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018浙江特警招考是不是取消特警特招了?推迟到明年了?为什么还不招呢

原标题:反思 :多省份高考改革将推迟一年,是福还是祸?

今年起,有些省份启动了高考改革。关于新高考的话题一度刷爆了高中生家长的朋友圈,选科的内容更是备受关注。率先实施高考改革的上海、浙江改革效果如何?后续应如何改革?英才君带大家来一探究竟。

从专家角度看:上海高考改革改得如何?

作为率先进行高考改革的区域之一,上海的高考改革到底改得怎么样?带来了哪些变化?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中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书记、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玉东研究员说,上海高考改革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以前考什么就教什么。以前有个现象,考试大纲比课程标准似乎还重要,老师教学按考纲教,而不是按照课程标准教,所以前些年提倡基于标准的教学。这次高考改革改变了教考谁在前、谁在后的根本问题,明确了教什么就考什么。

对高中学校教育带来的变化

(1)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丰富学生成长经历

综合素质评价不仅仅是高中范围内进行,高考改革方案实施以后,整个义务教育段到高中都要进行综合评价,这是大趋势。上海建立了1800多个学生实践基地,学生实践过程中会有记录。

(2)实施走班选科,满足学生个性发展

在走班选科上,有大走班、中走班、小走班三种类型。大走班是指有些学校可以做到所有学科都走班。中走班是指语数英不走班,其他学科实施走班制。小走班只是个别学科走班。目前大部分学校是中走班,受到资源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全部做到大走班。

(3)丰富课程资源,支撑学生精准学习

上海257所高中里,有83%以上的高中都有创新实验室,学生的课程资源和精准学习方面越来越好。

(4)开展生涯指导,助力学生个性选择

高中生将面临职业分化,很多学生从高中阶段起,在不同的选择下开始走不同的道路。在此过程中,需要生涯辅导。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做了跟踪调研,从2014年起,每年5月对高中学生进行全样本调研,连续三年,一直到去年。产生了6个数据库——2015年有一个,2016年有两个,2017年有三个。调研显示:

(1)学生对高考新政价值体验呈现积极面貌

对“3+1”改为“3+3”,远郊学生更认可,公办学校比民办学校的学生更为认同。关于睡眠质量,做了两个指数:睡眠过程和睡眠效果。越往后的新一届高一学生在睡眠质量上提高了,压力小多了。

(2)避免超前学现象方面存在巨大压力

70%以上的学生参加了各种类型的课外辅导,目的是查漏补缺。是谁要参加上课外辅导的?大部分学生回答是自己想要的。参加课外辅导最多的科目是数学。每周用在课外辅导的时间,大部分学生是1到4小时,其次是5到8小时,8小时以上的比较少。

学生是否有自主阅读时间以及自主运动时间?调查结果是几乎没有或者时间在半小时以内的学生占到一半以上。

从学生家长角度看:高考改革带来哪些影响?

给教师、学生及家长带来沉重负担

所谓的一年两考其实是一年三考,由原来的一次冲刺,变成了现在的反复冲刺。十月份冲一次,四月份冲一次,六月份还要冲一次。折腾得所有考生、教师和家长疲惫不堪,奄奄一息。

正常的假期没有了,正常的休息没有了,正常的生活没有了,变成没日没夜没完没了的应付考试的机器。

为了赶进度,没有自修课,没有活动课。为了在考试中占得先机,寒暑假开始提前上课,星期天加班加点,节假日完全取消!

从高二开始,为了应付学考和部分学生的提前选考,非考试科目不得不停课让路。听说个别学校走向极端,把高中三年分成三块:高一专学历史地理生物技术,高二专学物理化学英语,高三专学语文数学。

有些学校都在考试之前一个月左右基本停掉本次考试不考的科目。

本次选考成绩出来之后,所有学生又得来一次重新大洗牌:选考三门和英语都考好的,只剩下语数两门课;选考三门考得好的,只剩下语数英三门课;最惨的是选考都不满意的,剩下六门课。

结果是成绩越好,负担越轻;成绩越差,负担越重。

本来各省的高考改革已经在淡化外语,现在变成一年两考,加之总分150,使外语成为凌驾于所有学科之上的“最重要”的一门课。别的选考课考完之后教师都可以轻松一下,只有外语不可以,因为绝大部分学生都得考第二次,哪怕你考了130分,也还有20分的空间。

投机行为,导致大学招生遭遇尴尬

新高考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根据自己所选专业的需要,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所考的科目,这是一个很好的改革设想。

但是,这种对于多门选考科目表面看来很公平的设计,实际上忽视了两个因素。一是忽视物理在自然科学各学科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性,二是没有考虑学好物理所需的精力、时间远比其他科目多。衡量利弊之后,许多想选考物理的学生往往会被家长和学校劝阻。

2017年高考,浙江较差中学几乎没有学生选考物理,中等高中选考物理的学生约占10%,好高中约占30%左右,而全省几所名校选考物理的比例远比这要高。

大学招生遭遇的尴尬是:许多学生已经一年多没学物理了,结果他进了物理类专业;文理科比例严重失调,成绩差的学生绝大部分选择了文科。

2019年浙江招生选考科目要求范围

针对上述问题,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正式发布了2019年拟在浙江招生的高校的各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范围。

和往年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不限选考科目的专业提高了6.9个百分点。部分高校专业放宽选考要求不限科目专业增加了6.9%。

到2019年高考录取时,各科目可报专业范围均有所扩大,平均增幅为3.16个百分点。可报专业最多的选考科目仍是物理,能填报93.5%的专业;第二位的仍是化学,可以填报85.5%的专业。考生选考任何三个科目,至少可填报67.7%的专业,比2017年提高1个百分点。

单从这个角度看,对2019届高考生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7选3”无论怎么选,填报志愿时的选择余地都变大了。还在犹豫选哪门选考的学生们,可以少一些纠结。

而从“可报专业最多的选考科目仍是物理”这一条看,物理在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心目中无可取代的地位。比如,同济大学社会科学实验班(经济学类)、社会科学实验班(管理学类),选考科目要求范围均从“不限”变成了“物理”,也就是说2019届考生必须选考物理,才能报考该校这两个专业。

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实际招生时,根据各校实际招生安排,部分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范围会有微调,具体以当年发布的招生计划及院校招生章程为准。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率先确立建成一流本科教育目标,强化本科教育基础地位,把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任务,加快实施“六卓越一拔尖” 人才培养计划2.0,建成一批一流本科专业。

解读:“六卓越一拔尖” 是国家制定的最高层次的本科生培养计划,很多考生和家长在挑选大学和专业的时候,往往忽视这个重要计划,而是从一些就业率、薪酬待遇等不重要的因素去选择。

文科生请重点关注以下专业方向

《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国家战略、国家安全、国际组织等相关急需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超前培养和储备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相关人才。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加大双语种或多语种复合型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解读:以上专业均是比较传统的文科类专业。但近年来经济、金融吸引了太多文科生的目光,反而这些传统文科专业乏人问津。其实,国际政治、国际法、哲学、历史、国学、小语种等文科专业的就业率是有较高保证的。

今后“双一流”建设明确提出要加强这些急需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文科生们可千万不要错过这“祖国的召唤”!

理科生请重点关注以下专业方向

《指导意见》提出,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紧密衔接,加快建设对接区域传统优势产业,以及先进制造、生态环保等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的学科。

着重围绕大物理科学、大社会科学为代表的基础学科,生命科学为代表的前沿学科,信息科学为代表的应用学科,组建交叉学科,促进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

解读:理科生未来的三大发展方向在意见中说的很明确——先进制造、生态环保、信息科学,而且未来更欢迎具有综合学科背景的人才。其实这与现在很多高校实行的专业大类培养模式不谋而合。

所以,理科生们将来冲刺重点一流大学时,不必为具体的专业太过纠结,选好大的方向,在本科阶段更多涉猎不同学科知识,将来才能厚积薄发!

河南、四川、山西等地高考改革将推迟

按原定高考改革计划,河南、湖南、山西、江苏等多个省份将在2018届开始实施新高考方案,但近日爆出河南、四川、山西等多省市将推迟新高考改革。

按原定改革计划,河南应该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现在新高三已经开学了,到底是文理分科还是“3+3”?高考改革真的从2018届开始吗?这些都是考生和家长迫切关注的问题。

近日洛阳市教育局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复。

有家长在“百姓呼声”上提问:“今年新入学的高一新生,将来的高考改革不?有没有啥最新消息?”

洛阳市教育局回复称:按有关要求,今年高一新生在高一年级不分文理,明年进入高二后再分文理。我省明年进入新高考,即明年高一新生参加新高考。

而据四川高中校长、家长、一线教师等透露,四川新高考改革也将延迟。今年新高一的教材和教学模式没有改变,没有要改革的动向。新高考具体将推迟到什么时候?现在上面还没有通知。

英才君: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当前的高考改革方案尚未成熟、教育资源不配套的情况下,推迟改革是明智的选择。社会公众也要给其时间。学者要做的是既发现其中取得良好效果、能够借鉴的方面,又要发现需要继续改进的方面,以推动高考改革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百年英才小编编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

今年将加入新高考改革的省份有十几个,可是现在高中都已开学,部分省市还没有动静,不得不让家长们着急。据悉,河南四川今年将推迟新高考改革,这是真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2018河南四川将推迟新高考改革是真的吗

按原定改革计划,河南应该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现在新高一已经开学了,到底是文理分科还是“3+3”?高考改革真的从2018级开始吗?这些都是考生和家长迫切关注的问题。有家长在“百姓呼声”上提问:“今年新入学的高一新生,将来的高考改革不?有没有啥最新消息?”洛阳市教育局回复称:按有关要求,今年高一新生在高一年级不分文理,明年进入高二后再分文理。我省明年进入新高考,即明年高一新生参加新高考。而据四川高中校长、家长、一线教师等透露,四川新高考改革也将延迟。今年新高一的教材和教学模式没有改变,没有要改革的动向。新高考具体将推迟到什么时候?现在上面还没有通知。

据透露,多地推迟新高考改革可能是因为浙江、上海的新高考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其他地方不想重蹈覆辙。另一个问题是有些学校的软硬件配套资源还不达标,没有做好迎接新高考的准备,比如说改革以后某些科目就会出现教师不足的情况。

在当前的高考改革方案尚未成熟、教育资源不配套的情况下,推迟改革是明智的选择。如果不顾一切盲目进行新高考,最终受害的还是学生们,虽说新高考早晚要实施,但是等高考方案成熟、各方面条件都准备好后再进行改革才是对广大学子负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浙江特警招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