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重新再来一次再来一次,你会作甚么?

既然出现了,为何又如此冷血绝情?

明知道不可能,又该如何不曾出现?

既然出现了,那就选择接受这一切;

能够做的,那就是下一次不受伤。

采纳数:3 获赞数:5 LV3
采纳数:3 获赞数:5 LV3
}

2018年,作为传统制造领域的三轮车行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将更加严峻,国Ⅳ的实施、环保压力的加大,宏观经济的乏力,中国社会的逐渐老龄化,都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据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17年1-12月,全国正三轮燃油摩托车产销量分别为204.62万辆和204.28万辆,传统燃油动力三轮车的总量连续第4年下滑,从2014年开始,短短4年时间,全国三轮摩托车的产销量就从最高峰时的近270万台下滑到2017年的200万台左右,下滑幅度达到6%-7%,整个行业前景堪忧。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组数据。

2017年燃油三轮车行业前六强中,半数以上企业的增量主要是篷车。而2017年电动三轮车前三强的增量亮点也都全部覆盖电动篷车,目前比较出众的品牌有金迪、海宝、金彭、宗申、淮海、珠峰、盛昊、盛奥、牛电等。

牛电尤其引人注目。2017年下半年才全面投产上市,其半年的产销量就达到4.7万辆(据公开报道),一跃成为中国电动三轮车行业当之无愧的黑马。电动篷车持续保持年30%以上的增幅。

据公开报道,当下年产销10万辆电动篷车台阶和规模的有企业有5家,20万辆以上有3家,40万辆以上的有2家。

从以上数据对比分析得知,燃油三轮车已呈渐成落寞之势,市场看衰,而以四轮低速电动车、三轮微轿、休闲代步等衍生三轮为代表的产品品类却在近几年得以快速增长,前景看涨。

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大力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以推进与国际先进制造业水平的对称和达标;在《中国制造2025》里,也提到了国家要大力发展五大工程,即:制造业创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工程,其中,智能制造工程是五大工程的基础。

基于以上,我们判断:制造的智能化,产品的智能化,生活的智能化必将是制造业的下一个风口。结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政策导向和市场现状,笔者认为三轮车行业的未来发展应该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即小型化、电动化、智能(自动)化和篷车化

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从沿海一路向西,传统的农村市场正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消失。这叫“去农村化”;与此同时,我们的三、四线城市的货源市场,受经济低迷的影响,大宗货运需求急剧萎缩,重载型大平板货车的需求大幅降低。另据中国汽车工业数据分析和行业媒体市场调查得知,近几年来燃油车各品类占比趋势变化明显,传统平板货车总量的相对占比在以每年3-5%以上的比例递减。

去农村化和经济低迷,让货运三轮车的市场从2012年开始,持续下滑了5年,预计2018年或将出现更为大幅的下滑。其案例如贵州铜仁,原来重型平板车卖得很好,受国家打击小煤窑的冲击,现在该地区重型三轮车的销量急剧萎缩;如受灾区需要重建的雅安地区,前几年重型车销量很好,近几年随着重建的完成,当地经销商的生意也大不如前。

同样,在广大的乡镇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出行,小生意群体及小型物流快递等都离不开中小排量的小型车辆的帮助,故以客货两用为代表的产品得以大行其道,之所以中小排量的小型平板燃油三轮在纸面上的销售数据不明显,那主要是因为其市场份额被其它类似功能产品所取代造成的。如卖水果(小生意)的或专用三轮车(快递、消防、环卫)。

2016年,全国四轮低速电动车产销量约100万辆,已经超过三轮摩托车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中销量前10家主要企业产销量分别达到51.5万辆和50.8万辆,从消费者层面调查发现,一般收入人群和农村人群的出行,越来越偏爱稳定性更好、价格适中、不用加油的四轮低速电动车由此,我们从四轮低速电动车的发展趋势中可以得出结论,即三轮摩托车电动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际上,宗申、福田、力之星、新鸽等一众品牌早就捕捉到了这一趋势,在电动化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这些年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更多的品牌,则错过了好时机,被甩出几条街。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应用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成熟技术得以实现从汽车平台向三轮车平台的顺利移植,成本低廉,品质可靠,让三轮车的技术附加值越来越高。可以预测的是,未来的三轮车必然在自动化、智能化应用方面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变化,众多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会让消费者使用更便捷、操作更简单、体验感更强、舒适性更好、安全性更强、服务更简单。

人机交互系统:能够让用户用语音和智能终端与汽车对话,能够让汽车在用户动手之前便完成用户需要的操作,自动启动/一键熄火,车窗启闭,GPS定位系统的道路状况预报、自动报警等功能模块等。

自动辅助驾驶系统:三目前向摄像头、4 个环视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传感器、1个车内驾驶状态检测摄像头等,都能让用户随时把握行驶状况,提高驾驶安全性。

自适应系统:利用车厢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及智能处理器等,自动调整车内的温度、湿度,提高驾乘舒适性。

对于未来的三轮车产品变化趋势,笔者认为以“艰苦奋斗”为产品特征的传统平板货运三轮车销量必将逐年下滑,特别是大排量重载型平板三轮。平板三轮的最终总量或在50~80万之间,但半封闭和小型货运三轮车的市场占比或将上升,总量达到30~50万台之间,以城市休闲和三轮微轿为代表的三轮车品类或将持续上升,最终达到100万台以上。

“自然界的规律,是此消彼长,货运三轮的冬天,正孕育着代步三轮的春天,未来5年货运三轮将进入低谷,但是三轮车的总量在2022年至少会增加60%”。

对5-10年后的中国三轮车,笔者判断未来发展之路必然与汽车的发展历程类似,即在保证产品功能性、可靠性和品质稳定性的前提下,一定是在提高舒适性、安全性、方便性的基础上向小型化、篷车化、电动化及自动和智能化方向靠拢。

很多企业错过了太阳,以至于被甩出几条街。很多企业哀叹:如果再来一次,肯定会早动手!而如果看不清、抓不住眼下的机会,同样会错过月亮,再一次让历史重演,让后人复哀!

谁能把握这些趋势,并切实将精力和资源向这类产品上倾斜,那么谁就有希望在未来的中国三轮车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果可以再来一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