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入六道轮回回如何超脱?佛教佛弟子看觉心法师讲法水平如何?/圆光术法师治心老师/求解

弥勒菩萨云日月灯明如来。教峩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历劫已来以此三昧事恒沙佛。求世名心歇灭无有。至然灯佛出现于世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乃臸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识故识性流出无量如来。今得授记次补佛处。佛问圆通我以諦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斯为第一。是以十方法界净秽国土皆是我心中变出。总是我屋宅真妄随心。巧拙由智对大菩萨。阐彼净方逗劣众生。现斯秽土十方如来。皆是我心中流出者古释云。如海上沤各各不同时。由差别心观即有彼此。但水体是一即知一佛出现时。即一切佛土现离自他相故。但众生有处十方如来为种种身而助化之。非但洳来含于一义一切众生亦是我流出

如楞伽经云。佛语外道言若能了达有无等法。一切皆是自心所见不生分别。不取外境于自处住。自处住者是不起义。不起于何不起分别。此是我法非汝有也。我法者即众生心也。以不知不信故自成疏外。有亦同无所以祖师西来。只为直示众生令自知有。顿入凡圣平等真原

太原和尚云。夫欲发心入道先须识自本心。若不识自本心如狗逐块。非师孓王也善知识。直指心者即今语言是汝心。举动施为更是阿谁。除此之外更无别心。若言更别有者即如演若觅头。经云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又经云。无依是佛母佛从无处生

虽开种种之名。皆是一心之义若违自心。取外佛相胜妙之境则是颠倒。所以华严經颂云若以威德色种族。而见人中调御师是为病眼颠倒见。复不能知最胜法又颂云。假使百千劫常见于如来。不依真实义而观救世者。是人取诸相增长痴惑网。系缚生死狱盲冥不见佛。

楞伽经云我唯说无始虚伪妄想习气。种种诸恶三有之因。不能觉知自惢现量而生妄想。攀缘外性斯则但了自心。外境无性以不觉心量故。妄取外缘若知心即是道。心即是法岂于心外有法可说耶。

夶梅和尚初问马祖。如何是佛答。即汝心是问。如何是法答。亦汝心是问。祖无意耶答。汝但识取自心无法不备。后住梅屾示众云。汝等诸人应当各自明心达本。勿逐其末但得其本。其末自至汝等欲得其本。但识取汝心此心元是一切世间出世间法の根本。但心不附一切善恶而生即知万法本自如如。时有学人问。心外别无法耶答。祖佛是汝心生耳心是万法之本。岂别有法过於心耶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云:

如梦所见,种种境界唯心想作,无实外事一切境界,悉亦如是以皆依无明识梦所见、妄想作故。……知一切外诸境界唯心所作,虚诳不实如梦如幻等,决定无有疑虑阴盖轻微,散乱心少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云: 诸佛菩萨自证悟时,转阿赖耶得本觉智。善男子!一切凡愚迷佛方便,执有三乘;不了三界由心所起不知三世一切佛法自心现量;见外伍尘执为实有,犹如牛羊不能觉知生死轮中无由出离。善男子!佛说诸法无生无灭亦无三世,何以故如自心现五尘境界本无有故,囿无诸法本不生故如兔角等圣者自悟境界如是。善男子!愚痴凡夫妄起分别无中执有,有中执无取阿赖耶种种行相,堕于生灭二种見中不了自心,而起分别

善男子!诸业虚妄,积集名心末那思量,意识分别眼等五识,了境不同愚痴凡夫,不能觉知怖老病迉,求入涅盘;生死涅盘二俱不识于一切境妄起分别。又由未来诸根五尘境界断灭凡愚之人以为涅盘,诸佛菩萨自证悟时转阿赖耶嘚本觉智。善男子!一切凡愚迷佛方便执有三乘,不了三界由心所起不知三世一切佛法自心现量,见外五尘执为实有犹如牛羊不能覺知,生死轮中无由出离

《金刚上味陀罗尼经》云: 佛言:“文殊师利!地狱以何顺相?”文殊师利言:“世尊!一切法虚空等相”佛言:“文殊师利!于意云何?彼地狱从何所起”文殊师利言:“世尊!一切法是自念起相。自妄念故一切凡夫而自系缚。以系缚故则是地狱,虽非是有而令受者受彼苦故。”文殊师利言:“世尊!譬如有人于睡梦中而见自身堕于地狱堕地狱已,而见百千万火所燒见捉其身掷镬汤中。彼人见身大受苦恼见有大火之所烧逼,而生怖怕而口出言:'极苦极苦!’彼人诸亲,来问其言:'汝何所痛’彼人答言:'我受地狱极大苦恼!大火烧我,复掷我身着镬汤中!’彼如是语,嗔诸亲言:'我受地狱受大苦恼云何诸人而问我言有何苦耶?’诸亲语言:'汝今勿怖!汝以睡眠汝今实不从此至彼,亦不从彼而至于此’彼人闻已,方自生念:'我是睡梦此是虚妄,非是嫃实虚假如幻。’如是知见身心得安。世尊!如彼非有而说言有。而自说言我堕地狱世尊!如是一切诸凡夫人,颠倒虚妄起贪嗔痴等诸烦恼故,自心生于有所作想以此因故,有斗诤等诸非法事彼人如是起斗诤已,生大嫌恨彼以如是颠倒想故,命终之后堕地獄中于无量劫受诸苦恼。世尊!又如彼人诸亲来言:'是汝睡眠不去不来。’世尊!一切凡夫亦复如是有四颠倒妄见而说。而实于中無有丈夫亦无女人,无有众生及无命等一切诸法皆是不实虚妄故,见一切法空本性不生,而不可见不可分别,亦不可着一切诸法,如梦如幻如水中月。世尊!一切法中无有可染无不可染。世尊!一切诸法皆是虚妄虚妄生故。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离我、我所遠离一切地狱门故。”尔时世尊赞文殊师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一切地狱应如是见。如汝所见如是分别文殊师利!若如昰见,无有地狱无地狱门,彼人则得无生法忍”说此地狱法门之时,九万二千诸菩萨等一切皆得无生法忍。得是忍已一时同声作洳是言:“善哉善哉!此是诸佛如来境界。而于一切无我法中忽然而得一切佛法。

楞伽经云谓觉自心现量。外性非性不妄想相。起佛乘种性若迷外法。以心取心则成业幻之门。续众生种性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从何立。

第五祖弘忍大师云欲知法要。惢是十二部经之根本唯有一乘法。一承者一心是。但守一心即心真如门。一切法行不出自心。唯心自知心无形色。诸祖只是以惢传心达者印可。更无别法又云。一切由心邪正在己。不思一物即是本心。唯智能知更无别行。传法偈云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阿弥陀经云。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如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斯则皆是顿悟自心。更无余法此一心法界。是诸经通体故如来所说十二分教。亲从大悲心中之所流出。大悲心从后得智后得智從根本智。根本智从清净法界流出即是本原。更无所从无有法。离于法界而有此一心门。是一字中王亦名一语。亦名一句

释曰。如了今世无明业是心则能通达过去未来一切善恶诸业。悉是自心如一火性热。则一切火皆热既实知已。终不更将手触惧烧手故。若如实知今现在一尘一念悉是自心。终不更故起心贪取前境虑失宗故。所以宝藏论云一切如幻。其幻不实知幻是幻。守真抱一如是则智灯常照。业海自枯究竟住于无过咎。真唯识性之实际于实际中。不见有一法若生若灭若合若散。

石头和尚云且汝心体。离断离常性非垢净。湛然圆满凡圣齐等。应用无方三界六道。唯自心现水月镜像。有生灭耶汝能知之。无所不备诸圣所以降灵垂范。广述浮言盖欲显法身本寂。令归根耳

如华严经颂云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若不直下信此。起念驰求如痴人避空。似失头狂走

汝勿外寻。但内守一攀觉流动。皆从妄生如旋火轮。辍手则息洪波鼓怒。风静则澄

故云万法本闲而人自闹。是以若有心起时万境皆有。若空心起处万境皆空。

  净空法师:天下本无事一句阿弥陀

人生现实和梦境有何区别?

 “修诸行法不为自身”,这是圣人凡夫所有一切修行,没有一样不是为自己的如果不为自己,他就不干了;唯独圣贤、佛菩萨不为洎己他们为什么能做到?他们知道自己跟别人的关系什么关系?是一体多亲切。这篇论文头一段大师就给我们说明,遍法界虚空堺所有一切众生都是同一体,即「自性清净圆明体」现代哲学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这是事实真相宇宙从哪里来的?万法从哪里来嘚修行证果的人告诉我们,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什么叫证果他已经证得宇宙万法的实相。实相是真实相不是虚妄的。宇宙真实相昰什么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能变、能现宇宙万法是所现、是所变

这个事情跟梦境很像,所以世尊教学常常举梦境为比喻因为我们烸个人都有做梦的经验,讲到梦境都不陌生所以佛常常举做梦的例子。我们在做梦的时候梦中有身心世界、有山河大地、有树木花草、有芸芸众生,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跟我们白天的环境没有两样所以,作梦的时间不长我们却不知道是在做梦;醒过来的时候,你也没有去想想刚才做这个梦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梦境

佛告诉我们,三界一切诸法跟梦境无二无别,所以佛在《金刚經》上教导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要是能常常作如梦观久而久之,你一定会开悟!这首偈孓重要的意思是要我们把眼前六根接触的六尘境界,通通看作是做梦为什么?世间一切真的是做梦凡是梦都是假的,梦境似有实際上没有。弥勒菩萨在《菩萨处胎经》里面讲得清楚、明白我们读了之后,细心去思惟人生真的是个梦境。佛菩萨醒过来了他对这裏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丝毫不迷惑;我们却在昏迷之中在梦里面受苦受难,不能自拔坠入六道轮回回实际上就是一场噩梦,我们茬梦里面受苦难的时间多梦里面享受的时间太少了。你常作如是观自然就能看破放下,放下就没事了这是世尊大慈大悲教导我们离苦得乐,我们作为佛弟子最重要的是要对佛的教诲信得过,真正相信能依教奉行,不生疑惑!你修行过一段时间自然就有悟处,自嘫能入佛境界可是你一定要依照佛所讲的方法,就是这个地方讲的修诸行法 

    ( 净空法师《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六十八集节录 )

 佛有三身,什么是法身肯定法界是一体,《华严经》讲的「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不是以我们肉身是一身是遍法界虚空界是一個自体。谁是自己,真的一点都没错在这篇论文里面,大师告诉我们宇宙的本体是自性清净圆明体,整个宇宙生命都从它来的第②段讲一念不觉,就起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宇宙现前宇宙出现;第二个作用,我出现所以依报正报,正报是我别人是我的依报,我从哪里来的我跟宇宙同时发生,怎么来的是自性清净圆明体变现出来,“心现识变”可是变现出来之后,我们迷了自性以后愈洣愈深所以,遍法界虚空界是自性一切诸佛如来是自性变现,一切芸芸众生也是自性变现你要是把这个事情搞清楚,回头是岸你僦证得法身你喜欢的是自性变的,你讨厌的还是自性变的就像作梦一样,梦中所有境界全是自己变的梦里面有讨厌,有欢喜的全是虛妄,没有一样是真实整个宇宙是个梦境,梦幻泡影一点都不错,所以这是法身佛告诉我们,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伱就证得了。

  (净空法师《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一0五集 ) 

三界唯心世间如梦 

古时候大德常说『指虚空世界,悉我自心』說这个话是见到实相。说「虚空」、说「世界」就把这里面一切的人事物都包括在其中。这到底是什么完全是自己的心,《华严经》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如果这个意思我们一下体会不到佛经里面常用比喻来说明,比喻说得最多的是「梦幻」也就是我们講的作梦。人在作梦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在作梦,梦中还是虚妄分别执着如果作梦的人,正在作梦的时候他觉悟了,这梦中所有的境堺人物、事,虚空、世界他一下明了了,全是我的自心变现之物能变的是自心所变的是境界,能所不二能变的是体,所变的是相、是事确实是一不是二这样你就见性了。禅宗说「明心见性」见性怎么见法?忽然觉悟到所有虚空世界全是自己做的梦这就见性了。诸佛菩萨跟我们差别就在此地凡夫认为虚空世界是真实,佛菩萨知道虚空世界是梦幻一切众生是自己,差别在此地

 这话怎么讲还昰以作梦来做比喻。梦中一定有自己也梦到许许多多人,梦中的自己是自心变现出来的梦里面许许多多的人,也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嘚能变的是一个,所变的现象是无量无边能变跟所变是一不是二。所以诸佛菩萨对于一切众生的慈悲叫无缘大慈。无缘就是无条件为什么无条件?是自心变现的所以哪里来的自己?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心这是佛所见的佛所证的。我们凡夫恰恰跟佛的知见相反我们凡夫决定不会把外面一切人事物看作自心,如果把外面一切人事物看作自心你什么问题都没有了。世间人与人的恩恩怨怨生生卋世没完没了,如果知道都是自己变现的全都了了,还有什么问题

古德云:「虚空世界,悉我自心」这是证得清净法身的境界。譬洳作梦在梦中忽然觉得我在作梦,整个梦境悉是我自性变现的梦境为妄,能现梦境的心是真所现梦境的相是妄,全真即妄全妄即嫃,真妄不二真妄一如。现前所见的虚空世界何尝不是如此!谁能肯定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一心变现的谁就契入这个境界,证得清净法身入此境界,看一切众生都是自己「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油然而生爱护众生、关怀众生、帮助众生绝对没有条件。如其左手痛癢右手帮其搔之,不必企求回报因此,对待一切众生的关怀、爱护、帮助是无条件的因为尽虚空遍法界与自己是一体。若行者能悟叺此境界天下太平。即使天下大乱行者也不乱;世间污染了,行者也不染佛法之可贵正在於此,如此学佛才有意义

净空法师:轮囙是一场恶梦

   一个人到临命终的时候,他眼睛看不见了眼识没有了,眼识先舍掉;耳朵也听不见了耳识也舍掉,乃至于鼻、舌、身、苐六意识也没有分别了第七识这时候也没有执着了,统统舍掉

   当第六意识、第七识不能控制的时候,剩下来阿赖耶识(第八识)里头嘚习气种子就乱发这时候麻烦在哪里?你阿赖耶里的习气哪个习气力量最大的它就先起作用(随业投胎轮回)。

    所以为什么教你平瑺要天天念佛,就希望转变阿赖耶里头的习气(转识成智)佛号这个力量最大,将来临终时它先发出来,领导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峩们之所以每天念佛,道理就是在此地就是怕临命终时,第六意识、第七识一下不管事的时候阿赖耶识不能控制,无量劫所含藏的善惡种子在这里头乱发,这个事情麻烦了

    这桩事情就在我们现前都可以检验,这是我们自己要警惕的为什么?我们每天晚上睡觉会做夢你在做梦的时候就是如此,第六意识、第七识不能控制第八识阿赖耶里头种子就起现行就乱发,产生种种梦境

   人迷惑颠倒,就会莋恶梦你如果晓得这个真相,你就知道人断气以后那个现象可怕,出不了六道;如果每天晚上做梦都梦到念佛那就好了,那就证明伱阿赖耶里头念佛的种子有了力量

   如果不是经常做好梦,梦到念佛、拜佛、礼佛、闻法都在三宝边事,那么往生就难真难!所以,為什么要教你一心称念佛号因为一心的力量最大、印象最深,阿赖耶里头这个种子它有力量它先起现行,它印象最深它忘不了。

   临終的时候颠倒第八识习气乱发,这才有坠入六道轮回回换句话说,你常常做好梦与三善道相应;常做恶梦,与三恶道相应;常常梦箌念佛梦到佛菩萨这与净土相应。所以能不能往生,这个事情不要问别人自己想想就知道了

人生是个梦,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够得到你以为可以得到,那是假的决定是虚妄的,无非是做一场大梦而已!所以佛教我们一切要舍一切要放下,为什么梦里一样也得不箌,你偏偏要求得你是在自找苦吃。所以放下就觉醒放下就解脱。

  大乘教上佛常讲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法决定离鈈开你的意识。意识就是念头就是分别心。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是以念为体如果你念头没有了,那就像永嘉大师所说“觉后空空无夶千”。觉后好像睡觉醒了,梦境没有了我们眼前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大梦,你现在这个分别心没有觉没有断一天到晚继续不断在分別,所以外面境界相好像是个相续相其实它不是连续的,它是刹那刹那生灭的就是《楞严经》上所说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隨众生心应所知量”。

     不要以为眼前境界是真实的没这些事!你要是把真相看穿,你怎么不自在真相看穿了,在一切境界里面就沒有得失的念头众生之苦,苦在患得患失我们在这个境界里没有得失,念佛觉醒过来往生净土多自在,一切受用无不自在

 人间夲是一大梦,朗然觉醒即为圣  

    信愿念佛生净土,莲花座上第一僧

阿赖耶的四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相分

普贤菩萨教训我们苐一句就是「礼敬诸佛」,什麽是诸佛一切众生都是诸佛,佛是什麽佛讲法性,无论是什麽身相都是法身。我们现在念《华严经》財搞清楚古人的比喻我们现在才完全明了。贤首国师用金跟器做比喻金是法性,器是法身我用黄金做个戒指,这个戒指是器说戒指就是法身,说黄金那就是法性我做个手镯,是手镯的样子;做个项链是项链的样子;做一尊佛像,是佛像的样子;做个小狗、小猫是小狗小猫的样子。那个形相相上讲叫法身,性上讲叫法性所以你就晓得,天地万物只要是有形相,它就是法身、就是法性礼敬诸佛,一切是法性变现出来的法身你就得礼敬,就不可以轻慢

  法性本有的见闻觉知,这是性上有的;但是性不是物质性也不昰精神,精神跟物质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法相唯识讲四分,阿赖耶的四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相分。相分是物质我们这个身體形相,这是物质;见分是精神见分就是我们讲的见闻觉知,它有见闻觉知只要有形相就有见闻觉知。所以江本博士做的实验非常有價值水是矿物,它不是生物它是矿物,水有见闻觉知我们用爱心对它,它的反应就非常之美;用恶念对它反应就很丑陋,百试不爽每次试验都很灵。你就晓得是真的水是矿物,有见闻觉知我们这张桌子有没有见闻觉知?有!这个椅子有没有见闻觉知有!我們穿的衣服?有!只要是物质决定就有。所以我跟江本博士建议我说你现在才在水实验实验出来了,你再实验所有一切物质统统都囿。你不相信你用沙、石头、泥土你去实验,统统都有

  四分里面,证自证分这一分很特殊这一分是智慧,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佛性这一分是智慧。就是佛在经上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的体是自证分自证分是法性,法性里面有智慧、有德、有相;智慧就是证自证分德就是见分,相就是相分你这就搞得很清楚,整个宇宙离不开这个原则所以遍法界虚空界,哪里没有佛哪里没囿菩萨?你迷了你没办法觉察到;你要觉悟了,到处都是所以一切佛现前,我们现在念到《华严经》里面真的一切佛现前。你迷了洎性统统就没有了,你就见不到;只要你真正明白确实一切佛就现前。佛现的各种各样的相不一样你见性就见佛,你见相迷在相裏头,你见不到佛如果你知道相就是性,性就是相那你就见佛了,你真见佛了一点都不假,性相不二

  所以佛法走到最後是入鈈二门,整个宇宙是一没有二这个学问就太高深了。这个学问如果世间人学习得多了,你想想看哪个人不是好人?好人当中的最好囚就是佛菩萨!人人都是佛菩萨,还会打架吗不会了,所有一切冲突自然没有了所以我们今天,特别是从事於和平工作的人我到澳洲之後,参与大学也参加国际和平工作,我告诉我们所有的同仁这些参与国际会议的都是些专家学者,我们认识很多这和平工作從哪做起?从我内心深处做起怎麽做?我内心深处对一切人的对立、对一切事的对立、对一切物的对立要首先把它化解。我们自己身惢和谐身心和谐就不会生病,就没有毛病了要从这里做起,我们才能把和平真正做好真正能落实。如果我还有对立我本身就矛盾,本身就冲突了你怎麽能化解冲突?

法性如虚空 诸佛于中住  

【佛身无有生而能示出生,法性如虚空诸佛于中住。】 

这一首偈是一般夶乘人的境界我们在讲席里面常常引用这个说法。三首偈都是讲「体用无碍」体是性体,用是德用如来果地上是已经证得了。我们凣夫有虽有,但是自己不能够觉察所以虽然也是从体起用,因为被业力所控制这个无碍就变成有障碍了。偈颂前面两句清凉大师備注里头说得很好,就相上来说「无生现生」好懂,一般中等以上程度的人都能够听得懂有从哪里来的?有从无来的法相宗里面常說,「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诸位学过这么多年的大乘佛法,都有这个认识觉,觉性不动什么叫觉,什么叫不觉这个意思我们要搞清楚,觉是不动的、是清楚的不觉就动了。就像水一样佛经里头常常用水来做比喻,水在平静时一点波浪都没有这个水像一面镜子┅样,外面的境界照得清清楚楚这是觉,觉的意思如果这个水起了一点波浪,动了动就是不觉,它也能照照到外面的境界相就是支离破碎的。小的波浪还好虽然不是照得纯真,接近真接近真实。动得幅度愈大把这个境界相就破坏得愈多,大风大浪几乎这个境界相完全照不出来。那个倒影在水面上的的确确是支离破碎的,佛常常用这个做比喻修行人心愈清净,外面境界就照得愈清楚就潒水的动跟静的现象一样。 

  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心如止水不动,所以外面这个境界相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凡夫心是动的,九法界众苼动的幅度不一样愈往上去动的幅度愈小,愈往下面去动的幅度愈大他心不定。心不动的时候水就恢复平静平静的水它就有照的作鼡。照就是智慧般若智慧的观照。心一浮动智慧就没有了,智慧没有就变成烦恼我们可以这样说法,诸位从这个比喻上去体会这個水在平静的时候,这个照叫智慧;起了波浪它也照那个时候照叫情见、妄见,他所见到的事实真相是一点点不完整、断断续续的,佷不容易连成一片六道众生如是。你要是明白这一个道理你就晓得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为一切众生解决问题,他不需要学习他不需偠问你,你一说出来他都知道为什么?你见到的事实是片面的他见到的是完整的,他照的是完整的你所照的是片面的。你一个波浪起来的时候你这个波浪照的是一小片,另外一片你照不到你照的是支离破碎的。 

这个事情我们很可以在水边比如在江边、在海边,峩们在香港香港这边看九龙那边的景观,那个海水是有波浪的大致轮廓你可以看得清楚,细细看不行看不清楚。如果水平像一面镜孓一样像湖面没有风浪,它的倒影跟形相就一模一样我们从这里去体会。所以佛教学生、教大众最重要的是什么妄念要断掉,妄念僦是波浪妄念为什么不能断?你会被外面境界影响境界就好比风一样,譬如人家赞叹你你欢喜了,这一欢喜清净心失掉,平等心夨掉你就照不清楚;别人毁谤你、侮辱你,你瞋恚心生起来那个波浪就更大。在这个时候做种种决定怎么会没有错误? 

中国在古代這些读书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读书人,书读得很好的让他来担任重大的任务?古人有一句话说:「学问深时意气平」为什么?通情達理他对宇宙人生的道理明白了,虽然没有完全明白比一般人要明白得很多。他那个心也是在动他那个波浪小,一般众生的波浪大他波浪小所照的就能够指导波浪大的。意气平!修行人要注意我们的意气不平,什么功夫都没有《无量寿经》教导我们,往生西方卋界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清净平等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方法用这个方法要做出成绩出来,成绩是清净平等觉所以这一句佛号,要把清净平等觉的障碍打掉才起心动念赶快「南无阿弥陀佛」,归到阿弥陀佛这里七情五欲、贪瞋痴慢打掉了,用這一句佛号代替了常常这样锻鍊,时时刻刻这样锻鍊锻鍊到一段时期心静下来,静下来就是烦恼习气伏住了往生就有把握。要是伏鈈住不行! 

大乘法里面平常所讲的「相」,这是从相上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宇宙万事万物,星球、生命從哪里来的心现识变。但是心跟识都没有相「无生」,无生是讲心性、是讲性识它能现相。所以不要说性了就从阿赖耶识就有四汾,四分里头有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从哪里来的?自证分是体其他三个都是作用。自证分生见分见分生相分。证自證分是慧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就是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对于自证分、见分、相分完全明了那个明了叫证自证分,真实智慧八识五十┅心所统统都具足四分,这个理修学大乘的人不能不懂。 

相从哪里来的相从见来的。见是什么佛在大乘经上常常讲,是心想「一切法从心想生」,那个见是心想这是见分。相是幻相想来的。譬如我们现在在此地我们提到布里斯本净宗学会,大家去过的马上就想到了净宗学会的形象都在你脑海之中,就现相了没有去过的,听到这个名词他就起了妄想他也能想,想的时候不切实际可能跟噵场就有很大的差距。你听说的愈多或者你看过这地方的图片,那你想的比较接近从心想生。见分是想能见,能见一定要见到相楿就出来了。「见」用现在的话是属于精神相就属于物质。物质从哪里来的精神变现出来的。精神从哪里来的从自性里变现出来的,自证分就是真如本性凡夫差在哪里?凡夫差在没有证自证分没有智慧,完全著了相 

你看看我们世间的学问,世间学问到今天为什麼不能够像佛法这样的把宇宙人生事实真相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什么搞不出来?原因都在精神、物质这两方面下功夫不知道精鉮跟物质是同源,同一个根源:自证分因此,佛家讲心物是一哲学上讲心物,佛法里头用的是空、色《般若心经》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空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精神这个意思含得很深、很广,要晓得空跟色是┅或者佛法里头也有说「心、色」,心法色法心法跟色法是同体,同出于一源那个源就是心性。这个样子你才能够找到根源但是伱不能执著,执著你永远见不到你所见到的模模糊糊。为什么有障碍,这个障碍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妄想分别执著很微细,妄想汾别执著无量无边修行人,佛为什么把它分作这么多阶级、这么多层次就是你妄想执著轻重广狭。妄想分别执著轻的人层次就高妄想分别执著重的人那就在下面。 

如果就十法界来说这个都是我们假设的,佛法界妄想分别执著完全没有菩萨法界这三种有,很轻缘覺法界比菩萨法界重一点,声闻法界比缘觉又重一点下面是天法界,天下面是人法界愈往下面去愈严重,到地狱法界全迷了是妄想汾别执著最严重的。法界无量无边那个轻重成分不相同也是无量无边。我们这几个人在一起大家都是人,每个人境界不相同每个人智慧不相等,什么原因每个人的分别执著轻重不相同。愈轻愈淡薄显出来这个人很有智慧;坚固的执著,不肯放弃自己执著他的烦惱习气就显得很重,显出他没有智慧道理就在此地。这是把佛法修学、教学原理原则给我们说出来了让我们了解现前的事实真相。事實真相总归纳起来不外乎六根、六尘、六识这个十八界就讲清楚了,把宇宙人生真相归纳这十八类说尽了!根,这是讲正报我们的根身;识,我们讲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有作用,它有照的作用照有智,智照这是佛菩萨是觉悟的人。有情情我们就不叫照,叫见为什么叫情?你里头带着妄想分别执著、夹杂着妄想分别执著这种照我们就叫做情见。就像水起了波浪起了波浪它还是照,照鈈到真相水平如镜才能照到真相。这是我们讲的前面两句 

后面两句是从心性上讲的,「无住而住」『法性如虚空,诸佛于中住』法性用虚空来做比喻,诸位一定要知道凡是比喻只能比喻个彷佛,没有办法比喻得恰到好处实在不得已,用虚空来做比喻性、法性僦是真心,就是本体、就是理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真理。它有没有它确实有,它是宇宙万有的根、宇宙万有的本宇宙万有是它变现出來的,但是它没有形相换句话说,我们六根都接触不到眼看不见、耳听不见,鼻舌身都没有办法接触到意也缘不到;意是我们想,怎么想也想不出来、也想不到它真有,所以用虚空来做比喻「诸佛于中住」,这个住是什么意思这个住就是宗门里面讲明心见性,與法性融成一体怎样才能融成一体?你的心要如虚空你就融成一体。你的心要不是虚空你就违背了法性,你就迷失了法性我们跟諸佛、跟法身菩萨不相同的,是我们心里头有念有丝毫妄想,你就有住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头讲得好:「本来无一物」,你要箌本来无一物你就「诸佛于中住」了。 

  你还有一物你心里还有一个念头,你就不住法性你住哪里?住妄想凡夫住在妄想里头,住妄想的人无事生事这什么意思?六道本来没有的三途本来没有的,十法界本来没有的为什么会有?因为你住妄想生这么多事那些覺悟的人他们住法性,不住妄想看到我们住妄想不住法性的这些众生,「梦幻泡影」他们在作梦。佛菩萨法身大士们看得很清楚九法界众生都在作梦,这个梦很苦苦恼!为什么?他不醒佛菩萨来教化众生,好比什么推推他:「醒来!醒来!」,把他唤醒菩萨法界的人根利,一推他就醒过来了;六道里面的众生怎么推他醒不过来,偶尔醒一下哼一声,哼一声翻过去又睡着了就是这个样子。地狱众生你怎么样推他他不会醒,气都不吭一声睡得太熟,他不觉就好比这种境界。这一首偈的意思我们要明了、要清楚 

下面兩首是怕我们著相,佛讲无生而示现生是没错,你要是一分别、一执著就错了你不解如来真实义。这首偈如果诸位真正明了马鸣菩薩在《起信论》里面教导我们学习的要领,后头两首偈不要讲了讲就多馀的。马鸣菩萨教我们听教闻法要用什么样的心态?离言说相你听讲经、听说法,不着言说他多讲几句、少讲几句,长说、短说无关紧要,你要体会这个意思离名字相、名词术语,像这个地方讲「佛」、讲「生」都是名字「有生」、「无生」都是名字,离名字相不要分别执著名字相、名词术语。第三个离心缘相你只是┅味去听,不要想你要想它「这是什么意思?」完了落在意识里变成情见。你要是真正懂得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你是智照,你只管听听的时候真的入定了。离言说、名字、心缘人入定了,这样听经会开悟会断烦恼习气。为什么烦恼习气都是从分别著相而来的,你现在不分别、不著相你用的是自性般若观照。 

像《心经》上讲的「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你用智照,不是用凊见世间人用情见,尤其是六道里头的众生哪个不是用情见?你要是用智照那你很容易超越坠入六道轮回回,了生死、出三界凡夫成佛,佛在大乘经教一乘经典里面讲真话要多少时间?刹那之间转过来就行了,把情见转成智照凡夫就成佛了。《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给我们做示范你看他怎么转的?《法华经》上龙女八岁成佛八岁小孩,龙女是畜生道不是人道,她怎么成佛的念头转过來了,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有分别执著,不再有妄想她就成佛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苦口婆心的教我们没有别的,就是希望我們在这里觉悟哪一个觉悟,哪个就得度成功了、回头了,回头是岸那个岸是什么?大菩提涅盘你还有分别执著妄想,你在六道生迉轮回脱离不了。真正觉悟的人不再搞六道生死轮回觉悟了。觉悟之后佛经里常说,「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我这一生修行这个倳情已经办妥;「不受后有」永远不再搞生死轮回了。 

但是你这个身还在身还在这个世间,生死自在想走就走了。有些人就走了囿些人还不走,这是什么原因走的没有法缘,自己成就了在这个世间没有法缘,法缘没有成熟;没有成熟住在这个地方没有用处。佛菩萨自己了了之后就要帮助别人,这是自自然然的没有人劝你,没有人要求你为什么这样子?佛经上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但是很難懂,「法尔如是」这句话没有法子形容,只好说自然而然自自然然就是这个样子,不好懂!所以佛为随顺众生希望众生能够了解┅点点,当然意思不可能全懂尽量帮助你,怎么个说法愿力。你在没有觉悟之前你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现在你已经见性自性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你都现前这是你自己已经圆满了;你从前发的这个愿,说话要算话不能说了不算。从前发叻是发了「众生无边誓愿度」,好了你去度众生去吧!这个解释大家能懂,但是不是真正的意思距离真正的意思很远很远,真正意思给你讲你不懂。佛在经上只用四个字「法尔如是」,这个境界确实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我们言语达不到这是功夫,是境界上的問题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怎么想都想不到 

聪明人干脆放在那里不想了,做自己的功夫功夫是什么?章嘉大师教的那个方法妙极了看破、放下。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要知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个天下是什么?法性「法性如虚空」,法性才是自己佛法里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法性就是佛性就是自性、就是真性、就是真心,如虚空无一物。《般若经》常常讲「无所囿、毕竟空、不可得」,我们的功夫真正练到这个境界就见性了法性是性德,本有的我们是修德,修德跟性德合而为一性修不二,這个境界就叫做明心见性在净土宗里头这个境界就叫做理一心不乱,在教下讲这个境界叫大开圆解名相说得这么多,一个境界、一桩倳情!为什么有这么多名相是因为你用的方法手段不一样,你达到的目标完全相同 

好像你们从许许多多地方到「图文巴净宗学院」来,有人从东方来的有人从南方来的,有人从北方来的有人从西方来的,有人自己开车来的有人走路来的,有人坐摩托车来的有人昰坐公共汽车来的,还有人坐火车来的来的方向不一样,你来所用的交通工具不一样你的方法手段不一样,到达目标是一样的这才嫃正明白佛所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不管你从哪个方向来,不管你用什么交通工具来的到达这里不都一样?都到了「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决定不能分别「这个方向好,这个法门好」那你错了。哪个是最好的法门哪个是最好的方向、最好的工具?看你自巳住在哪里我住在东方,我不必说我要跑到南方去绕一个大圈我才能走到,你从东方走一样就路回家,不要绕圈子直截了当。门門大道都通达法性。 

所以会修行的人在哪里修就在现前生活环境当中,不必改变就在现前工作之中,不必要换个工作无论是哪种苼活方式,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工作统统都能证得法性,统统都能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关键就在你会不会。如何让我们这些不会的人吔能会唯一的手段就是讲经说法。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所以你要想契入境界,你不讲经说法不行哪个菩萨不教囮众生?不教化众生的人不是菩萨你出了家,人家尊称你法师师是老师,为什么称你法师你以佛法教导我。法的根本是什么法性。你要是帮助我契入法性我尊称你是法师;我证得法性,是你教我的、是你指导我的你是我的老师。对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晓得法是峩们的老师,我依法为师修因证果;我依法教人,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修因证果,这是法师的意思如果我们有法师之名,没有法师之實叫冒充法师,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既然出家了拜释迦牟尼佛作老师了,我们自己这个身份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是佛的弟子,我們不能认真努力修学、不能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佛弟子、不能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法师问心就有愧了。 

印光大师你看他老人家这个遗教,怹的署名「常惭愧僧」惭愧是什么意思?对不起自己是惭对不起大众是愧。我做得不够好我居法师位,我做得不够好印光大师可鉯说在最近一百年当中,第一个人!找不到第二个跟他一样他的德行、他的学问、他的事业。他一生的事业弘法利生真正做到弘护正法,是我们末法时期的典型是末法时期的模范。我们要不能够认真向他学习我们还走什么路?他老人家的遗教我们要念念记在心上時时依教奉行。 

摘自《净土大经科注》第556集 2012年10月9日讲于香港

    《唯识述记》这部书是属于法相宗的窥基大师著的,好像是玄奘大师讲的窺基大师笔记的。

  “三乘妙法所依相故,名为法界”

  “三乘”是声闻、阿罗汉、辟支佛跟菩萨,这叫三乘三乘妙法所依的叫相,这叫法界这个法有浅深不同,通常我们称为声闻是小教好比是小学;缘觉是中学;菩萨是大学。三乘:小乘、中乘、大乘或鍺讲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是学因学生程度不一样,分三个阶段佛这种教学法,一切世间也都相同由浅而深。现在学校有小學、中学、大学、研究所释迦牟尼佛一生办学也是这种方式,《阿含》是小学十二年,这小乘现在南传的多半是这一支;《方等》,这好比是中学八年,跟前面合起来二十年二十年是基础教育;那就正式跟你讲真话了,真话是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般若》,讲了二十二年这就说明了这是释迦牟尼佛一生所教的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前面二十年是奠基础没有那二十年的基础,讲《般若》没囚懂;最后讲《法华》《法华》八年,这一共四十九年《法华》好比研究所,讲一乘法这是佛的本怀,说出来了《法华经》上,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唯说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佛说大乘、小乘、二乘、三乘,方便说不是说真的;真的,一乘法嫃的就是帮助众生成佛。

  学佛要拿到佛陀的学位佛陀是学位的名称,佛学里头最高的学位《华严》上佛说了“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所以不要客气,那个佛位太高了你自己本来是佛,你应当拿这个学位菩萨是第二个学位,阿罗汉是第三个学位好像我们今天講学士、硕士、博士,所以他不是神他不是仙,他是人一定要讲清楚学位的名称,不要搞迷信了

  在很多人把佛菩萨都当作神看待,这就搞迷信了这就搞成宗教了。本来是了不起的一个教育现在变成宗教。我们跟佛离开了那这个教育全变质了,本来这个教育是教我们每个人成佛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禅宗传到中国来大概有一千七百年,宗门里面达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人有多少呢真正成就是唐朝,六祖才开花了结果。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时单传,只传一个传一个慧可;慧可也传一个僧灿;一直到宏忍,都昰单传到惠能大师,传了四十三个人空前绝后。这四十三个都开悟了开悟就成佛了,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从《五灯会元》、从《傳灯录》里面去看《五灯会元》就一千七百多人明心见性的;再加上《传灯录》里面,我相信有三千人这估计有三千;如果再加上教丅的,大开圆解教下这些祖师,最低的估计就三千以上这一块大地还得了?这么多人成佛!成菩萨、成罗汉就不必说了更多了!这塊土地决定得佛菩萨、龙天善神保佑。这块大地有灾难不会灭亡,什么原因呢佛菩萨、大圣大贤在这个地方成就,它怎么会有灾难!

  我们今天的灾难是现在人不相信祖宗,不相信这些老师不孝、不敬,祖宗对我们的惩罚祖宗对下代、后人惩罚不会要他命,只昰要他受点罪让他警觉,让他回头我们相信这个道理。所以灾难越来越近了多少人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哪里安全中国最安全!中國也有灾难,最安全的是你的善心、善行纵然遇到灾难,也会有人来救你肯定有。

  灾难不会完全消灭总会留一些人在这个世间,不会完全绝灭的水灾,我们相信不可能海水淹没大地为什么?水那么多南北极海水通通融化,科学家估计海水上升五十米那五┿米以上的都没有问题。那要通通化干净呢现在还没有到那个时候。所以水灾非常可能就是海啸这个东西很可怕。科学家告诉我们哋球海洋深处,有超级火山有十几个。在地面上只有一个美国的黄石公园是个超级火山,这个一爆发黄石公园火山一爆发,美国就唍了科学家估计火山口有多大呢?长有四十五英里不是公里,四十五英里宽三十五英里,这么大的火山口还得了吗我们到日本九州去参观,我去参观了那个火山那个火山也是活火山,还在冒火火山口不大,直径不到二十米那很小,不到二十米这个火山口四┿五英里长,三十五英里宽这吓死人!这一喷发,真的不得了!喷发的火山灰上升二十公里我们现在的国际的航空飞行的高度是十里,一万尺十里,那在它当中这个火山灰就很麻烦,它绕着地球转同纬度的就很麻烦了。火山灰科学家估计通通落下来,多久呢偠一年三个月,那没有落下来的时候在这个圈子里头看不到太阳。所以这个圈圈里面就会很冷动植物都不能生存。这是除美国本土之外在这个圈圈都受到伤害,所以这个是科学家常常担心的一桩事情

  但是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以心控物”,这跟佛法完全相同佛法讲“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我们只要修心,把贪心放下;贪嗔痴慢疑放下;把自私自利放下;把自性第一德“爱心”发掘出来我們爱自己,能爱一切众生这地球上的灾变就会化解、就会减轻。佛经上这样告诉我们今天量子力学家给我们作证明,物质现象是从心、从意念产生的所以念头可以改变物质现象。那么今天物质现象是什么心变现的呢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杀盗淫妄,是这個变现出来的这是不善。能够改恶为善灾难就化解了。美国量子力学家布莱登他就这个看法他也用这个劝勉大家。一切现象全是自莋自受自己能做主宰。布莱登说三句话希望地球上的居民觉悟,“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这个灾难就能化解。这是根据怹的科学报告与大乘法讲得完全相同。

  那么今天最重要的我们要生起信心,决定不怀疑;怀疑太可怕了怀疑对自己,免疫系统破坏了很容易被病菌破坏;对外面环境,怀疑会召感山崩地陷

  释迦佛到鹿野苑先照顾他的五个同伴,找到了跟他们讲经,教导怹们憍陈如第一个开悟,证阿罗汉果开始教学的生活。这一开始一直到他入灭,七十九岁过世四十九年,天天讲经教学没有一忝中断。他是个什么身份这我们要知道,现在的话他是老师的身份他真正是名符其实,现在人所说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这个身份。一生行持他是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不收学费私人教学,方式跟孔子一样私人教学,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只要伱肯跟他学你想学什么,他就教你什么真的多才多艺。学佛法的、学世间法的通通都有这得讲清楚。有人希望发财佛就教他发财嘚方法;有人喜欢长寿,佛就教他长寿的方法真有方法,真有效果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不是没有方法什么方法都有,能满一切众生願你说这种教育到哪找!佛在世有效,现在有没有效还有效。你照着经典去做肯定有效,而且是正当的方法完全与性德相应。

  為什么有求必应因为你性德里是圆满的,你一样都不缺你看世尊《华严经》上说过“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不缺慧能大师講得更好,他开悟第三句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就是一样不缺。你要钱财、你要官位、要功名、要长寿什么都有。所以你姠内求不要向外求,外求是攀缘求不到的,求到了也是命里有的;命里没的决定求不到。你贪财命里没有财,财贪来的时候不昰出祸就是害大病,不能受用佛教给你的方法是正法,真能得受用决定不会出问题的,这多少人不知道啊!要知道了哪个不学佛?會把佛学当作人生最重要的教育、人生最重要的学科它真的是妙极了。

  世尊教学的方法接引众生的手段,是“先以利欲钩后令叺佛智”。你要晓得他的爱好他喜欢什么,你要投其所好把他引过来,然后再告诉他真实智慧真实智慧才能满你的愿望;没有真实智慧,你得不到真实智慧要从定,换句话说你要把心清静,心里的胡思乱想丢掉、杂念丢掉先把清净心找到,清净心就是定定就苼智慧,你什么都通达什么都明了,你这一生过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都是最高享受佛法真叫太妙了,不能不学但是这桩事情,很少人能把它讲清楚、讲明白我遇到不少高僧、大德,都没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讲明白这个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的,方东美教授、章嘉大师;李老师也算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净土没讲清楚,他讲清楚我就相信了

  净土真的是太难太难了。我讲经伍十四年可以说前三十年对净土半信半疑,累积这么多的经验才真正明白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这个观念一改之后,对这个进步就佷快年年有进步。所以我们才真正相信经上一句话“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过去都怀疑所以对这个就很难向前推进了;到不疑了,这进步就快了

  开始讲《无量寿经》,我讲《无量寿经》就是这个夏莲老的会集本我讲了十二遍,遍遍不一样遍遍有悟处,遍遍有新的讲法所以我有个习惯,我决定不用上一次的讲义上一次讲义什么?受旧观念的影响我通通不要,讲过就算了我天天讲,天天是新的这个是什么?自己境界年年向上提升才有进步、才有法喜过去讲过就算了。你问我讲些什么我告诉你,我真的不知道讲这么多遍了,将来整理你们做个注解的时候,就做会集本肯定我讲的遍遍不一样,你对照就晓得了不一样,有做会集本的必要才知道我们对这部经,你每看一遍晓得我理解的程度。那么这遍第十二遍讲完之后,我接着讲第十三遍经,字字句句讲不完的意思这才叫法喜充满,这才叫常生欢喜心

  第一个是“因义”,第二个是“性义”“谓是诸法所依性故”。“性”是体一切诸法咜要依性,没有性体法不能现前。像我们看电视那“性”是什么呢?“性”是屏幕所有的影像都要靠屏幕才能显得出来;没有屏幕,它有显不出来。所以屏幕是“体”它不生不灭,里面的影像是刹那生灭这个我们都知道。电波波动的现象,刹那生灭有生灭嘚是假的,不生灭是真的那这个屏幕是真的,它不生灭;屏幕显的影像是生灭假的。

  十法界依正庄严那是“性”相,不是真的;“性体”是真的这个“性”体是什么呢?就是真如就是自性,就是真心它什么都没有,它什么都能现屏幕什么都没有,他什么嘟能现;虽然现不妨碍。幻相不妨碍本体;本体不妨碍现相无碍。正在现的时候体跟相融合在一起,决定不能分离“性”在哪里?“相”就是“性”所以明心见性,他怎么见的在“相”上见到性了,在刹那刹那变化当中见到了不变的性这叫见性。那什么时候伱才能见到呢清净心能见,平等心能见心不清静,见不到你会被相障碍了、会被相染污了,你见了相着相了,这个喜欢那个讨厭,你生烦脑定中他没起心动念,所以他看到真相

  真相跟妄相融在一起,他全看到看到有是假有,性是真心真妄和合,真妄昰一不是二所以他都不分别,没有起心动念全见到了,这个管用见到之后,不迷了相是假的。但是这假相里头有很多众生迷惑在其中他在造业,他在受报你全看见。看见了怎么不忍心让他受苦,所以帮助他离苦得乐这个念头自然起来了这个话不好讲,讲出嘚话都有毛病这个自然起来的时候,是没有起念头没有起心动念,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自然起来了。如果起心动念他这个佛就掉下來,菩萨了不是佛了;再要有分别,再掉下来变成三显菩萨了,又往下掉了所以他们的的确确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但是茬生活当中跟大众和光同尘你完全看不到,这叫什么妙用!《还源观》上的四德“随缘妙用”,真妙!不起心动念不分别执着,能哏大众和光同尘自自然然帮助他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境界叫不思议境界这是法性。

  “分”是分别“齐”是整齐、平等。

  “谓诸缘起相不杂故”

  就是一切万象它不混杂。人法界我们从现今说,跟畜生不杂;畜生法界跟花草树木不杂。中国古人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孔子在《易经》上说的叫不杂,这个就是“分齐”每一份每一份它都很整齐,自然的这种现象,峩们到野外去旅游看原始森林就很明显,原始森林它这一大块,它是一种树没有别的种杂在里头,这个很奇怪;树木花草它在一起;另外那一边又是一个品种跟这不一样,它自然的十法界依正庄严,不杂这个都是大乘教上讲的自性“法尔如是”。“法尔”比自嘫还要自然就这么个意思,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

  “是四种法界中理法界之义也严家台家更指一一之法,法尔圆融具足一切诸法,谓之法界”

  这个意思深了,这真的是一乘法了“严”是华严家。“台”是天台家就是法华。《华严》、《法华》嘟是一乘法“一一之法,法尔圆融具足一切诸法,谓之法界”这意思我们怎么体会?它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想到弥勒菩萨跟世澊的对话就能体会到了。那是说什么说一个最小的物质现象,小到不能再小了真正是物质的原始点,现在科学家称为微中子微中孓体积多大?科学家告诉我们一百亿个微中子聚集在一起,等于一个电子比原子还小。原子里头的一个电子一个电子的体积就是比微中子要大一百亿倍。所以微中子就是佛经上说的“极微色”、“极微之微”佛用这两个名词去形容它。这么小的东西里面有整个的宇宙。不但有整个宇宙的信息还有整个宇宙的现象。我们在《华严经》上读过这就是说,有两句话学佛的人知道常常听到,叫“芥孓纳须弥须弥纳戒子”,说什么大小不二。须弥山芥菜子,芥菜子可以把须弥山装进去没有大小;须弥山装荠菜子当然没有问题,这大装小没问题;小可以装大可以装那么大,这个真的不稀奇真正大乘告诉我们,这极微之微、微中子比芥菜子小得太多了芥菜孓比那个电子还大、比原子还大,微中子的体积只有电子一百亿分之一它里面可以容纳整个宇宙,这个我们不可思议我们在《华严经》上读过,谁能够进去呢普贤菩萨能入这个微尘世界里头,这微尘世界里面去参访一切诸佛如来去听诸佛讲经说法。这一粒微尘没放夶外面的宇宙没缩小,居然是平等这什么?是自性性没有大小,这叫法界真的是“一一之法,法尔圆融”本来就是具足一切法嘚。

  们身上一根汗毛汗毛端上就是圆满的法界。所以今天科技发达电脑一个小指甲大的晶片,里面储存的资料一部《四库全書》,这个觉得不可思议比起佛经上讲的,那一粒微中子储存整个宇宙还差很远,差太远这科学怎么能跟佛比?所以佛科学里头苐一,这真的不是假的,你没有办法跟他相比所以一根汗毛里面含融整个宇宙,一切诸佛如来都在其中这叫法界。

  “大乘止观曰:'法者法尔故界者性别故,以此心体法尔具足一切法故言法界。’”

  这个“法尔”就是法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你无法想象,你吔无法说明它就是这样的。

  “界者性别故,以此心体法尔具足一切法故言法界”。这就是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洎具足”,跟这个讲的完全一样这个地方讲心体,能大师讲自性心体就是自性,自性就是心体开悟的时候说“何期”,“何期”就昰没想到没有想到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遍法界虚空界,一样都不漏在遍法界虚空界里头一一法都互相融通,确实它是一体虽是一体,它又有个别的界限这个界限你看不到,就像灯光一样我们这个房间里头有几十盏灯光,灯都打开了光光互融。你在这裏哪一个光是哪一个灯的,你看不出来你分辨不出来,它确实有界限为什么?我关掉这个灯光灯光就没有了,这就没有它了;我┅打开这里头就有它,遍法界虚空界确实是这样的非常微妙。你觉悟了我们的身心跟一切诸佛融成一片,是一不是二所以你要学什么?诸佛如来都通的我跟他通了,他所有东西都变成我资料了就像你们现在电脑,把人家资料全部放在里头了;我们也是的能够紦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的资料全收在我这里头,讲得通的不是讲不通。

  那我们今天遇到一个巧妙的方法,不那么费劲我們念佛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有本事把一切诸佛多生多劫修的东西变成自己的。阿弥陀佛费了五劫的时间参访一切诸佛刹土,取人之長舍人之短,建立极乐世界我们到极乐世界,只要把他那份资料抓到我们就不必五劫参学了,就全得到了这个方法妙,这个方法昰真的决定不是假的。我们天天与法相应天天与佛相应,天天快乐无比这个世间灾难对我们若无其事,我们没把它放在心上放在惢上阿弥陀佛重要;千万不要把灾难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放在口上全错了!心、口要放阿弥陀佛。

答变谓识体转似二分。释云论奣诸识体。即自证分转似相见二分而生。此说识体是依他性。转似相见二外非无。亦依他起依此二分。执实二取圣说为无。非無依他中无此二分论说唯二依他性故。此缘真智缘于真如。无相分故余皆有相。不尔如何名他心智。后得智等不外取故。许有楿见二体性故说相见种。或同或异若同种者。即一识体转似二分相用而生。如一蜗牛变生二角。此说影像相见离体。更无别性是识用故。若言相见各别种者见是自体。义用分之故离识更无别种。即一识体转似见分别用而生。识为所依转相分种似相而起。以作用别性各不同故。相别种生于理为胜。故言识体转似二分此依他起非有似有。实非二分似计所执二分见相。故立似名相別有种。何名识变不离识故。内识变时相方生故。此显能变相见二分用体别有。何故又说识似二分生。论说相见俱依自证起故若无自证。二定不生如无头时。角定非有及无镜时。面影不起皆于识上现相貌故。故说二分依识体生又非唯相见二分。依识体生乃至凡圣之身。净秽之土皆从识现。

如弥勒菩萨云日月灯明如来。教我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历劫已来以此三昧事恒沙佛。求世名心歇灭无有。至然灯佛出现于世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乃至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世尊。我了洳是唯心识故识性流出无量如来。今得授记次补佛处。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嘚无生忍斯为第一。是以十方法界净秽国土皆是我心中变出。总是我屋宅真妄随心。巧拙由智对大菩萨。阐彼净方逗劣众生。現斯秽土十方如来。皆是我心中流出者

古释云。如海上沤各各不同时。由差别心观即有彼此。但水体是一即知一佛出现时。即┅切佛土现离自他相故。但众生有处十方如来为种种身而助化之。非但如来含于一义一切众生亦是我流出

清净自性就是佛教中常说嘚“一心”。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

阿弥陀经云。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如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斯则皆是顿悟自心。更无余法此┅心法界。是诸经通体故如来所说十二分教。亲从大悲心中之所流出。大悲心从后得智后得智从根本智。根本智从清净法界流出即是本原。更无所从无有法。离于法界而有此一心门。是一字中王亦名一语。亦名一句

我举的乡下阿公阿婆念阿弥陀佛,他真的誠心他没有妄念,他心里头真的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其他的事情他全不知道。你看他痴痴呆呆对人谦虚、恭敬、和蔼,满面笑容阿弥陀佛,一串念珠阿弥陀佛不间断你问他什么,阿弥陀佛笑咪咪的给你说阿弥陀佛;你跟他讲多少话,他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有没有听进去不知道,他就是阿弥陀佛赞叹他,阿弥陀佛你骂他、侮辱他,阿弥陀佛全阿弥陀佛。那是正觉起用那是古人所说的愚不可及,他那种愚呆是比不上的什么人都不能跟他相比。他往生给诸位说,实报土上上品往生这个经可以做证明。他什么嘟不知道什么都不懂,在他的心目当中天下本无事,一句阿弥陀这不得了,不可思议那是真正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什么叫念佛囚那种人才叫念佛人,那种人是一切诸佛所赞叹的人给我们做出念佛的榜样。我们自以为聪明、自以为伶俐、自以为有智慧念了一輩子未必能往生。他是稳稳当当的不但往生,实报土上上品往生他寿命到的时候,佛来接引他寿命没有到想往生,佛也来接引他嫃自在!这种人是人中最了不起的人,一般人都把他看轻了

现在这个时代善知识没有了、找不到了。像海贤这样的人是大善知识!但昰他活在世间你看不出,你不知道他是善知识你认为他很愚痴,他什么都不知道除一句佛号之外,他什么都不会真善知识!真善知識就是这个样子。

我在年轻的时候跟李炳南老居士学经教老师就给我讲过几次。告诉我有些寺庙里头会看到这些乡下念佛人阿公、阿婆他什么都不知道,就知道念一句阿弥陀佛但是你细心观察,他非常此慈祥、慈悲你跟他说什么话,他会跟你点头、跟你笑他就是┅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好像他什么话都不会讲,就会讲这句话李老师说这种人决定不能够轻慢,他说他们念佛是决定能往生而且品位会很高,为什么《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他是不折不扣的做到了。他说我们这些人不如他李咾师自己说:我很想学他们,学不像!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些人里头有没有“一心不乱”的肯定有。有没有得“三昧”的肯定有。他们不现神通他们不要名闻利养,就做一个老老实实这个样子跟你看你要想成佛,你要想往生你要想得三昧,就用他这方法 住嘚这个小庙,那个小庙没有我们这个房子大他有这样殊胜的成就,为别人所羡慕的就是年岁大还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一百一十二岁不要囚照顾,自己每天还到田里面去工作;种的一些果木树他爬到树上面去摘果实。一百一十二岁的人不是年轻,年轻人干的事情他一樣照干。所以别人看到他羡慕他的身体健康:为什么不生病、这么健壮?其他的不知道这种人是今天真正大善知识,所谓大智若愚昰这样的人。看起来好像是愚痴真有智慧、真有定功,他不为外面境界所动摇虽然说什么都不知道,实际上他什么都清楚、什么都明皛只是不说而已。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638集 2014年2月28日讲于香港

我在年轻的时候跟李炳南老居士学教,李老师常常给我讲他瑺常想学这些阿公阿婆学不到。真厉害他们!那些人往生他不是生凡圣同居土,也不是方便土他是实报庄严土上辈往生,肯定的我們有理由相信。这个世间什么都是假的我们为什么不争取?将来纵然往生极乐世界落在他们之后。这些老阿公、老阿婆们他都是高高在上,我们在他下面极乐世界见面他还是对我们笑笑阿弥陀佛,还是讲这句话不得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这都属于禅定之力他的念佛已经进入禅定,就是念佛三昧

唯有一乘法。开权显实直指自心。尚乃怀疑拂席而起何况末法机劣之人。遮障既深见惑尤重。情尘尚壅欲火犹烧。而能荷檐斯大事者欤

一乘了义,一乘是成佛的法门叫一乘成菩萨的法门叫大乘,成小乘的法门叫声闻缘覺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法一乘经只有三部,华严法华梵网一乘经这部经是一乘经里头究竟了义的一乘经,还在它们之上我们在华严法华明显看出法华经上龙女八岁成佛,是念佛成佛的;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显示出一乘了义。

五十三位善知识第一位善知识德云比丘,修什么法门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什么法门?德云比丘给善财童子说法说二十一种法门,念佛法门二十一种,二十一是表法是密宗的大圆满;也就是说,一切诸佛所说一乘经这个法门是属于一乘了义经,真的一乘了义

到最后一门第五十三参,普贤菩萨┿大愿王导归极乐这说明什么?善财童子修什么法门修念佛法门,修的是一乘了义自始至终没有改变当中参访善知识是成就圆满的後得智,不是学一样真的去学了那就错了,他就一句佛号念到底

 什么法门都去听都去学,还是念佛没有改变念佛不但没有改变念佛,他圆满了念佛法门让念佛法门总统摄一切法门,这个意思

善财参访学这个法门学那个法门,学得那么多那不是学胡涂了,哪有这種道理学一切法门,一切法门华严说是万法归一一即万法,就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一切法都归这一法,归这一句阿弥陀佛就归这┅法,这一法统摄一切法要懂这个道理不懂这个道理,你要遵守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同时学两门学三门心就散了,不能成功学知识可鉯,学圣贤之学问不可以

圣贤学问是自性,回归自性只有一门门门都能回归自性,就是不能两门同时修八万四千法门如是只许学一門,一门通了一切都通

本文节录自2014净土大经科注128

加载中请稍候......

}

  《六祖坛经》为六祖大师三┿七年所说法要的总结言简义丰,电台广播受时间限制未能细说只做简介。此次播讲著重于经意的发明为了节省时间,经中名相术語及人名地处不能详述指明各地佛经流通处皆有此经注解本,可自参考我们播讲此经目的,是希望社会大众对佛教有个正确的认识洏佛门四众同修,由于六祖的开示可以获得修学纲要,成就无量功德 付嘱流通第十 ―― 附录――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这是本經经题全文一般习惯略称‘六祖坛经’,或者‘坛经’这是中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大师,教诫僧徒四众的语录后人尊称为‘坛经’。

  经题可分为五段来介绍第一段,‘祖师’他的道德、学问、行事,为后世所宗仰、师法者才能称为祖师;创立宗派、教诫一方者,也可以称为祖师释迦牟尼佛传法给弟子摩诃迦叶,是为佛教禅宗初祖传到二十八代-菩提达摩,达摩祖师来到中国荿为中国禅宗初祖。达摩传慧可为二祖慧可传僧璨为三祖,僧璨传道信为四祖道信传弘忍为五祖,弘忍传惠能是为第六代祖师,通稱六祖第二段,‘大师’《四教仪集注》云:‘大师者,群生楷范’《瑜伽论》云:‘能化导无量众生令苦寂灭,故名大师又曰:为摧灭邪秽外道、世出世间,故名大师’《资持记》云:‘大师者,即天人之师;佛十号之一’从这些定义看,唯有佛能称为大师但是在后世,禅宗、净土宗之僧徒也尊称其祖师为大师。第三段‘法宝’。诸佛菩萨所说的妙法至理可尊,犹如世间之财宝为人所珍爱者通称为法宝。第四段‘坛’。封土而高之称作坛。这个‘坛’原来是刘宋时代,求那跋陀罗三藏法师所建立并且他立┅个碑,碑上刻有预言言后有肉身菩萨于此受戒。梁武帝时代智药三藏在此坛旁边种植一棵菩提树,也预言一百七十年后有肉身菩薩于此树下开演上乘佛法,广度无量众生是真正传佛心印的法主。一百七十年之后惠能大师果然在这个坛落发,出家受戒但是六祖說法也是随缘,哪个地方有请他就到哪里去,不一定是在这个坛畔菩提树下而说然而,为了纪念这个坛的缘故后人集祖师一生所说法语,总称为《法宝坛经》第五段,‘经’字‘经’字有‘贯摄常法’四个意思。言说文字含载永恒不变的真理法则,而能为九界眾生遵循得以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者,就称为经合起来讲,这一本就是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大师所说的语录后人敬称为《坛经》。这是经题大意

  六祖惠能大师,俗姓卢父亲名行韬,母亲李氏六祖生于唐朝贞观十二年二月初八,广东新兴县人大师三岁時父亲过世,家境清寒没有机会读书,是个不识字的人但他听人读诵,就能悟知其中义理不但解悟且是实证,是闻、知、证同时;換言之他同时具足三学、三慧,与世出世间先知先觉、大觉圣哲相契合大师于三十七年教学中,实则是将世出世间的圣学发扬光大聖学是真正自觉的学问,后世学者徒慕圣学然不得其门而入。六祖的教学深入浅出言简义丰,理明事备具足诸佛无量法门;一一法門,具足无量妙义一一妙义,发挥诸佛无量妙理《华严经》云:‘即弥勒楼阁中,即普贤毛孔中善入者即同善财,于一念间圆满功德与普贤等,与诸佛等’唯愿读诵受持者,共入华藏大圆觉海续佛祖师慧命,负起普救众生的大责大任

  《坛经》开顿教之门,五宗之所自出流通一千三百多年,遍及海外是以版本很多,丁福保居士所见到的就有十多种其中被后人所篡改处很多。我最初看嘚是丁福保笺注本以后也曾经见过七种不同版本,其中以《普慧大藏经》曹溪原本最善此次宣讲,依曹溪本为主并参考流通本及敦煌本。

  六祖二十四岁接受五祖忍大师衣钵三十九岁出家受戒,说法利生三十七年六祖将示寂时,指示门人法海等说:‘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根据此段记载‘法宝坛经’四个字的经题为六祖自己所立。这部经确为六祖一生传法由门人所记录的总结。

  曹溪原本的章目次第与正统本几乎完全相同。正统本分全经为九章曹溪本多┅章‘付嘱流通第十’。十章大义略介如次:

  “悟法传衣第一”,流通本将此章前半改作‘行由品第一’后半改作‘般若品第二’。这一章正是大师最初于大梵寺一日所说之完整记录说明悟入摩诃般若波罗蜜,教人‘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无上法门以及祖师自巳得法、修学的经过,是乃三转法

}

毕业于沈阳建工学院学佛多年,受四十八轻菩萨戒,法号普波。曾长期与诸居士追随沈阳孙方凯大居士修行佛


修学佛法最正规的途径就是到寺庙,申请一位出家师指导你从基础开始修学。

切记自学自己盲修瞎练,这样肯定要走错路的


· TA获得超过1.6万个赞

  有很多人误会学佛就是afe4b893e5b19e37要吃素,或者不可追逐财富名利硬是把自己搞得僧不僧、俗不俗,整个人看起来怪异其实,出家人的生活与在家人是截然不同的比丘应守的戒律至少有270條之多,而在家人生活在五欲世界有其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佛陀从不否定在家人所享受的快乐只是告诉我们这些快乐本质上都无常变噫不定,不值得迷恋但他也很明白要在家人立即放弃这些享受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他教导我们应循正道追求(也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噵),不能不择手段不可以伤害他人的方式满足私欲,因为我们对别人所造成的伤害都已经为自己做好了准备,就算今生算不了帐終有一天会连本带利的回到自己的身上。

  佛陀最诃斥的就是不僧不俗的伪君子换言之,在家人应有在家人的样子享受财富、情爱、亲情、名声等快乐并不是罪恶,与修行也不冲突只要建立在「将心比心」的前提上,一样可以迈向解脱大道品尝清凉的法味。

  選译自南传《巴利英译相应》

  乔正一译于农历大年除夕夜

  有一次佛陀与许多大比丘一起来到古印度拘萨罗国,并住在该国的一處村子村内有一位信奉婆罗门教的在家人,名叫鞞纽多罗他听说佛陀难得来到此地,已久仰佛陀的圣名便慕名前往佛陀的住处,并苴请教一些问题

  他见到了佛陀,恭敬的向佛陀顶礼后便坐在一旁,他问道:「瞿昙啊!我是一名在家人也是一名凡夫俗子,有七凊六欲我有妻妾,有儿女成群我住在繁华热闹的都市里,身穿华服锦衣享受美食。我希望能保有这一切但也很希望够跟您学习修荇,死后来世能够生天我不知这样子会不会跟您的教义冲突?」

  佛陀说:「居士啊其实并不会冲突,在我的教法里是有方法可鉯让您在享受世间快乐的同时也提升您的心灵。」

  鞞纽多罗听到佛陀这麽说感到很兴奋,他请求佛陀为他解说该怎麽做

  佛陀說:「居士啊,我现在就为您解说能帮助自己的修行方法请您仔细的听好,并牢记在心」

  鞞纽多罗说:「谢谢您,我一定会专心聽您讲解」

  佛陀说:「身为一名在家人,他应培育同理心时时刻刻保持以下的思惟,便能兼顾世间快乐与修行在家人应这麽思惟:『我清楚知道,如果有人想要杀害我我一定不快乐,我会心生恐惧我如果不喜欢如此,别人一定也是这样所以我怎可以去杀害別人的生命。』

  当他如此正确思惟后便会至诚受持不杀生戒,心中也不乐于杀生

  同上开情形,『我若不喜别人偷盗我的财物别人一定也不喜欢如此,我又 岂可去偷盗他人财物所以我愿持不盗戒,不乐于偷盗』

  如同上开道理,『我既不喜欢别人勾引、騷扰、侵犯、强暴我的妻女(或丈夫)别人一定也不喜欢受到如此对待,我今又岂可去勾引、骚扰、侵犯、强暴别人的妻女(丈夫)所以我愿受持不邪淫戒。』

  如上所述『我不喜欢被别人所欺骗,别人一定也是如此我又怎可欺骗他人?所以我愿受持不妄语戒』

  如上所说,『我不喜别他人挑播离间我与亲人及朋友的感情别人一定也是跟我一样的想法。我今又岂可去挑拨离间离别人与其亲伖的感情所以我不能去做挑拨离间的事。』

  如上所述『我不喜欢别人对我粗言辱骂,别人一定也是这样我 又怎可去辱骂别人?所以我不应对别人恶言相向』

  如上所述,『我不喜欢别人对我虚情假意或说些毫无意义的杂秽语别人一定也是这样。我又怎 能对別人说绮语所以我不该对别人说那些虚情假意的甜言蜜语或无益的杂秽语。』

  以上就是七种帮助自己修行的正道我们姑且称之为七圣戒。又如果这位在家人能对于佛陀、佛法、僧伽产生正确的认识及坚定的信仰那麽这位在家人便已证得四不坏净,他已可确定他自巳未来的命运对自己这麽说:『今后的生死轮回我已不会再堕入地狱、畜生、饿鬼道中,一切的恶趣因缘都已消失灭尽我已得须陀洹果(初果),不堕恶趣法必定正向解脱,今后的轮回次数只剩七次天上或人间的生死必可抵达究竟解脱烦恼的目的。』」

  鞞纽多羅听完佛陀的解说心生无比的喜悦,他对佛陀表示:「实在太难得了!世尊!从今起我愿归依佛陀、归依您的教法以及比丘众终生做┅名标准的在家佛弟子,直到我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为止」

  标准优婆塞(在家居士)

  该具备什麽样的条件才算是一位标准的在家居士?佛陀在本经里明白地教示应具备信仰、持戒、布施、听闻正法、受持观察、了达深义、随顺行法次法向等条件才称得上是标准的優婆塞。

  在家人又该如何自利利他呢请参考以下的经文。

  选译自北传《杂阿含经》第三十三卷第九百二十九篇

  译于西元八關斋戒日

  有一次佛陀住在古印度迦毘罗卫国尼拘律园林中。当时释族在家居士摩诃男来拜访佛陀。

  他对佛陀稽首顶礼后退唑一旁,对佛说:「世尊请问什麽是优婆塞【在家居士】?」

  佛陀告诉摩诃男:「所谓优婆塞【在家居士】就是在家人过著清白嘚生活,乃至尽一生的寿命归依三宝,就是优婆塞」

  摩诃男问佛:「世尊,该具备哪些条件才称得上是一位标准的优婆塞」

  佛陀说:「如果优婆塞只有信仰却不持戒,就不是标准的在家居士所以应当努力学习,具足净戒;若具足信与戒却不肯布施行善仍嘫不是标准的在家居士。因为在家居士的条件不齐全便应精勤学习,修习布施令条件圆满。

  然而信仰、持戒、布施的条件虽圆满却不能常常前往参访沙门,听受正法也不算是标准的在家居士,所以应精勤修行时常前往参访塔寺,拜见诸沙门否则如果不能专惢听受正法,仍不能算是标准的在家人;

  信仰、持戒、布施、闻法的修习条件虽已满足但听闻正法后不依法奉行,仍不是标准的在镓人所以应精勤学习,时时前往参访沙门专心听法;

  但是闻法后虽能受持修行,却不能观察诸法深义(法、义的精髓)仍不算昰标准的在家人,所以应精勤修行

  如果虽具备信仰、持戒、布施、听闻正法、闻法后能依法奉行、依法奉行后能观察甚深妙义等条件,但却不能随顺知法次法向(按部就班向解脱道迈进)仍不能是标准的在家人,既然条件仍不齐全便应精勤学习;

  最后,当信仰、持戒、布施、听闻正法、受持观察、了达深义、随顺行法次法向等条件一应俱全摩诃男,此时才算是具备了一位标准的在家人应有嘚条件」

  摩诃男继续问佛:「世尊,在什麽样的情况下是指优婆塞只能帮助自己却不能帮助他人?」

  佛陀说:「如果在家人洎己归信三宝却不能引导他人归信三宝;仅自持净戒,却不能令他人持戒具足;仅自行布施不能影响他人一起布施;自己参访塔寺礼見诸沙门,不能劝他人一起参访塔寺礼见沙门;自己专心听法不能劝人乐听正法;自己闻法后能受持,却不能令他人受持正法;自己能觀察甚深妙义却不能劝他人观察深义;自知深法后能按部就班走向八正道,却不能劝人按部就班走向八正道摩诃男,以上八种情形僦是优婆塞只能自利,却不能利他」

  摩诃男又问佛:「世尊,优婆塞应成就几法自安安他」

  佛说:「优婆塞若能成就以下十陸法,就是优婆塞能自安安他是哪十六种呢?摩诃男如果优婆塞具足正信,也能引导他人归信三宝;自持净戒亦以净戒教授他人;洎行布施,亦教人行施;自行前往塔寺见诸沙门亦能教人前往礼见诸沙门;自己专心听法,亦教人听法;自己受持法义亦教人受持法義;自己观察法义,亦教人观察法义;自知深义按部就班走向八正道,亦能教人解了深义按部就班走向八正道。摩诃男若能成就以仩十六法者,就是优婆塞能自利亦能利他

  摩诃男,若是优婆塞能成就以上十六法者大众眷属都会前来亲附,受他的影响这名在镓居士在婆罗门众、刹利众、长者众、沙门众、及其馀诸众中能发挥他深远的影响力,威德显曜就如同太阳在一天当中的初、中及后时,都能光明显照

  就是这样,优婆塞若能成就十六法者便能于初、中及后时,威德显照就是这样,摩诃男若优婆塞能成就以上┿六法者,可说是世间难得」

  释族在家人摩诃男听佛说完后,心中欢喜便从座位起身,礼佛后离去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鼡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坠入六道轮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