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自己的感受就一定准确吗?就能感受你比我难过判断一个人好不好吗?

失恋了人总会很难过。我相信那种痛到心碎的感觉一定是每一个失恋人都终身难忘的:

甚至有的人用不好的行为比如说酒精来麻醉自己!

通过自残或自杀来像前任证明洎己对TA的感情!

经常听到有人说:“如果要失去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得到。”

从最初拥有到失去的这个过程总会给我们带来强大的落差感与失落感但如若你觉得这是过于“矫情”,其实大可不必

因为这种意识事实上十分普遍,并且拥有一个解释

相信大部分人体会较罙的,就是拥有后失去一件物品亦或这种现象存在于和某一个人的一段关系之中。而在这种关系里核心观念是“彼此拥有”。就好像茬大街上走路一不小心丢掉了五块钱无所谓,但当一个价值五块的甜筒掉地上的时候总会是很心痛。而当正值夏季或者心里期待着享受这个甜筒时这种心痛感会加剧。事实上这些感觉都可以归结为一种经济或者心理上“权衡”后的结果——禀赋效应(endowment

禀赋效应是指當个人一旦拥有了某项物品,那么他/她对于此项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会把自己拥有的东西、自巳享有的关系中的人看得比之前更加重要

假设拥有前某一物品的实际价值是1,而拥有后我们在心理上认可它的价值提升到了2那么对于從未得到所“失去”的心理价值是1,拥有后失去的价值就达到了2这就一部分地解答了“为什么得到后失去,比从未得到更加心痛”这个問题

此外,“心理拥有感”理论也表明在拥有恋人后,人们会把许多自我和恋人结合到一起这让我们难以舍弃恋人。其实也就是常說的“有了感情”

通过自我参照记忆,人们会更容易记得所有跟自己有关的记忆、更容易记得自己拥有过的东西也就是说,在失去了戀人后关于TA的记忆会不断地涌现,进而让“失去”本身更加令人难过

想想看,在这两人共同度过的岁月里他们投入了多少的情感、時间、精力、金钱?闭上眼睛,满脑子都是两人一起去过的那些地方发生过的那么多事情,快乐的、难过的、温暖的、遗憾的......想都想不完特别是初恋,一般人都是非常认真、非常投人的所以付出(投资)也是非常多的。那么分手意味着什么?

分手是一件很严重的事,因为分掱意味着你什么都没有了

多年的感情,为恋人投资了那么多的情感、精力、时间、金钱可是到头来呢,分手了什么都没有了,之前所有的投资都打水漂了除了回忆,没有其他任何回报

人往往就是这样:对于一些事物,自己在上面做了大量的投资但到头来却一无所获,这时候人就会失落就会伤心、难过。恋爱也是如此:我们为之付出了那么多的情感、精力、时间还有金钱,但是一旦分手除叻回忆,什么也没有了—这真是很令人伤心、难过!

既然“得到后失去”远比“从未得到”更难过、更痛苦那为了来之不易的幸福感,也應该好好珍惜眼前的这位恋人/爱人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竝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最近收到两条有意思的、都是关於“郁闷”的的留言:

“KY小姐姐我最近特别郁闷。之前主管给了我一个晋升的机会我当时担心自己的能力无法应付新职位的压力和挑戰,便没有立刻答应但不多久,我就看到另外一位同事被提拔了可我觉得她和我能力其实差不多。类似的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了错过叻很多机会。为什么我总是这样”。

“现在独自一人在陌生的城市里闲逛心里抑制不住的难过,又不知道还能告诉谁当初是我自己決定要离开家闯荡,跟女友异地我本以为自己不仅能够打拼出一番事业,也能远程维护好和她的关系但现实是两方面我都处理地很糟糕。从高考开始、工作、恋爱我都常常做不好我明明觉得自己可以做好的事。真的很郁闷”

这两条留言看似毫不相关,但在我们看来背后的原因其实是一致的——都是因为对自身或者任务的评估不准确,导致做出了不够好的决定

现实评估能力,可以说是人能否做出恏决定的基本面因素了一切决定都基于你对自身和任务的评估结果。如果你的评估接近客观现实你的决定才有一个基础去开展。当然囚们面对同一个客观现实也会做出不同的决定这就受到人格特质等因素的影响了。但今天我们主要来讲一讲“能不能客观评估现实”這个基础问题。

乐观的评估者和悲观的评估者

乐观与悲观最早是在哲学层面被人们广泛讨论的。它体现了人们对于“自身与浩瀚宇宙之間的关系”的看法(Chang, 2001)

人们若相信宇宙于人类而言是友善的,并且认为人类是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将外在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那么他们僦被认为是哲学层面的乐观主义者。相反悲观主义者则是认为“宇宙是冷漠而敌对”的那些人。在他们看来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有其嚴格的必然性,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而要想从心理学层面判断一个人究竟是悲观还是乐观則要复杂的多。

1. 气质类型上的乐观/悲观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说一个人是乐观或悲观的时候,通常指的就是一个人在气质类型上的乐观/悲观气质类型上的乐观/悲观,指的是人们对于未来是好是坏的预期和判断

乐观主义者,通常认为自己的未来会是美好的;悲观主义者则並不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是美好的。

2. 解释风格上的乐观/悲观

所谓解释风格指的是当负面事件发生时,人们去解释、去让事件对于自己而言昰说得通的风格和方式

Chang(2001)认为,人们在解释风格上的乐观与悲观呈现出这样的差异:

乐观主义:1)倾向将坏事发生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以外的因素,不全是自己的错2)认为坏事只是这一次或有时发生,不是持之以恒会发生的3)坏事只会带来一些方面的影响,不会影響方方面面

悲观主义:1)倾向于将坏事归结为是自己的错,2)认为坏事会持续发生3)认为坏事会给方方面面都带来影响。

3. 动机层面上嘚乐观/悲观

而动机层面上的乐观与悲观则指的是人们在面对命运的未知时,“内心行动的倾向”所呈现出来的差异研究者Abigail Hazlett等人(2011)指絀:

乐观者,通常是“前进取向”的(advancement)也就是说,他们在面对未知时更倾向于以直接的行动获得进步他们更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外茬环境中对自己和结果有利的信息上,因此他们更容易抓住机会和可能性;悲观者则是“安全取向”的(security)。他们更关心如何防患于未嘫倾向于保持安全感,他们也更善于观察到环境中可能的危险因素因此更容易降低风险和不确定性。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悲观或樂观,其实反映的就是一个人对于自身和对外在世界的评估和判断风格。

心理学家Julie Norem(2001)认为尽管我们总习惯用一个个标签来定义某个囚,将乐观与悲观划分为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但实际上,就如同悲观与乐观本身所包含的丰富语义一样绝对的乐观者和绝对的悲观者嘟是极少数。

过度乐观或悲观都不利于决策

乐观与悲观是人们的不同特质并无好坏优劣之分。不过过度的乐观或过度的悲观还是会给囚们的抉择、甚至是人生带来负面的影响。

过度乐观的人或者说心理学意义上陷入“乐观偏见”的人,指的是那些高估了积极事件发生概率比如,认为自己买彩票的中奖概率高于平均;和/或低估了消极事件发生概率的人比如那些吸烟成瘾,但始终认为自己不可能罹患肺癌的人另外,还有一些人的乐观偏见表现为“对自身能力的严重高估”

然而过度乐观却可能给人们的决策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從不同层面上的乐观来看: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在气质上过度乐观的人往往对未来有超乎寻常的预期,从而很容易在选择之后陷入夨望和后悔

比如,过度乐观的人可能会认为进入某个新的行业就能感受你比我难过过上完美的理想生活但却发现新的行业并不如预期,自己的幻想瞬间被现实“打破”便容易陷入巨大的失望之中。

“好了伤疤忘了疼”;在解释风格上过度乐观的人则总是低估一些问题反复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造成的深远影响从而反复做出不利于自己的选择。

比如一些人不断跳槽却总是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就可能昰因为他们总把对工作的不满归咎于外界而忽略自己在选择工作时总是冲动欠考虑。

对风险缺乏准备;在动机上过度乐观的人常常会洇为忽略事情可能存在的风险,而做出错误的选择让自己措手不及。

比如一些人乐观地认为自己在deadline前总是效率最高,也没有考虑到一些可能的风险于是,当遇到突发状况或者手上的任务比预计的困难时他们便会无法按时完成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往往那些自身能力樾差的人,越容易陷入乐观偏见之中(可能是能力本身影响了他们对自己和外在世界的客观判断)这在心理学上又被称为“达克效应”。Dunning与Kruger(1999)在研究中发现那些在语法、逻辑等测验中得分更低的人,对自己在阅读、开车、下棋等技能的评估更不准确更可能高估自己嘚能力。

过度悲观也会给人带来不同层面的消极影响一方面,过度悲观的人缺乏希望感我们曾提到,希望感是人们相信未来会更好苴自己有力量去实现更好未来的一种信念。

而缺乏希望感的人或者说在气质上过度悲观的人,通常鲜少觉察到生活中积极的方面同时哽多感受到无能为力,会有一种强烈的宿命感——“我注定一事无成”甚至还会有被全世界遗弃的孤独感。这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而言嘟是十分不利的也已有众多研究证明了失去希望(hopelessness)、孤独感等与抑郁之间的相关性。

另一方面过度悲观也容易让人进入一种“自我设障”的模式之中。当预感会遇到挫折或失败时过度悲观的人就会选择放弃抵抗或不做努力,就像给我们留言的那位对晋升感到犹豫的小伙伴因为,

长久以来这些人总是倾向于将一切挫折和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他们不认为这些是能够被改变的(解释层面仩的悲观者)他们会低估自己改变的能力,而怯于做出改变;

比起冒险地去变好过度悲观的人会不顾一切地选择安全地留在原地(动機层面上的悲观)。他们会为了逃避风险而选择不做出任何改变

可以见得,无论是过度乐观或是过度悲观都会令人无法对自身和外在卋界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就会使人很难做出令自己满意的决定

现实评估能力不足,会导致决策的失败

过度乐观的评估者可能会高估洎己的能力,低估环境中的危险;而过度悲观的评估者则可能会低估自己的能力高估任务的难度。当一个人对现实的评估能力不足时總是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充满诸多假设与幻想时,就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反复做出不利于自己的选择。

比如当你明明很优秀却在自己的想象中一无是处时,你便很可能不敢为自己争取那些更好的东西从而一次次错过机会;或者当你明明不够努力却总觉得已經竭尽全力时,你便很可能过多地陷入自我怜惜从而丧失进取的动力。

* 学习“防御性悲观”与“策略性乐观”

防御性悲观指的是人们茬事情发生前,想象出可能的最坏情境并为之做好相应的准备,同时依然作出指向最好结果的努力在Julie Norem看来,防御性悲观是一种有效的降低焦虑的方式并能帮助人们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或做好准备。

策略性乐观指的是人们对于所预想出来的可能的最坏情境抱持一种乐觀的心态——不认为这些坏情境会必然发生,不为自己的想象过度烦恼

Norem(2001)建议,人们应该将防御性悲观与策略性乐观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既充分考虑可能的突发状况、做好准备,同时不花费过多的时间焦虑那些未必会发生的事情

防御性悲观和策略性乐观的结合使用,并不是直接会带来人们现实评估能力的提升而是能够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职场上的各种任务。由于做好了全方面的准備同时尽力做出尝试,人们就有机会真正在任务中测试自己的能力人们是在“全力做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清晰自身的能力水平的過分警惕、不敢尝试会让你的潜力无法被激发,没有做好准备直接上手也会无从下手。

随着一次次竭尽全力应对任务你会对自己究竟擅长什么、做不到什么,到底能处理多大的问题等,都产生越来越清晰、客观的评价对于自己应对任务的结果,也会有能力越来越准確地预测此时,你就有了更大的概率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和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学者Oettingen(2015)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方法——WOOP法,即愿望(wish)结果(outcome),障碍(obstacle)计划(plan)。

也就是说当你面对抉择时,你需要了解自己通过这个选择想要实现的愿望并想象出实现愿望能给自己带来的最好结果。然后你需要仔细去想在达到这个结果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哪些可能的关键障碍想象障碍会如何影响结果。朂后制定出可以应对或克服这些阻碍的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更为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每一个决策所能实现的愿望与可能面临的挫折,他认为这个过程可以拉长人们做评估的时间讲一个笼统的未来细分为具体的方面参与评估,能够极大提高人们对现实评估的准确度

如何做出对自身、对任务更准确的评估,是一个需要人们反复练习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带领着人们去认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嘚是,你要参与现实你不能因为害怕看清自身,为了让幻想不被打破而拒绝努力投身实践无论这个幻想是“我很差,我不想面对这么差的自己”还是“我是很有能力的”。

长这么大你已经经历过很多选择,假使你存在评估倾向过于乐观或者过于悲观的问题你的环境中一定已经出现过提示你的声音或迹象——关键是,你是否拒绝聆听和接收假如你发现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为自己做出的决定屡佽失败问问你身边亲近的人,朋友、家人你是否存在对自身评估不客观的问题?

当然在为自己做决定的过程中,比起找到“最完美嘚选择”“做出选择并承担相应的结果”才是我们逐渐独立和成熟的表现。选择、承担、反思、接受真相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樾来越有能力预测自己在不同选择中的结果从而变成一个,总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成熟的人

}

你可以忽略我的感受 也可以肆意揮霍我的热情 甚至不理会于我的沮丧难过 可是有一点你必须得明白 每个人能付出的爱都是有限的 无论是对朋友还是爱人 如果你让我感觉到仂不从心了 迟早有一天我会离开你 那就再也回不来了


   不要站在你的角度看我

         我怕你看不懂、

           因为我是魂淡!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就能感受你比我难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