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平均亩产产640公斤,请问他是怎么做到的

再生稻隆两优1307头季大面积亩产超过640公斤

  近日,一季加再生隆两优1307头季测产观摩会在浏阳市淳口镇召开。经现场收割、称重、去杂、测含水量、丈量实际面积测产,淳口镇一季加再生隆两优1307头季测产平均亩产648公斤,喜获丰收。

  示范片位于狮岩村晓坚片,浏阳市农业局组织植保、种子、粮油等相关专家组成测产组,参照农业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验收方法,在示范片内选定有代表性的3丘田进行实割,每丘田实割面积500平米以上,实割稻谷装袋编号,称量实割稻谷重量,测定实割面积,除杂后按照含水量13.5%折算,分别计算测产丘田亩产,3丘加权平均即为示范片平均亩产。

  再生稻种植乡镇的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及种粮大户共计80余人参加了此次测产观摩会。

}

大家好,三农解说看民民,原创作者民民来啦!为什么说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甘薯生产国?别急,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就占了其中一个原因了,那除此之外,是什么让甘薯在我国可以如此高产,甘薯的具体栽植分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先简单来了解一下甘薯在世界的分布及在我国的部分,然后再来看它是如何实现高产高效的。

甘薯在我国又称红芋,山芋,红薯、白薯、番薯、地瓜、红苕等。甘薯原产以墨西哥为中心的美洲地区。由于它适应性强、产量高和用途广,因此甘薯生产早已遍及世界各地。60年代世界甘薯栽种面积接近2亿亩(1亩=66.7平方米,) 80年代下降到1.2亿亩左右,但单产几乎翻了一番。甘薯总产量在60年代为1亿吨,80年代接近1.2亿吨。世界甘薯主产区在亚洲和非洲,栽种面积分别占世界甘幕面积的80%以上和10%。其他各大洲甘薯栽种面积甚小。

我国种植甘薯虽仅有四百余年历史,但目前已是世界甘薯栽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和单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甘薯生产大国。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7年报道,世界甘薯栽种面积80%集中在中国。 我国甘薯栽种面积:60年代平均每年高达1.422亿亩,以后逐年减少,到80年代降至1亿亩,此后逐渐稳定。我国甘薯的单、总产量建国以来保持持续增长势态:60年代平均单产、总产为640公斤和9100万吨,至80年代达到1133公斤和11470吨。我国甘薯产区分布极广,几乎遍及全国。但主产区在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诸省。

为什么说安微省是全国甘薯主要产区之一?安徽省各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都较适宜甘薯栽培,又有长期种植甘薯的经验,加之甘薯耐旱、耐瘠等特性。因此,在我国南北都有栽种。其次为江淮丘陵地区,种植面积约占15%。沿江及皖西、皖南山区仅有零星种植。新中国建立以来, 50和60年代,全省甘薯种植面积为1200~1300万亩(仅1958年就达到1615万亩),单产500公斤上下,总产量为560~750万吨。70和80年代,全省甘薯面积逐渐减少(降至1200~1000万亩),由于单产提高到1000~1100公斤,总产量增至1200万吨上下。

进入90年代,全省甘薯栽种面积调减至900万亩左右。由于在压缩面积同时,没有采取提高单产的相应措施,导致甘薯总产量随着面积压缩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但随着轻工业和饲料工业对甘薯需求的逐年增加,安徽省甘薯生产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根据初步预测,安徽省到2000年甘薯总需求量约为1500万吨(其中60%用于轻工业及外调等)。甘薯的高产潜力早已为大家所共识。

在良好的生产条件下,一般鲜薯亩产量可达3000公斤,高的达到5000公斤。即使种植在干旱、瘠薄的土地上,产量亦在其他粮食作物之上。长期以来,全国甘薯单产(折原粮后)都高于粮食作物平均单产水平。近年准北旱粮地区在亩产吨粮中,甘薯的高产潜力也得到证实。当地在创吨粮模式中,大多采用小麦一玉米与小麦一甘薯的一年二熟两种轮作方式。界首等地反映,小麦一甘薯轮作方式,麦茬夏薯亩产可达3000公斤,按5折折成原粮1500公斤,即依靠甘薯高产性能较易实现亩产吨粮目标,在多灾年份(尤其是旱灾)更优于小麦一玉米吨粮模式。

此外,甘薯是传统的种、养、加一条龙生产的典型作物,小麦一甘薯吨粮组合的经济效益也高于小麦一玉米组合。甘薯高产性能主要由于它的产品器官为地下薯块,属于营养器官。而通常营养器官生长量远大于开花结实收获的生殖器官生长量(如稻麦等)。同时薯块产量积累期长,一般栽插后20~30天即形成肉眼可识别的幼小薯块,以后随着茎叶生长及养分积累,薯块进入较长时期的膨大增重阶段,直到秋后气温下降,地上部茎叶枯黄,薯块膨大增重过程结束。

安徽省春、夏薯从栽插到收获一般大田生长期5~6个月,其中薯块产量主要积累期长达4~5个月,占全生育期的五分之四到六分之五,这也是谷类作物所不及的。这里还涉及一个甘薯产量计算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粮食部门按5公斤鲜薯折1公斤原粮计算甘薯产量。这一折粮比例有不尽合理之处。如稻麦等谷物一般以其晒干重计产,其中除含水量外,还包括稻壳的重量。从可比性出发,甘薯亦可按切片(丝)晒干重与之比较。

目前大田生产的品种其薯块含水量65%~75%。通常鲜薯3~4公斤能晒成1公斤薯干,如是鲜薯折原粮至少亦应是四折一。可见沿用至今的甘薯五折一计算产量,既与谷物等可比性不够合理,也掩盖了甘薯的高产实质。甘薯通过种、养、加三位一体生产环节,推动了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发展,同时通过综合利用和多层次增值,使甘薯的经济价值及效益成倍甚至成十倍增长。

一些资料表明,目前单位面积甘薯的产值和效益已超过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安徽省淮北地区涌现出一批依靠种植甘薯和通过对其综合利用与加工走上富裕之路的农户、村和乡。还需提及的是,根据试验,同等量肥料投入,甘薯增产增值的幅度通常大于稻、麦、玉米等作物,故甘薯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高效益作物。

看完了这些信息,是不是突然就很想种植甘薯了呢?毕竟现在甘薯的可加工性也很大,市场需求一直在扩大,而且成本相对其他作物来说投入少,且产量还大,着实是个经济实惠又赚钱的肥差。真的是这样吗?小伙伴们不要把工作想得太简单,任何事情都有难点,做了才会碰到你想不到的坎坷。我们之后会持续介绍一下甘薯的栽植方面的问题,关心的小伙伴记得点一下关注,有什么想法和意见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8月18日,在柏乡县王家庄乡南张村的200多亩成熟高粱田里,随着联合收割机的行进,一个个红红的高粱穗头被卷进机舱,经过粉碎,筛粒,高粱籽粒被收进谷仓,身后留下一米来高的高粱秸秆和一溜粉碎过的碎末。有不少人跟在收割机后面,检查着收割效果。大家纷纷表示,高粱能和小麦一样直接机收籽粒,加上节水、省工,效益高,值得大力推广种植。

这是在河北丰苑种业有限公司召开的高粱联合机收现场会上看到的情景。来自我省及山西、山东、河南、内蒙古等地的育种专家、种植大户、经销商、粮食收购商参加了现场会。

在机收现场,河北丰苑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介绍,正在收割的高粱品种是冀酿2号,由省农科院谷子所杜瑞恒研究员选育,是我国首个矮秆抗蚜三系糯高粱杂交种,具有高抗蚜虫、糯质、抗旱、耐盐碱、秆壮、抗倒、脱水快、产量高等优点。种植模式上,春播、夏播均可。今年柏乡县大田春播高粱平均亩产640公斤,最高亩产达790公斤。

省农林科学院谷子所杜瑞恒研究员

据丰苑种业韩立朝经理分析,高粱的种植效益要远远高于玉米。他说:“以2017年夏播粮地头卖粮为例,一亩玉米大概产湿粮3000斤,收入为900元左右。冀酿2号高粱按亩产干粮(14个水)1100斤,每斤1.4元计算,亩收入较种玉米要高出600多元。加上高粱种植比玉米投入的肥料和管理成本更低,效益会更好。”

据了解,河北丰苑种业有限公司已经和省农科院谷子所、中化集团、河北天丰粮食贸易有限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采用订单模式,收购的高粱将直接供应相关酿酒企业。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水稻平均亩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