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孩子学习不是很好,山东高一合格考什么时候出成绩,英语成绩一般,想要补习英语课程,有什么班级推荐?

原标题:【首都家长关注】一图读懂北京市新高考方案!

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自2017年9月1日起,从高一年级开始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所设定的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3门科目。

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程要求为依据;

等级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程和选修Ⅰ课程要求为依据。

所有科目均设合格性考试考试对象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等级性考试。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参加3门科目考试。考试对象仅限当年参加本市统一高考的考生。

(3)考试时间及成绩呈现形式

合格性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二学期,艺术(音乐、美术)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一学期末,其余11门科目合格性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期末。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首次参加合格性考试时间为高一第二学期末。学生在完成每门科目必修课程后即可参加合格性考试,做到随教、随考、随清。

?合格性考试成绩呈现形式

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达到合格水平是普通高中毕业的必要条件和高中同等学历认定的主要依据。当次考试不合格,可参加以后学期同科目合格性考试,全市不单独组织补考。

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参加3门科目考试。等级性考试每学年组织1次,安排在每年的6月。

?等级性考试成绩呈现形式

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分为5个等级,等级根据原始分划定,成绩当年有效,计入高校招生录取当年总成绩。

高等院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专业(类)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从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客观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整体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高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中及时、客观记录反映学生综合素质主要方面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学校每学期要对电子平台中学生本学期的事实材料和活动记录进行审核和公示。

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参考,招生学校应提前制定并公布具体使用办法,使用情况必须规范、公开、公正。

从2020年起,北京市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每门科目满分150分,总分450分。

从2018届考生起,英语听力分值保持30分不变,与统考笔试分离,实行机考,一年两次考试,安排在每年12月和次年3月进行,取听力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从2021年起,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总成绩分值不变。

从2020年起,参加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考生的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其中选考科目每门满分100分,即高校招生录取总分满分值为750分。

参加高职(专科)统一招生录取的考生,采用“统考+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招生模式,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组成。招生高校根据各专业培养需求从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定2门,所选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生成绩需达到合格。

实行高考志愿考后知分填报,普通批次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平行志愿投档。在总结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经验基础上,2019年将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

除统一高考外,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包括职自主招生、单考单招等形式,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逐步使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招生的主渠道。

高职院校对普通高中生和中职生分别制定测试办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考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中生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情况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中职生在文化课笔试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充分借鉴其他省份的经验,在部分高校探索开展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改革试点,综合评价录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面试成绩、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总成绩的60%。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院校范围。

【图解】新高考方案调整后,高三孩子毕业升学将如何进行?

小明同学2017年入学北京市某高中,2020年他将在最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实施下进行毕业和升学,让我们一起来看小明同学都会参加哪些考试↓↓

等级性考试每学年组织1次,安排在6月,与当年统一高考同期进行。每门科目等级性考试时间90分钟,卷面满分100分。

(请将设备旋转90°观看)

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达到合格水平是普通高中毕业的必要条件和高中同等学历认定的主要依据。当次考试不合格,可参加以后学期同科目合格性考试,全市不单独组织补考。

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分为5等21级。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是参加对应科目等级性考试的前提,即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才能选择参加对应科目等级性考试。

小明参加完当年的高考后,将会以怎样的方式被高校录取呢?请往下看↓↓

}

原标题:河南高考改革:2021年不分科 外语考两次

2021年河南高考,将取消文理分科,高考总成绩为3门全国统考科目+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并增加听力考试内容……在众人期盼下,昨日,河南招生考试改革方案终于正式亮相。我省将于2018年启动实施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也就是说,后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将成为参加新高考的首批“吃螃蟹者”。

方案围绕“改什么、怎么改”等大家关心的问题,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到高等教育,从考试、录取到管理,整体进行了相应的制度设计,规划了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郑州晚报邀请了参与制订《方案》的业界专家为广大考生和家长做详细解读。

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王继东

省教育厅基教二处处长刘林亚

时间:2018年全面启动

我省将于2018年启动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这意味着,我省在2018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将在2021年首批迎来“新高考”。考试实行“3+3”模式,是指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含外语听力)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自己选考3个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组成。在录取方面,探索以专业优先的志愿填报方式和投档录取方式改革,这是教育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也是本次改革的方向。

为啥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之所以安排在2018年启动,主要基于到2017年,国家在“一省一市”的试点才能完成一届高中生的试点周期,对河南这样的生源大省,发展的任务已经很重,改革必须要极其慎重。届时,河南可资借鉴的改革经验会更加成熟,对确保顺利推进河南乃至全国的考生招生制度改革影响至关重要。同时,也为我省提供了更宽裕的准备时间。

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市公布了改革方案。

“3+3”高考新模式啥样?

文理不再分科,高考科目“3+3”是未来高考的新模式。所谓“3+3”模式是指: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含外语听力)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自己选考3个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组成。其中,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分值不变。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增加听力考试内容,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一次考试成绩计入。计入总成绩的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采用“6选3”模式,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录取方面,探索以专业优先的志愿填报方式和投档录取方式改革,这是教育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也是本次改革的方向。

我省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将于2017年试行,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开始正式实施,成绩以等级呈现。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选考科目考试。

合格性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高中所有学习科目的必修内容。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考试范围覆盖所有所选科目的必修和选修内容。

两大类考试均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成绩将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且所有科目成绩提供给招生高校使用。

合格性考试成绩有啥用?

普通高中生,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学生和具有普通高中学籍的在校学生、申请普通高中同等学力的人员等均应参加合格性考试。每年安排一次,在每学年上学期期末开考,考试覆盖所有科目。学生在校期间拥有同一科目两次考试机会,可在高二、高三阶段各考一次(含补考)。学生如参加相同科目多次考试,以较高一次成绩为准。成绩长期有效,是我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选考科目考试,安排在高三下学期的期末,随6月统一高考一起考试,在高考三个科目(语数外)考试之后进行。选考科目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每个学生一次考试机会,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参加选考科目考试随普通高中高三学生进行。考生所选选考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不得选择不合格科目作为选考科目。

合格选考科目考试成绩当年有效,转换为相应分值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

高校须根据学科建设和专业培养要求,提出对学生选考科目的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河南省高招政策改革图解①

(一)高校统一考试招生考什么?

科目分值不变,减少了现行的“文综”和“理综”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将会进一步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加强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

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含外语听力)3个科目成绩

高中学业水平3个选考科目考试成绩。(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科中由学生自主选择3科。)

(二)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高中所有学习科目的必修内容,学生要认真学习每门课程。

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考试范围覆盖所选科目的必修和选修内容。

合格性考试:每年安排一次,在每学年上学期期末开考,考试覆盖所有科目。学生可在高二、高三阶段各考一次(含补考)。

选考科目考试:时间安排在高三下学期的期末,随6月统一高考一起考试,在高考三个科目(语数外)考试之后进行。选考科目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同一科目的两次合格性考试、一次选考科目考试。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须参加学业水平考试。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也可报名参加。省外转入的学生、往届生和社会人员参加高考,须参加我省组织的选考科目考试。

合格性考试成绩按人数所占比例依次由高到低分为

选考科目考试成绩分为5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

A B C D E各等级人数占比依次为:

其中E等级为不合格,原则上比例不超过5%。

合格性考试达到D级及以上等级方可获得相应选考科目考试资格。

录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

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改革的重点是高考录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综合评价方案。所谓“两依据、一参考”,是指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择优录取的招生录取机制。

另外,合并减少高校招生录取批次,让学生从兴趣和特长出发,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学校,是此次改革的重点之一。从2017年起,我省将把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录取,逐步减少普通本科录取批次。

改革前,有没有过渡政策?

从2016年起,将平行志愿投档的范围由普通高考录取第一批、第二批扩大到本科三批和专科普通录取批次(提前批艺术、体育、军事等除外),降低考生报考的风险,提高志愿满足率。从2017年起,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批录取,逐步减少普通本科录取批次。

具体方案2018年公布

据介绍,教育部批准河南等17个省(区)2018年启动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具体的改革方案将于2018年向社会公布。另外还有增加我省考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逐步增加农村学生升入重点高校人数,减少和严格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缩小地区、城乡和校际之间招生差距等。

《河南省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的实施方案》已于去年发布,接下来,我省将有序出台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配套改革方案。

分类考试将成高职高专招生主渠道

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含技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改进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办法并逐步扩大其招生规模。2017年以后,分类考试招生将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学生仍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

义务教育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

在义务教育免试划片就近入学的基础上,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办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化解择校入学矛盾。

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实行将优质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招生办法,且分配名额不得低于教育部规定的比例;完善中招制度,规范中招行为。

河南省高招政策改革图解②

(六)高中学生综合评价的内容有哪些?

我省将从2017年开始试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正式实施。

●思想品德:主要考查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

●学业水平:主要考查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身心健康:主要考查学生的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

●艺术素养:主要考查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

●社会实践:主要考查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

(七)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是什么

●高校将依据考生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八)录取方式有变化,改革分“三步走”

●本、专科普通录取批次全部实行平行志愿。我省继续实行统一高考成绩公布后考生填报志愿。

●本科三批和二批合批录取,逐步减少普通本科录取批次。

从2016年起,普通高考招生本科三批和专科普通录取批次试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

从2017年起,本科三批和本科二批合批录取,逐步减少普通本科录取批次。

加快推进基于考生总成绩、专业志向和学习特长的考生志愿填报模式和投档录取方式改革。

(九)考生的选择权利扩大

●考试方式的选择机会增加,考生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参加统一高考招生,也可选择参加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还可以参加全国自主招生试点高校的考试招生。

●考试科目的选择机会显著增加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科中由学生自主选择3科,有20种选择组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自己的学科特长和兴趣,改变了现在文理分科2选1的现状。

(十)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

●高职院校(含高等专科学校)

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

●中职(含技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

参加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测试。

●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

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此次改革可看作是自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综合的一次改革,将会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人才选拔模式和高校的人才培养等方面带来深远影响。其目的是为了破除“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对我省基础教育发展所造成的弊端与症结,最终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科学选才。

安阳师范学院教育系博士黄思记:

“逼迫”高校加快专业建设

改革将“逼迫”高校探索建立适宜本校特点的招生模式,也将“逼迫”高校加快“专业建设”,激发高校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以“专业发展”为核心打造实力、创新发展模式。

倒逼初中、小学落实新理念。我国从2001年实行新课改,由于高考制度并未改革,这就使得个别地方依旧“穿新鞋走老路”、不愿意改革。此次的改革将激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与招生模式。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陈保新:

评价更全面,操作更简便

此次新办法明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5个方面,明确了每个方面的考查重点。同时,改变之前综合素质评价要按照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班级评价等环节为学生分别划分出不同等级的做法,强调通过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等基本程序,学生进行自我记录和整理,除了学业水平考试等少数评价内容外,一般不再划分等级。评价内容更全面,操作更简便,管理更公信。

郑州航院招生就业处处长陶文信:

以前招生只是按文理科分类,实行“3+3”后,就不同了。高校招生自主权扩大,整个录取由原来的被动变成主动。学生的选择权也随之加大,譬如,在选考时,只需选择高校、专业要求的相应科目即可。在如今文理分科的制度下,学生就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政史地,要么理化生。

合并录取批次,可倒逼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当前二本和三本分批次录取,二本院校不管教学质量如何,一般都能录到二本线以上的学生,三本院校即使办学质量很好,但也大多都在二本线下录取。明年二、三本批次合并后,教学质量好的三本院校就有可能比二本院校录取情况还好,这样一来,二本院校必须努力提升办学质量,才能保证生源。三本院校与二本院校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在获得更多机会的同时,也需花更大的功夫提升办学质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高一合格考什么时候出成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