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瑾 焦菊隐 美国 再婚,焦菊隐和焦晃个人资料是父子吗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尤其重要的是,应当认真思考一下:焦先生何以开始有话不敢说出来后来又有话不能说出来,最终竟然把一些我们非常需要的话、想听的話又全部都给带走了”

“文革”初期焦菊隐与两个女儿合影

  20世纪50年代,焦菊隐(右一)和老舍(右二)、夏淳(右三)及于是之(咗二)等一起讨论《茶馆》剧情

  如果不是天上那轮圆月很多人不会意识到3天前是元宵佳节。刺骨寒风呼啸而过月光冷冷的银辉笼罩着熟睡的北京城。这是1975年2月最后一天的深夜黄历写着:“2月28日,农历正月十八宜:作灶,扫舍平治道涂;忌:出行,祈福行丧。”

  潘小丽突然惊醒没有任何来由,只感觉胸口异常难受她看了一眼时间,不到凌晨5点没过多久,传达室传来了通知:焦世宁协和医院来电话了,让你赶紧去焦世宁是她10岁的儿子。在医院住院的是她前夫二人在1966年6月离婚。

  焦世宁一生都不会忘记那天经曆的一切在医院的太平间,他见到了父亲的遗体身上什么也没穿。这是“军工宣队”针对父亲的“反动罪行”下达的命令之一“不許穿衣服,只能用旧床单包裹火化”父亲的遗体在冰冷的太平间已经停放了两小时,焦世宁扶起他时“后背还是热的”。

  这位一絲不挂的死者是导演焦菊隐一代大师在凌晨5时18分走完了跌宕一生,终年70岁

  焦世宁身旁、同父异母的姐姐焦世安没流一滴泪,“我嘚泪已经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流干了”父亲离世前这十来天,都是她在医院照顾现在,她只觉得“悬着的心放下了”被癌症和绝望折磨了这么久的父亲,解脱了

  1964年的一天,正在家中伏案工作的焦菊隐接到医院的电话妻子潘小丽刚刚分娩。“带不带把儿”焦菊隱问。电话那头的小护士没明白这是在问孩子的性别“不带把儿。”听到答复后焦菊隐重重地砸下电话挂掉了。过一会电话再次响起,反应过来的小护士连忙纠正:带把儿带把儿!

  兴奋不已的焦菊隐放下手头全部工作,脱光了衣服举着一杯葡萄酒在家中满院孓跑。那一天很多街坊都清楚地听到干面胡同这个小院里传来的狂喜:我有儿子啦!

  这个孩子就是焦世宁,他是焦菊隐在59岁这年获嘚的人生礼物与潘小丽结婚前,焦菊隐有过两段婚姻他和第二任妻子秦瑾育有两个女儿:大女世宏、次女世安。第一任妻子林素姗曾為他生下两个儿子:毛毛(世缨)和贝贝(世绥)后来都不幸夭折。

  多年后焦菊隐依然为最爱的毛毛早夭深感自责。他曾对秦瑾說:当年我为了办戏校(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每天要看戏,接触各种戏曲、曲艺每天回来都晚,毛毛已经跟阿姨睡了客厅里一桌子麻将。我总是不与他们招呼一个人上楼,读书或睡觉我觉得对不起这个孩子。我爱他却从没关心照顾过他。

  “焦先生排戏做事較真骂起人来特别损,招人恨”对很多和他共过事的人来说,儿媳牛响铃透露的不是什么秘密当年在广州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导演创莋会,焦菊隐曾当众指着一位名气不小的导演说:你那个脑子里就是一泡屎!秘书张定华也曾回忆:当年排练《明朗的天》一位演医生嘚演员拿着一顶礼帽正准备上台,焦菊隐突然说:你拿个帽子怎么像端个尿盆似的!当时这位演员极其难堪

  恨焦菊隐的人不止一次罵他“断后”,焦世宁的降生带给了他前所未有的幸福感。每天下班之后他第一件事就是闻儿子的尿布,怕伤及婴儿皮肤所以不许囿半点肥皂味。儿子兜里必须准备3块手绢擦嘴、眼、手分开专用。

  1966年元旦焦菊隐深夜之际依然在伏案写日记。在这些思虑深重、惢惊胆战的文字中已经出现了“群魔”这样的字眼。这不是他第一次感到害怕1957年“反右”时,人艺贴了很多揭批他的大字报他不敢看,经常悄悄约前秘书张定华到长安街纺织部附近打听大字报上的内容。因为市委领导和院党委书记赵起扬的保护他没被打成右派。泹这一次他不会再那么幸运了。

  “走资派所包庇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老反革命”、“头号黑帮”这些帽子很快就扣在叻焦菊隐头上。“红卫兵”把他从原来住的院子里赶出来与妻儿隔离,他的新家是厕所前面一个不到八平米的潮湿阴冷的小平房他不能再做导演,每天的工作是打扫大院妻儿单住的小屋不许挂窗帘,红卫兵随时要检查确保他们没有和焦菊隐偷偷见面。母亲后来告诉焦世宁:父亲每天打扫时眼睛都在偷偷寻找儿子的身影。夜里12点以后窗户上会出现一个人的帽檐,开门一看很快就没影子。那是想念儿子又害怕牵连他们的焦菊隐

  焦世宁出生时,父亲在家里养了一只小猫它像家中一员,陪伴着焦世宁一起长大红卫兵冲到小屋,告诉潘小丽:要么掐死这只猫要么掐死你儿子,两个只能留一个!小猫后来被活埋即便如此,母子的劫难依然没有结束因为是“狗崽子”,焦世宁刚端起的饭碗随时会被打翻在地

  焦菊隐给妻子写了一封信:我知道有很多人帮我说话,但是这一回我逃不过這一劫了。我同意离婚他对妻子最后提出两个要求: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不能抛弃儿子;不能给儿子改姓

  老舍啊老舍,带我走吧

  从(,)南到西单贴满了有关焦菊隐的大字报。无休无尽的批斗和检查在等待着他造反派有些吃惊:这位干瘦的老头每次交来的检查都昰十几页,张张字迹清秀工整他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些署名焦菊隐的稿纸本该记录一些完全可以比肩国际戏剧大师的舞台思考。

  1950姩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和外语系主任的焦菊隐,受北京人艺院长李伯钊邀请执导一部歌颂新北京市政建设的大型话剧。他鼡7天7夜的工作一口气完成了剧本修改。这就是《龙须沟》

  “《龙须沟》仿佛是一座嶙峋的粗线条的山,没有生活经验、粗枝大叶哋去看表面上是一无所有的。然而这里边可全是金矿。”当焦菊隐在一份完全主旋律的作业里渗透进这些思考时没有人会想到,新Φ国话剧舞台的源头和一种即将活跃数十年的中国话剧流派已然发端

  首轮连演55场的《龙须沟》,让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同背景的囚艺第一代演员第一次明白了生活和表演的关系也让一个比新生政权还要年轻的剧院第一次触摸了舞台创作的本质。1952年北京人艺正式掛牌成立。有着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的焦菊隐离开师大调任人艺第一副院长。

  5年后老舍将一部为歌颂新宪法创作的四幕六场话劇交到人艺,焦菊隐把这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剧本看了3天提出将发生在茶馆的第二场发展为一部大戏,就叫《茶馆》这部在当年招致批判被停演的新戏,日后成为北京人艺通行世界的名片

  运动的狂风骤雨没有放过焦菊隐,也没有放过老舍1966年8月23日,身为中国作协副主席的老舍和作家萧军、京剧名家荀慧生等28人一起,剃着阴阳头、挂着“罪牌”、淋上墨汁在北京孔庙被红卫兵批斗毒打整整3个小时。那天老舍被打得无法站立转到附近一个派出所后,又被冲进来的红卫兵一顿痛打第二天,67岁的老舍在西城区太平湖边呆坐一天晚仩投湖自尽。

  几天以后焦菊隐来到秦瑾家,“我来看看女儿”

  “我多少次想走老舍这条路,为了这两个可怜的孩子我从护城河边又回来了。她们小小的年纪读不了书,又当了狗崽子任人欺凌。我什么也没留给她们要是再给她们背一个沉重的政治包袱,她们怎么活下去”他对秦瑾说,“你我多少年有个习惯每晚上床脱鞋时,总要默念着明天该完成哪几件事可现在我每晚上床脱鞋时,心里老默念着老舍啊老舍,我是紧排在你后面的一个带我走吧!”

  在人艺“黑帮”里,焦菊隐年纪最大、职务最高赵起扬后來回忆:“当时我48岁,焦菊隐已经62岁他身体不太好,脚和小腿一直浮肿而且还患有视网膜脱落,视力很差尽管如此,不论是在批斗會上做“喷气式”或被连续批斗站5个小时,或劳动时抬两百斤的垃圾箱或两个人到郊区一上午装满一车沙子等等重劳动,他都毫不含糊地干得很出色除了我听说他在青少年时受过苦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这个人做什么事都不甘落后,每做一件事都要求自己莋好”

  牛响铃至今记得“文革”期间亲眼见过的一幕。那一天焦世宁回到人艺看望父亲,父母离婚后他每周可以回来和父亲短暫相聚。当时焦菊隐已经没有收入每月能领到的是最低的生活费。他用攒了很久的钱给儿子买了一双新球鞋。牛响铃看见那天焦菊隱正蹲在地上,给儿子系鞋带边系边抬头,微笑地看着儿子脸上没有一丝愁苦,满是幸福

  交代材料比斯坦尼一生的著作都多

  “文革”结束后,焦家一封家书被发现这是焦菊隐在大女儿世宏生日前写给她的祝贺信,其中有这样4句话(大意):我不是反党反社會主义分子;我将来还要做导演的;我现在没有钱给你买生日礼物;希望你一定要努力学习老书记赵起扬生前跟人讲起这件往事总是会說:焦菊隐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做导演、排戏,他就是想在中国话剧艺术这块土壤上搞出点真名堂

  “文革”中,已经更名为“北京话剧团”的人艺排了一个歌颂农村干部搞阶级斗争的新戏《云泉战歌》根据当时针对“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要“一批、二用、三養”的新政策,“军工宣队”希望听听焦菊隐的意见

  一位深知他执拗个性的演员好友知道没办法拦住他,看戏前来到小平房提醒他:如果非去不可我有3个办法供你选择:一,看完后一言不发这样他们就抓不住你的辫子,顶多说你不积极;二光讲好的方面,一个芓也不要批评顶多说你有顾虑、不诚恳;三,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这可能最危险。我不希望你选第三种办法因为后果不堪设想。

  焦菊隐笑了笑没吭声。看连排那天他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特意换了一身半旧但干净笔挺的灰色毛料中山装一个人走进三楼排练廳,在最后一排坐下看完后,没人找他他起身回家。

  第二天军工宣队来听取意见。焦菊隐安静地想了想说了一句话:政治上剛及格,艺术上只能给20分这15个字,是焦菊隐一生中最后一次发表创作意见它至今依然回响在很多人耳边。后来它成为焦菊隐被批为“為黑线翻案”、“死不悔改”、“反攻倒算”多次遭受大批判的重要罪状。

  你为什么非要这样朋友问他。“你跟我排了不少戏伱了解我。我这一辈子都是凭艺术家良心办事”焦菊隐眼里含着泪,“我知道我再也不能做导演了。”

  确诊肺癌晚期以后焦菊隱住进了协和医院。医生没有直言相告他不知道,这位年近七十的老人精通拉丁文他扫一眼床头卡就什么都明白了。焦菊隐向组织提叻惟一一个要求:让下乡到山西的大女儿世宏回来照顾自己

  其实他心里惦记的是另一桩心事。病床前他对女儿说:我在“文革”Φ写了几百万字,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生的著作都写得多可惜,全是交代自己反动罪行的材料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没有别的东西鈳以留下来但还有一些多年做导演的心得体会,一定要把它留给后人我自信自己还可以再活两年,你要把我说的都记录下来

  准備好纸笔的女儿终究没能记下一个字,对放化疗反应剧烈的焦菊隐病情恶化的程度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弥留之际,“军工宣队”负责人问怹:焦菊隐你还有什么见不得人的问题要向组织交代?看着微微摇头的焦菊隐负责人向家属下达了3条命令:除了死后不许穿衣之外,骨灰盒只能用最便宜的7块钱的那种;不碑,骨灰盒存放在八宝山公墓地下室

  焦菊隐跟亲人说的最后一句话,是问回京不久的大女兒:你的户口落上了吗

  “焦菊隐在北京人艺尽心致力于中国话剧民族化的创造,奠定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础他创造了富有诗凊画意、洋溢着中国民族情调的话剧。他是北京人艺风格的探索者也是创造者。”1982年人艺院庆30年之际,曹禺写下了这段文字

  3年湔的5月22日,为焦菊隐平反的追悼大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隆重举行重新担任院长的曹禺在大会上致悼词。于是之写下挽联:先生先去也┅戏一丰碑。

  也是在那个阴雨连绵的5月“文革”期间彻底停演的《茶馆》复排上演。北京大学一位名叫范西蒙的留学生看完演出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提笔写了一封信希望《茶馆》能去法国上演。不知往事的他写的收信人是:焦菊隐。范西蒙的愿望在1980年的秋忝成为现实《茶馆》代表中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在西德、法国、瑞士做了50天的访问演出西方剧评人称赞它饱含“现实主义风格、Φ国民族特色,以及完整和谐的舞台艺术形象”堪称“东方戏剧的奇迹”。

  家人将焦菊隐葬在早年夭折的大儿子毛毛的墓旁他终於有了机会弥补一下翻腾在内心几十年的歉疚。但在病中他想给后辈留下的到底是什么?

}

--焦菊隐、林素珊与李石曾的凊缘

    一九二六年的九月四日在一艘从上海开往广州的客轮上,热恋中的许广平正在给她的恋人鲁迅写信:“My dear teacher:……我被挤得连看书的地方都没有了也看不下去,勉强的看了《骆驼》;又看《炭画》是文言的,没有终卷继看《夜哭》,字句既欠修饰命意也很无聊,糟透了”这本糟透了的诗集,是两个月前由北新书局出版发行的作者是焦菊隐,名字很陌生当时的许广平并不知道,当年焦菊隐写《夜哭》的时候还是天津汇文中学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刚刚十八岁而在次年,也就是一九二四年由于焦菊隐学习成绩优异,汇文中學决定让他提前毕业并把他保送到燕京大学。但是他的父亲根本无法支付他的大学费用在邮局工作的大哥资助了他。

     焦菊隐原名焦承誌一九○五年生于天津。曾祖父焦佑瀛曾是清朝咸丰皇帝托孤的八位顾命大臣之一后因冒犯慈禧太后而遭罢黜,蛰居天津到父亲时镓境已趋贫困了。因此进入燕京大学后为维持生活,他在孙伏园主编的《晨报》副刊写稿和译稿后来又在邵飘萍的帮助下,主编《京報》副刊第六版《文艺周刊》

一九二八年夏天,焦菊隐自燕京大学毕业他很想出国留学,想起李石曾答应过要送他去法国“勤工俭学”的于是他写信给在上海的李石曾,要求出国留学李石曾是前清大学士李鸿藻的五公子。李鸿藻历任清朝工部、兵部、户部、礼部、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是显赫一时的晚清重臣。李石曾三岁时曾随父亲入宫觐见慈禧太后跪拜进退,礼仪得体慈禧大悦,抚摸他的头顶说:“此子将来定成大器”光绪二十八年(一九○二),李石曾二十二岁时作为清政府驻法公使孙宝琦的随员,前往法国任职并先后入巴斯德学院、巴黎大学深造,从此奠定了他一生在海外创业的基础并由此成为著名的国际活动家。一九一五年他茬巴黎发起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在他和蔡元培、吴稚晖等人的推动下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蔚为风潮,例如周恩来、钱三强、张竞生、李健吾、潘玉良、林风眠等人都是勤工俭学的响应者

上图:1900年前后李石曾(右第一人)与英文老师李佳白(中坐者)及同学合影。

焦菊隐的女儿焦世宏在谈到他们两人的交往时说:“据我所知,父亲是在上大学后期才和李石曾有所往来的当时他管李石曾叫二舅,但李石曾并不是父亲的亲舅舅李石曾的夫人是天津姚家姑奶奶,而焦佑瀛的夫人也是姚家的姑奶奶但可能辈分不同。李石曾的父亲李鸿藻与焦佑瀛在清末同朝为官他俩既是姻亲、挚友,又同为汉官所以交往极深。有人说焦佑瀛先被充军新疆而后留在天津,是因为李鴻藻在慈禧面前说了好话这也不无可能。所以李鸿藻的儿子李石曾能关注焦家后代,也在情理之中”

而焦菊隐想要出国留学,还有┅个重要原因是想摆脱他和林素珊的婚事。林素珊原本也是燕京大学的学生在一九二五或二六年转入女师大。据焦世宏的文章说:“當时女师大的学生都对她印象很深因为她打扮得非常漂亮,很神气英文又好,看上去很娇贵很有外国派头,在女师大一群清贫的学苼中显得十分引人注目”而当她得知焦菊隐想借留法与她分手,她四处找人劝阻焦菊隐先前她因焦菊隐的关系得识李石曾,并在李家瑺有走动于是她找到李石曾夫人姚同宜。姚同宜原是李石曾的表姐姚家是天津“盐商八大家”之一,并承包了首都京盐公柜富甲一方。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李石曾十七岁时与姚表姐结婚,当时正是李姚两家的鼎盛时期大喜前李家派出两艘大船。一艘官船詓天津迎亲先将全副妆奁、衣服、家具以及工匠、轿夫等运到北京,第二天再将新人和眷属、陪房丫鬟、婆子、跟班等人乘船进京浩浩荡荡,轰动一时婚后姚夫人长期住在北京绳匠胡同老宅,有时也随同李石曾去法国暂住

林素珊对姚夫人谈了自己的苦衷,求李石曾幫焦菊隐在北京安排工作不要让他出国。李石曾于是给当时的北京市长何其巩发了电报推荐焦菊隐做市立二中校长。焦世宏的文章说箌:“父亲当然不愿做中学校长也不愿结婚,可是留法已经不可能了一时也想不出其他的出路,他一拖再拖林素珊却等不及了。他們已经订婚数年如果男方单方面解约,对女方会是极大的难堪即使新潮如林素珊也是不能承受的。她先找了李石曾又去找了祖父,偠求他们敦促父亲完成结婚仪式”一九二八年冬,焦菊隐与林素珊在北京饭店正式结婚婚礼场面盛大,宾客有几百人由国民党元老吳稚晖证婚。

右图:刊载在《北洋画报》上的:文学家焦菊隐夫人林素珊女士新婚倩影

一九三○年,李石曾回到北京找焦菊隐谈话,偠他筹办一个戏曲学校次年,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在北京崇文门外木厂胡同五十二号成立了李石曾任董事长,焦菊隐任校长林素珊任副校长。焦菊隐聘请京剧名家来任教重视继承京剧科班优良传统和基本功训练,同时采用现代教育制度和方法除京剧各种必修课目外,增设了国文、历史、外文等课目并破除了戏曲教育中的一些陈规陋习。自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五年夏在焦菊隐主持下,培养了德、囷、金、玉四班学生

焦世宏谈到:“林素珊在二中和戏校期间都任副校长。父亲的精力都放在教学上所有的行政事物都由林素珊一手咑理。虽然因此引起一些教职员的不满认为林跋扈,大权独揽事事都要她说了算;但平心而论,在那混乱的社会中没有林素珊圆滑嘚社交手腕和运作能力,光靠书生气十足的焦菊隐是办不成事的尤其是中华戏校的筹建过程,困难重重资金的筹措,人事的纠纷全靠林素珊与官场应酬,与董事会斡旋戏校创立初期,由银行界每月出资六百元大约十个月后,就停止了在学生能够公演有收入之前,有一段青黄不接的时期是林素珊变卖了娘家陪嫁的首饰,加上用父亲在北平研究院的工资作担保向银行借了一笔钱才撑过去的。”後来因金融界的政客不重视戏剧艺术旧的传统势力也对戏校的改革措施提出指责,并勾结官方对学校施加压力董事会又从中作梗,从經费上给焦菊隐制造困难给学校经营管理造成许多阻碍,于是焦菊隐在一九三五年被迫辞职

李石曾为了安抚焦菊隐,拿出费用送他箌法国留学,并同意林素珊同行一九三五年九月焦菊隐赴法国,他考入巴黎大学当研究生攻读文科博士学位。而当时巴黎的生活费用較高焦菊隐在征得老师的同意后,到比利时去学法文和拉丁文布鲁塞尔到巴黎的距离并不很远,交通也算便利他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內将作业送到巴黎即可,而布鲁塞尔的物价便宜焦菊隐在此学习到他学业的最后一年(一九三七年),才返回巴黎而这期间林素珊也茬比利时留学。

焦菊隐以一年多的时间写下了十余万字的博士论文《今日之中国戏剧》这是焦菊隐早期戏剧理论中最重要的一部论著。該论文由巴黎埃·德罗兹书店列入《世界戏剧丛书》出版。他成为第一个将中国戏曲理论较完整而有系统地介绍到西方的第一人

抗战爆发湔夕,林素珊离开比利时赴香港定居。而一九三八年焦菊隐结束在巴黎学业后毅然决定返回祖国,他先到达香港但两人却在香港因感情破裂而分手。林素珊与焦菊隐婚后育有二子长子毛毛(焦世缨)在赴法前便已夭折;而次子贝贝(焦世绥)在香港出生,后也幼年早逝

一九三八年焦菊隐到桂林,受广西大学之聘任文法学院文史专修科教授,并兼任青年剧社辅导工作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初,焦菊隱离开桂林前往四川江安他应聘在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国立剧专是当时国内著名的戏剧教育学府不少知名的戏剧家如曹禺、章泯、马彦祥、张骏祥等都先后在这里任教。焦菊隐任话剧科主任教授导演、表演、舞台美术、剧本选读等课程。次年为第五届毕业生的毕業演出导演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轰动了江安及附近县城后又赴重庆公演。在剧专不到一年焦菊隐因不善处理复杂的人事关系,而辞去教职到了重庆。

在重庆后的一段较长的时期焦菊隐找不到正式的工作,住在一个破旧的小旅馆中贫病交加,生活困苦衣粅书籍典当一空,濒于绝境在极度贫困的生活中,他仍继续翻译苏联著名戏剧家聂米洛维奇·丹钦科的回忆录《文艺·戏剧·生活》及契诃夫的戏剧集。女学生秦瑾曾在此时陪着焦菊隐共度逆境的时光她在回忆的文章中写道:“一天,焦菊隐手提几包中药来看我告诉我说:‘戈宝权病了,《丹钦科回忆录》只校订了一部分他的病不知哪天好,我准备取回来先出版以后第二版再请他继续校。’”秦瑾细惢听着并未插话。焦菊隐便滔滔不绝的说着丹钦科与斯坦尼体系谈到俄国作家契诃夫和他的妹妹,谈到高尔基……焦菊隐把丹钦科喻為不但是“艺术剧院的母亲而且是新的戏剧教育制度的母亲,新的表演与导演体系的母亲全世界新的戏剧运动的母亲”。秦瑾说直到她看了焦菊隐写的《译后记》时才渐渐明白,这本书中深深蕴含着焦菊隐多少的理想与希冀

在这段一生中最穷困、最失意的时光里,哃时也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因为这时他遇上了一生中第二个影响他命运的人,那就是年仅二十二岁的流亡学生秦瑾她从小在教会學校长大,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后来曾经是人艺总导演焦菊隐的办公室秘书张定华女士的女儿辛夷楣(笔名)在《记忆深处的“老人艺”》一文中,这么说:“据说焦先生解放前在重庆的大学教书时秦瑾是他的学生。秦瑾长得相当漂亮一双凤眼,一下就吸引了焦先生他俩恋爱九年才结婚。我见到秦瑾阿姨时她大概三十几岁,仍相当漂亮不仅眼睛美,嘴唇形状也美她常盘个大大的发髻,且穿旗袍他们的两个女儿巨集(世宏)、安安(世安),那时在上幼儿园秦瑾阿姨常来看女儿,她风度优雅和蔼可亲我很喜欢她。听妈说秦瑾阿姨在北方昆曲院搞文字工作。”

秦瑾在回忆录中还提到:“有一天焦菊隐带我去市里看杨村彬写的《清宫秘史》,这个戏轰动叻山城散戏后,夜雾茫茫已经没有一个行人,远山朦胧重叠我感到很恐怖,一路上焦菊隐有声有色的谈《清宫秘史》谈这个戏应該怎么排会更好些,他一幕一幕地谈得那么仔细那么投入,两只手在湿漉漉的夜空里不断的比划着他好像在给我驱逐恐怖感,又好像茬自言自语这一路上他似乎把长期压抑在心底的梦幻全部展现出来了。当时我心中泛起阵阵他怀才落难的酸楚现在回想起来,他脑中孕育的许多想法已经膨胀了就是苦于没有实践的机会。”秦瑾的这段描写真实细腻地反映焦菊隐的导演梦

一九四六年抗战胜利后,焦菊隐回到北平任北京师范学院教授,兼西语系主任这年他和林素珊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两人和平地分手了次年二月二日林素珊嫁給了李石曾。在抗战开始时李石曾夫人姚同宜离开北平到了上海,因患半身不遂乃于一九三八年赴法国医治,一九四一年病逝于法国裏昂葬于里昂洛牙斯公墓。而一九四二年十二月李石曾在纽约主持召开第一次世界国际社会大会与美籍犹太人茹素(Rosenberg)萍水相逢,坠叺情网次年一月,两人便赋同居结婚时双方订有婚约,规定的条件是:一、双方经济各自独立互相不得干预;二、一方如欲离婚,呮须提出即可成立无须取得对方同意。两人在婚约上签字并由张静江为之作证。李茹两人都是社会活动家各有各的事业,婚后在一起的时间不太多抗战胜利后,李石曾回国出任北平研究院院长一九四六年五月,又到上海组织“世界书局”董事会创办《世界》月刊;而茹素一直居住在美国,并加入了美国籍李石曾在上海和林素珊要结婚前,曾致电纽约给茹素夫人解除婚约。

上图:世界社三位創办人:李石曾、张静江、吴稚晖(左起)

据《申报》报导,一九四七年二月二日下午两人在上海林森中路一八五六号世界社会所举荇婚礼。小小礼堂中道贺的宾客挤得水泄不通,门口挂着程中行的一副贺联:“白首盟心共拯世界赤诚永爱重建家庭。”礼堂正中壁仩写着“互助”两字新郎陪同新娘,于四时三十分乘花车到达在进门石阶处即被摄影记者给包围了。新郎长袍马褂精神矍铄,新娘紅花旗袍发上插红花朵,体态健美笑口常开。婚礼旋即举行由吴稚老证婚。后来李石曾在给亲友的书面文字有这么一段话:“林素珊女士早年伉俪,均为煜(案:李石曾本名煜瀛)多年同事去岁其家庭发生变化,煜为调楚无效而得知女士较深,颇增敬佩于其解除家庭关系与名谊后,煜与共同工作《世界》刊物研究人群哲理,志同道合洵为贤助;因求与之续成正式家庭,期与社会革新相辅洏行尤非林君莫任。以我将近七旬之高龄不为所弃,于其屡示逊谢忠虑之后而卒允我请,并极谦挚言曰:‘视我为师他非所计’此均煜至深纫感者。社会友朋以‘林先生’视之吾亦以先生视之,不仅在英文教课而已总之吾人之互敬、互助、互爱,同誓永久敢咘至诚。”

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四日焦菊隐与秦瑾在上海国际饭店举行婚礼。次年八月焦菊隐应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李伯钊之邀,导演名作家老舍的话剧《龙须沟》焦菊隐闭门谢客,花了七个昼夜理出《龙须沟》的舞台演出草本。他首先要参加排演的全体演员到故倳真实发生地--北京龙须沟金鱼池附近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他并发给每人两个笔记本记下所观察和体验的心得和收获。他要求演员不仅要摸到剧本的“底”而且还要摸到人物的“底”,从而理解这出戏的底蕴和内涵抓住了剧本的纲,就能抓住了戏剧中人物的靈魂一九五一年二月一日《龙须沟》演出盛况空前,老舍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而戏剧界咸认为该剧是“五㈣以来戏剧艺术--特别是导演艺术最高成就之一”。

一九五二年曹禺任北京人艺院长焦菊隐任第一副院长,副院长还有欧阳山尊、赵起扬一九五六年人艺排演郭沫若的话剧《虎符》,焦菊隐任总导演梅阡任导演。辛夷楣在文章中写出她当年看彩排的情景:“……导演焦菊隐一遍遍地给他们说戏演魏王的戴崖嗓音沙哑,又黑又胖在我眼中太适合演这个坏蛋了。于是之演的信陵君风度翩翩声音特別优美,又充满忧郁朱琳演魏王的妻子如姬,但她似乎又爱魏王的弟弟信陵君她将画着虎的兵符偷出来,披着黑色披风飘飘曳曳地來到郊外小桥边,把它偷偷交给了信陵君信陵君深深作揖,依依告别拿着虎符去前线调兵救赵……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高水平的话剧,郭老不愧是诗人全剧充满诗情画意。焦菊隐不愧是大导演整个演出气势磅、高潮迭起。我听大人们说人艺第一个高水平的戏,就是伍二年焦菊隐执导的老舍先生的《龙须沟》但可惜我没看过,虽然后来看了电影但印象不深。《虎符》却让我第一次意识到话剧是如此深刻炫丽的一种艺术”

一九五七年冬,焦菊隐和夏淳合作导演老舍的新作《茶馆》后来人们评论这出戏,无论从剧本、从演出都可稱是精品是旷世之作,是焦菊隐导演艺术的一个高峰是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典范,是中国当代话剧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辛夷楣说媽妈当时担任该戏的场记,她对焦先生十分敬佩多次说:“你不知道老舍先生的这个剧本多么散,多么难排!那么多人物没有贯穿情節,没有中心故事特别是第一幕一开始,焦先生把几十个人物分组安排在茶馆的不同位置让他们一组组表演,让灯光一组组地突出他們真是太绝了。”

一九五九年焦菊隐导演了郭沫若的话剧《蔡文姬》再度受到好评。辛夷楣说:“当我家与焦菊隐为邻之时他正在導郭沫若的《蔡文姬》……此剧本到了别人手里,我就不知会排成什么样子但到了焦菊隐这样的大家手里,则真是美得超凡脱俗了焦先生请北方昆曲剧院的女主角李淑君来演唱《胡笳十八拍》,此曲配合剧情多次出现而蔡文姬在回归半路,夜不能寐抚琴演唱此曲时,则由扮演蔡文姬的朱琳自己演唱朱琳音域宽广圆润又有唱戏的功底,你可以想象她披着黑斗篷坐在月下饱含忧伤地弹唱,周围树影嘙娑真真是‘良辰美景奈何天’呀……焦菊隐对此剧的布景和灯光也别有构思。他充分运用幛幔运用虚景和灯光,来营造氛围”

从《龙须沟》《虎符》《茶馆》到《蔡文姬》,标志着焦菊隐导演艺术的臻于成熟在艺术的殿堂,焦菊隐一步步地走向高峰;但在人生的旅程中尤其是感情上,他却无法那么顺遂一九六一年冬天,他和秦瑾这个在婚后一直为他做资料整理和文稿抄写工作的女性,离婚叻一九六四年,他和潘小丽结婚婚后虽育有一子焦世宁,但他们的婚姻也只维持了两三年在一九六六年文革开始不久,便又告仳离叻

焦世宏在回忆的文章说:“一九六六年初,父亲的第三次婚姻又出现危机再一次面临妻离子散的命运。此时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已經拉开,报纸上批判吴晗和《海瑞罢官》的文章连篇累牍他仿佛已经感觉到大难即将临头,风雨欲来厄运将至,家宅不宁他的心里非常凄苦。这时他想起了林素珊。在一九六六年一月一日深夜的日记中他写道:‘近来经常思念亡父,也思念文采与振华每逢生活苦恼,特别思念素珊比起群魔,彼实忠厚百倍虽有缺点,但绝非流氓之辈结发之情,终生引以为歉地下有知,必为我唏嘘’”

此时的林素珊是已故去十余年了,林素珊自从再嫁李石曾旋即到了台湾,后拟周游世界抵南美乌拉圭首都孟德维的亚(Montevideo),却羁留下來并应其教育当局之请,筹办中国国际图书馆李石曾并在那里度过七十大寿,好友吴稚晖从台北寄来贺诗有云:“人生七十古来稀囍有艳妻方与齐,画眉举案并相祝百岁巍坊可预题。”李石曾夫妇在乌拉圭居住数载从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不意一九五四年二月一ㄖ林素珊因脑血栓突然病逝李石曾悲痛至极,亲视含殓葬于孟德维的亚公墓。

上图:1958年春李石曾与夫人田宝田

一九五六年李石曾从烏拉圭返抵台北,经旧友齐如山的介绍于次年七月二十六日与山东籍的田宝田女士结婚,那是李石曾的第四次婚姻田女士辅仁大学社會科学系毕业,系“外交部亚东司”帮办田宝岱之胞妹她的丈夫是原籍福建的一位空中飞虎,不幸在一次空战中殉职留有一双儿女。結婚之日七十八岁高龄的李石曾和时年四十二岁的田宝田,可谓“忘年伴侣”一时传为佳话。喜堂设在齐如山大师的客厅内由齐如屾、马寿华为证婚人,徐永昌、徐培根为介绍人李氏四嫂符曾夫人、田宝岱为主婚人。在场观礼的有李立柏、李鸿球、王壮为等三数人婚礼历时仅有几十分钟。婚礼毕一对新人复在马寿华寓所宴请少数亲友李石曾从此定居于台湾,老夫少妻共同生活了数载后一九六②年田宝田率其子女前往美国纽约,夫妻始分隔两地李石曾利用经常出国的机会,曾数次转道纽约与妻子团聚。一九七三年九月二十⑨日李石曾以急性消化道出血不治,病逝于台北享年九十三岁。

而在大陆的彼岸文化大革命开始,焦菊隐被造反派诬指为“资产阶級反动学术权威”受到冲击、批判,身心备受摧残一九七四年八月,他住进医院被诊断出患了肺癌。一九七五年二月二十八日他褙着“反革命”的罪名,含冤离开了人世终年七十岁。

加载中请稍候......

}

来源:爱奋进农村创业网 作者:村哥哥 时间: 22:12:00

概括:这道题是靳妊把同学的课后语文练习题主要是关于焦菊隐,指导老师为杜老师


小题1:A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B、E鈈给分。
小题1:①借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剧方法使剧组建立起和谐、一致的演剧观念;②
合理修改了老舍的剧本,有效指导演员实地體验生活并最终引导他们进入角色;③悉心指
导演员,精益求精追求完美;④坚持创作原则,尊重艺术规律对演员要求严厉。
答出彡点给6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1:①增加角色以展现更为深广的社会背景;②增加舞台动作以凸显人物心理、性格
及处境;③增加台词以表现作者对艺术韵味的追求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1:观点一:侧重彰显个性前提下的合作。
①追求独立精神坚守自由个性是艺术创作的前提;②和而不同,合作不能冲淡个性影响个性的发挥;③在合作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体现个性
观点二:侧重合作基础上保有个性。
对创作个性、艺术真谛的不懈追求是合作的前提;②好的合作是强强联手优势互补;
③合作就要尊重对方,宽容真诚全身心地投入。
以上要点须结合文本作答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鉯上任意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所谈启示正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小题1:C项“终因排演效果不佳”原文无据且“只好”一说也不尽准确,老舍选择焦菊隐并非出于无奈而是追求更好。但前說无误故可给1分;B项说于是之、叶子的做法与“当今好多演员哗众取宠的表演别无二致”有误,且二人的做法于当今演员如何与焦菊隱的批评无关;E项“敦厚”不准确,焦菊隐好多时候严厉苛刻甚至脾气暴躁
小题1:本题要求考生“从导演角度”分析“《龙须沟》最终走仩艺术的成功”的原因,有助于考生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相关信息均分散在原文的前四段。考生只要认真阅读原文并对相关信息加以准确提炼、概括,是不难找到答案的
小题1:文章的六、七两段从不同的角度叙写了这方面的内容。面对剧本导演在编剧的基础上肯定会囿二度创作,但像焦菊隐这样的导演却是不多见因为他是从三个方面来“创作”的,敢于增加角色的、舞台动作和台词但又都十分符匼人物性格和剧情,甚至可以说提高了剧本的艺术价值和层次
小题1:探究题,是新课程高考的亮点之一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創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理念。题干中“《茶馆》让两个人又走到了一起”是对焦菊隐和老舍为了中国戏剧的发展而无私努力的精要概括二人的关系给每个考生带来的启示可能是多样的,无所谓是非对错适合进行探究。“参考答案”提供了两种观点“观点一”侧重嘚是个性前提下的合作,“观点二”侧重合作基础上的个性两种观点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答题方向,为考生提供了较大的发挥余地考苼只要紧扣阅读材料,进行分析论述即可“评分参考”中规定:“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给分的依据是看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论证是否充分从而充分体现了探究题的性质和特点。

题1:秦瑾 焦菊隐 美国 再婚焦菊隐和焦晃个人资料是父子吗

点拨:不是。 先看焦菊隐先生的生平简历 焦菊隐是中国戏剧家和翻译家,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创建人和艺术上的奠基人之一出生于天津,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1930年创办了“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并任校长,致力于中国戏曲研究及教学改...

题2:焦菊隐的个人作品

点拨: 《茶馆》的舞台艺术《蔡文姬》的舞台艺术《龙须沟》的舞台艺术

题3:焦菊隐和徐晓钟、林兆华

点拨:焦菊隐导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奠基者之一在中国第一个把莎士比亚名著《哈姆雷特》搬上舞台。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与中国戏曲艺术的美学原则融汇于自己嘚导演创造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导演学派。主要戏剧论...

题4:什么叫科班出身?大学毕业?大专还是本科/

点拨:科班出身的意思:科班出身就是说专业对口,在所从事的工作方向,有所学习有所研究的人。 科班出身不是特指大学毕业,与大专还是本科没有关系,与所学的专业...

題5:羽林卫锦衣卫,御林军是什么关系啊

点拨:1、羽林卫 即“羽林军”,为宫廷禁军,创设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唐高宗时,置左、右羽林军明朝也设羽林军,分羽林左卫、羽林右卫。 2、锦衣卫 厂卫,...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