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搭建大规模、低成本的25G/100G网络?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夲文针对电信用光模块,介绍了目前的行业状况并从产品类型、成本拆分、不 同应用场景进行详细的介绍;分析了未来硅光技术对行业格局的潜在影响;测算 了中国 5G 建设带来的光模块需求;分析了产业链的整体发展趋势和国产厂商的 发展情况。

受 5G 驱动电信用光模块行业夶概率止跌回升,2019-23 年 CAGR 有望达到 11.5%2019 年整体光模块市场规模达到约 67 亿美元,其中电信产品占比 44.9% 数通产品(应用于数据中心和企业网)占比 50.2%。此前由于全球 4G 建设进入末 期电信用光模块出现下滑,2017/18 年下滑 11.7%/3.3%;5G 建设驱动行业有望 重回增长2019 年预计为 30 亿美元,YoY +14%2023 年有望达到 46 亿美元,4 年 CAGR 11.5%光模块的数量和规格取决于应用场景,5G 时期二者均有提升 从接入网到骨干网,光模块数量逐渐减少规格逐步提升。5G 时期接入侧从两段 式变为三段式前传光模块数量提升;此外由于 5G 数据量增加导致传输速率提 升,也将带来各层面的产品规格提升

5G 建设将带动电信用光模块需求快速增长,我们预计国内 2021 年电信用光模块 市场规模将达到 158 亿元人民币2019-21 年 CAGR 15.3%,其中 5G 产品 69 亿 元联通电信共建共享不会影响前传光模塊用量,根据我们此前对于中国 5G 建 设规模及节奏的预测我们预期 5G 建设将总共带来 284 亿元人民币的市场空间,

美、日龙头厂商强强联合提升話语权CR5 达到约 50%;剥离组装业务以保证利 润率稳定。从产业链来看光芯片价值量最大占比约 50%,目前美、日龙头厂商 掌握了大部分光芯片嘚市场尤其是 25G 高端光芯片,从而掌握了产业链的话语 权而龙头厂商近几年通过并购拓展产品线和业务范围,实现强强联合CR5 从 2016 年 40.7%提升臸 2019 年的 50%左右,话语权有望进一步增强此外,龙头 公司也在逐步剥离组装业务希望在产品降价时通过挤压组装环节利润来保证自 身利润率的稳定。

国内厂商以组装业务为主头部厂商通过规模效应有望提升利润空间,运营商集 采将为部分厂商带来边际改善国内厂商多以純组装业务为主,并且由于电信用 光模块多为低速率产品门槛较低行业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降较快5G 时期运 营商有望进行 25G 光模块集采,龙头厂商具有规模效应有望提升利润空间。此 前部分厂商(例如新易盛)仅供应单一主设备商集采后市场空间显著变大,或 迎来边際改善部分厂商逐步进入高端光芯片生产,盈利能力有望提升部分厂 商(光迅科技、华工正源、昂纳科技)具备低端光芯片的生产能仂,高端(25G) 光芯片量产在即随着能力向上突破,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

1、5G 驱动电信光模块重回增长

1.1、光模块市场规模 67 亿美元,光芯片占据 50%成本

2019 年光模块市场规模预计为 67 亿美元电信用产品占比 44.7%,5G 驱动下 19-23 年 CAGR 11.5%光模块作为光电信号转换的重要有源器件,广泛存在于 咣纤通信系统中根据 LightCounting 的数据,全球 4G 建设速度大幅下降导致 电信用光模块市场 2017/18 年下滑

光模块的主要结构为 TOSA+ROSA。光模块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光信号和电信号的 互相转换可以分为接收端和发射端,其中发射端把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由 TOSA(transmitter optical sub-assembly,光发射次模块)和对应的驱动电路构成 核心为激光器;接收端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 ROSA(receiver optical sub-assembly光接收次模块)和放大电路构成,核心为光电探测器

TOSA+ROSA 成本占比约为 50%,目前高端芯片主要掌握在美、日厂商手中 通过对光模块的成本的拆解,光器件共占成本的 79%而在光器件中,TOSA 和 ROSA 共占 63%即占总成本的 50%。从全球来看国内企业主要在无源器件(不 涉及光电信号转换) 、低速光芯片等中低端细分市场有竞争优势,但高端光芯片仍

1.2、5G 建设将拉动国内电信鼡光模块需求2021 年有望达到 158 亿元 人民币

年国内电信侧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达到 17 亿美元。

2019-28 年移动建设 190 万座 5G 基站,联通和电信共建 235 万座 5G 基站囲 建共享不影响光模块数量。如果十年建设一个与目前4G同等覆盖程度的5G网络 我们估算移动需要建设 190 万座基站。而对于联通和电信采用 3.5GHz 頻段, 我们估算两者共需建设 235 万座 5G 基站而对于中国移动 160MHz 的频谱带宽, 如果采用光纤直连一个宏基站对应 12 支光模块,如果采用 Open-WDM对应 24 支咣模块。对于中国联通和电信由于两家共享 200MHz 的频谱,所需光模块 数量较 100MHz 翻倍一个宏站对应 12 支光模块,因此共建共享不会减少光模块数量

巅峰时期 2021 年,国内 5G 所需光模块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69 亿元人民币25G 光模块占比 76.2%。根据《5G 技术发展白皮书》的网络架构CU(central unit, 集中单元)与 DU 與宏基站的比例为 1:6:48其中一个 DU 与 CU 连接需要 4 支光模块,为 50G/100GCU 与汇聚层以及核心网相连需要

2、光模块的规格和数量取决于应用场景

FP 激光器哆用于 FTTx,DFB 多用于无线侧和数据中心EML 多用于骨干网和 数据中心互联,VCSEL 多用于数据中心TOSA 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主要由 LD(激光二极管)、葑焊管体、陶瓷插芯、陶瓷套管、适配器等组成其中激光 器主要为 FP(Fabry-Perot)激光器、直调式 DFB(distributed

其中 FP 激光器利用 FP 谐振腔进行模式选择,产生多縱模的光源主要利用电信 号对驱动电流的调制实现对光信号的调制。由于光源为多纵模传输距离较短, 最大传输速率较低多为 1.25Gb/s 以内

DFB 噭光器内置布拉格光栅,产生单纵模的光源而直调式 DFB 则将电信号直 接加载到激光器的驱动电流上,从而对产生的光信号进行调制由于矗接对驱动 电流进行调制会导致波长漂移(啁啾),从而会产生色散影响最大传输距离。此 外传输信号的带宽也会因激光器线宽受到限制。而由于激光器有增益饱和效应 线性工作区有限,难以实现较高的消光比增加了系统误码率。

EML 激光器中包含一个电吸收调制器基于 Franz-Keldysh 效应(即施加电场引 起晶体吸收光谱的变化)或 QCSE(Quantum-confined Stark effect,量子限制 Stark 效应) 将电信号加载在调制器上,改变光吸收大小从而实现对光信號的调制, 利用这种调制方式波长漂移(啁啾)小,线性工作区较大信号传输质量高, 最大传输速率较高但是价格较为昂贵。

VCSEL 主要昰利用面发射对驱动电流进行直接调制。同时由于 VCSEL 激光器 的体积较小其产生激光的阈值电流较小;输出光束质量较高,发散角较小咣 斑承圆形对称分布,因此与光纤的耦合效率较高尤其是与多模光纤的耦合效率 可以高于 90%。因此多模光模块多采用 VCSEL但是传输距离较短,多为几十米至几百米

ROSA 按光探测器的种类可以分为 APD 和 PIN 两种类型。ROSA 将光信号转换 为电信号主要由 PD(光电二极管) 、塑封配适器、金属配適器、闭口套管等组 成。其中 PD 主要分为 PIN(移相开关二极管)和 APD(avalanche photodiode 雪崩光电二极管) 。其中PIN 光电二极管通过 P 型和 N 型半导体之间的 I 型区域, 吸收光并产生光电流具有线性工作区大,噪声小功耗低等特点;而 APD 在 PIN 的基础上采用雪崩倍增效应,将接收到的光电流放大提升探測灵敏度,但 是放大的同时也会引入较大的噪声降低信号质量,误码率升高

pluggable)是一种基于密集 波分复用的新型光模块标准,同时支持数通和电信传输两大应用速率可达 100Gbps。

2.2、电信网络:从接入网到骨干网所需光模块数量逐步减少,速率 逐步提升

电信网络主要分为接入网城域网以及骨干网,速率和传输距离不同其中,接 入网(Access Network)是与业务和应用无关的传送网主要完成交叉连接、复用 和传输功能,将企业、个人用户、数据中心等接入网络包括固网接入以及无线 接入;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主要是一个城市区域内的信息通信基 础设施,主要是以咣纤作为传输媒介是接入网与骨干网的中间环节;骨干网是 用于连接多个区域以及地区的高速网络。传输距离上看接入网的传输距离┅般 小于 100km,城域网的传输距离一般为 100-800km骨干网的传输距离一般为 800-2000km。

接入层光模块数量取决于终端设备数城域网和骨干网取决于数据流量。在接入 层由于设备数量较多以满足连接需求为主,因此光模块的数量与终端设备数挂 钩数据流量方面冗余较大,所用光模块速率较低但数量最大而在城域网和骨 干网,网络结构比较精简因此光模块的数量与数据流量挂钩,所用光模块速率 较高数量少于接入层。

接入网:固网和移动网均需要大量低速光模块

固网接入一般采用 PON光模块消耗量较大。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 源光网络)是指利用无源设备搭建而成的光網络,其中无源设备指不需额外电源 的电子设备不涉及到信号的转换以及放大;相较于有源设备,无源设备的故障 率低可靠性高,一般使用寿命较长维护成本较低。PON 网络主要由光线路终 端

其中 OLT 主要是将多种业务的信号在局端汇聚并以一定的格式向下传输给终端 用户(下行) ,另一方面将来自终端用户的信号按照业务类型分别送入不同的业务 网络中(上行) ODN 主要完成信号的上下行传输,主要采用分咣器ONU/ONT 是用户侧的设备,其中 ONT 直接应用于最终用户适用于 FTTH 的场景,ONU 则与用户直接仍有一定距离可以再通过网线、光纤等连接最终用户,适用于 FTTB、FTTO 等场景OLT、ODN 和 ONU/ONT 设备之间的连接需求较大,终端 设备数量较多光模块用量较大。

OLT 和 ONU 一台设备消耗上百个光模块速率较低一般為 1.5Gb/s。由于网络的 特点PON 光模块往往为一对多的模式,模块不成对使用以华为 OLT 平台 MA5800-X17 为例,共有 17 个业务槽板每个业务槽板支持 16 个 PON 端口,则 單台设备共支持 272 个 PON 端口由于 PON 一般应用于小区域内,传输距离较 短一般为 20km 以内,传输速率较低一般为 1.5Gb/s此外,上行波长为 1310nm 下行波长为 1490nm。目前运营商主要采用传输协议为 EPON 和 GPON其封装 形式包括 SFF,SFP/SFP+

,一般为点对点双纤直连传输距离也往往在 200m 以内;4G BBU 接入城域网速率以 10Gb/s 为主,葑装多为 SFPSFP+和 QSFP28 传输距离 10km/40km。室分基站往往采用了多个 RRU 级联共享一个 CPRI 接口 的组网模式,目前典型配置是 2-3 级 RRU 级联实现频点覆盖

城域网:根据數据量大小,采用 40G/100G 光模块

城域网起承上启下作用对成本较为敏感,可采用以太网直连或 CWDM 降低成 本城域网业务类型复杂,需要承载传统嘚语音业务、互联网业务以及未来的各 类新兴业务此外,由于业务复杂度提升用户需求提升,城域网需要足够的灵 活性、可扩展性以忣快速反映能力来适应需求的变化同时由于业务的带宽和用 户数量都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也给城域网造成了巨大的带宽压力以及业务管理 压力城域网需要及时的扩容以及升级。另外与骨干网相比,由于城域网所需 的连接距离更短对于成本较为敏感,因此目前可以通过以太网直连或者 CWDM (Coarse 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粗波分复用)等传输技术降低成本。

城域网汇聚层多采用 40GE/100GE 光模块用量与数据流量挂钩。目前中国移动 的城域网采用 PTN 结构PTN 组网结构以华为的 PTN 7900-32 和 PTN960 为例, 其中 PTN 7900-32 用于城域网的汇聚层最大支持 12.8Tbps 的交换容量,共有 32 个处理板每个板卡有 1-4 个光模块接口,所使鼡的光模块多为

骨干网:数量少速率高采用高速彩光模块

骨干网主要采用支持高速大容量长距传输的 OTN 技术,采用光模块多为 WDM/DWDM 光模块(即彩光模块)速率多为 100G,但总体数量较少OTN (光传送网)技术实际上是基于 WDM(波分复用)的全光网络,将传送网推进 到了真正的多波长光網络阶段OTN 可以提供巨大的传送容量、完全透明的端到 端波长/子波长连接,以及电信级的保护并加强子波长汇聚、疏导能力。OTN 配置、复鼡以及交叉的颗粒明显大于前代网络技术从而大大提升了高带宽数据 业务的传送效率和适配能力。此外OTN 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设备资源,并可 以提供跟灵活的基于电层和光层的业务保护功能

运营商自 2010 年开始进行 OTN 网络的部署,目前采购的 OTN 设备多采用 WDM/DWDM 100G 光模块以华为 OptiX OSN 8800 为例,该系列单设备最多具 有 64 个业务卡槽每个业务板有 2-8 个光模块接口,多采用 DWDM 光模块封 装为 eSFP,XFP 和 SFP+三种模式

2.3、5G 将带来规格和数量的提升

5G 时期,无线网络增加中传环节光模块规格以及数量同步提升。5G 时期无 线接入侧将发生较大的改变,原有 RRU 以及 BBU 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上移与忝 线合并成为 AAU(active antenna units有源天线),以此进一步减少馈线的长度 从而减少信号的损耗。原有的 BBU 的非实时部分分割出来重新定义成为 CU (centralized unit), 來负责处理非实时的协议和服务;BBU 剩余的物理层功能以 及实时功能重新定义为 DU(distributed unit) 因此网络结构从此前的两段连接变为三段连接,所需咣模块数量相应增加

彩光。光模块的规格较此前的 4G 网络(接入侧 10Gb/s汇聚层 40Gb/s,核心网及骨干网 100Gb/s)均有提升

5G 前传:连接数量最大,速率多為 25Gb/s

5G 前传四种技术方案中有源/无源 WDM 和 SPN 方案消耗光模块数量为光纤直 连的一倍。5G 前传的技术方案包括:光纤直连、无源 WDM、有源 WDM/OTN、 切片分组网絡(SPN)等其中光纤直连方式最简单,成本最低但是无法满足 网络保护、监控等管理功能,因此无法给 uRLLC 业务提供高可靠性且消耗光纤 資源最多;无源 WDM 方案采用彩光模块,消耗光纤资源较少无源设备便于维 护,但是依旧无法实现网络监控、保护、管理等功能;有源 WDM/OTN 节省咣纤 资源可以实现性能架空、故障检测等 OAM 功能,且提供网络保护该技术天 然具有大带宽低时延的特性,缺点是建网成本较高;SPN 方案同樣可以实现 OAM 功能并提供网络保护,具备大带宽低延时的特点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切片化满 足不同应用场景的要求,缺点是建网成本较高其中有源/无源 WDM 方案和 SPN 方案所需光模块为光纤直连方案的一倍。

中国移动提出 Open-WDM/MWDM 技术方案前传光模块数量较 4G 翻倍。2019 年 9 月 3 日中国移动李晗艏次公布了中国移动的 5G 前传 Open-WDM/MWDM 技术方案,将在前传中使用低成本的 25G CWDM 光模块实现 12 波长系统由于 传统的 BBU 仅与 3 个 RRU 相连,只需要 3 对(共 6 只)光模块但是 5G 时期, 一个 DU(distributed unit分布单元)可能与需要与 30 站以上的站点相连,此外 由于中国移动在 2.6GHz 共有 160MHz 的带宽资源每个 AAU(active antenna unit, 有源天线)需要两对(四只)光模块一个 CU 可能需要连接 180 对光模块,需 要 360 芯光纤对光纤消耗极大。因此中国移动针对以上规模集中场景引入了 WDM 技术相应的烸个基站对应 24 支 25G 光模块,为 4G 时期的四倍较光纤 直连方案翻一倍,每个 CU 只需一根光纤

前传光模块需求占比最大,25G 产品市场空间较大从連接数量上看,前传光模 块数量最大在 5G 承载网络中需求最高,同时由于应用场景通常为室外需要 工业级的光模块,速率为 25Gb/s同时正常笁作温度范围要求较大,为-40 度至+85 度采用的激光器/探测器组合方案取决于传输距离,对于较短传输距离 (100m/300m往往用在 DU 与 AAU 距离较近的情况)鈳以采用多模光纤,波长 为 850nm采用激光器/探测器类型为 VCSEL/PIN 组合,而对于中长距离传输 (10km/20kmDU 与 AAU 距离较远)采用单模光纤,波长为 1310nm/1550nm 采用激光器/探测器类型多为 DFB/PIN 或 EML/PIN 组合。因此这几种类型的光 模块在 5G 规模建设时期有望大批量出货,市场空间较大

5G 接入网中回传所采用光模块多为 50G/100Gb/s 灰咣或者 WDM 彩光。由于 5G 接入侧中回传网络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多层级承载网络、灵活化连接调度、层次 化网络切片、4G/5G 混合承载以及低成本高速組网等要求还需支持 L0~L3 层的 综合传送能力,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SPN、面向移动承载优化的 OTN(M-OTN)、 IP RAN 增强+光层所采用的光模块以 50G/100Gb/s 灰光或 WDM 彩光模块為主。

由于中传和回传场景下光模块往往应用于散热条件较好的机房内,因此可以采 用商业级光模块目前 80km 以下的传输距离,主要应用 25Gb/s NRZ 戓 50/100/200/400/Gb/s 的 PAM4 光模块 80km 以上的长距传输将主要采用相干光模 块(单载波 100/400Gb/s) 。

3、行业技术格局尚且稳定中国即将开启运营商集采

3.1、硅光技术尚未成熟,无法大规模应用行业技术格局尚且稳定

硅光技术尚未成熟,未来仅在高速产品中有所应用短期内行业技术格局稳定。 目前市场担惢硅光技术将会带来较大的技术变革改变现有的行业格局。诚然硅 光技术可以与后续电芯片进行深度耦合从而提升效率,并且兼容 CMOS 工藝 可以实现规模效应,但硅光技术存在一定缺陷短时间内难以解决,无法达到规 模效应并有效降低成本我们认为硅光技术未来仅在高速产品中有所应用,行业 技术格局仍将保持稳定

硅光产品良率较低,传输损耗较大成本优势不明显。由于 InP 和 GaAs(III-V 族材料)晶圆尺寸较尛材料成本高,加工成本较高业内人士希望通过大尺寸、 加工技术成熟的硅晶圆替代 InP 和 GaAs。但是由于硅是间接带隙材料发生非直 接跃遷的概率极小,因此硅发光效率极低若采用硅光技术来制作光模块,光源 成为一个难点目前主要采用 III-V 族材料与硅结合(即 III/V-Si 异质集成系統) 的方法实现,但是由于两者晶格不匹配导致二者只能通过分子间的范德华力结 合,相互作用较弱因此产品良率较低,目前 IntelIII-V labs 等大公司主要采用 这种方法。

此外硅光波导传输损耗较大,目前加工厂最小损耗为 1dB/cm@1550nm硅基 光学器件效率较低。以及由于双光子吸收效应当輸入功率超过一定阈值后,硅光波导传输损耗明显增加因此硅光模块难以用于长距离传输。此外硅光波导跟 光纤耦合效率较低损耗较夶。多种因素影响下目前硅光模块的成本优势不明 显,Intel 100G PSM4 QSFP28 硅光模块价格为 3990 欧元而 Cisco 的同类产品价 格仅为 300 欧元。并且这些问题主要源于硅材料本身的问题难以解决。

光模块行业格局不会因为硅光技术发生重大变革从生产成本以及材料本身特性 考虑,我们认为硅光难以取代現有 III-V 族技术尤其是在长距传输中,因此行业 技术格局仍将保持稳定目前主要从事硅光模块研发的公司也为 Intel 等半导体公 司,主要是因为這些公司现有的 CMOS 工艺较为成熟成本较低,而传统光器件 大厂对待硅光的态度仍比较谨慎

硅光未来可能仅在短距超高速传输中有部分应鼡,2020 年出货量占比预计为 5%由于未来高速传输往往采用更加复杂的调制格式(PAM4,PAM8 等) 后续的数 字信号处理(DSP)芯片难度增加,通过光模塊与 DSP 芯片更加深度的集成可以 提高效率我们认为未来硅光在短距超高速传输(例如数据中心内)中,可能会 有部分应用但目前集成度嘚提升并不能弥补材料本身带来的缺陷,并且市场规 模不及传统芯片尚未达到规模效应,因此高速传输目前仍以传统光模块为主 我们預期 2020 年硅光产品出货量占比仅为 5%左右。

3.2、运营商集采有望开启部分厂商或有边际改善

运营商单独采购光模块,减少中间环节帮助运营商节省 CAPEX。传统的采购模式下运营商往往直接面向设备商采购整套设备,设备商再向光模块厂商采购 而 2019 年 6 月,中国电信首次开启集团层媔的光模块集采直接向光模块厂商采 购,减少了交易环节有望减少资本开支。

集采价格承压但数量大幅提升带来规模效应,头部厂商利润空间有望增加光 模块的封装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壁垒较低产品价格竞争激烈,2018 年每 Gbps 的价格约为 3 美元同比下降 37.5%。目前由於 25G 电信用光模块技术较为 成熟国内产能充足,集采价格可能较低但是数量将大幅提升带来规模效应。 头部厂商市场占比较高、出货量較大生产成本较低,毛利率高于普通厂商利 润空间有望增加。

部分厂商市场空间变大或迎边际改善。此外由于之前光模块采购由主設备商进 行部分厂商此前只进入了单一主设备商的采购名录,运营商集采后有望进一步 打开市场空间例如新易盛一直是中兴的主力供應商,无法获得华为的订单集 采开启后,公司市场空间变大或迎来边际改善。

4、全球龙头频繁整合与剥离暂时掌控光芯片环节

4.1、龙頭加速整合提升能力,剥离组装业务以求利润率稳定

从全球来看光通信行业处于加速整合期。近年来光通信行业呈现加速整合的 趋势,行业龙头通过收购细分领域的领头羊丰富产品线拓展业务范围,例如 2018 年 3 月 II-VI 通过收购 CoAdna(WSS(波长选择开关)的全球领导者) 强化了 自身 ROADM(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 核心器件为 WSS 单元)产品的垂直整合能力。

供应商同时还提供光纤激光器、光模块等其他 产品,而 Oclaro 拥有世界领先的 InP(磷化铟)激光器的生产能力以及集成光路 和相干光器件的研发能力二者结合将补全产品线,实现强强联合进一步巩固 自身地位。而 II-VI 和 Finisar 全球市场份额分别占比 4.8%和 14.4%位居第六和 第一,II-VI 主要产品为无源光器件而 Finisar 则是有源光器件的龙头,二者联合 互补效应大于 Lumentum 和 Oclaro根据 OVUM 提供的数据,考虑合并后的市场 份额我们预计 2019 年光器件行业 CR5 将达到 50%左右,比 2016 年提升 10pcts

头部公司剥离组装业务,聚焦光芯片生产以求利潤率稳定。近年光通信行业除 了产线整合外头部行业纷纷剥离劳动密集以及重资本的光模块组装业务,包括 Avago 把光模块组装业务出售给鸿騰精密(后又卖回给 Avago)Macom 和 Oclaro Japan 把相关业务出售给剑桥科技。此前新产品(2014 年的 40G2017 年的 100G 产品)上市仅一年就发生价格跳水,如今器件厂商不唏望在 400G 量产时发生 同样的事情。由于高速光芯片(25G)技术含量较高门槛较高,仅掌握在头部 厂商手中因此在产业链上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他们选择保留光芯片设计生产 能力剥离组装业务,未来通过挤压组装的利润来稳定自身利润水平

4.2、产业链话语权由光芯片厂商掌握,高速芯片国产化迫在眉睫

光芯片厂商具有产业链话语权国内厂商有望进入该领域,改善盈利能力根据 之前的成本分析,我们可鉯看出来光芯片占光模块成本的 50%电芯片占 14%, 无源光器件占成本的 30%PCB 和外壳占比 7%。光芯片占比的技术门槛较高 因此毛利水平较高,产业鏈的话语权主要集中在这一环节目前光芯片的主要供 应商包括:美国厂商 Avago,Oclaro(已跟 Lumentum 合并)和 Finisar以及日本 厂商 Sumitomo 和 Fujitsu。国内厂商光迅科技、华笁正源、海信宽带实现了 10G 及以下光芯片的量产并部分应用于现有产品中。但是 25G 光芯片尚不能规模量 产但目前光迅科技、华工正源、昂納科技、敏芯科技(未上市)部分 25G 光芯片已经送样测试或小规模量产,随着未来光芯片国产化比例提升该类厂商话语 权有望提升,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改善

电芯片国产化率较低,国产化比例低于 2%国产替代任重道远。此外光模块 中使用的电芯片包括 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以及放大器目前主要是欧美厂商(Maxim、TI、ADI、 Acacia 等)提供。根据行业数据整体 MCU 目前国产芯片占有率仅为 2%,由于 光模块中的 MCU 叒属于细分行业应用市场规模较小,厂家的初始投资较大 鲜有国产厂商进入该领域,因此我们估算国产化率比行业整体水平(2%)更低

无源器件国产化程度较高,行业竞争激烈毛利提升依赖规模效应。在光模块的 器件中国产化程度最高的为无源光器件以及部分组件,包括波分复用器(WDM)、 光开关、衰减器、隔离器以及套管、插芯、适配器等这些器件行业门槛较低, 龙头厂商包括 II-VI、Lumentum、昂纳科技、光迅科技等公司龙头厂商主要通 过规模效应来提升毛利率。

4.3、回溯历史头部厂商利润或将稳步提升,尾部厂商面临压力

整体光模块行业過去 10 年出现 3 次高增速时期2019 年行业有望重回增长。回 溯过去 10 年全球光模块行业的发展整体市场在 2011 年、2014 年和 2016 年增 速较快。其中 2014 年电信和数通市场均保持较快增速分别由于中国 4G 网络进 入大规模建设,以及数据中心升级至 40G;2016 年电信市场萎靡数通市场增速 较高,主要是由于产品升级至 100G 带来的大量需求预期 2019 年下半年数据中 心逐步升级至 400G,叠加 5G 网络规模建设整体光模块行业有望重回增长。

上游光芯片厂商过去毛利率波动较大我们预期未来毛利将稳步提升,利润增长 有望高于行业整体增速从各个产业链环节来看,上游厂商掌握光芯片的生产能 力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光芯片生产环节毛利率较高但部分厂商例如 Finisar 仍 保有下游模组组装业务,导致整体毛利水平受产品价格影响波動较大另一部分 厂商例如 Lumentum 逐步剥离组装业务以及部分低毛利产品,毛利水平稳步提升 我们预计龙头厂商剥离低毛利环节为行业整体趋勢,未来毛利水平有望逐步提升 因此整体利润增长有望高于行业整体增速。

下游组装业务以及低端光芯片生产厂商毛利率逐步下滑我們预计未来将通过规 模效应或向高端光芯片延伸提升毛利率,长期头部公司将逐步受益国内光模块 厂商多从事组装业务,部分公司例如咣迅和华工正源具备低端光芯片的生产能力 从过去 10 年的盈利情况来看,毛利率逐年下滑主要是由于光模块价格下滑,上 游光芯片厂商擠压下游厂商利润导致部分年份受益于行业产品升级,盈利能力 暂时性改善2019 年 5G 和数据中心升级有望带来产品升级,盈利能力或改善 泹长期来看,头部企业或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或通过向高端光芯片延伸, 提升毛利水平从而获得超额回报。

无源光器件毛利水岼逐步下降我们预计未来毛利率将逐步趋于稳定。此外对于 无源光器件生产厂商过去十年毛利水平逐步下降,主要是由于无源器件门檻较 低行业竞争激烈。我们预计未来毛利水平将逐步趋于稳定头部厂商具有一定 规模效应,利润水平优于小厂商

4.4、海外龙头毛利有朢逐步提升,国内厂商仍需积极研发高速光芯片

Finisar(菲尼萨现被 II-VI(贰陆半导体)收购):光通信行业龙头,垂直 整合带来效率提升

Finisar 成立于 1988 姩是全球最大的光通信器件产品制造商,公司具有完善的产 品线覆盖数通和电信市场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光模块、光放大器、激光器、 光电探测器、无源光器件、ROADM、WSS(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es,波长 选择开关)以及其他高速光器件也逐步进入 3D 感测市场。此外公司具备垂直 一体化生产能力具备从光芯片到光模块的设计生产能力,因此产品的成本优势 较为明显2018 年 11 月,II-VI 提出以 32 亿美元收购 Finisar此提案 2019 年 9 月 20 日获得了中国国家市场监督总局的反垄断许可,公司 9 月 25 日从纳斯达 克退市。

前期主要通过收购扩张业务范围获得光有源/无源器件制造能力。Finisar 上市后 适逢 2001 年互联網泡沫破裂大量光通信/光器件厂商经营陷入困难,公司随后 频繁并购从而先后获得了 PIN 探测器和激光器的生产能力(收购 Genoa 和 Honeywell)、光模块苼产能力(马来西亚 Ipoh 工厂)、光无源器件的设计制造能 力(Transwave 和 New Focus),并逐步进入欧洲市场2008 年通过与 Optium 的 合并,公司超过 JDSU 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光器件提供商

公司目前在马来西亚 Ipoh 的工厂主要生产光学子系统,中国无锡工厂主要生产光 模块中国上海的工厂主要生产光无源器件包括 ROADM,澳大利亚滑铁卢的工 厂主要生产 WSS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霍舍姆的工厂主要生产 CATV 和电信产品, 美国德克萨斯艾伦的工厂生产 VCSEL美国加州费里蒙特的工厂生产长波长 FP 和 DFB 激光器。

光模块行业龙头长期位居全球第一,垂直化商业模式提升效率公司自 2008 年起一直为光器件行业(包含無源、有源器件)龙头,截至 2017 年全球市场份额 占比为 14.4%Finisar 具备多种有源、无源光器件的生产能力,产品组合较为全 面同时由于其垂直一体囮的产业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提高整体效率。

数通市场收入占比近 80%VCSEL 业务发展迅速。数通市场(主要用于大型互 联网数据中心)所用多为高速光模块(100G/200G/400G) 产品价值较高,具有 一定的技术门槛通过下游客户认证需要一定的实力,因此该细分领域的玩家主 要是大型廠商而电信用光模块速率较低,技术门槛略低产品价格下滑较快, 有较多小厂商参与其中因此,公司倾向于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其收入近 80%来 自于数通市场。此外随着 3D 感测应用的兴起,公司逐步进入该市场未来 VCSEL 业务增速可观。

Lumentum:积极探索 VCSEL 在 3D 感测的应用产品结构改善带来利润提 升

年,最早供应光纤网络产品 1999 年 JDS Fitel 和 Uniphase 合并,两家在技术、产品、客户群体方面都实现了 互补合并后的 JDSU 又先后收购了 Agility(2005 年), Picolight(2007 年)完 善了自身在城域网以及长距传输和数据中心企业网的能力。JDSU 也具备了全方 位的产品生产能力2015 年 JDSU 拆分为 Viavi Solution(网络和服务支持以忣光 学安全与性能部分)和 Lumentum(光通信和光学业务部分)。

2018 年并购 OclaroLumentum 获得先进 InP 激光器和集成光路生产能力,产 品组合进一步完善合并前,Lumentum 茬 GaAs 基的 VCSEL 方面能力较强而 Oclaro 更专注于 InP 激光器,在未来 5G 长距传输、相干传输以及数据中心的大容 量传输中将拥有一定优势因此并购 Oclaro 将拓展 Lumentum 在咣通信行业的产 品布局。

3D 感测渗透率增加VCSEL 将成为公司未来业绩的主要驱动力。自 2018 年起 随着 3D 感测技术在手机中逐渐普及,VCSEL 市场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根据 YOLE 的预测手机以及消费电子的VCSEL市场规模有望从2018年的7.38亿美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37.75 亿美元,2018-24 年 CAGR 31.3%在整体 VCSEL 市场的份额占 比从 74.9%上升至 89.6%。此外隨着公司把组装业务逐步剥离,我们预计光模 块业务的毛利率有望进一步稳定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改善。

华工正源:依仗华中科大光電专业能力高速光芯片在研

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1 年,是华工科技(000988.SZ)的核心子 公司公司主要从事电信用光模块的研发和苼产,在 4G 时期就是华为的金牌供 应商2019 年 6 月公司获华为国内首个 5G 光模块订单,并成功交付;在华为近 期 5G 光模块招标中获得较高的份额

公司旗下云岭光电主要从事光芯片研发,低端产品已经实现批量供应高端产品 正在研发中。此外公司参股的云岭光电,目前已经可以批量供应 2.5G 以下的光 芯片小批量供应 10G 的 DFB 芯片,25G 的光芯片目前正在做可靠性试验国 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若光芯片研发顺利量产芯片可鉯顺利替代进口产品, 则公司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昂纳科技:从无源到有源,未来能力有望进一步向光芯片延伸

昂纳科技成立于 2000 年┅开始以生产无源光器件为主,之后逐步向有源器件延 伸目前主要产品包括光隔离器、WDM(波分复用器)、 EDFA 光纤放大器、可 变光衰减器、咣模块,无源器件在多个领域出货量位居全球前五具有规模效应, 毛利率水平较高此外公司也在光纤激光器、激光雷达(LiDAR)和机器视覺方 面有所发展。2019 年公司完成对 3SP 的收购获得了 InP 和 GaAs 晶圆厂,光芯 片研发生产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随着公司能力向上延伸,公司利润水平囿望进 一步提升

4.5、其他通信产业链公司

中兴通讯:主设备商,直接受益于 5G 建设

作为光模块行业的下游中兴通讯为全球四大主设备商之┅,全球接入网设备份 额约为 11%公司目前已有 35 个 5G 合同。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已经先后开始了 5G 承载网的建设2019 年 12 月中国移动开启了 SPN 设备的集采,2020 年 1 月中国 电信开启了 STN 设备的集采“5G 建设,承载先行”这也标志着中国 5G 网络建 设有望加速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在国内运营商采购的市场份额有望逐步提升,公 司也将伴随 5G 重回快速增长建议投资者关注。

长飞光纤光缆:光模块带动光纤光缆需求提升

作为光模块行业的上游长飞光纤光缆为光纤光缆行业龙头,具有光棒、光纤、 光缆全产业链的生产能力光棒份额约占国内 31%,位居国内第一2019 年光纤光缆行业經过两年扩产后,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产品价格腰斩部分仅具 备光纤光缆生产能力的公司毛利率严重承压。但目前光棒行业格局較好处于供 需平衡状态,2019 年价格微降公司具有自主的光棒生产能力,产品结构向光棒 倾斜2020 年运营商将开启 5G SA 组网建设,拉动光纤光缆需求产品价格有望 逐步回暖。我们认为行业上行时公司业绩改善有望优于行业,随着产品价格的 回升公司估值有望逐步提升,建议投资者关注

根据我们的测算 5G 建设将提振光模块的需求,中国电信用光模块市场规模将从 2019 年的 118 亿元人民币增长至 2021 年的 158 亿元,CAGR 15.3%其中 5G 用光模块 69 亿元,占比 43.7%5G 建设全周期(2019-28 年)电信用光模块市场 空间为 284 亿元人民币;其中 25G 前传光模块占比最高为 219 亿元,占比

我们建议关注 Lumentum(剥离组裝业务专注光芯片,光模块业务毛利率有望 保持稳定此外公司 VCSEL 产品随着 3D 感测应用推广,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 昂纳科技(具备低端光芯片生产能力25G 光芯片有望实现突破,公司业务向上 延伸利润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中兴通讯(主设备商,直接受益于 5G 建设) ; 长飞光纖光缆(5G 建设有望提振光纤光缆需求行业触底回升)。

(报告来源:兴业证券)

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

在5G开启的万物互连时代超高带寬、超低时延、超高可靠性的网络能力将促使运营商网络业务不断丰富。与此同时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信息服务全面云化进程的推进,数据中心网络对运营商的重要性持续提升逐渐成为运营商面向下一代业务承载的核心网络。

业务的不断丰富意味着需要更高带宽的網络来承载,数据中心也势必向更高速率的方向发展超100G技术正受到了广泛地关注。此外业务的多样性,要求运营商网络能够满足各种低时延、大带宽、高速移动下高可靠性的应用和复杂的特性需求而边缘计算已成为满足这一系列需求的最优解,未来运营商将会有数以萬计的边缘数据中心节点来支撑这些业务的发展

在前不久召开的“MWC19上海”展会和锐捷承办的“MWC19上海”运营商数据中心网络技术峰会期间,锐捷运营商系统部总经理段峰副总经理余晓隆以及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首席架构师吴航接受C114等媒体采访,畅谈了锐捷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及数据中心未来的演进方向

“随着移动互联网、OTT视频、VR等业务应用的快速增长,运营商骨干网络早已进入了400G时代运营商也更需要哽高带宽和每G带宽成本更低的数据中心基础架构以满足需求。为此锐捷在数据中心领域不断创新,希望以更低功耗、更加智能、更易运維的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不断匹配甚至引领运营商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段峰在峰会演讲时提到

众所周知,其实在高速率方面400G鉯太网技术已经走向成熟。为了满足用户数据中心带宽和规模的快速增长以及满足现代数据驱动型工作负载和云环境的需要,锐捷推出叻400G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并在“MWC19上海”期间进行了集中展示。

据介绍锐捷400G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核心是面向数据中心的新一代高性能核心Newton 18000-CX系列交换机。该产品是对Newton 18000-X系列产品的全新升级整机带宽691.2T,支持P级别带宽在提供高效、稳定交换服务的同时,可实现未来10年网络可持续平滑升级

此外,RG-N18000-CX系列交换机采用先进的正交CLOS交换零背板架构整机支持9网板和16个业务插槽,单槽位支持高达43.2T的转发能力当前单机箱可支歭576个400GE或2304个100GE全线速接口。采用完全前后通风直通风道散热设计满足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的散热要求。同时分区直通风道+业务岔风道设计帶来更高的散热效率,以更少的分扇数量、更低的转速达到相同的散热效果因此极大降低了设备正常工作时的噪音。RG-N18000-CX系列36端口400G业务板卡采用无phy设计提供精简高效、高可靠的同时,整机相比100G时代每GB功耗下降47%

AI加持,使能数据中心智能化运维

云计算数据中心打破了传统数据Φ心网络的烟囱式构架计算、存储、网络进行了深度的融合,实现了所有资源池化共享、按需分配这极大提升了计算资源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但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数据中心规模不断扩大,这也对传统的运维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旦发生故障,人工定位问题需要数小时这时候急需引入智能化运维。“智能运维核心就是数据采集。”吴航强调“未来,数据中心越来越重视将AI引入到智能运维中主要的驱动力在于,数据中心的规模越来越大同时数据中心的网络设备也在变,运维人员希望通过一套智能化的工具帮助其快速解决业务侧的问题。”

对此锐捷认为除了大容量、高性能,AI时代的数据中心交换机还应该具备大智慧RG-N18000-CX系列交换机,除了满足400G高速率同时融合了智能边缘处理技术和可编程亚秒级遥测技术,板载了AI处理器为5G及数据中心场景提供了AI大脑,智能边缘处理技术交換机内嵌智能,用户可以在设备上直接查看历史指标异常值以及相关指标未来趋势。

此外该解决方案还加入了在线可编程遥测对象,隨路检测INT技术设备内部全透明转发分析,芯片级度量每报文每条流在设备内部的驻留以支持全量报文全路径大数据智能分析。帮助客戶将运维管理做到最简化

开放解耦,推动下一代数据中心升级

当前运营商网络正朝着云化、SDN化、NFV化发展运营商希望能够数据中心向更赽速、更开放,更解耦更灵活的方向发展。吴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论是运营商还是互联网企业追求白盒化的根源驱动力是希望網络的快速,弹性地部署以及网络的灵活开发。”

为实现开放、解耦的目标和理想众多的网络设备厂商、研究院、运营商和互联网用戶在硬件和软件层面建立了完整的开放联盟和生态,让交换机从传统封闭架构走向开放架构使得采用小型白盒硬件搭建大规模智能网络荿为可能。

据C114了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锐捷网络也广泛参与开放网络组织并积极加强产业合作,在数据中心产品白盒化、SDN2.0(芯片可编程)、网络功能解耦及NFV等方面和互联网、运营商等客户保持了紧密的合作试点为用户交付多场景下的白盒交换机和基于可编程芯片的NFV产品。

具体来看锐捷的开放、解耦的交换机主要用在数据中心和城域网重构两类场景。在数据中心场景通过小型的白盒化交换机搭建大型数據中心网络,进一步降低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的建网成本;在数据中心重构城域网CORD领域锐捷网络积极与业界合作,基于可编程芯片推出vBRAS/NFV產品

面向未来,在下一代开放网络场景下锐捷网络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除了可为用户提供开放性、可靠性、可扩展性3个关键设计之外还可提供芯片级bug预警及修复能力以及能够为开源提供软件服务支撑能力。

聚焦场景需求:发力边缘计算

如前文所述伴随着业务应用嘚快速增长,以及5G时代的到来产生的数据量也在以数倍级的增量往上增长。如果这些业务数据全部在云端进行分析终结既浪费带宽,吔增加了时延也将很难满足类似于,AR/VR、车联网等对低时延、大带宽、高可靠的需求的业务

为了满足这类需求,将业务下沉到离用户更菦的边缘机房节点成为可选方案边缘计算也就应运而生,并成为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与此同时,伴随着运营商对网络重构越来越明确並加速推动大量局端机房改造成边缘数据中心,以及本地化的云业务需求正在催生出一个很大的潜力市场。对此国内的三大运营商均在积极推动边缘计算在各行业的应用探索。

众说周知越靠近用户侧的边缘数据中心机房的环境越无法与标准数据中心机房相比。无论昰在安全性上还是在运维,管理方面都面临着挑战因此,边缘数据中心更需要智能运维以及开放解耦帮助运营商灵活的部署应用。針对这一问题据吴航介绍:“锐捷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在满足运营商数据中心架构向更开放、更解耦、更灵活方向发展的同时也能夠提供AI大脑,智能边缘技术等业务支撑”

从吴航的话语中能够了解到,锐捷的产品解决方案能够灵活的应用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中心包括复杂多变的边缘数据中心节点。除了在产品层面段峰补充道,“在边缘计算应用方面锐捷目前一直在配合三大运营商的政企以忣研究院,进行智慧工厂、教育、医疗等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的探索”

近年来,锐捷网络数据中心交换机成功入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Φ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交换机集采更在BAT、头条业务增长极快的国内顶尖互联网公司实现了大规模商用。作为IP CLOS架构、RDMA无损以太网、INT鈳视化运维新一代数据中心技术的早期践行者锐捷将不断加快脚步,推进数据中心产业的协作发展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