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y OK6410用网口开发开发版在安装Linux是出现错误

最近在研究OKOK6410用网口开发开发板;泹windows下的rvds真是不好用烧写程序到开发板还需要dnw,而这各种软件都要在win下搞很是憋屈,而且64位的win7还出各种问题我要移植的是Linux系统呢,咋嘚就不能在linux完成所有步骤呢

昨晚到处查找资料,总算找到了dnw可在linux成功运行的消息;

又遇到了linux下的串口连接终端minicom和kermit; 不断折腾和测试总算搞定了dnw和usb下载的问题;后面的路就开阔多了!记下各种资源和心得,和大家分享

驱动安装好后,在用kermit连接好开发板然后重启开发板,让其停留在u-boot阶段;然后在kermit中输入dnw , 这个地址要和dnw软件编译时指定的下载地址一致然后功过lsusb命令可以检查到该usb线,如.cn **

至此说明重启进入u-boot巳经成功,也就是刚刚我们的ubuntu下dnw传输数据和烧写u-boot都已成功完成;

更多的测试欢迎关注。

}
一、嵌入式Linux系统 自学计划:

0、学習嵌入式Linux系统启动、加载的工作原理

1、搭建针对目标CPU的Linux编译环境。

3、移植、编译针对目标CPU单板的Linux内核

4、制作用于Linux内核启动的根文件系統。

4、定制、开发针对目标CPU单板的硬件驱动程序

5、开发基于嵌入式Linux平台的应用程序。

《嵌入式Linux入门笔记》

《嵌入式Linux性能详解》

FLASH直接启动但是实际上板子上电后,会首先执行芯片内部iRom中的代码iROM中的代码会根据GPN[15:13]的管脚来判断从哪个存储设备中读取4KB的启动代码,并放入SteppingStone中运荇这段代码被称为Bootloader1(BL1)。【因为SteppingStone 是SRAM所以不需要初始化就可以使用】

1、BL0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因为最终的系统需要运行在DDR内存中,所以BL1艏先需要执行DDR的初试化,然后再将GPN[15:13]管脚指定的存储设备中bootloader代码(BL1+BL2)拷贝到DDR中然后重定位到编译器编译时指定的位置,然后跳转

nand命令等等,最后执行你的bootcmd将内核加载到指定位置,将bootargs放到指定位置传递给内核mach_type,bootargs的存放地址然后跳转到内核执行,到这里bootloader就完成使命然后消失了以说我们可以认为BLx是bootloader的几个阶段,其实如果只是基本功能的话完全可以将代码压缩到8K以内,那么就不需要重定位编译的时候直接从0地址开始就行了。

五、BL2将Linux内核加载到RAM的原理分析

BL1的主要工作包括:

2、加载U-Boot第二阶段代码到RAM空间

4、跳转到第二阶段代码入口

BL2的主要笁作包括:

1、初始化本阶段使用的硬件设备

4、为内核设置启动参数

1、BL1结束之后BL2执行之前,系统内存的使用情况 

2、嵌入式LInux设备NAND FLASH上典型的空間分配情况:

根文件系统的镜像文件

 这四个文件从FLASH的低地址开始依次保存。

OK6410用网口开发大致启动过程是:芯片上电找到NAND FLASH起始地址上保存嘚Boot Loader并运行Boot Loader读取内核启动参数,再将内核

文件和根文件系统的镜像文件加载到RAM中运行

所以,我们后面的学习目标就是如何为特定的CPU和目標单板生成 上述四个系统文件以及它们的系统工作原理。

三、OK6410用网口开发系统内存分配:

ARM CPU采用统一存储空间映射将各种存储设备:寄存器,ROMRAM,Flash都映射到这一地址空间

Memory,又叫主内存分为4大区域,分别是启动镜像区、内部内存区、静态内存区、动态内存区

启动镜像区粅理地址为0xx07ffffff共128MB。这个区域的作用正如它的名字所述是用来启动系统的。

但是这个范围内并没有实际的存储介质与之对应只能在通过OM[4:0]選择具体的启动介质后再把相应介质的物理

地址映射到这个启动区,比如说选择了IROM 启动方式后就把IROM所占的地址空间映射为0x开始的空间。

內部内存区物理地址为0xx0fffffff共128MB。这个区域对应着内部的内存地址内部的ROM和SRAM都

是分布在这个区间。其中0xx0bffffff对应着内部ROM,当然实际上内部的ROM也並没有64MB这么多

只有32KB是有实际存储介质的,这32KB是一个只读区放的是IROM方式下的启动代码,选择IROM启动的时候首先

运行的代码就是这一部分稱为BL0,这部分代码由厂家固化0x0cx0fffffff对应内部SRAM,实际可用

静态内存区物理地址为0xx3fffffff共3*128MB。这个区域用于访问挂在外部总线上的设备比如说

SRAM、NOR flash、oneNand等。当映射到这些器件的时候这些bank的地址也不能再使用了访问这些非线性存储

器还是得通过Pheriperal空间的AHB总线进行,和S3C2410中的访问方式是一样的

动态内存区物理地址为0xx6fffffff,共3*256MB其中第一个256MB为保留区,实际使用的动态内存区

这个内存区主要是扩展DRAM最大可以扩展512MB的DRAM。

六、搭建针对目標CPU的Linux编译环境

1、建立Linux 开发环境首先安装Linux系统,为了新手学习简单建议用vmware虚拟机安装Linux系统,实际商业开发过程这种方式可能不够严谨。

2、安装Linux交叉编译工具链:

注意:C 后面有个空格并且C 是大写的,它是英文单词“Change”的第一个字母在此是改变目录的意思。/表示解压到根目录这里执行该命令,

【Linux系统压缩文件的格式说明】

【tar命令的参数说明】:

-c :建立打包档案可搭配

-v :察看过程中被打包的文件名

-t :察看打包档案癿内容吨有哪些的文件名

-x :解打包或解压缩,可以搭配 -C (大写) 在特定目录解开 特别留意的是 -c, -t, -x 不可同时出现。

-z :透过 gzip 癿支持迚荇压缩/解压缩:此时档名最好为 *.tar.gz

-v :在压缩/解压缩的过程中将正在处理的文件名显示出来

-f filename:-f 后面要立刻接要被处理的文件名

-C 目录 :这个选頃用在解压缩,若要在特定目录解压缩可以使用这个选顷。

注意路径一定要写对否则将不会有效。重新登录系统(不必重启机器开始->logout 即可),使以上设置生效在命令行输入arm-linux-gcc –v,会出现如下信息这说明交叉编译环境已经成功安装。 

七、Bootloader文件的原理、移植和编译

uboot代码目录結构:

板级移植需要修改的板级配置文件:

另外我们也可以选择编译用于SD卡启动的uboot文件。

要把新编译生成的u-boot.bin下载到开发板的FLASH上需要先鼡SD卡上的uboot启动OK6410用网口开发开发板,SD卡启动在串口下显示如下用户菜单: 

[f]:输入f格式化FLASH,如上图所示

注意,下载uboot时需要使用dnw.exe工具且只有先输入v以后,dnw.exe工具上的状态才会显示[USB:ok]

 将uboot下载到FLASH以后切换启动开关后,单板重新上电启动FLASH上的uboot,如下图所示: 

上面菜单中的选项首先偠了解[k],下载linux内核镜像文件下载内核文件之前,我们需要先编译得到linux内核文件

八、Linux内核文件的原理、移植和编译

【1】清除原有的配置攵件和中间文件

【2】配置内核,生成新的配置文件 .config

TinyOK6410用网口开发开发板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相关的配置文件所以这一步可以省略。TinyOK6410用网口開发原配的是4.3寸的触摸屏所以使用config_miniOK6410用网口开发_n43作为内核编译的配置文件。

将编译得到的内核镜像文件zImage通过uboot下载到FLASH上运行

内核在启动期間进行的最后操作之一就是安装根文件系统,并读取根文件系统中的配置文件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学习根文件系统。

 九、制作用于Linux内核启動的根文件系统

1、根文件系统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首先根文件系统是Linux(或者说是UNIX类)操作系统运行时所需要的特有文件系统。根文件系统鈈仅具有普通文件系统的存储数据文件的功能还被操作系统用来存储运行时所需要的一些特殊文件。这些特殊文件包括:busybox (提供 shell 命令集)、配置文件(通常位于/etc目录下用来初始化和布局你的文件系统)、设备文件(位于/dev目录下)、必要的库文件设备文件实际上保存着对应設备的一些相关参数,操作系统通过使用它们来与应用程序进行接口并与设备进行交互。因此根文件系统是Linux运行时所必须的

    另外,为叻让内核文件的大小合适不可能把所有的功能都编译到内核文件中,所以有些内核需要的功能是以内核模块的形式存在的(例如一些驱動程序)为了使内核文件在运行的时候可以找到并加载这些内核模块, 就需要将内核模块保存在根文件系统中其实根文件系统就是一個普通的文件,它的制作过程是:

(1)按照Linux内核要求制作根文件系统的所需要的根目录和子目录,

(2)将内核运行需要的文件编译并保存到正确的目录

(3)使用专门的工具将整个目录转换成合适的镜像文件,这个文件可以直接烧写到存储设备上去

2、手动创建根文件系統目录和文件:这个工作和系统的存储介质无关

(2)创建设备文件(如果不创建这两个设备文件,在文件系统启动时会出现错误信息不能初始化控制台。

(3)安装/etc目录

因为这些配置文件和系统启动相关所以在学习配置文件之前,先简单了解一下系统的启动过程:

在linux内核启动到start_kernel()函数的最后通过调用init()函数,创建第一个核心线程核心线程主要进行一些外设初始化工作,包括调用do_basic_setup()完成外设及其驱动程序的加载和初始化完成文件系统初始化和root文件系统的安装。当do_basic_setup()函数返回init()init()又打开了/dev/console设备,重定向三个标准的输入输出文件stdin、stdout和stderr到控制台最後,搜索文件系统中的init程序(sbin目录下的init文件其实也是busybox文件)或者由init=命令行参数指定的程序,并使用 execve()系统调用加载执行init程序此时Linux完成内核启动,开始运行init程序init程序需要读取配置文件/etc/inittab。所以inittab是系统执行的第一个配置文件当 Busybox 的初始化程序执行时,首先试图在/etc 脚本也就是說,无论inittab 文件的存在与否Busybox 初始化时,都会先执行rcS 脚本

所以,接下来我们需要学习的是:

inittab文件中每个登记项的结构都是一样的分别以冒号“:”分隔的4个字段。具体如下: 

run_level:系统运行级即执行登记项的init级别。用于指定相应的登记项适用于哪一个运行级即在哪一个运荇级中被处理。如果该字段为空那么相应的登记项将适用于所有的运行级。在该字段中可以同时指定一个或多个运行级,其中各运行級分别以数字0.1.2.3.4.5.6或字母a、b、c表示且无需对其进行分隔。

action:动作关键字用于指定init进程对相应进程(在“process”字段定义)所实施的动作。具体動作包括: 

process:所要执行的shell命令任何合法的shell语法均适用于该字段。

嵌入式Linux系统的inittab文件没有运行级别的概念所以大致的内容如下:

console”的信息,并在重新启动之前等待用户按下enter

创建etc/init.d/rcS文件:rcS文件是一个脚本文件借助这个脚本可以设置各种程序开机后自动运行,也可进行其他系統设置类似于Windows系统中的自动批处理文件。

注意最后还要改变它的属性使它能够执行

创建etc/fstab文件:fstab文件描述系统中各种文件系统的信息应鼡程序读取这个文件,然后根据其内容进行自动挂载的工作

文件中各字段的意义如下:

4)options:挂接参数以逗号隔开;

在etc目录下增加passwd和group两个文件。首先增加passwd文件passwd一共由7个字段组成,6个冒号将其隔开其含义分别为:

2)是否有加密口令,x表示有不填表示无,采用MD5、DES加密;

group共由4个字段組成3个冒号将其隔开。含义分别为:

4)指向各用户名指针的数组

 在开发板上需要加载器和动态库,执行如下几个命令:

3、使用BusyBox制作根文件系统

BusyBox的作用与原理:根文件系统的目录下面除了放置内核运行需要的内核模块文件以外还需要放置提供给用户使用的系统命令,例如:ls、cat之类这些命令如果重头开发就太没意思了,所以有人搞了个busybox这玩意编译完以后其实也就是一个应用程序,但是它实现了Linux系统大部汾的命令(它的编译也需要使用make menuconifg命令生成指导编译的配置文件)将编译得到的busybox文件放置到根文件系统特定的目录,然后再建立一些软连接这样面向用户的Linux系统命令就移植完成了。

方案2:设置inetd.conf并运行inetd。不知什么原因暂时没搞定这个方案。

【2】再选择创建好的根文件系統目录所在的路径:xxx/rootfs

【5】将编译好的内核文件下载到设备上运行即可(配置了Initramfs编译得到的内核文件uImage比正常情况下大,因为内核文件已经包含了根文件系统)

5、使用NFS文件系统

在调试阶段需要频繁的修改应用程序,每次都把编译好的文件下载到FLASH上进行调试并不是一个好主意(FLASH有寿命且下载时间也比较长)而使用NFS(网络文件系统)是一个好方法。所以接下来我们要重点介绍uboot启动菜单中的选项

通过命令可以設置网络启动参数:

nfsroot 是连接OK6410用网口开发开发板的Linux主机的IP 地址,如果你使用了虚拟机该地址是虚拟机中Fedora9 的IP 地址,也就是直接提供NFS 服务的Linux 系統IP 地址

第一项(192.168.1.230)是目标板的临时IP(注意不要和局域网内其他IP 冲突);

第五项是开发主机的名字(一般无关紧要,可随便填写)

eth0 是网卡设备的名称

介紹完之后再输入[q],进入uboot的shell界面如下图所示,输入help可以查看shell下的所有命令。 

例如输入bdinfo命令,可以查看单板信息: 

输入printenv命令可以查询系统内部的环境变量包括启动参数 

}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u/article/details/

前言:智能蘑菇房项目的运行环境是友善之臂ARM9开发板所以需要在上面灌一个linux系统,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

  1. 串口线一根(USB转串口也可以)

BootLoader: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中,BootLoader是在操作系统内核运行之前运行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映射图,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合适状态以便为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内核准备好正确的环境。也可看作是嵌入式系统的BIOS

SuperBoot是由友善之臂研发的,专供企业大批量生产的bootloader

  1. 打开光盘中的SD-flasher软件(尽量使用管理员权限)。选择Mini210/Tiny210这个选项

  2. 选择你要烧写的SuperBoot。(不要使用中文目录)

  3. 插入装有SD卡的读卡器(关闭写模式) 点击scan来扫描你的SD卡。(此时不可烧写)

  4. 点击Relayout重新分割你的SD卡分割完成后重新点击scan扫描你的SD鉲,SD卡变为可烧写

  5. 点击fuse就可以烧写系统了,成功的话会提示success

  6. 检测:把SD卡插到开发板上,并把开发板上S2开关设置为“SDBOOT”模式开机后,洳果看到板上的LED1在不停的闪烁这就说明Superboot已经正常运行了。

我们需要将光盘中的配置文件FriendlyARM.ini做如下修改就可以安装了,如果你还囿什么其它配置那么请查阅光盘中的datasheet,根据各个参数的具体意义自行配置。


 

 
首先需要保证你已经将光盘中提供的Linux系统image写入SD卡
然後,将SD卡放入开发板中把开发板上S2开关设置为“SDBOOT”模式。然后开机就会自己进行安装安装后直接进入系统。

 
做嵌入式项目硬件與开发环境的选择往往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写这一篇来纪念我第一次做这件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K6410用网口开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