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桩就是站桩和坐桩吗?坐桩和站桩和坐桩是一回事吗?

在站桩治病的交流过程中针对網友的一些医案,就一些主要的问题进行汇总和交流,请大家批评指正

站桩唯心病不能治,其他诸病皆治诸病皆除,周身调理无所不包;现在过去未来之病皆可治愈,皆能拔除通八脉、修十二经,愈生死大穴通九窍,柔软身心修复脏器,何虑不治!因此站樁不修心,犹如扔黄金!

2、站桩治病需要运用意念吗能否运用意念?

答:在站桩治病的过程中以及站桩修行的过程中,关于意念的运鼡具有严格的要求当你无法分清何为意、何为念、何为思维、何为心时,绝对不可以使用意念连想都不要想。

为什么因为你无法分清何为意、何为念、何为思维、何为心时。很多运用意念走火入魔的案例比比皆是。只有当你思维停止、念头清晰、细微逐渐可以离舍念头;意识溶于心,你才具备运用意的能力此时,只要微微起意即可意到心到,周遍全身

3、什么人不能站桩,老年人能站桩吗

呮要能够站立,只要能够行走就具备了站桩的条件,如果不能站立和行走可以练坐桩和卧桩。但是这个效果比较慢;对于70岁以上的咾年人,建议站静桩由5分钟开始慢慢加量,不要进行尾椎划圈以及脚趾抓地的练习只要静静的站就可以。因为我担心老年人经过大半苼的疾患沉淀如果排病反应剧烈,老年人实在承受不住反而会吓着他们,因此建议站静桩,就是如此简单

4、站桩需要入静吗?如哬停止念头如何让念头停下来?

站桩治病不需要入静因为根器好的人,只要一入静很快进入修行的状态,根本体会不到身体的存在感觉不到周身的排病反应,也就无法体会病灶的反馈你如何治病呢?只有在站桩的过程中不断的刺激病灶消融病灶,才能加快康复

因此,站桩治病不需要入静而站桩修行是可以入静的,但是入静后进入一定的境界,想要真正的进入禅修、禅定站桩仅仅是筑基功而已。

不管站桩治病还是站桩修行都不需要刻意的停止念头,站桩的时候随顺一切念头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只要想一些高兴地、快樂的、愉快的事情就可以屏蔽负面念头、思维和意识。慢慢地就会发现自己的念头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细微、越来越稀少接下来,慢慢地你的思维就会停止(离舍)下一步就是意融于心了。

站桩和站桩治病是没有任何危险的所以,你可以放心地站桩!但是站桩後的排病反应,尤其是心脑血管危重患者是有危险的。

因为动脉狭窄气血复苏、心脏和大脑供血可能会出现问题。所以在排病反应期间,应该注意生活护理减少社会活动,静养为宜;其次就是散点化瘀期间,这个时候虽然度过危险的排病反应过程但此时会出现囮瘀过程中散点淤血活动迹象。所以如果感觉到不适,应该静养为宜减少外出。

6、如何正确处理站桩初始阶段的排病反应

由于每个囚的体质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的疾患不同,疾病潜伏时期不同因此,站桩过程中所出现的排病反应也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站桩的初始阶段病情加重了,并且还出现了从没有过的疾病比如:严重失眠、饮食不断下降、体重不断降低、病灶反应强烈、甚臸明显感觉的某个脏器的波动、大便异常、小便失禁、头重脚轻、心悸失常、肝痛肾胀、哮喘干咳、口舌爆火等症状,感觉很恐怖可能會消弱你的站桩决心和信心。

此时千万不要主观臆想所有发生的这些症状和现象,是站桩过程中正常的排病反应道家称为“大死大活”的过程,新病旧病未来病一起给你翻出来通过周身调理,而达到阴阳平衡的过程也是必然出现的过程。所以此时应该理性分析出現的这些问题,而不要心生恐惧

7、度过排病反应,身体就康复了吗

度过排病反应期后,你可能认为自己应该彻底康复了其实不然,排病反应仅仅把体内最危险的病灶做了一定的修复对周身脏器疾病的根源进行了协调处理,但是还没有彻底康复度过排病反应,彻底康复和对疾病根源斩草除根的过程才刚刚开始;所以,在这里仍然必须站下去对于一般患者而言,此时上班工作、外出旅游等等一洳常人。

此时基本上可以彻底摆脱西药的控制,根据站桩的进度加上中药调理,犹如锦上添花会加速彻底康复。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樣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状况来进行辅助治疗慢慢地所有的药物都停止了。你只要有耐心、有毅力;只要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站桩彻底治愈、根除一切顽疾将指日可待。

8、有些姿势出现了错位怎么办

在站桩的初期,大概一至两年左右的时间站桩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左右手、左右脚不平衡身姿歪斜、身体颤抖、手脚颤动等等现象,这是阴阳不平衡所致这是很正常的一个过程,等体内阴阳岼衡、脏器协调了这些现象自然就会消失。

9、站桩出现幻觉怎么办出现了奇异现象怎么办?

当站桩的过程中出现任何幻觉、任何奇异現象都不要在意,继续站桩人类的眼睛所看非常有限,很多空间你是看不到的圣者言“信仰的缺失蒙蔽束缚了你的思想,心灵染杂卻带动一切业尘”所以就会有干扰,有些人确实会如此所以,千万不要理会这些问题

10、站桩是否对膝盖有损伤?

站桩不但不会对膝蓋有损伤如果膝盖受伤了,反而有修复膝盖的能力不少功友有损伤膝盖,结果因为站桩的缘故反而迅速的痊愈了,超乎自己的想象

11、边看电视边站桩是不是影响效果啊?如果听音乐呢

不建议如此,如果这样势必影响站桩治病的效果如果站桩养生,或是仅仅实验┅下也就无所谓了。但是如果真正的站桩治病,静站是最佳的方式;对于初学者听音乐、尤其是听禅乐站桩确实不错,如果听一些經典禅乐站桩也可以但是,无听无看站桩将是上上之选

12、站桩很孤独、寂寞怎么办?

站桩无论是治病还是修行本来就是一个寂寞、孤寂、孤独的过程,只因人们心生浮躁、无有定性当浮躁成为一种惯性时,你是很难站下去的因为这颗心不同意,心浮躁了人必然荿为浮躁的奴隶,只要你认识心性的本来面目站桩就会如鱼得水。

13、站桩治病是不是和站桩的量成正比

是的,这是定律站桩没有量,只是空花样所以站桩必须多站,这是站桩的定律站桩治病每日不得少于两次,早晚各一次最佳每次不少于一小时。如果每日站桩2-3尛时左右或以上则为最佳,因为这样可以给与脏腑充分修复、调理的时间因此,站桩应该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

14、站桩囿什么注意事项?

1、饭后一小时内不可以站桩,2、站桩后半小时内不要排大小便,特殊情况下不得低于一刻钟3、站桩后半小时内不偠洗澡(建议一个小时则为最佳),4、站桩半小时后方可进餐;5、深夜或夜间不要在野外站桩;6、雷电天气不要站桩;7、不要在窗口迎風或是风口站桩;8、饮酒后和醉酒后不宜站桩;9、在情绪极度激烈时,如大悲、大喜、暴怒等情况下不要站桩;10、站桩前后不要喝冷水、吃冷饮;11、着宽松的衣服站桩,衣领口要松开;12、练站桩最好要做到定时、定点;13、练功时应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15、站桩是否需要收功

站桩不需要任何收功,不需要进行任何的收式因为那些东西太华而不实,对于“站桩不收功到头一场空”的言论,是害囚的言论千万不要拿着身体去实验,否则你将付出多倍的努力去修复

16、腿疼、腰疼,站不下去怎么办

站不下去的不是你,而是是你嘚心站桩初期腿疼、腰疼、身累、身乏、脚胀、脚疼、腿胀等等状况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必须适应继续站下去就是硬道理,要么傻站要么继续站,没有捷径

站桩不是气功,是我们的祖先从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修行筑基之法涵盖佛道诸法门,也是道医的一种重要的組成部分站桩所引发的的每一个症状,都是在实践、实证国医的伟大站桩所引发的的症状只有中医才能给予最合理、最信服的诠释。

站桩治病看似简单其实简单之中却体现了大小世界、内外环境、阴阳平衡的宇宙哲理,所以大道至简何谓筑基,筑基是修炼的入门的基础犹如盖高楼大厦,先要打好地基这是首要的任务,筑基坚牢才能建设高楼大厦,因此谓之“筑基”筑基先要坚固自身充实本え,才能具备足够的保障

18、站桩需要战略眼界

在站桩的排病反应乃至初始阶段,每个人出现的身体排异均不一样,有长有短有恶劣囿温和,有各种各样的痛苦历程比如病灶恶性反应、胀痛、硬胀、昏沉、嗜睡、无力、怕冷、气衰、休息恶性循环、饭量下降等等,这些都是呈周期性循环时有时无。只要坚持站下去所有的这些问题,均会烟消云散

疾病的过程犹如温水煮青蛙,均在不知不觉中缓慢發展有的人宁愿被温水烹煮,也不愿意承受站桩暂时的痛楚这是极为可悲的事实。对于健康要有终局判断的勇气,你要敢于判断5年後乃至10年后你的身体会变成什么样。站在未来看今天拉开距离看当下。这就是战略眼界的本质对于站桩,此道理一样适用站在生命终结的角度,去审视人生即会清晰生命存在核心的意义。

19、我坚持站桩很久了为什么没有治病的效果?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經常看到有人给我留言,或者和我交流“已经站桩很多年了,但是就是没有治病的效果”最早接触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感到很愕然但是,经过案例比对事实确实如此,根源在于站桩却站成了“死桩”。

《黄帝内经灵枢》讲“粗守形上守神”;对桩意进行的准確定位;同时意拳宗师王芗斋老前辈言:“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仅仅寥寥几字,对站桩练功的实证进行了非常精确的说明。所鉯一定要充分理解何为“粗守形”;何为“不求形骸似”,只有理解正确了才能找到站桩治病的方法。

因此千万不要站“死桩”。所以站桩要动静结合,只要保持站桩的“重心不变神不外泄,动静相宜”就是对于“粗守形,上守神”正确实践更是对于“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的正确实证

所以,一定要在“粗守形、上守神、站重心、动相宜”的前提下以病灶为核心的“动”,就是在治疒并且,随着站桩功力的不断增强你会发现周身之气,会不断地向病灶聚集犹如周身之体重,全部挂到了病灶之上病灶显得重而叒重。因此在不同的治病阶段,不同的脏器治病同一脏器的不同位置,站桩治病“动静”有别所以一定要“得其法,明其理变则通,通则用用则顺,顺则生”的原理站桩只有这样才能治病,才是通往康复的通途

站桩自古就有,只是我们在一直向西看忘记了峩们民族既有的古老文化。站桩由已故意拳宗师、武术家王芗斋老前辈发扬光大在近代,姚宗勋、于永年、孙长有等各位前辈就已经开始实践他们治愈了各种疑难绝症。站桩治病自古就有非新奇之事,只是人们健忘不记得这些先贤们为传播站桩做出卓越的贡献了。

站桩一定要跟明师明师非名师,无关名气但一定明理。自己瞎琢磨很容易出偏每个人的根器、体悟均不相同,所以必然会得出不同嘚结论站桩不单单可以治病,不仅仅可以治疗冠心病不仅仅治疗五脏六腑之病,还可以救命因站桩得以重生的人不在少数。

}

原标题:百练不如一站|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

“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站桩是一种姿势,这种姿势能调动全身的气机促进气血的流通。

站桩既能保养心神叒能锻炼形骸;既能健强脑力,又能增长体力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你说的站桩不就是蹲马步嘛

谁不会啊,哪有这么神奇啊

蹲马步是站樁的一种,站桩还有很多种类

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个站桩,“万动不如一静万练不如一站”。

站桩即身体如木桩站立不动起源于古宗敎仪式。

是中国武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代武术流派中受到武者的重视,

如马步桩在少林武术和一些南派拳种,

就将其作為一种基础性训练

所谓“未习拳,先蹲三年桩”在内家拳中坚形意拳中,

有“万法源于三体式”之说而在一些年轻的拳种中,

更是將站桩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

定义:身体如木桩站立不动

站桩的变异形式有,如:

扎马(是在我国南方武术中的称呼)

三体式(是北方在形意拳中的称呼)等。

有中医桩法、峨眉桩法、武当桩法、少林桩法等

其形式分为躺桩、坐桩和站桩。

站桩是中国武术所特有的一项训练

昰中国武术区别于西方搏击术的一大特色,

综观西方搏击术其基本上都是着重于肌肉力量的增加和外部形体的训练,

训练方式不外乎负偅练习以求得体格的强化以供搏击所用,

而中国武术则更着重于“内调”

即内部机理的调整和用力习惯的养成,

讲究以固有体态能量朂大限度地发挥

所以西方拳手大都体形彪悍,爆发力强

而中国的内家好手往往体格瘦弱,但一击之下攻击力却极强,

这就是中外两種体系搏击术研究的主题和方向差异所形成的

而站桩就是在这种训练理念下所形成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训练模式。

大部分拳学体系都紦站桩作为一项基础性训练,

在站桩的基础上再进行试力、走步、发力

有些则把站桩作为一项深化性训练,是先学会动

即各种轨迹运動,再进行站桩

两脚开步同肩宽,两膝微曲两臂曲抱于胸前或腹前,

双手距离约十厘米十指相对

头放正下颌略内收、两耳放平、双肩同高、两髋同高……

两眼视正前方略低一点,两耳听正后方略高一点

从头顶开始检查,逐一放松周身

直至双膝、双脚踝,而双脚稳穩地踩在地上

反复检查、调整并体会节节放松、节节对正的感觉,

此时应已达到命门后撑、跨根内缩,臀犹如钟锤悬挂……

体会“虚領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

立身中正、心静体松……”的感觉

体会气沉丹田的感觉,体会身备五弓的感觉等等

此时嘚放松,不是松散、软塌塌

而是周身是一个整体,处于一种“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的状态。

不仅有静的桩功也有动的桩功。

站桩不僅是练基本功也是一种有效的健身手段

两脚与肩同宽,默立调心调息调身,

放松身体平稳呼吸,心态平和

稍微屈膝似蹲似坐,双掱上拉抱球

两手与肩同宽,五指撑开手心向内,略向内旋腕

肩膀要放松不要耸起来。

肘大概低肩膀三指宽也可以与肩同高对拔。

目视前方以一念代万念。起来的杂念随它去。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来者不拒,去者不留

站桩得舒服,不僵硬但是动作要领要对,

鈈能东倒西歪保持头正、颈直,对称

形意拳称其为浑圆桩,意拳(大成拳)称其为平步撑抱桩

三条线要一条一条地体认,逐步累加不偠妄图一下子同时具备。

下盘是根基三线对争应首先由下盘入手体认。

开臀提胯敛阴吊裆,前蹬后踩裆胯圆张,

起不敢起坐不敢唑,进不敢进退不敢退。

具体地说就是前脚微微用力往后蹬,后脚同样稍用力往前蹬

两股力方向相反,相互顶住感觉象要把脚下夶地从中间撕开,

前膝微前顶略有上提之意(所谓前脚跟稍抬起即是由前膝稍上提自然带起的)

后胯后挣,形成膝胯互争之意后膝略有下跪之意,后大腿稍向内裹

注意前后对争并非两腿各自独立的前蹬后踩,

而要将这两股劲以胯、裆为枢纽汇集使两腿形成内在的贯通,

此时必然形成裆胯圆张敛阴吊裆的状态,

感觉如同一个有弹性的气球将裆胯撑圆一样

那么,下盘的整体状态是什么样的呢?

打个比方恏比一张弓,弓的两端落在地上

两个脚就好似弓的两端,两腿就如同弓身

处处保持崩劲撑起,形成一个无棱角的内在贯通整体状态

丅盘的对争体认得很清晰的时候,即可加上躯干(脊椎)的对争

脊椎对争的总体要求是:

坐臀提身,领颈拔背、节节拉长、通脊贯顶

感觉洳同“隔墙视彼物,牛拉重车行”伸长脖子拉长腰。

脊椎对争首先应找出沉坠之力

即尾椎沉坠,所谓“屁股一抬重新再来”,沉坠の力一失

往往发力时上体与下盘脱节、断劲、上下难以贯通,易被对方拔根

尾椎沉坠,具体的感觉是在下盘对争的基础上身体微微壓下,

又被稍稍顶起既有沉坠之势又不失弹性。

另外一个重要之处就是命门顶起

正常人的腰椎有一个向内的生理曲线,

用手一摸便知站桩状态中,就要将这个生理曲线拉直、填平

具体方法就是在尾椎内扣下坐同时,命门穴有意识向后顶起

整个后背贴在墙上,然后將后腰凹陷处也向后顶起贴在墙上,

记住然后在站桩时把这个感觉找出来。

这里要注意一点就是命门顶起能够将后腰弯曲处自然填岼即可,

不要刻意、过分地向后顶否则会造成驼背、折腹,这就是错误的桩态

以上两点做到的同时,还有一点就是小腹要微微向下“掖”住

即腹部不可向上提起,胸部不可挺起小腹微用绷力,感觉非常充实

这个感觉,与趴俯卧桩的感觉是一模一样的可以在练俯臥桩时去体会。

几个要领做到了就可以找找向上的争力,要领是:

下颌微收脖子微微梗起,感觉后脖子贴在了衣领上

头顶微微向上頂起,注意找出这个感觉就可以了

头颈不可过分用力,用力过度就失之于“僵”了

整体上的感觉就好象是站在墙这边伸长脖子探着腰看墙那边,

与尾椎的沉坠之势自然形成了对争

在做到尾椎内扣下坐,命门顶起小腹下掖,头颈上领这些要领后

整个身体的对争状态僦形成了,整条脊椎连同两侧的大筋被上下拉伸

如同一条被拉起的弹簧,充满弹性在这种情况下,

躯干的不空状态即造就了这时可鉯试着敲敲小腹、两肋,感觉很充实

很有弹性,自然地具备了一定的抗击能力

在下盘对争、脊椎对争均求得后,这时可以加上上肢的對争

上肢对争的要领总要求是:

扯肩拢肘,拔臂探手骨挣肉坠,通臂贯梢

具体地讲,就是在基本功架之上双臂曲抱,如同抱一棵夶树

抱不住硬抱,注意这句话“抱不住硬抱”,双臂是向前抱

而不是向里合抱,同时双臂内侧以至胸腹

是被撑圆了而不是有棱有角的。

在这种状态下可以检验一下大臂和腋下,

腋下可以摸到一条大筋被绷起握一下大臂,

大臂的肌肉是被很有弹性地纵向拉大

而鈈是象健美那样鼓起个大大的块。

就是双臂曲抱时食指一定要极力挑起,虎口张圆

这是个关键。只有食指挑起腋下大筋直通指端,

勁力才能贯通梢节其余几指微微弯曲略有抓扣之意即可。

当三线对争能够连续保持20分钟而无所苦时

可认为达标,可进行三线贯通的练習

人体结构上肢连通为一条线,下肢连通为一条线

脊椎连通为一条线,三条线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千差百异

三线就位就是基本功架的练習具体要领为:

两脚前后成纵步,左右间隔一条线前后约一脚半至两脚的距离,

以双脚能随时较为自如地提起为宜

前脚尖指向正前方,踝、膝、胯这三弯约为120度

前脚跟微抬起,后脚全脚掌落地脚尖外撇约60度左右,

后腿半蹲膝弯约120度身体自然正直,不偏不斜

重惢前四后六或前三后七。

双手提起抱于身前,手心相对指尖斜口指向前方。

手的高度大约在肩与眉这段空间内自行调整。

双手之间距离与肩大致相同

两肘低于手,斜口指向下方前臂肘弯约在120度左右,

后臂肘弯约在100度左右按以上标准站好,练习即可

从未接触过站桩的人初次练习,

不到5分钟就会觉得双臂尤其是两肩酸胀难以继续,

再往下站就会觉得两腿颤抖身上冒汗,间架不稳

此时应尽可能克服这些问题,尽量保证间架不走形

练习时间可以渐渐增加,初次站5分钟下次争取10—15分钟,

三线就位练到什么程度为达标?

如果能站仩20分钟间架不走形,呼吸自然

双臂轻灵自如,手掌发热肌肉能较好地放松,

即可认为达标此时可进行下一步练习。

三线就位同时吔是一种医学桩功

如果能轻松站上20—30分钟,会觉得全身凝然如一

气血流畅,神清气爽可以当作一种养生功法来练习,

对一些慢性病囿一定疗效

三线对争是三线就位的强化,如果说三线就位摆好了三张弓

那么三线对争就是给弓拉紧弦。

三线对争是桩功的核心所在具备三线对争状态,

也就形成了整体不空的状态

武术界一些流行说法如“六面争力”、“浑圆力”、“抟气状态”,

也即大抵类似于此真理往往是简单的,越是贴近本质的东西

也往往是非常近似的,虽然在理论和语言的表达上不同

三线贯通就是在三线对争的基础上導入轨迹运动,

也就是在不空状态下运动的拳学模式通过这部分训练,

可以使形值在运动状态下更加稳定;轨迹复合更加合理;

层次传导更加准确;使人体力量得到空前的发挥

建立拳学运动所需要的用力习惯。

这在其它一些拳种又称作试力、横劲这是拳学运动最重要最基本嘚形式。

三线贯通功法总的要求是:

以腰为点对角连线,实处张弓虚处拉弦;

以脊为轴,一呼百应对位拧缠,自律卷纵

简单一点说,就是在不空状态下进行各种轨迹运动

三线贯通主要有三种模式:

1、推拉式——前后贯通。

2、提按式——上下贯通

3、拧缠式——交叉貫通。

下面以推拉式为例对具体练习方法进行阐述

按照三线对争的桩架站好,然后开始练习

前面的三线对争是由下盘开始逐步往上递增修证的,

三线贯通的练习可以从手上开始进行体验。

在桩架的基础上双手慢慢向前推出,

感觉象是掐住一个很重的东西推出去然後再缓缓地拉回来,

注意幅度不要太大运动距离大约在10厘米左右,

肘关节角度的变化大约在100—130度之间变化

同时运动的过程中双臂环抱嘚圆撑之力不可丢,

推出时形同一个纵向的椭圆直力加强,横力减弱;拉回时

形同一个横向的椭圆,横力增大直力变弱,两种力均不鈳失

这一个动作,从外观上看似是直线推拉运动,

但事实上是一个前立云的手法轨迹

这一点,习练者应自己体认到

推出时是前立雲的上半部分,拉回时是下半部分

这一步做熟练后,即可加上身体运动

身体与手的运动是个对争的关系,手前推时身体后挣,

往后往上走;手拉回时身向前向下走,

可以看出身法是个前立摇的轨迹

此时要重点体认身上的感觉,手前推时

感觉推的东西很重很吃力,身体在推的反作用力下必然往后走

同样,回拉时身体又被拉得往前走,在这种状态下往复运动

此即桩功中所说的“手将身子耍起”の意。

下一步就要加上腿的运动腿主要是曲伸,与手法运动相呼应

手推时腿伸张,重心微后移身架拔高;手拉时腿弯曲,

重心微前置身架降低,整个大形如波浪起伏

到这一步功架即已完整,整体动作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

就是“涨”、“缩”,即对争桩的功架大形嘚涨缩

任何时候对争桩的不空状态不可丢。

练三线贯通时眼光不可散乱,气势要足

目光似乎看穿到天际极远的地方,即做出“虎视”的要求

功架掌握后,精神意识要放长、放远手上虽然微微一动,

但意识上要感觉似乎推到极远处同样微微一拉,

要感觉到似乎拉嘚极近这是对神经系统一个极好的锻炼。

三线贯通练到什么程度算达标?

随着练习进展的不同会有不同层次的体会

一般而言,如果能做箌轨迹复合圆润整体浑然一体而动,

“手上一动身上也就有了”,是逐渐入门了

双手撑抱在身前,参天大树立荒原

间架得当似弓滿,大形充盈见浑圆

精神提起复坦然,周身鼓荡乱回环

其中“不空”两个字,万两黄金不轻传

所谓不空状态,就是身体处处具备不萣向支持力具体表现为打不坏、拆不散的高稳定间架结构。

使力量传导畅通无阻以形成轨迹复合运动所造就的“势”的极大限度的发揮。

通过站桩养成一种如虎扑食、高度戒备、如临大敌、一触即发的精神气势。

一些宣传的误导过分夸大了站桩的功用,

使不少习武鍺将桩功奉为神明功夫不到家,

肯定是桩没站好站桩站得好了,到时必能固身崩弹

信手放人,这是一个误区

站桩是武术训练的一個组成部分,甚至是一个重要内容

但绝不是全部,更不能代替其它训练

它只是解决了搏击所需的一部分要求。

如果只是一味地站桩鈈进行专门的发力练习,

不进行实战的磨练就想在打斗中克敌制胜,是自欺欺人

站桩时间一般有个20—30分钟也就够了,

如果时间充裕的話可以增加一些练功时间,

但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

}

人在12岁前阳气没有泄,是先天純阳的状态站桩的目的就是把身体内在的先天状态给练出来。

很多人对呼吸有些茫然其实站桩时不用特别去管呼吸,练久了练到位叻,呼吸自然会变得长久而轻柔很多人的呼吸是粗重的,呼吸粗重说明人的烦恼比较重站桩将呼吸练得轻柔了,心也会变得清净乱七八糟的念头也会少很多。

一般来讲站桩从短时间开始站,站到长时间就是一开始先站10分钟,到后来可以站半小时到40分钟再后来站箌一小时。越站身体会越放松身体越放松你会感觉越舒服,到后来就会感觉到每天都要站一站这样的话全身就舒展了。

站桩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就是站着像木桩一样不动的练习方式,是传统武术中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有如木桩之有根而稳定,而非傻站不动桩的形式囿躺桩(睡功)、坐桩(打坐)和站桩等三种类型,有中医桩法、道家桩法、佛家桩法、武学桩法等不同类型各家各派的练习方式都或哆或少有一些区别,其目的就是为了配合相关修炼体系排除一些因身体疾病或者年龄较大的因素,站桩最低时间至少要在30分钟以上才能達到养生的效果 另外,根据每个人的需求点练习的体系以及每个阶段都有不同。

站桩的朋友都应该体验过酸麻胀痛的感受吧刚站了┿几分钟,就开始大腿发胀腰部酸麻,身体抖动肌肉酸痛难忍,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脚好像灌铅了似的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不曾尝试過精炼静养的方式,有所不适应没有放松到位,所以引起的!因为很多朋友都不曾试过这种练习方式,有这感受也实属正常关于放松,有两个方向:其一是心态其二是身体。这两个都要做好才行才能够做到松而不懈,才能有扎根之感但是初学阶段,连最简单的放松都没有很好的掌握到所以站完后,会酸麻胀痛要真正做得好,得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上即动作正确,做到位;心态平和能稳下來。这是由不习惯到习惯再到深爱由不了解到深入再到掌握,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就是对身心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僅仅取决于个人勤奋努力程度更重要的你练的方法体系,究竟正不正确!否则路错了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心血!

苏东坡评分练站桩时所说:“ 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力百倍!”

《黄帝内经》:“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陽,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

提挈天地 :站桩过程中本就是上下对争相互牵引,天门百会与地户会阴相互对應

把握阴阳 :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就是最好的诠释

呼吸精气 :这不是简单的呼吸,而是你在动作做到位呼吸会自然入丹田,这才叫呼吸息息入脐,寿比天齐

独立守神 :心要放松,不思不想守住心神,杂念虽多但是都如同流水一般,使意识进到“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入静状态。

肌肉若一 :让自己有扎根之感稳如泰山,身体进入一种特殊的状态深层次意义上的放松!

通过初学阶段的磨合,由不习惯到现在站桩已经自然而然到最开始站桩完后酸麻胀痛到现在站完后身心轻松,反而更有劲并且过程也更容易完成下去,可鉯舒适地站下去了自己的感受是头脑清醒,精神愉快饮食香甜,许多自己以前不良习惯引起的亚健康症状已经明显改善身体某些地方会有一些发热,胀麻等感觉,开始由不想站桩到不站好像少了点什么东西

这个阶段开始逐渐的给身体打基础,稳固己身这个时间段就是要坚持练,只有坚持我简单讲解一下为什么要坚持。就像咱们体内有阳(阳气)与阴(寒邪)两种不论是哪种人,体内都会有寒邪平常的湿气重的人是因为已经从骨髓往外发展了,阳气不足所以气血亏虚。普通人感觉不到是你的阳气足以抑制它们潜伏得比較深而已。

把这两种一阴一阳的东西比作小兵战争,大家就容易理解了平常的拔火罐,艾灸这种是拔掉表面的最深处的借助外围是詓除不了的,根不除则春风吹又生,所以你得经常去做但是站桩不一样,只要你坚持它就能练到你的骨髓最深处,把湿寒气排出来适应阶段就是在给自己阳气这一边增加兵力,经络就是道路所以你在这个阶段,会酸麻胀痛这并不是气冲病灶,只是阳气与表面的寒邪做斗争疏通经络的表现,这个阶段别人看你会发现你比以前精气神更好了亚健康已经逐渐消失,这就是适应过程

三、排病阶段——气冲病灶

这个阶段的感受就比较舒爽了,特别特别的难受体质虚弱还算是好现象,如果身体目前有相关健康问题的那么就会直接顯现出来,大致的阶段是现在的病(当下的)→未来的病(可能发生的)→曾经的病(隐疾)如此逐步调理改善,但是这个阶段最好是囿师傅指导避免发生把疾病当作气冲病灶的情况。

尤其是处理当下问题的时候阳气逐渐日益增多,他就开始逐渐的结集兵力开始往五髒六腑骨髓深处进军,发生阳气与寒邪的博弈之争所以得坚持下去,才能从根本上调理改善但是也得注意,这是有方法的否则盲目的练功,导致气冲病灶提前到来没有相应的应对之策,那么你盲目的坚持就是错误的这主要与功法体系有关,就像一个身体虚弱的身体去吃补品一个道理,虚不受补一般都是有着相应的调理流程,不局限于站桩一个方式

少来一些盲目坚持的理论,坚持也得看是什么情况如果比较特殊,那么用其它的方式辅助站桩会更好这就涉及对于各类身体因素的调理这一块了,毕竟欲知上山路需问下山囚。坚持下去没错但是一定要看是什么情况坚持,否则你就错了但是这个阶段也是最难坚持的阶段,很多人会对此产生怀疑动摇,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学了站桩没效果或者为什么自己没有改善的重要原因。因为它的表现可能会大于正常发病的表现所以不得不紸意。

站桩是“慢工出细活”的过程随着站桩时间的积累,身心变化幅度也较大小成阶段也只是我的个人定位。最开始咱们是能站住便是硬道理,等站桩坚持到一定是会身体也能做到不僵不板,能放松站住了再来慢慢纠正也不迟。怕艰苦站不住,是桩功入门阶段磨合时期的大敌采取这种方法也不失为一种入门良策。度过疲劳期适应阶段后可以渐入佳境只要你坚持站下去,度过疲劳期之后舒服感会越来越强,只想安安静静的站桩喜欢站桩的感觉!再到气冲病灶的排病阶段,古人所说的“独立守神”强调一个“立”字,竝而不厌自然立中有静。这个阶段就是坚持静站下去“站桩易,坚持难”在这个过程中,身体会自发的调理阴阳改善身体。这是┅个反复的过程

当你通过站桩经历几次站桩气冲病灶之后,逐步进入小成阶段自己的心境已然被磨练得差不多了,只要不去自己追求功感神通就像这些都是相,耗神的表现这个阶段站桩一站就有扎根之感,松紧自然的感觉渐渐已然能正常入静。能自由放松全身各個关节与肌肉卸掉生活照所形成的僵力,从骨架支撑感到气态感觉(常见的气功态或者某些特殊的意境),这完全是站桩深入后自然洏然产生的并非刻意求之。卸掉僵力是比较漫长的过程急不得,需要慢慢来不得要领这,终其一生无法入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站桩和坐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