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扩写选取一个段落进行扩写,增加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以强化其性格特点不少于 150

[转载]批注式阅读资料集
批注式阅读资料集
说明:以下文字除板块概括语是本人的之外,其余全部来源于网络.未注明作者出处处多多,请作者海涵,鄙人先在此谢过.
什么是批注
第一说:“批注式阅读”是传统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直接体现,与古之所谓“评点”一脉相承。落实在阅读教学中,就是在阅读教学之前,学生通过圈点批注,自学字词,潜心默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解读文本。包括内容理解、情感体悟、表达鉴赏和质疑问难等,来提高学习能力,形成学习习惯。它融感性的体验、感悟和理性的思考、评析于一体,是可受益终生的一种阅读方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叶圣陶语),过程则是让学生在精读、略读、浏览中,不断反复亲历阅读实践,学习并运用这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它重在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充分对话,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方式,来完成从课内到课外的阅读任务,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第二说批注式阅读教学是以批注为基本方式的一种阅读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是批注”,以及“什么是批注式阅读教学”,这是首先要界定清楚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弄清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价值与优势。
&&& 1.名称厘定
所谓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即时写在书页的天头、地脚等空白处,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法。具体来说,“注”是指以圈点、勾画的方式对文中关键处、疑惑处标示或解释;“批”是指于文中奇妙处、动情处进行评点,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抒写主观感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
所谓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知识储备,积极地与文本展开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并运用批注这一方式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核心,以交流讨论为形式来推进阅读的深入,实现各对话主体间的不断超越的一种阅读教学形式。
&&& 2.理念阐释
批注式阅读教学是对民族传统、民族文化的尊重和回归,是经过现代性改造后的新生再现。它以当代教学论为理论支撑,强调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方
法,为终身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同时,批注式阅读教学还汲取了“发现法”、“探究法”等优点,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发展认识能力,形成技能,培养研究、探索、创造的态度和方法。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在于它着眼的不仅仅是一篇课文、一项知识、一堂课、一段时间,而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利用教材给学生指出阅读的门径,交给学生开掘文本宝藏的“钥匙”,让他们于历练中,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习得科学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切实提高阅读素养。
&&& 3.价值意义
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批注式阅读教学充分反映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其核心价值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阅读实践中,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实实在在地触摸语言、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实实在在地在读写听说中摸爬滚打,并且在实践的历练中实实在在地发展思维以及读写能力,切实提高认识水平。在这样的价值引领下,批注式阅读教学显现出其他阅读教学方式所不具备的鲜明优势:一是简便易行,操作性强,能够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然、朴素、率性的阅读姿态,更好地链接真实的阅读生活,让他们终身受用无穷;二是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阅读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性、探究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三是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直接领悟,便于准确摄取教学的生长点或捕捉教学的增长点,使阅读活动深入而持久;四是突出了学生的“自我思考”,因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应用性思维,使思维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五是密切了读和写之间的联系,学生读时直接,写时具体,在不知不觉中读因写而深刻,写因读而流畅,这样既加大了阅读的深度,又提高了学生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扩大了写作的广度。
什么是批注第三说
批注法的历史渊源
批注在古代称之为评注或评点,评点是中国古代一种文学批评的特殊形式。古代经学有注、疏、解、笺、章句、章指等形式。有经学家把传注附于经文下或相应的句子后,以便读者阅读理解。如郑玄的《毛诗笺》、《礼记注》等。文学评点中的总评、评注、行批、眉批、夹批等形式,是在经学的评注格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自觉的批评方式,评点到了宋代才真正形成。黄庭坚《大雅堂记》说他读杜诗“欣然会意处,辄欲笺以数语。”从现存的文献来看,最早合选本与评点方式为一体的是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吕祖谦在一些文章的夹行之中,旁注小批,又于文中关键的字句旁边,进行标抹,以引起读者的重视,他还在书中详细批点了文章的命意、布局、用笔、句法、字法等。南宋末年的刘辰翁因评点过《世说新语》,被视为是小说评点的开山之祖,最早把文人的狂狷之风,岸傲之气抒发至评点之中,他对明清的评点文化影响很大。
明清是文学评点的鼎盛时期。几大古典小说名著出现以后,它们都有一至几种评点本。如《三国演义》有钟惺评点本、毛纶、毛宗岗评点本、李渔评点本,《水浒》有金圣叹评点本,《西游记》有悟一子及悟元道人的评点本,《红楼梦》有脂砚斋评点本,等等。评点者或在小说前写序言,或在回前写总评,或在回后写尾评,或加眉批,或加夹注,形式多样,长短自如。可以说,“评点”文化影响了明清两代以至民国以后的几百年间的读者。1903年语文独立设科后,随着学校教育的兴盛,这种评点的语文学习方式越来越少见了。
为什么要批注
说法一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在各种理念纷繁出新的当下,我们重新审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仍会发现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①目的不明。指向于“读会”而不是“会读”,结果导致学生阅读兴趣、方法、习惯、能力等得不到有效培养和提高;②开放不够。以设计好的静态的教学流程主导动态的教学进程,学生亦步亦趋跟在教师后面学习,主体性、创造性得不到凸显;③起点不高。漠视学生阅读的原初感悟,不顾及学生阅读的前理解水平,从零起点进行教学,因而不能迎合学生的阅读兴奋点,阅读期待无法有效调动,阅读情趣及兴味丧失;④过程不真。过分重视预设,敷衍生成,学生探究潜能无法释放,阅读难有高峰体验,对话流于形式,淹没了学生的才情,冰封了学生的智慧,个性得不到彰显;⑤对接不畅。割裂阅读和表达之间的联系,言语活动介入不够,语用经验不能建立,学生语文素养得不到应有的提升;⑥延伸不足。课文教完了事,不去有意识地唤醒相似联系,选择课内外文章进行求同、存异比较,以揭示某种内在联系,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上述弊端促使我们不得不去找寻一种能够切实提高教学效益,提升学生素养的阅读教学方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发端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流传至今的“批注”是深含中华民族文化意蕴的传统阅读方式,它是以唤醒读者的个体主体性为旨归的,讲求解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阅读的差异性、审美性和批判性;它不仅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方式,还是一种“我注六经”的阅读境界,更是一种人人必备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可以这么说,批注式阅读完全符合新课标提出的阅读理念,而且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强大的生命力。如果我们重新找回这一传统阅读方式的精华并加以发展,且把它作为一种常态的阅读方式融入到教学之中,对于革除当下阅读教学的弊端无疑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有鉴于此,批注式阅读教学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说法二、课文批注阅读法教学的依据。
课文批注不是新课标下的新产物,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它源自于我国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
林语堂说:“读书须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读书全部之主旨,读出自己性灵来。胆识二字拆不开,要有识,必敢有自己意见,即使一时与前人不同亦不妨。前人能说得我服,是前人是,前人不能服我,是前人非。人心之不同如其面。”
课文批注就是边读课文边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阅读评价。它兼感性的体验、感悟与理性的思辨、评论于一体,是一种较全面,整合度高的、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能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学习方法。其实质是主动探究,是与文本、作者的直接对话,既是广泛的吸纳,又是真实的吐露,是浮华热闹的课堂表象的反叛,能让学生的感悟、理解鉴赏、评价等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推动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特征
说法一要正确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就必须把握其基本特征。与其他阅读教学方式相比,批注式阅读教学主要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1.状态的专注化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强调:“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持志。此不易之理也。”这儿的“居敬”即精神专一,全神贯注。朱熹认为,“居敬”是读书的根本,他指出:“读书者当将此身葬在书中,行住坐卧,念念在此,誓以必晓彻为期,看外面有甚事,我也不管,只一心在书上,方谓之善读书。”应该说,批注式阅读教学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将此身葬在书中”。这是因为,批注式阅读教学在各个教学阶段中,都为学生规定了明确的阅读任务,指出了具体的目标:初读时,它要求学生了解文本的全局,诸如文本是谁写的,什么时间写的,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等等,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把阅读的触角伸入到文本局部中,在字、词、句、段中注入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去体验、感受文本的语言,以使自己读有所获、所疑,促成自己的原初感悟;精读时,它要求学生围绕一定的话题,深入探究文本,挖掘文本的蕴蓄,透彻地去追寻、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意义和表达形式,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展开师生间、同学间的对话交流,述说自己的探究所得,再次提出自己的疑难所在,在合作分享、反思批判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解。不难看出,这些任务和目标会使学生义无反顾地萌生“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阅读内驱力,它能够激活学生感觉和思维、想象、记忆等活动,驱使学生注意力趋向集中和稳定,从而守住心灵的宁静,心无旁骛地专注阅读。
2.感受的语词化
心理学认为,感受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受到客观事物剌激而产生的反应,是一种复杂的整体综合的心理活动过程。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受到的刺激主要来自于课文的语言,所产生的反应主要是指一种情感反应,是心灵对语言刺激的一种回应和观照。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最重要的就是感受的实践,正所谓“目击事物,便以心击之”。批注式阅读教学把阅读的时间、方法和权利交给了学生,不用教师既定的阅读教案框限学生多样的阅读心得,不用教师冷漠的知性分析替代学生动情的文本感受,而是让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汇兑文本的价值,以自己的审美观念去再现文本的意境,在语义比照中,在思索想象中,在移情体验中,不停顿地感受着语言,感受着形象,感受着情感,实现着心灵与语言的融合。不仅如此,批注式阅读教学非常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它要求学生及时地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感受,然后自觉地以“第二信号系统”重新编码,使之转换为书面语言,将其“显现”和“定格”,完成语词化的过程。无数的实践证明,没有语词介入的阅读,只能是“感”而不“受”,必然会造成学生感情浮泛,思维模糊,认识肤浅;只有通过语词化,学生对文本才能有真正清晰、深刻的印象和体悟,到了交流讨论的时候,才能凭借文字作进一步的思考、推敲、揣摩,实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透彻领会。
3.讨论的充分化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讨论式教学。这种观念的提出,打破了传统教学理念“言传口授”对现代教学的束缚。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讨论的教学形式,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投入到自主阅读的实践中去,还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进而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与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从而营造出一个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积极合作、共享知识、超越自我的课堂教学新格局。批注式阅读教学把“讨论”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阅读是讨论的前提和基础,批注式阅读教学重视讨论前的这项准备工作——阅读,它不去挤占学生个体宝贵的读书时间和静思默想的难得机会,而是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在“潜心会文”、“切己体察”中走进语言深处,触摸作者心灵,体验文本情感,获取讨论的“资本”,有效避免“等了许久没有一个人开口”或是“有人开口但只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的尴尬局面。当然,准备得愈充分,讨论也就愈充分。其次,批注式阅读教学还创设了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给予了学生充裕的讨论时间,激励每一个学生投身于集体讨论,让他们畅所欲言,或各抒己见,或质疑问难。不仅如此,批注式阅读教学还要求教师结合自己阅读文本的体验,依据文本的重点、难点、疑点、特点,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进行整合筛选,提炼出一些能形成问题情境的有价值的话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地“指导和帮助”,以使讨论能够充分而且深入。
4.理解的深刻化
阅读是我们理解世界、他人和自我的主要途径;而理解是阅读的核心;阅读理解力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阅读理解力包括着眼于文本的表层信息侧重记忆的复述性理解、把文本的内容转化为自己认识的解释性理解、在分析基础上对文本的内容或表达方法作出好坏、优劣判断的评价性理解以及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超越文本的内容范围,产生另一种见解或思想的创造性理解。理解的深刻化是批注式阅读教学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首先,批注式阅读教学坚信:无论什么样的文章,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一定能在某些方面和在某种程度上正确地解读其中的信息。这种信任使得学生拥有了高度的阅读自信,他们积极投身到阅读活动中去,把自己的生活和经验、思想和感情、感觉能力和思维能力集中灌注到作品中去,大胆地思考与探索,充分催生自己的阅读收获,然后不卑不亢地向别人表达,以求获得思维的磨砺,精神的启悟,审美的愉悦。这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批注式阅读教学为学生留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丰富的想象、积极的思维、愉快的情绪的伴随下去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主动地对阅读材料进行加工,从而提取意义,体验情感。学生在比较推敲、补充填空、对照联想、追寻探查、猜测确证、反躬自问中,不断逼近和把握文本的原意,甚至超越文本的原意;在情感体验中,或驱遣想象,进入情境,在脑海中睁开眼睛,用自己的“脑图”再现作者的所见所闻;或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琢磨作者的所思所感,与作者的心灵相契合,获得对于文本的深刻理解。其三,批注式阅读教学以每个学生的个体阅读为基础,但它更为重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注重阅读过程中的人际交往与互动。学生在同伴群体之间的小组讨论与争辩中,在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纠正,能够努力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文本的其他价值意义,从而克服由于个体知识经验、认识水平、阅读心境以及阅读技能等差异所带来的理解结果的差异,使自己的阅读理解不仅准确而且深刻。
说法二“批注式” 阅读教学的特点
对阅读文本来说,老师、学生都是读者。都是通过文本去探寻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由于受到各自出身、经历、气质、情感的影响,个体对对象的理解、感悟、欣赏会形成独特的心理印痕,每个人的感受必然是独特的、个性化的。正如“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因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2. 反思性
传统意义上的“接受式”阅读教学是汲取,拜读文本为主,而“批注式”阅读教学则带着发现、赏识的眼光读深、读透;带着审视、挑剔的眼光反思、批判。不仅是吸收,更多的是表达,不仅是接受,更多的是反馈,是把输入信息转换为输出信息的双向互动表达交流过程。正如“新课标”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期望学生面对文本,自身能获得丰富的内部体验,鼓励学生从对不同角色的不同感受出发,进行充分的交流,使不同的观点能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其次,从与文本对话的内容看,能表达自我感悟,展示个人的思考与智慧。这种多元性表达所反映的正是“新课标
中提到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基本概念_ 语文素养,它既包含语文能力,又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再次,从批注的形式来看也是多元性的。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程序设计
程序说法一批注式阅读教学是在“教”与“学”的联接点上构建的。学是核心,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的伴随下,自主感悟、主动探究、飞扬思想、获取智慧;导是关键,它强化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促使学生进行高质量、高效益的独立学习,并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让“教”服务于“学”。此外,批注式阅读教学还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真诚的沟通,敞开彼此的精神世界,在相互信任、启迪、借鉴、悦纳中,不断追求,力图创新,以换来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批注式阅读教学程序结构如下图所示:
1.引题导趣——自主批注
引题导趣指课堂导入环节,虽然这一环节所用的时间不长,多则几分钟,少则几秒钟,但它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有着重大的影响。对此,于漪老师曾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每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教师应该用最精炼的语言,最经济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导入新课,以愉悦学生的耳目,触发学生的情思,开启学生的心智,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收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创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孔子游春》一文时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首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中“春”字,点引学生由“春”字想开去,交流有关描写“春”词语、诗句、片断等;接着,呈现出文中第二段描绘春景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吟诵;然后,板书“孔子”,通过交流形成对孔子的初步认识和了解;最后,板书“游”字,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针对课题质疑问难。由“春”而“孔子”再至“游”,这个引题导趣环节的设计,不仅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愫,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而且诱发了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强烈欲望,萌生了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期待,产生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艺术效果。
自主批注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文本的活动,是学生“练习阅读最主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的自主批注提供充裕的读书时间,让学生依靠个体的全部心智和情感去直面文本,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展开思考与想象,在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捕捉阅读感受,对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重点语句等,用线条、符号或简明的文字加以标示和评点,以体会文章之精妙、含义之深刻、形象之生动。为了避免注释、批语的苍白无力,教师要把常见的一些批注形式教给学生,以求得批注的实效。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信手记录在旁。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③比对式:可抓住文中情感变化的线索进行对比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可用词语替换或变化句式对比分析原作遣词造句的效果;可琢磨上下段表达技巧的异同对比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也可用在题材上、体裁上、观点上相同或不相同的课内外文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清晰呈现文章特质、规律及观点,进而加深理解,提高认识。④补白式:即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本中的“未定点”和“空白处”联想和填充,进行补写、续写、扩写等。
刚开始指导学生批注时,教师可以示范,利用实物投影仪呈现自己的批注,直观地引导学生学习批注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自主批注,然后以小组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批注的情况,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批注质量。学生熟练掌握了批注的方法,那么“自主批注”这一环节就可以放到课前预习中去完成了。
2.诱情导述——展示批注
这一环节是学生在“初读感知”基础上的由表及里、进一步感知文本的阶段,它是精读的前奏,其主要任务是把前一阶段感知的信息加以具体化、明确化。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交流的“场”,让他们积极展示自己的阅读批注成果,促使学生由个体封闭式的自学感悟向群体合作式的交流沟通迈进,克服从众心理,大胆地表达自己阅读的感受,倾听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观点,以获取更佳的阅读效益。展示批注可以有如下两种形式:一是小组展示,让学生在组内充分发言,各抒己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都能表达自己读书的收获,组长随时记录下组员精彩的发言,准备到大组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可有重点地参与“薄弱小组”的活动,并相机点拨,同时要捕捉普遍性的疑点,挖掘较高价值的问题,为导评作好准备。二是个体展示,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的发言作自然、灵活地补充,精而简的疏导与点评,以激励学生的信心,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3.点拨导思——深入批注
点拨导思是指教师在整合前一阶段学生感知的信息和质疑问难的基础上,通过引导与学生共同确定需要探究的话题,然后以话题为凭借指导学生进行定向批注,进而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导思应该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要能够促进学生乐此不疲地去诵读、思考、讨论、评价,从而使学生在读、思、议、评的多边对话、答辩、争论的活动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和独特的感悟。教师的点拨导思还要适度、适当,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即可,切不可搞成师生之间简单的线形方式的一问一答,从而致使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值得提醒的是,教师在课前必须得对文本进行深入地解读,惟有如此,才能产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课堂调控信心,才能在脑中拥有多条教学“路径”,具备灵活调整教学方案的能力,才能敢于面对课堂教学中的精彩预设与突然生成的挑战。
深入批注是指学生在话题引领下开展专项批注的阅读实践活动。在此环节中,教师要保证学生足够的思考批注时间,以使他们能够潜游于文本的深处去细琢细磨,以求得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获取更深刻的体验、更准确或更多元的结论。只有这样,到了交流讨论的时候,学生才有可能言之凿凿,并且出现不可多得的课堂争辩场面。深入批注可采用个体批注或合作批注的形式进行。合作批注可以是生生合作批注、小组合作批注等,即围绕话题,探讨研究,相互启发,相互研讨,最后达成共识,形成结论。无论是个体批注还是合作批注,教师都要注意巡视,参与其间,给予学生一定的辅导和帮助。
如,在执教《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来组织教学的:首先,借助学生的发言,引出话题:李时珍师徒俩的这段察访经历究竟是苦还是不苦;接着,要求学生静心默读全文,边读边想,于课文中找寻依据,并用笔圈点勾画、批注有关语句;最后,进行集体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由于保证了学生思考批注的时间,话题精当而具挑战性,所以集体交流时的气氛异常热烈:持“苦”意见的学生,有的说李时珍师徒俩晓行夜宿,饥餐渴饮,吃不好,睡不好,此行察访的时间长、路途远,很苦;有的说李时珍师徒不仅要翻山越岭采集药材,还深入民间向各种人请教,从而知道了有关药物的药效,在无法辨别药物药性的时候,还以身试药,可见其苦;有的说他们师徒俩白天这么累了,到了晚上还不早点休息,忙于记录寻访所得,一直工作到深夜,足见其苦;还有的说从师徒俩的对话中也能看出他们的辛苦。持“不苦”意见的同学也不甘示弱,据理力争……学生思维碰撞激烈,火花四溅,智慧灵感不时闪现。最终,在交流讨论中,学生达成了共识:李时珍师徒俩的这段察访经历是非常辛苦的,但是因为李时珍心中装着全天下的百姓,为了使万民得福,他挺得住所有的苦,同时不觉得辛苦,并且苦中有乐,乐此不疲。
4.拓展导练——扩展批注
这一环节是教师在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择取课内外文章,使原作与新文对接,引导学生进行求同、存异比较,以揭示某种联系的阅读批注活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首先要就文本的主题内容及写作特色作简要的归纳、概括,以给学生一个清楚的认识;其次,要精心选择一两篇文章供学生进行阅读批注,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自觉地由文本迁移到文外;第三,要大胆地把阅读批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可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对阅读批注的数量、形式、角度和深度作出选择,并找寻恰当的时机进行反馈交流。扩展批注的形式一般也可以分为个体批注和合作批注。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爱如茉莉》这篇课文之后,总结道:“生活有真爱,细节含真情。文本中的爸爸与妈妈是千千万万夫妻的缩影,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那平淡无奇,却又那么自然深厚的如茉莉般的爱。老师曾看过一篇名为《拐弯处的回头》的文章,现在把它推荐给同学们,请大家用心品读,通过文中的细节去感受那平淡但又浓厚的爱,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批注下来。”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批注视点由课内引向了课外。这不仅能够巩固学生阅读批注的成果,还能有效检测他们阅读批注的效果;不仅为学生创设了更多的阅读批注的机会,还能促使他们养成阅读批注的良好习惯;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还能有效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程序说法二在培养学生的批注式阅读习惯的时候,采用从易到难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的氛围,使学生逐步地爱上阅读,爱上批注式阅读。相对来说,符号批注是常规性批注,学生使用几次后,基本上能掌握方法。而文字批注而好多是因文而异,在指导学习文字批注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前预习——简单文字的批注。批注的内容:疏通文字,初见梗概,发现疑问,提出问题。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设计了表格,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系统全面的预习方法(见下表)。考虑到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采用星级达标的方法,初级(☆级)是保底要求,人人必须完成;中级(☆☆级)中等的水平可以达标;高级(☆☆☆级)为优生拓展的内容。
表:做学习的主人——四年级语文预习步骤及批注方法
1、读通课文(写什么)
○(圈)标在课文生字中。
( )标在课文新词中。
①②③(序号)标在每一自然段前。
生字口头扩词(记录成语)。给新词找近反义词。
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2、读懂课文
(怎样写)
☆☆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曲线)划在文章优美语句下面。
△△(着重号)标在句子关键词下面。
查查作者及写作背景。
理清写作顺序/写作结构
赏析佳句,记录心得。
3、读透课文
(为什么写)
☆☆☆
===(双横线)划在文章关键句子(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等)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词句末尾
发现疑问,提出问题。
体会主题,获得启迪。
第二阶段:课中讲读——启发性批注。
(1)专题批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批注,在阅读过程中实施。批注的内容:在老师引导下对重点句的赏析,以及老师和其他同学讲述的要点、言简意赅的评语等。
(2)释疑批注:在阅读过程或练习中实施。批注的内容:解答疑问,学习心得,理解要点。
第三阶段:课后拓展——延伸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
为提高效率,采取以下三种方法使批注得到检查交流、评价提高:
1、借助投影现评。
2、小组轮流抽查(面批点评)。
3、小组交流互评。
(三)逐步深入,形成能力
进行多种类型相结合的综合性批注的训练,在自主阅读中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为了发挥给文章做批注的真正功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评价依据:
1、看态度——与作业的批改紧密结合。实践证明:教师批改的内容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是非常认真的,投入的精力足。因此,在学习完一篇文章后,我经常把给文章做批注做为一项专门的作业布置给学生。“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未来。”长此以往,给文章做批注这种行为才能成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自觉行为。
2、抓质量——与课堂的分析紧密结合。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地解析文本时,每当学生有好的见解时,我总是给予适当的表扬,并提醒学生即时记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出了给文章做批注的精髓就在于把自己对文本思考的痕迹写下来,每一处批注都是一处精彩的见解。
值得提醒的是,“批注”
时应注意用语简洁、精练。一开始,学生运用工具书只会摘抄大段大段的资料,我们就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言语,写上简洁的中心词语,在汇报中进行还原(利用上次交流的指导学生说完整话的方法),防止学生只会照书抄袭、照本宣读、没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弊端。
(四)养成习惯,延伸课外
为鼓励学生将“批注式阅读”由课文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深度,扩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广度。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每周五的读书交流会,学生每人选其中3条左右交流汇报。
1、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一个什么故事)?
2、这本书中令你最受(感动、伤心、高兴……)的地方是什么?
说出文中你喜欢的精彩片段,并说明理由。
3、交流这本书中你最(喜欢、崇拜、讨厌……)的人,并说明理由。
4、说说书中主要人物性格特点,他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你想对文中主人公说些什么?
5、读完这本书以后,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受到什么启发?
6、你由这本书中的内容联想到了什么?
7、读完这本书以后,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程序说法三
课前预习,自由批注
这个阶段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此时,我们的前置性作业,打破以前预读为主的常规,要求学生通过读、标、划、查、圈、疑等方式预习课文,同时做好相关背景、作者情况、作品出处等文本相关资源的搜集摘录工作,课文细节相关的更翔实的资料,同类作品的搜集阅读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大量阅读资料,也可抛弃资料,他们运用原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主动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
& ( 2)课堂阅读,再次批注
课堂上,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以课文的问题为中心,通过对文本的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如果脱离了问题,学生在“细枝末节”上打转转,在文章重点、难点外兜圈圈,就会造成学生阅读目标的偏颇,课堂有限教学时间的荒废,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因此,开展批注式阅读须以一定的问题、话题为中心,以保证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阅读的效率。在阅读批注时,教者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切切实实地读书,品尝课文的原汁原味,并在书上写上自己的点滴感悟、思考、疑惑与收获等。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如何批注进行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和思路的点拔,并不失时机地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意解读,促进全班学生阅读的整体深入推进,提升阅读的水平与质量。
这时的“批注式学习”围绕着话题着重是这样一些学习方式:⑴静思默想;(2)圈点勾画;&&&&&&
(3)品味文字,批写注解;(4)想象批写;(5)赏析批写;(6)质疑问难;(7)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标点的推敲并批注。(8)评价评论。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索
&策略&说法一&
1.前提:和谐的氛围
批注式阅读教学要以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前提,因为只有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才会出现默契的、协调的关系,才能催生出宽松民主、融洽自由的教学情境,使师生在愉快的合作中实现教学目标。这要求教师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牢固树立“平等中的首席”的思想,建立合作的同志式、友伴式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耐心引导学生,善于通过鼓励性的语言和体态暗示把期望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象”,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投身到阅读批注的实践中去,让他们敞开心扉,释放潜能,显露个性和才华;其次,要大力创设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与沟通的机会,使其彼此之间产生一种愉快、舒畅、热情、真挚可信的合作欲望,在相互倾听和言说中,在相互质疑和争辩中,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意义和价值的分享。
2.核心:精当的话题
批注式阅读教学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形成批注的基础上,必须以话题为核心,开展定向的分析探究,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益。“话题”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能够避免他们在“细枝末节”上打转转、在文章重难点外兜圈圈,而且能够促使他们自觉筛选文本信息,敏锐捕捉其中蕴藏着的有效信息;不仅有助于形成阅读期待,而且树立起了具体的阅读路标,不停顿地追寻探查、猜测确证,不停顿地在阅读中比较对照、反躬自问。“话题”对于教师而言,能够在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架起一条绿色通道,并由此展开教学流程,或横向铺排或纵向拓展,形成以面构体的立体形的综合阅读教学结构,有效实施和调控阅读过程。话题由教师或学生提出均可,学生提出更好。话题的设计必须精当,具有探究的价值,一个问域宽、思维强度大、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话题,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自主能动地去阅读探究文本的意蕴,以实现对文本的再次创造。
3.主线:自主的读书
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生“阅”与“读”。“阅读”二字,阅是目治、心治;读是口治、耳治。眼看和口诵,各有各的作用,各有各的特点。眼看,重在思考和理解;口诵,重在感受和体味。二者互有影响,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从某种意义上说,眼看和口诵都同属于“读”,都是理解文本语言、实现与文本对话的最有效的手段。批注式阅读教学坚持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观,把自主读书作为贯穿整个阅读教学的一条主线,运用默读、朗读、美读、精读、略读、速读、赏读等阅读方式,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潜心会文”、“得意体情”、“切己省察”,使学生在自主读书的实践中完成认读、转译、体悟、融情、碰撞、思索、鉴赏……从而达到由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理解肤浅到理解深刻,实现由“感”到“悟”的飞跃。
4.保障:科学的评价
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科学的课堂评价具有诊断、反馈、导向、激励等多重功能。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课堂评价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对学生参与阅读批注的兴趣、态度和所用方法的评价,又重视对学生在阅读批注中所获得的感受、体验、理解的评价,还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和在课堂中交往与合作情况的评价等。批注式阅读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一般采用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判断,促进他们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以寻求新的生长点,获得现有基础上的自我主动发展;同时,也引导学生公正合理地评价他人,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值得提出的是,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地运用包容性评价和延迟性评价的策略,评价不能过于理性,不要绝对化、精确化、机械化,要注意呵护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策略说法二
1.引导学生认识“批注法”的好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主动作批注的前提是喜欢做批注。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批注法”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当学生深刻领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重要性和好处后,他们对批注的热情也就更加高涨。
2.逐步培养学生的批注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批注式阅读习惯的时候,应采用从易到难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的氛围,使学生逐步地爱上阅读,爱上批注式阅读。相对来说,符号批注是常规性批注,学生使用几次后,基本上能掌握方法。而文字批注因为是因文而异,在指导学习文字批注时应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前预习——简单文字的批注。批注的内容:疏通文字,初见梗概,发现疑问,提出问题。为了能使学生系统掌握这种方法,设计了这样的表格。见表一:
预习步骤&符号批注&文字批注
1.读通课文(写什么)&&○(圈)标在课文生字中。
(&)标在课文新词中。
①②③(序号)标在每一自然段前。&给生字组词(记录成语)。给新词找近反义词。
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2.读懂课文
(怎样写)&‖、/(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曲线)划在文章优美语句下面。
△△(或“&”着重号)标在句子关键词下面。&查查作者及写作背景。
理清写作顺序/写作结构
赏析佳句,记录心得。
3、读透课文
(为什么写)&===(双横线)划在文章关键句子(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等)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词句末尾&发现疑问,提出问题。
体会主题,获得启迪。
第二阶段:课中讲读——启发性批注。
(1)专题批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批注,在阅读过程中实施。批注的内容:在老师引导下对重点句的赏析,以及老师和其他同学讲述的要点、言简意赅的评语等。
(2)释疑批注。在阅读过程或练习中实施。批注的内容:解答疑问,学习心得,理解要点。
第三阶段:课后拓展——延伸批注。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作批注,给自己的习作作批注。通过定期交流,使批注逐步成为学生阅读时的习惯。
指导学生给课外读物作批注可参考以下重点: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一个什么故事);这本书中令你最(感动、伤心、高兴……)的地方是什么;&说出文中你喜欢的精彩片段,并说明理由;交流这本书中你最(喜欢、崇拜、讨厌……)的人,并说明理由;说说书中主要人物性格特点,他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你想对文中主人公说些什么;读完这本书以后,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受到什么启发;你由这本书中的内容联想到了什么;读完这本书以后,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等。
通过读书汇报会,交流这些读书心得。
给自己的习作作批注可参考以下重点:哪些词语用得巧妙,哪些句子写得精彩,哪些写法值得总结。
通过作文赏析课,交流这些习作心得。
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保障
事实上,批注在语文课堂中并不鲜见。但更多的时候,教师只是象征性地让学生作批注,往往是才开始几分钟,学生连文本都还没有读完,就开始汇报了。没有细致地读,自然没有高质量的批。结果教师只得自己讲授,批注成了一种形式。因此,除了给学生创设多样的批注平台,采取多样的批注形式外,给学生充分的批注时间也很重要。当学生对怎样写批注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我便让学生自主阅读,用一节课的时间给略读课文——《父亲的麦芽糖》写批注。下课后,我对学生写的批注进行归纳,发现会写批注的同学开始多起来了,批注的内容也丰富起来。读了课文后,有的同学批注道:阿德一点儿也不孝顺;有的同学批注道:阿德很自卑;有的同学批注道:阿德很有志气;有的同学批注道:父爱太伟大了;有的同学批注道: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细致、精彩…...看着同学们的批注,我真是欣喜若狂。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孩子们是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不是吗?看他们的批注多好呀!
策略说法三:引导学生给自己的作文批注
我拾到的并不只是枣核
大兴二小&&黄瑞涵
大家看,环境的“境”字是一个“土字旁”和一个“竟然”的“竟”,表示在一片土地上,大家都竞争环保,可是由于部分人不保护环境,让别人觉得大家好像在竞争似的破坏环境,“保护环境”好像只是一句口号,只是纸上谈兵,一直没有好转,不信你看!(开头吸引读者)
&有一天放学回家时,我一边哼着歌一边往家走,当路过一家商店时,发现里面的一位阿姨嘴里嚼着枣,没过多一会儿,就开始环顾四周,看有没有人注意她,当她看见没什么人注意她时,便把商店的门打开一点点缝儿,“扑”的一声把枣核从口中吐出,枣核“咣”的一声砸在了垃圾桶的漆面上,并反弹回了部分距离,我偷窥了她一眼,只见她悠然自得,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我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只好从口袋里抽出了一张卫生纸,小心翼翼地把枣核拾了起来,扔进了旁边的垃圾桶里,继续往回家的路上走了,一路上,我的脑子里思绪万千,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在我心里印上了深深的印记。(这一段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到位,说明我观察仔细。)
每一个人都说应该环保,环保对社会有益,但实际上付出的行动却微乎其微;我们政府为了改善北京的生态环境与地貌花了几十亿,但因为大多数市民为了自己的方便,在不经意间破坏了环境,使这几十亿就因为这样儿付之东流;全球各个国家都在呼吁环保,但是地球上的公民无意间的破坏,而使“保护环境”变成了一句无法实现的口号!
朋友啊!请以心去爱我们周围的环境吧!请以我们的行动来实现“环境保护”这句寓意深刻的口号吧!只要每个人向环境保护的道路上迈一小步,那么这个世界的环境保护就会迈一大步!到那时,也许外星人拜访地球时都会说:“地球人GOOD!地球人GOOD!”(结尾有创新,含义深刻)
这样,让学生自己写文章并自己进行批注,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培养了他们欣赏自己文章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把批注的意义进行了有效的升华,达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真是一举多得呀!
批注利于学生阅读,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好处是很多的。但要想让学生养成作批注的习惯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不可否认,现在喜欢阅读的学生并不多,而能在阅读时自觉作批注的学生人数就更少了。学生作批注大多是停留在课堂之中,就像鲜花离开了花盆就会枯萎一样,一但离开课堂学生就很少作批注了。因此,要想真正使学生在批注中受益,必须使学生从心里爱上批注。我们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
策略说法四做批注的训练步骤:
低年级老师要带着做批注。
中高年级学生自己批注,用不同的符号、线标注,简单写出自己的感受。
展示批注,互相学习好的批注方法。
策略&说法五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作课文批注,大都安排在学习课文的三个阶段:
&1.课前自由批注。课前预习是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此时,他们的想法、感受、疑问最多,涉及面也最广。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自由批注,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使教师获得预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同时,为了作好批注,学生对预习课文十分专注,这也大大提高了预习的质量,为精读课文作了有力的铺垫。
&2.课中专题批注。读懂重点内容,学习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专题或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疑点、难点,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如《范进中举》第九段有一句话“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好几十回”中的“扯”把屠户的形象写的入木三分。为此,我要求学生对“扯“做
专题批注。结果,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数量方面:“次数多,反复动作”;
心理上:“想巴结,想讨好 ”;态度方面:“殷勤、逢迎、执着
”;写作技巧方面:“用词简炼,一字胜千言”;朗读方法方面:“落字要读得重而拉长音”人物评价:是个趋炎附势之徒;如此的专题批注,使学生既认识了屠户前倨后恭的丑陋形象,又对“扯”字运用之精妙体会得深入全面,这显然是问答式讲授所不能达到的。
3.课末扩展批注。学生学完课文,其思想、认识、情感比初读时必然会有新的提高和深化,此时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如读完《喂,出来》,学生所作的批注很有深度和广度。有表达内心情感的:“人类是多么可悲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就是自我毁灭啊”;有的写生活感受:“我们村的环境就是垃圾围村了,照此发展,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终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有关注社会、告诫世人的:“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绿色家园。”扩展批注,推动了阅读活动的纵深发展,促进了课内与课外、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的有机结合。
让课文批注成为阅读教学的抓手只是手段,促使阅读者用心理解和感悟才是目的。让学生的心灵与文本进行真诚的对话,从而提升阅读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当然,课文批注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教师方法得当,并坚持不懈,正确引导,就一定能让课文批注成为学生阅读的好助手,成为学生不断汲取新知的动力源泉,使之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林语堂《论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泰戈尔《流萤集》、百度百科
策略第六说训练学生的批注性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从一年级的勾、画、圈、标开始,逐步向更高层次发展。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概括了有效指导学生实现批注性阅读的五种基本的教学模式:
  1、生:自学批注——讨论释疑——朗读生情——能力迁移
  ↑&&&&&&&&&
↑&&&&&&&&&
↑&&&&&&&&&
  师: 点& 拨———点&
评———点& 情———点& 火
  该模式以批注阅读法为基础,适用于基础较好的中高年级。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自学批注。学生运用批注法独立地对文本进行全面批注性阅读。教师做个别指导、点拨。
  ②
讨论释疑。学生在详细批注阅读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批注内容,也可自由在全班内交流,以扩大信息共享的容量。然后,学生在全班汇报批注阅读中的重难点问题。教师针对学生汇报情况,适时作引导性点评和拓展性点评。同时,应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相互质疑解难,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和教材深度。
  ③
朗读生情。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句、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然后让学生汇报性朗读,教师组织学生相互评价,或用饱含激情的语言点评,或亲身有感情地范读,使作品之情与学生之情得以升华。
能力迁移。针对文中的重点语言文字思维训练点,教师设计相应的题目,对学生进行一般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2、积累——感悟——创造——应用
  —— 批注性阅读——
  该模式以批注性阅读为基础,适用于基础一般的中高年级。具体操作方法是:学生首先进行独立批注地批注性阅读,侧重于语言文字的积累。然后自主选择精彩的词句或段落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学生相互补充,教师引申性点评。针对文章个别的思维发散点或全篇做片断作文或仿写作文指导,以写促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读——品——问——读
  懂——味——难——深
  该模式适用于基础较差的低、中、高各年级。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 初读批注。这一环节旨在通过批注阅读,理解内容,读懂文意。
  ②佳句品味。教师引导学生逐段朗读,学生针对段中喜欢的语句谈体会,其他学生作补充发言。
  ③
质疑问难。学完文章后,引导学生回头重新审视作品,针对自己理解不深的地方或想知道的问题进行质疑,师生共同帮助解决,以读出对文本的理解。
  ④
诵读记忆。学生选择多种方式,进行表演性地诵读,并将佳词丽句尽量记忆在脑海里,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读出味道,读出品格,读出人生。
  4、批注——交流——汇报——总结
  ——教师引导——
  该模式适用于课内略读课文。其操作方法大致与模式1相同。总结宜由学生自己完成,可从学法、知识、品格等方面谈自己的收获、体会。
  5、批注——积累——应用
  该模式适用于课外阅读课文。学生在批注的同时,可将认为好的语言材料抄写在积累本上。然后进行作文片断训练。尽量用上自己摘录的词句和学到的写作方法。这其实是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批注性阅读的方法自觉地用于课外,起到检测课内阅读方法的作用。
  以上教学模式都以批注性阅读为基础,融汇了语言文字、积累感悟、方法技巧、情感熏陶、人文环境等多种素养的习得。它彻底摒弃了过去语文教学中“以讲代读、以析代悟”的教学方式,既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更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和教材的潜力,最终达到了教学的“不教而自能读书”的最高目的。
  【参考书目】
  1、《不动笔墨不读书——浅谈批注式阅读》(《中国当代教育科研杂志》2009年10月第5期)
  2、《语文新课程标准(修改稿)》
策略第七说注式阅读必须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以课文的问题为中心,通过对文本的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如果脱离了问题,学生在“细枝末节”上打转转,在文章重点、难点外兜圈圈,就会造成学生阅读目标的偏颇,课堂有限教学时间的荒废,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因此,开展批注式阅读必须以一定的问题为中心,以保证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阅读的效率。以阅读为中心阅读批注,必须能促使学生自觉地筛选大量的文本信息,并敏锐地捕捉这其中蕴藏着的有效信息,以突破问题为导向,开展定向的分析探究,集中精力攻克重难点,又能促使他们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因此,确立批注式阅读的中心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阅读批注时,教者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切切实实地读书,品尝课文的原汁原味,并在书上写上自己的点滴感悟、思考、疑惑与收获等。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默读就是一次与作者对话的碰撞机会。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记下对于文中词句的点点滴滴,让对文章的思考在不断升华和提高。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和思路的点拔,并不失时机地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意解读和闪光点,促进全班学生阅读的整体深入推进,提升阅读的水平与质量。
讨论交流,展示成果
正是由于批注式阅读注重个体的感悟和思考,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与感受,也就势必产生了多元化、个性化的解读.这些解读有的肤浅,有的深刻,有的正确,有的有偏颇,有的平实,有的有创意,使阅读有了交流合作的必要."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在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进行同桌间、小组内或全班的相互交流.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独特之处,还可就某一探究的内容与老师进行对话交流,从而对自己所建构的"意义"产生新的洞察.达到批注内容的更加完善、深入.教师的参与起穿针引线的组织作用,肯定学生新颖独到的见解.指出其思想偏激、观点片面甚至错误的地方.对于模棱两可、正误难辨的地方不轻易否定.与学生一起商讨.引导他们分析、探究问题.
& ①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地发言,各抒己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都能表达自己读书的收获,组长随时记录下组员精彩的发言,以便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可有重点地参与“薄弱小组”活动,并相机点拔,调整学生思路,使讨论朝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延伸。同时,教者应善于捕捉学生普遍性的疑点,进一步挖掘文中有较高思维、情趣等有价值的问题,为导评做准备。
②自由交流
即学生根据研究专题,发表自己批注阅读的收获,教者要努力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畅所欲言,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成果,展示自己,获得他人的认同。教者有选择地对学生发言自然、灵活地作补充,还应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作出精而简的疏导与点评,使学生巩固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后复读:指导学生总结、比较、探究,培养学生的归纳、辨析能力和探索精神。
课后复读的目的,是巩固课内阅读的成效,并加深理解,获得新知识。要达到这一目的,老师要从以下方面加以指导:
(一)、指导学生做好归纳总结,再次完善自己的批注。具体方法有:1、重读课文,“掩卷而思”,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再次做出批注;2、回顾单元的学习内容,从中找出规律,或逐一清理,或列图表,将全部内容组成网络,使支离破碎的知识系统化。
(二)、指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比较自己的批注笔记。如同类文章,可以从选材立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文章内部的内容,可以替换句子的语气或词语,比较其表达效果等等。把对课文再理解批注出来,与原批注做对比,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指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提出有价值
的新问题。可以从下面两方面加以指导:一是重读一遍用一个角度,解决一个问题。如读《乡村大道》中第一节的重读,读第一遍可着重解决这一节的内容及其在文中的作用;读第二遍可着重解决乡村大道的特点;读第三遍可着重解决语言描写的特点等等。二是在阅读中发现新的问题。如《钓鱼的启示》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篇幅写詹姆斯钓到了一条大鲈鱼时的复杂心情?又如文章结尾处为什么“这件事在詹姆斯的记忆中永远是那么清晰?”等等。学生经过不断的探究性复读,不但能对课文有更深刻的认识理解,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一种探索习惯。
策略第八说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批注式阅读方法的难易程度,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大体分为这样三个层次:
1.基础感知
这个层面的批注基本上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主要包括基础性批注、感受式批注和仿写式批注。解决的问题是:疏通字、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谈初读感受和摘录精彩佳句的任务。所以,这个层面其实就是对文章的预习工作。经过一定的训练之后,这个层面的批注可以在10—15分钟内完成。
2、探究研讨
学生在初步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即可进行对文章的探讨和深入的理解了。这一层面的批注主要是:点评式批注、质疑式批注和方法式批注。解决的问题是:①提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理解和感受,主动思考文章内在的主旨和行文构思。让学生和主人公对话体味情感的抒发,跟作者交流学习表达的方法。②指导学生发现文本中存在的语文方法,能够准确地判断并把握这一方法的运用效果。
3.拓展内化
对于知识而言,我想最好的巩固方法不是强行记忆,而是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拓展中达成知识内化的目的,是这一层次的特点。主要包括:联想式批注和仿写式批注。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语文课堂要尽量留给学生练笔的时间。在一篇文章的学习结束以后,根据文章的主旨或者各类语文方法中运用最突出、最成功的一个点进行恰当的练笔。或者顺着作者的思路或者仿照作者的写法,打开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当然,我们的课堂是个灵活多变的世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须针对每一篇文章、每一个个体进行仔细的研究,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方法。一节课里用一至两个方法,将其充分的实现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即可。没有必要每篇文章都详细批注。“教无定法”是之谓也。
策略第九说
批的符号是什么
不同的批注符号有不一样的作用,下面用表格表示:
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
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
“○○○○
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
策略十(一)加强批注教材的研究
运用批注法进行语文教学,理论上所有的作品都可以进行批注。但在实践中,为了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训练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教师理应对课内或课外的批注文章有所选择。文章选择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方面定下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将知识、方法、情感价值观融为一个有机整体,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批注作品时要兼顾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第二,审美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用于批注的作品在注意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修养的同时,要关注科学性,所选内容要符合科学原理,不能是不科学或反科学的,即使能激发学生审美感受但也有悖于教育的初衷。
第三,趣味性与思辩性相结合的原则。既然运用批注法,理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审美体验,个性思想,那么所选作品一定要具有思辨性,有思辨性的作品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同时也要兼顾趣味性,学生不喜爱的作用,纵然具有思辨性,超过了学生的阅读能限,也会挫伤学生批注的积极性。
第四,现实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所谓现实性就是指教师做选的作品要考虑学生的现实状况、生活经历。过高或过低都起不到通过批注提高学生阅读、探究文本的能力。再者,也要考虑学生的发展,学生阅读作品,跳一跳可以摘到苹果,而不是原地不动。
(二)批注法教学过程的研究
批注法教学分四个阶段:
1.自主批注阶段
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它可以在课前预习阶段做,也可以在课堂的第一阶段做。
此阶段也是学生的自主学习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情感体验,作出自己的解读,写下带有个性化的批语。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批注,可知学生的预习工作,对作品的理解程度等情况,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2.批注交流阶段
这是批注法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学生通过代表或个体发言,或同桌、小组交流批注,此阶段亦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通过巡回检查,探知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对小组或个人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批注水平。
3.反思整理阶段
此阶段是教学的第三个环节,由教师、学生小组代表或个体进行交流,教师或学生对小组或学生个体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学生对自己的批注进行反思与整理,形成定性的认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4.延伸拓展阶段
通过课堂教学批注、交流、反思整理过程,学生将潜移默化中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课外作品的解读。这一阶段是学生的知识迁移阶段。
策略十一一、自主批注
自主批注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文本的活动,是学生“练习阅读最主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的自主批注提供充裕的读书时间,让学生依靠依靠个体的全部心智和情感去面对文本。为了避免注释、批注的苍白无力,教师应该把常见的批注方式教给学生,以求得批注的实效。
&1、批注——于美文精彩处
在这本《晨读10分钟》书中,有很多名家名篇。这些文章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范围广泛,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文化含量高。有的写得生动优美,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很有好处;有的则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学生读后肯定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有的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尊重多样性文化。例如台湾著名作家《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中有就这样一段精彩的文字,写的是骆驼咀嚼时的样子。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当学生阅读到此段时,我请学生停留片刻反复咀嚼此段,并要求学生从写作手法上加以体会,学生纷纷提笔:有的学生这样写道: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三个“那样“重复出现,拉长了时空距离,写出了骆驼咀嚼的安详,这大概就是大师的功力。有的学生写道:从这段描写我感受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上下牙、大鼻孔、胡须等处进行描写,读了之后让人身临其境,浮想联翩。还有的学生写道:我特别些喜欢最后一句话““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多可爱的小英子,多稚气的小英子,这简单的一“动”,“动”出了小英子有趣的童年。,
& 读着学生这些精彩纷呈的感悟,我觉得我的学生真是太有灵气了,我不免暗暗为他们高兴。
2、批注——于美文疑惑处
善于动脑的教师都会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有了疑难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就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在课外阅读课上,我尝试着让学生展现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让学生多做这样的“疑问批注”,呈现他们心中的“疑惑”,成为读书的一种习惯非常必要。
例如读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文章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课题提出疑问,有的学生批注:这个长方形土丘,上满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逝者的名字也没有,为何成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有的学生批注::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窿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陵寝……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剧烈震撼着每一人内心深藏的感情。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的感情到底是什么感情?还有的学生批注,读罢此文,我处处感受着这座坟墓孤寂、凄凉,但作者去说“我在俄国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样写是否矛盾?
& 看着学生这些从笔端流露出的极具价值的核心问题,我为我的学生如此具有智慧而欣喜万分。
3、批注——于美文留白处
我们在阅读时不难发现,很多作者常常运用“留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这些地方进行批注,将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具体,或者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明白。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真可谓是两全其美呀。
例如读《盯住你手头上的石头》一文,这篇文章的末尾作者写道:“道理再简单不过了——谁的心中都可能有许多美好的憧憬,但谁都必须把目光聚到眼前,凝聚到最真切的现实中,盯紧手中的石头,用智慧和执着去精心镂刻,石刻家才能让普通的石头变成“金块”。“
这段话含义隽永,作者写得非常含蓄,我要求学生将这段话的含义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读完此段纷纷批注:石刻家用自己孜孜不倦的行为告诉我们成功的真谛那就是专注。有的学生批注: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美好的梦,但是最后走向成功的总是那些踏踏实实的人,唯有专注、唯有执着、才能成功。还有的学生批注:做任何事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过程。所以从这篇文章中我得到启发:要想取得高分,我们必须要关注每一天的作业、观注每一节课,关注每天的知识积累。
此时学生的思维碰撞激烈,火花四溅,智慧灵感不断闪现,最终在交流中本文的主题得以提升。
4、批注——于美文联想处
读书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文章的内容,还应从文章的内容想开去,想到与课文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这样阅读才会有大的收获。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采用了联想式批注的方法。
例如,有的学生在读到《可爱的同学》中“李云是一个禁令、淘气的孩子。他胖乎乎的脸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帘忽闪忽闪地,那两颗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时批注道:“我们班的金真昊同学就是这样,这段话描写得真是活灵活现,我得好好学学,通过捕捉人物的关键点,写出了人物的本色。”这是接近联想。有的学生读了《海伦·凯勒》一文后,写道:“一个残疾人都能考上大学,我一个健康的人却不能搞好学习,真是惭愧啊!”这是对比联想。有的学生在读到《地震中的英雄》中“谭千秋老师的那段话时”时,批注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看似平凡,却会在莫一时刻展示出无与伦比的魅力,从而打动你,打动周围的人。”这是类似联想。学生在这种由此及彼的阅读中会觉得很有意思,很有收获。
5、批注——于美文评价处
这里的评价包括两种,一种是对作品中人物的评价。例如,学习《嫦娥奔月》后,有的学生写下了对嫦娥的评价:“美丽善良,为了不让老百姓受害,忍受与心爱的丈夫分离之痛。”有的学生写下了对后羿的评价:“力大无比,一心为民。”有的学生写下了对逢蒙的评价:“奸诈之徒,无耻小人。”一种是对语言文字的评价,指出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例如,有的学生在读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批注道:“一个‘绿’字,让我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江南。”学习《孔子游春》中“孔子带弟子们来到泗水河畔欣赏春景”一段时,有的学生批注道:“优美的词语,形象的比喻,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评价式批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因为他们成了课堂的主人,有权评价书本了。
二、深入批注
深入批注是学生在话题引领下开展的专项批注的阅读实践活动。话题的设计必须精当,具有探究的价值,一个问域宽、思维强度大、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话题,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自主能动地去阅读探究文本的意蕴,以实现对文本的再次创造。
在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并且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我们所有人都注视着玛丽、居里。你看到她了吗?是。她也在默默的注视着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我姓你此时此刻定会有许多的话想对居里夫人说,你最想说什么?请试着写下来。
有的学生写道:居里夫人,您为科学奉献的精神使我感动,我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习您这种可贵的精神品质,您是我心中的榜样。有的学生写道:居里夫人,您坚强不屈的意志品质深深打动了我,我相信在这个时代也会有很多人向你学习,学习您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有的学生写道:居里夫人,你对推动全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我想您一定是十分欣慰的,因为我们这些后人都会学习您我无私奉献、淡漠名利的品质,您是我们的榜样,您的精神与世长辞。还有的学生写到:居里夫人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里的形象是美丽的,居里夫人执着追求,勇于献身是美丽的,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伟大人格更是美丽的。这种精神可以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这种美是可以跨越时间,成为永恒的。所以,她的美丽跨越了百年依然熠熠生辉!……
这个话题的设计,让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条绿色通道,使教师能有效地实施和调控阅读过程。通过这个精当的话题的设计,学生们都带着高涨、激动地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此时的他们敞开心扉,释放潜能,显露着个性与才华,他们在相互的倾听和言说中,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意义和价值的分享。
三、扩展批注、
这一环节是在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基础啊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则取课内外文章,使原作和新文对接,引导学生进行求同、存异比较,以揭示某种联系的阅读批注活动。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两篇文章供学生进行阅读批注,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自觉得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大胆地把阅读批注的自主权教给学生。
如:我在教学《钻在雨衣下》这篇文章后,总结道:宽大的雨衣笼罩着骑车的母亲,雨衣的后摆里藏着一个小女孩,搂着妈妈的腰,把头紧紧贴在妈妈的身上,两条小腿垂下来,来回晃荡……多么温馨的画面。这画面是否也引起你无数美好的会议?妈妈的爱哪,在我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下面老师就推荐大家一篇文章《一颗豆粒》,请同学们潜心品读,通过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去感受那朴素而浓厚的爱,并请你写下批注。学生的批注非常感人,有的学生写道:妈妈是谁?妈妈是给我生命的天使,妈妈是给我灵魂的作家,妈妈是教我做生活得强者……妈妈,让我们深深呼唤,也让我们深深惦记,妈妈将用藏我心……有的学生写道:记得有一首歌中唱到: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命运……读了这篇课文,我想感谢妈妈,因为妈妈是最大的恩人。还有的学生写道:人世间最可贵的感情是母爱,母爱将超越一切……
四、批注的操作流程
选取一篇文章,按以下步骤开展批注式阅读:
(1)自注: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自由对文章进行批注,每页不得少于3个批注。
(2)互注:在自注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内交流各自批注的内容,互相学习。
(3)合注:请一个同学将本组同学所有的评注合注到一篇文章中。
(4)择注:请一个同学在各组合注的基础上选择精彩的批注记录到文章中,然后将择注的内容印发给学生。
(5)析注: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择注的情况组织学生对批注进行分析鉴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批注能力。
策略十二这学期与往年的考试有所不同,学校会根据孩子平时所学进行一次自主测试,测试的内容其中一项就是为文章做批注。马老师总结了几点作批注的注意事项及好的办法,供大家参考!
作批注要注意:
1、不少于5处。
2、在作批注的地方画横线。
3、要写一句到两句完整的话,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如何作批注:
1、给词作批注,说明如何好。批注模式:这个词用的很好因为它能让我想到了……
2、做修辞方法批注。
⑴比喻句。批注模式:这是个比喻句,把……比作……来写,这样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⑵拟人句。批注模式:这是一个拟人句,把……当做人来写,这样使语言生动形象。
⑶排比句:这是一个排比句,批注模式:这样写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3、为句子作批注。
方法⑴说明如何好。批注模式:这个句子写得非常好,我仿佛看到了……。
方法⑵我的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或已有的知识谈一谈) 批注模式:从这个句子我想到了……
下面选登一段我们的精彩批注,我们相互学习一下!
四季的美(二)
春,悄然而至。①放眼望去,四周都是温暖的绿和沁人心脾的蓝。树是绿的、草是绿的、南山上也是绿油油的一片接着一片;环视四周,湖是蓝的、水是蓝的、天上更是瓦蓝瓦蓝的一片又一片。躺在被碧绿的草装饰着的山坡上,瓦蓝色的天空现出幽静一片。②于是,我在光滑的树枝上发现了叶子的身影,又在草坪间发现了花的足迹
夏,是伴着熙熙攘攘到来的。欢快的夏天就像一支放不完的交响。既粗暴,却又温柔。③绚丽是属于夏天的,无论是红色、橙色、黄色;或是紫色、蓝色、绿色,都给人以欢乐的滋味。
这些颜色相互相配地交错在一起,给缤纷夏日增添了许些神采。&
秋,是金色的象征,平日里耀眼的太阳此时此刻更是一片金灿灿的。于是,树上被撒上了一层金黄,残留在大地上的光辉是大地四处满是“黄金”。④随着习习凉风吹来,沉甸甸的果实顽皮地笑了,饱满的稻谷洒脱的摇着。
冬,是静静地悄悄地幽幽地到来的。初冬至深冬,整个城市都变得灰蒙蒙的一片,掉光了叶子的树枝不再有新的芽,不再有美丽的花,更不再有成熟的果,却给予了我一份难以名状的美。于是,惊奇地发现:⑤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①这个句子写得非常好,从这个句中我可以看出春天的风景如画,绿色和蓝色是春天的象征。
②这句话是拟人句,把叶子和花当做了人来写,非常生动形象。
③看到这句话我想起了夏天下完雨的时候,天上出现了一座美丽的彩虹,非常的迷人。&
④沉甸甸的果实这句话是我想到了我在果园里收果子的经历,感受到了收获的快乐。
⑤我非常喜欢这句话,从中我能感受到不久冬爷爷就要走了,春姐姐就要来了,春天离我们很近了
在什么地方批
第一说批什么:凡有所感处均可批注,具体包括词语、句子、段落、标点、插图;课文题目、课文结尾、主要内容、文章结构、表达顺序、写作特点、作者情感;单元导学、阅读提示、课后习题等。
第二说、批注的内容
批注的内容非常广泛,大体可以归纳为4类。
1.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概念,立刻查工具书或参考书,把查询结果写在书页的空白处。这样,既帮助了理解,又有利于记忆,特别是为下次阅读扫清了障碍。
2.提要:在读书时,边看边思考,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段落之后,便于把握文章的脉络。
3.批语:读书时,对文章用词、采用手法及其好处、提出的观点等等可能产生各种感想、见解、疑问,可以引导学生随手把它们写在书的空白处。时常记下这些宝贵的思维火花,既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还可使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得以提高。
4.警语: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抄写笔记”等字样,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并为今后重点阅读提供条件。&
第三说:教师要明确批注的具体要求,不要太笼统。
批注主要展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弄懂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有什么好处。赏析的对象可大可小,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重点词语的品味。品味出某个词语的用法和妙处。
(2)对重点语句的品味。品味出句子的深层含义、修辞效果、表达作用等,
(3)对重点段落的品味。品味出段落的结构、写法、情感等,
(4)对全文的品味。品味出文章的中心、技法、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这种批注可以放在文章的最后,在一个空间比较大的地方来写,文字可以稍多一些。
批注于学生的疑问处。(1)课题中的疑惑(2)课文中的疑惑。
说法四文字批注主要类型有:评文字、释意思、析含义、议内容、谈感想、存疑问、类举补充、评写作方法和特色、表观点等。通过具体课例的学习,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训练,重点掌握三种文字类型(评文字、评写法、存疑问)的批注。文字批注一般写在课文句段对应的页眉页脚页侧。
批注的形式
说法一一、感想式批注&
如果一个人用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要培养边读边想的习惯,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鲁迅《祝福》对句式的锤炼是语言的典范。如祥林嫂沦为乞丐后运用的是定语后置句:“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为什么不写成“内中一个空的破碗呢?”对此批注,既有对句式本身的探讨,更有对人物遭遇和社会环境的深层探秘,可以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
二、质疑式批注&
学贵有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带着问题去读书、去听课,才会真正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质疑式批注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自己的怀疑与探究精神。如《雷雨》中曹禺先生就有一处疏忽,原著前面的人物介绍中说鲁大海27岁,而课文又写道:“三十年年前,鲁侍萍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投河。”据此,鲁大海至少应30岁。这种质疑持之有据,言之成理。&
三、联想式批注&
读书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文章的内容,还应从文章的内容想开去,想到与课文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这样阅读才会有大的收获,这就是联想式批注的方法。例如读了《海伦·凯勒》一文后,写道:“一个残疾人都能考上大学,我一个健康的人却不能搞好学习,真是惭愧啊!”这是对比联想。对文章结论、观点、特点和表达技巧的“求因”,以感悟重点内容和体味艺术奥妙。为什么许多作品的虚构与夸张,我们反而感到合情合理呢?描写人物为什么要重在“画眼睛”?为什么要用反衬、烘托、先破后立的手法?等等。有的还可以延伸课外,探索人生意义。这种由此及彼的阅读中会觉得很有意思,很有收获。&
四、评价式批注
这里的评价包括两种,一种是对作品中人物的评价;一种是对语言文字的评价,指出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例如,有的学生在读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批注道:“一个‘绿’字,让我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江南。”。评价式批注可以极大地调动自己的阅读积极性,让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权评价书本,同时也培养了自己解决阅读问答题的答题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补充式批注&
补充式阅读其实是学习的课外延伸和拓展。补充式批注也有两种,一种是在文章留白处进行想象补写;一种是补充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的课外知识。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里的“——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这里可以对朱自清先生回家后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想象性的补写,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又如《荷塘月色》里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就需要对“通感”的修辞方法进行语文知识的补充,以增加自己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
再如学习政论散文的代表作《过秦论》,可以补充“春秋战国”和“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知识和政治知识,是自己的学习具有一种横向的学科联系。&
说法二批注性阅读是一种以学生自读、自批、自悟为主,以学生边阅读,边理解,边写下自己理解痕迹的阅读方式。笔者由此总结出了十种具体的批注方法和五种基本的教学模式,现概述如下,以飨读者。
  十种批注方法:
  1、知识性批注。对文章中的背景材料以及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进行的批注。如对《桂林山水》中桂林的地理位置及山水奇特的成因的批注便属此类。这类批注可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查找资料获得,可适用于理解一些文本的时代背景、写作缘由,它可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训练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联想性批注。在阅读过程中由此及彼联想到的词句、名言俗语、诗词歌画、逸闻趣事等进行的批注。如由《林海》中的“万古长青”联想到万众一心、万水千山、万紫千红,由“一碧千里”联想到翠色欲流、万古长青,由“红豆酒”想到“红豆诗”。这类批注可丰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也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感悟性批注。阅读作品时对自己产生的独特的感受、理解、体会进行的批注。如有学生由张思德的事迹(《为人民服务》),体会到“生命的最大意义在于活着奉献,死得其所。”这类批注方法对于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学生的类比思维是很有效的,教师可利用一切文本对学生进行此种训练。
  4、赏析性批注。即对自己认为好的词句篇段进行欣赏、分析的批注。如对“武松一步一步埃下冈来”(《景阳冈》)的“挨”字,结合武松酒酣之后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后,批注到“这个挨字是走字的意思,但比用走字准确而传神地写出了武松空手打死老虎后精疲力竭、走路非常吃力的样子。此种批注方法着重用于对优美词句段的分析,教师可结合文本中的重点词句来指导学生进行欣赏、分析,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5、创造性批注。运用逆向思维、类比思维、多元理解论对文章中的材料进行批注。如学习《将相和》一文,批注到“如果赵国没有蔺相如,那么,当亲王没有诚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时,赵国的大臣们会……”此类批注方法,依赖于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文本阅读环境,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6、朗读性批注。对作品朗读时的语气、语调、感情等进行的批注。如对《草原》第一自然段的批注:“朗读时要带着喜悦的心情,舒缓轻快的语调,要读出草原的清新、柔美、旷远的意境和对草原的由衷赞美、无限热爱之情。此类批注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7、图画式批注。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文本内容通过图画的方式进行的阅读批注。如对《咏柳》、《村居》等古诗或一些写景、写物文章的阅读,大多可用边读边画的方式进行。又如对于《詹天佑》一文中的“八达岭隧道的开凿方法”、“居庸关隧道的开凿方法”、“青龙桥铁路的处理方法”都可以让学生用图画式批注阅读。此类批注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想象能力。
  8、批判性批注。对作品的某些观点持有自己不同看法的批注。如对《将相和》中的秦王这一形象,有学生批判他是一位暴君,有野心,有学生又喜欢他的敢作敢为的性格,这与原作品的主旨显然是不同的,但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的大胆。又如对“孔融让梨”,有学生就批注到:四岁儿童就懂得谦让礼仪,好像有些不符合常理,明显地是写故事的人加进了成人的思想。又如对一些文本中的重点字词,可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批注,自己换词,并批注出自己换词的理由。这对于让学生读书、习作的字斟句酌是很有帮助的。
  9、问题性批注。针对阅读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进行的批注。如学习《开国大典》批注:“为什么要进行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问题性批注是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也可教会学生通过课前的质疑引入对文本的阅读理解,通过课后的质疑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升华。
  10、补白性批注。即在课文的文本空白处进行批注。如学习《草虫的村落》“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一起欢悦地回到它们的洞穴中。”时,可以在“对视良久”之后进行补白性批注:“在它们的对视中,也许甲虫游侠在告诉自己娇小的爱人,我出门在外,家里就苦了你了!……”补白性批注可让学生把书读厚,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个性。
批得怎么样
第一说:深刻性——不流于形式,一目了然,文中自有答案的不写批注。努力读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写出自己的理解;创造性——通过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等有效措施,从同学们的不同角度进行整合、梳理后进行批注,充满个性地理解文本。
第二说: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批注的要求也应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主要采用“批划”的形式。如划下好词、好句。这是积累性的批注。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可要求学生“批写”,即写下某段的内容,某个句子的意思等,达到对文本表层意思的理解。这是理解性的批注。高年级的学生分析、领悟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就可以采用“批解”的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对文本情感的感受、写法的体会写下来。这是对文本深层的分析性的批注。
“批注”&时应注意,要求用语简洁、精练,语言通顺,不能太繁琐,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做到言简意赅。还要运用一些自己能看明白的符号,加以区分。
《长亭送别》“批注式”教学设计
作者:王斌钧  来源: 时间:日 
王实甫《西厢记》是元杂剧的代表性作品。《长亭送别》节选自《西厢记》,是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
这一折主要写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表现了张生、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突出了莺莺重爱情轻功名的叛逆性格,强化了全剧歌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
《长亭送别》由19支曲词构成,这19支曲词集中表现了王实甫《西厢记》情景交融、情境生辉及语言瑰丽、华美、委婉的艺术特色。
学习中,应重点把握这些曲词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及艺术风格。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一、设计思路:
《西厢记》被明末清初善品评书籍的金圣叹列为“第六才子书”,金批《西厢》也深受读者喜爱,而《长亭送别》古今已有不少评论文章。
我们知道,读书作眉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游记》是神话小说。扩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