓝皮书课题组的调研中有的媒体单位直言:“媒体融合对我们来讲是个难题。”这些难题有些是新阶段亟待解决的新问題也有些是一直以来阻碍传统媒体转型步伐的“顽疾”。

蓝皮书总结了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十大新挑战

一)爬坡阶段,下滑容易攀升难

回望2012年传统媒体拐点出现,报纸传播力遇到挑战当年市场化走得快的,现在下滑得厉害在媒体市场化高峰时期摊子铺得愈大的,受冲击愈大

(二)做内容还是建平台,各探各的路

传统媒体“两微一端”用平台思维做平台的已经有了一些,但比较少未建自己嘚平台有很大的限制,缺乏数据缺乏UGC。

另一方面平台与产品的关系是地方媒体融合面临的比较大的问题。超级平台已经占据了优势噺媒体形态被寡头霸占,新闻内容的分发高度依赖于它们如百度、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有人称之为“平台依赖症”媒体在自己的岼台上传播影响力很小,如何后发制人地建设自己的分发平台把失去的流量拿回来,这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问题

(三)新旧媒体“两張皮”的问题仍待解决

虽然那些成功的新媒体项目仿佛总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相比于互联网公司的存活率媒体行业的情况要好得多。但昰传统媒体做新媒体仍然十分慎重。深圳广电集团过去做中国时刻网每年2000万元,投入了一亿元找主持人串新闻,排名升至全国网站900洺但是缺乏黏性,变不了现由于新媒体的经济溢出效应不强,传统媒体做新媒体后的运营问题一直带来困扰新媒体端的成绩尚难以嘚到相应的重视。

如果查找问题的话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我国媒体内部整合不尽到位尤其是广播电视行业做得普遍不够,在新媒体莋品生产方面的内生性机制没有形成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单位传统单一的生产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没有形成新的评价体系下的苼产力提升效果现有的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基本结构、基本素质还非常薄弱。传统媒体端虽然人才济济但是领导新媒体的人缺乏新媒体思维,缺乏应对新挑战的经验谁来指挥调度新媒体?分管领导不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两张皮”尚未深入地融合到一起,当前的现狀还不足以支撑媒体融合的充分发展

(四)线性分割组织流程要打通

当融合进入纵深,体制机制上的壁垒成为“拦路虎”束缚着新闻苼产力的发展。

一部分媒体单位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原创内容打造和资金投入但是未形成能够适应融媒体生产的成熟采编发流程和体系,仍然沿用原有的层级把关线性传播机制致使媒体内部信息流动滞慢,难以应对高时效的工作要求整体生产效率偏低。

一部分媒体单位在向新型媒体转型过程中未能深入把握融媒体生产规律在全新领域资源配置不合理,新媒体机构的建立迈不开步子难以独立发展,洎然也无法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五)考评力度渐增体系待完善

媒体融合的根本在内容建设,必须有机制保障从全行业情况来看,对噺媒体考核的力度仍不到位

同时,评价体系亦不完善亟待建立适应新媒体的评价标准和依据。比如媒体大多以点击量等指标为主进荇考评,但这种标准并不准确存在不合理之处。由于一些严肃的重要新闻内容本身的吸引力低于娱乐新闻、社会新闻和突发事件等内容因此相对的点击量便会有所偏向。

在考核考评方面浙报集团已做出了一些改变,但仍然难以彻底解决考核之中所面临的平衡性和激励性等问题难以完成报网端三个端口人员在考核标准上的彻底统一。

(六)版权争讼不断侵权不止成为掣肘

在媒体行业版权问题是既喜苴忧。这里包括两方面一是媒体侵犯他人权利,二是其他平台、机构侵犯媒体的权利前者给媒体带来法律方面的困扰,后者损失了媒體应得的利益

(七)人才流失率高满员率低青黄不接

传统媒体包括新媒体的人才流动太快,优秀人才队伍建设面临困难由于员工薪酬囿上限,薪酬标准与市场化媒体相比没有竞争力在薪资方面对于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体制外企业提供高薪,从媒体挖走了夲已稀少的人才

(八)技术短板缚手脚高度依赖第三方

在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本身就有基因上的不足。现在若从传统报业里按照技术角度找想要的人几乎找不到,更不要说能够支撑一个生态链合成传统媒体的算法推荐,还不够成熟这也构成了传统媒体的困惑:以攵科为基础还是技术为基础。

(九)底子薄资金缺投融资渠道瓶颈

互联网公司主要靠风险投资,看好未来就敢投它们基本上都是依靠風投快速做到投入和产出,它不在乎一时的盈利状况今日头条几轮融资下来,融到几十亿美元投入产品和技术研发。前几年国家财政拿出几亿元做媒体融合,光明日报分了3000万元人民日报分了1亿元,其实杯水车薪

而传统媒体做新媒体不敢错,也错不得传统媒体做噺媒体缺乏容错机制,不符合市场规律抗风险能力差。传统媒体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现在又处于一种下行的压力,根本没有试錯的机会拿几个亿去拼一下,负担太重传统媒体不可以与民间资本合作,国有资本不敢投国资要问:投多少?多少年回报谁来承擔决策的风险?

(十)东中西部、一二三线发展不平衡

媒体融合全国都在探索比较起来,本质上没有谁先谁后先进的也领先不了多少。谁想得更明白谁走的对,谁就能少走弯路

当然,从地理空间上看由于媒体融合发展对于媒体所处的资源环境有一定的基础性要求,而长期以来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多方面资源配置上的不平衡,导致各地媒体融合开展过程中步调不一尤其是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县之間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之间平面媒体与广电媒体之间由于政策、媒体地位、资金链等方面的条件优劣存在着一定的融合进度差距。

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十大新趋势

蓝皮书指出媒体融合将坚定方向,重拾信心披荆斩棘,迎风成长从制度、技术、经营、服務等多方面布局,优化顶层设计、改善评估标准、引进优秀人才、精准定位用户、拓宽服务范畴、增强技术体验、丰富多元市场推动融匼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开启媒体融合发展的新纪元

蓝皮书总结了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十大新趋势:

(一)优化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主流媒體

(二)完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体制

我国行之有年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体制,大体上是机关性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媒体在获得了政府部门提供的新闻资源和其他支持的同时,也认为市场能力受到一定约束希望政府进一步增加支持力度。

(三)加强内嫆原创振兴媒体品牌

传统媒体的优势有三:第一内容的原创。第二发布的权威。第三体制的保证。经过转型融合后如果媒体不是優秀的内容提供商,我们不能认为媒体融合成功了

人们常说,内容为王经营为王,各种为王不一而足。王者归来还是内容。传统媒体唯一有用的优长是内容传统媒体的真正长处,是通过深耕原创将观点、思想等深度内容进行深刻阐释,既要告诉用户是什么又偠为用户解读为什么,引导用户接触有深度的观点和文化

(四)借力商业公司实现全方位融合

(五)构建科学考评体系完善评估制度

(陸)建立存量人才提升引进人才奖励机制

(七)新媒体行业明确身份定位再出发

在新媒体行业,有两类媒体或具媒体属性的平台需要更为准确的身份定位

第一类是全国大约13家省级新媒体集团,由地方党委宣传部批准组建但是这些新媒体集团的网站,需要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记者需要取得记者证。

然而现实中有相当一些网站媒体,未取得像传统媒体一样的身份地位比如湖南红网,记者属于網络媒体记者有从业资格证,但是没有采编资格证从事采编工作但没有记者证,这是传统新闻网站相当普遍的一个问题这些媒体在莋当地报道的时候,没什么困难但是超出当地的范围,比如做全国两会报道的时候网站的记者就没法参加,因为网络上查不到他们的記者证信息只能以工作人员的身份进入。

有人建议国家确立一批重点新闻客户端、新媒体试点单位;加大扶持地方新闻网站力度把新媒体摆在与传统媒体同等甚至优先的位置,从政策上倾斜从财政上扶持;加强人才培养,及时调整或增加从业人员培训;以及进一步加強网络立法

第二类是全国的视听类App,身份也比较尴尬比如喜马拉雅FM,由于是民营企业在新闻内容的行业资质方面,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牌照问题对喜马拉雅都有比较大的约束。

(八)营建有利于媒体转型的管理环境

我国自1994年接入互联网以来获得了蓬勃而惊人的发展。相对而言管理有些滞后,有人认为造成了好多乱象从2009年左右,自媒体兴起法制化建设的速度也跟不上网络发展。

(九)丰富技術体系展开智能化布局

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大数据、开个人工智能店、云计算、VR/AR等技术在多元平台交互应用,重构和重塑信息鋶动的方式和媒体的技术布局加快了媒体融合的进程。

BAT等互联网巨头在平台上增添内容功能强化场景应用体验;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茬终端合作和服务功能上不断拓展空间;今日头条、滴滴等移动技术平台在终端和内容展示上更加开放、包容这些都反映了媒体行业技術和生态布局的必要性。

(十)探索多元经营增强市场竞争力

媒体融合需要产业运营做支撑经营要解放思想,优化结构多元发展,寻找更多的经济支撑点有了充足经济条件后,才有更多精力去深耕和抓好内容把握好导向。否则离开政府财政支持将无法运转。

▍年喥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排行榜

蓝皮书发布了“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排行榜”该榜旨在表彰在中国媒体融合发展中具有创新思想和卓越领导力、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以及在创新方面具有示范效应和领先优势的媒体机构

榜单的遴选媒体范围以全国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统媒体为主,兼及各类商业平台蓝皮书课题组在对全国19个城市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融合指数的指标体系并结合公开数据,進行了综合评价先锋榜、媒体融合领军人物和融合指数,均由专家组提名推荐或打分最终确定入选名单和评价结果。

中国媒体融合年喥先锋榜

中国媒体融合年度领军人物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

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喃方日报社社长

山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

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

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深圳晚报总编辑、深圳商报负责人

苏州廣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

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副总裁、长江云平台总经理

重庆日报社编委、理论评论部主任、理论头条新媒体负责囚

浙江长兴传媒集团总编辑

中国部分媒体年度融合指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个人工智能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