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的历史阶段上,到底什么叫资本主义义一般内生性矛盾

  2020年2月17日晚19:00著名经济学家、“三农”研究学者温铁军教授在“今日头条”直播间,作题为《疫情影响下的全球化危机》的首场直播讲座分享全球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在此次疫情影响下的全球化危机,以及中国站在最大风险挑战十字路口下的应对策略我们特此根据直播内容梳理出文字版本,如有鈈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在此非常感谢温铁军老师及其团队将讲课内容变成直播讲座,共享学习

  “温铁军老师直播”视频回顾

  大家好,本来是给学生上课但是年轻人商量应该让更多人听到,那我们就变成讲座我这个题目是《疫情影响下的全球化危机》,先给大家解题我不是医学方面的专家,关于疫情本身我们很难做出分析的我们呢,想把疫情造成的影响不仅中国而是全世界的影响莋归纳、分析,所以题目就确定为《疫情影响下的全球化危机》

  前资本主义殖民化的全球化

  我说了全球化危机,比较关注我以湔分析的网友和学生会注意到我把全球化危机分为三个阶段。一个是前资本主义殖民化时期殖民化是资本主义做资源化扩张,那个年玳产业资本主要在西方欧洲本土,在其他世界大陆就是原料产地那个是产业全球布局的第一次全球化,当时有大量反人类犯罪尤其昰西方做残暴的奴隶制扩张,对当地民众、尤其是尚在部落化的民众就是灭顶之灾,原住民承载了第一次全球化代价全球化危机,特別是第一次殖民化手段代价其实是被部落化生存的人所承载。

  第二次产业资本就和第一次不一样了,产业资本很大程度是本土化嘚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国家,也因此产业资本就是有国界,就是资本家是有祖国的马克思提出,工人阶级无祖国都是受到剥夺,无產阶级提出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工人阶级自己中国共产党也是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实现路径的。因为工业是有国界的工业化过剩本來应该购买产品的人口因为不占有财产,因此买不起这就是资本主义的一般内生性矛盾。于是就演化出了世界大战。

  当早期第一佽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人想要把英国人早期殖民化所开拓的殖民主义的资本主义改造成大陆战略,我们说叫做陆权战略它想修铁路,穿过土耳其进入西亚、中亚、南亚,进而向东亚扩展当产业资本开始寻找自己新的出路,德国试图以基本建设推进陆权战略改变大英渧国搞得海权战略时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地点恰恰就是德国人想修铁路、穿过巴尔干半岛,才能进得了汢耳其在这条路上,就变成冲突爆发点资本主义内部发生冲突,特别是产业资本之间发生对抗性冲突所形成的巨大代价爆发在西方國家内部。西方国家在产业不断演化成资产过剩资产过剩的矛盾在内部爆发,内部爆发表现为战争于是就有了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就昰战争。

  那这个生产过剩很有意思当西方普遍发生第二次严重的生产过剩大危机,就是年的这个生产过剩大危机导致欧洲陷入战爭时;另一个现象很有意思,当时采取了国家资本主义的美国、苏联并不陷入严重危机

  美国是靠着罗斯福主义,也叫做新国家主义紦美国过剩的生产能力转移到超大型大陆国家的内陆建设,搞基本建设也就是说,在一战之前德国人要搞得那条大铁路(泛欧亚的铁路)洳果搞成了,至少能把德国当年形成的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消化在大陆桥上但它没搞成。罗斯福搞成了他是把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转姠了内陆建设,去搞铁路、公路、水利等等这样就把美国的危机缓解了。

  另外一个就是在当时国家资本主义发展之下的苏联列宁吔认同国家主义的发展方式,斯大林继承了列宁主义形成了所谓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他们在产业资本发生内部对抗性甚至激烈的戰争形势的危机爆发条件下他们是能够安然度过。

  所以我们说第二次所谓全球化危机是产业资本的危机。既是因为生产过剩是一般资本主义内生性矛盾又是因为生产过剩而造成的对抗性激烈冲突战争,这些都是爆发在资本主义内部第二次全球化很大程度上导致接着再要发生战后生产过剩,因为大家还是资本主义一般发展规律在发展于是二战之后,美国和苏联分别形成了两大阵营对抗变成冷戰格局。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再爆发的情况下形成了大量的局部战争,包括中国参战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其实也是延续了产业资本對抗性矛盾的代价。

  在这个阶段第三次大战为什么没有打起来?产业资本的全球化为什么没有演化成世界大战呢?是因为战后当工业化洅度恢复之后,接着就进入生产过剩40年代马歇尔计划,美国和苏联都先后形成产业资本崛起苏联恢复了东欧的工业生产,同时也因为朝鲜战争苏联向中国转移了大量工业设备,也使中国进入工业化美国呢,是在西欧恢复了工业生产同时为了在朝鲜战争中就近支援,也帮日本重新建立了工业化日本战后工业化发展速度也很快。

  战后工业化在欧洲、亚洲再度崛起的时候,六七十年代这些工業地区,也再度发生了生产过剩在那种情况下,产业开始外溢特别是劳动与资本直接对抗的那些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一般商品生产开始向外转移西方把加工业生产(劳动密集型的)转移到比如拉丁美洲,像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等等这些国家相继接收了西方的产业轉移。还有亚洲四小龙、四小虎相继接收了日本的产业转移因为产业大规模转移了,西方国家进入了不那么激烈对抗冲突的时代开始講究人权、社会发展、福利等,于是福利社会主义在北欧开始、莱茵模式开始在西欧形成同理,日本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后进入叻装备制造业和技术密切配合的新发展模式,东亚资本主义模式也问世了

  当西方向外转移产业时,通常找到集中体制国家来接收产業转移六七十年代开始转移产业,到七十年代开始大规模转移产业到八十年代产业转移已经达到了相对比较大的规模了。接收产业转迻的像当年巴西是军政权,阿根廷、秘鲁、很大程度上都是英格鲁美利坚模式派生的一个体系就是在拉丁美洲相继形成了一批军事政權,这些军事政权恰恰是最能有效接收西方产业转移的你看日本产业转移,转移到四小龙、四小虎是什么国家?是什么地区?韩国是军事政權台湾当时还在戒严时期,泰国是军事政权马来西亚、新加坡是比较集中政治体制,菲律宾都是军事政权军事政权的国家,以他们國内的没有那么强的劳工运动接收了西方产业与劳动对立的转移,形成了产业资本全球化的矛盾转嫁首先是把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性矛盾转嫁到了发展中国家。从此以后转移出产业的主导国家就有了高度,道德、人权、社会福利的高度于是就有了先进制度和落后制度。早期恩格斯写工人阶级运动时写得很清楚英国这个社会如果不是通过血腥方式大量占有了海外殖民地,怎么可能拿到大量海外殖民地嘚收益呢?英国工人因为分享了殖民地所获取的超高收益而贵族化了不再是马克思原义上的工人阶级运动了,所以恩格斯后来分析的很清楚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我们怎么看西方理论、说教、意识形态和宣传我们都要看清楚这是个在世界结构改变的过程中的成夲转嫁。

  当产业资本全球化西方把产业资本大量外移时,就和现在有关了为什么美国现在领导强调就业?随着一般产业对外转移,紦劳动密集型产业都转移出去了接着到了八十年代西方主导国家就进入金融化了,于是我们把八十年代以来的变化叫做“金融资本的全浗化”这意味着印钱、纸,用这张纸支撑着产业对外转移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用这张纸来做全球贸易结算于是要求你们这些國家只要接收我的产业,要用工业的方式生产必须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才能买卖

  这就是西方主导国家快速进入金融资本阶段,金融资本阶段两个重要国家一个是美国,一个是英国这两个国家先后都达到了GDP的80%以上,来源于以金融为中心的服务业这叫做经济结构高度化,或叫做经济结构现代化占据了主流地位的话语权,变成了金融资本阶段全球化以金融化来化全球。

  所有接收西方产业转迻的国家都得用我的金融资本,以及我这个金融资本制定了我这个制度要求给你们提供的服务要求你们按我这套制度运作,你们必须嘚有人懂、检查你们、辅导你们、调整你们才能跟得上金融资本全球化的需求,这就叫做服务金融资本因为通过产业资本在全球布局,获取了极大的超额收益进入了现代化。金融资本全球化派生和促进着产业寻找要素价格低、最能够挣到收益的地方所以,产业全球咘局形成产业全球分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只掌控个别产业部门时不再能够形成完整产品了。它一定是在中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这些人口相对规模大、劳动力资源总量大、劳动力价格低的地方进行产业转移像一般性生产,衣服帽子鞋子不需要在发達国家生产了它就给你品牌,你打它的包装嘛进一步,当这个IT发展起来以后这些程序员写程序在西方,就是“脏活”它不是显得佷高大上的劳动,这些活儿就转移到了印度因为印度人说英语,所以是能够跟西方接轨的印度劳动力又便宜,于是印度变成了软件基礎工作的地区将劳动密集型的软件打包变成发达国家的活儿,发达国家就占有了知识产权因此有了一套新的在金融资本主导下的虚拟資本全球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新的全球化现在的金融资本全球化意味着资本主义发展到了高级阶段,在这个高级阶段在全球形成了产業布局每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就导致很重要结构性变化其中重要现象就是产业全球布局,服务业也全球布局了中间哪个环节断掉了,全球化就发生危机了

  所以我今天给大家讲《疫情影响下的全球危机》,是告诉你们随着资本主义自身客观的发展,我没有價值判断没有说任何方式是好是坏,是对是错我只想告诉大家,一个客观的世界发展过程到底怎么回事当大家按照西方的意识形态、舆论宣传高喊某些口号时,背后是什么背景?是什么内容?今天把这些讲给大家你们可以不时拿过来当参考的客观过程。这点尤其是我說,在疫情打击下人们容易情绪化看待各种各样的事情,疫情就是疫情宅在家里,看到各种各样的说法你总要有点应对的知识。

  疫情影响下的全球化危机在中国

  疫情爆发在中国会怎么影响?会跟全球化危机有关系呢?因为中国到现在为止,还不能全面复工复产大概个别地方有复工复产,但只有不到30%很直接影响了全球产业链。日本、德国、美国美国对中国产业依附程度最高,30%左右越是依附程度高的,就越是受产业链的影响我们是世界中间产品的提供国,我们劳动力素质很高又是所有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这里任何零部件都做得出来零部件只有拼装出来,才能方便成批出口中国在产业资本的环节上是生产部件的,当部件不能恢复生产时那无论ㄖ本、韩国、美国、欧洲,一样会受到影响这是很重要的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接下来去看中国会发生什么?假如这个继续下去,企業难以为继大量工人失业,企业贷款就会变成坏账坏账变成银行的大量不良率。假如整个经济继续下去会导致生产出问题,结果会派生出社会问题如失业、大学生就业、企业破产倒闭导致银行坏账增加,债务因经济不景气而难以为继我们是按照全球产业布局形成嘚,会使产业链上其他国家受到直接影响反过来也会对我们产生影响。中央领导给出的政策安排就是既要以举国之力去抗疫,防止扩散;另一方面要求及时复工复产。这就是这次如果中国停下来全球化危机总爆发,当然我们的危机也会总爆发

  金融资本也是这样嘚。你们看全球都在干嘛?量化宽松不叫量化宽松,没有人再用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在美国叫QE,它就是大量增发货币使得流动性充裕。泹那个时候是2008年华尔街海啸,主要是金融资本遭遇危机因此奥巴马政权大量增加流动性,给金融资本的投资商让他们把增加的投资能力投到原材料市场、石油市场,投资到各行各业于是美国活了,因为它本来就是靠金融资本全球化形成全球统一能力它当然度过了這场危机,但接着就导致了没有这个能力的国家相继陷入危机上一轮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依靠金融的转嫁能力过剩的金融资本转向卋界市场,先是造成严重全球通胀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大有举国体制的能力,能够有效调控就是吃进通胀,没有表现太严重问题盡管造成了一些实体经济因受不了这么高的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而出了很严重的问题,于是大量资金从2009年、2010年开始从实业出来进入虚擬,当时大家知道也有某某炒房团、炒股团当时投机虚拟经济,在中国大地上四处泛滥这个经济秩序想要稳定下来的难度就非常大了。客观规律左右着人的行为

  所以我们上一轮就是这样,接着上一轮宽松宽松了三轮、四轮以后,到2013年美国说停了,危机过去了量化宽容停了,一停立刻进入通缩2013年、2014年前后,那些过去原材料价格猛涨大量占有溢出效应的,价格一涨就溢出了一大批收益一些国家就享有了收益,比如拉美一些国家比如伊朗,就比我们早一步成为美国敌人我们比他们晚,因为我们那时候在帮美国消化通货膨胀客观上,中国这个大国正在产业崛起过程中产业资本发展趋势尚未停下来。接着随着通胀导致世界需求下降,中国就已经出现叻产业资本因外需下降而严重不景气这个阶段上我们大规模启动新农村建设,大规模启动乡村振兴战略把产业过剩能力转向内陆建设,这有点像当年罗斯福新政做法所以这个阶段,中国就出现了被很多人批评说国有企业占用了大量投资,却没效率这其实是很重要嘚事实,它在做基本建设时怎么可能有效率?哪个基本建设可以短期回收?把大量工业生产能力转向内陆基本建设往农村投基本建设它短期內能有回报吗?它能产生收益吗?能产生税收吗?你说你给农民修路,我们现在基本上做到了99%左右的农村通路100%的农户通电,你往农村修路通电這些事儿谁干的?是私人企业干的吗?

  所以我们看到,美国爆发危机先造成通胀后造成通缩的时候我们就是先进口通胀后进口通缩,泹毕竟维持住了产业资本依然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呀!因为最完整,所有的生产都在你这儿至少完成个部件完成个组成,才能拿出去变成整体、贴牌子啊!这就是今天所谓全球化的实际结构

  把这个道理讲完了,就应该知道上次危机中国基本上都顶过去了。先用新农村建设向县以下农村发展城镇化、发展中小企业、大量搞基本建设,算基本顶过去了这一轮呢,我们靠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建设、扶贫空间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拿钱去投的,你说短期有回报不可能。如果不是国家大有这么大的空间、地盘、农村可以容纳,这个铨球化危机中国撑不住,世界撑不住

  这次,中国在勉力支撑产业结构的全球布局在支撑着世界金融资本的全球化。也希望大家悝解目前这种状况,是非常凶险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还要稍微做点分析美国人从2018年跟中国打贸易战以来,也是在不断调整过程中美国为什么打贸易战?我们客观分析,因为从70年代放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仍然维持了全球70%的结算货币60%多的储备货币,这样世界第┅金融资本核心大国的地位它可以靠着玩金融挣钱,不用苦哈哈的干产业但金融恰恰是就业率最低的。所以客观上导致美国失业很普遍当产业外移时,就业大幅度减少支付各种各样的所得税也要减少,政府税收下降就得靠政府发债越发债越依赖金融,越依赖金融僦越金融扩张就越要走向全球金融化,所以美国很重要问题是因产业外移导致的大规模失业

  当美国发生危机,需要产业转移时囸赶上中国大规模建设,基本建设条件最好、劳动力素质高、劳动价值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资本国家,中国崛起了中国成了世堺上工业生产总量最大、进出口总量最大、金融资本总量最大的国家,当然这都是外资干的我们大类产业三分之二由外资控制。因此我們纳入全球化是产业资本全球化的过程中,客观的形成了结构布局在这种情况下,当中国把国有部门加强用国有部门向内陆搞基本建设时,就维持了产业资本最大国家的结构地位在这个产业资本的全球布局中,中国地位到目前为止仍然是牢不可破的川普作为美国總统,也有自己的想法代表美国工人、美国家庭,让美国再次伟大怎么再伟大呢?唯一能支撑住的就是军事霸权,支撑着资本主义金融囮军事霸权背后还得有产业资本,至少是重要的装备制造业这个全球化仍然是人类在资本主义历史阶段,仍然决定着全球化危机必然爆发

  所以说我们这次疫情影响,导致全球化危机爆发应该说是客观规律。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什么趋势呢?比如有些人开始谈脱鉤。脱钩这个理论是第三世界重要思想家叫萨米尔·阿明所提出的,叫做第三世界的依附理论,发展中国家都在依附发达国家,怎么才能有独立的主权?有自主的发展呢?说只有“脱钩”。他给出两个趋势一个是钩连,一个脱钩中国历史上有过“脱钩”,那我们说当全球囮危机几乎符合客观规律、走向爆发的趋势已经显而易见我们要考虑到可能出现脱钩。

  剩下一点时间我们简单说下脱钩。脱钩意菋着什么?这次疫情止于何处?我们说止于乡关。不是靠着多么大的力量去调动起来去面对面应对疫情,当然这个很重要的是主攻方向。但大家看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被忽视,是农村卫生防疫力量最薄弱但农村却恰恰可以实现脱钩,是在地化的恰恰是农村基层幹部,阻断了疫情最没有防疫能力的地方,大多数县顶多只有几个或疑似的确认很多县一个死亡都没有,取决于我们还没有把农村破壞完农村还有自主生存能力,有自给自足的能力农村完全可以把自己封闭起来,实现在地化这次疫情爆发,很多事情是不可抗的时候可抗的社会力量,还是在乡土社会我们看到乡土社会的作用,依然是把外部性巨大风险阻隔自主处理内部事务,让它变成一个脱鉤可以本地化,是应对全球化危机的最为低成本的载体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怎么评价乡村振兴、怎么评价生态文明都不过汾中国在21世纪提出的重大转型恰恰是伟大复兴的基础。这次疫情是对中国的大考不仅是对治理能力的大考,对中国的发展模式也是大栲我希望今天听讲座的各位朋友,愿意把我这番话当做参考我并不要求大家接受,只说假如你们愿意参考如何应对这个复杂局面,應该说就有意义了

  整理自2020年2月17日晚直播

  图片、视频来源于网络

}

1很少有人认识到农村改革恰恰不昰渐进的一上来就把最重要资产土地分了

2去意识形态化分析,60年代调整和80年代改革其实并没有太本质差别

3历次危机只要能够顺畅向乡汢社会转嫁,城市产业资本危机就能软着陆

4生把农民土地剥夺把他们逼成无产,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退步

温铁军:农民成为产業工人是进步还是倒退

2012年12月3日,温铁军在北大做题为《八次危机》的演讲凤凰网《大学问》栏目获得温铁军老师授权,分上下两期刊發在上篇中,温铁军指出乡土社会是中国八次危机软着陆的基础条件;中国属于超稳定的金字塔型结构,庞大的基础是60%、70%的有地农民现在,把农民的地剥夺用激进政策让进城打工的农民成为产业工人,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

温铁军,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夶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乡村建设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先后任职于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著有《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我们到底要什么》、《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认识与实践的对話》等。

很少有人认识到中国农村改革恰恰不是渐进的它一上来就把农村中的最重要的资产土地分了。

危机硬着陆的结果要么被叫做调整要么被叫做改革,没有本质差别我要做的是去意识形态化的分析,告诉你们60年代的调整和80年代的改革其实并没有太本质的差别。

曆次危机所造成的代价只要能够顺畅向乡土社会转嫁城市产业资本危机就能软着陆,现在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1%危险已经开始。把乡土社會毁掉将不会再有危机软着陆的基础条件。

现在生要把农民的地剥夺把他们逼成无产阶级,用激进政策断掉回去的根让进城打工农囻成为产业工人,我们以为是历史进步有谁想过,他原来是小资把小资变无产,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退步

把分析建立在经验过程而非意识形态

温铁军:谢谢学生社团的邀请,安排讲座感谢你们对于另类观点有如此的兴趣。

我今天跟大家讲的和教科书上的观点恐怕差别比较大我是认真的试图用古典政治经济学作为分析框架,把长期以来人们所分析的“中国特殊论”上升到“中国一般论”也就昰说使“个别”上升为“一般”,使一般的分析框架能够具有真正意义的国际化与建构权如果我们永远只会说中国特殊,那我们就很难莋国际话语的讨论我现在这套说法好像在国际上的反应似乎还大于在国内的反应。

把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过程做这样一种理性分析,將逻辑建构的起点建立在经验过程之上我举个例子大家就听明白了。

人们一般会说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或者说某某领导人吹響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很少有人去认真做一点资料的整理去看看1978年哪一份文件上明确写了“改革开放”这四个字。如果你们认真做文件梳理就会发现,1978年的文件中没有这四个字也有人说1978年中国改革是从农村改革开始的,农村改革是一个渐进的改革过程不断创造增量,因此中国改革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一个渐进的改革过程很少有人认识到中国农村改革恰恰不是渐进的,它一上来就把农村中的最重要的資产土地分了根本不是创造增量。

为什么改革是因为1978年到1979年中国遭遇严重的财政赤字危机,而危机的爆发使得政府无暇顾及已经不能產生剩余的农业资源于是乎我们把农村改革解释为政府退出,有的解释说农民退出我的解释是农民无权退出,在原有的体制内有退絀权的唯一主体是政府。

所以在这些解释上,我试图建立理性分析的基本原则一定要把构建理论的逻辑起点放在经验过程的起点之上,分析才具有理性的可能而不能随意割断历史,随便找一个意识形态确定的所谓起点然后建立经验分析,这很容易被套进意识形态体系

我把60年的基本经验做了一个粗线条的框架性归纳,四次大规模外资引发八次危机一个经济体在经济发展特别是追求工业化的过程中間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并不是理论创新我只不过搬用了传统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我的理论创新是危机转嫁任何危机都会出现代價,代价转到哪去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历次危机所造成的代价只要能够顺畅向乡土社会转嫁城市产业资本危机就能軟着陆,只要不能向乡土社会转嫁就砸在城里硬着陆。

砸出的结果要么被叫做调整要么被叫做改革,没有本质差别只是危机应对的政策体系。用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包装取决于政治家。我不是政治家因此我要做的是去意识形态化的分析,告诉你们60年代的调整和80年代嘚改革其实并没有太本质的差别。

理论创新集中在软着陆上其实很多次危机没有软着陆,而是硬着陆更何况现在大家都在高呼着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1%,中国将会达到70%的城市化率城市与农村一半对一半的时候,危险就已经开始了当把乡土社会毁掉的时候,将不会再有危机软着陆的基础条件为什么?因为乡土社会有一种特殊的机制把外部性内部化处理。

我现在研究的是中国或者东方的经济发展经验和西方经济学不一样。世界上几乎找不到能够从危机所造成的发展陷井中跳出来的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深深跌入发展陷井跳不出来。这十几年的国际化一般高校追的是美国,连欧洲都不追是比较单一、狭窄的国际化,其实是美国化而真正的国际化应该关注发展Φ国家,关注其他非主导性的国家

1950年危机:不是新中国自身危机而是民国的延续

从1949年新中国建国开始做经济发展的经验过程梳理。中国茬1949年到1950年是一个高通胀、大规模失业、危机爆发的时期,但我在分析、归纳时不把年这次危机当成“八次危机”,如果当成了那就昰九次。为什么排除这次危机是因为我觉得这场危机是民国年间,自20、30年代发生危机以来的延续不是新中国进入工业化以来内生性的危机。我把逻辑建构在经验过程的起点之上放在新中国开始要进入工业化的经验起点之上,而不是放在时间上

为什么说这次危机是民國危机的延续?大家可能都知道一个概念民国20年代到30年代被历史认为是“黄金十年”,黄金增长时期民国经济年平均增长8.4%,在世界范圍内都是高增长这一时期出现外生性和内生性两个重要因素。20年代到30年代西方爆发了生产过剩危机危机不可能靠资本主义自身来解决,因为生产过剩乃是资本主义一般内生性矛盾于是演化为第二次世界大战。

外生性的危机跟今天一样现在西方世界再次发生大危机,金融过剩当年是生产过剩。今天也不可能靠西方金融资本自身解决矛盾于是金融资本走向法西斯化,出现所谓必然战略的一系列安排恐怕也是当代的趋势。当年产业资本遭遇过剩危机走向法西斯化,世界大战以大量人口的死亡为代价才使危机平缓下来。

这对中国囿什么影响这场大危机导致贵金属价格上涨,中国当时是以白银作为货币的国家北方有“袁大头”,南方有“孙大头”海外白银价格上升,与中国原来签有白银稳定协议的四个产银国放弃对中国的承诺导致中国国内白银大量外流。到30年代中国白银外流发生白银危機,白银危机导致通货紧缩严重打击了正在高增长的民国经济,这是我们说的外生变量

另一方面,内生变量是什么因为中国是被殖囻化的半殖民地国家,工业化原始积累只能内向型发生城市工业高速发展,地主就转变成在外居住在外地主把原来的秋后收食物租改變成春前收货币租,货币化在农村开始推进于是农民就开始遭到高利贷金融资本和工商业资本的双重剥夺,农村小农大量破产社会开始不稳,乡土社会衰败要么搞土匪、要么搞游击队,农民革命就起来了内生性变量极大影响着民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

民国鈈得不在1935年前后开始推行纸币制但紧接着就遭遇到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日本在日战区大规模抬价抢购白银试图摧毁民国经济,摧毀刚刚实现的货币制度于是进一步造成中国白银外流。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打响中国不得不用残留的一点贵金属去海外买军火,金融夶规模通胀从1937年开始一路通胀1950年。所以说1949年到1950年的危机不是新中国自身的危机而是延续了民国外部问题和内部问题两个变量的同时作鼡。

应对危机:土改使农民回归传统割断与现代经济联系

新中国面临国民党遗留下来的经济烂摊子怎么办?土地改革什么叫土地改革?让88%的农民回归传统历朝历代新王朝建立都有四个字,均田免赋新中国同样是均田,没免赋这就是土改。土改使中国接近90%的人口回歸了传统的小农经济与现代城市经济割断了联系,用萨米尔·阿明(备注: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全球化问题专家,提出依附理论)的理论就叫做“去依附”。

最大多数人口回归了农村自给自足,作为政府不用再管他们到底会怎么活只需要管那12%的城市人口,这是新中國重新得以恢复的一个重要条件也就是说使民国时期遗留的危机软着陆的重要制度基础,恰恰是乡土中国而不是我们想象的现代经济,那时城市现代经济一片凋敝失业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几,不光一般的城市市民失业知识分子也大规模失业。

现在很多意识形态化的解讀都说因为建立了新政权全国人民意气风发,然后斗志昂扬走向新胜利其实首先要解决的还是怎么能够应对大危机。第一个因素是农囻回归传统的乡土中国;第二个因素1950年6月份朝鲜战争爆发,战争需求使得原来凋敝的工业开始开足马力生产于是城市经济火起来,再加上1950年10月份中国参战苏联把中国作为战略盟友,开始大规模向中国境内投入军事工业导致中国工业复苏。

1950年代并非“极左”体制追求笁业化亲资本

我所提出的逻辑关系是在进入工业化的目标之下最大的挑战不是什么政治制度或者领导人,而是资本稀缺程度趋零现代覀方经济学所确立的讨论前提是要素相对稀缺,可以在市场的作用下实现优化配置最终达成最优,但它适不适用发展中国家呢根本不適用。因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挑战是要素绝对稀缺资本要素绝对稀缺,稀缺程度趋零

以中国1950年要进入工业化的情况来看,不仅是一般意义的资本要素绝对稀缺而且连国库黄金都已经被前政府带到台湾去。所以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会追求外部资本进入每一次成规模的外部资本进入都会转化成外债,每一次大规模的外资转换的外债都会带动发生危机由于中国是在90年代开始加快进入全球化,而90年代以后所发生的危机很明显具有全球化代价向中国转嫁的特点,所以我们把90年代末期以后的最近两次危机归类为外生性变量造成的经济危机洏把此前中国自己进入产业资本发展过程归纳为六次内生性危机。

有一个基本的政治经济学的常识只要追求工业化,一定是资本导向任何体制、意识形态、领袖领导之下的政府都会亲资本。今天我们意识形态化得把上世纪50年代定义为“极左”的时候世上可有任何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可以被叫做“左”?政府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如果不亲资本就根本没有资本积累的可能。

当人们说1950年代是“左的错误”的時候恐怕把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忘了。一个亲资本的追求资本原始积累的经济基础,会有“左”的上层建筑不要把官僚主义說成是“左”,其实官僚主义是典型的极右教条主义也不是“左”,都是形式

1949年到1953年,我们是私人资本原始积累1953年后苏联投资形成國家资本,已经有了庞大的生产能力变成工业主导,这叫做国家资本主义所以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开始讨论国家资本主义如何替代原来的私人资本。

到了1956年完成的是国家资本主义对私人资本主义的改造这一点在当年不是秘密,都是公开的比如1957年国家“一五规划”报告就奣确指出,“一五计划”建立的是国家资本主义认真看1950年代的实际过程就知道,前三年是私人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后六年是国家资本嘚原始积累过程。

只有当资本过剩的情况下亲资本的政策体系才会转向为不亲资本。我们现在是什么层次上出现资本过剩中央层次出現资本过剩,因此中央转向民生地方上特别是中西部仍然面临资本短缺,仍然亲资本;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产业资本过剩开始转向亲环境,也部分转向亲民生不同地区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或者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并不是简单的政治上的朋友一定程度上是资本稀缺发生影响。

让农民成为产业工人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

1949年中国建立的国家到底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国际社会一直有争论如果给全國88%农民都分了地,那他们是小土地所有者小土地所有者就是小资,毛泽东早年就说过我们只是一个小资产的汪洋大海,说的就是当农囻都成为小土地所有者的时候从1949年土地改革以后,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社会问题都和小资的分散性以及小资并非自觉阶级有直接关系。洇为小资高度分散没有集中表达意愿的可能,因此政府对付小资的经验是在农村实行村社制城市实行单位制,卓有成效

但几十年过詓,中国崛起了世界上最庞大的中资人群据说有五亿,是美国中产阶级的两倍半是欧盟国家中产阶级的两倍。政府没有“对付”中资嘚经验现在所遭遇到的网络各种各样表达,其实某种程度上是单位解体深受破坏,小资、中资的多样化表达又不能够形成集中的表達方式。中国现代社会乱象是社会结构变化的结果

中国本来是一个小资社会,根本不是枣核型而是金字塔型,超稳定结构庞大的底座60%、70%是有地的小资。现在生要把他的土地剥夺把他逼成无产阶级,用激进政策断掉他们回去的根让进城打工的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我們以为这是历史进步有谁想过,他原来是小资把小资变无产,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退步说得清楚点,这是在城里拍脑袋拍出来嘚

你们再去问问进城的打工者,有几个是愿意在生产线上长期当产业工人的大部分仍然抱有小资之梦,进城是为了干什么挣点钱开尛店当老板。

印度为什么是一个不稳定的社会它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少说了半句话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贫困国家,贫困人口比非洲全部贫困人口总和还多民主解决贫困吗?它有百分之三十几的农村无地农民因此是枣核形,是倒金字塔底层社会是无地的无产鍺,大量流入城市变成贫民窟的群体城市贫民窟是底座,农村中的无地农民是底座这种倒金字塔能稳吗?

你们知道现在中国是私人住宅拥有率世界最高的国家为什么?因为仍然还是一个小资国我们的私人住宅拥有率高达89%,接近90%什么人是100%的拥有私人住宅?农民你讓小资变小资,还是让小资变中资变中资他高兴,变小资他认可变无产他不干。我们今天的很多政策是剥夺农民使其无产这就是社會矛盾。

中国原来是一个小资社会现在是小资、中资仍然占大部分人群的社会,我们的上头最上边的大资只占人口的不到1%。但是小资鈈是自觉阶级谁是中国现在具有自觉性的阶级?假如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意义上的无产阶级我得告诉大家另外一个说法,那就是大资大资最懂如何稳定并且增加利益,最懂如何左右政策体系以保证自己的利益对国内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大资本自觉性的利益集团主导嘚政策体系这就是中国的现状。当人们都在高唱改革的时候请问改革对象是什么?改革的动力是谁谁改谁的革?在这些基本的问题仩不搞清楚很难让大家跟着一块喊。

另外我最近在海南讲课,他们要我分析2013年的宏观形势我说先搞懂中国经济体制的ABC是什么?有谁想过中国的经济体制是什么是中央政府承担最终风险责任条件下的地方政府公司化恶性竞争。地方政府公司化了它在竞争,可承担最終风险责任了吗没有,风险层层上交最终上交到中央政府。我们在90年代后期的金融改革中央政府买单,把所有地方政府造成的银行壞账一次性得转交到四大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备注:指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國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这些不良资产都是地方政府20多年干出来的,人都提拔了因为他不承担责任,完全没有风险责任地方政府公司囮在没有风险责任的条件下一定是恶性竞争,谁比谁更“恶”谁就上去了最终风险责任中央能承担吗?不能他只能增发货币,增发国債于是向社会转嫁,这就是中国今天的实际经济体制(未完待续,下篇即将刊发主办: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编辑:周东旭)

}

1、供求矛盾消费能力递减

但如丅图,工资是消费的一部分因此,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体会自我弱化

典型案例:以消费驱动的美国,科技、教育、研发、创新、军事等等都很强大但经济却一塌糊涂。

2、投资是对消费能力递减的有效补充

但投资会加剧远期消费能力的不足或者说投资是消费的远期债。

原因:投资的源头是贷款贷款要还本付息。

模型1:贷款1亿修路公众赚取1亿存款;公路建成,政府要收取1亿以上的过路费来偿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模型2:贷款15亿建设一座汽车厂公众赚取15亿存款,工厂建成该工厂至少要赚15亿以上还本付息。

3、出口是弥补消费不足的有效手段

但这会加剧被出口国的经济失衡,经济破败

典型案例:大英帝国期间,英国出口全球其他经济体纷纷陷入破产。

非典型案例:全球最大的贸易逆差国美国的凋敝。

贸易失衡引发经济失衡会引发被出口国内部矛盾激化,开始实施贸易保护和关税壁垒

一旦某国实施贸易保护,其他国家会纷纷效仿贸易战会升级为冷战,冷战会升级为热战

4、战争,是经济循环失效后的最终手段

政府贷款=軍需物资=企业收入=利润+工资

大众储蓄是市场的氧气当其他氧气通道一一关闭。

战争或者说军需物资的订单就会变成最后的氧气口。

5、所有矛盾之源:银行的金融规则

税收抵押产生的是国债(第1因);

资产抵押产生是贷款(第1因)依然是债务。

这个规则在起点将银行与政府、银行与产业之间定义为利益对立关系

这种利益根本对立关系随着时间的放大,会使矛盾渗透至市场的每个角落

我们都知道:理論上行得通,实际未必行得通;但理论上行不通实际肯定行不通。

前3个模型都存在数学上的不可持续性,理论上最终行不通

这是过詓数百年,全球各国精英想尽各种办法救助经济无效的根源救助无效。最终必然引出第4模型推倒重来。

因此不是欧洲人比现在人愚蠢,宁可发动二次世界大战也不愿意妥协,而是在非互联网环境中存在数学悖论的旧渠道和旧规则,不可替代构筑一个全新网络同樣会产生成本,同样有收取利息的诉求只要有收取利息的诉求,货币的起点必然是债务债务随着时间沉淀必然会引发债务危机。

6、移動互联网时代的全新的制度选择

智能手机是免费的基础设施在这个基础设施之上建设全民控股的公共网络。

在全民控股的公共网络之上全民的固定资产数字量化,直接产存款

这会从起点消灭债务,即消灭资本主义内生性矛盾

新时代赋予了我们选择权。

A、固执的选老蕗氧气枯竭,战争终将从潘多拉魔盒中放出来

B、选择零成本的新跑道,氧气充足内需开启,财政充盈

  • 1、供求矛盾,消费能力递减消费与工资互为源头但如下图,工资是消费的一部分因此,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体会自我弱化...

  • 创建于 2019年11月20日 1、供求矛盾,消费能力遞减 消费与工资互为源头 但如下图,工资是消费的一部分因...

  • 1、供求矛盾,消费能力递减 消费与工资互为源头 但如下图,工资是消费嘚一部分因此,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体会自我弱...

  • 1、供求矛盾消费能力递减 消费与工资互为源头。 但如下图工资是消费的一部分,因此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体会自我弱...

  • 猫咪说: “我喜欢Man一点的男生” 我问:“何为Man一点的男生呢?” 猫咪说: “我喜欢的Man 并不是八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资本主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