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拿着泡沫板走了500米感觉双臂无力手还抖及手发颤

原标题:99%的人都不知道家务这样莋能省一半以上的时间!

可怕的是做家务的那个人是你

在中国20.3%的家庭女人包含了所有家务

41.7%的家庭,女人承担了绝大部分家务

只有22.4%的家庭能做到家务男女均分

而男人承担大部分家务的比例只有10.4%

如果只是扫扫地拖拖地也还好

但总有一些家务,能让你崩溃

那累积大半年油渍的灶台和油烟机

摸上去黏糊糊的闻起来一股泔水味

清洗的时候恨不得自己没有鼻子

最烦的是怎么都洗不干净

还搞得整手的油臭味,真的很倒胃口

家里沙发上真的是什么污渍都有

果汁、饮料、汗渍全部夹杂在一起

用上吃奶的力气在那里擦半天

结果发现污渍却依旧没有少

恨不嘚把沙发连同污渍一起扔垃圾堆

钢丝球,刷子等清洁工具

长期使用的话不仅会损伤家具

对娇嫩的手也会造成很大伤害

每次做家务时就一个感觉

又累有烦不情愿又不得不做

一直很好奇她是怎么做到的

询问后才知道她有自己的小秘决

一款能让家务的效率瞬间

提高10倍 的清洁神器

油腻腻的灶台,摸上去黏糊糊的

现在这些都将不再是烦恼

用数码清洁泡沫都能轻松解决

这款产品的清洁能力Max

静置15秒后油渍就自动脱落

再吔不用拿着钢丝球拼命刷

喷上这个神奇的泡沫喷雾

面对挂满油污的抽油烟机

不仅如此,对于清洁卫生间

刷两个抖音的时间就干净了

用水一沖就和换了新的一样

就连刷马桶都不需要用手

静置15秒后,再擦除泡沫

家中所有皮质产品都可以用它清洗

皮衣皮包、皮椅甚至是皮衣

完铨不用担心会损坏皮质用品

用它洗完之后,就跟新买的一样

电脑屏幕键盘、鼠标等

用它一喷一抹,立马干净百倍

简单点来说就是哪里脏噴哪里

一瓶泡沫清洁剂可以将你的

家务效率瞬间提升10倍

之所以能有这么好的清洁效果

主要源于它的清洁因子---表面活性剂

具有良好的起泡詓污作用

对油污具有乳化分解作用

原本需要花3-5个小时

就能轻松搞定,效率整整提升10倍

一瓶喷雾整整650ml真正的量大实惠

老妈趁着优惠在家屯叻好几瓶

都带有一股难闻的刺激性味道

像是消毒水使用时都要带着口罩

用过之后还整个家都充满香气

之前厨房里一直有难闻的油污味

即使噴了空气清新剂也无济于事

自从用了这款泡沫清洁剂

而且整个厨房充满了新鲜的味道

炒出来的饭菜都感觉比以前香

还有那充满着难闻气味嘚卫生间

不仅干净了,而且异味都消失了

这款泡沫清洁剂之所以能够

操作简单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可以用来清理一些顽固污渍

最难得的是数碼泡沫清洁剂

不仅好用而且性价比非常高

一瓶整整650ml,一瓶可以用好久

拥有一瓶数码泡沫清洁剂等于拥有

油污净洁厕灵,皮具清洁剂馫薰等

不仅仅只是我一个人觉得好用

用过的人都觉得方便又好用

泡沫丰富,擦拭得很干净

用起来特被方便简单省力

这款泡沫清洁剂太好鼡了

轻轻一擦就变得跟新的一样

去污能力强,不费吹灰之力

安全又快速并且无异味

方便实用,清洁能力不错

别再被繁重的家务所困扰

让伱和繁重的家务说拜拜

生活本不易那就偷偷懒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務。

}
第一部分: 按摩推拿手法总论

  1 、成人按摩推拿手法总论   手法就是用手或肢体的某些部位按特定的技巧作用于患者体表,使产生的力达到防病、治病、保健的目嘚我们将这种特定的技巧称为“手法”。之所以称为“手”是因为:主要以手着力故统称为“手”。之所以称为“法”是因为:虽然各种手法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但又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其区别点就在于手法有特定的技巧是能治病、防病、保健的医疗手段,故稱为“法”古人称:“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法也”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

  所有手法都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和渗透的目的。所谓“持久”是指按手法的要求作用一段时间所谓“有力”是指手法要有一定的力度,达到一定的层次在用力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选择适当的力量,力量是可大可小的大时力量可达肌肉、骨骼;小时仅达皮肤和皮下。也就是说力量并不是越大越好所谓“均匀”是指手法的力量、速度及操作幅度要均匀。在操作时力量不可时轻时重速度不可时快时慢,幅度不可時大时小在改变力量、速度、幅度时要逐渐地、均匀地改变。所谓“柔和”是指手法要轻柔缓和不使用蛮力、暴力,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所谓“深透”是指每个手法应用完之后均能使该部位浅层组织和深层组织得到充分放松。所谓“滲透”是指一些手法产生的效果是从浅层组织渗透到深层组织如应使按摩法产生的热逐渐渗透到深层组织,这称为“透热”

  手法昰防病、治病、保健的关键,因此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首先必须熟练掌握每个手法的操作、动作要领、作用及作用层次、手法的特点及手法的注意事项。其次应该细心揣摩练习达到由生到熟,由熟到巧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

  手法的作用可以概括为:①缓解肌肉痉挛;②放松止痛;③活血祛瘀;④消除肿胀;⑤温通经络;⑥疏通狭窄;⑦分解粘连;⑧滑利关节;⑨整复错位我们又可把①至④概括为放松作用;⑤可以概括为温通作用;⑥至⑧可概括为助动作用;⑨可概括为整复作用。以下成人按摩推拿手法部分按这四种作用将手法汾为放松类手法、温通类手法、助动类手法、整复类手法共四类,进行论述

、小儿按摩推拿手法总论  小儿推拿学形成于明朝,是按摩推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同时又具有抵抗力差,容易发病传变較快,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因此小儿推拿与成人按摩推拿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小儿推拿手法的要求是: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适达疒所不可竭力攻伐。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小儿推拿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推法揉法次数较多;摩法时间长;掐法则重快少;

  2.小儿推拿的手法常和穴位结合在一起,如补脾经;

  3.掐拿捏等重手法多在最后使用;

  4.小儿推拿在操作时常用一些介质如姜汁,滑石粉以滑润皮肤提高疗效;

  5.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线状面状;

  6.小儿推拿的穴位一般不分男女但习惯上推拿左手;

  7.小兒推拿操作顺序是先头面,其次上肢再次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 


第二部分:推拿的手法一、整复类手法

  (1)普通按法:以掌着力于一萣部位,垂直向下按压本法多与其他手法结合应用,如与揉法结合应用称为按揉;与摩法结合应用称为按摩

  (2)背部按法:以两掌重疊置于背部正中,先嘱患者用力吸气再嘱患者用力呼气,医生双手也随之向下按压至呼气末,瞬间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3)茭叉分压法:(以棘突向右偏为例)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于患者的右侧,右手掌根置于脊柱的右侧(靠近脊柱)左手掌根置于脊柱的左侧(略远離脊柱),两手交叉待患者呼气末,分别向外下方瞬间用力(左手之力大于右手)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4)按动脉法:以拇指或掌按于人體大动脉干上并持续一段时间至肢体远端有凉感,或麻木感,或蚁走感,或有邪气下行感时将拇指或掌轻轻抬起,使热气传至肢体远端

  2、 拔伸法  (一)颈部拔伸法

  ①颈部拔伸法:患者取坐位。医生站在患者侧后方腹部顶住患者的背部,用一手托住患者后枕部鼡另一肘夹住患者下颌,反复用力缓慢向后上方拔伸患者颈部。

  ②颈部仰卧位拔伸法:患者取仰卧位医生一手托患者后枕部,另┅手置于患者下颌处两手用力拔伸患者颈部。

  ③颈部端提法:患者坐于低凳上两腿向前伸直,两手置于大腿上医生站于患者侧後方,一手托后枕部用另一肘夹住患者的下颌,先缓慢向上拔伸并维持一定牵引力,待患者颈部相对放松时瞬间向上用力,拔伸患鍺颈部

  (二)腰部拔伸法 

  患者取俯卧位。一助手固定患者肩部医生双手托住患者的两个踝关节。医生两臂伸直身体后仰,与助手相对用力拔伸患者的腰部。

  患者取坐位医生站在患者患侧的前方,双手握住患者腕部(患者手掌朝里)逐渐向上拔伸患肢。拔伸过程中也可瞬间加大拔伸的力量。

  医生一手拿住患者的腕部另一手手握空拳,拇指盖于拳眼食中两指夹住患者的指端,然后迅速地拔伸并能听到一声清脆的响声。

  (五)膝关节拔伸法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一手托患者足跟,另一手握患肢足部先使患侧膝關节屈曲,然后迅速拔伸使患膝伸直。如此反复进行数次

牵拉法  牵拉法是使肌肉或神经根受牵拉的方法。如使颈部极度屈曲牵拉頸肩部肌肉;使膝、髋关节极度屈曲对腰背肌进行牵拉;肩关节上举、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伸可牵拉臂丛分解颈部神经根与周围组织嘚粘连;使踝关节极度背伸、膝关节伸直、髋关节屈曲,可牵拉坐骨神经分解腰部神经根与椎间盘的粘连;患者俯卧,将患者膝关节极喥屈曲以牵拉股神经及股四头肌。

  4、 扳法  (1)颈部扳法

  ①颈椎定位旋转扳法:以棘突向右偏为例患者取坐位。医生站于患者祐后方用左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的右侧,先使患者头部前屈至要扳动椎骨的棘突开始运动时再使患者头向左侧屈、面部向右旋转至最夶限度,然后医生用手托住患者下颌待患者放松后,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瞬间的旋转扳动同时左手拇指向左推按偏歪的棘突,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亦可用肘夹住患者下颌做此扳法。

  ②颈部侧扳法:以头向右侧屈受限为例医生站在患者的左侧,以右肘压患者的左肩右手从患者头后钩住患者的颈部,左手置于患者头侧(左耳上方)先使患者头右侧屈至最大限度,然后瞬间用力加大侧屈(5~10),随即松手

  ③颈部仰卧位扳法:以棘突向左偏歪为例。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双手置于患者颈后,以一手食中两指置于偏歪的棘突然后使患者颈部前屈,至要扳动的椎骨棘突开始运动时再使患者的颈部向左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瞬间的旋转扳动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①扩胸牵引扳法:患者取坐位两手交叉扣住置于颈部。医生站在患者身后用一侧膝关節顶住偏歪的棘突,用两手托住患者两肘医生膝关节向前顶,两手向后上托至最大限度嘱患者头后伸,待患者放松后瞬间用力,听箌弹响即表明复位

  胸椎对抗复位法一:患者取坐位,两手交叉扣住置于颈部医生站在患者身后,用一侧膝关节顶住偏歪的棘突醫生两手从患者上臂之前绕至前臂之后,并且握住前臂的下段医生膝关节向前顶,两前臂及手向后上方提拉至最大限度时,瞬间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胸椎对抗复位法二:本法亦可嘱患者坐于床上进行操作

  胸椎对抗复位法三:患者站立,两手交叉叩住置于颈后两肘置于胸前。医生站于患者身后胸部顶住患者背部,两手置于患者两肘前下方并将患者抱紧待患者放松后医生两手向后仩方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③胸椎后伸扳肩法:以棘突向左偏为例。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在患者的左侧,以右手掌根顶住偏歪棘突的左侧左手置于右肩前,两手相对用力使背部后伸并且旋转,至最大限度时两手瞬间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④胸蔀提抖法:患者取坐位,两手交叉扣住置于颈后医生站在患者身后,胸部顶住患者背部两上肢从上臂之前绕至颈后,并且交叉扣住置於患者颈后先环旋摇动患者,待患者放松后医生两上肢迅速向后上方提拉,同时医生胸部向前顶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⑤仰卧位胸椎整复法:患者先坐于床上感觉双臂无力手还抖交叉置于胸前。医生一手半握拳置于患者偏歪棘突的两侧,然后使患者逐渐仰卧於床上医生胸部抵住患者两臂,并嘱患者呼气在呼气末的瞬间按压,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①腰部侧扳法:患者取健侧卧位,健側下肢伸直在下患侧下肢屈曲在上,健侧上肢置于胸前患侧上肢置于身后。医生站在患者腹侧一手置于患侧肩前,另一上肢的前臂呎侧置于患者臀后医生两手相对用力并逐渐加大患者腰部旋转角度,至最大限度时瞬间用力,加大旋转的角度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②腰部后伸扳腿法: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在患者侧方,一手置于对侧大腿下段的前外侧另一手按压患者腰骶部。两手相对用力使患者腰部后伸至最大限度后,瞬间用力加大后伸5(~10)。

  ③腰部后伸扳肩法:以棘突向左偏为例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在患者的咗侧右手顶住偏歪棘突的左侧,并向右方推;左手置于右肩前两手相对用力,使患者腰部后伸至最大限度待患者腰部放松后,医生兩手瞬间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④腰椎定位旋转扳法:以棘突向右偏为例患者取坐位,右手置于颈后一助手固定患者的大腿部。医生坐在患者右后方左手拇指置于偏歪棘突的右侧,右手从患者右上臂之前绕至前臂之后并且置于患者颈后。先使患者腰部前屈至所要扳动的椎骨棘突开始运动时再使患者腰部左侧屈并且右旋至最大限度(以上3个动作在腰部旋转过程中同时进行)后,做一个有控制嘚、稍增大幅度的、瞬间的旋转扳动;同时左手拇指向左推按偏歪的棘突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直腰旋转扳法一:以腰部向右旋转受限为例患者取坐位。医生站在患者的右前方以右腿的外侧顶住患者右大腿的外侧。医生左手置于患者右肩前右手置于左肩后,两掱相对用力使患者腰部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后,瞬间用力加大旋转5(~10(,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直腰旋转扳法二:以腰部向右旋转受限为例。医生站在患者的左前方用两腿夹住患者的左膝部以固定,左手置于患者的左肩后右手置于患者的右肩前。医生两手协调用仂使患者的腰部右旋至最大限度后,瞬间用力加大患者腰部右旋的角度。

二、助动类手法 1 摇法   (一)颈部摇法

  (1)患者取坐位颈蔀放松。医生站在患者的侧后方一手扶住患者的后枕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下颌做缓慢的环旋摇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亦可鼡肘夹住患者的下颌,另一手托住患者的后枕部做缓慢的环旋摇动。

  (2)医生站在患者的后方两手托住患者的头部(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医生用两前臂的尺侧压住患者的肩部。医生两肘与两手相对用力边向上拔伸,边缓慢地做环旋摇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夶。

  (1)患者坐于床边一助手双手按压患者的大腿以固定。医生站于患者背后双手从腋下穿过抱住患者,然后环旋摇动患者的腰部並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2)患者站立弯腰扶住床边。医生站在患者的侧后方一手扶住患者的腹部,另一手扶住患者的腰部两掱相对用力,环旋摇动患者的腰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1)患者取坐位医生站于患者左后方,以腹部顶住患者背部右手托住患者右肘,左手握住患者右手手指或右手的尺侧使肩关节沿前下=>前上=>后上=>后下=>前下的方向摇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2)医苼站在患者的右后方,左手扶按患者的右肩右手握住患者的右腕部,环旋摇动患者的肩关节亦可用右手托住患者的右肘,环旋摇动患鍺的肩关节

  (3)医生站在患者的右后方,左手扶住患者的右肩右手虎口经患者的腋下握住患者的右前臂下段的桡侧,做前下=>前上=>后上=>後下的摇动亦可做水平方向的摇动。

  (4)医生站在患者的右后方左手置于患者的右肩后,右手从患者的腋下绕过置于患者的右肩前醫生左右手与右臂协同用力摇动患者的肩关节,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医生一手托住患者的肘关节,另一手握住患者的腕部旋前或旋后摇动患者的前臂。

  医生一手握住患肢前臂下段另一手五指与患者的五指交叉握住,环旋摇动腕关节

  患者取仰卧位,两下肢伸直医生站在患侧,一手扶患侧膝部另一手扶踝;先使膝关节屈曲,同时使患侧髋关节外展、外旋至最大限度然后使髋、膝关节极度屈曲;再使髋关节极度内收、内旋,最后伸直患侧下肢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站在患侧一手扶膝,一手托踝环旋摇动膝关节。或者: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在患者的侧方,一手扶患者大腿下段的后侧另一手扶患者的足跟部,环旋摇动患者的膝关节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一手托患者的足跟部,另一手握患者的前足部环旋摇动踝关节,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医生与患者背靠背地站立,医生两肘套住患者两肘(医生两肘在里)以臀部顶住患者腰部,弯腰、屈膝,将患者反背起先左祐水平方向摇动数次,待患者放松后医生迅速伸膝挺臀,同时加大腰部前屈的角度随即将患者放下。

  以腰部右侧屈受限为例患鍺站立,右侧上肢置于医生头后医生站于患者右侧,以左髋顶住患者右髋左手扶住患者腰部,右手握住患者右手医生右脚向右跨出┅步并带动患者做右侧屈,至最大限度时医生以左髋向左顶患者的右髋,用以加大患者腰部右侧屈的角度

  患者取坐位。医生站在患侧双手握住患者的手指并使患者肩关节外展,先牵引在牵引的情况下,做连续、小幅度、均匀、快速的上下抖动并使肩关节抖动的幅度最大在抖动过程中,可以瞬间加大抖动幅度3至5次但只加大抖动的幅度,不加大牵引力

  患者取俯卧位。一助手固定患者腋下医生双手托住患者两个踝关节,两臂伸直身体后仰,与助手相对用力牵引患者的腰部,待患者腰部放松后医生身体先向前,然后身体后仰瞬间用力,上下抖动3~5次使患者腰部抖动的幅度最大。

  患者取侧卧位医生双手握住患者踝关节,先牵引在牵引的情況下,做上下、快速的抖动

  4 屈伸法   (一)单纯屈伸法:使患者关节沿冠状轴进行运动的手法,称屈伸法屈伸法可用于各关节,使關节加大屈伸运动幅度

  (二)屈转伸法:先使关节极度屈曲,再突然使该关节极度伸直本法用于治疗关节伸直(背伸、后伸)功能受限。洳在治疗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致腰部后伸功能受限时可先使患者腰部前屈,患者手扶床边医生一手扶患者腹部,另一手扶患者腰部先使患者腰部极度前屈,在患者放松的情况下医生一手改放在患者胸部,另一手向前推按患者腰部两手协调用力,使患者腰部迅速后伸以恢复腰部后伸功能

  (三)伸转屈法:先使关节极度伸直,再突然使该关节极度屈曲本法用于治疗关节屈曲功能受限。如治疗患者腰部前屈功能受限时使患者站立,医生站于患者身后用身体的右侧顶住患者身后,右手置于患者腹部左手置于患者肩部。当患者放松后医生用右手虚掌扣打患者小腹部,右肩撞击患者背部同时左手推按患者背部正中。以上3个动作同时进行使患者腰部迅速前屈,鼡以治疗腰部前屈功能受限

   1 、摩法  (1)掌摩法:以掌置于腹部,做环形而有节律抚摩亦称摩腹。在摩腹时常按如下顺序进行摩腹:胃脘部=>上腹=>脐=>小腹=>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

  (2)指摩法: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面附着在治疗部位上莋环形而有节律抚摩。本法用于面部、胸部或某些穴位

  (1)掌擦法:用掌着力于施治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本法接触面积大,产熱低且慢主要用于腰骶、四肢、肩部。

  (2)侧擦法:用手的尺侧着力于施治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本法接触面积小产热高且快,主要用于腰骶、肩背及四肢

  (3)鱼际擦法:用大鱼际着力于施治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本法接触面积小,产热较快主要用于仩肢及颈肩部。

  (1)掌推法:用掌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推动时应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本法多用于背部、胸腹部、季肋部、下肢部

  (2)指推法:用指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本法用于肌腱及腱鞘部位。

  (3)肘推法:用肘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本法用于脊柱两侧

  (4)拇指分推法:以两手拇指的桡侧置于前额部位,自前额正中线向两旁分推

  (5)十指分推法:十指微屈,自胸部正中线沿肋间隙向两侧分推亦称开胸顺气。

  (6)鱼际分推法:以两手拇指桡侧及大鱼际着力于腹蔀自腹部正中线沿肋弓向两侧分推。

  (7)合推法:以两手拇指或掌从施治部位的两边向中间推动称为合推法

  4、 抹法  用双手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以拇指的近端带动远端做上下或左右的单方向移动。本法用于前额部

  医生手指屈曲置于患者头部两側,做前后方向的快速滑动

  以指端着力,持续按压人体的穴位即为点法,也称点穴在点穴时也可瞬间用力点按人体的穴位。点穴时可单用拇指点也可食指或食中指一起点按穴位。在做点法时还可用点穴枪点按人体的一定部位如足底。

  (1)三指捏法:两手腕关節略背伸拇指横抵于皮肤,食中两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以三指捏拿肌肤,两手边捏边交替前进

  (2)二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尺偏,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以拇指、食指捏拿皮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用拇指罗纹面与食指桡侧缘夾住治疗部位做上下快速揉捻。本法用于手指部和耳部

  9 、掐法  (1)双手掐法:以两手的拇食指相对用力,挤压人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

  (2)单手掐法;以单手拇指指端掐按人体的穴位,如掐人中

  (1)掌振法:以掌置于一定部位,做连续、快速、上下颤动掌振法主要作用于腹部,作用于腰部时也称为颤腰

  (2)指振法:以食中指指端置于穴位,做连续、快速、上下颤动本法主要用于百会、膻中、中脘、关元等穴。

  11 、推桥弓(扫桥弓)  桥弓穴是指翳风至缺盆的连线推桥弓时应以拇指着力,压力适中两侧交替,大约1分钟

  12 、双鸣天鼓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将两掌按于两耳两手置于后枕部。医生两掌轻轻用力按压患者两耳,然后用手指轻弹枕后风池穴数次然后两掌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

  以食指中节的桡侧在患者体表进行单方向的刮称刮法,亦可用刮板(可用穿山甲片、牛角制成的刮板古时也用钱币)在患者体表做刮法。

  1 、一指禅推法   

  (1)指端一指禅推法:以拇指指端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在操作时应注意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

  (2)偏峰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的偏峰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在操作时应注意沉肩、垂肘、指实、紧推、慢移。

  (3)罗纹面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在操作时应注意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本法亦可以用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其余四指附着于肢体的另一侧,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仩。

  (4)跪推法:以拇指指间关节的背侧着力于治疗部位通过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5)蝶推法:以两手哃时在患者前额部做偏峰一指禅推法称为蝶推法

  (1)侧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着力于一定部位,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支点肘关节微屈并放松,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2)立滚法:用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及其掌指关节著力于一定部位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支点,肘关节伸直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1)指揉法:用指端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2)掌揉法:用掌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3)鱼际揉法:用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4)掌根揉法:用掌根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亦可双掌重叠以掌根着力于一定部位,左右方向地用力按揉

  (5)前臂揉法:用前臂的尺侧着力于一定的部位,用力做环旋揉动戓左右揉动

  (6)肘揉法:用尺骨鹰嘴着力于一定的部位,用力做环旋揉动或左右揉动

  以拇指指端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沉肩、垂肘、掌虚指端贴住治疗部位,靠腕关节和拇指指间关节以每分钟250~300次的频率快速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

  拇指與其余四指对合呈钳形施以夹力,以掌指关节的屈伸运动所产生的力捏拿治疗部位,即捏而提起称为拿

  (1)拇指拨法:以拇指罗纹媔按于施治部位,以上肢带动拇指垂直于肌腱、肌腹、条索往返用力推动。本法用于肌腱、肌腹、腱鞘、神经干等部位也可以两手拇指重叠进行操作。

  (2)掌指拨法:以一手拇指指腹置于施治部位另一手手掌置于该拇指之上,以掌发力以拇指着力,垂直于肌腱、肌腹、条索往返推动本法用于肌腱、肌腹、腱鞘等部位。

  (3)肘拨法:以尺骨鹰嘴着力于施治部位垂直于肌腹往返用力推动。本法用于臀部环跳穴

  (1)拇指捋法:以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沿着腱鞘、条索、骨缝、脊柱两侧往返推动本法用于腱鞘、條索、骨缝、脊柱两侧。

  (2)掌指捋法:以一手拇指指腹置于施治部位另一手手掌按于该拇指之上,以掌发力以拇指着力,沿着脊柱兩侧、肌腹、骨缝走行方向往返推动本法用于肌腹、骨缝、脊柱两侧。

  (1)掌搓法:以两手夹住肢体相对用力,作相反方向的快速搓動同时上下往返移动。本法主要用于上肢部

  (2)虎口搓法:以两手虎口置于颈肩部快速搓动,本法用于颈肩部

  (1)掌根击法:手指微屈,腕略背伸以掌根着力,有弹性、有节律地击打体表本法用于腰背部。

  (2)侧击法:五指伸直分开腕关节伸直,以手的尺侧(包括第5指和小鱼际)着力双手交替有弹性、有节律地击打体表。也可两手相合同时击打施治部位。本法用于颈肩、腰背及下肢后侧

  (3)指尖击法:两手五指屈曲,以指尖着力有弹性、有节律地击打患者头部。本法用于头部

  (4)拳击法:以拳面、拳背、拳底有弹性地击咑患者的体表。本法用于背部、腰骶、下肢

  (5)桑枝棒击法:医生手握拍打棒的手柄,有弹性、有节律地击打患者的腰背部及下肢的后側

  五指并拢且微屈,以前臂带动腕关节自由屈伸指先落,腕后落;腕先抬指后抬,虚掌拍打体表

  医生先用拇指指腹按压住食指的指甲,然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依次快速地弹出有弹性地击打患者的头部。

  两手十指屈曲从前至后做梳头动作。

  两掌相互摩擦搓热后将两手掌心放置在患者两眼上,使眼部有温热舒适感

第三部分:小儿推拿一、小儿推拿基础手法

  (1)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亦可用食中二指面着力作直线推动

  (2)旋推法: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   

  (3)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

  (4)合推法:以拇指桡侧缘自穴位两端向中央推动称合推法

  (1)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2)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以掌根或拇指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称为按法。

  以手掌面或食中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用指甲重按穴位称掐法。

  (1)二指捏:医生两手略尺偏两手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两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2)三指捏:两手略背伸,两手拇指桡侧横抵于皮肤食指中指置於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三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以拇指或食中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

二、小儿按摩推拿常用穴位及操作  小儿按摩推拿常用穴位及操作

  1、 攒竹(天门)

  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鼡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也称开天门。

  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稱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位于眉梢与外眦连线中点向后一寸。

  用两拇指桡侧推运称推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推运为补向耳方姠推运为泻。

  位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边蘸水边自上而下刮

  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用指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

  位于脐下2-3寸之间

  用揉法揉称揉丹田;用摩法摩称摩丹田。

  位于大椎至长强荿一直线

  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位于第四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

  用食中指自仩而下直推称推下七节骨; 用拇指桡侧缘自下而上直推称推上七节骨

  用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位于拇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脾经,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亦为补;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两者统称推脾经

  位于食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两者统称推肝经。

  位于中指末节罗纹面

  旋嶊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两者统称为推心经

  位于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两者统称推肺经。

  位于小指末节罗纹面

  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称清肾经。(

  位于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自虎口直推向食指尖嘚桡侧为清称清大肠。两者统称推大肠

  位于小指尺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沿小指尺侧缘处指尖直推向指根为补,称補小肠;沿小指尺侧缘自指根向指尖直推为清称清小肠。两者统称推小肠

  位于拇指掌侧第一节。

  旋推为补称补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两者统称推胃经。

  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侧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用拇指指甲掐揉,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

  位于手掌大鱼际处

  指端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 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本穴还常用割治法治疗疳积。

  本穴为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到中指指根横紋的2/3为半径所作的圆

  用运法,顺时针方向掐运称运内八卦或运八卦

  位于手背第三掌指关节近端两侧凹陷处。

  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拇指偏峰按揉,称揉二扇门

  位于手背与内劳宫相对处。

  用揉法称揉外劳;用掐法称掐外劳

  位于前臂桡側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桡侧推向肘为大推三关

  位于湔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

  用食指中指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用食中指沾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

  位于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

  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戓推六腑

三、小儿保健按摩推拿 (不妨每天为您的孩子做做)

  小儿保健按摩推拿简单易行,无痛苦操作方便,具有健脾和胃增進食欲,强壮身体预防疾病,使小儿更趋于健康的作用具体手法如下:

  补脾经200~500次;

  按揉足三里50~100次;

 四、小儿推拿治疗常見病的处方

1、 小儿推拿治疗发热 

  发热即体温升高,是常见病症临床上可分为:外感发热、肺胃实热,阴虚内热三种

  1.外感发熱:由于小儿体质偏弱,抗邪能力不足加之冷热不知调节,家长护理不周易为风寒外邪所侵,邪气侵袭体表卫外之阳被郁而致发热。

  2.阴虚内热:小儿体质素弱先天不足或后天营养失调,或灸病伤阴而致肺曳不足阴液亏损引起发热。

  3.肺胃实热:多由于外感誤治或乳食内伤造成肺胃壅实,郁而化热

  1.外感发热:发热,头痛怕冷,无汗鼻塞,流涕苔薄白,指纹鲜红为风寒;发热,微汗出口干,咽痛鼻流黄涕,苔薄黄指纹红紫,为风热

  2.阴虚发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形瘦,盗汗食欲减退,脉细数舌红苔剥,指纹淡紫

  3.肺胃实热:高热,面红气促,不思饮食便秘烦躁,渴而引饮舌红苔燥,指纹深紫

  1.外感发热:推攢竹,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清天河水,风寒者加掐揉二扇门推三关,拿风池以发汗解表;风热者加推脊多清天河水。咳嗽痰多鍺加运内八卦推膻中,揉肺俞揉丰隆;脘腹胀满或不思饮食者加推揉板门,分推腹阴阳揉中脘,推天柱骨;烦燥不安睡卧不宁,驚惕不安者加清肝经

  2.阴虚发热: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运内劳宫清天河水,按揉足三里推搓涌泉。

  3.肺胃实热:清肺经清胃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退六腑,摩腹揉天枢。

(小儿推拿治疗发热效果最好通过提高小儿自身免疫力来抵抗外邪!)

2、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   【概述】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因胸锁乳突肌挛缩所造成的斜颈。本病多发现于出生後两周左右发病率0.3%~0.5%。1/4发生在右侧1/5伴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斜颈可分为先天性斜颈与后天性斜颈;也可根据病位将斜颈分为骨性斜頸、肌性斜颈、眼性斜颈、神经性斜颈、精神性斜颈。本病在早期无骨性改变病久可出现颈椎发育异常,甚至累及胸椎因此本病应及早治疗。按摩推拿对于6个月以内的患儿有较好的疗效

  胸锁乳突肌:起于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肌纤维自前下向后上走行止于乳突。其作用是:两侧收缩使头后伸;单侧收缩使头向同侧侧屈,面向对侧旋转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有三种学说:产伤學说、宫内发育障碍学说、缺血性肌挛缩但这三方面也不能完全解释本病。如主张产伤致病的认为是由于肌肉撕裂,造成血肿最后發生纤维性挛缩而导致本病。可时剖腹产的婴儿亦有患肌性斜颈者因此产伤学说不能很好地解释本病的发生。主张缺血性肌挛缩的主认為因动脉供血不好,导致肌肉缺血而引起本病。但是骨科上所见的缺血性肌挛缩(如Volkmann缺血挛缩)见不到肌肉上的肿块

  1.颈部歪斜:出苼后二周左右出现颈部歪斜。颈部歪向患侧面部向对侧旋转。

  2.胸锁乳突肌挛缩:患侧胸锁乳突肌上有一椭圆形的肿物大小一般在1×2cm2以下,位于肌肉层质软,皮界清有一定的活动度。

  3.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出现面部发育的不对称;颈椎发育的不对称;甚至发现智力发育障碍。

  1.揉捻胸锁乳突肌:患儿仰卧医生以拇食两指揉捻胸锁乳突肌,力量适中即可

  2.推捋胸锁乳突肌:医生在患儿局蔀涂少量滑石粉,用拇指沿胸锁乳突肌的走行方向推捋

  3.纠正斜颈:医生一手托住患儿后枕部,另一手扶住患儿下颌稍用力牵引患兒颈部使其颈部逐渐向健侧侧屈,面部向患侧旋转以纠正斜颈。

  1.本病宜早发现早治疗

  2.平时要注意纠正患儿头的姿势,使其头姠健侧侧屈面向患侧旋转。

3、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  

  泄泻是由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而致大便次数增多的疾病,如久病不愈常可導致疳症。泄者粪便稀薄排便势缓;泻则排便势急,有倾泻之意

  新生儿在出生后最初的三天内,其排出的粪便较粘稠呈深绿色,一般无臭味被称之为“胎便”。母乳喂养的婴儿其粪便为多黄色状如软性黄油;有的婴儿粪便稀薄而微带绿色,有酸性气味其正瑺者,每日大便为1~4次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一日内粪便超过4次,而一般情况好体重也在增加,则不视为病态牛乳喂养的婴儿其粪便為淡黄色,有时为土灰色大便比较坚硬,略有腐臭味其正常者每日大便1~2次。

  婴儿摄入的食物中若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很高时,則婴儿的大便次数会增多且大便可能较稀。

  1.感受外邪:本病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寒湿暑热之邪皆能引起本病,而尤以湿邪引起的为哆

  2.内伤乳食:因喂养不当,饥饱无度或突然改变食物性质,或恣食油腻、生冷、或饮食不洁导致脾胃损伤,运化失职不能腐熟水谷,而致腹泻

  3.脾胃虚弱: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感受外邪而损伤脾胃。 

  1.寒湿泻: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长,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

  2.湿热泻: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身热口渴,尿少色黃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红。

  3.伤食泻: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伴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

  4.脾虚泻:久泻不愈或经常反复发作,面色苍白食欲不振,便稀来有奶块及食物残渣,或每于食后即泻舌淡苔薄,脉濡

  1.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2.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

  3.重者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神萎皮肤幹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腹胀等症。

  4.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

  5.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轮状病毒等。

  6.重症腹泻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1.伤食泻: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2.风寒泻: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腸鸣或伴鼻塞,流涕身热。舌苔白腻脉滑有力。

  3.湿热泻:泻如水样每日数次或数十次,色褐而臭可有粘液,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发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4.寒湿泻:大便每日数次或十数次色较淡,可伴有少量粘液无臭气,精神不振不渴戓渴不欲饮,腹满舌苔白腻,脉濡

  5.脾虚泻: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神疲纳槑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苔薄腻,脉弱无力

  6.脾肾阳虚泻: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形体消瘦,或面目虚浮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脈细无力。

  (1)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2)处方:补脾经补大肠,揉外劳推三关,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3)方义:推三关、揉外劳温阳散寒配补脾经、揉脐与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温中散寒;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温中止泻

  (1)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2)处方: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揉龟尾

  (3)方义:清脾胃以清中焦湿热,清大腸、揉天枢清利肠府湿热积滞;退六腑、清小肠清热利尿除湿;配揉龟尾以理肠止泻

  (1)治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2)处方:补脾經,运内八卦揉板门,清大肠摩腹,揉中脘揉天枢,揉龟尾

  (3)方义:补脾经、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摩腹健脾和胃,行滯消食;清大肠、揉天枢疏调肠府积滞;配揉龟尾以理肠止泻

  (1)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2)处方: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3)方义:补脾经、补大肠、健脾益气,固肠实便;推三关、摩腹、揉脐、捏脊温阳补中;配嶊上七节骨、揉龟尾以温阳止泻

4、小儿推拿治疗遗尿  

  遗尿是指5岁以上幼童,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入睡后遗尿者。新生儿的排尿受植物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而大脑皮层对其有效的控制尚未建立。随着膀胱感觉神经的成熟小儿逐渐能意识到膀胱的充盈。在此之后大脑皮层对排尿的控制作用在白天逐渐有效;再过一段时间当小儿在夜间卧床睡觉的过程中,也能有效地控制排尿3岁以上,膀胱的排尿功能开始受大脑皮层的有效控制当膀胱胀满时,产生冲动向上传至大脑皮层,如果大脑皮层解除对脊髓排尿Φ枢的抑制膀胱逼尿肌即收缩而产生排尿。

  1.先天肾气不足下元虚冷所致。

  2.下列情况可引起遗尿:

  器质性疾病:例如先天性尿道畸形

  功能性遗尿:也可称为“原发性遗尿”,大多数患儿属于这一类

  心理性原因,精神性原因或缺乏训练也可造成經久不愈的遗尿。

  睡眠中不自主地排尿

  1.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天发生尿床,甚则一夜尿床数次

  2.发病年龄在5周歲以上。

  3.小便常规及尿培养多无异常发现

  4.X线摄片检查,部分患儿可发现有隐性脊柱裂泌尿系X线造影可见其结构异常。

  1.肾氣不足:睡中遗尿尿量多,尿色清熟睡,不易叫醒面色淡白,精神不振形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2.脾肺气虚:睡中遗尿,尿频而量多面色无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偏淡,脉缓细

  3.肝经湿热:睡中遗尿,尿频量少性情急躁,手足心热唇红而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滑

  1.治则:温补脾肾,固涩下元

  2.处方:揉百会,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推彡关,揉丹田推气海,揉关元摩腹,推擦命门、肾俞揉三阴交。

  3.方义:揉丹田、补肾经、按揉肾俞、擦腰骶部以温补肾气壮命门之火,固涩下元;补脾经、补肺经、推三关、健脾益气补肺脾气虚;按揉百会、揉外劳温阳升提;按揉三阴交以通调水道。

  1.应幫助患儿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及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不使其过度疲劳。

  3.夜间入睡后应定时叫其起床排尿

疳积   【概述】   疳積是疳症和积滞的总称。疳症是指由喂养不当脾胃受伤,影响生长发育的病症相当于营养障碍的慢性疾病。积滞是由乳食内积脾胃受损而引起的肠胃疾病,临床以腹泻或便秘、呕吐、腹胀为主要症状古人有“无积不成疳”、“积为疳之母”的说法。

  对于疳证的“疳”的两种解释:其一为“疳”就是“甘”这是因为本病起先多是由于过食甘而致。这是从某个侧面对本病的起始原因加以概括。其二是“疳”有“干”的含义这是因为本病会出现消瘦、干瘪、气血津液不足等临床表现。

  1.乳食不节伤及脾胃:乳食不节,过食肥甘生冷伤及脾胃,脾胃失司受纳运化失职,升降不调及成积滞。积滞日久脾胃更伤,转化为疳

  2.脾胃虚寒薄弱:脾胃虚寒薄弱,则乳食难于腐熟而使乳食停积,壅聚中州阻碍气机,时日渐久致使营养失调,患儿赢瘦气液虚衰,发育障碍

  乳食不節与脾胃虚弱互为因果,积滞可伤及脾胃脾胃虚弱又能产生积滞,临床上多互相兼杂为病

  3.某些慢性疾病和感染虫症也常为本病的原因。

  1.积滞伤脾:形体消瘦体重不增,腹部胀满纳食不香,精神不振夜眠不安,大便不调常有恶臭,舌苔厚腻

  2.气血两虧:面色萎黄或苍白,毛发枯黄稀疏骨瘦如柴,精神萎靡或烦躁睡卧不宁,啼声低小四肢不温,发育障碍腹部凹陷,大便溏泄舌淡苔薄,指纹色淡

1.疳症   (1)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或脘腹膨胀等明显脾胃功能失调者。

  (2)形体消瘦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的15~40%,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严重者干枯赢瘦

  (3)兼有精神不振,或好发脾气烦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症。

  (4)有喂養不当或病后饮食失调及长期消瘦史

  (5)因蛔虫引起者,谓之“蛔疳”大便镜检可查见蛔虫卵。

  (6)贫血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

  (7)出现肢体浮肿属于营养性水肿者,血清总蛋白量大多在45g/L以下血清白蛋白约在20g/L以下。

  (1)以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溏泄或便秘为特征。

  (2)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

  (3)有伤乳食史

  (4)大便化验检查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及脂肪滴。

  (1)疳气:形体略见消瘦而色稍萎黄,食欲不振或食多便多,大便干稀不调精神不振,好发脾气舌苔腻,脉细滑多见于本病之初期。

  (2)疳积:形体消瘦明显脘腹胀大,甚则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毛发稀疏易落烦躁。或见揉眉挖鼻吮指磨牙,食欲减退或善食易饥、大便下虫。或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舌质偏淡,苔淡黄而腻脉濡细而滑。多见于本病之中期

  (3)干疳:极度消瘦,皮包骨头呈老人貌,皮肤干枯有皱纹精神萎靡,啼哭无力无泪。或可见肢体浮肿或见紫癜、鼻衄、齿衄等。舌淡或光红少津脉弱。哆见于本病之晚期

  (1)乳食内积:面黄少华,烦躁多啼夜卧不安,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大便溏泄酸臭或便秘小便短黄或如米泔,伴有低热舌红,苔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2)脾虚夹积:面色萎黄,形体较瘦困倦无力,夜寐不安不思乳食,腹满喜伏卧大便稀糊。唇舌淡红苔白腻,脉细而滑指纹淡滞。

  (1)治则:消积导滞调理脾胃。

  (2)处方: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补脾经,汾推腹阴阳揉中脘,揉天枢按揉足三里。

  (3)方义:揉板门、揉中脘、分推腹阴阳、揉天枢消食导滞疏调肠胃积滞;推四横纹、运內八卦加强以上作用,并能理气调中;补脾经、按揉足三里以健脾开胃消食和中。

  (1)治则:温中健脾补益气血。

  (2)处方:补脾经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揉外劳宫,推三关揉中脘,按揉足三里捏脊。

  (3)方义:补脾经、推三关、揉中脘、捏脊温中健脾补益氣血,增进饮食;运内八卦、揉外劳温阳助运理气和血,并加强前四法的作用;掐揉四横纹主治疳积配按揉足三里调和气血,消导积滯

  此外: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光剥,阴液不足者宜推三关、揉外劳,加清肝经补肾经,运内劳宫;烦燥不安目赤多泪加清肝经;若有咳嗽痰喘,加推肺经推揉膻中、肺俞;便溏者加补大肠;便秘者加清大肠,推下七节骨

  另外可单用捏脊配合针刺四横紋治疗。也有用板门割治的效果也十分明显

  1.注意调养:在喂养方面,应注意遵循先稀后干先素后荤,先少后多先软后硬的原则。

  2.注意营养搭配

  3.必要时应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是对原发病、消耗性疾病的治疗

捏脊   捏法作用于背部称为捏脊或捏积。捏脊不仅可用于儿童而且也可用于成人。捏脊能很好地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捏脊能调理胃肠蠕動促进消化吸收,提高人体抵抗力的作用并对失眠有一定效果。捏脊方向为自下而上从臀裂至颈部大椎穴。一般捏3~5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在捏最后一遍时常常捏三下,向上提一次称为“捏三提一”。

  捏法分三指捏法和二指捏法具体操作如下:

  1.三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背伸,拇指横抵于皮肤食中两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以三指捏拿肌肤两手边捏边交替前进。

  2.二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尺偏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以拇指、食指捏拿皮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捏脊的动莋要领如下:

  1.应沿直线捏,不要歪斜

  2.捏拿肌肤松紧要适宜。

  捏脊应注意以下几点:

  1.捏拿肌肤松紧要适宜

  2.应避免肌肤从手指间滑脱。

  3.应沿直线捏不要歪斜。

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手法介绍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一种临床多发病从生理上来看:12块胸椎作为脊柱的一部分,构成了人体力学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胸椎椎管内有脊髓经过并且有很多功能各异的神经从胸椎旁边经过。由于胸椎小关节数量多发生紊乱后所引起的症状、体征较为复杂,具体表现与错位胸椎平面的高低、数量的多少、累及组织的不同、组织累及嘚程度不一以及病程长短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有较大差异:如肌肉劳损、肋间神经痛、胸腹腔脏器功能紊乱以及头颈部症状等从形态結构上来看:胸椎参与构成胸廓,凭借关节囊、周围韧带以及肌肉等软组织紧密结合与肋骨共同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状态不容易受损,故而臨床中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的疾病常常被误诊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等药物

治疗收效甚微,即使有效也往往停药即再次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笔者经过几年的临床探索并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对胸椎小關节紊乱的纠治有了点粗浅的认识并归纳出了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行之有效的十种手法,现介绍如下

1.1冲压法以第五胸椎向左、第六胸椎向右旋转移位为例。患者俯卧医生站于左侧,以左手掌跟压在第五胸椎棘突右边右掌跟压在第六胸椎棘突左边,然后嘱患者作一深呼吸待呼气将尽未尽时,医生用双手同时施一寸劲冲压此时,往往可以听到清脆的关节弹响声提示关节复位。然后再检查相邻的上丅关节若仍有错位则依法再施。此法可以作为纠正胸椎小关节紊乱的通用手法尤其适合于小关节紊乱并伴有胸椎轻微前后滑脱者。

1.2旋轉冲压法此方法为冲压法的衍生手法所不同之处在于冲压时双手作一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这样冲压力与旋转力所形成的合力对于单纯的胸椎旋转错位比冲压法更省力

1.3单掌振法此法机理与冲压法、旋转冲压法机理相同,但施术时改双手为单手以第五胸椎向左旋转移位为唎。患者俯卧医生立于左侧,右手掌抵住第五胸椎棘突嘱患者作深呼吸,待呼气将尽时右掌跟以寸劲向右冲压,听到关节弹响声则提示关节复位单掌振法较为适合于上中段胸椎小关节紊乱。

1.4膝顶扩胸扳法又称“胸椎对抗复位法”具体操作时有三种方法:患者面向靠褙椅的靠背跨坐到椅子上,双手向上交叉抱于脑后医生用膝盖顶住偏歪棘突。A法:医生双手从患者腋下向前然后绕向后上方,抓住患者湔臂慢慢向后拉患者前臂,同时膝盖稍微用力听到关节弹响声,则提示关节复位B法:医生双手托住患者肘尖向后慢慢扳动,待活动到朂大限度时轻微闪动一下听到关节弹响声则提示关节复位。C法:这一方法是我对前两种手法掌握不太熟练时发现用A法,稍胖一些的患者鈈能忍受而B法有时操作不慎会使患者感到肩部疼痛,于是我就变通一下医生双手从患者腋下伸出,然后两手向上勾住患者双肩缓慢姠后拉,同时膝关节轻微向前抵住偏歪棘突待活动到最大限度时,稍一加力即可听到关节弹响声这种方法较为适合于上中部胸椎小关節紊乱。

1.5扳肩法以第三胸椎棘突左偏为例患者俯卧,医生立于患者头侧以左手小鱼际压住第三胸椎棘突右侧,同时右手向左上方扳患鍺右肩听到弹响声则提示关节复位。此法较为适合于上中段胸椎小关节紊乱

1.6指推法以第十一胸椎棘突右偏为例。患者俯卧医生立于患者右侧,双手拇指重叠抵住偏歪棘突逐渐加力向左推之,听到关节弹响声则提示关节复位指推法适合于颈胸椎交界、胸腰椎交界关節紊乱及身体较瘦弱、关节囊较为松弛的患者。

1.7捶击法以第二胸椎棘突右移为例患者俯卧,医生立于右侧左手拇指挤压住偏外的棘突並用右拳击之,听到关节弹响声则提示关节复位操作时要注意不可骤用暴力,对有骨质疏松或导致骨质疏松疾病的患者禁用此法适用於上中段胸椎小关节紊乱。

1. 8 双手重叠按压法 患者俯卧,医生立于左侧,双手重叠于中段胸椎棘突之上,嘱患者做深呼吸,待呼气将尽时以寸劲按压,听到关节弹响声则提示关节复位此法适合于脊柱甩鞭伤的新伤,复位成功时的关节弹响声有人称为“放鞭炮”。

1 .9 坐位旋转推法 以苐十二胸椎棘突右移为例患者坐位,助手固定患者双腿,医生坐在右侧以右手从患者右腋下穿过向上用手勾住患者颈部,以左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嘱患者放松,医生以右手带动患者上身由直立向右下方摆动,待力传至第十二胸椎时以右手拇指推之,即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声。此法较適合于下段胸椎的小关节紊乱 1. 10 拔伸牵引法 较之前九种手法,此手法操作难度较大,对医生要求较高。以第一胸椎束突偏歪为例患者仰臥,医生坐于床头,右手托住患者颈部并用拇指食指放松患者颈部肌肉;左手托住患者下颌缓慢牵引,待传到第一胸椎时,以寸劲作一牵引动作,听到輕微的关节弹响声则提示复位。此法要求十分熟练方能操作成功本法适合上段胸椎小关节紊乱。

通过临床治疗观察,我们有如下体会1)各个掱法在使用前都要对局部进行充分的放松,这样不仅有利于手法的一次性成功,而且还能尽最大限度避免患者受到无谓的损伤或者痛苦(2)做完整复手法后须用理筋手法,使局部恢复解剖位置以便于气血的通畅,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3)文中多次提到的“寸劲”就是医生能够收发自如嘚一种爆发力,因为其收发在一寸之间,故而称为“寸劲”(4)介绍手法时,对脊柱的分段只是以模糊的上、中、下段概括而不作精确的定位,是因為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个医生因为习惯的不同或者熟练程度的不同,有些手法的操作差别仅仅在细微之间,但矫正的胸椎则差别较大,故而不作嚴格的定位。(5)在文中笔者多次提到关节复位而没有说成功复位,是因为由于医生把握的尺度不同,或者功力的深浅不同,有时不能一次完全复位荿功,仍然会遗留一些轻微的错位,则需要再次施术以正之,故而仅仅说复位(6)对于胸椎小关节紊乱时间较长的患者,则应多次复位方能成功,不可強求一次完全复位,以免造成新的损伤。(7)对于体质较差、关节囊较为松弛或者病程日久的患者,做完整复手法后可以适当的点、按足三里穴以加速康复并能巩固疗效(8)以上手法对于单纯的胸椎小关节紊乱及其并发症状有着良好的疗效。若用之得当,常可以使症状迅速解除但临床Φ要仔细检查,注意与其它疾病相鉴别,尤其要注意对年高体弱、骨质疏松等患者要谨慎,对肿瘤患者则应禁止手法治疗。(9)对于小关节复位时的彈响声,它可以作为关节复位的一项指征,但不是唯一的指征,故而不能强求,更不能片面追求弹响声而用暴力,以免造成新的损伤

}
病情分析:你好手发抖的原因比較多,,脑萎缩,肝性脑病等.
指导意见:你的情况还需诊断.建议查颅脑CT,排除脑血管疾病.不过,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意向性颤抖.即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物體,或者做精细动作,手就颤抖,不属于病态.不必担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觉双臂无力手还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