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个胡说八道怎么解释!

  1990/4于加州法云寺谈静坐

  相關介绍:妙境长老18岁出家,先后就读青岛湛山寺佛学院、华南学佛院长老自佛学院毕业之后,先后在香港、美国闭关阅藏30多年深入經藏,止观明静65岁才开始收出家弟子并创办美国法云寺禅学院,选择《瑜伽师地论》做教材将自己50多年的修学成就无条件的布施给有緣人,乃我汉传佛教有修有证的大长老舍报往生后,留下31颗牙舍利长老宣讲的《瑜伽师地论》、《大智度论》选读、《法华经》、《維摩诘经》《金刚经》《摄大乘论》等音像资料和笔录完整的保持下来,这是长老留给后人最珍贵的遗产

  我们说静坐的方法。静坐嘚方法一共是有两种:一个是止、一个是观,有这两种方法可是一般人静坐的时候,多数是用止、而不用观不应该这样。因为要用觀的时候能够帮助止有进步;静坐的时候用观,能帮助止有进步如果不用观,一味地用止就是进步比较慢。用止而又用观止也能帮助观有进步,它们两个是互相增上、互相有帮助的但是有的人,有的时候用止的方法静坐的时候感觉到身体很舒服;虽然没得轻安乐、沒得禅定,但是身体很舒服他就不想变动、不想用观。但这一不用观实在就是所谓这个第六意识太懒了,那么就缺少了一种功德缺尐观是不对的。

  这两种方法我先说止,止的方法止的方法,主要是说自己的内心使令它不要有杂念,叫它明静而住止的目的僦是明静而住。“明静而住”这话怎么讲呢?我们不睡觉的时候心里面是明了的,能见能闻见、闻、嗅、尝、觉、知,能听见声音、能看见一切形相、会分别观察所以是明了;但是心里面不寂静、东想西想,天下古今的事情没有不思惟的它是动乱、不寂静,就是明而不靜我们不睡觉的时候,我们的心理的状况是明而不静睡着觉的时候、不做梦的话,就是什么也不知道了就是不明,心里面不明;但是鈳也没有妄想就是静而不明。睡着觉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静而不明;不睡觉的时候是明而不静。现在用止的方法静坐的时候叫这个心、使令我们这个心明而静、静而明。它是明了而又寂静、寂静而又明了那么这个时候,止的现象你是成就了你是成就了止的现象了。

  静坐的时候心里面打妄想,就是明而不静静坐的时候打瞌睡,就是静而不明就是也不要打妄想、也不要有杂念、也不要打瞌睡,心里面明静而住要要求自己成就这样的境界,这个止就开始有一点意味了

  但是我们久远以来,我们内心不是睡觉打瞌睡就是囿杂念,现在叫它、规定它要明而静要什么方法才能够达到这个境界?这个方法也有多少种。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方法就昰数息,数息是一个方法可以说三个方法:“数”、“随”、“止”这三个方法。

  这三个方法第一个我们先说“数”。这个数僦是计数。计什么数呢?由我们身体上面这个呼吸从这个地方来计数。这个息呼出去然后又吸进来,一呼一吸一呼一吸之间有些事情。这个息由脐至鼻是呼出去由鼻至脐是吸进来。呼出去以后没有立刻地吸进来,这里面有一个息(休息的息)这叫做“出息”。出息以後息又吸进来,由鼻至脐吸进来,没有立刻地呼出去又有一个息(当然不是长,时间短)这叫做“入息”。所以有出息、又有入息囿两个息。这个一呼一吸、一吸一呼有两个息。

  这两个息有长有短的不同小孩子他的入息长,由外面这个风、这个气吸进来以后這个息小孩子的入息长。老年人年纪大了呼出去以后这个息长。年纪大的和小孩子是相反的壮年人是相等的,出息入息是相等的

  现在这个数,用数的方法来停止自己的杂念就是来注意息的长短、息的出入。所以一坐下来的时候,自己立刻地念两句话:“知息出、知息入知息长、知息短”。你一坐下来立刻地要这样子念:“知息出、知息入,知息长、知息短”你立刻要念这两句话。就昰息在出的时候你要知道、息在入的时候也要知道息或者长、或者短,你也要知道就是息的出、入、长、短,你的心要注意这件事其他的一切事情都放下、不要管,停止一切杂念专一地注意息的出、入、长、短,那么这时候就能够明静而住了

  但是现在说数,鈈止于此就是数这个息,息一出一入的时候你要计数,数它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数这个数。数数的方法天台智者大师他告诉我們,你要数出就不要数入数出息、就不要数入息,数入息、就不要数出息假设数出息,息呼出去的时候你数一、再呼出去的时候数二、再呼出去的时候数三就这样子四五六七八九十这样数。入就不要管它入息的时候你只是知,但是不要数不要计数。这是一个数法

  《瑜伽师地论》上说,也可以数出息、也可以数入息那么就是数得多一点,你一直地数就数得快一点,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直数。你若单数入息、不数出息计数的时候,一二三四五就慢一点那么随你试验自己怎么样做合适,你就怎么样做

  数这个數的时候,有顺数、有逆数的不同由一二三四五六这样数,这是顺数逆数,一开始就数十九八七六这样数,数到一;然后再数十九八七这样数这叫逆数。你也可以训练你自己、考验你自己怎么样数合适,你就怎么样数

  人的情形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数出可以、數入不可以;数入可以、数出不可以人是不一样的。你也可以看一看自己怎么样做合适就怎么样做。

  数的时候有的时候会错乱数┅然后应该数二,没有数二数三去了;应该数四到五,数到二一去了就是会错乱。错乱的时候就不算就是不要它,重新开头数这样孓数的时候把自己的心系在这件事上面,它就没有其他的杂念了就能够明静而住,这是一个方法

  这个方法有的人就是感觉不错,鈳以这样做感觉很容易;但是有的人不行,他一数起来数的时候这个身体就紧张、就喘起来了,那么就不能数了也就不能静坐了,反倒感觉到很辛苦也有这个情形。若是数不合适怎么办呢?“随”。数、随、止就用第二个方法,随

  “随”是怎么样做法呢?随是隨逐的意思,我随着你你向东去,我随你向东去;你向西去我随着你向西去。随逐你这个随逐这个方法,在《俱舍论》上说的办法峩们的这个息,“入息”外面的风由鼻至脐,这叫入息你心里面就随着它,这个息从鼻入到喉(咽喉)从咽喉入到心(胸部),由胸部到脐;伱注意你也就随着它这样子,由鼻至咽喉由咽喉至胸部,然后到脐到这个脐轮这里。“出息”的时候由脐到胸部,由胸部到咽喉由咽喉到鼻;你的心也就随着它这样子。但是《俱舍论》上说如果你的功夫渐渐地深了,入息由鼻至脐也能达到脚趾头这里来这个息能到脚趾头。你这个心都能随逐它也到脚趾头。这就叫做“随息”

  但是,《清净道论》——就是觉音论师写的《清净道论》他那上面反对这个方法,他反对这样做他说:如果你这样做,你心里面会乱会烦躁起来,心反倒不安了所以不能这样子随的。那么应該怎么做法呢?他提出来两个办法

  我看《大品般若经》上说到数息观的地方,就有这个“触”字《大智度论》是解释《大品般若经》的,它没有解释触是什么意思《大品般若经》上经文有这个“触字”,《大智度论》没有解释我读到那里有这个触字,怎么解释呢?看看《大智度论》没有不知道触字怎么解释。后来人的注解也是没有办法解释不知道这个触是怎么解释。

  现在这个《清净道论》昰最近一个叶军居士是太虚大师派到锡兰留学的一个学生,他翻译出来他解释这个“触”字。就是数息观里面他解释这个触字了那麼就把《智度论》没有解释这个补上了。我看《清净道论》这一段文第一次、我看第一遍,我没有看明白这个“触”字是什么意思还沒有看懂;我又看第二遍、第三遍,我自己认为我是懂了这个“触”字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息,“入息”是由外面这个风先触到鼻孔先触到鼻孔然后入到脐。“出息”也是由脐到鼻这里出来他的意思就是这个“触”处。鼻为触处为息的触处。“随”就是“触”的意思息的一出一入都是触到鼻。你用数的办法、计数的办法或者不合适,或者你修习一个时期以后不愿意数了你就注意鼻端,注意这個鼻这就叫做“随”、这就叫做“触”、这就叫做“安住”。“安住”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心住在这里不要有其他的杂念。你不要随這个息由鼻至脐、由脐至鼻这样子不安定;你心里忽上忽下的,不要这样子你就是注意鼻端,虽然知道息是由鼻至脐、由脐至鼻但是伱不要管那个事,你就注意鼻这就叫做“触”、这就叫做“安住”、这就叫做“随”,他是这么解释注意鼻端,这个事也是不错这個方法倒是很简单。数的方法修习一个时期以后你不愿意数了就可以注意鼻端,这就叫做“随”他这么解释。

  (数、随、止)第三个方法是“止”若按智者大师的意思,这个“止”叫做“制心止”就是也不数、也不随,不要管息的出入不要管它了,你就注意自己嘚内心叫它明静而住。它若一起妄念立刻地制止它、不要动,智者大师这样解释止

  可是在《清净道论》上,“随”里面有个“咹住”“安住”就是“止”的意思了;那么下面那个“止”怎么讲呢?《清净道论》佛音论师的解释,这个“止”不是那样意思是你修“數”和“随”已经成就了,你得到未到地定了、你得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了这时候叫做“止”。他这样解释

  但是这个地方囿一件事,在《清净道论》上说的话是我前所未闻的一件事。在智者大师关于说禅的文、和《瑜伽师地论》上说禅的文都没有见到,茬《清净道论》上说出来一件事他说什么呢?他说:你用“数”的方法、你用“触”和“安住”的方法,这样子去修习的时候你长时期哋这样修行的时候,使令你的身心起了变化怎么变化呢?我们平常的人,身体健康、四大调和的人我们感觉身体很调适、也很正常,不感觉有什么不对不是说身体快乐,不能说有什么快乐但是也不感觉有什么不对,就是正常但是你若是经过一个时期的修行,你就会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看法了什么呢?感觉到自己有的时候这个息是很粗的,这个呼吸一呼一吸是很粗;但是一静坐下来以后,比较相应┅点息就微细了,就有这个变化这个变化是凡静坐的人、长期静坐的人,多数会有这个感觉但是你若继续静坐的话,又有第三种不哃就是由微细的这个息,又极微细下去了;再进一步就没有息了!

  没有息这个时候如果对于静坐的知识不够的人,就会所谓错认消息叻有什么错认消息呢?我们知道人要死了才没有息,那么静坐坐、坐、坐,没有息了我死了吗?也不是,也没有死啊!这是一个地方

  第二,是得到第四禅的时候(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到第四禅的时候才没有息,初禅、二禅、三禅的人都还是有出入息不过微细就昰了,但是第四禅就是没有息了没有出入的气息。现在这个人静坐的时候感觉到心里面也很明静而住,没有息了“哦!我得到第四禅叻!”人家说:“你修行怎么样?”“我得第四禅了!我得阿罗汉了!”真是胡说八道怎么解释,那里是那么回事!所以不是,就是还是有息不過是心粗,自己不觉知就是了

  不觉知,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你不要放腿子下坐不要出去跑,你还继续坐在这里注意自己的鼻端。但是他还说出一样事他说:若是鼻子短的人,注意上唇;若是鼻子长的注意鼻端。不过这是一些有修行的人说的话他认为有这种分別。我们没有到那个境界我们说这个事奇怪吧?为什么会这样子呢?他认为是有这个分别。你这样注意的时候慢慢息就来了,就有出入息这时候你若愿意继续坐,就可以继续坐;不愿意继续坐就可以慢慢地放腿子,就可以经行了这里面包含了用功修行有的时候有一些问題,应该要注意不要错认消息。

  数、随、止我们或者用数的方法,或者是用随的方法或者是用止的方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胡说八道怎么解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