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唱的可可强波的这波牛市,是不是从来就没结束过

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贫困村经济发展、影响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难点,也是贫困人群叩开小康之门的“拦路虎”,更是扶贫攻坚必须要啃下的硬骨头。

怀远县在脱贫攻坚行动中,从根源着手,紧紧围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目标,集中实施脱贫攻坚十大专项提升行动工程类项目,涵盖农村道路建设、升级,农村安全饮用水巩固、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系列群众看得见、得实惠、惠长远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极大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全县人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真是一条条‘致富路’啊!”

这两天怀远县万福镇关圩村的芡实喜获丰收,借助新修建的村道,一车车的芡实果源源不断运出村子,成为农民的“致富果”。而几年前的情况却大不一样。“以前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只要下大雨,村民出不去,外人进来也不容易。”关圩村村民李正兵感慨道。

关圩村位于怀远县县域西南角,地理位置偏僻,村内主要干道、支路均为土路。精准扶贫伊始,村“两委”召开村民大表大会讨论致贫原因,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群众意见,大家一致认为薄弱的道路基础设施是制约关圩脱贫的最大“瓶颈”。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成了摆在扶贫工作队面前的头等大事。“不修路,不但村民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村子想发展产业也是无处下手。”关圩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田金和说。

通过项目争取,2014年关圩村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开工,打响了脱贫攻坚的第一枪。怀远县交通局多次与乡村干部实地踏勘,制定最佳方案,加强施工单位的服务协调,倒排日程,科学安排施工,确保项目按进度推进。在保证建设工期的同时,严格按照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对路基宽度、路面宽度和厚度提出明确的要求,严把工程质量关,让民生工程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铺筑出来。2014年至2017年,关圩村新建水泥路17.467公里,村民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道路通,百业兴。路修好以后,为村内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关圩村俊豪种植专业合作社、关振家庭农场、关永肉鸡养殖场等积极发展莲藕和芡实产业以及瓜果蔬菜和白羽肉鸡,带动在合作社及养殖场等务工的57户贫困户人均年增收3500元,全村实施到户产业项目34个,顺利实现贫困村出列。“以前想发展产业却不敢发展,因为路不行,现在路好了,俺们致富更有奔头了,这真是一条条‘致富路’啊!”关圩村芡实种植基地负责人吴国庆高兴地说。

“怀远县地处平原地带,地多面广,下辖18个乡镇,像关圩村这样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的村子不止一个,严重影响了脱贫步伐,也是怀远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怀远县交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县按照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积极畅通“主动脉”,疏通“毛细血管”,稳步推进全县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加快县乡道路升级改造、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行蓄洪区交通基础设施提升等建设项目,切实改善农村道路出行条件,让产业发展脱贫致富有出路。

精准扶贫以来,该县累计修建653公里农村道路,力度不断加大。2019年该县计划投资6亿元,建设农村公路600公里,全面完成40户以上的自然庄通硬化路和行蓄洪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助力脱贫攻坚。

修好路还要管好路。据了解,在传统管养模式的基础上,怀远县实行县、乡、村三级公路“路长制”,建立制度化、精细化、常态化的公路管理机制,以路长制推进“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出台了《怀远县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县长为总路长,分级设立县、乡、村路长,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农村公路养护工614人,负责乡村道路的管理养护工作,确保农村公路养护全覆盖。

“俺是住上新房奔小康!”

自从住上了新房子,怀远县双桥集镇杨集村王营组村民王桂立终于过了一个“安稳”的夏天。“我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这样房子,今年夏天的几场大暴雨也没关系。”王桂立高兴地说。

王桂立夫妻俩是村里的低保户,就在半年前,夫妻俩还挤在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破旧瓦房内,屋内阴暗潮湿,客卧厨不分。“以前的房子是冬天漏风、夏天漏雨,为了防止倒塌,俺在屋后还抵了几根大柱子。”王桂立说,今年3月,通过个人申请,村“两委”评议、公示,报乡政府审核,县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审批后,怀远县将他家列入今年农村危房改造计划,在原址上进行了翻建。“政府补助了2万元,俺自己就出了4000块钱,现在好了,屋里是水泥地平,通了水电,卧室、卫生间一应俱全,俺是住上新房奔小康!”王桂立说。

据了解,今年,怀远县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000户。截止到9月中旬,该县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部完成,已完成验收1500户,拨付资金1408万元。和王桂立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村住房困难户住上了新房。

据怀远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按照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实行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等补助对象认定程序,规范补助对象的审核审批。同时,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将补助对象基本信息和审查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公示。

据了解,怀远县农村危房改造采取翻建新建或修缮加固住房两种类型,改造资金采取农户自筹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方式,补助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其中,五保户、农村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重建房屋政府每户补助户均2万元,修缮加固政府补助户均0.6万元;其他贫困家庭重建房屋政府补助户均1万元,修缮加固政府补助户均0.4万元。改造后,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13平方米以上,户均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

“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农户住房安全得到保障,幸福指数得到了提高,改善了群众最关注最关心的住房条件。为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提供了有力的生活保障。”怀远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生活生产‘喝水’不用再发愁。”

饮水安全,事关民生大事。国家强调“不能把饮水不安全问题带入小康社会”。

9月23日中午,怀远县徐圩乡梨园村贫困户尚守纪和老伴开始张罗当天的午饭。“盼了几十年,现在可以和城里人一样用上自来水了。”看着干净的自来水从水龙头流出来,正在洗菜的尚守纪高兴地说。

回想以前的吃水问题,老尚一下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吃水都是打井水,洗菜做饭不方便,年纪大压水也压不动了,遇到下大雨,只好提前备水,后来井坏了就去邻居家挑水吃。”

2015年,梨园村开始实施安全饮水工程,作为贫困户,尚守纪一分钱安装费不出就用上了自来水,每个月也就十来块钱的水费,这让老尚开心不已,“现在有了自来水了,今年我打算再添个洗衣机,冬天洗衣服也不冻手了。”

梨园村扶贫工作队长宋长科说,现在的自来水经过过滤消毒符合国家饮水标准,相比从前的井水,省时省力,干净卫生。

据怀远县水利局农村安全饮水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未来三年该县计划安排投资8000万元,在已经建成的12个乡镇自来水厂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改扩建及管网延伸、改造工程,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0万人,其中,2018年度,实施陈集、包集、双桥集、龙亢、万福等5个镇农村饮水安全改造提升工程,将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8.3万人。

安全饮水工程既改善了梨园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也推动了村级产业的发展。离尚守纪家不远的田野里,稻田连片,稻穗饱满,孕育着丰收的景象。“以前就只有靠天吃饭,遇到旱天涝天,就没辙了,现在好了,在各个地块都有蓄水池。”村民张开广告诉记者,去年实施了旱改水,他家种上了高产量的水稻,亩均增收近千元。“我们村的地大都是低洼地,水利设施滞后,大规模的产业老百姓不敢发展,自从实施了农村水利设施提升改造,土地受益面积达7000亩,现在可以大胆放心地发展产业了。”宋长科说。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近年来,怀远县先后实施农村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小型水利改造提升工程、桥涵配套工程、特色扶贫基地农田水利改造提升工程、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工程等项目,越来越多的脱贫产业“喝水”不再愁。 来源:蚌埠日报 记者 年福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人唱的可可强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