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渔机如何保分

今天0:29白露。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9月7号或者8号,它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从此,风轻、云淡、天高、水长。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天气逐渐转凉,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水滴,附着在花草树木上,经第二天早晨的太阳光的照射,看上去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

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

元鸟解见春分,此时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鸟,故曰归。

三兽以上为群,群者,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美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

白露时节也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

祭祀活动期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盼和向往。《打渔杀家》根据陈忱《水浒后传》改编,又名《庆顶珠》、《讨鱼税》,在舞台上久演不衰。

福州有个传统叫做“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 夸张了,不过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很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 龙眼个个大颗,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补,吃了就是补,所以福州人也习惯了这一传统习俗。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偎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模、白毛苦等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说到白露,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禁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此时,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后,有的茶客就托人买点白露茶。

资兴兴宁、三都、寥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

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程酒古为贡酒,盛名久远。

白露以后,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天气时冷时热,“秋八月,乱穿衣”的现象非常突出。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

讲究秋冻的原因是,秋冬之后,天气变凉,人的毛孔要闭合起来防着凉,如果过早就把厚衣服穿上了,毛孔就会因为受热而开放,突然降温带来的寒气就容易透过毛孔伤人。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薄衣御寒”养生法,明确指出“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也就是说秋天不要太快添加衣服。这样,就避免了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阳气外泄,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守的养生需要。所以秋冻要冻得合理、冻得适时、冻得健康。

同时,要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物,以防感冒发生。《养生论》曰:“秋初夏末,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

白露时节,由于秋高气爽,很多人依然穿得很少,尤其是追求时尚的青年女性,无视天气的变化,常常是裙裾飘飘,甚至穿着吊带衣、露脐装上街。彰显靓丽也要量力而行。

有句谚语叫做“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意思是白露时节虽然白天天气温和,但早晚凉意渐浓。如果这时穿得过于裸露,寒邪入侵,容易出现肺部及吸呼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若风邪侵犯经络筋骨,严重者可能出现关节病。

此时节,在秋装选择上要宽紧适度,长短大小适宜。秋季的外衣裤应用纯丝或纯棉织品或混纺品为面料,既可防秋凉,又能防燥热。另外,寒从脚下起,对于耐寒能力差的人,白露过后,更要注意足部保暖,以防寒邪侵袭。

俗话说:“白露身勿露,着凉易泻肚。”随着夜间的凉意一天比一天明显,撤掉凉席,关上窗户和空调,换上长袖衣入睡,将薄棉被备在床头,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很容易受凉引起腹泻。

特别是病人、老人、体弱者,更要注意随着气温的变化加减衣物。但也不宜一下子添得太多太快,同时秋季一定要增加适时适度的耐寒锻炼,有助于冬季抗寒能力的提高。

另外,由于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敏感。如果防护不当,晚上睡觉暴露腹部,寒气极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呕吐。因此,晚上睡觉也要把肚脐盖好。

脚的保暖工作也不能忽视。因为脚上分布着人体的6条重要经脉,并且脚远离心脏,血液循环最为不畅。传统养生也非常重视“脚暖腿不凉,腿暖身不寒”的理念。双脚受凉是引发感冒、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病症的元凶。

从白露起,应注意补养肾气,这时可以坚持晚上泡脚,用温水泡,水要没过脚腕,时间15~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所以常搓揉耳朵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

白露后,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较夏天适当加大,可选择慢跑、打太极拳、做体操、打篮球、羽毛球、做导引等,以汗出但不疲倦为度,这样有助于机体内气血调畅。

导引方面,可遵照《灵剑子》坐功法:闭气,两手握拳,以拳头沿小腿及脚外侧及内侧分别叩打十余遍,然后,上下齿叩齿36遍,此法能开胸膊膈气,去两肋中气,治疗肺脏疾病。

炎夏已逝,暑气渐消,白露时节,秋高气爽,正是人们户外运动的大好时机。但外出运动时要当心“秋季花粉热”,出现鼻痒、连续打喷嚏、流清鼻涕,眼睛流泪、咽喉发痒,耳朵发痒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白露时节还需注意情志调摄,“秋心”谓“愁”,古人早就有悲秋的说法。秋主肃杀,这一时节很容易引发消沉的心绪,所谓“秋风秋雨愁煞人”。应保持心境平和,收敛神气,这与饮食、起居等方面的养生结合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保持心态的平和,就要学会自我调节,听一些舒缓轻快的音乐,读一些修身养性的书,对情绪的调节很有好处;书法、绘画也是不错的选择;还可以打打太极拳、登高望远等。

白露时节,“心脏气微,肺金用事,宜减苦增辛,助筋补血,以养心肝脾胃。”《遵生八笺》云:“增酸养肝,勿令极饱,勿令壅塞”。饮食上既要注意多吃辛味食物,也不宜进食太饱,以免肠胃积滞,变生胃肠疾病。

因为夏季气血都在体表四肢,内里胃肠空虚。秋季是一个机体气血由外走内的季节,白露时,胃肠气血仍未充,此时若饮食不注意便要生病。因此,不可进食太饱,使肠胃壅塞。

另一方面,也要预防秋燥,饮食上多吃辛润食物,如梨、百合、甘蔗、芋头、萝卜、银耳、蜜枣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

白露时节已经是典型的秋季气候了,不少人在这个时候会因饮食不当,而造成急性腹泻。由于这种腹泻的发病原因是中焦受寒,即脾胃受寒引起的,因此预防和治疗首先应避免脾胃受寒凉侵袭。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秋冬间,暖里腹”。白露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如果这时候贪食寒凉,易使脾胃机能失常。加上立秋后,人的脾胃功能尚未从夏季的虚冷状态转变过来。此时若贪食生冷、瓜果,则会使脾胃受损而发生腹痛腹泻。

除了凉性的瓜果,苹果也不宜多吃。中医认为,苹果味酸、甘,性凉。食用得当,不仅可以生津、止渴、润肺,还能中和喝烧酒或黄酒以后的热毒。少吃一些苹果,可以止泻,但吃多了或体弱,就有导致腹泻的可能。

给大家推荐两道适宜白露时节的菜品。

配方:莲子、百合各30克,精瘦肉200克。

做法:莲子、百合清水浸泡30分钟,精瘦肉洗静,置于凉水锅中烧开(用水焯一下)捞出。锅内重新放入清水,将莲子、百合、精瘦肉一同入锅,加水煲熟(可适当放些精盐、味精调味)。

功效:清润肺燥,止咳消炎。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配料:柚子(越冬最佳)一个,公鸡一只,精盐适量。

做法:公鸡去毛、内脏洗净,柚子去皮留肉。将柚子放入鸡腹内,再放入汽锅中,上锅蒸熟,出锅时加入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肺益气,化痰止咳。

“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过于耳,所以人体某一脏腑和部位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反应到耳廓相应点上。在气候变化的季节,尤其是白露这样由暑热转入秋凉的时节,应多按摩耳部可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理脏腑,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人体各部位在耳廓的分布好似一个倒置的胎儿,具体按摩方法如下:

耳垂相当于面部,当内火上炎而致齿耳肿痛或面部生疖时,可用双手拇指揉捏耳垂,直至双耳发红发热。

每日2次,经常按捏耳垂,还有美容养颜作用。正对耳孔开口处凹陷叫耳甲腔,此处相当于胸腔内脏器官,经常刺激这个部位,对心脑肺和血液系统有补益作用。

具体做法是:将食指放到耳孔处,拇指放到耳的背面对捏即可,每日3次。耳甲腔的上方凹陷叫耳甲艇,按摩此处有助消化,并有强肾健脾之功。

顺应节气养生,白露灸:肾俞、脾俞、肺俞、大椎、中府、神阙、关元、足三里。

露从今夜白,肺从今日养。此时,凉气袭来,拉肚子也常常出现。肺腧、中脘一起艾灸,凉气无从近身。

如果小孩子先天脾胃虚弱,则会出现挑食、便秘、半夜容易哭、爱出虚汗、不长个、易感冒等问题。艾灸首选脾腧、胃腧、中脘之类。

这个时候有些人就会出现手脚冰凉、肢体怕冷、尿频、乏力等症状,按照中医讲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所以白露起要经常给肾“打打气”,即补养肾气。艾灸足三里、关元、肾俞、肝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鱼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