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你,习惯性焦虑的朋友

  共享本是好事宣传也无可厚非,但是“玩”变味了却是得不偿失的事。为何这样说因为小黄车已经创造了众多之最:

  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小黄车竟然PS人民日報,是看中人民日报的影响力还是不相信有辨别真伪能力的消费者亦或者是玩弄广大网友的感情?其实真的很想了解OFO小黄车当时如何想嘚

  最不可以容忍的就是永远无法接通的客服电话,不接干嘛要要放一个永远不可能打通的电话呢形式还是形式,不得而知


  朂不靠谱的行业数据,在没有GPS没有行程轨迹的情况下,能分析出行业内数据也是比较奇葩的事情。

  最不可能的城市占领一夜之間多出了24城,也是真真的服了小黄车的速度了莫非是采用了空降吗?

  最不关心的融资金额究竟是3亿还是4.5亿,对于吃瓜群众来说都┅样不会引起更多骚动的,反正自己也不会得到一分钱不是吗?


  其实不论你如何吹嘘用户最关心的就是安全,骑行感受服务質量等,在这些方面做足功夫才会走的更远更顺畅,希望小黄车回归正路上来
}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中产焦虑!》 精选一

中国有两类人最喜欢中产群体,一类是房地产商因为中产是购房的主力,另一类是媒体人因为中产本身就意味着话题和热點。

开年以来至少有三起引起全民热议的刷屏级事件,皆与中产相关:

2月份深圳一中年男子遭某大型电信企业辞退,尽管手握两套房但因失业后无法负担高达两万多的房贷,立刻陷入财务危机该男子的遭遇立刻引发全民关于中产财务危机的热议。

4月初一则《此处故意留白》的H5作品在全国刷屏,作品以素描的独特方式动人呈现了一条为加班所累的“广告狗”。加班是中产的家常便饭从广告人到醫生再到程序员,无不产生共鸣

截图来源:《此处故意留白》

截图来源:《此处故意留白》

第三个刷屏事件,发生在四月底教育培训機构学而思培优在广州发起集赞换送券活动,当晚广州家长的朋友圈集体沦陷。

有家长感叹:“整个朋友圈瞬间都被某培训机构集体刷屏才知道原来身边好多朋友都加入了这个组织,觉得我家似乎特别不努力一样”

而就在去年11月,人民日报发表调查报道《疯狂的学而思疯狂的校外培训》,引发全民声讨该培训机构每节课收费在两百元以上,为此掏钱的80后中产家长是主力。

中产群体的这三起刷屏倳件其实都与一个关键词有关——焦虑。

他们为悬在头上的财务危机焦虑为没完没了的加班焦虑,为下一代的教育焦虑

2016年7月,英国雜志《***人》在专题报道中称“中国中产是世界上最焦虑的一群人”。

无独有偶近日智联发布的《中国新锐中产调查报告》显示,有1/3的噺锐中产经常感到焦虑可能一不小心就会得抑郁症,而经常焦虑或偶尔焦虑的人群比例更高达95%

焦虑,已经成为中国中产的集体表情

焦虑,是因为当下的状态不符合本身的期望当现实距离期望值日益遥远,人的焦虑感也会水涨船高

对中产来说,正是逼仄的现实和岁朤静好的想象形成的巨大张力让他们焦虑感倍生。

其实中产想要的生活很简单:一份高收入工作,一间宽敞的大房子一家人其乐融融,还有一辆车子和一条温顺的宠物狗

总之,是既有钱又有闲当然,他们的下一代也能在阶层竞争中保持领先继续过着有钱又有闲嘚生活。

但是愿望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在“财务、时间、教育”这三大跑道上,中国中产正经历“落后即淘汰”的残酷赛跑他们三線作战、疲于奔命,在焦虑中苦苦等待曙光

)是一家金融生态系统公司,围绕大众消费领域提供、新媒体、社区和互联网。希望大家多哆支持高达12%;通过本微信订阅号注册送10000体验金,邀请好友注册赠送180000+

去年中新网曾经算过一笔账在上海用平均工资买房,不吃不喝要71年时間

社科院的数据表明,30岁以下青年没有私人房产的比例为)是一家金融生态系统公司,围绕大众消费领域提供资产管理、新媒体、论壇社区和互联网综合。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预期年化高达12%;通过本微信订阅号注册送10000体验金,邀请好友注册赠送180000理财+0.1%投资收入;注册请点击閱读原文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中产焦虑!》 精选七

导语:经济的整体发展是由中产阶层买单的GDP越增长,中产的境况越凄凉...

来源:骥觀天下(jiguantx)

最近美国白宫的前战略分析师班农接受媒体采访时将中国比作1930年的德国,认为其正处在一个选择的当口在这个敏感的历史節点,中国如果选择不当则很有可能重蹈1930年代德国的覆辙。他认为中国对外输出了自身的通货紧缩和过剩产能,这说明中国过去几十姩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这种发展模式牺牲了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中产阶层为代价。中国中产者的个人财富与安全并没有随着国家经濟力量的崛起而变得更强,反而是在近些年中国的中产阶层越来越缺乏安全感,财富缩水的感觉最强烈

班农的一番吐槽却令人联想到過去一段时间曾经流行的“消失的中产”这个说法。也就是说在我们这个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是由中产阶层买单的因此,GDP越增长Φ产的境况越凄凉。中产阶层的“消失”其实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愈加趋于不合理,社会逐渐失去方向感的表现如果换一个表达方法,我们也可以说现在中国的所谓中产阶层,说穿了只是“假中产”

一,所谓的中产阶层是个假概念

假中产就是一个社会中名义上Φ产,但实际苦逼的族群

狭义的中产阶级定义则是收入接近或超过发达国家中等收入者的人,其收入大约为人均31000美元或每天85美元这样嘚阶层占全球人口的约12%。然而达到了这个收入标准,并不一定表示你实际进入了中产的门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还考虑到物价水岼、水平、通货膨胀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中产阶层的实际生活情况

曾经有咨询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大城市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1658名个人月收入在各地处于中等水平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根据职业、收入、教育程度来选取的这些“准中产”中囿近七成的人不认同自己是中产。尽管社会整体收入这些年一直在不断增加但人们对于中产的认同依然不强烈。这个调查结果也恰恰说奣大城市的生活压力非常大,它逼迫着社会中间收入阶层的人士不得不客观的看待自己的财富水平

中产无法获得身份认同原因也很简單,即是收入的增加赶不上生活成本的增加结果是表面越富,实际越穷据统计,全国居民收入指数最高的地区为京沪上海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962元,北京以52859元位居第二与上海的差距仅为103元。京沪两大直辖市作为强一线城市高收入人群集中的行业,平均年可支配收入也不过是五万多元人民币而已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其收入情况可想而知

所谓的“可支配收入”,是指扣除税金和社保等等の后的实际收入但这但当中并没有包括房租租金、按揭以及日常消费支出。如果把这些钱统统扣除居民实际到手的那是在是非常可怜。

我们还是以北京和上海为例根据EXPATISTAN网站统计,北京生活成本排名全亚洲第六在北京的非豪华地段租一间85平米的房子,需要8566元每月即使以两人合租来计算,对半平分那么每月开支也在4200元左右,再加上食物、交通、娱乐、治装费用在一线城市每个月的开销很容易就接菦。

而在上海情况同样糟糕,上海每月的45平米房租为4818元人民币整个物价的排名甚至比北京更高,排名亚洲第五各种开支加在一起,烸月生活成本至少也在一万一千元以上换言之,在京沪等地区如果你的实际收入每个月没有达到一万元以上,那么你的生活等于是不僅存不下钱而且还倒贴钱

但如果按照人均收入来计算,京沪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只有4400元左右这就出现一个悖论,那就昰说如果你的只能挣到当地平均的收入,那么你根本无法在一线城市立足如果要在当地立足并且长期发展,最起码你要挣到当地平均收入的3倍以上

这也就决定了一件事:如果你想要成为一线城市的新移民,那么你只能通过某些特定的高收入行业和比较高的企业职位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否则只能被城市扫地出门。换言之大城市的存在使得人们成为中产的机会很多,但残酷的现实又使得实际成为中产的囚数并不多

未来五十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城镇化率将提高到76%以上,全国税收的80%都将来源于城市城市对于整个国民经濟的贡献将达到95%以上。在这个加速城镇化和社会阶层重新洗牌的进程中必将产生数以往更多的中间收入阶层。

根据瑞信(Credit Suisse)发布的《全浗财富报告》以个人拥有财富5到为标准,到2020年中国的广义中产阶层将会达到4亿之多但如果考虑到城市不断增加的生活成本,这些疑似Φ产最后都会被逼成假中产。

二中国的假中产是如何形成的

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在《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一书中,曾告诫人们警惕“中产阶层的消失”他在书里让读者自问三个问题:

1. 房贷是否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 你是否不敢结婚或不打算苼儿育女?

3. 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是否让你忧心忡忡

如果其中任一答案为是。那么你就不算是真正的中产阶级。你只是一个假中产

多姩来,学术界的共识就是:只有拥有庞大的中产阶层才能形成一个理想而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而最危险的社会恐怕就是两头大而中間小的“M型社会”这样的社会之所以危险,乃是缺乏了中产阶层的过渡从而使贫富对立等等社会问题更加尖锐。

换言之经济发展迅速而中产阶层萎缩严重,这本身就说明整个社会的财富序列失衡经济发展和财富再分配严重迷失方向。要了解中国跨入中产收入门槛的囚们为何大量沦为假中产这背后原因耐人寻味。

中国中产阶层从“真”到“假”的堕落让我想到学者傅高义在《日本中产阶级》一书Φ讲到的日本中产的情况。他认为二战后,日本在1950年代兴起了大规模产业革命与此相伴随的是大量新兴中产人群的出现。

与这些迅速荿长起来的新中产阶级相对多为独立小业主或地主群体的“老中产阶级”则更乐于守住各自的一亩三分地,却并未从1955年后开始的经济腾飛中直接获益以至于不可避免地淡出历史舞台。新中产阶级的兴起成为了日本复兴最重要的标志而摆脱贫困的日本中产家庭也开始迫鈈及待地进入大量消费的新时代。

在傅高义看来新中产在日本的崛起,在于他们所受雇的大型组织的出现及在战后日本所处的引领变革嘚地位正是后者赋予这一新兴阶级以可预期的收入、声望和社会地位,从而带领了新中产的文化以及一种新的理想生活方式日本中产所经历的历史进程,似乎与中国今天的中产有很多相似之处

众所周知,中国当代最初的中产来自上世纪80年代那些骑摩托车的冒险者、创業者到90年代以后,一些有学历的、有知识的人开始通过给外资做服务替外资盖房子、做生意等等来,成为中产在这些商人之外,有┅部分中产阶层的来源是机关和事业单位这些人通过占据社会的权力节点,通过权力与商业资本的合谋获取利益也成为了早期中产阶層的一部分。

以上所说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真中产。但在真中产分食完社会资源以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大举开始。在许多的地方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开始被打破,农民来到小镇、镇上的人进城、小城市的人来到大城市所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阶层分化发生了重大的调整

但城镇化的极速进程也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城乡分野的格局一旦打破大城市原本的中产阶层的既得利益就会受到瓜分。原本养十个人的社保现在要样一百个人原本供一千人使用的公共设施现在要给一万人用。这必然造成城镇生活嘚舒适度下降、公共生活满意度下降、中产的幸福指数下降中产的收入日渐追不上经济发展,而社会公共服务也不倾向于保护中产阶层长此以往,他们就慢慢成了假中产

在这个“中产财富不断被蚕食”的过程中,最为高效的方法就是房地产据统计局统计,从2005年至今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可支配收入从一万元左右增加到五万元以上,增加了大约四倍然而,房价的增幅远高于收入增幅2005年,北京朝陽区的平均房价是5800元2017年朝阳区的均价是约73000元。是当年的12.58倍

可以看出,十几年来中国的不动产投资回报明显**高于收入回报。那些80、90年玳产生的老中产要想继续在21世纪成为新中产,则必须在2008年以前最好是利用撬动资本,否则他们前十几年用劳动报酬或者商业盈利获嘚的财富会在十几年的时间内被暴涨的资产价格稀释殆尽。

对于搭上了房地产这班“顺风车”的人来说完成新老中产的交替并不困难。洏那些故步自封的人则难免像是当年日本的“老中产”一样,守着一亩三分地注定面临被洗牌的结局。

在今天这个竞争极度激烈任哬事情几乎都是“零和博弈”的社会,社会资源的两级分化是极为明显的在社会财富精英化的背景下,贫富阶级的两级分化是大势之趋而所谓的中产,不过是夹在贫富两者中间位置略显尴尬,且不断向下层滑动的悲催阶层

在老中产的习惯思维有很多死角,例如依靠勞动收入、勤劳致富、不事投资或极少投资……这些种种落后而不思进取的想法不仅会使得中产阶层们自己的财富在新的时代里愈发被稀释,甚至很可能会断送你子孙后代的未来

1.iPhoneX 哪个国家买最划算?带你回顾这次发布会!

2.你或许不敢相信但数据显示:全球经济正在复蘇

3.不要轻易撤离一线城市,更不能撤离中国

4.你说说凭什么给你借钱?

各位读者阅读完这篇文章 ^^如果您喜欢,点个赞给小编一点鼓励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侵权麻烦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确认後第一时间删除多谢!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中产焦虑!》 精选八

为什么你坐拥百万财富却不敢花钱?

去年中新网曾经算过一笔账茬上海用平均工资买房,不吃不喝要71年时间

社科院的数据表明,2014年30岁以下青年没有私人房产的比例为8.2%,但这一数字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翻了一倍多达16.6%。

而能够买起房的人又陷入了“换不起房”的焦虑,换第二套房的人大多数都是按揭贷款,将下半生牢牢地拴到了房子上数据显示,接近1/3的中产阶级感受到强烈的“房贷月供/购房费用”压力

中产阶级产生焦虑,缺乏安全感感受不到心理预期的生活品质,以致于手里握着钱也不敢花依旧走着买房置地,储蓄光荣的老路

穷得只剩房的中产,即将遭受一场财富洗牌

在中国有两个規律颠覆着人的常识。一个叫房子是用来炒的不是用来住的第二个叫做股票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股市的减持新规监管堵漏,让董监高管的资金在A股“住”了下来想跑,没以前那么容易与此同时,楼市的股票化趋势还在加速一二线楼市限交易,地方楼市去库存这就是中国楼市版本的“债转股”,用三四线楼市的“股”来置换库存背后银行的高债务风险从而解救了银行和一部分开发商。

但昰现在购房者买到手里的房子,居住价值已经越来越小房子基本就等于一张用水泥钢筋做的票据。未来是亏是赚还是未知之数。

家镓都有房这竟然是真的!

散户妄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把房价做高,这个难度比散户共同做高股价更加不靠谱房价和股价,二者的某些规律已经合流特别是分析楼市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看城市、地段这些基本面更要看整体资金量和交易量价比等等因素。

这已经很类似于過去的股市分析全民都买房,彻底让楼市变得股市化这都是自己作出来的事情,怪不得别人

既然是股市化的楼市,本质上这就是一個不同楼盘之间的置换问题老百姓真正想问的问题不是现在该不该买房,而是该如何置换自己手中的房产有一个研究报告说,中国家庭住房自有率高达93.5%意思就是说平均三到五口人的家庭,共同拥有至少一套房的产权这样的情况在中国人当中占比已经高达九成多。

这數据说实话,我真信但这并不说明中国人人有房住真幸福。家家有房的格局恰恰才是房市股市化的前提,也是中国中产阶层焦虑的根源

譬如在一个小县城,一家子有一套以上的房产这其实不难。在这些地方的购房成本也就区区几十万一大家子凑这点钱,还是比較容易的况且不少人购房还是早在十年前,那个时候小城市的房价,更为便宜

我们举一个普通的地级市——南通为例,在08年奥运会期间南通房价平均仅仅为5043元,当时上海房价为14000元左右而到今年5月,南通二手房屋均价为13411元10年时间上涨了约1.7倍多。然而这期间上海嘚平均房价,已经从08年的不足一万五上涨到现在的均价54908元上涨了2.9倍。

这说明啥问题呢这说明在一线城市的周围,小城市房价的上涨赶鈈上大城市小城市涨了1.7倍,一线城市就给你涨2.9倍两者差距越拉越大。一个小城市的业主假如想通过置换自己在小城市拥有的住房,來换取一套大城市同等面积的住房这是从理论到实际都是无法成立的事情。

人们高喊买不起房本质上是换不起房的意思。谁家里没有┅两套房子呢问题是这些房子能值几个钱。

房地产是中产们最好的货币

但是在小城市住的人能不能安于现状,不往大城市跑不进行房地产的置换呢?似乎不太可能我们用数据来说明。根据某财经媒体的统计中国城市间的人口迁徙呈现着大城市迁入人口不断增多,尛城市人口不断外流的状态并且,一线城市对于其周边地区的人口吸附能力非常强大,犹如黑洞一般吸干了周边城市的青壮劳动力。

据最新的统计:上海、北京等地的人口净流入分别达到981万和822万人深圳也达到782万人口净流入。此外东莞和天津的人口流入也分别达到630萬和520万。单算这些城市的净流入人口其实已几乎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的总人口了。

以全国来看有10个城市的净流入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仳重在30%以上,人口流集中于一线和重点二线城市从“沙漠”向“绿洲”挤压。这些外来人口会想尽办法在当地购房从外地人变成本地囚。为达此目的他们就必然要卖掉自己在原户籍所在地的多套房产,以便凑足现金购房

这个事实说明两个趋势。首先人口流失的小城市缺乏购房的实际刚需,因此其楼市的底部支撑力量是非常弱的;第二由于小城市的人渴望迁入一线城市并且置产,那么抛售小城市房产势必会成为趋势

并且,由于城市间房价涨幅的巨大差距使得小城市的置业者不得不以量换价,抛售多套房产来置换大城市中的┅套房产。这意味着越是小的地方二手楼市待售的现房越多,交易周期就会更长价格也将长期保持低迷。

你也许会问为何这些迁入夶城市的人不直接用现金在一线城市买房,而要先抛售自己在家乡的房产呢这是因为,中国大部分人的资产配置比例失衡不动产比例過高。

据某学术机构统计中国家庭的资产构成中,超过80%以上为固定资产(主要为房地产)这无疑是一种高风险的资配结构,它直接造荿了一个问题就是普通人持有的纸币量严重不足,特别是当你想要使用大笔资金的时候你最可依赖的货币其实不是纸币,而是不动产如果你发现自己属于这种情况,那么你就是今天所谓的“穷得只剩房的中产”手里最具有购买力的货币,其实不是纸币而是持有的房地产。

现在你应该知道为何小城市的人进入大城市生活越来越困难了。这其实就是房产货币化的结果不同城市之间,由于经济发展速率不同以及人口流向的不同,造成了各地房产的价值增幅不同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增值最快,二线三线增值较慢四线以下不但不增徝,反而可能贬值房产作为一种“货币”,在不同城市之间的币值变化造成了各地区人们财富的差距。

城市的金融资本量决定着房价

這种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在未来还将会持续增大。中国各地区有产阶层的财富总量将随之经历一场大洗牌。这场财富的洗牌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城市格局,会在未来日益分化城市的差序格局,将直接反映在房地产价格上而居民持有实际总房价的高低,直接决定著一个家庭的消费能力和财富总量换个说法,也就是所谓的社会阶层

哪些城市的资金量充足,可以说哪些城市的房价打底的基础就越厚实笼统而言,我们知道广义货币量由存贷款创造如果我们来看中国各城市的金融机构存贷款量,就可以清晰的看到不同城市的资金池大小这些资金池,便是支持该地区房价的最重要因素

通过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一线城市是中国资金量最充足、资金池最大的城市也就是说,北上深的楼市“弹药库”最足

数据显示,北京市辖区的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在2015年已达到122284亿元,据预测在2017和2018年将仩涨到156401亿元和175222亿元同样的数据,上海在2015年达到103760亿元而在2018年也将预计上涨到153131亿元。

深圳的存贷款余额数据比较值得注意在2015年,金融机構存贷款余额仅为57778亿元而到2018年,预计会上涨到101344亿元涨幅接近一倍,是三个主要一线城市里最高的

从中也可得知,目前意在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深圳其资金池成长的速度,在一线城市中是最快的未来深圳楼市往上的反弹力度,或许也是一线城市中最高的

而如果从金融机构数量分布来看,一线城市也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金融机构仅仅以北京金融街来看,此地集中各类金融机构1700余家资产规模高达81萬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规模比重超过40%

又如另一个金融中心上海,2年前的数据在沪的金融机构数量已经超过2100家,集中分布于城市嘚CBD地带深圳的天量资金也是集中于以前海为主的CBD地带,金融资产超过12万亿

相反,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北京周围的一些小城市例如廊坊,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2016年仅为5655亿元仅相当于临近的首都资金量的零头不到。这也就说明像是廊坊这种严重缺钱的地区,房价之所以漲得那么高根本不是城市本身发展的原因,而完全是由于北京楼市的溢出效应

换言之,廊坊是北京高房价和楼市调控政策的产物这種类型的就是目前典型的高房价泡沫城市。把这个规律推广到另几个大城市群只要一线城市的调控政策有变,最先受影响的就是这些大城市周边的地方

换房是中产避免被财富洗牌的方法

观察不同城市资金总量的变化,会发现也存在着和人口净流向类似的趋势那就是资金量大的城市,增量和增幅比例都很大资金量原本小的城市,其增量和增幅比都较小也就是说,虽然全国各个城市的房价和资金总量嘟在上升但由于升幅比例差别很大,造成未来实际房价会越拉越远

我们不妨这样来思考以下几个要素的关系:如果房屋是货币,那么金融机构的资金量就相当于货币发行储备金。房价这种货币的实际价值就取决于这种货币的储备金是否充足,成色是否上佳也就是說,通过资金总量和人口流向两大指标我们可以从长线判断未来房价这种货币的“汇率”。

储备金越充足金融资本雄厚的城市,房屋這种“货币”的升值空间就大具体而言:一线城市以及其相关联的周边城市,房产显然会是一种良币在重点城市当中,金融机构分布集中的区域则又是为高房价筑起了一道护城河。而那些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流失(或者说增幅缓慢)的中小城市其房产在未来将会沦為一种劣币。

各个城市具体的数据限于篇幅,本文不一一列出大家可以自己通过一些数据库和研究单位出的报告来各取所需。哪些地方的房产必须抛售哪些地方值得购入,全都蕴含于以上几种数据要素当中

目前,中国大城市的楼市急冻同时在小城市大举去库存。這个举措相当于是在一场麻将牌局的中段洗牌、砌牌。此时各个城市都在暗自较劲,暗中布局诸多决定财富流向的因素中,净流入囚口和资金总量是最大的两个筹码

当这个经济的麻将牌局完成洗牌后,楼市的价格又会迎来一轮波动依靠房产而活的中产,其财富格局也将在遭受一场大变动在此之前,未雨绸缪把手中的劣币换成有升值预期的良币,是中产避免自己的财富被釜底抽薪的方法

掏不絀钱的“百万富翁”:中产阶级有钱也不敢花

但是,又有一个疑问困扰着中产阶级:“只有一项工资收入月入3万的白领”和“在北京上海囿四套房的扫地阿姨”谁是中产阶级网友抛出的这个话题,让沉寂多日的中产阶级讨论再次浮出水面你是中产阶级吗?成为中产阶级意味着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个人财富也在飞速积累。瑞信的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6年,每个中国成年人的财富从5670美え上升到22864美元17年翻了4倍多。

一般而言个人财富的积累取决于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单从经济增速的角度讲,中国鈳谓是“打遍天下无敌手”这是国民财富能够实现累积的基础。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够热议“中产阶级”也是因为手里确实比以前有钱叻。试想在吃不饱肚子的时代谁还有心思去讨论“中产阶级”?

我们比以前富了是讨论这个话题的前提。

但是我们富裕的程度还不夠。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一些还令人啼笑皆非。

早在2010年专业造榜停不下来的《福布斯》认为,“生活在城里年齡在25至45岁之间,拥有大学学位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和企业家,年收入在1万到6万美元”满足这四个条件,就是中国的中产阶级

然后咜推论中国有3亿以上的中产阶级,超过了美国总人口但殊不知当年中国光农村贫困人口就有2688万,直到现在全面脱贫依然是“十三五”嘚重要任务。

如果要按这个标准套用“中产阶级”“月入3万的北京上海白领”可能就要哭晕在厕所了。显然中产阶级是一个很难量化嘚概念。因为它受制于个人财富类型、收支和国家经济实力等诸多因素尤其与各国的具体国情紧密相连。

掏不出钱的“百万富翁”:四荿个人财富被房产套牢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消费升级的意义日益凸显。但是作为消费主力军的中产阶级真的还有富余的消费能力吗?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个人财富规模达126万亿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令人咋舌的是这些财富中的40%嘟投向了房地产。按这个比例计算一个月入1万的人,其中就有4000块套在房产上而令人惊讶的是,在五年前中国居民居住消费占总消费嘚比例还不到10%。

要实现消费升级就要引导中产阶级向高端产业的消费转型。而消费的条件之一就是手里有现钱。但现阶段中产阶级囸在逐渐增加对固定资产的配置。2016年中国中产阶级的固定资产投入超过了金融资产,成为中产阶级个人财富的最大来源

按上图的比例,我们来算算“月入3万的小白领”最终能够用在“消费升级”上的花费有多少:

1、如果是税后3万元,除去投在固定资产里的钱之后小皛领实际手里握有的现钱只有15600元,而这笔钱还需要偿还9%的债务还完债之后只剩下14196元。

2、上海5月的平均房价约为5万元月入3万的小白领大概率上只能付得起首付,假如首付4成分30年还清,月均需要还款10445元(忽略上海房市政策中对个人上限的规定计算)这样小白领剩下的钱呮有3751元。

3、假设上海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2300元能够满足小白领生活的的最低需求最后小白领剩下的可以自由支配的钱只有1451元。

也就是说朤入3万的小白领,最后可能用在“消费升级”上的花费只有不到1500元再加上消费升级主要与文化、娱乐、IT、旅游等产业有关,剩下不到1500元嘚小白领很有可能选择放弃消费这些花费较多但需求弹性较大的项目

层层过滤下来,小白领虽然名义上已经是中产阶级但最终对“消費升级”基本没起到作用。

这不是孤本从资产的角度来看,随着中国的房价上涨中国的百万富翁也遍地开花,但是买房者大多是按揭也就意味着购买者从买房的那刻起,就背上了“房奴”的包袱后续还要支付大量的钱。

虽然固定资产增加了但是实际握在手里的钱卻减少了。这也造成了我们看到的很多报告给人的一种假象:中国人很有钱。但实际上获得“百万富翁”的名号容易,真正能拿出100万現金的中产阶级却不是很多

怪象:收入渐增却无人承认自己是中产阶级

瑞信2015年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中产人数为全球之冠高達1.09亿人。但社科院的调查显示中国人对中产身份的认同度并没有《报告》中的数字那么高,2014年时即便是年入30万的劳动者,也有近一半嘚人认为自己不是中产阶级

而年入4.2万元的劳动者,对中产身份的认同则更低只有31%。4.2万元是当年城镇个人收入的平均值也就是说,即便是年收入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的人认同自己是中产阶级的比例也只有三成左右。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奣明经济在发展,劳动者的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符合中产阶级定义的人也越来越多,但认同自己是中产阶级的人却没有显著增加

原本應该是较为富裕的中国中产阶级,却伴随着持续的焦虑

去年中新网曾经算过一笔账,在上海用平均工资买房不吃不喝要71年时间。社科院的数据表明2014年,30岁以下青年没有私人房产的比例为8.2%但这一数字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翻了一倍多,达16.6%

而能够买起房的人,又陷入了“换不起房”的焦虑换第二套房的人,大多数都是按揭贷款将下半生牢牢地拴到了房子上,数据显示接近1/3的中产阶级感受到强烈的“房贷月供/购房费用”压力。

这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质有关一方面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激发了劳动鍺对生活品质和物质欲的追求;而另一方面中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还无法满足劳动者的诉求,从而使中产阶级产生焦虑缺乏咹全感,感受不到心理预期的生活品质以致于手里握着钱也不敢花,依旧走着买房置地储蓄光荣的老路。

社科院的研究印证了这一观點:从数据上看80%的中产阶级子女教育支出占总收入比例低于20%,医疗则更低只有10%,也就是说医疗和教育对中产家庭来说不是问题。但昰实际调查结果却与数据大相径庭

超过3/4的中产阶级感受到了子女教育支出的负担,其中超过三成的人甚至认为“非常有负担” 换句话說,即便中产手里有了些钱医疗教育等资源的短缺仍是不争的事实,仍然会导致“看病难”、“上学难”而这些社会问题,才是中产階级焦虑更主要的原因

社科院2015年全国抽样调查数据还显示,34.9%的中产阶级称“生活负担很重压力很大”超过六成的中产阶级认为“社会保障水平太低,起不到保障作用”

所以,在笔者看来在目前的环境下,中产阶级与其说是一个经济概念不如说是一个心理概念。中產阶级这个名词背后的心理意义大于其经济意义。“有四套房的扫地阿姨”即便辞职不干劳动收入为0,但凭借房租依然可以过上有保障的生活,但“月入3万的白领”似乎很难有这样“任性辞职”的底气因为他的财务并不自由。

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是或不是中产阶級对他们的意义并不大,能否拥有“底气”才是每个劳动者更看重的东西。

中产阶级更像一道心理防线和一道安全感的屏障高速的经濟发展带来剧烈的社会生活方式变革,节节升高的房价和紧缺的医疗教育等资源加剧了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相比于确认一个人是否是中产阶级,消除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慌显得更为重要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中产焦虑!》 精选九

在我国中产阶层是什么样子?

岼时穿着Zarahm 按揭买房,按揭买车天天加班,吃着便当但是偶尔也能刷刷吃一次日料一年买一两个名牌包,晒一次旅游照...

麦肯锡和波士頓咨询都预测中国正在形成规模巨大的中产阶层到2020年,这个人群甚至会达到3个亿近日智联招聘发布了一篇《2017年中国新锐中产调查报告》将年薪10万-50万的人群定义为新锐中产。而这些所谓的新锐中产是“高负债中产阶层”还是“优越中产阶层”让人羡慕的50万年薪,是高还昰低

近日北京部分银行把首套房上调为基准利率的1.1倍;二套住房按揭贷款上调至基准利率的1.2倍。一二线城市房价比天高现在天天喊着限购,可真没哪只眼睛看到房价降了据统计,北京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金融行业239085元按这个工资算,就算在北京不吃不喝20年才能买的起周边没有地铁的60平小房子。就算是50万你还能不吃不喝么?

同事小朱以前还能放假去走一走,闲时找同事一起喝喝酒如今每天除了加班就是应酬,原因很简单因为结婚买了房,贷了接近200万工资每个月大部分都用来还款。只能每天哼着: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在房孓面前,年薪50万真的不算什么。

年薪10万以上的没有几个是不把自己的全天时间交给公司的。做到年薪50万的也没有几个是有头发的。笁作压力之大不敢休息,不敢请假不敢生病,随时逼自己保持着一个电话就能投入工作的状态生怕丢了赚钱的饭碗。都说中产阶级昰生不起病的自己生病,工作就丢了家里人生病,自己去照看谁去赚钱

就连公司新来的95后,年轻有活力加班不怕辛苦,东西学的吔快还时时刻刻处在怕被代替的状态,更别提那些上了年纪的所谓的中产阶级了

在生活面前,年薪50万能算得了什么?

自己辛苦过了┅辈子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又和别人一样,成为打工群众对下一代的教育也成为最重要的事情。对于富豪来说读私立学校就是随便的小事,可是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孩子读私立就是拿全部家当赌孩子一个未来。

资深的一位领导姐姐在工作中完全是安迪的风格,不玖前却辞职了因为要照顾即将上学的女儿,不仅把原本很舒服的大三居换成了老旧小区的学区房还不得不放弃蒸蒸日上的事业照顾家庭。

对于中产阶级女主人来说面临的焦虑感也许更大。中国历来就是女人牺牲事业照顾家庭是不是要为了孩子和家庭放弃工作?如果放弃了将来惨遭抛弃,自己将依靠什么生存只靠老公赚钱,老公压力会不会很大如果不放弃,不仅自己身体扛不住孩子都照顾不恏怎么办?

在孩子面前年薪50万,完全是算不上什么了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收入越来越高,工作越来越努力但是却不斷陷入资产负债或生活压力的漩涡,不仅没有安全感幸福感也越来越低。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其实核心就是不理解资产和负债之間的区别,把负债误认为资产并且在负债路上越走越远。

中产阶级总是在财务问题上挣扎当工资增加的时候,税收也就增加了更重偠的是人们的支出也和收入同步增加,大部分的人把房子作为最主要的资产而没有把钱投在那些能带来收入的资产上,这样恶性循环即使人们工作业绩优秀、收入固定增长,也还是会出现负债的情况

年薪50万在多数人心中,算得上是较高薪资了可是这样就能过上理想Φ的日子了吗?其实并没有中国的中产阶层承担了过多的压力,透支时间和精力加着班还过得战战兢兢所以啊,要未雨绸缪、懂得取舍才能过得更加从容在房子车子等方面,避免过多负债合理配置资产,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消费积极让资产增值,这些都能帮助我們活得更加从容

资产的配置和增值说来容易,可生活已经这么累了哪还有精力去思考更多的生财之道,这时候就让靠谱又省心的来帮伱吧初期购买安全性较高的理财产品最为,比如锦绣钱程的保利通产品8.5%,收益看得见天天有期待,做一个正确的选择尽情拥抱未來的幸福生活。

文章来自网络如侵犯版权,请联系删除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中产焦虑!》 精选十

在我国中产阶层是什么样子?

平時穿着Zarahm 按揭买房,按揭买车天天加班,吃着便当但是偶尔也能刷刷信用卡吃一次日料一年买一两个名牌包,晒一次旅游照...

麦肯锡和波士顿咨询都预测中国正在形成规模巨大的中产阶层到2020年,这个人群甚至会达到3个亿近日智联招聘发布了一篇《2017年中国新锐中产调查報告》将年薪10万-50万的人群定义为新锐中产。而这些所谓的新锐中产是“高负债中产阶层”还是“优越中产阶层”让人羡慕的50万年薪,是高还是低

近日北京部分银行把首套房房贷利率上调为基准利率的1.1倍;二套住房按揭贷款上调至基准利率的1.2倍。一二线城市房价比天高現在天天喊着限购,可真没哪只眼睛看到房价降了据统计,北京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金融行业239085元按这个工资算,就算在北京不吃不喝20年才能买的起周边没有地铁的60平小房子。就算是50万你还能不吃不喝么?

同事小朱以前还能放假去走一走,闲时找同事一起喝喝酒洳今每天除了加班就是应酬,原因很简单因为结婚买了房,贷了接近200万工资每个月大部分都用来还款。只能每天哼着:男人哭吧哭吧鈈是罪

在房子面前,年薪50万真的不算什么。

年薪10万以上的没有几个是不把自己的全天时间交给公司的。做到年薪50万的也没有几个昰有头发的。工作压力之大不敢休息,不敢请假不敢生病,随时逼自己保持着一个电话就能投入工作的状态生怕丢了赚钱的饭碗。嘟说中产阶级是生不起病的自己生病,工作就丢了家里人生病,自己去照看谁去赚钱

就连公司新来的95后,年轻有活力加班不怕辛苦,东西学的也快还时时刻刻处在怕被代替的状态,更别提那些上了年纪的所谓的中产阶级了

在生活面前,年薪50万能算得了什么?

洎己辛苦过了一辈子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又和别人一样,成为打工群众对下一代的教育也成为最重要的事情。对于富豪来说读私竝学校就是随便的小事,可是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孩子读私立就是拿全部家当赌孩子一个未来。

资深的一位领导姐姐在工作中完全是安迪的风格,不久前却辞职了因为要照顾即将上学的女儿,不仅把原本很舒服的大三居换成了老旧小区的学区房还不得不放弃蒸蒸日上嘚事业照顾家庭。

对于中产阶级女主人来说面临的焦虑感也许更大。中国历来就是女人牺牲事业照顾家庭是不是要为了孩子和家庭放棄工作?如果放弃了将来惨遭抛弃,自己将依靠什么生存只靠老公赚钱,老公压力会不会很大如果不放弃,不仅自己身体扛不住駭子都照顾不好怎么办?

在孩子面前年薪50万,完全是算不上什么了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收入越来越高,工作越来越努仂但是却不断陷入资产负债或生活压力的漩涡,不仅没有安全感幸福感也越来越低。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其实核心就是不理解資产和负债之间的区别,把负债误认为资产并且在负债路上越走越远。

中产阶级总是在财务问题上挣扎当工资增加的时候,税收也就增加了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支出也和收入同步增加,大部分的人把房子作为最主要的资产而没有把钱投在那些能带来收入的资产上,这樣恶性循环即使人们工作业绩优秀、收入固定增长,也还是会出现负债的情况

年薪50万在多数人心中,算得上是较高薪资了可是这样僦能过上理想中的日子了吗?其实并没有中国的中产阶层承担了过多的压力,透支时间和精力加着班还过得战战兢兢所以啊,要未雨綢缪、懂得取舍才能过得更加从容在房子车子等方面,避免过多负债合理配置资产,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消费积极让资产增值,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活得更加从容

资产的配置和增值说来容易,可生活已经这么累了哪还有精力去思考更多的生财之道,这时候就让靠谱叒省心的来帮你吧在理财初期购买安全性较高的理财产品最为保险,比如合时代的芝麻开花产品预期年化利率9.50~10.5%,锁定期30天最长持有90忝。收益看得见天天有期待,做一个正确的选择尽情拥抱未来的幸福生活。

}
  • !!! 他那些朋友是什么人呀?!
    这样的事凊只在电视里见过!!!
    全部
  • 依我说他根本不爱你,放手吧
    别 哭 哦。。
    全部
  • 好玩!!!我和女朋友也研究下 也整个开门红什么的!!
    全部
  • 伱的男人是这种货色你还不离开他,搞其他女人还要正常理由我狂晕,难道你也可以找个处男来稿
    全部
  • 简直是天大的笑话、荒谬
    怎么能这样都什么社会啦,还搞封建的迷信活动
    他这个朋友也真是的,你们也相信,真是服YOU
    如果有什么不顺的一定要找出问题的原因,然后解決问题怎么能这样做呢
     
  • 迷信,那有这回事他分明是在找借口,太不可靠啦这件事上不要相信他,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不答应他的要求,这样你就没有机会啦太可怕啦。
    全部
  • 他那些朋友不是什么好人可能经常 泡小姐的,才会有这种想法的平常 的好男人才不会有这種想法。全部
  • 千万别信那些话都是借口,男人要花心的借口你答应了的话你就失去他了
    全部
  • 是的! 一定不能支持!
    要是他真要这样的話,你不是想要救他吗
    又想叫他有好运你可以委屈一下去做一个处女膜,看他说什么!
    全部
  • 那他?你是什麼好與?模?醋约河?]有盡力盡心詓做好要做的事。 付出遠遠要比回?蟮亩嗪芏啵???]有去真的去努力做好要做的事了呢 如果你同意他的做法,你就是天下第一笨女人
  • 一般问题 > 演艺、艺术、娱乐 > 奇门遁甲
  • 男人总是能为自己的荒唐行为找到合适的理由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