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流媒体你们都装的什么ct6内存卡装哪里

为何说高清流媒体后视镜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1月27日凯迪拉克CT6上市,关注度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尤其是各路媒体对它的体验、评论乃至争议,都是之前任何一款豪华车上市所没有的。
人们对CT6的这种反应,与其与生俱来的许多独特性有关。例如它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款实现国产的旗舰轿车,同时也是截至目前所有国产轿车中级别最高的车型;它在国内上市的时间甚至要比美国本土还早了两周。可以说新美式旗舰CT6开创了太多的“前所未有”。
当所有人都将目光聚焦在这些“宏观面”的时候,我们却想另辟蹊径,来看一看CT6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浑身上下武装的各种黑科技。例如它的那个高清流媒体后视镜,就很有意思。因为就在这个当口,宝马也发出消息,正在着手研发后视摄像技术,并有可能会在三年后量产,首配车型为新能源超跑i8。现在问题来了:流媒体、后视摄像,这不就是类似倒车影像的东东吗,为何还要整这么费劲——迄今为止只有凯迪拉克CT6一台量产车采用了,宝马居然要到三年后?
后视摄像的好处非常明显
是因为后视摄像就是噱头,所以大家都不热衷于研发吗?显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既然已经有了三个玻璃后视镜(两个外一个内),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想要倒车影像?理由很简单——玻璃后视镜的效果远不如“摄像头+影像”。这个所谓效果,又可以分拆成几层。最重要的自然是视野,再好的玻璃后视镜也不可能做到无盲区。
别的不说,车内的遮挡物(如头枕、后排乘客、C/D柱等)对后方视野的影响就现实存在。而这种盲区内一旦存在障碍物(例如蹲地玩耍的小孩),就很可能因为被忽略而造成恶果。很显然,后视摄像头就不存在这种问题。例如CT6就宣称,采用了流媒体后视镜视野大3倍,可以彻底杜绝盲区问题。
还有,即便在没有遮挡物的情况下,一些客观因素也会导致二者现实效果的本质差异。例如后风挡贴膜或布满尘土会影响后视效果,尤其是在光线很弱的环境下会严重影响驾驶者对后方情况的判断。摄像头的优势此时也能显现出来——目前感光效果好的摄像头,其弱光下显示效果,要远比玻璃镜子好得多。
后视摄像替代玻璃镜子,需要确保可靠性
倒车影像出现有好多年了吧?技术也足够成熟,那为何用在后视镜上就这么费劲呢(直到现在才由CT6首创)?注意,倒车影像虽然出现得早,但它一直是以“辅助”的身份出现的。也就是说,它并没有取代后视镜。
事实上很多人在使用倒车影像的时候,仍不会忽略后视镜。那么一旦出现后视镜失灵、故障的时候,这种组合并不会带来什么恶果。然而如果直接拿它替代玻璃镜子情况就不同了,用车环境不允许它有“任何错误”。其实大家应该有印象,很多东西看起来早已出现,但一旦要应用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都需要经过反复斟酌测试,直到彻底可靠才行。
从驾车经验来看,显然外后视镜的要求要比内后视镜要高得多(很多商用车没有内后视镜也一样开),因此这种流媒体后视镜率先出现在内后视镜上也顺理成章。而需要更加可靠的外后视镜,则还得假以时日。至于到时候是由宝马首创,还是仍会有凯迪拉克抢先,三年内应该会有答案。
后视摄像的好处远非倒车影像可比
看了前面对后视摄像的优点分析,很多人会感觉:多此一举吧,所有那些好处倒车影像不都有了吗,何必劳什子还整什么流媒体后视镜?也有人说,这个CT6不过是把倒车影像挪到整个车内后视镜上了,纯属噱头。果真如此吗?
首先,单就视野一项,并不是只有倒车时才需要的。正常行车过程中,依然会有很多人会借助车内后视镜判断后方情况,不是吗?为什么有人喜欢把自己的车内后视镜换成大视野的?目的主要恐怕不是为了倒车吧?那么好处显而易见——正常行驶时,车内后视镜更大的视野,对于行车安全性的提升是很有价值的,它几乎可以杜绝并线盲区。很显然,倒车影像做不到这一点。
其次,这种流媒体形式的后视镜还有更多的衍生功能。这些功能可能当下的CT6上还没有,但理论上未来是肯定可以实现的。例如在弯道上,后视镜的视野会不会按照需求进行偏转,以更好地提供驾驶者所需要的信息?亦或者打转向灯的时候,后视镜视野也会有相应的偏转来进一步消除盲区?后面有开远光的讨厌鬼,系统是否可以不再是简单地把整个“镜子”变暗,而是对像PS那样对局部炫光自动处理掉?
当然,如果按照宝马的构想,把两个外后视镜用摄像头替代,然后把三个摄像头的信息整合在一起现实,那视觉效果无疑就更直观了。此时,“盲区”一词,恐怕也会在车用系统中彻底消失。
汽车电子化的日新月异的确令人感叹,用摄像头+屏幕来取代镜子,很可能成为下一步的发展新趋势。在这里我们应该感谢凯迪拉克,正是因为它的勇敢尝试,让这种趋势会变得更快。当然,对于CT6而言,高清流媒体后视镜只能算是其亮点很小的一部分。新美式旗舰的上市能否搅动整个中国豪华车市场的节奏,正是我们、估计也是所有人所关心的。那么,坐下来看好戏吧,2016年估计就会有结果……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几种高清编码方式和文件封装格式介绍
当前几种主流高清编码方式和文件封装格式介绍
( 15:25:23)
&&&&随着高清技术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节目都采用高清设备来制作。目前,像Avid、Sony、Panasonic、Thomson等主流厂家都有各自系列的高清设备,它们所采用的编码方式和文件的封装格式则各有不同。目前几种主流的高清编码方式有:由ITU-T和ISO/IEC联合开发的H.264/AVC/
MPEG-4标准、由苹果公司开发的ProRes 422、由JPEG组织负责制定的JPEG
2000,以及由Avid公司开发的DNxHD等;主流的文件封装格式有TS、AVI、MKV、MOV等。下面就这几种主流的高清编码方式和文件封装格式做一个介绍。
&&&&一.编码方式
H.264 / AVC / MPEG-4
&&&&H.264与MPEG-2格式和其他之前的格式相比,压缩效率更高。H.264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SO/IEC)共同研究发布,因此H.264有两个名称,一个是沿用ITU-T组织的H.26&名称,叫“H.264”;另一个则是AVC(Advanced
Video Coding高级视频编码),这个标准也被归为MPEG-4的第10部分。
&&&&H.264格式定位于覆盖整个视频应用领域,它将主要应用在具有高压缩率和分层次质量需求的方向。包括:低码率的无线应用、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的电视广播应用、Internet上的视频流应用,传输高清晰度的DVD视频以及应用于数码相机的高质量视频应用等等。H.264能以较低的数据速率传送基于联网协议(IP)的视频流,在视频质量、压缩效率和数据包恢复丢失等方面,超越了现有的MPEG-2、MPEG-4和H.26&视频通讯标准,更适合窄带传输。在极低码率(32-128Kbps)的情况下,H.264与MPEG-4相比具有性能倍增效应,即:相同码率的H.264媒体流和MPEG-4媒体流相比,H.264拥有大约3个分贝的增益(画质水平倍增)。32Kbps的H.264媒体流,其信噪比与128K的MPEG-4媒体流相近。即在同样的画面质量下,H.264的码率仅仅为MPEG-4的四分之一。但是,H.264在获得优越性能的同时,带来的是计算复杂度增加,例如分层设计、多帧参论、多模式运动估计、改进的帧内预测等,因此对硬件要求是最高的。
&&&&H.264/AVC
/ MPEG-4采用的核心技术有以下几个部分:帧间和帧内预测 、变换(和反变换)、量化(和反量化)、环路滤波、 熵编码。
&&&&帧间预测&:H.264的帧间预测是改良的运动估计。运动估计用来确定和消除存在于视频流中不同图片之间的时间冗余。当运动估计搜索是根据过去方向的图片,那么被编码的图片称为“P帧图片”,当搜索是根据过去和将来两种方向的图片,那么被编码的图片被称为“B帧图片”。为了提高编码效率,为了包含和分离在“H.264运动估计-改良的运动估计”图中的运动宏块,宏块被拆分成更小的块。然后,以前或将来的图片的运动矢量被用来预测一个给定的块。H.264/MPEG-4
AVC发明了一种更小的块,它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在运动矢量方面可以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帧内预测:对于不能运用运动估计的地方,H.264就采用帧内估计用来消除空间冗余。帧内编码用来缩减图像的空间冗余,在给定帧中充分利用相邻宏块的空间相关性,相邻的宏块通常含有相似的属性。因此,在对一给定宏块编码时,首先可以根据周围的宏块预测(典型的是根据左上角的宏块,因为此宏块已经被编码处理),然后对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差值进行编码,这样,相对于直接对该帧编码而言,可以大大减小码率。
&&&&对于每个4&4块(除了边缘块特别处置以外),每个像素都可用17个最接近的先前已编码的像素的不同加权和(有的权值可为0)来预测,即此像素所在块的左上角的17个像素。显然,这种帧内预测不是在时间上,而是在空间域上进行的预测编码算法,可以除去相邻块之间的空间冗余度,取得更为有效的压缩。
&&&&变换:运动估计和内部估计后的结果通过变换被从空间域转换到频率域。H.264
/ AVC / MPEG-4使用整数DCT4X4变换。而MPEG-2和MPEG-4使用浮点DCT8X8变换。更小块的H.264 /
MPEG-4减少了块效应和明显的人工痕迹。整数系数消除了在MPEG-2和MPEG-4中进行浮点系数运算时导致的精度损失。
&&&&量化:变换后的系数被量化,减少了整数系数的预测量和消除了不容易被感知高频系数。这个步骤也用来控制输出的比特率维持在一个基本恒定的常量。
&&&&环路滤波:H.264标准定义了一个对16&16宏块和4&4块边界的解块过滤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对宏块过滤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由于相邻宏块有不同的运动估计类型(比如运动估计和内部估计)或者不同的量化参数导致的人工痕迹;块边界过滤的目的是消除可能由于变换/量化和来自于相邻块运动矢量的差别引起的人工痕迹。环路滤波就是通过一个内容自适应的非线性算法修改在宏块/块边界的同一边的两个像素。
&&&&熵编码:4&4的量化系数必须在熵编码之前被重排序。根据这些系数原来采用的预测算法为运动估计或者内部估计,来选择不同的扫描类型创建一个重排序的串行化流,按照从低频到高频的顺序排序这些系数。既然高频系数大多数趋向于零,那么利用游程编码就可以缩减零的数目,从而高效的达到熵编码的目的。在熵编码这一步骤中,是通过映射符号的字节流来表示运动矢量、量化系数和宏块头的,对于频繁使用的符号用较少的比特位数来表示,不经常使用的符号用比较多的比特位数来表示。
2000正式名称为“ISO 15444”,是由JPEG组织负责制定,JPEG全名为 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它制定出了第一套国标静态图像压缩标准:ISO 10918-1就是我们俗称的JPEG了。
2000与传统JPEG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放弃了JPEG 所采用的以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为主的区块编码方式,而改采以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为主的多解析编码方式,而小波变换的主要目的则是要将图像的频率成份抽取出来。
&&&&一个经典的JPEG2000编码运算法则包含三个部分:小波变换、画布坐标系统、EBCOT编码。
&&&&原始图像数据(例如.bmp位图)首先进行画布坐标标定,然后在画布坐标的基础上进行划分:第一步先划分为不同的分量(component),第二步将画布区域划分为大小相同的矩形“片”(tile),这两个步骤可以互换。在画布坐标系统预处理之后,就是进入JPEG2000的核心阶段之一:离散小波分析(DWT)。小波分析被直接运用于各个片,这样每个片区域都被DWT分析,形成不同的分辨率级别,每个分辨率级别中含有四个子带,这样就为JPEG2000的分辨率递进的功能提供了可能。
&&&&然后,就进入了JPEG2000的第二个核心阶段:
嵌入式优化截断编码(EBCOT)。首先将各个子带进行EBCOT的预处理过程:量化。量化对图像有损压缩负责,而此过程可有可无,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因而JPEG2000对有损和无损压缩兼容。预处理过后,进入EBCOT的核心编码阶段,该阶段分为两次,一次编码主要是码块划分和熵编码,二次编码主要是分层打包的过程。最后,码流将会以封包流(pack-stream)的形式传输,包的主头描述了原始图像和不同的分解及编码类型以便查找、提取、解码和重构指定分辨率级、保真度、感兴趣区域和其他特点的图像部分。
&&&&JPEG2000具有如下优点:
&&&&作为JPEG升级版,JPEG2000目标是高压缩(低码率),能达到比JPEG
高约30%左右的压缩率。
&&&&JPEG2000可同时支持有损和无损压缩,实现了无损和有损压缩之间良好兼容。而JPEG只能支持有损压缩,压缩后数据不能还原。因此JPEG2000适合保存重要图片。
&&&&JPEG2000能实现象素精度和分辨率的渐进式传输,这是它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这也就是我们对GIF格式图像常说的“渐现”特性。它首先传输图像的轮廓,然后逐步传输数据,不断提高图像质量,让图象由朦胧到清晰显示,从而节约、充分利用有限的带宽。而像现在的JPEG只能由上到下慢慢显示。
&&&&JPEG2000还支持所谓的“感兴趣区域”特性,你可以任意指定图像上你感兴趣区域的压缩质量,还可以选择指定的部份先解压缩。
&&&&JPEG2000在颜色处理上,具有更优秀的内涵。与JPEG相比,JPEG2000同样可以用来处理多达256个通道的信息。而JPEG仅局限于RGB数据。
&&&&JPEG2000能使基于WEB方式多用途图象简单化。由于JPEG2000图象文件在它从服务器下载到用户的WEB页面时,能平滑地提供一定数量的分辨率基准,WEB设计师们处理图象的任务就简单了。
&&&&ProRes
422是苹果公司引入的一种编码格式,专门用于影视后期制作。它可以在标准分辨率视频文件的容量下,存储无压缩的高清视频,能够以SD文件大小提供未压缩的HD品质,为
后期编辑人员带来了强劲的处理能力。
&&&&它具有如下的主要特性:
&&&&出色的高清品质:即是经过多次译码、解码生成,仍能保持出众品质。全宽和分辨率,可为任意格式的HD提供尽可能亮的画面细节。4:2:2色度采样,以鲜明的饱和色彩边界提供精确地合成和融合。它使用10bit取样深度,保持10位原图像(日落、图片等),的精细渐变色。同时,它还采用全I帧编码,确保各帧一致质量,不会出现因复杂移动而产生的痕迹。
&&&&超低的数据速率:它使用可变位率(VBR)编码,智能编码功能对图像进行分析,自动分配给复杂真更多位。可以实现双高清码流,普通码流(145Mbps)和高码流(220Mbps),除异常复杂的素材外,实际码流一般低于标准码流5%到10%。可增加设备的有效利用率。
&&&&高速设计:ProRes
422可轻松实现Final Cut Pro中的动态实时功能。另外,它非比寻常的编码速度,可从任意HD-SDI源设备实时捕捉ProRes
&&&&多格式转码:目前,一些新一代的摄录机为了便于将视频信号录制到闪存、硬盘驱动器或其它存储介质,而采用了复杂的新式编解码器,比如RED
ONE Digital Cinema,采用了小波压缩将4:4:4 4K/24p RAW图像码流降至大约200 Mbps。P2
AVC-Intra格式采用了H.264帧间压缩,将全尺寸10-bit 4:2:2 1080i60 或 720p60 HD序列降至100
ProRes 422提供了一种处理这些新格式的好方法:它完全保留了这些新格式中原始质量的各个方面,将这些细节存入一种为实现 Final
Cut Pro多层实时性能而设计的格式,为那些本不支持 Final Cut Pro的视频格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高清编码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10bit数字编码技术,DNxHD的设计目标就是基于利用较少的存储空间与带宽来满足多次合成需要的理念,它允许在标清处理的存贮与带宽条件下,进行协作式的高清后期处理。
DNxHD编码技术致力于在后期处理及新闻广播处理的协作环境中,实现非线性的编辑及多代合成。处理未经压缩的高清媒体对带宽的要求接近1.2Gbps(gigabits/S),在处理方式上与传统的未经压缩的高清媒体处理方式不同,它在一个4:2:2的色彩空间上工作,有三个用户可选的带宽模式:分别是220Mbps/10或8bit
;还有一个是高效的8bit处理模式,仅需要145Mbps的带宽。Avid
DNxHD在每秒60帧的速率下,支持720p的分辨率,在每秒30,25,24帧的速率下,支持1080p/i的高清分辨率。相比之下,未压缩的10bit
标清处理也得需要约200Mbps的带宽。
&&&&另外,Avid
DNxHD支持所有流行的高清格式,能够实现无损的栅格转换,彻底消除了高清压缩技术中压缩前格式转换所带来的分辨率损失现象。Avid
DNxHD技术支持Material Exchange Format
(MXF)格式,这是一种开放的媒体文件转换格式,能够实现Avid系统与第三方MXF兼容产品间的直接媒体数据交换。
&&&&5.&几种编码方式的性能比较
25-100Mbps
10bit数字编码技术
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嵌入式优化截断编码(EBCOT)
145和220Mbps
VBR(可变码率编码),全I帧编码
&&&&二.常用的几种文件封装格式
&&&&所谓文件封装格式也称多媒体容器
(Multimedia Container),与DivX、
MP3这类编码格式不同的是,它只是为多媒体编码提供了一个“外壳”,也就是将所有的处理好的视频、音频都包装到一个文件容器内呈现给观众,这个包装的过程就叫封装。
&&&&DVD是将标准清晰度的MPEG2视频文件封装到VOB文件内,Blu-ray是将H264等编码的高清晰度视频文件封装到M2T文件内,HDTV是将高清晰度视频文件封装到TS文件内。不同的厂家都有自己的封装文件格式,常见的封装格式有:
TS、AVI、MKV、TP、MOV、
M2T等等,它们与编码类型没有必然联系。不同的封装方式就好比是不同的盒子,高清视频要用它装起来才能呈现给观众。
AVI——Audio Video Interleave
即音频视频交叉存取格式。1992年初Microsoft公司推出了AVI技术及其应用软件VFW(Video for
Windows)。在AVI文件中,运动图像和伴音数据是以交织的方式存储,并独立于硬件设备。这种按交替方式组织音频和视像数据的方式可使得读取视频数据流时能更有效地从存储媒介得到连续的信息。所有的AVI文件都包括两个必须的List块。这些块定义了流和数据流的格式。AVI文件可能还包括一个索引块。
只要遵循这个标准,任何视频编码方案都可以使用在AVI文件中。avi封装目前仅仅能支持如下编码方式生成的文件:Video
codecs、MPEG-4 AVC、SMPTE VC-1(对其支持不够好)、Audio codecs、DTS、AC3。
&&&&AVI的文件结构、分为头部,
主体和索引三部分. 主体中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是交互存放的。从尾部的索引可以索引跳到自己想放的位置。A V
I中图像和声音是分开的,所以播放时需要一个图像和声音的同步过程,AVI本身只是提供了这么一个框架,内部的图像数据和声音顺据格式可以是任意的编码形式。但是由于索引放在了文件尾部,所以在播放internet流媒体时已属力不从心。
&&&&2.&&&TS流
&&&&TS流封装是随着MPEG2的流行而占据了主流的地位。全称则是Transport
Stream。而电视节目是你任何时候打开电视机都能解码(收看)的,所以,MPEG2-TS格式的特点就是要求从视频流的任一片段开始都是可以独立解码的。从结构上来说,TS流是由头文件和主体所组成的,扩充过的TS流还包括时间戳。这样不管是什么格式的VBR音轨,都很容易通过时间戳来同步图像。这样就不会产生AVI格式的音像同步问题,
  当然,对新的声音格式来说,需要新的分离器,解码器来实现解码。目前在不断改进开发中。
  TS流不像AVI,从诞生那天起,就考虑到了网络播放,所以很快成为了世界标准并广泛应用于电视台数字播放,等各个领域。
&&&&用TS流封装可以无损的支持所有全部HDDVD和BD所带的视频和音频编码,包括:
codecs、MPEG-2、MPEG-4 AVC、SMPTE VC-1、Audio codecs、Linear PCM、Dolby
Digital、Dolby Digital Plus、Dolby TrueHD、DTS Digital
Surround、DTS-HD
&&&&3.&&&MKV
&&&&MKV是Matroska的一种媒体文件,是一种新的多媒体封装格式。Matroska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容纳多种不同类型编码的视频.音频及字幕流,即使是非常封闭的RealMedia及QuickTime也被它包括进去了,并将它们的音视频进行了重新组织来达到更好的效果。Matroska它可将多种不同编码的视频及16条以上不同格式的音频和不同语言的字幕流封装到一个Matroska
Media文件当中! 因此,MKV也称多媒体容器(Multimedia
Container),: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跨平台性,是H.264编码最重要的封装格式。
Matroska定义了三种类型的文件:MKV是视频文件,它里面可能还包含有音频和字幕;MKA是单一的音频文件,但可能有多条及多种类型的音轨;MKS是字幕文件。这三种文件以MKV最为常见。
&&&&MKV采用了可变帧率,在回放变化比较慢(比如说静物)时以比较低的FPS来代替,可以节省不少资源;MKV与AVI和TS相比还增加了错误检测以及修复,这无疑提供了纠错和容错性,更适合于网络传输;在字幕方面,还增加了软字幕功能。与DVDrip以及HDrip等,字幕是以其它文件形式存在不同的是,在MKV里字幕可以内嵌在封装里,但不会和视频混淆,也可以多字幕随意选择;这样在传输保存时更为方便。在传输上采用的是流式传输,这点和TS流的原因基本一致,可以通过时间戳来管理视频以及音频的同步问题,做到即下即看;
&&&&4.&&&MOV
&&&&MOV封装即QuickTime影片格式,它是Apple公司开发的一种音频、视频文件格式,用于存储常用数字媒体类型,如音频和视频。当选择
QuickTime (*.mov)作为“保存类型”时,动画将保存为 .mov
文件。现在MOV格式常常被用来制作高清电影预告片,可以达到1080P的所谓全高清标准。
&&&&MOV又是一个发展很快的多媒体封装形式,它具有很多优越性。它可称为万能封装器,连多条字幕文件都可以封装进去。同时,MOV还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跨平台性、纠错性,所要求的存储空间小等技术特点。到目前为止,它共有
4 个版本,其中以 4.0 版本的压缩率最好。这种编码支持16位图像深度的帧内压缩和帧间压缩,帧率每秒10帧以上。
&&&&但由于MOV没有什么商业背景,几乎只活跃在PC平台上,尽管其功能丰富,但在商业应用中则毫无建树。
&&&&5.&AVI和TS封装格式的细节对比
兼容的视频编码
兼容的音频编码
Internet适应性
Linear PCM
MPEG-4 H.264
Dolby Digital
Dolby Digital Plus
Dolby True HD
DTS Digital Surround
DTS HD DTS
VC-1(支持效果不太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专业新媒体云服务商
400-963-9063
流媒体直播服务LSS
流媒体直播服务LSS(Live Streaming Service)是一种即开即用、稳定流畅、多协议、多平台、多网段支持的流媒体直播服务。
支持HLS/RTMP/RTSP推流等多种直播源接入方式
服务端实时转码,支持实时多码率的HLS/RTMP流输出
可支持百万并发直播收看,海量CDN节点提供全方位覆盖
支持API及SDK接口访问服务端并提供开发工具包,方便快速开发
● rtmp推流直播
● rtmp、hls协议直播观看
● rtmp、rtsp、hls等拉流直播
支持防盗链
● 支持实时存储
支持web、pc、ios、android发布
支持web、pc、ios、android观看
480P/360P/240P
直播接入与管理
内容&质量监控
● 开放API
● 域名绑定
● 自动鉴黄服务
● 拉流管理
无限个数stream
支持关键帧截取
● 域名防盗链
hls切片个数、时长设置
● 支持发布令牌与观看令牌
● html发布/播放代码安装向导
上行、分发、下行流畅度分析
● 账户、APP峰值带宽设置
● 自动录制文件分片时长
● APP开通/关闭
数据统计与分析
非套餐费价
00:00 - 8:00
LSS流量区间1T = 1024G
LSS峰值带宽
28.5元/M/月
1元/M/天(30元/M/月)
25.5元/M/月
22.5元/M/月
使用帮助文档
SDK、Demo源码、技术文档
新用户可享受免费的10G流量、10Mbps带宽值的流媒体直播服务
售前咨询400-963-9063
售后服务400-963-9063
请在此输入留言内容,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购买该商品需要实名认证
此商品不支持当前区域销售,请切换区域
若商品90天内降价,我们将通过短信通知您
商品到货后,我们将通过短信通知您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爱卡汽车_中国领先的汽车主题社区、汽车资讯、汽车论坛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ts流媒体sd卡安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