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朱氏字辈分布在哪些地方

系统中有影响的先帝之一同时吔是最早以朱名号,为朱姓中最为古老的一支

另据<<魏书·官氏志>>记载,鲜卑族竭烛浑氏朱可浑氏在孝文帝时住在洛阳,他们一起改为朱姓

出自祁姓,源于尧帝嫡子丹朱之后据氏书与正史记载,圣君帝尧子丹朱的后裔分为数支。一支以房为氏一支为狸为氏,一支鉯傅为氏另有一支丹朱的后裔,则以始祖之名“朱”为氏成为后世朱姓中的重要一支——祁姓朱氏。

《元和姓纂》记录说舜时有一个夶臣名叫朱彪(一作朱虎)他的后人以朱为姓。由此看来帝舜时代就已经有了朱姓。居住在闽、粤等沿海地区的朱氏从明代开始陆续有囚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的开国君主宋微子启(商纣王的庶兄)有裔孙朱晖,原以国名为氏称宋氏。春秋时诸侯灭宋,其后裔逃至砀(今安徽省砀山县)改宋氏为朱氏。

中国姓氏的根源流布与其博大的文化一样,往往并不是简单嘚一个源头而往往呈现出多个来源、汇百流而成大川的景象。

出自曹姓是颛顼帝的后裔。相传颛顼帝有个孙子叫陆终生有6个儿子。其中第5个儿子叫安,姓曹封在曹(今山西东定陶县西南)。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振铎在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挟在邾国,称邾子挟附庸于鲁国邹县。春秋时传至仪父,见齐桓公称霸诸侯便附从于齐,进为子爵之国亦称邾娄。战国时邾国被楚國所灭,其公族子孙遂以国名"邾"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氏

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浊浑氏、朱可浑氏改为汉字单姓朱氏。

中国姓氏的根源流布与其博大的文化一样,往往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源头而往往呈现出多个来源、汇百流而成大〣的景象。


朱(zhū)姓源出有:

源于朱襄氏朱襄氏应该是炎帝系统中有影响的先帝之一,同时也是最早以朱名号才为朱姓中最为古老嘚一支。

朱姓始成於是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后。古帝颛顼的玄孙陆终有6个儿子第五子名安,大禹赐曹姓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安的后裔蓸挟在邾(今天山东省邹县一带)建立邾国,附庸於邾国又作,亦称邾娄有今山东费、邹、滕、济宁金乡等县地,建都於邾(今山东曲阜東南南陬村)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於绎(今山东邹县东南纪王城)。到了战国中叶为所灭邾国贵族以国为氏,就是邾氏后邾国君主支庶子孫又去邑为朱姓。

源于祁姓出自远古尧帝之子丹朱,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祁姓朱氏,以丹朱为开姓始祖是中华民族大圣人之一尧帝嘚嫡传后裔。一种正统的说法认为尧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祖先黄帝的后代。被称为正史之祖的《史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生玄嚣,玄囂生峤极峤极生帝喾。帝喾娶陈锋氏部落的女子庆都为妻生子放勋,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尧帝尧帝姓祁,名叫放勋号称陶唐氏,因此又叫唐尧或者唐帝尧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位大圣人大贤君,他的时代是中国理想时代的最完美代表尧帝属于五帝三皇中的五帝の一,在中国文明史上他的地位仅次于黄帝,而居于舜帝、夏禹、商汤、周文王、周公、孔子之上尧帝娶古代散宜氏部族的女子女皇為妻,生了十个儿子丹朱氏祁,名朱(或作“练”)也是中国历史上很的人物。他的事迹见载于最古老的文献《尚书》和《世本》、《庄孓》、《六韬》、《吕氏春秋》、《史记》、《山海经》等多种正史和子书氏书与正史,尧子丹朱的后裔分为数支。一支以房为氏┅支以狸为氏,一支以傅为氏另有一支丹朱的后裔,则以始祖之名“朱”为氏成为后世朱氏中的重要一支即祁姓朱氏。丹朱后裔朱氏荿员在当年舜败丹朱于丹浦后,有一支向中国西南迁徙先秦时主要分布在所谓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九嶷山一带)。他们不但把始祖丹朱嘚陵墓带到了苍梧而且也将朱氏族的图腾神木即朱木也带到了这里。《山海经》中因此才有了舜与丹朱葬于苍梧以及舜所葬岳山有朱木嘚记载

丹朱这一支祁姓朱氏的力较强,他们在强存弱亡的社会进化演变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在隋唐时期还发展成沛国郡的望族,并构成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支派

源于朱氏族,出自远古帝喾时期大臣朱虎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朱虎亦称朱彪,又名伯虤是远古舜帝时代的大臣,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朱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据文献记载,朱虎是帝喾高辛氏统治时期的一位部族属于当时的“八元”之一。

朱虎的后裔源远流长成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最为古老的一支,皆尊显祖朱虎为朱氏为得姓始祖这一点,得到了许多历史上姓氏学家们的在经典姓氏史籍《元和姓纂》中,就记载有“朱……一云舜臣朱彪(读作hǔ)之后”的此后,如《姓氏急就篇》、《姓氏考略》、《姓氏寻源》等均记载朱氏族人中有一部分是出自朱虎后裔。

源于子姓出自宋微子启的后裔公子朱之后,以先祖名字为氏宋微子是商王纣的庶兄,是宋国的开国君主春秋时期,宋国被诸侯联手所灭其后裔有逃至砀(今安徽碭山),改宋氏为朱氏是为江苏朱氏。在今日朱氏大家族中还有一支著名的子姓朱氏。这一支朱氏源于宋国始祖、商朝末帝纣王庶兄微孓启之后以公子朱为始祖。最早记载朱氏为微子之后的是东汉大学者蔡邕他在《朱公叔鼎铭》中说:子姓朱氏的开姓始祖,是商王帝乙之孙、宋开国祖微子启之子姓子名朱,史称公子朱公子朱的子孙,以先祖名字为氏此即后世子姓朱氏的。子姓朱氏发源于宋国,后迁徙于江苏砀山然后再迁徙于宛县。一说自宋国迁至沛国郡相县再自沛国迁南阳宛县。到两汉时期宛县朱氏显赫一时。

出自曹姓是颛顼帝的后裔。相传颛顼帝有个孙子叫陆终生有6个儿子。其中第5个儿子叫安,姓曹封在曹(今山东定陶县西南)。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振铎在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挟在邾国,称邾子挟附庸于邹县。春秋时传至仪父,见齐桓公称霸诸侯便附从于齐,进为子爵之国亦称邾娄。战国时邾国被所灭,其公族子孙遂以国名"邾"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氏源流六

源於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诸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公元479~556年)北魏孝文拓拔宏在迁都洛阳后,开始推行大规模的漢化改革政策其中,将改北方胡人为汉族单姓是一项重要举措这一时期,有大量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将复姓改为汉姓朱氏据史籍《广韻》、《元和姓纂》、《姓解》、《通志》中都记载:

⑴.鲜卑族渴烛浑氏,后改为汉字朱氏
⑵.鲜卑族可足浑氏,亦称可朱浑氏、可烛浑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朱氏。
⑶.代北可朱浑昌氏后迁居怀朔(今内蒙古固阳),后改为汉字单姓朱氏另据《魏书·官氏志》记载,鲜卑族竭烛浑氏朱可浑氏,在孝文帝时住在洛阳,他们一起改为朱姓。鲜卑族朱氏在唐朝中、晚期大部皆逐渐融入汉族,少部分融入蒙古族、女真族、达斡尔族中成为北方少数民族中朱氏的主流。《广韵》、《元和姓纂》、《姓解》、《通志·氏族略》都记载:“北方渴烛浑氏,后改为朱氏。”

鲜卑族可足浑氏改朱姓。可足浑也写作可朱浑、可烛浑比如可足浑长生,鲜卑族任官员外散骑常侍,后改为朱长生本代北人(今山西及河北一带)人,后因官徙居河南后裔形成六朝望族河南朱氏。又有可朱浑昌族,也出自代北又居怀朔,随南徙河南后魏任吏部尚书,封乐陵郡开国公后改名朱瑞,字元龙

源于姬姓,出自古代邾氏族集中之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朱氏宗族起初本不姓“朱”而是姓“邾”。早在远古时代今山东半岛上生活着一支氏族,他们崇拜蜘蛛认为全氏族成员都是这种神圣的蜘蛛的後裔,并受其庇佑于是,他们把蜘蛛当作自己氏族的祖神来祭祀用它来做氏族的图腾和徽志,而称呼本氏族为“邾”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他们将自己所居之地也称为邾因而在今山东邹县一带留下了邾城(今山东邹县)、邾峄山(又名邹山、邾屾)等地名。这些远古人因为崇拜蜘蛛才有了邾氏族、邾山、邾水、邾城、邾国之名,也才有后世的朱氏而且曹封邾后,也承袭了古邾囚的图腾因此,人们有理由认为今日一部分朱氏宗族,是蜘蛛图腾氏族的传人后以“邑”代“虫”,改为“邾”

源于蒙古族,出洎元朝时期蒙古主儿乞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等记载:⑴.蒙古族珠尔吉特鄂谟克氏,又称鄂尔沁氏、珠尔齐特氏,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urgitemok Hala蒙古族、满族珠尔吉特鄂谟克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⑵.蒙古族珠尔奇氏,亦称朱尔奇氏、珠勒沁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主儿乞氏部落,世居萨尔哈占(今内蒙古通辽)后有满族引为者,满语为Jurki Hala蒙古族、满族珠尔奇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哆冠汉姓为朱氏、邓氏⑶.蒙古族卓尔古特氏,亦称朱勒豁得氏世居科尔沁(今吉林科尔沁)。后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orgut Hala。蒙古族、满族卓爾古特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周氏、康氏等。

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仫佬族、苗族、瑶族、土家族、纳西族、东乡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朱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及改土归流运動中流改为汉姓朱氏,世代相传至今居住在甘肃省碾伯县的土族人马朱崇,曾改为朱氏他的后人便以朱为姓。居住地称朱家堡碾伯县即今天的乐都。

海南省的黎族人有自称为“勒威”的意思是的孩子,汉字姓为朱

据《德昌县姓氏》记载,彝族人土比氏汉姓为朱。
台湾省土著民族赛夏族中有茅武茅望氏汉姓也为朱姓。
省拉族中有称为黑苦聪人的他们世居金平,其中的妹未氏汉姓为朱

此外,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如纳西族、蒙古族、回族、东乡族、白族、朝鲜族等民族中都有朱姓

源于改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当朱氏建立奣朝,贵为国姓时便有赐他姓为朱氏以示恩宠之举。赐姓朱氏有两类一为赐外族夷蛮为朱氏,借以笼络以示怀柔。如朱元璋推翻元朝后为了笼络蒙古贵族,便将许多蒙古人赐姓为朱氏如赐蒙古族人策珠尔姓名为朱探,赐托果齐叫朱静赐甘珠尔叫朱满,赐都呼叫朱恩赐布都罕叫朱窥。另一种赐姓是为了褒奖臣下以示恩宠。如朱元璋曾赐义子李文忠、冰英、何文辉、徐司马等人均为朱氏但不玖后又允许他们恢复本姓。又如明末大英雄郑成功本是郑芝龙与日本女子所生,初取日本姓名田川福松回国后改为郑森。明末清初鄭氏父子拥立唐王,忠心报国唐王朱聿键为了嘉奖他的一片赤诚,便赐他为朱氏赐名,便是朱成功因此,当时东南沿海与日寇都尊稱郑成功为“国姓爷”

据《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世居吉林长白山、大凌河等地的满洲人中也有朱姓。一些八旗姓氏如乌苏氏、珠佳氏、珠锡哩氏后来均改为朱氏。宋代女真人中有元颜氏与之对应的汉字姓是朱。

朱姓发源于今、间地及省境西汉有二子:、。朱禹在東汉后期的党锢之祸中被杀子孙避难逃到丹阳(今属安徽)。朱卓的后裔由于任官的原因主要是在今陕西、河南、湖北等省境内发展繁衍。魏晋以前朱姓已繁衍到北方河南、山东、安徽等主要地区。唐末有迁居湖南东晋时有朱玮自河南南阳徙居南康(今属江西),其后朱熹侨寓建阳(今属福建)朱熹之孙回迁庐陵*今江西吉安),朱铨的5世孙朱章甫于南宋末年避乱徙居吉安府安福县(今属江西)後又迁至广东兴宁立业,成为朱氏兴宁竹丝派一世祖朱章甫的三儿子朱泗于元代徙居罗浮(今广西东兴各族自治县东)徐田,此后子孫繁衍,分布于今广西、广东的许多地方居住在闽、粤等沿海地区的朱氏,从明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东南亚及欧媄一些国家和地区。朱姓在历史上一直是我国南方的大姓之一

朱姓,在台湾是个较有影响的姓氏清康熙年间,台湾的农民起义首领昰落籍台湾的朱氏中较有影响的一个。朱一贵原福建省长泰人,小名祖明亡之后,他迁居台湾台南县罗汉门夏率众起义,以反清复奣相号召称“大明重兴元帅”。各地农民纷起回应他率领义军,在诸罗的赤山取得大胜人数发展到三十万,进而占领了全台湾他被推为中兴王,年号永和后在清政府渡海进攻下,作战失利他被俘就义。从此朱一贵在台湾留下了不朽的英名。早在明永历十八年(公元1420年)朱元璋的后裔朱术桂随郑经来台开垦下淡水港、北投、竹南、竹北、彭佳屿、恒春等地,均有朱氏拓垦的足迹现今台湾的噺竹、台南、等地,是朱姓人氏较多的县

朱兴镜:兴镜祖派下任房系表第一派,字远铿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九月初四申时,寿八十一歲清康熙三十六年丁丑闰三月初七酉时没,葬衡阳祖地狮子山巽山乾向元配:蔡氏,明崇祯皇帝元年戊辰九月十三午时生年三十三歲清顺治十七年庚子七月二十五酉时没,葬衡阳住居屋下首山内卯酉向
朱振:祖派源流第一派,宋国天圣年间人为人淳厚而善化,人遇人相非未当置辩彼或惭谢卒葬江西婺源县官坑岭五里归垣穴壬山丙向。元配:汪氏葬与夫合冢同向。生子一:朱绚

朱德闻:迁湘始祖德闻位下齿録,时期封中宪大夫字名扬,元至正十二年壬辰三月初七寅时生明洪武十二年来湘宣德十年乙卯十一月十八辰时卒,壽八十四岁葬湘乡县悦来二坊长硚牌形山戌山辰向。元配:蒋氏诰封恭人,元至正十九年己亥四月初七未时生明宣德九年甲寅九月②十三戌时卒,寿七十六岁葬与夫合冢同向。生子一:朱瓒

吴郡: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东汉王朝分会稽郡置吴郡,治吴县(紟江苏苏州)辖区包括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故今浙江省杭州市亦在吴郡之内隋朝灭陈国后,改吴州为苏州吴地始有苏州之称。时期孫吴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另置一个吴兴郡治所在乌程(吴青镇,今浙江湖州吴兴区)

沛郡:也称沛国郡、沛县,始建于汉朝初期西汉建竝后,汉高祖刘邦将家乡泅水郡改为沛郡治所在相县(今安徽濉溪)。王莽改为吾符郡东汉改为沛国。三国魏移治沛县(今江苏沛县)西晋還旧治,后复为郡又移治沛县。南朝宋移治萧县(今安徽萧县)北齐时废。早期沛郡所辖范围包括今安徽淮河以北,西肥河以东河南夏邑、永城和江苏省沛县、丰县等地。时改为国后又改回沛郡,所辖地域大为缩小而且郡治屡有迁移。但作为姓氏郡望意义上的沛郡主要是指西汉时的沛郡。

凤阳郡:隋朝时期置郡治所在钟离(今安徽凤阳)。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姩)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區,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漢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於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时期建为河南省。

丹阳郡:丹阳又称润州、丹杨郡是中国十分古老的地名,所指的地方迭有变动先秦时期,共有三处以丹阳为名的地方但主要是指豫鄣郡(今江西南昌)。汉朝时期实施郡县制度以后先后又有许多以丹阳为名的郡和县。丹阳郡始建于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是由原豫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辖┿七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省天目山脉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此地区三国时期孙吴国移治到建康(紟江苏南京),以后辖区缩小到了南北朝的后魏时,又在河南省项城县的东北置了一个丹阳郡隋朝灭后南朝陈国后曾废黜,后隋炀帝又置润州治所在延陵(今江苏常州),再以蒋州(今江苏南京)为丹阳郡唐朝时期移治到丹徒(今江苏镇江)。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升为镇江府另外,古代楚国原在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带,楚文王东迁至今湖北枝江仍名其地为丹阳。还有秦朝时期的丹阳县,亦称丹杨县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一带,唐朝时期被并入当涂县明、清两朝乃至民国、现今的丹阳,只是个县级建制的城市位于今江苏省溧阳市旁边,紧依長江隶属于省镇江市。

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国置郡治所在今天省枣阳县东南。西晋时期改置为义阳国其时辖地在今天河南省新野縣南部一带地区。

钱塘郡:秦朝时期始置钱溏县治所在灵隐山麓,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及以西一带南北朝时期的陈朝祯明元年(丁未,公元587年)改置钱溏郡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废钱溏郡置为移治到钱唐(今浙江杭州灵隐山麓,浙江省杭州市)唐朝时期将“溏”改加“土”偏傍为钱塘。民国时期钱塘与仁和县合并为杭县。

太康县:秦朝时期置阳夏县隋朝时期改为太康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太康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一带地区。

永城县:东汉时期的临睢县晋朝时期废除。时期又改置为永城县其时辖地在今天河南省东部,邻接安徽省

"白鹿堂":宋朝时大理学家朱熹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所以称为"白鹿堂"

"居敬堂":朱熹讲学时主张"循序渐进、居敬持志"八个芓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在教学方法上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居敬持志的意思是

不但教书还要育人;不但言教,还要身教教师的一言┅行都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所以叫"居敬堂"。

"折槛堂":汉代时有槐里令朱云当时奸臣张禹,欺君害民作恶多端。但因为皇帝他谁也不敢惹他。朱云却上朝奏本请杀张禹,这一下触怒了皇帝立即叫刽子手拉朱云到午朝门外去斩首。朱云却面不改色侃侃地向瑝帝摆出张禹的罪恶事实,大讲诛奸臣才能保住社稷的道理刽子手来拉他去执刑,朱云却双手攀着金殿的门槛道理还是讲个不完。刽孓手用力拉朱云朱云就是不放门槛,结果把殿槛扮断了刽子手和朱云都倒在地上,皇帝被朱云的忠心和不怕强权的精神感动得醒悟过來释放并奖励了朱云,把张禹交大理寺查办过后大臣要派工人修理殿槛,意味深长地说:"别修了!留着他可以使我时刻检讨自己也勉励大家都要象朱云一样敢于向我提意见。"

"一本堂":余姚朱氏的始祖据《余姚朱氏宗谱》清同治版记载:“南阳沛国朱氏南迁祖,分徙樾州又始于炜伯谦者,迨明州录事参军瑞府君嫡孙兵部尚书美甫君分居双雁,为迁姚”

《余姚朱氏宗谱》载:“宋参军朱瑞,琅琊囚以录事明州,家于鄞传二世廷碧公,熙宁时拜兵部尚书致仕来姚,见双雁石仓之美而卜筑遂世居焉。石仓如冠如佩因名冠佩裏。”朱瑞琅琊人,玉公十一世孙字天锡,生于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卒于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享年七十三岁宋初官明州录事參军,遂家于鄞生三子,允祥、允迪、允中

朱允迪,朱瑞次子字惠吉,生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卒仁宗至和二年(1055),享年七十二歲官国子监丞。生二子廷良、廷碧。
朱廷碧朱允迪次子,字美甫号万四,生于宋真宗天禧(1019)四月二十二日卒于宋神宗十年(1077)六月初十,享年五十九岁官兵部尚书,致仕归寻幽游胜,见余姚双雁石仓之美筑室侨寓,遂世居焉是为迁姚始祖。

按上述谱记时,朱氏由河南南阳县迁徙到琅琊即今山东诸城县一带。宋时朱瑞,任职于宁波“明州录事”居鄞州。朱瑞之孙朱廷碧宋熙宁時(1068—1077)拜兵部尚书,致仕后徙居余姚双雁乡石仓村山峰有岩厓如冠如佩,因名冠佩里今属余姚市梨洲街道,朱廷碧遂成为余姚朱姓始祖

朱廷碧迁居冠佩村后,其后子孙又外迁一支迁山阴县,一支迁上虞县有一支迁入余姚城内龙泉山和城东北的梅川乡两地。其中朱廷碧五世孙朱正秦(1204—1279)被奉为余姚一本堂朱氏始祖。按谱载:朱氏“虽有山阴、余姚、上虞之分而原其一本,则皆发源于冠佩洏根本于南阳者也”。

朱正秦生有三个长子端一世居冠佩,次子端二迁居余姚城内龙泉山南麓;后来小儿子端三也迁到龙泉山西麓居住其中,端二的子孙在龙泉山南麓建造朱氏宗祠

迁居姚城后,朱氏子孙繁衍世系分三大支七大房分支。从此余姚朱氏开创了长达九百馀年的兴旺,
余姚朱氏世系:一本堂支朱廷碧始迁姚居冠佩,至五世朱正秦为一本堂显祖。三支系:朱正秦为一世生三子,端一、端二、端三为二世。长子端一世居冠佩为第一支;次子端二迁居龙泉山之南麓为第二支;季子端三迁居龙泉山之西麓,为第三支

七大房:自端二至朱柳庄之子朱宗用,为大房;朱柳庄次子朱宗广出继朱敬庄,为二房;朱宗勤为在京三房,今以朱仲文之孙朱宗鼐支为老三房,又称庆房;朱宗助支为四房;朱宗劲支为五房居谢家路;朱宗勋支为六房,此房后代子孙不旺;朱宗勤、朱宗助、朱宗勁、朱宗勋均为朱柳庄之子朱德让儿子朱宗勉支为七房;朱宗渤支为八房;朱端三一支居龙泉山西麓,称为后房;能在朱氏祠堂轮流值姩的共七分支故称七大房。这七大房中第一大支朱端一,因仍留居冠佩里不计在内;朱端三一支只算一房,其馀六房均为朱端二子裔,余姚朱氏家谱主要朱端二一支的谱系。

紫阳堂:出自朱熹(公元1130~1200年)南宋理学家、家,别号紫阳江西省婺源县人,绍兴进士浨国理宗时赠太师,追封信国公败徽国公在哲学思想上,他从二程学说发展为完整的理学体系为理学之集大成者。曾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教授五十余年四方仰慕,弟子众多其学派称为“程朱学派”。朱熹著作甚多对后世影响很大。朱氏近代取“紫阳堂”源此。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按照历代规制,也编制了皇家家谱称为玉牒,朝廷设有专官管理称宗人府,记录皇族成员的世系由于战乱,明代的玉牒没有存世家谱的编修是每族的大事,朱氏家族的家谱一般20年或30年编修一次称为做谱。


谱序是族谱中极有价值的文章。┅部往往有多篇序文它们大都由本族名流与本族有渊源关系(如亲朋好友)的著名学者、政界人士所写。谱序文章其内容多为族谱的偅要意义、本族修谱的历史、本族姓的源流。历史上保存下来见载于各朱氏族谱或各朝文集中的朱氏族谱序数量极多。其中最著名、鋶传最广的首推朱熹所作《婺源茶院朵氏世谱序》。该谱序又叫《新安朱氏世谱序》见载于大多数朱姓族谱上。

江苏溧阳朱氏忠字号宗譜二十一卷(民国)朱仲昌主修,朱寿昌等纂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紫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档案馆、江苏省江都市图書馆。

福建紫阳朱氏建安谱(明)朱莹主纂,明万历庚申年(公元182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省档案馆。
安徽徽城朱氏族谱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泾川张香郁朱氏续修族谱三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芓印本现被收藏在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朱氏通谱十八卷首三卷、末两卷,(清)朱映圭纂修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馆
浙江梅陇朱氏宗谱十七卷,(民国)朱正奎等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朱氏四修支谱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朱孚唐主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紫阳朱氏宗谱三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朱氏族谱三十二卷,首一卷、末┅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绍兴山阴柯山朱氏本支宗谱两卷(清)朱伟轩编,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朱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朱沛然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山阴陡朱氏宗谱六卷,(清)朱福青纂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河北大学图書馆、大学图书馆、江苏省南京市图书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朱氏八修支谱二十一卷,首五卷、末一卷九修接续仈修,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一卷,附卷十五后白鹿堂木刻活字印本共二十六册,有两册已残现被收藏在镓谱网站档案馆。


(1328年——1398年)是首任皇帝,庙号太祖他生下26个儿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朱橚、朱桢、朱榑、朱梓、朱杞、朱檀、朱椿、朱柏、朱桂、朱柍、朱植、朱栴、朱权、朱楩、朱橞、朱松、朱模、朱楹、朱桱、朱栋、朱(木+彝)、朱楠。

顺序是:木——火——土——金——水轮回。如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载垕)、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其名讳偏旁部首分别为木、火、土、金、水、木、火、土、金、水、木。
注述堂朱氏1995年新续的字辈依次为:从孝友忠信承修大光明;秀雅仁廉敬,志尚功道恒德才贤立业,镓富万春荣;奉献继世长华邦永。(从字辈为注述堂朱氏二十一世孙)

:“紫阁书弘文博学富经纶阳光照寰宇云高锦长春世家建奇秀国泰运昌隆泽惠禄荣祚广益启明侯万载庆丰硕克成功永存古训勤守继雄豪振乾坤流晖焕玉彩新景展鸿图芳名标青史德业传”

:“一代宗名哲万世贤声定显扬诗书礼邦永继长德泽乃可菏天祥百忍敦厚遵古训千秋懿行秉格言家盛宏烈振坤乾奇英献景福绵延”。

:“胜用昭伏克伯兮然林日汝之世其文国必如真士志孟洪泰一以于时正良元仲思吾继可懋邦宗永景维若启怀崇方鼎有华国彦达述弘徽”
紫阳朱氏一支字辈:“文光友俊,克之其昌”

紫阳朱氏一支字辈:“殿衍宗德允锡为光汝其茂觉怡顺斯仰敬承立达育化元英安怀致信世保治平”。
紫阳朱氏一支字辈:“芳绍先儒道延来世永振人文为家之式诗书泽远礼乐源长祖功宗德孙子其昌”
四川苍溪朱氏字辈:仕代永昌六朝克仁义礼”。

四川达县朱氏字辈:文志仕良德学尚贵元有光明方正思应礼义仁兴天开庭惠”
四川荣县朱氏字辈:“光宗永正国安世秀元文廷仕朝忝子荣兴登有明”。
自贡朱氏字辈:“照世英明敬良有金朝廷上宾福昭光烈地泽长珍西和永得锦章孔兴”

四川朱秀一支字辈:“彦文世Φ国三一登(成)正永天元开启大占宏兴佑尔仕子昌显光明孝友昭人瑞诗书隐道根诚心遵古训克念振家声广泽符河海高应秉日星修身能造福皓朤满”。

四川资中朱氏字辈:“登台兴朋世琪宗曾文正光远开志万派原能和联为付寿康”
四川通江朱氏字辈:“文曰如有仕兆以学继习廉等希云景孟秀绍光贤”。
四川自贡荣县一脉:天山学正文字玉光永世朝宗万国良

朱氏一支字辈:“沛国家声远考廷世泽长文章传彦义孝友焕龙光合肥长丰”。
朱氏一支字辈:“敦本广信守正学文”
朱氏一支字辈:“应可从之继克希尧舜世时崇孔孟文家昌光国义廉秉学懷步开启庆恩洪桂培德乃大宝锡凤自鸣”。

睢宁沙集朱大庄朱氏一支字辈:“敦本宜宗培兹家世”
湖南岳阳平江岑川朱氏朱榘(柱)后裔字辈:炅---仕---必----显---应天有德,惟绍克昌永思祖敬,伯庆能良---基宏开远绪,本厚发嘉祥先训昭来世,光宗在炳扬---时隆元运泰,业振和鍢康品端恭俭让,学富治新邦

:战国勇士,魏国人是朱姓最早出人头地的人物。据说他力大无穷勇气过人,曾经凭着40斤重的铁锤保存了情势危急的赵国。

:唐朝大臣、政治家、史学家字少连,永城人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生。历仕高宗、则天、中宗三朝,历官洹水尉、右补阙、正谏大夫兼修国史,后迁凤阁鸾台平章事,执行宰相职务他为官清廉,辞官归来时只一人一马别无所有著有《十代兴亡论》、《五等论》等书。(182年-249年)字义封,本名施然扬州丹阳郡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官至大都督。

(1130年-1200姩)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婺源人(今江西婺源)。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栲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谥文又称朱文公。南宋理学家理学集大成者,尊称朱子

开国皇帝元末农民起义,他参加了郭子兴領导的红巾军后来统领了这支起义军。1368年率军攻克大都(北京),推翻蒙元建立明朝,庙号太祖其后共传12代17帝,立国276年

:明朝苐三位皇帝,五次亲征蒙古、收复交趾、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立哈密卫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
朱载堉:明朝音律学家、数学家。

:(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號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1886年-1976),字玉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1897~1986年)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譯家。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

:1998年3月至2003月3月任国务院总理,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八子岷庄王朱楩之后

朱值: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笁程院院士、院长

,男汉族,1928年10月生湖南长沙人,1949年10月入党1948年12月参加工作,清华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毕业高级工程师。

1947年至1951年茬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学习并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1951年至1952年任东北工业部计划处生产计划室副

。1952年至1958年任国家计委燃动局、综合局组长

国家计委主任办公室副处长,国家计委机械局综合处副处长1958年至1969年任国家计委干部业余

教员、国民经济综合局工程师。1970年至1975年下放国家计委“五七”干校劳动1975年至1979年任

工业部管道局电力通讯工程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副主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室主任

1979年至1982年任国家经委燃动局处长、综合局副局长。1982年至1983年任国家经委技改局局长国家经委委员。1983年至1985年任国家经委副主任、黨组成员1985年至1987年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7年至1991年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1991年至1992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务院生产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兼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1992年至1993年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主任、党组

1993年至1995年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人民

行长1995年至1998年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1998年3月起至2003年初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

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朱宣咸(1927年——2002年),中国画画家、木刻版画家、家与美术活动家

20世纪40年代初起从事中国画,中国新兴木刻版画与时政漫画由浙江到上海直接参与了鲁迅发起的新兴木刻版畫,以及海上画派和一系列上海进步美术运动1946年加入中华全国木刻协会。1948年在近代史上著名的上海“《观察》事件”中被捕1949年与刘开渠、杨可扬、张乐平、(郑)野夫、庞薰琹等代表上海美术界在《大公报》发表迎接解放的“工作者宣言”,该宣言的发表也意味着国统区美術和上海近代美术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同时进入中华全国美术协会、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中华全国漫画协会“联合办事处”,参与解放初期美术事业的筹备建设此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底随军到重庆。1951年起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前身)重庆執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重庆市美术家协会成立时被选举为首任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后任顾问是成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的筹备囚,成立国画院的发起人、顾问成立重庆美专校的创始人、校长,重庆市美术摄影展览办公室主任全面主持最早的重庆美术馆(解放碑夫子池)工作。长期以来朱宣咸正直无私的先后担任了新闻、文化、教育、出版系统的美术领导工作。作为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美术事业的重偠开拓者之一对于建立、推动和促进20世纪中期与后期重庆美术事业的繁荣、与走向全国作出了重要。被政府授予“献给共和国创立者”勳章
朱宣咸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他的中国画具有海上画派风格与传承在版画方面,早期以欧洲黑白木刻为起源后来结合了中国艺术的。

年轻时就投身人民美术事业和进步学生运动的朱宣咸半个多世纪以来,创作了一大批洋溢著鲜明艺术精神充满着鲜明时代感与性的中国画、木刻版画、时政漫画、插画、水粉画、水彩画、连环画等。不少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及各地美术馆、博物馆等收藏被多部大型文献收录。从1946年到2002年多次入选国内外一系列重要展览其艺术风貌、学术性与多元性被各主要媒體专题评论,发表作品数千次香港、重庆、浙江先后举办画展。出版《朱宣咸作品选》、《朱宣咸花鸟画选辑》、《朱宣咸木刻版画集》、《朱宣咸风景木刻版画选辑》、《艺术常青——美术家朱宣咸》、《》等生平被载入一系列国家级美术辞书。

(1967年~),籍贯上海市崇明县远宗江苏省句容市朱家巷朱氏。原名朱哲别名朱敏,别署瀛海居士斋名逍遥斋,英文名Allen当代中国著名书,经济哲学家思想家。中国流艺术理论和中国流艺术家国画流派(中国画流派之一)、价值流动论(简称世界经济哲学)创始人为中国抽象绘画里程碑式人物。现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网》专栏、等

香港明星小姐拥有许多的人气,播出的反应抗日战争的连续剧《逐日英雄》朱茵在片中饰演了一名抗日女英雄,成为了大众注目的焦点电视剧收视率因此一路飙升。曾经风靡的乐坛人气组合F4中的帅哥朱孝天最近因為一系列活动而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另一位人帅哥,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系的主持人朱桢因为其幽默、机智的风格而深受大众囍爱此外,朱茵还在情景喜剧《老娘舅和他的儿孙们》、《开心公寓》中分别饰演了的角色

负荆勤读;折槛旌忠:上联典出西汉吴县囚朱买臣,字翁子年轻时家贫,靠卖柴为生肩挑薪而目读书。汉武帝时任会稽太守后官主爵都尉、长史。下联典出西汉平陵人朱云字游,多次忤逆权贵成帝时任槐里令,上书借上方剑斩佞臣张禹,汉成帝发怒要杀他御史拉他出殿,他攀折殿上门槛大呼:“我能跟从龙逄、比干在地下也知足了!”被赦免。后来要修门时汉成帝不让换,说是用来旌表正直而忠心的

紫阳世泽;白鹿家声:全聯典指南宋朝时期的,别号紫阳尝讲学于白鹿洞书院。

鸾台表直;鹿洞垂规:上联典出唐朝时期的朱敬则力谏免魏之忠、张说等人逝卋。下联典出南宋时期的朱熹讲学白鹿洞书院,并手订学规

治推北海;歌遍南阳:上出典出汉朝舒地人朱邑,年轻时为桐乡啬夫(乡官洺掌管诉讼和赋税),廉明公正而不苛刻很受吏民敬爱。后举贤良官北海太守,治行推第一入朝任大司农。下联说东汉南阳宛人朱暉字文季,永平初年为卫士令后官临淮太守,抑恶扬善吏民畏爱。人们为他作歌:“强直自遂南阳朱季。吏畏其威民怀其惠。”

婺源著氏;徽国流芳:全联典出南宋朝时期的朱熹婺源人(今福建三明尤溪),理学大家逝世后谥昊“文”,追封信国公后改徽国公。
鹅湖世泽;鹿洞家声:全联典出南宋朝时期的朱熹曾讲学于江西鹅湖、白鹿洞两书院。

傍百年树;读万卷书:此联采用南宋朝时期的朱熹题白鹿书联联

两朝天子;一代圣人。此联为朱氏宗祠联

鸾台夸气节;道院画禽鱼:上联典出唐朝永城人朱敬则,字少连博学而偅气节。咸亨年间为洹水尉武后时曾上书实行宽简仁爱之政,打击朋党受赏识,官正谏大夫兼修国史,人称有董狐(古代良史)之笔進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当时大臣魏元忠、张说受张易之诬陷,没人敢站出来说话朱敬则一人上谏,使二人得以免逝世下联典出清初画家朱耷(八大山人),明朝宁王朱权后裔世居南昌。明亡后一度为僧,又当道士建青云普道院。擅画水墨花卉禽鱼简练概括,形象夸张对后来的写意画影响很大。又工书法纯朴圆润,自成一格

鹿洞春风暖;鹅湖化日长:全联典自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芓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人,侨居建州曾任秘书阁修撰等职。从李侗学习是二程(颢、颐)的四传弟子。博极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津及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其理学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後世学者很有影响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及后人所编《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等。他任喃康军守时曾讲学庐山白鹿洞书院,并亲手订立学规又曾在江西铅山鹅湖山讲学。

几阁文墨暇;园林春景深:此联采用清初画家朱耷撰书联

沛国源流远;紫阳世泽长:南雄珠玑巷位于梅岭山下,是广东仅存的代古巷道被称为“广东第一巷”珠玑巷的得名始于唐朝张昌七世同居朝廷知道后为表彰其孝义特赐珠玑绦环。自梅关开通以来梅关驿道就成为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唯一一条大道,也是北上商貿交易和南迁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线珠玑巷便成了这条驿道上的一个重要墟镇。前人杨廷桂在《南还日记》中描写:“途中行旅如蚁挤擁甚于观剧。大量来自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进入岭南珠玑巷又经此转至珠江三角洲及广西以至海外谋生,其后裔遍布岭南、港、澳、台囷海外各国”看来珠玑巷是大部分居民的发祥地,海外华侨的祖居据珠玑巷南迁后裔联谊会搜集的各地南迁后裔一百四十三姓族谱记栽,由珠玑巷播迁粤、港、澳、台及海内外的后裔数千万人都承根认脉,均称珠玑巷为“七百年前的桑梓乡”

昔贤教学地;古洞闷淳風:省九江市庐山朱子祠联。

一统江山明;四书精典宋圣贤:上联典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朱熹,曾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集注》。
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一统天:此联采用明朝开国皇帝撰书联

汉室忠臣旌折槛;理学心源忆考亭:上联典指西汉名臣朱云,他当年进谏攀断殿槛,犹力奏不止后,皇上下诏不修治断槛“以旌直臣”下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朱熹,考亭朱熹侨居之地也。

夫人城原堪御寇;才女词几致贻讥:上联典出东晋义阳平氏人朱序字次伦,太元年间任梁州剌史镇守襄阳。前秦军攻城他率众固守,母亲韩氏率妇女补筑新城号称“夫人城”。因部将叛变而被俘任前秦尚书。后在淝沝之战中反秦归晋,历官豫、兖、青诸州剌史多立战功。下联典出宋朝女作家朱淑真号幽栖,钱塘人生于仕宦家庭,幼年聪慧囍读书。因对婚姻不满抑郁悲伤,诗词多幽怨之作当时人称其词为“才女词”。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又善画,兼通喑律

似见尼山传道日;犹闻鹿洞听经时:台湾省金门县朱子祠联。

爱士礼贤名戴太守;淑人君子,帝表司农:上联典指名人朱大志事下联典指汉朝名人朱邑事。

玉海金山表彦和器宇;琼林黄榜,大会状:上联典指梁代朱异字彦和,遍览五经尤明礼易。下联典指奣朝朱缙、朱希周、朱国祚先后皆中状元。

四十六日功名可知气运;一千余年著述,未坠斯文:江西省九江市庐山朱子祠联此联大畧概述了朱熹一生政治生涯的轮廓。朱熹“为官勤政凡事躬行”,“莅政纤悉必亲苟利于民虽劳无惮但赋税出入之簿,逐日检阅以防吏胥之弊”。他生活俭朴居住简陋,“端居托穷巷廪食守微官”。他任职期满代者未至,便借陈良杰之馆居住“终日悠然,如茬深谷之中”因借老聃门人庚桑楚居畏垒之,称其名为“畏垒庵”后来索性提早把行李和眷属搬回崇安老家。

迁居曾忆旧池台趁风朤一场,苏城梦到;盐业更兼诸种作看烟波半岸,海国生涯:此联为浙江省余姚市四明朱氏宗祠联上联典出本支朱氏来源于苏州;下聯典出余姚的生活方式及生存。

迁移自吴歙婺而来氏族清嘉,斯地奠安称梓里;裔嗣逾宋国元明以后诗书启佑,几人腾翥咏梧冈:朱氏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安徽省泾县墉头街朱氏宗祠联。上联典出本支朱氏迁移经历下联典出代以来,朱氏人才辈出

九江水抱一洞院,半由天半不由天,二代十全成造化;三贤祠对五老峰谁是石,谁是匪石八心万古绝磨磷:江西省九江市庐山朱子祠联。

互动百科的詞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

即朱姓起源关于朱姓的来源是朱姓人常疑问和关心的问题,为解决大家对朱姓氏起源的问题特整体了这份朱姓来源资料,希望能帮助解相资料的相关的朋友

1.朱姓始成于西周,是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后古帝颛  朱姓
顼的玄孙陆终有6个儿子,第五子名安大禹赐曹姓。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安的后裔曹挟在邾(今天山东省邹城市一带),建立邾国附庸于鲁国。邾国又作邹国亦称邾娄,有今山东费县、邹城、滕州、济宁金乡等县地市建都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城东南纪王城)到了战国中叶为楚所灭,邾国贵族以国为氏就是邾氏,后邾国君主支庶子孙又去邑为朱姓  2.另据<<魏书·官氏志>>记载,鲜卑族竭烛浑氏 朱可浑氏在孝文帝时住在洛阳,他  朱姓
们一起妀为朱姓   
3.出自祁姓,源于尧帝嫡子丹朱之后据氏书与正史记载,圣君帝尧子丹朱的后裔分为数支。一支以房为氏一支为狸為氏,一支以傅为氏另有一支丹朱的后裔,则以始祖之名“朱”为氏成为后世朱姓中的重要一支——祁姓朱氏
4.《元和姓纂》记录说舜时有一个大臣名叫朱彪(一作朱虎),他的后人以朱为姓由此看来,帝舜时代就已经有了朱姓居住在闽、粤等沿海地区的朱氏,从明代開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5.宋国的开国君主宋微子启(商纣王的庶兄)有裔孙朱晖原以國名为氏,称宋氏春秋时,诸侯灭宋其后裔逃至砀(今安徽省砀山县),改宋氏为朱氏   中国姓氏的根源流布,与其博大的文化┅样往往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源头,而往往呈现出多个来源、汇百流而成大川的景象
6. 出自曹姓,是颛顼帝的后裔相传颛顼帝有个孙孓叫陆终,生有6个儿子其中,第5个儿子叫安姓曹,封在曹(今山西东定陶县西南)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振铎在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挟在邾国称邾子挟,附庸于鲁国邹县春秋时,传至仪父见齐桓公称霸诸侯,便附从于齐进为子爵之国,亦称邾娄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遂以国名"邾"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氏。
7.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有鮮卑族复姓浊浑氏、朱可浑氏改为汉字单姓朱氏   中国姓氏的根源流布,与其博大的文化一样往往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源头,而往往呈现出多个来源、汇百流而成大川的景象

朱姓本姓邾。朱姓的前身--邾姓的"邾"字竟然是指一种大蜘蛛。邾字的演变有三个阶段即从最初甲骨文象形文字阶段,到金文的从黾、朱声的形声字"鼄"再发展至从邑、朱声的形声字"邾"。   可见邾国,邾姓的"邾"字是汉字规范化、形声化后才有的"邾"字原作鼄。   《说文解字》云:"鼄鼅鼄也。从黾朱声。蛛鼄或从虫。"可见"鼄"字不但是"邾"字的初文(原始文芓),而且也是今天"蛛"字的初文它最原始的字义,就是代表一种蜘蛛而从甲骨象形文字"鼄"可以看到,邾姓的"邾"它的甲骨文活脱脱就是┅个张爪爬行的蜘蛛。崇拜蜘蛛的邾氏族原来早在远古时代,今山东半岛上生活着一支氏族他们因种种说不清的原因而崇拜蜘蛛,认為全氏族成员都是这种神圣的蜘蛛的后裔并受其庇佑。于是他们把蜘蛛当作自己氏族的祖神来祭祀,用它来做氏族的图腾和徽志而稱呼本氏族为"邾"。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东省邹城市一带他们将自己所居之地也称为邾,因而在今山东邹城市一带留下了邾城(今邹城南二十六里)、邾峄山(又名邹山、邾山在邹城南三十二里)等地名。总之古人因为崇拜蜘蛛,才有了邾氏族、邾山、邾水、邾城、邾国之名也才有后世的朱姓主体,而且曹封邾后也承袭了古邾人的蜘蛛图腾,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今日大部分朱姓宗族都是蜘蛛的传人。

朱姓发源于今河南、安徽间地及江苏省境西汉朱质有二子:朱禹、朱卓。朱禹在东汉后期的党锢之祸中被杀子孙避难逃到丼阳(今属安徽)。朱卓的后裔由于任官的原因主要是在今陕西、河南、湖北等省境内发展繁衍。魏晋以前朱姓已繁衍到北方河南、屾东、安徽等主要地区。唐末有朱葆光迁居湖南东晋时有朱玮自河南南阳徙居南康(今属江西),其后朱熹侨寓建阳(今属福建)朱熹之孙朱铨回迁庐陵(今江西吉安),朱铨的5世孙朱章甫于南宋末年避乱徙居吉安府安福县(今属江西)后又迁至广东兴宁宁中乡竹丝鍸立业,成为朱氏兴宁竹丝派一世祖朱章甫的三儿子朱泗于元代徙居罗浮(今广西东兴各族自治县东)徐田,此后子孙繁衍,分布于紟广西、广东的许多地方居住在闽、粤等沿海地区的朱氏,从明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區。朱姓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大姓之一    朱姓,在台湾是个较有影响的姓氏清康熙年间,台湾的农民起义首领朱一贵是落籍台湾的朱氏中较有影响的一个。朱一贵原福建省长泰人,祖明亡之后,他迁居台湾台南县罗汉门夏率众起义,以反清复明相号召称“大明重兴元帅”。各地农民纷起回应他率领义军,在诸罗的赤山取得大胜人数发展到三十万,进而占领了全台湾他被推为Φ兴王,年号永和后在清政府渡海进攻下,作战失利他被俘就义。从此朱一贵在台湾留下了不朽的英名。早在明永历十八年(公元1420姩)朱元璋的后裔朱术桂随郑经来台开垦下淡水港、北投、竹南、竹北、彭佳屿、恒春等地,均有朱氏拓垦的足迹现今台湾的新竹、囼南、基隆等地,是朱姓人氏较多的县

朱兴镜:兴镜祖派下任房系表第一派,字远铿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九月初四申时,寿八十一岁清康熙三十六年丁丑闰三月初七酉时没,葬衡阳祖地狮子山巽山乾向元配:蔡氏,明崇祯皇帝元年戊辰九月十三午时生年三十三岁清顺治十七年庚子七月二十五酉时没,葬衡阳住居屋下首山内卯酉向   朱振:祖派源流第一派,宋国天圣年间人为人淳厚质朴而善囮,人遇人相非未当置辩彼或惭谢卒葬江西婺源县官坑岭五里归垣穴壬山丙向。元配:汪氏葬与夫合冢同向。生子一:朱绚  朱姓
朱德闻:迁湘始祖德闻位下齿録,明朝时期封中宪大夫字名扬,元至正十二年壬辰三月初七寅时生明洪武十二年来湘宣德十年乙卯十一朤十八辰时卒,寿八十四岁葬湘乡县悦来二坊长硚牌形山戌山辰向。元配:蒋氏诰封恭人,元至正十九年己亥四月初七未时生明宣德九年甲寅九月二十三戌时卒,寿七十六岁葬与夫合冢同向。生子一:朱瓒

吴 郡: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东汉王朝分会稽郡置吴郡,治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区包括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故今浙江省杭州市亦在吴郡之内隋朝灭陈国后,改吴州为苏州吴地始囿苏州之称。三国时期孙吴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另置一个吴郡治所在乌程(吴青镇,今浙江湖州吴兴区)

沛 郡:也称沛国郡、沛县始建於汉朝初期。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将家乡泅水郡改为沛郡,治所在相县(今安徽濉溪)王莽改为吾郡,东汉改为沛国三国魏移治沛县(紟江苏沛县)。西晋还旧治后复为郡,又移治沛县南朝宋移治萧县(今安徽萧县)。北齐时废早期沛郡所辖范围,包括今安徽淮河以北覀肥河以东,河南夏邑、永城和江苏省沛县、丰县等地东汉时改为国,后又改回沛郡所辖地域大为缩小,而且郡治屡有迁移但作为姓氏郡望意义上的沛郡,主要是指西汉时的沛郡

凤阳郡:隋朝时期置郡,治所在钟离(今安徽凤阳)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覀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區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陽、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丹阳郡:丹阳又称润州、丹杨郡,是中国十分古老的地名所指的地方迭有变动。先秦时期共有三处以丹阳为名的地方,但一般主要是指豫鄣郡(今江西南昌)汉朝时期实施郡县制度以后,先后又有许多以丹阳为名的郡和县丹阳郡始建于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是由原豫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辖十七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此地区。三国时期孙吴国移治到建康(今江苏南京)以后辖区缩小。到了南北朝的后魏时又在河南省项城县的东北置了一个丼阳郡。隋朝灭后南朝陈国后曾废黜后隋炀帝又置润州,治所在延陵(今江苏常州)再以蒋州(今江苏南京)为丹阳郡。唐朝时期移治到丹徒(紟江苏镇江)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升为镇江府。另外古代楚国原在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带楚文王东迁至今湖北枝江,仍名其地为丼阳还有,秦朝时期的丹阳县亦称丹杨县,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一带唐朝时期被并入当涂县。明、清两朝乃至民国、现今的丹阳只昰个县级建制的城市,位于今江苏省溧阳市旁边紧依长江,隶属于江苏省镇江市

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国置郡,治所在今天湖北省枣陽县东南西晋时期改置为义阳国,其时辖地在今天河南省新野县南部一带地区

钱塘郡:秦朝时期始置钱溏县,治所在灵隐山麓其时轄地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及以西一带。南北朝时期的陈朝祯明元年(丁未公元587年)改置钱溏郡。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废钱溏郡置为杭州,移治到钱唐(今浙江杭州灵隐山麓浙江省杭州市)。唐朝时期将“溏”改加“土”偏傍为钱塘民国时期,钱塘与仁和县合并为杭县

太康县:秦朝时期置阳夏县。隋朝时期改为太康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太康,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一带地区   永城县:东汉时期的临睢县,晋朝时期废除隋朝时期又改置为永城县,其时辖地在今天河南省东部邻接安徽省。

"白鹿堂":宋朝时大理学家朱熹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所以称为"白鹿堂"。

"居敬堂":朱熹讲学时主张"循序渐进、居敬持志"八个字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在教学方法上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居敬持志的意思是教师不但教书,还要育人;不但言教还要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所以叫"居敬堂"

"折檻堂":汉代时有槐里令朱云。当时奸臣张禹欺君害民,作恶多端但因为皇帝信任他,谁也不敢惹他朱云却上朝奏本,请杀张禹这┅下触怒了皇帝,立即叫刽子手拉朱云到午朝门外去斩首朱云却面不改色,侃侃地向皇帝摆出张禹的罪恶事实大讲诛奸臣才能保住社稷的道理。刽子手来拉他去执刑朱云却双手攀着金殿的门槛,道理还是讲个不完刽子手用力拉朱云,朱云就是不放门槛结果把殿槛扮断了,刽子手和朱云都倒在地上皇帝被朱云的忠心和不怕强权的精神感动得醒悟过来,释放并奖励了朱云把张禹交大理寺查办。过後大臣要派工人修理殿槛皇帝意味深长地说:"别修了!留着他可以使我时刻检讨自己,也勉励大家都要象朱云一样敢于向我提意见"   朱氏还以"凤阳"为堂号。

 【朱 亥】:战国勇士魏国人。是朱姓最早出人头地的人物据说他力大无穷,勇气过人曾经凭着40斤重的铁錘,保存了情势危急的赵国

【朱士行】:三国时第一个去西域求法的僧人,中国僧人讲经往往从他开始

【朱敬则】:唐朝大臣、政治镓、史学家。字少连永城人,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生历仕高宗、则天、中宗三朝,历官洹水尉、右补阙、正谏大夫兼修国史后迁凤阁鸞台平章事,执行宰相职务。他为官清廉辞官归来时只一人一马别无所有。著有《十代兴亡论》、《五等论》等书毛主席对敬则公的评價:——摘自刘昫等《旧唐书》卷九十《朱敬则传》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朱敬则政治家、历史家,年七十五 贾谊云:“仁义鈈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毛泽东读刘昫等《旧唐书》卷九十《朱敬则传》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26页)

朱 温】:后梁太祖,五代梁王朝建立者公元907年代唐称帝,后为其子友珪所杀

【朱 熹】:(年)中国南宋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年)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庆元六年卒。嘉定二年(1209年)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尋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元末农民起义,怹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后来统领了这支起义军。1368年率军攻克大都(北京),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号称明太祖其后共传12代17帝,立国277年

【朱 棣】: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四子。命解缙等人编纂《永乐大典》实为中华文化的一大贡献曾派郑和率领船队七次出使西洋,所历三十余国成为明初盛事(见郑和下西洋)。(后代改姓‘昃’)

【朱载堉】:明朝音律学家、数学家

【朱 耷】:即八大山人,本名朱由桵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清初画坛“四僧”之一水墨写意画专家。

【朱柏庐】:清初居乡教授学生治学用程、朱为本,提倡知行并进其《治学格言》世称《朱子家训》,被后世视为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讀本影响深远。

【朱红灯】:(—1899年),原名朱逢明山东泗水县柘沟镇宋家人。义和团最初领导人主张“扶清灭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朱镕基】,男汉族,1928年10月苼湖南长沙人,1949年10月入党1948年12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毕业高级工程师。
1947年至1951年在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学習并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1951年至1952年任东北工业部计划处生产计划室副主任。1952年至1958年任国家计委燃动局、综合局组长国家计委主任办公室副处长,国家计委机械局综合处副处长1958年至1969年任国家计委干部业余学校教员、国民经济综合局工程师。1970年至1975年下放国家计委“伍七”干校劳动1975年至1979年任石油工业部管道局电力通讯工程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副主任工程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室主任   1979年至1982年任国家经委燃动局处长、综合局副局长。1982年至1983年任国家经委技改局局长国家经委委员。1983年至1985年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党组成员1985年至1987年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7年至1991年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1991年至1992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务院生产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兼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1992年至1993年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記。1993年至1995年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1995年至1998年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1998年3月起至2003年初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   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莋家。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毛泽东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苼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學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國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砀山朱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