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鱼蛋高于32℃为雄性,不低于或高于32℃为雌性,假设有外界因素的不稳定,性别会产生变化吗?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我国鳄鱼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前景
  [摘 要] 鳄鱼是一种集食用、观赏、药用于一身的高效益水产肉类经济、脊椎两栖类爬行动物,隶属于爬行纲、鳄形目、鳄科。本文简要介绍了鳄鱼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以及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重点讨论了近年来人工饲养的鳄鱼种类、数量和规模,分析了养殖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及针对鳄鱼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对鳄鱼养殖的前景做出了展望。中国论文网 /9/view-3814919.htm  [关键词] 鳄鱼养殖;研究现状;开发前景  鳄类在分类学上属于爬行纲鳄形目,全世界共有3科23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现存于世界上的鳄类种数,各国分类学家意见不一,大概有三种分类法。按生物学分类大体上可分为三个科,即鳄科、食鱼鳄科、短吻鳄科,总共30种;按鳄鱼的体型大小将其分为四大类:巨大种,普通大种,一般种和小型种;也可根据鳄鱼生存环境分为成水鳄、半咸水鳄、淡水鳄。  人工养殖扬子鳄,要满足其生理生态活动的需要,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建筑饲养繁殖区,使其在一小范围内完成觅食、生长、交配、产卵、孵化和冬眠等活动[1]。以下是对鳄鱼养殖及其资源开发利用前景进行的探讨。  一、鳄鱼的生物学特性  1.栖息地  鳄类属喜温动物,其分布区局限于热带和亚热带,世界上除扬子鳄和密河鳄分布抵北亚热带外,其他所有现存鳄均分布于回归线以内。所有现存鳄类均营半水生生活,其栖息地离不开水,但不同鳄类栖居的水体却各具特点。绝大多数鳄生活于开阔的平原地带或沼泽地带,而西非骨喉鳄和刚果骨喉鳄则生活于热带雨林中。  2.食性  鳄类为肉食性动物,幼鳄期捕食水生无脊椎动物,长大后转食较多的脊椎动物,一般随着身体逐渐长大,其所捕获的猎物也由小型逐渐向大型转变。据Coulson[2]研究,密河鳄的食欲与血糖含量和其胃充塞度并无直接联系,却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当环境气温约32℃时,鳄的食欲最大;25℃以下,食欲显著减低;20℃以下,食欲完全消失。因此,一般鳄类的捕食活动最强时期常与栖息地高温期一致。鳄鱼均喜晒阳取暖,这对获得外源热,减少体内物质消耗有重要作用。  3.繁殖  鳄鱼性成熟通常较晚。人工饲养的鳄鱼性成熟较野生鳄早些,多数鳄鱼每年只繁殖一次,但尼罗鳄在其栖息地若一年出现两个旱季,可繁殖两次。鳄鱼本身不亲自孵卵,而靠自然温度孵化。鳄鱼繁殖存在两方面的特点:其一为亲体关怀行为;其二为孵化温度控制幼鳄性别。据牛翠娟等报道[3],鳄鱼雌性、雄性皆存在亲体关怀行为,具体表现在护卵、挖巢、携带和引诱幼鳄入水及保护幼鳄等。28℃~31.5℃范围内孵化出后代全为雌性,到32℃后代中雄性率猛增到66%,在 32.5℃~33℃范围内孵出的幼鳄全部为雄性[4]。因此得出结论:孵化出的幼鳄性别取决于孵化温度,而非幼鳄的亲本性染色体决定。与此同时,鳄卵孵化期的长短也与孵化时的温度有关,呈反相关。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反之亦然。  二、开展鳄鱼养殖的意义  1.生态学意义  鳄鱼体内有种物质能够优化核酸,使其更具有活性,从而提高抗病能力,同时激活体内的触酶和SOD,达到清除体内垃圾来延长寿命的目的。鳄鱼血红蛋白中的氨基酸链具有非常奇特的构造,使其携氧量超过其他动物100倍以上,所以鳄鱼虽用肺呼吸,但在水中闭气本领比鲸、海豚高明得多[5]。因此开展鳄鱼养殖,对于研究物种进化,繁衍濒危动物,扩大其种群和数量,保持物种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探讨其特殊生理在人类医学中的作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2.观赏价值  建立鳄鱼观赏园,不但能改变人们对鳄鱼的传统看法,游客在游乐中参观鳄鱼卵孵化、成长、交配等生活习性,了解鳄鱼的形态构造,增长动物知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还能观赏到紧张刺激的人鳄操斗表表演,真正做到集旅游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因此开展鳄鱼养殖,并与旅游观光业紧密结合,必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经济价值  鳄鱼全身是宝,故有软黄金的美誉。柔韧光滑的鳄鱼皮可制作漂亮的皮手袋、皮衣、皮箱、皮带、皮包、皮鞋等名贵的生活日常用品,质地极好,价格不菲。据报导如在国外,一只鳄鱼皮手包为200多元,一双高跟鞋75美元,甚至一只精致的鳄鱼皮手袋价格可达万元。而鳄鱼骨、牙还可作名贵手工艺品。因此,开展鳄鱼养殖,可以推动食品业、制革工业、医疗保健业、美容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4.食用价值  现代科学研究,鳄鱼肉、骨及内脏富含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多种稀有生物元素,并富含各种营养成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人体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食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其营养价值比猪、牛、羊、鸡肉高的多[6]。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鳄鱼和哺乳动物曾经是早期人类的美餐,而以富含脂肪的鳄鱼肉为食可能帮助早期人类进化出体积更大的脑。总之,鳄鱼肉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营养食品来源。  5.药用价值  鳄鱼具有重要的医药价值及食疗保健功效。鳄鱼蛋、尾胶、内脏、骨、舌皆是极好的防冻、美容保健品。雄性鳄鱼之生殖器,具有壮阳补肾之效。据研究论述,鳄鱼肉能滋心润肺,化痰止喘,补肾固精,补血壮骨,驱除湿邪等;干肉可作治哮喘症的中药配料,鳄鱼肝有补脑、生新血、去湿气之功;鳄鱼胆去翳生新,可治眼病及妇女月经病;鳄鱼骨可治风湿骨痛,鳄鱼血对治癌也有一定功效[7]。因此,鳄鱼既是宝贵的珍稀物种资源,又是人类的宝贵财富,通过科学研究发现鳄鱼有望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抗癌新药,以解救广大癌症患者。  三、我国鳄鱼养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鳄鱼养殖现状  据了解,我国现有各类鳄类养殖单位约140家,包括野生动物园、城市动物园、种源繁育场、专类观赏园等,存栏数约75000条。养殖的鳄鱼种类包括我国特有的扬子鳄以及从国外引进的湾鳄、美洲鼍、凯门鳄、尼罗鳄、暹罗鳄等约10余种。由于鳄鱼养殖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气候原因、市场因素等,我国鳄鱼养殖场所主要集中在南方各省,以广东、海南、福建、安徽、湖北、浙江、上海为主。   在中美联合调查的基础上,1982 年在安徽省宣州先后建立了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和国家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1984 年扬子鳄的规模繁殖获得成功[8]。近年来扬子鳄饲养种群数量有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开发利用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扬子鳄的人工繁殖有了较大的突破,全国各地所有扬子鳄养殖场内的扬子鳄数量达到8000条左右[9]。目前,我国57 家外来鳄类养殖场中,有17家成功产卵,16家成功孵化。鳄鱼养殖场饲养的鳄鱼主要作食用以及鳄鱼加工产品供应市场,进而获得可观的利润。从目前国内人工饲养鳄鱼的动机来看,鳄鱼养殖场实为一个集养殖、销售、饮食、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2.我国鳄鱼养殖存在的问题  (1)养殖地域有限,养殖规模较小。在我国,野生鳄鱼资源已十分稀少,而且受到国家保护,人工繁殖基本集中在广大的南方省区,特别是沿海地区。虽然自然条件与东南亚国家相近,但人工养鳄业却未能像泰国、印尼等国家那样发展起来。  (2)注重引种,不注重先进饲养管理技术的引进,养殖水平较差,繁殖率低。目前,从国外引进的鳄鱼主要有湾鳄、美洲、凯门鳄、尼罗鳄、暹罗鳄等约10余种,但养殖技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鳄鱼成活率及繁殖率都不是很乐观。据相关统计尼罗鳄的死亡率为16%,湾鳄的死亡率为7.85%,暹逻鳄为9.13%,中美短吻鼍为2.54%,死亡原因除了饲养管理不善,疾病、环境不适应、越冬冻死、体弱、长途运输等外,还可能由于外来引进的鳄鱼品种不能入乡随俗,喂食次数频繁且量过多,导致鳄鱼的营养过剩,出现脂肪肝、通风等,从而影响鳄鱼的繁殖,产卵数少。  (3)价值利用较为单一,产品开发亟待加强。由于国内鳄鱼十分稀缺,导致市场所需的鳄鱼只能靠进口,物稀为贵,故价格贵得惊人。因此,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积极研究发展鳄鱼养殖业,将鳄鱼养殖场开发成了一个集养殖、销售、饮食、旅游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满足饮食、旅游、制皮、制药等行业的需求,实现增加经济收入和出口创汇,是一项大有可为的工程。  四、鳄鱼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1.充分评估项目的可行性  虽然鳄鱼的生命力极强,但也有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及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且不同品种的鳄鱼其生态环境要求不一样。部分决策者或养殖者或者是对某鳄鱼品种的了解不够充分,或者对当地养殖环境及旅游资源的评估不够详细准确,盲目引进和饲养,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鳄鱼养殖是一种长期投资的项目,除了需要足够的资金、合适的养殖场地以及良好的生长繁殖条件外,还得注意交通的便利与否。因此应考虑到与之相配套的鳄鱼加工业、食品开发、医药保健等。  2.适当调整鳄鱼的生存环境  尽管人们对鳄鱼的人工饲养、驯化及繁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影响鳄鱼的养殖涉及多个方面,如气候生态条件,养殖品种,家域范围的大小以及水位的高低等,因而其养殖技术的发展极不平衡。目前,国内鳄鱼的养殖技术还不够成熟,存在生长周期长,繁殖能力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鳄鱼的养殖规模及产量,也使鳄鱼皮制品价格长期昂贵。因此在鳄鱼养殖过程中必须考虑的是,鳄鱼生长最适宜的环境条件。此外,幼鳄孵出后,要注意疾病如旋毛虫病的综合防治;不可过早喂食一般在孵出20天左右方可限量喂食;还要注意保证幼鳄的安全越冬。  五、鳄鱼养殖的开发前景  目前鳄鱼的人工饲养以及人工孵化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方一些地方,其具有饲养成本低,繁殖能力强,生长周期较短以及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要有计划而积极地开展,使鳄鱼养殖规模以及产量大幅度地提高,以便能在制皮、制药、制保健品以及食品和旅游观光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  目前国内对鳄鱼的研究甚少,至于鳄鱼的人工养殖及孵化则是方兴未艾。尽管鳄鱼养殖风险大,但鳄鱼经济利用价值极高,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因此,依托综合利用的效应,以前人养殖经验为基础,借助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鳄鱼的人工孵化以及养殖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是很有价值的。  此外,人工饲养鳄鱼对研究生物进化,保护濒危物种,提高鳄鱼种群数量,保持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质性意义。  参考文献  [1] 邵民.扬子鳄成鳄的人工养殖[J].特种经济植物,2003(4)  [2] Multiyear multiple paternity and mate delity in the American alligator,Alligator mississippiensis. Molecular Ecology [J].):  [3] 牛翠娟,黄祝坚.鳄类的繁殖生物学特性[J].生物学通报,):11~12  [4] 钟建兴.浅谈鳄鱼养殖[J].水产养殖,2000,(5):34~35  [5] 张戈.浅谈鳄鱼的人工孵化和养殖[J].黑龙江省科技信息,2004,(9)  [6] 陆海民,严国平. 美国大鳄鱼养殖技术总结[J].科学养鱼,2008,(1):32~33  [7] 赓迪,胡字驰等.人工养殖鳄鱼肉提取物增强免疫活性研究[J].首都医药,2010,(10):57~58  [8] 陈献君,许金旺. 鳄鱼人工养殖试验[J].中国水产,2003,(9):86~87  [9] 吴孝兵,聂继山.安徽省宣州扬子鳄饲养种群繁殖现状分析[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585~588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高中生物:课本中的那些“主要”及解析,建议收藏高中生物:课本中的那些“主要”及解析,建议收藏博士堂百家号一、细胞中的物质基础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C、H、O、N、P、S【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和含量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量少但生物必需)基本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C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C、H、O、N、P、S(共占细胞总量的97%)细胞鲜重时,主要元素的含量依次是:O、C、H、N、P、S细胞干重时,主要元素的含量依次是:C、O、N、H、P、S植物必需的大量矿质元素:N、P、S、K、Ca、Mg植物必需的微量矿质元素:Fe、Mn、B、Zn、Cu、Mo、Cl、Ni光合作用有关元素:N、P、K、Mg、Fe
  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C、H、O、N、Fe叶绿素的组成元素:C、H、O、N、Mg
  甲状腺激素的组成元素:C、H、O、N、I2、细胞中的水“主要”是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解析】水是活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约占细胞鲜重的80%~90%,在干种子和休眠时的种子中含水量较少。水在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存在,自由水是良好溶剂,有利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的进行存在于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等)和细胞质基质中;结合水在细胞中与某些亲水性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结合。实际上结合水与自由水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其中,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含量比例与细胞代谢旺盛程度正相关。细胞中(或生物体)的自由水含量越多,代谢越强,但抗性越弱;反之,则代谢减弱,但抗性增强。3、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解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Na+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K+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Fe在植物体内的作用主要是作为某些酶的活化中心,如在合成叶绿素的过程中,有一种酶必须要用Fe离子作为它的活化中心,没有Fe就不能合成叶绿素而导致植物出现失绿症,但发病的部位与缺Mg是不同的,是嫩叶先失绿。Ca是骨骼的主要成分,Ca2+对肌细胞兴奋性有重要影响,血钙过高兴奋性降低导致肌无力,血钙过低兴奋性高导致抽搐,Ca2+还能参与血液凝固,血液中缺少Ca2+血液不能正常凝固。N参与构成的重要物质有蛋白质、DNA、RNA、ADP、ATP、NADP+、NADPH等;P参与构成的物质有DNA、RNA、ADP、ATP、NADP+、NADPH等;I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Mg是叶绿素的构成成分;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合成吲哚乙酸的酶中含有Zn,没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4、糖类是细胞和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解析】细胞及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有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且供能顺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细胞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是糖类氧化分解供能,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或糖类的摄入量过少而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提供能量,以保证机体的能量需要。所以,糖类是细胞和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补充】生物体内的各种能源物质:①细胞中的重要能源物质——葡萄糖②生物体主要的储存能量物质——脂肪③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物质——淀粉④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物质——糖原⑤生物体中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⑥生物体中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CH2O)](糖类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生物体的储能物质,蛋白质通常不做能源物质。)⑦生物体中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太阳能(糖类等有机物所含的能量最终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因此,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是太阳能。)糖类也是细胞内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核糖、脱氧核糖)。糖原(肝糖原、肌糖原)是动物多糖,淀粉、纤维素是植物多糖。5、脂质“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解析】脂质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三者都含有C、H、O三种元素,其中脂肪只有C、H、O,固醇中的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一般也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而类脂中的磷脂除含有P之外,还有N、S等元素。脂肪是生物体主要的储存能量物质(脂肪的C、H比例高,分解时耗氧多);类脂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结构的重要成分,固醇(如性激素)与新陈代谢和生殖有密切关系。6、蛋白质“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解析】蛋白质至少含有C、H、O、N四种元素,很多重要的蛋白质还含有P(如磷蛋白)、S(如胰岛素),有的还含有微量元素的Fe(如血红蛋白)、I等元素。7、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解析】因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由磷酸、核糖和碱基组成),而脱氧核糖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核糖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所以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此外,DNA在细胞质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有少量的存在,呈环状,起细胞质遗传的作用;RNA也可分布在细胞核内,比如最初转录形成的mRNA等(RNA分为mRNA、tRNA、rRNA)。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拟核内,细胞质中的质粒是环状的DNA分子。二、细胞中的结构基础8、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解析】植物细胞壁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其次是果胶。除了这两种主要物质外,还含有蛋白质、少量的半纤维素和其他非纤维素多糖等。原核细胞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由糖类与多肽结合而成的化合物(肽聚糖)。9、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解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还含有少量的糖类。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糖类占2%~10%。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超过膜脂总量的50%,也含有少量的胆固醇。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重要。不同生物细胞膜的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别,其结构是双层磷脂分子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嵌在磷脂双分子表层或嵌入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或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中。细胞膜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体现在:动物细胞膜内陷、变形虫、受精作用、 荧光分子的移动、白(吞噬)细胞、细胞工程、胞吞(内吞作用)和胞吐(外排作用)等;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取决于蛋白质——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海水淡化、污水净化等。具有膜结构的是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等。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核膜、线粒体、叶绿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没有膜结构的是细胞壁、中心体、核糖体等。10、植物细胞中的色素“主要”存在于叶绿体、有色体、液泡等细胞器中【解析】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含量较类胡萝卜素多,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其中叶绿素b为黄绿色,将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叶绿素a为蓝绿色,其中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能接受大多数叶绿素a、全部的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传递的光能后被激发,释放出高能电子,完成光电转换。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叶绿素少,主要吸收蓝紫光,并可将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包括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其中叶黄素为黄色,胡萝卜素为橙黄色。11、动物细胞间质“主要”含有胶原蛋白【解析】动物细胞间质主要含有胶原蛋白等成分,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用胰蛋白酶处理才能获得单个细胞。因为如果不把动物细胞分开,也就是细胞之间相互接触,这样细胞之间就存在“接触”抑制作用,进而抑制细胞的分裂。另外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用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而细胞间分散开的应该是压片。三、新陈代谢12、酶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除少数的酶是RNA外,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13、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解析】新陈代谢(细胞代谢)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而细胞核和一些细胞器也进行部分新陈代谢,如细胞核中DNA的复制和转录、叶绿体中的光合作用、线粒体中的有氧呼吸、核糖体中的蛋白质合成等。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装配机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主要合成某些专供运输到细胞外面的分泌蛋白,如消化酶、抗体等;而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主要供细胞内利用。内质网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同时,内质网与糖类、脂质的合成有关。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即参与合成细胞壁中的纤维素)。14、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解析】对真核生物而言,有氧呼吸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而第二和第三阶段则是在线粒体中进行,其中第二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而一些原核生物(如好氧性细菌——硝化细菌、根瘤菌等、蓝藻)也进行有氧呼吸,因它们没有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膜。15、ATP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解析】对于动物和人来说,主要是通过细胞呼吸来形成ATP,此外,在骨骼肌细胞中还含有另一种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当人或动物体内由于能量大量消耗而使ATP过分减少时,磷酸肌酸可把能量转移给 ADP形成 ATP。对于绿色植物来说,是通过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来形成ATP。16、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方式是有氧呼吸【解析】人体活动的直接能源来源于三磷酸腺苷(ATP)的分解,如神经传导兴奋时的离子转运、腺体的分泌活动、消化道的消化吸收、肾小管的重吸收、肌肉收缩等。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主要通过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而释放出来。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分解相同量的葡萄糖产生的ATP之比是19:1。分解相同量的有机物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原因是有一部分的能量储存在无氧呼吸的不完全分解产物(酒精或乳酸)中。有氧呼吸是高等动物和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补充】种子在萌发初期主要进行无氧呼吸,随着氧气量的逐渐增加,便以有氧呼吸为主,而且呼吸速率越来越快,呼吸作用强度的加强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了更多的能量。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酶活性很强,尤其是水解酶类十分活跃。17、呼吸作用的“主要”(重要)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ATP【解析】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转变为热能而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当ATP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时,就把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的分裂,植物体的生长,矿质元素的吸收,肌肉的收缩,神经冲动的传导等等。同时细胞呼吸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在呼吸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可以成为合成体内一些重要化合物的原料。例如,葡萄糖分解时产生的丙酮酸是合成氨基酸的原料等。18、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主要”方式是渗透作用【解析】细胞的吸水动力本质上主要来自细胞内、外液的浓度差(即渗透压)。对植物体而言,吸水外因是蒸腾作用和根压。就吸水部位而言,植物主要靠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其次还有叶片等;植物细胞在形成中央液泡之前,主要是靠吸胀作用吸水,在这之后则主要是靠渗透作用吸水,而根尖的分生区细胞,由于没有大液泡,通过亲水性物质进行吸胀作用吸水,伸长区和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已经形成了中央液泡,就通过渗透作用的方式吸水。【补充】单细胞动物靠细胞直接吸收,如草履虫;低等多细胞动物靠消化腔吸收,如水螅;人和高等动物靠消化道中的胃、小肠、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以渗透作用的方式吸水,肾小管、集合管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等。19、植物根吸收的水分“主要”以蒸腾作用散失掉了【解析】植物根吸收的水分,一般只有1%~5%保留在体内,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其余的水分几乎以气体状态从叶片表面的气孔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四、细胞增殖20、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解析】真核生物的细胞增殖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其中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普遍存在的一种增殖方式,而无丝分裂不能保证母细胞的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总,不利于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无丝分裂是最简单的分裂方式,在低等植物中普遍存在;而在高等生物中主要是高度分化的细胞进行无丝分裂,如动物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等;蛙的红细胞、蚕的睾丸上皮细胞也进行无丝分裂。在高等植物营养丰富的部位,也可以发生无丝分裂,如胚乳细胞(胚乳发育过程愈伤组织形成)、表皮细胞等。减数分裂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它仅发生在成熟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21、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分裂;末期消失。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在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离。五、遗传与变异2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而核酸又包括脱氧核酸(即DNA)和核糖核酸(即RNA)。在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有DNA的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乙肝病毒等),DNA就是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如艾滋病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没有DNA,只有RNA,RNA才是遗传物质。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另外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中,其设计思想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23、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在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在真核细胞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DNA又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原核生物和病毒(DNA病毒)都没有染色体,但有DNA分子。24、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解析】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①XY型性别决定——很多种类的昆虫、某些鱼类和两栖类、所有的哺乳动物以及很多雌雄异株的植物(如菠菜、大麻等)。雌性:N+XX;雄性:N+XY。②ZW型性别决定——鸟类和蛾类等。雌性:N+ZW;雄性:N+ZZ。③基因对性别的决定——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玉米细胞中有若干基因可以改变玉米植株的性别:如果正常植株基因型为A B ,则基因型为aaB 的植株因侧生的雌花序不能正常发育为成为雄株;基因型为A bb的植株因顶生雄花序转变为雌花序而成为雌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顶生的花序也是雌花序而成为雌株。④染色体组数对性别的决定——蜂类是二倍体生物,其性别由染色体组数决定。雌性(蜂王、工蜂):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雄性(雄蜂):体细胞中有一个染色体组。⑤环境因素决定性别——大部分蛇类和蜥蜴类的性别决定是在受精时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但有一些龟鳖类和所有的鳄鱼的性别是由受精后环境因素(如温度)决定的。龟鳖的卵在低于28℃时孵化,后代将为雄性;高于32℃时孵化,后代将为雌性;介于28℃~32℃时孵化,后代既有雄性个体也有雌性个体。25、基因工程中运载体的“主要”来源是质粒和病毒【解析】在基因工程操作中使用运载体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用它作为运载工具,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宿主细胞中去;二是利用它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的复制(称为克隆)。现在所用的运载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细菌的质粒,它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独立于细菌DNA之外的环状DNA,有的细菌中有一个,有的细菌中有多个,质粒能通过细菌间的接合由一个细菌向另一个细菌转移,可以独立复制,也可以整合到细菌DNA中,随细菌DNA的复制而复制;另一类载体是噬菌体或某些病毒等。现在人们还在不断地寻找新的运载体,如叶绿体或线粒体中的DNA等也有可能成为运载体。26、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基因重组【解析】可遗传变异的三种来源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在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发生频率都很低,而基因重组则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基因重组有三种: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工程引起的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从分子角度看是指基因的重组(重新组合),在表现上来看是表现型的重组(是基因的控制而导致的)。所以说基因重组是只基因型的重组,如果说重组类型则是表现型的重组(即表现为性状重新组合)。仅第二种的基因重组,F2可能出现的表现型就有2n 种(n代表相对性状数,控制n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六、生物的生命活动调节27、生长素“主要”的产生部位、“主要”分布部位和“主要”的运输方式【解析】生长素的产生:植物体内的生长素主要在叶原基、嫩叶和正在发育着的种子中产生。成熟的叶片和根尖也产生少量生长素。生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的分布:生长素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受精后的子房和幼嫩的种子等),而在趋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则含量较少。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主动运输,方向:极性运输(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28、动物体和人的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解析】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作用处于主导地位。29、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解析】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主要是激素,但CO2和H+等也可以通过体液的传送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30、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主要”激素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解析】在血糖平衡调节中,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起降低血糖浓度的唯一激素是胰岛素。而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起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却很多,包括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它们能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不过在升高血糖浓度这一点上,“主角”是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充其量只是属于“配角”,其中肾上腺素的主要作用是能使心跳加快、促进细胞代谢,升高体温;甲状腺激素主要是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是使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因此,胰高血糖素也是使血糖升高的“主要”激素。31、性激素“主要”由性腺(指睾丸和卵巢)所分泌【解析】性激素包括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和孕激素,都属于固醇类。其中雄性激素主要由睾丸分泌,肾上腺皮质分泌少量,能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雌性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肾上腺皮质分泌少量,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孕激素由卵巢分泌,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等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和泌乳准备条件。32、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解析】动物行为包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包括趋性、非条件反射、本能;后天性行为包括印随、模仿、条件反射;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七、内环境与稳态33、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也叫人体的内环境。此外,脑脊液也属于细胞外液。(关于体液的更详细内容,详见《解读:人体内有关的液体》)34、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和激素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解析】在人体内水平衡调节过程中,人体每天所需水的总量大概为2500mL,其来源包括饮水、食物中所含的水和物质代谢中产生的水。其中,来自饮水的量约为1300mL,来自食物中的水约为900mL,所以饮水和食物中的水是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人体人体排出水的途径有四条:①由皮肤排出:其中,皮肤的排出量是指没有明显出汗的情况下,由皮肤表层蒸发的水汽。汗液是通过汗腺排出,排出的目的是降低体温,而不是调节水分。②由肺排出:肺主要是排出二氧化碳等气体,同时呼出水汽。③由大肠排出:饮食中的水以及消化液在消化道被吸收后所余下的水。④通过肾排出:肾脏排尿是人体排出水的最主要途径。只有通过肾脏排尿才能调节水平衡,使水的排出量与摄入量相适应。如:出汗少,排尿多;出汗多,排尿少。在人体内水无机盐平衡调节过程中,Na+ 的主要来源是食盐,主要由小肠从食物中吸收。Na+ 的排出途径有三条:①经肾脏随尿排出(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②经皮肤随汗液排出;③经肠道随粪便排出。其中,经肾脏随尿排出是主要排出途径,所以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K+ 的主要来源是食物。K+ 排出的是主要途径是经肾脏由尿排出(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长期不进食的病人易缺钾),还有少量是经肠道由粪便排出的。35、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解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这是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包括吞噬细胞和免疫细胞(T细胞和B细胞)。36、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解析】抗体是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产生),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如乳汁)中也有分布。过敏反应中的抗体则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的某些细胞的表面。八、生态环境37、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是属于自养生物,能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在生态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38、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解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其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推动物质循环的动力。39、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有五个“主要”环节【解析】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有五个主要环节:①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植物吸收NH4+ 或NO3- 进行同化作用合成自身蛋白质等有机氮,动物以植物为食经同化作用合成动物蛋白质等有机氮的过程;②氨化作用 ;③硝化作用;④反硝化作用;⑤固氮作用,包括工业固氮、高能固氮和生物固氮。40、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解析】通常情况下,碳元素以CO2的形式通过绿色植物、光合细菌、蓝藻等的光合作用及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从无机环境进入到生物群落,又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CO2的形式由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无机环境中的碳会以HCO3-的形式被植物根吸收而进入到生物群落。【补充】碳循环过程:①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是CO2和碳酸盐②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③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④在生物群落内部的流动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⑤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自养型生物完成的⑥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碳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被分解成CO2和H2O,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九、微生物41、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蓝藻【解析】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蓝藻这两大类;放线菌、支原体和衣原体也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42、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等部分构成【解析】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等部分构成,即一般细菌都有以上四部分。除了上述基本结构以外,有些细菌还具有特殊的结构,如荚膜、芽胞、鞭毛、菌毛和性菌毛等。43、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由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解析】细菌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构成,肽聚糖即是由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除肽聚糖外,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含有特殊的成分——磷壁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含有特殊的成分——脂多糖。44、放线菌是“主要”的抗生素产生菌【解析】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2000多种抗生素中,大约有56%是由放线菌产生的,如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等都是由放线菌产生的。而像青霉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作用的化学物质,它是最早发现并使用的一种抗生素。由于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的化学成分不一,因此它们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也很不相同,有些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有些抑制核酸的合成,有些则抑制细胞壁的合成。45、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衣壳两部分组成【解析】病毒都有核衣壳结构,即都有核酸和衣壳两部分,病毒核衣壳具有保护病毒核酸,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等功能。衣壳粒的排列方式不同,使病毒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少数病毒的核衣壳外面还有一层囊膜,囊膜上生有刺突,如流感病毒,病毒表面有10~12纳米的密集钉状物或纤突覆盖。46、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生长因子“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解析】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所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一般是酶、核酸的组成部分。指广义上,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生长因子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此外,固醇、卟啉及其衍生物、胺类、C4 ~C6 的分枝或直链脂肪酸等也是生长因子。而狭义上的生长因子一般仅指维生素。微生物与生长因子间的关系,可以将它们分为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和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微生物。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能够自行合成所需的生长因子,因此不需要从外界补充生长因子,多数真菌、放线菌和一些细菌属于这种类型。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必须补充外源生长因子才能生长,如乳酸杆菌需要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又如肠膜状明串珠菌需要补充10种维生素、19种氨基酸、3种嘌呤以及尿嘧啶。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微生物能够合成大量维生素等,可用做维生素等的生产菌,如橄榄链霉菌、灰色链霉菌可用作为维生素B12 的生产菌。十、其他47、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要比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复杂。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也就是说: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外显子)被不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内含子)分割开来,成为一种断裂的形式。48、自然界中的多倍体植物,“主要”是受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人工形成的多倍体植物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有丝分裂前期不能形成纺锤体。49、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50、预测一个种群的种群数量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51、对一个自然种群来说,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52、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53、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动植物的细胞呼吸、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54、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55、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56、造成水污染的物质“主要”有有机物、重金属、农药、过量的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和致病微生物等。当水中的上述有害物质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时,就发生了污染。而水中污染物主要来自未净化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医院废水等,不同污染类型的净化过程不同。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博士堂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传递知识与思想,启迪人生智慧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高于三个不低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