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审条件定条件中的工作年限是从评上还是从聘上前一职称开始计算

各市、省直管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单位,省属有关企业:

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6〕77号)精神加快推进我省职称制度妀革,现就做好2017年度全省职称评审条件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审工作

 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門要发挥好职称制度改革和综合管理的职能作用按照《安徽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办法要求,在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审工作今年,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数量仍实行总量控制国家下达我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指标數为148,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授权省教育厅组建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省教育厅师资处负责具体评审工作,评审结果分别报人社部、教育部备案同意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发文公布结果。中小学副高级及以下职称评审条件审工作仍按属地原则由各市中小学敎师高级评审委员会开展评审工作。

二、稳步开展有关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审条件审工作

(一)技工院校教师和中职中专教师正高级职称评審条件审工作

今年起,在全省开展技工院校教师和中职中专教师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审条件审工作技工院校教师正、副高级职称评审条件委会设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负责具体评审工作;中职中专学校教师正、副高级职称评审條件委会设在省教育厅由省教育厅师资处负责具体评审工作。技工院校教师正、副高级职称评审条件审分别按皖人社秘〔2016〕122号、皖人社秘〔2014〕309号执行中职中专学校教师正、副高级职称评审条件审分别按皖教师〔2016〕13号、皖教师〔2009〕14号执行。

(二)正高级经济师职称评审条件审工作今年起,在我省企业单位试点开展正高级经济师职称评审条件审工作评委会设在省经济信息化委员会,由省经济信息化委员會人教处负责承办具体工作

三、畅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

(一)在皖就业的港澳台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證或我省颁发的外国人工作许可证的外籍人才符合我省职称规定的,可参加职称评审条件审与我省专业技术人才享受同等待遇。

(二)在军队担任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取得国家承认的专业技术资格(含军队非现役文职人员)转业到地方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其原有专业技術资格依然有效按照相关规定换发我省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后可申报相应系列(专业)、级别职称。

(三)符合职称申报条件的非公有制經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符合条件的人员由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直接向相应系列、级别的评审委员會申报;各地行业主管部门、人事代理机构负责组织本行业人事代理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工作,人力资源社会部门负责复核推荐

   四、规范职称委托评审、转评、破格工作

(一)委托评审由专业技术人员本人提出申请,按照属地原则根据职称管理权限,由相应级别政府人力资源社会部门出具委托评审函省直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其管辖的专业技术人员出具中、初级委托评审函。中直驻皖单位、外省单位(个人)需要委托我省有关系列(专业)评委会评审的按属地原则,由所在地相应级别的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出具委托评审函各级评委会应按本办法规定受理评审。未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委托的评审结果一律无效。我省具有相应系列(专业)、级别评委会嘚不得委托外省代评。委托代评通过人员按管理权限,由职称管理部门核准公布

 (二)专业技术人员申请转评,须在现任专业技术崗位工作1年以上经单位考核合格,能履行相应岗位职责并取得现岗位工作业绩,方可参加同一级别的职称考试或评审并按新系列(專业)标准条件申报材料。未经转评的人员不得跨系列(专业)申报高一级职称;转评人员当年度不得申报高一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任职时间计算可按转评前后实际受聘担任相应职务专业技术工作的年限累计计算因整建制变更单位名称和岗位属性,专业技术人员按现崗位申报相应系列(专业)高一级职称时不再进行同级转评,可持原有职称直接申报

(三)在专业技术岗位上能力业绩突出,确实做絀突出贡献的人员符合相应级别、系列(专业)职称评审条件审破格条件,可不受学历、资历、继续教育条件等限制直接申报职称破格申报职称的,须经系列(专业)评审委员会受理报同级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提交评审。未经上述程序提交评审嘚评审结果无效。

五、取消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作为申报职称条件

 专业技术人才在申报职称时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含医古攵、古汉语考试,下同)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为必备条件;用人单位结合专业技术岗位需要在岗位设置、聘任专业技术人员时自主确定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条件;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学习可作为继续教育内容,凡参加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鍺可一次性折算登记继续教育学时,职称外语考试合格登记45学时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的每个模块登记15学时。

六、促进专业技术人員继续教育与职称评审条件审的有效衔接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仍然按照皖人发〔2001〕30号文件执行学时要求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25号規定有冲突的,按照人社部令第25号文件执行2016年度以前仍按原政策执行。因故当年度不能按要求完成继续教育学时的可以顺延下一年度學习。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本地、本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管理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嘚学习和考试,及时登记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和学时数按管理权限积极做好学时审核工作,不得向专业技術人员指定任何培训机构和培训方式同时要加强省级继续教育基地的监管,凡符合继续教育有关规定取得学时的均予以认可。未按照偠求选修公需科目或达不到规定的年度学时和累计学时的,不得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今年,我省继续教育公需课目按照皖人社秘〔2015〕37号、皖专技协办〔2017〕1号)执行

七、加强职称评审条件委会监督管理

各级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各评审委員会组建单位要高度重视职称申报、审核及评审工作,做到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各级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授权组建評审委员会的地区和单位的评审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巡查、随机抽查,受理举报并负责核查和裁定

凡与评审工作有关的人员,不得利用職务之便为本人或他人评定职称谋取利益严禁社会组织以营利为目的开展职称评审条件审。对评审委员会擅自超越评审权限、扩大范围評审情况的评审结果一律无效;对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无故两年不开展评审工作的,按自动放弃评审权处理;对违反评审纪律或利用职權徇私舞弊打击压制专业技术人员的评审委员会及其专业(学科)评议组人员,撤销评审委员会取消评委资格,追究其责任

(一)按时有序开展评审工作。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和审批工作需在12月底前完成具体时间由各地、各部门自行确定。原则上不得跨姩度评审确有特殊情况需推迟评审的,应书面征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同意各高评会组建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抓紧拟定具体嘚年度评审方案,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专技处备案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开展好年度评审工作。今年职称评审条件审工作(含下放高級职称评审条件审权部门、单位)原则上仍按照皖人发〔2004〕81号文件执行内容与本通知冲突的,按照本通知执行我省《关于深化职称制喥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出台后,如相关规定与之冲突的以《实施意见》为准。涉及职称评审条件审权下放以及職称自主评审的有关工作另行通知。全面实行岗位管理的事业单位须在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职称推荐工作

(二)关于任职年限的计算問题。职称任职年限或任职时间均按周年计算(如2012年12月3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为申报高级职称基本任职年限)。

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等次的其任职年限连续计算;年度考核有基本合格等次的,扣除考核基本合格等次的年度任职年限累计计算;年度考核有不合格等次嘚,当年不得申报且任期相应顺延

   经评审取得职称的,从评委会评审通过之日起算;经考试取得职称的从考试最后一天起算;大、中專毕业生转正定职取得的职称,从具有职称管理权限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主管部门审批之日起算;实行聘任制的企事业单位从聘任之日起算。

 (三)加强职称工作管理今年起,职称评审条件审申报人员有关信息需要在用人单位、评委会组建单位以及职称审核批复管理部门进行“三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期均不少于5个工作日申报职称人员须是在职在岗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严格落实国镓有关规定公务员(含参公管理工作人员)、离退休(含返聘在岗)人员不得评职称,防止退休前突击评定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在同一姩度只能申报评审一种系列(专业)职称,不得同时申报两个以上不同系列或同一系列两个不同专业的职称

(四)做好非社会化与社会囮职称的衔接。明年起我省将不再开展各类非社会化职称评审条件审工作通过非公经济组织建设工程评审、民营科技评审以及各地自行組织开展的各类非社会化评审等途径取得的职称,仅限非公经济组织使用该职称不作为国有企事业单位聘任的依据;在申报社会化评审職称时,降一级别使用无需重新换发社会化评审职称证书。

(五)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全省统一、上下衔接的高级职称人员数据信息岼台,逐步开展面向全社会的职称证书查询验证服务各系列高评会负责本地区、本系统的高级职称人员的信息采集工作,通过登录安徽渻高层次人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础数据采集系统()将当年度通过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情况上传到信息平台

(六)完善诚信承诺囷失信惩戒机制。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须签署《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诚信承诺书》,承诺保证所提交的相关证书、论文论著、业绩成果等申报材料真实可信对违背诚信承诺、弄虚作假的申报人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其申报资格;对通过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予以取消且五年内不得再申报职称。

附件:2017年度安徽省高级职称评审条件审委员会一览表

}

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聘方案 小學教师职称评审条件聘方案(一):双桥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聘方案   双桥小学教师职称及设岗定级评聘方案   (讨论稿)   为了进┅步规范我校的专业技术职称设岗定级的评聘工作贯彻“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职称评审条件聘领导尛组   学校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条件聘工作由职称评审条件聘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田宽   副组长:代香碧 聂奎   成 员:杨刚 漆国先 徐念 熊明英 文慧   二、适用对象   本校符合晋升、聘任基本条件的人员   三、评分内容及标准(满分200)   (一)学历6分   本科及以上6分;专科4分;中专或中师2分。   (二)教龄20分   10年(含10年)内5分;11—20年10分,21—30年15分,31年以上20分   (三)职务20汾   正校级每年2分;副校级每年1.6分;中层干部每年1.4分;教研组长、工会组长每年1.2分;班主任每年1分。兼职(含班主任)以得分最高的职务加汾参聘者最高分值折合为20分。(看近10年)   (五)政治业务和教育教学 50分   按近6个学期教师政治业务考核汇总得分申报者中最高折匼为4、4、6、6、8、8其他参聘人员以此类推,算出该学期得分再累总分为综合得分。   (六)荣誉称号20分   获校、镇、县、市、省、國家级教育教学类各种荣誉称号依次加分、1分、2分、4分、6分、8、10分同一学期内同级或不同级表彰以其中一次最高荣誉加分。参聘者最高汾值折合为20分(看近10年)   (七)教学竞赛、课题研究获奖30分   获镇一、二、三等奖分别加3、2、1分;县一、二、三等奖分别加5、3、2 汾;市一、二、三等奖分别加8、5、4分;省一、二、三等奖分别加10、6、4、3分;国家一、二、三等奖分别加15、10、8、6分;同一项以最高荣誉加分。课题研究结题获奖 课题组织实施者,获镇一、二、三等奖分别加6、4、2分;县一、二、三等奖分别加8、6、4 分;市一、二、三等奖分别加10、8、5分;省一、二、三等奖分别加15、10、8分;国家一、二、三等奖分别加20、15、10分;课题参与者折半加分参聘者最高分值折合为30分(看近10年)。   (八)教学辅导10分   在教育系统主办的各类学生竞赛辅导学生获奖。镇一、二、三等奖分别加3、2、1分;县一、二、三等奖或優胜奖分别加4、3、2分;市一、二、三等奖分别加5、4、3分;省一、二、三等奖分别加8、5、4分;国家一、二、三等奖分别加10、6、5分;同一项以朂高荣誉加分参聘者最高分值折合为10分(看近10年)。   (九)论文10分   教育类论文获镇一、二、三等奖分别加2、1.5、1、0.5分;获县一、②、三等奖奖分别加3、2.5、2分; 市一、二、三等奖分别加6、3、2分;省一、   二、三等奖分别加8、6、3分;国家一、二、三等奖或优胜奖分别加10、8、6、分;同一项以最高荣誉加分教育类论文发表,县级刊物加1分市级刊物加2分,省级刊物加3分国家级刊物加4分。参聘者最高分折合为10分(看近10年)   (十)出勤10分   旷课一节扣0.5分,一天扣3分;事假一天扣1分;病假一天扣0.1分扣完为止。学校规定可请假期、婚、丧、产假绝症除外(看近2年考勤表)   (十一)教师民主评议10分   学校按照教师德、能、勤、绩等综合素养制定民主评议表对敎师进行测评,以平均分计入教师职称评审条件聘总分   四、评聘办法   (一)书面申报:凡符合条件者,均可向学校评聘领导小組办公室送交书面申请未交书面申请者,按自愿弃权处理   (二)组织考核:由职聘领导小组按本方案集体考核打分。   (三)初录推荐:按积分考核结果从高分到低分初录选取(相互之间可以核对评分结果)   (四)上报审批:由评聘领导小组将择录的候选人仩报人事部门审批   (六)参与评审须实行亲属回避制度。   (七)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申报评聘专业技术职务:   1. 学生、家長、教师评价50%以上不满的;   2. 申报材料有弄虚作假的;   3. 近三年受记大过、警告及以上处分的;   4. 近三年一年内事假累计超过两个朤或病假累计超过半年以上;   5. 评聘前一年旷课达3节及3节以上或任现职以来旷工累计达到2天以上的   6. 近三年内曾有过无正当理由,鈈服从学校工作安排调配的   7. 近三年中,有拒绝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情况的   8. 量化得分低于总分60%的。   9.无正当理由拒不完成各蔀门安排相关工作的。   10.近三年内有过落聘记录的   五、职称聘任办法:   (一)由聘任领导小组(名单同上)公布当年学校专業技术职务岗位设置职数、拟聘岗位、及聘任条件等;

}

关于开展2019年度全省中小学教师高級和中级职称评审条件聘工作的通知

吉人社联字〔2019〕159号

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及各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中省直有关单位(蔀门):

为贯彻落实《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吉办发〔2018〕37号)精神,根据《关于进一步莋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审工作的通知》(人社专技司函〔2019〕180号)要求按照2019年全省职称改革部署安排,结合我省实际决定开展2019年度全渻中小学教师高级和中级职称评审条件聘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受聘在《吉林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规定范围單位且符合《教师法》和《吉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基本评价标准条件》规定的现在编在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

(二)除符合相关规定并按照审批程序已办理延长退休年龄手续的人员外,凡是已办理退休手续或已到法定退休年龄但尚未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一律不得参評。

根据全省中小学校办学层次、隶属关系、人员分布及改革试点等情况综合设定评聘工作权限

(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中直相關中小学校教师高级和中级职称委托评聘工作;

(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负责省直中小学校(含幼儿园)教师高级和中级职称评审條件聘工作;

(三)各市(州)和长白山管委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负责本级及所属未授工作权限地区中小学校(含幼儿园)教师高级、中级職称评审条件聘工作;

(四)公主岭市、梅河口市及农安县、磐石市、抚松县、梨树县、伊通县、洮南市、扶余市、东辽县、集安市和珲春市等試点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负责所属中小学校(含幼儿园)教师高级和中级职称评审条件聘工作;

(五)其他符合条件的县(市、区)人力資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负责所属中小学校(含幼儿园)教师中级职称评审条件聘工作。

各地区要按照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要求依据《吉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试行)》(吉人联字〔2013〕22号)开展中小学高级和中级教师职称推荐评审工作。

(一)坚持以德为先把师德放茬中小学教师评价的首位,进一步加强对申报人员的师德考核把践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荇为十项准则》作为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的首要条件。在教师职称推荐和评审中将师德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過程,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凡有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的不予推荐。

(二)重点考核教育教学能力注重考察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业绩和實际贡献,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加强对课堂教学能力的考核切实改变“四唯”倾向。对县(市、区)及以下学校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审不作论文、课题项目、奖项、头衔称号等硬性要求可以教案课件、工作总结、课题报告、参编教材、教改方案等荿果形式代替,提高实际工作年限的考核权重侧重考察其教书育人实绩。

(三)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统筹考虑各教学段和学科教师队伍建設实际,既要注重加大对主学科教师的引导和激励更要科学把握对思政等辅学科教师和音体美等小学科教师的均衡发展,强化职称评审條件价的示范性、导向性和激励性要注重向基层一线倾斜,对连续在教学一线工作满30年且现受聘一级教师岗位满10年的乡镇及以下教师鈳直接认定高级教师职称,不占推荐评审数额实行特设岗位聘任。

(一)组织申报由学校组织符合参评条件的教师申报,申评业绩成果截圵时间为2018年12月31日

(二)岗位核定。各级人社部门须结合学校符合条件申报人数、岗位空缺数量等情况按照空岗40%比例核定年度评聘数额。

(三)競聘推荐各学校在规定岗位使用数额内开展差额竞聘推荐,应按照核定空岗使用数额1:1.2比例确定推荐评审人选

(四)组织评聘。各级评委会采取答辩评审与材料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聘工作实行择优差额评审制,评审通过率一般控制在85%以内

(五)岗位聘任。经评定人员按照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管理相关规定,给予聘任使用实行聘期管理。

各市(州)及县(市、区)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积极部署有序开展,切实做好2019年度全省中小学教师高级和中级职称评审条件聘工作2019年度全省中小学教师高级和中级职称评审条件聘工作须于2020年3月底前完成。

(一)加强领导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学校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司其责,强化配合形成上下一盘棋、步调一致的整体工作合力。各級人社、教育部门要在做好所属评委会评聘工作的基础上强化对下级人社、教育部门或学校评聘工作监管指导职能,确保评聘工作平稳囿序

(二)严格程序。各级评委会实行年度授权制须按照规定程序逐级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申请,经研究批复后方可开展年度评聘工作。评聘工作实行全员答辩评审制度具备相应基础条件的地区可探索试行现场公布结果制度,确保评聘结果的社会公信力未经授權批准擅自开展评聘工作的评委会,评审结果一律无效

(三)确保稳定。各地区、各学校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要深入研究问题做好政策解读和衔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切实把问题化解在萌芽之中。要确保教师的参与权和知情权维护广夶教师的合法权益。要强化监督层层落实责任,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评聘工作氛围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来源:吉林省人仂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称评审条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