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CPU加压压选项在哪

Lv4 太平洋舰队中尉

太平洋舰队中尉 贡献565,距离下一级还需135贡献

近年来CPU的性能突飞猛进,但在玩家看来,CPU的性能仍不够用。而在成本有限得到前提下,超频成为了免费提高CPU性能的最佳捷径!遗憾的是,CPU超频这项技术活,入门容易精通难。一般来讲,多数人超频仅是简单的加压,提高频率。大家都知道高频性能好,但是成本(功耗散热噪音)上真的划算吗?究竟CPU的最佳使用状态是什么样呢?本文就来分析下CPU加压超频和降压超频的优劣。

  首先,根据用户们的使用习惯,笔者试验下电压不变,频率变化以及电压变化,频率不变导致的温度差异。下图就通过不同频率运行时的温度进行详细分析!

  ● 不同频率下温度情况:图:频率与温度的线性关系

  可以看出,待机状态下,频率的变化对CPU的温度影响不大,即便是3.6GHz比2.4GHz多1.2GHz的悬殊频率差异下,温度仅高出4度,整体呈线性关系。待机状态如此,在CPU满载情况下,会有所有改变吗?通过数据查看,最悬殊频率下温度差异为9度。  通过比较两条曲线的弧度,我们能清楚看出两条曲线大体呈现平行关系,也就是说,无论在待机还是满载情况下。CPU的温度与频率的变化成正比线性关系。且CPU频率的提升对温度的的影响不大。  ● 不同电压下温度情况:  既然CPU频率的变化对温度的影响不大,另一影响温度的因素――电压会产生多大影响呢?根据电子元器件的通用原理,电压越高电子器件产生的温度也越高。从测试成绩上看,完全符合这项电子原理,1.4v状态下,温度比1.15v高出22度之多。整体感受是电压的提升,对温度是加速提升的。  综合来看,两种模式下的曲线弧度,如果说频率的变化对温度的影响是缓慢爬升,电压对温度的影响就是变加速上升了。从弧度也能一窥究竟,相比频率的变化,电压的变化对温度的影响更甚。  接下来,笔者试验下电压不变,频率变化以及电压变化,频率不变导致的功耗差异。下面就通过不同频率运行时的功耗进行详细分析!  ● 不同频率下功耗情况:  与频率对温度影响的曲线图相似,整体曲线呈平滑爬升趋势,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不大。在1.2GHz的频率差距下,待机/满载功耗仅增加了12/29W,从用户们使用成本上来说,若平台散热能力能够保证,建议大家超频使用。提升1.2GHz的代价仅是最多29W的电费。相信但凡是正常人都会对心动。  ● 不同电压下功耗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电压对功耗影响巨大,即便在3.2GHz固定频率下,1.4V下比电压比恒定在1.GHz功耗还高出22W。且整体曲线呈快速上升趋势,电压对功耗的影响巨大。结合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一些通路厂商出品所谓的超频主板通常会偷加电压来达到稳定的目的,但用户付出的是什么呢?那就是电费成本。  综合来看,功耗的线性变化和稳定的线性变化曲线相似,弧度基本一致,分析这样的结果不难验证功耗和温度是同比上升关系。频率、电压、功耗、温度,四者间的关系也不难锊顺。硅晶片功耗计算公式:功耗=C(寄生电容)xF(频率) x V2(工作电压平方)的原理同样适用于温度。  上面的4组温度功耗对比,实际上是通过相对理论的设置来表现电压与频率对功耗与温度的影响幅度。而用户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势必不会那样机械般地设置来使用电脑。  大家常说的超频,现在已经走入了一个误区,不少普通玩家甚至伪专业人士都会潜意识地认为超频就是加压提高频率,认为但凡是超频就是加高压。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对真正的超频玩家而言,寻找最佳电压点是永恒的主题。那么何为最佳电压点呢?通俗点说就是能够达到当前频率的最低电压值。  ● 最佳电压点与温度:  藉此,根据手中的QX9770体质,笔者通过实践证明的最佳电压点,来告诉用户如何最大限度地,在最经济的前提下最大性能地使用电脑。  从图上所示,各个电压点的最高稳定频率,通过和QX9770基准状态下比较,Intel对CPU的冗余量是很足的,默认状态为1.2875V,而3.2GHz的稳定状态,1.2V即可满足需要。在各组最佳电压点中,1.3V3.6GHz的组合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  ● 最佳电压点与功耗:  温度表现尚此,那么功耗方面呢?还是把默认状态的QX9770做为参照物,默认状态下待机/满载92/169W,在最佳电压点前显得能耗比十分不足。而各个最佳电压点的比较,1.3V3.6GHz的组合再次荣登能耗比榜首。其中不难看出,一味的盲目加电压是不可取的,Intel官方的默认电压通常具有冗余量,用户不超频,完全可以将其降频。  ● 从CPU封装看稳定性:  根据CPU的规格划分,除了缓存大小有优劣外,实际上也有电压的优劣之分,大家应该知道超便携电脑的价格非常贵,其中CPU的价格比重站得很高,里面采用的CPU就是Intel特挑的超低电压CPU。在稳定的前提下,电压越低,对系统周边的负载越低,反映到功耗和温度上更低。对以硅晶体为材质的CPU而言,Intel并不能保证每颗CPU的标准都一致,通俗来讲就是不能保证每颗CPU在同一频率下的电压值一定,势必有高有低,若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就会采用默认频率不同的封装(同一系列的高低型号,如大家常见的E7200、E7300),若个体差异较小,就会默认封装为一种规格,而为了保证每颗出厂的CPU稳定,就会在同一规格下,规定出一个适用所有CPU的电压值,一般这个值Intel都会告知主板厂商,这样在主板识别出CPU后就会加载Intel规定的电压值,保证每颗CPU都稳定。  ● 一般用户如何使用PC:  CPU的封装情况,造就了CPU的最佳电压点,Intel规定的电压值,势必要保证每颗CPU都稳定,相信只要您人品不是很差,就不会买到必须规定电压才能稳定的CPU,往往我们的CPU都可以降低电压来使用。对一般用户来说,CPU保证稳定就好,这话不假,笔者的测试也都是基于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即使是不超频,通过降压也能得到默认状态下的性能表现,而此时无论是温度还是功耗都有所下降。对一般用户来说,这就是一笔长期划算的投资。  ● 性能级用户如何使用PC:  对追求性能的用户而言,默认频率下的性能总是不够用的,榨取更多的CPU性能是他们的诉求。而最佳电压点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此,看过笔者的测试,相信读者会对1.4v3.8GHz的性能投来羡慕的眼观,但从能耗比上讲,此状态远不如1.3V3.6GHz来的划算,200MHz的提升代价是将近40W的功耗,除了追求极限的玩家会采用这样的设置,想必绝大多数人更倾向于1.3V3.6GHz的设置(比默认状态功耗提升不多,但性能提升明显)。在此,笔者的建议就是用户量力而行,追求最大程度的能耗比,而不是性能。  ● 每个用户都需最佳电压点:  市面上的CPU种类繁多,也有个体差异的情况,所以本文无法一一回答出最佳电压点究竟是多少?但相信本文的思路能够给读者启发,让更多人更好地使用自己的爱机!  硅晶片功耗计算公式:功耗=C(寄生电容)x F(频率) x V2(工作电压平方)  无论是您使用什么CPU,什么主板,都有最佳电压点,不论您超频与否,都需要最佳电压点。不论是出于节能,还是出于性能目的,最佳电压点同样适用!

}
电脑的超频就是通过人为的方式将CPU、显卡等硬件的工作频率提高,让它们在高于其额定的频率状态下稳定工作。以Intel P4C 2.4GHz的CPU为例,它的额定工作频率是2.4GHz,如果把工作频率提高到2.6GHz,系统仍然可以稳定运行,那么这次超频就成功了 。
CPU超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CPU的工作频率,也就是CPU的主频。而CPU的主频又是外频和倍频的乘积。例如一块CPU的外频为100MHz,倍频为8.5,可以计算得到它的主频=外频×倍频=100MHz×8.5 = 850MHz。
提升CPU的主频可以通过改变CPU的倍频或者外频来实现。但如果使用的是Intel CPU,尽可以忽略倍频,因为IntelCPU使用了特殊的制造工艺来阻止修改倍频。AMD的CPU可以修改倍频,但修改倍频对CPU性能的提升不如外频好。
而外频的速度通常与前端总线、内存的速度紧密关联。因此当提升了CPU外频之后,CPU、系统和内存的性能也同时提升了。
如果CPU超频后系统无法正常启动或工作不稳定,可以通过提高CPU的核心电压来解决。因为CPU超频后,功耗也就随之提高。如果供应电流还保持不变,有些CPU就会因功耗不足而导致无法正常稳定的工作。而提升了电压之后,CPU就获得了更多的动力,使超频变得更容易成功和稳定。

增加电压是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建议不采用,如确实需要增加电压来增加超频后的稳定性,则要一点一点的加,并监视温度以策安全。对于Intel的CPU,稍微加一些电压效果是明显的;对于AMD的CPU,可以多加一些电压。这里要提到的是主板要支持更改电压,否则超频余地不会太大。如果是需要转接卡的话,要注意选择或更换可以调节电压的转接卡为上策。

在BIOS中可以设置和调节CPU的核心电压。正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Default(默认)状态。如果CPU超频后系统不稳定,就可以给CPU核心加电压。但是加电压的副作用很大,首先CPU发热量会增大,其次电压加得过高很容易烧毁CPU,所以加电压时一定要慎重,一般以0.025V、0.05V或者0.1V步进向上加就可以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PU怎么加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