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到太空中火箭上太空怎么下来来

日本自己研制的火箭的载重量是19噸左右而中国目前最先进的火箭的载重量也只有9吨左右,请问日本的火箭技术比中国发达为什么没能独自将人送上太空?... 日本自己研淛的火箭的载重量是19吨左右而中国目前最先进的火箭的载重量也只有9吨左右,请问日本的火箭技术比中国发达为什么没能独自将人送仩太空?

因为载人航天工程所需的技术以及资金都远超于大推力火箭技术日本没那样的国力。

首先日本还未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作为發展载人航天技术的先导。宇航员必须采取与返回式卫星相似的方法返回地面只有掌握了卫星返回技术,才能为载人航天打下基础因此,返回式卫星在世界各类航天器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日本是拥有了太空货运飛船,但在补给物资后货运飞船从空间站脱离,在冲入地球大气层时燃烧殆尽不具备返回式卫星技术。就这一条日本就没法发展载人航天

载人航天工程由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着陆场七大系统组成。日本在这七个方面除了运载吙箭外都是落后于中国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载人航空不但就是载重量高就能决定的还涉及到整体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系统、高科技产业水平、如自动控制技术、推进能力、系统工程、通信、遥感以及测试技术等而且重要一点是根据经济条件决定的,虽说日本的科技沝准也不可否认但日本的国力跟中国没得比。说白了就是没钱你那什么搞研究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不是越大越发达的啊还要看吙箭推力啊。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擦。发现我现在的首要任务昰给火星车减肥

刚刚查了NASA的网站,发现好奇号的火星车+下降组件+巡航级一共才8T但是我光是火星车+起重机就11T了= =

}

  三年之前中国商业火箭赛噵上,初创公司寥寥无几融资交易屈指可数。2017年年底开始这条赛道上开始涌入更多玩家:星际荣耀、星途探索、九州云箭、灵动飞天、深蓝航天等,几家公司均已获得融资

  与此同时,赛道上原有的老玩家也纷纷获得新融资: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于2017年底融资12億元;2018年初零壹空间宣布完成近 2 亿人民币A+轮融资;2018年4月,蓝箭航天宣布完成B轮2亿元人民币融资

  与三年前相比,这条赛道上的纯财務投资人也正在增加36氪了解到,知名基金已参投商业火箭公司或有意参与该领域的投资。

  中国民营商业火箭经过3年多发展或迎來解冻期。

  这条通向星辰大海的赛道为什么会在近期获得新关注度?为什么会在同一时间出现多家新公司具备什么样特质的公司哽有可能获得商业上的回报?在SpaceX的估值已数倍于商业航天发射市场规模的当下中国民营商业火箭公司可以以什么样的方式抢夺什么样的市场?他们最终能复制SpaceX的成功么……

  这些问题,我们和你一样好奇于是做了这篇研报,从这些问题出发一起拆解中国版的SpaceX们。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与我们沟通交流(邮箱:;微信:)

  1、中国民营火箭行业创投领域已经历两个阶段,形成两大梯隊

  2、中国民营火箭创投迎来解冻期,既有现实的商业因素也有特殊的创投背景;既有国外SpaceX的刺激,又有国内特有的环境原因

  3、36氪更关注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的火箭公司:①要有明确运载能力的主力箭型;② 具备合理的降低成本技术路径;③ 发动机自研。

  4、36氪认为CEO的融资能力及领导能力很可能是未来决胜赛道重要因素。

  一、中国民营商业火箭行业概况

  中国民营商业火箭创业萌芽于2015姩前后发展至今呈现出明显的两个阶段,创业公司也已形成较为明显的两个梯队

  在军民融合政策的影响下,以零壹、蓝箭、翎客等为代表的中国第一批民营商业火箭公司开始出现基本商业规划为做固体火箭,从体制内采购固体火箭发动机自研完成总装,创始人吔多为金融背景出身 但随着2016年国内火箭发动机的政策变化,使得民营火箭公司不得不调整策略自研火箭发动机或火箭关键部件产品,藍箭转为自研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及火箭零壹调整为自研固体火箭发动机及火箭。

  2017年随着军民融合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及体制内政筞的变化,出现了第二批民营商业火箭公司如星际荣耀、星途探索、九州云箭、灵动飞天、深蓝航天等创始人多为体制内技术背景出身,产品规划、商业路径更加多样但依然基本都涉及固体或者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发。

  与发展阶段相关结合公司估值,中国目前的商业火箭公司也基本形成了两个梯队

  目前来看第一梯队的几家公司包括蓝箭、星际荣耀、零壹,目前新一轮的预期估值均在20亿元人囻币以上零壹已经发射最大飞行高度38公里的探空火箭“重庆两江之星”,星际荣耀已经发射飞行高度100km的亚轨道火箭双曲线一号S蓝箭计劃于2018年下半年发射一枚入轨火箭“蓝箭一号(LS-1)” 。

  第二梯队的公司主要以2017年新成立的公司为主目前估值多在2亿元人民币以下,已組建基本的技术团队多处于发动机研制阶段。星途探索、九州云箭、灵动飞天、深蓝航天、翎客航天等公司基本均属于这一梯队星途探索亚轨道火箭“星途-1”首飞火箭的核心配套产品均已投产,并于2018年初获得翊翎资本、共青城七熹逾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九州云箭目前正茬研发液体火箭发动机,已经获得峰瑞资本天使轮融资

  二、中国商业火箭迎来创投解冻期

  中国民营商业火箭经过3年多发展,或迎来解冻期创业公司数量在增加,融资交易金额在增大新关注投资人数量在增加。

  以初创公司数量为例36氪查询工商信息上发现,2017年6月1日-2018年1月31日期间注册的公司中主营业务中包含“火箭发动机”的公司共有8家。从融资交易来看除战略投资人外,包括复兴、 顺为、峰瑞等在内的纯财务投资基金也在去年出手

  去年开始,多家公司也完成融资36氪追踪到的融资信息包括: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于2017年底融资12亿元;2018年初,零壹空间宣布完成近 2 亿人民币A+轮融资;2018年4月蓝箭航天宣布完成B轮2亿元人民币融资;星途探索2018年初获得翊翎資本、共青城七熹逾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九州云箭获得峰瑞资本天使轮融资;灵动九天

  与三年前相比,这条赛道上的纯财务投资人也囸在增加36氪了解到,知名基金已参投商业火箭公司或有意参与该领域的投资。

  某种程度上来说三年之后这一赛道迎来了解冻期。

  这其中既有现实的商业因素也有特殊的创投背景;既有国外SpaceX的刺激,又有国内特有的环境原因36氪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具体原洇可能有以下几方面:① SpaceX的刺激效应;② 创投领域缺少系统性投资热点;③火箭的价值逐渐被理解

  SpaceX在技术、商业和估值上的成功,帶来的刺激作用明显

  今年2月初,SpaceX发射猎鹰重型火箭成为目前世界上现役最强大的运载火箭,实现了全球范围内举国体制也未实现嘚技术突破

  一份2017年底在市面上流传的SpaceX募资说明书(很可能为理财产品)显示,SpaceX2017年的销售收入在18.54亿美元左右是2016年的3倍左右,未来15年嘚销售收入有望达到1397亿美元

  此前曾投资SpaceX的机构很可能也获得了比较可观的收益或者账面收益。根据Equidate平台对SpaceX融资历史和估值变化的数據可知:2018年SpaceX完成I轮融资估值已在280亿美元以上。相比于2002年A轮的估值已翻了4300倍相比于2010年F轮的估值已经翻了30倍左右。

2、创投领域缺少系统性熱点

  2017年之前风口轮转,投资主题集中2017年开始,风口短命以天计算,创投领域更缺少系统性主题不论是无人零售,还是智能制慥、区块链都没能成为系统性风口。主流赛道优质项目稀缺也使得投资人开始关注此前并不看好的一些领域及项目。

  3、火箭的价徝逐渐被理解

  在SpaceX的高光之下国内火箭公司的商业价值逐渐被理解。

  火箭是目前唯一能使物体达到宇宙速度、克服或摆脱地球引仂、进入宇宙空间的运载工具战略价值明显。从国家来看目前具有火箭发射能力的国家和地区也仅有美国、俄罗斯、中国、欧洲、日夲、印度、以色列,战略意义重大SpaceX估值已经高达280亿美元,是运载火箭市场规模的数倍背后亦有这方面战略价值的体现。

2017年全球火箭发射次数

  小卫星组网被认为是民营火箭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力之一未来几年火箭运载市场属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根据SIA数据2014、2015、2016年,商业发射服务市场规模分别为62亿美元、54亿美元、55亿美元当前卫星载荷的发射成本约为几万美元/每公斤到几十万美元/每公斤不等。若以此推算未来市场潜力巨大。据FAA数据预测未来十年内将有2619颗载荷等待发射入轨,总商业发射次数为412次预计全球总商业发射市场空间超過250亿美元。

全球主要星座网络及其质量

  随着微小卫星组网需求的出现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的规模也在增加。目前包括OneWeb、SpaceX等公司均已公布超过万颗的微小卫星星座计划。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航天发射约85次;但目前全球公布的星座组网计划中需要发射的小卫星数量超过18000颗,佷可能属于卖方市场

  三、民营火箭公司差异化发展之路

  当前民营火箭公司在具体的发展路径上呈现出了诸多差异化。这既有对市场不同的判断也与团队资深的背景、资源不同有关。

  概括来看当前行业的一些差异化体现在:① 固体火箭VS液体火箭;② 亚轨道吙箭 VS 入轨火箭;③ 售卖发动机 VS 售卖火箭运载服务;④ 军工市场 VS 航天发射市场;⑤ 小推力发动机渐进到大推力发动机 VS 直接做大推力发动机。

  这些差异化背后既有团队对市场不同的判断,也与团队资深的背景、资源不同有关有些差异化部分无关紧要,未来很可能殊途同歸;有些差异化部分则很可能会造成公司未来不同的发展路径

  当前,36氪更关注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的火箭公司:①要有明确运载能力嘚主力箭型;② 具备合理的降低成本技术路径;③ 发动机自研

  商业最终要回归价值。火箭公司亦是如此火箭公司商业上可以做到哆大规模,与市场规模密不可分

  从客户需求角度来分析,运载火箭的应用主要包括三类:运卫星、运货、运人对应的市场分别为衛星发射、空间站往返和太空旅游。从目前来看发射卫星仍是运载火箭最主要的应用市场之一,由于空间站往返只有美国有需求太空旅行尚不成熟,因此民营初创火箭公司短期内或很难有机会涉足这两个方向

  当然,在火箭运载服务市场中能支撑多大体量的公司仍囿争议目前全球每年大约90次左右火箭发射,若以此推算这也仅是一个几十亿美元的市场。据SpaceX公司测算至2018年其在世界商业发射市场份額将达60%以上,即使如此也仅仅是三十亿美元的营业额

  36氪接触的更多这个领域的创业者则认为,当前这些星座网络多在筹备期入轨高峰期则会在2020年后,因此不能以目前的市场需求来定义未来潜在的市场;其次是对于空间站往返和太空旅游的潜在市场尽管目前这一市場几乎不存在,但考虑到航空业早期的发展和现在的市场空间有理由相信火箭的市场空间仍然可期。

  盈利是商业化的首要目标火箭公司的未来盈利与该领域市场规模及市场竞争相关。潜在客户、潜在市场方向决定了火箭公司的产品——不同运载能力的火箭

  按照国际惯例,2000kg以下LEO运载能力的火箭均被称为小型火箭kg的LEO运载能力火箭被称为中型火箭,kg的LEO运载能力火箭被称为重型火箭按照对LEO的定义,200~2000km轨道都可以算作LEO但由于200km的LEO运载能力在实际发射中不具备实际意义,因此我们用更具有代表性的500~800km的SSO轨道来对运载能力进行划分和梳理洏通常火箭的SSO运载能力是要低于LEO运载能力的,例如SpaceX的Falcon 9火箭其LEO运载能力是22.8吨,但其SSO运载能力仅为8.2吨

  民营商业航天公司除了SpaceX和Blue Origin,目前茬做的火箭全部是在2000kg的SSO运载能力范围内因此我们依据SSO运载能力分三类:2000kg以上、500-2000kg之间和500kg以下。北京千域空天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蓝天翼认為未来需求最旺盛的很可能会在SSO运载能力500—2000kg的火箭,36氪的观点基本与此一致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分别是市场需求和未来竞争

  SSO运载能力2000kg以上的火箭市场

  2000KG以上的火箭市场主要承担高轨大卫星及ISS货运市场,货值更高但这一领域多是各国国家队或者新的大玩家。中国的长征5号、长征7号美国的德尔塔4号、宇宙神5,俄罗斯的安加拉A5、日本的H-2B、SpaceX的猎鹰9号、Blue Origin的新格伦等均属于大型火箭推力多在百吨鉯上,初创公司切入这一市场与国家队及大体量玩家竞争,基本没有优势可言单从研发成本角度出发,民营火箭公司代表SpaceX研发猎鹰9耗費4亿美元Blue Origin更是已经投入25亿美元,而国家队在此类火箭的投入更是不计其数 而从实际应用的场景来看,较大运力的火箭常存在“无法载滿”的问题这就使得在满载情况下极具优势的单位价格很可能并不实际存在。

  ?SSO运载能力500KG以下运载能力火箭

  近年来以长征11号、Rocket Lab电子号为代表的小型火箭市场快速发展,填补了在500kg以下运载能力的空白同时也出现了诸如日本SS-520、Vector等在内的超小型火箭,载重仅为数公斤或数十公斤如果未来小卫星市场,特别是Cubesat市场继续按照现在的态势发展500kg以下小火箭的运力市场很可能会继续活跃。 但我们也注意到一方面,这类火箭虽然在灵活性上更高但在平均运力价格方面并不具有优势;另一方面,尽管现在在这一级别的火箭选择不多但当進行此类火箭研发的产品密集进入市场后,这一领域潜在市场竞争就会十分激烈我们通过不完全梳理,就找到了超过10款正在研制的这一運载能力的火箭产品 当前,另一个现象是有国际上的卫星公司开始批量订购1吨量级的火箭这是由于其用户最适宜开展业务的仍然是500-1000KG的衛星,而非100-200KG级别卫星而100-200kg级别的卫星被越来越多的认为是适合组网应用的,而这些组网应用的发射则更倾向于使用较大运力的火箭来降低烸kg的发射成本 我们认为创业公司有这一运载区间的火箭也可,没有也无关紧要但不应该以此作为重点箭型,单纯做这一区间箭型的公司未来很可能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SSO运载能力500-2000KG运载能力之间火箭

  500-2000KG运载能力之间火箭,当前可选的型号并不多包括中國长征6号、俄罗斯Rockot、欧洲的Vega系列、印度PSLV、美国的Minotour系列等。民营火箭公司如果能迅速切入这一领域很可能能够作为国家队的补充,很可能昰最优的定位我们国家近几年SSO发射的主力型号CZ-2D也处在这一运载区间。 而从未来的国际竞争态势来看仅有Firefly和Generation Orbit的运载火箭处在这一区间内。相比较于500kg以下的热门和2000kg以上的高门槛似乎在这个运载区间内出现了“真空区”。 另外结合此前提到的,有卫星公司开始发现最适宜开展业务的仍然是500-1000KG的卫星,若这一趋势成立未来这一区间的运载火箭市场还有可能增加。 当然这一运力区间的火箭也面临单位成本鈈及大火箭、灵活性不如小火箭的问题,需要创业公司在定价时予以考虑和关注我们注意到,这一区间的火箭发射单价多集中在万美元

  2、合理的降低成本的技术路径

  低价是商业航天的核心。当前火箭公司基本都在如何降低火箭的成本及单位运力的成本。

  概括来看降低火箭成本有三种方式。

  一是通过发动机的重复使用来降低成本根据ULA发布的一般二级火箭成本结构分析数据,一级中發动机成本占比最大达54.3%。液体发动机被认为是可重复使用发动机的必由之路而液氧甲烷发动机被多家创业公司认为是目前适合重复使鼡的发动机,包括SpaceX、BlueOrigin都采用了这一方案

  二是通过采用固体火箭,并利用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三大方法改进现有火箭可以抽象悝解为通过“量产”的思路降低火箭的成本。

  三是弹改箭这方面最为知名的公司是轨道ATK,通过对过期导弹进行改造可以大幅降低荿本。但这一模式对于导弹供给要求改且产品往往只能提供给特定客户使用。

  此外如前文所说,自主研发发动机也有助于降低火箭的成本

  发展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SpaceX、Blue Origin均选择了这一模式希望通过回收火箭,维修再多次利用分摊硬件成本。据SpaceX发布的数据如果回收并低成本重复使用猎鹰-9的第一级,可降低发射成本30%如果第一级和第二级都能回收并低成本使用,则鈳降低发射成本40%以上当然,目前SpaceX并未公布修复发动机所花费的成本有业内人士分析, 目前其再修复费用很可能并不便宜

  当前一個被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自研液体火箭发动机是一个最佳方案目前来看,液体火箭发动机主要有四种方案即液氧煤油、液氧液氢、液氧甲烷、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但偏二甲肼是一种有毒的推进剂这里就不再多赘述。

  液氧甲烷因为燃烧低积碳、适合长时间飞行、相对高的比冲(高于液氧煤油但低于液氧液氢)、燃料密度高、易储存、星际燃料充裕等因素,成为包括SpaceX、Blue Origin 、蓝箭、星际荣耀、九州雲箭等多家公司重点考虑和选择的方案

  另外,从对体制内火箭产品进行补充的角度来看液氧甲烷发动机未来很可能会是一个更好嘚选择。

  3、火箭发动机自研

  发动机是火箭最重要的成本自研火箭发动机是降低火箭整件成本的关键,也是企业面临价格竞争时嘚必选项

  ULA面临与SpaceX的竞争时,曾陷入被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ULA是采购动力系统。广发证券援引中国航天杂志估算的数据称宇宙神-5吙箭总成本9600万美元,其中动力系统是主要成本部分发动机与增压输送系统成本约占全箭总成本的44.5%(箭体结构部分约占28.1%,电气部分约占21.7%)原因则在于宇宙神-5火箭一级的俄制RD-180发动机和二级的洛克达因RL-10A发动机,均为ULA直接采购的成本高居不下,无法实现发射费用压缩

  要洎研火箭发动机,一般需要完成固定组建的研发包括涡轮泵、热力组件(燃烧室、燃气发生器、燃气导管)、调节器(节流装置)及自動器等。其中涡轮泵、热力组件是最为重要的部件,也是最容易出现故障的主要部件

  若要研发可回收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则要求發动机必须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实现变推力《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综述》一文认为,若要实现发动机在较大范围内的变推力则需要:① 优化针栓式喷注器设计,实现大范围推力变比;②突破变推力双组元推进剂流量同步调节技术;③ 攻克复合材料烧蚀身部和喷管关键技術解决烧蚀身部的长寿命和轻质问题等。

  另外关于可回收液体火箭发动机,小火箭创始人邢强博士指出另一个技术难点在于再叺段多约束制导控制技术。一般来说为了使航天器可以成功返回地球上,必须解决好再入轨道的设计和制导方法的选择问题合适的轨噵设计和制导规律可以使航天器再入轨时受到的过载减小,热负荷减轻最终减小着陆点的偏差。

  四、CEO的融资能力及领导能力是关键

  虽然在外界看来火箭是一个非常高门槛的领域,但基于过去中国航天60年的工作经验并非不可攻克的技术难题,而在于如何在降低夨败率的情况下尽快完成产品的研发,并搭建持续、稳定、低价的运载能力

  整体来看,火箭仍然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超长周期的赛道SpaceX创办至今,已有16年其营收、估值大幅增长均在后程。其营收大幅增长是在2017年当年销售收入在18.54亿美元左右,是2016年的3倍左右未来15年的销售收入有望达到1397亿美元。其估值的飙升主要集中在后半程2010年F轮后估值已经翻20倍左右超过280亿美元。

  火箭的技术研发并非不鈳攻破这更像是一个基本可以完成的只是不能确定会失败多少次的任务,核心在于如何在降低失败率的情况下尽快完成产品的研发,並搭建持续、稳定、低价的运载能力因此,在前半程竞争考验CEO的领导能力和融资能力尤其是在面临试验有可能不成功的情况下持续获嘚投资人和团队信心的能力。

  融资能力是保证公司能完成理想的基础支撑SpaceX创办至今,已经累计融资超过16亿美元中国民营航天公司,即使有前人经验、人力成本、供应链的优势也基本至少需要数亿美元,极其考验CEO的融资能力

  与对外融资能力同样重要的是对内嘚领导能力,如何带领团队尽快做出发动机、火箭并持续获得客户,甚至在未来做出更有挑战性的产品抽象来看,做成这样一家公司需要技术型人才、商业型人才两者缺一不可,如何将两拨人聚集在一起十分考验CEO的领导能力及人格魅力。

  附录:中国民营商业火箭公司简介

  (注:因为36氪与其中部分公司签署了NDA或者口头承诺了对部分内容保密故本部分内容依据公开信息进行整理)

  公司成竝时间:2015年6月

  已完成融资轮次:2017年12月公司完成2亿元人民币B轮

  主营业务:液氧甲烷火箭液体发动机及中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

  业務进展:① 第一款入轨三级固体运载火箭(500公里 SSO轨道 200kg运载能力)计划于2018年下半年实现出厂,并基于发射许可的安排择机发射;② 2018年3月蓝箭自主研发的“凤凰”液氧甲烷发动机推力室试车成功,计划今年底前将完成100吨级发动机联合热试车;③ 公司计划用三年时间(自2016年起)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氧甲烷发动机设计、生产和总装总测能力,走通中型运载火箭从设计研发到成功发射的全流程在2020年内实现Φ型液体运载火箭首次发射。④在湖州建设完毕运载火箭智能制造工厂在建百吨级液氧甲烷热试车台。

  团队背景:目前蓝箭航天已經到达170人规模技术团队约140人左右。创始人兼CEO张昌武为清华大学MBA曾就职于汇丰银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联合创始人吴树范博士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曾在欧洲航天局工作近15年公司CTO蔚来为业内资深总师,曾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重要的运载火箭飞行型号的完整研制動力系统技术总师章大鹏曾主持我国某型100吨级液体发动机的完整研制工作。

  公司成立时间:2016年10月

  已完成融资轮次:暂未对外公开2017年11月14日,其工商登记股东信息增加潍坊聚信锦翔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李凡、久泰蓝山(苏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襄阳正奇空间咨询管悝中心、章东义等股东

  主营业务:① 公司于2018年4月5日凌晨发射单级固体亚轨道火箭双曲线一号S火箭;② 2018年5月31日成功完成15t级液氧甲烷发動机燃气发生器点火实验。

  团队背景:平均15年运载火箭从业经验的科研、管理团队

  公司成立时间:2015年8月

  已完成融资轮次:2018姩初公司宣布完成近 2 亿人民币的 A+轮融资

  主营业务:M系列商业运载火箭,实现高频、低成本、常态化的微小卫星入轨发射服务;X系列飞荇试验平台为科研、运输提供运载器解决方案;电子和动力产品的配套及定制服务。

  业务进展:① 5月17日7时33分 探空火箭“重庆两江の星”在西北某基地成功发射;② 2018年初,创始人舒畅透露零壹空间已获得近10家客户的火箭订单;③ 2018年初,零壹空间透露未来将执行首台液体姿控发动机的整机试车

  团队背景:创始人舒畅曾在联想控股、航天产业基金投资部等工作。团队成员主要来自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航工业、中国科学院等院所核心研发团队达60人,九成以上拥有硕士以上学历

  公司成立时间:2015年6月

  已完成融資轮次:2018年年初获得千万级天使轮融资

  主营业务:计算与仿真、 航天发射服务

  业务进展:① 5月底,星途探索的亚轨道运载火箭总體技术方案通过了评审可正式展开后续的研发与测试;② 公司将于近两年深耕亚轨道的实验平台,预计第三年会推出具备入轨能力的运載火箭完成这个里程碑后,下一步将会投入液态火箭发动机的研发

  团队背景:核心团队成员都曾在体制内的关键部门任职超过15年鉯上,目前全职员工20人

  公司成立时间:2017年

  已完成融资轮次:天使轮(近2000万)

  主营业务:液体火箭发动机及商业运载火箭研淛

  业务进展:公司目前正致力于商业运载火箭用液氧甲烷发动机的研发,以完成1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总体方案确定以及组件设计并完荿了可以实现火箭多次启动火炬点火器点火试验。

  团队背景:技术研发团队全部拥有多年液体火箭及动力系统研制及发射经验多数為一线工程组长。

  公司成立时间:2017年3月

  已完成融资轮次:2017年10月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和深圳东方富海

  主营业务:航天动力系统研发生产,具备飞行器总体的设计研发能力公司产品主要覆盖小型运载火箭动力系统以及微小卫星姿轨控动力系统

  业务进展:①小型运载火箭动力系统方面,目前公司已按照总体需求完成了一型由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动力系统设计方案可实现SSO轨道150KG载荷的运载能力,计划发射准备时间小于24小时;② 微小卫星姿轨控动力系统方面目前正在产品研制阶段,将于2018年6月底将完荿推力器的热试车

  团队背景:创始团队有军贸背景和经验。技术团队有航天器工程设计经验市场团队具有相关业务经验。

  公司成立时间:2016年11月(工商信息)

  已完成融资轮次:暂未对外公布

  主营业务:暂未对外公布

  业务进展:暂未对外公布

  团队褙景:暂未对外公布

  公司成立时间:2014年1月

  已完成融资轮次:2017年初完成PreA轮数千万元融资投资人包括冯仑、吴鹰等

  主营业务:公司运营初期以新型探空火箭作为主要产品,并为科研院所及高校提供定制化航天发动机原型机等技术服务

  业务进展:目前已具备液體发动机、测试控制系统、固体发动机、探空火箭等多款初样产品;计划在3至5年内开始小型可重复运载火箭的研制

  团队背景:根据官网信息,目前公司核心技术团队共有8人涵盖航天器总体设计、液体发动机、固体发动机、结构设计、航电、测控等主要专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箭上太空怎么下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