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后面长淋巴结有危害吗了一个小小的像淋巴结一样的,是什么症

健康咨询描述: 宝宝耳后多个淋巴结要紧吗? 宝宝八九个月大的时候无意间摸到右耳后有一个很小的淋巴结估计2mm、滑动性好、无痛感、无其他症状、宝宝精神胃口睡眠一切正常,也去医院看过儿科医生触诊后说正常,没有症状和不适就没事,平时注意观察就行了。现在宝宝一岁10个月了,距离发现右耳后的淋巴结(最早的一个)过了一年多,这期间陆续又在宝宝的其他位置发现淋巴结,比如:左耳后有2个小小的,离耳后不远的枕区左边右边(就是侧睡时枕在枕头上的位置)各有一个小淋巴结,而右耳后最早的那个淋巴结比刚发现时大了一点,估计大了一倍吧4mm左右,没照B超数字是我自己估计的,但一年多时间长大一倍会不会有问题呢?所有的淋巴结都滑动好,触摸不痛,宝宝精神胃口睡眠一切正常! 希望得到的帮助: 最早那个淋巴结一年多长大一倍这算是淋巴结迅速增大吗?严重吗? 宝宝还小很难配合照B超,想确定淋巴结有没有问题还有其他检查方法吗? 耳后枕区等位置淋巴结越来越多是出什么问题了吗?

以前去医院说不变大就没事,可是最早发现的那个淋巴结经过一年多时间长大了一些,也没事吗?症状倒是一直没有,无痛,可滑动,精神胃口睡眠正常。谢谢您的回答

活动度好,考虑是没什么事的,建议不要经常刺激局部,刺激越多,生长越明显。

      据你所描述的情况,正常的人都有淋巴结,有些出现炎症,就会出现淋巴结增大等。建议平时观察小孩的症状以及淋巴结是否会出现迅速增大的现象,定期到医院复查,平时注意小孩的防寒保暖,多带小孩到户外活动晒太阳,促进钙质的吸收,防止小孩感冒。

还有9条医生回复,微信扫一扫,随时看答案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

我的老师讲过一个故事:

某医院来了一名发热待查患者,各种检查都做了还是查不出病因,于是请外院专家来会诊。

只见专家往腋窝下这么一摸,发现了一个肿大的淋巴结,结果活检后证实是淋巴瘤。

浅表淋巴结触诊,是内科医生的重要基本功,可在临床过程中经常被忽略。

淋巴结摸哪儿?怎么摸?跟什么疾病有关?

笔者今天就结合几个病例和大家说道说道。

触诊淋巴结前,你要知道

触诊浅表淋巴结首先要对其分布有所了解,不同部位淋巴结肿大对于疾病的有所提示(如表 1)。

表 1 不同部位淋巴结肿大的可能病因

触诊淋巴结后要对淋巴结的大小、硬度和固定性进行描述,而这些信息对于淋巴结的性质有一定的判断作用(如表 2)。

表 2 淋巴结的不同状态对于良恶性的可能性

淋巴结,如何触诊才正确?

在触诊淋巴结的时候要将食指、中指、环指三指并拢,用指腹平放于检查的部位上进行滑动触诊。

这里说的滑动是指腹按压的皮肤与皮下组织之间的滑动;滑动的方式应该采取相互垂直的多个方向,或者转动式滑动。

举 2 个例子,分别是腋窝淋巴结和滑车淋巴结,触诊淋巴结要注意让局部皮肤呈松弛状态,让手指指腹往深处触压感受(图 12)。

触漏淋巴结,容易错过诊断

关于浅表淋巴结检查也是有过不少经验和教训的,尤其颈根部和胸锁乳突肌旁的淋巴结很多时候并不好进行触诊,而滑车处及腘窝的淋巴结很容易溃漏。

1. 左胸锁乳突肌下方内侧

胸片显示一侧纵隔肺门增大。接诊的住院医生对颈部和锁骨上浅表淋巴结进行触诊,但没发现淋巴结肿大。

第二天主任体检时发现在左胸锁乳突肌下方内侧可以触及黄豆大小淋巴结,对其活检后发现是肺癌细胞淋巴结转移。

一个老年患者在外院诊断是粟粒性肺结核,胸片显示两肺弥漫性小结节影,大小、分布、密度还是比较均匀的,但患者无发热盗汗,而是以气急、咳嗽为主要表现,感觉并不像典型肺结核。

于是查体时就注意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结果在左锁骨上触到了一个约 3*3 cm 大小的淋巴结,予行淋巴结穿刺抽吸术,病理显示癌细胞,结果明确是肺癌广泛转移。

一个消瘦、食欲差的患者,之前做过胃镜活检结果提示慢性胃炎,经过相应的治疗效果似乎不佳。

普通慢性胃炎理应不会如此消瘦,于是在锁骨上一触,结果发现左锁骨上一个肿大的淋巴结,完善相关检查后示胃癌淋巴结转移,但由于之前被误诊而延误了病情。

曾经在东南沿海地区夏季流行的恙虫病,临床上多发高热为主要表现,体检检查也多无异常,只在腋窝可发现淋巴结肿大,需要引起重视。

病情变化,淋巴结要反复触诊

浅表淋巴结不仅仅是初次就诊时才检查,而是在病情演变过程中也要反复检查一下,也有助于我们对疾病的理解。

去年有一个 25 岁小伙子因「咳嗽一月,发热伴咯痰 5 天」前来就诊,查体发现全身浅表淋巴结弥漫性肿大,质韧,活动度好。胸部增强 CT 检查:「两肺门及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有环形强化。」

血液化验检测梅毒抗体(TPHA 和 RPR)均阳性,为了排除纵隔淋巴结结核,我们做了超声气管镜下纵隔淋巴结穿刺,病理结果示「纤维肉芽组织增生,大量淋巴、浆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局灶类上皮样细胞反应,抗酸染色阴性。」

在患者入院后我们应用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患者的病情好转,咳嗽缓解体温也恢复正常。

但是当时我们不理解患者全身淋巴结肿大的原因,于是请血液科医生会诊,他体检完患者后很疑惑地问我:「你确定患者的浅表淋巴结都弥漫肿大吗?」

我马上再次去触诊浅表淋巴结,令我大吃一惊的是患者的浅表淋巴结明显缩小了。

后来我们综合分析认为患者的全身淋巴结肿大是梅毒的临床表现之一,只不过由于我们这类的患者早期发病接触太少认识不足。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交流,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关注我们,给您更多健康与惊喜!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服务声明: 网络沟通无法像面诊过程那样,不能全面了解您的健康状况,因此医生的健康指导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要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经营许可证:粤B2-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 粤

珠海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快速问医生 健康咨询平台 版权登记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朵后面长淋巴结有危害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