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几种教育方式,你get了吗

一、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指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学习多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自动化行为。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社会环境。但作为个体生活的第一环境,家庭对幼儿习惯的养成有着特殊的意义,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有较好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庭教育为儿童以后的教育铺下了第一块基石。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行为习惯、性格和社会性心理发展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了自小母亲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将来的影响问题。他找了50名在监狱内服刑的犯人,也让他们回忆最早母亲的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另外,他让社会上50名成功人士作追忆,回忆最早母亲的教育对他们的影响。一位犯人的回忆是:小时候,母亲拿着一篮子苹果(有大、有小、有红、有青)对我们三兄弟说:“现在篮子里的苹果,你们想要哪一个苹果呀!”这位犯人心中想要又大又红的一个苹果,但他没来得及说,他弟弟抢先对妈妈说:“妈,我要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此时,妈妈板着脸,很生气地对弟弟说:“小孩子怎么能先要又大又红的,不懂得谦让。”这位犯人从妈妈对弟弟的态度中就得出一个结论:妈妈是不喜欢你说又大又红,于是他心中是想要又大又红的苹果,但嘴上说:“妈,我要那个又小又青的苹果。”他妈妈马上就说:“真是好孩子。”于是她就把篮子里那只又大又红的苹果给了他。从这件事中他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想得到自己要的东西,不能说真话。因此他自小就学会了撒谎,长大以后走上了犯罪之路。另一位成功人士,他家中也是有三兄弟。妈妈也是拿着一篮子苹果,对三兄弟说:“这篮苹果里有大有小,有红的,有青的。妈妈知道你们都想要又大又红的。那么这个又大又红的苹果给谁呢!我们家后花园有三块草地,你们三兄弟去花园修剪草坪,谁修剪得又快又好,妈妈就把这个又大又红的苹果给他。”结果这位成功人士把草坪修剪得又快又好,于是得到了妈妈给他的又大又红的苹果。从这件事中,他体验到一个人要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奋斗。这种理念和行为习惯伴随着他,他成功了。从上面“妈妈分苹果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父母的教育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二、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孩子行为习惯

民主权威型的父母不会任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对于孩子在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这是一种较好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专断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十分严格、粗暴甚至虐待,一不顺心或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愿望,就对孩子进行打骂。采取这种教养方式,导致幼儿产生叛逆心理,产生攻击和冲动行为,不利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发展。

娇惯溺爱型的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地接受,并且想方设法去迎合他们的要求。即使他们有过错,也从不批评,甚至还帮忙申辩。在这种教养方式下,父母不讲原则地一味庇护,是引发孩子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孩子容易自私、霸道、任性,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忽视冷漠型的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与学习不感兴趣,也不关心,很少去管孩子。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对事情没有责任心,行为放纵,很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自身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它不仅影响着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孩子的行动方式和行为习惯。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崇尚民主,反对专断、溺爱和冷漠。

三、父母要改善教养方式,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父母要善于观察、学会分析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惟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家长要学会参与,在生活中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家长要学会倾听,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在“童声”中理解幼儿的生活。只有学会了倾听,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不断的成长。家长还要学会发现,找出孩子行为中的闪光点和问题所在。家长要学会分析,分析幼儿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从而在幼儿的言语和行为中筛选有用的东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自我调整自己的教养行为。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把握好“度”,教育也不例外。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既不能过分保护、过分溺爱,也不能过分限制、过分严厉。过分保护和过分溺爱会养成孩子自私、任性、霸道、内向、胆小等问题行为特质,过分限制严厉又会使孩子养成缺乏同情心,依赖性等人格倾向。郑某某的家长正是因为对孩子有太多的允许,提供了太多的方便,从而造成了孩子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逞强好胜等不良行为。这就要求家长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应把握正确、理智的教养态度,努力寻求不需太多也不需太少的一个适当的平衡点。在与孩子交往时,放下“家长”的尊严,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爱护幼儿。宽严并济,放管结合,尊重爱护,地位平等,友好相处。家长对孩子既不能随心所欲地去支配,也不能完全放任,而是视情况提供必要的照顾和帮助,以促进孩子的发展。适度的教育、理智的教养态度有利于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能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培养出来的孩子人缘好,能体谅同伴,不和同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